心育与德育

合集下载

心育德育案例分析报告

心育德育案例分析报告

心育德育案例分析报告1. 导言心育和德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心育和德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2. 案例一:弱势群体的心育支持案例背景:某小学拥有一名来自困境家庭的学生,面临心理问题和自卑心态的困扰。

解决方案:学校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同时组织同学进行集体活动,鼓励互助和帮助。

同时,班主任通过关心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效果评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都得到了改善。

3. 案例二: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案例背景:一户家庭的孩子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常常发生不守纪律的行为。

解决方案:家长通过制定明确的家规家训,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此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孩子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

效果评估:孩子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得到了改善,与人相处更加礼貌和友善。

4. 案例三:心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案例背景:一所高中面临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同时也存在学生违纪和道德问题。

解决方案: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设置德育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效果评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同时学生的违纪率下降,道德行为得到了改善。

5. 讨论与总结心育和德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心育和德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心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德育则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教育者应当注重心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育和德育环境。

最终,通过心育和德育的引领,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和正确价值观的优秀学生。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谈德育与心育的结合

谈德育与心育的结合

谈德育与心育的结合摘要: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到:“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掌握。

”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要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

将心理教育渗透到班队活动中,课堂教学中,家庭教育中去。

总之,教师要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想法,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除了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心理教育的技巧。

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改造工程,也是德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德育;心育;班队活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改造工程,它是相向的。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遵守的原则。

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大,有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认为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心理因素。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到:“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掌握。

”当学生面临着一个似识非识、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产生各种思想的时候,老师的信任会使他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

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

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评判学生的标准,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

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要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

只有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成为新世纪人才。

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对象都是学生,他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讲课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

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这不仅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是富有指导意义的。

一、德育与心育的位置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

它既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又包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

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

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而心育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但党和政府对此却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占有重要的位置。

由此可见,德育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心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它们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德育与心育的衔接及配合加强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

当前影响德育与心育衔接与配合的因素有:学校对“德育为首”的认识不清,片面强调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师的使用上,学非所用,本专业教师甚少,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由部分领导和其他教师充任,少部分教师师德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把德育与心育融为一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在教育内容上,忽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没有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过于简化,有的教师将学生的过错行为,本应是心理问题,而视为思想品质问题,激化了矛盾。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2023-11-06
目录
• 德育和心育的基本概念 • 德育与心育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 德育与心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德育与心育的实践应用 • 德育与心育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德育和心育的基 本概念
德育的定义和内容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 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家庭德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家 庭德育,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 值观念。
家庭心育的关键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沟通技巧、自我认 知等方面的心育内容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至关重要。
德育与心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统一
家庭德育和心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 孩子的全面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未来,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包括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以便更全面地探 讨教育问题和学生发展。
04 德育与心育的实 践应用
在学校教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涵盖了思想 道德、政治观念、公民意识等多个方 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02
心育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01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情绪管理、挫折耐受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02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心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更深入到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打下基础。
03
增强学校教育的全面性
心育的内容
心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素质教育是培 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咨询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

德育心育融合实施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心育融合实施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心育融合实施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德育和心育是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公民。

心育则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其拥有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德育和心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德育心育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强调将德育和心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德育心育融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德育和心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

其次,德育和心育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和社交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德育心育融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实施德育心育融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该深入理解德育和心育的本质和内涵,明确目标和方法。

其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德育和心育水平。

最后,教育机构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育者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育和心育的概念,分析德育心育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期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德育心育的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并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撰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简要概述了德育和心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接着,明确了文章的目的,即探讨实施德育心育融合的方案。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将介绍德育与心育的概念。

首先,详细阐述了德育的含义和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等。

然后,解释了心育的概念和目标,强调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素养。

德育和心育作为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心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既强调了德育和心育的概念和联系,也提出了实现德育与心育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德育和心育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首先对德育和心育的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它们的内涵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分析德育与心育之间的联系和依据,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讨论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种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案例的归纳和分析,我们将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实施步骤,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更好地将德育与心育融合起来。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自身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生活素养。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德育与心育的概念和联系,探讨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介绍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为读者提供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导向。

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研究论文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研究论文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研究论文德育与心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密不可分,并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学生的健全发展。

本文旨在探究德育与心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德育是指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行为技能,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情感深厚、理性成熟的社会人。

而心育则是引导学生发展情感、感性、智力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内在素质,实现人格全面发展。

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德育为心育提供了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心育则为德育提供了内心修养和情感基础。

其次,德育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心育的培养。

一个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愉快、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患有心理疾病或者缺乏心理素质的学生,往往难以保持良好的行为和道德。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由于缺乏自信心而容易被欺凌,而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因此,心育对于德育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除此之外,心育也为德育提供了合理的手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情感管理技能的训练、心理咨询等,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从而在道德品质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这些技能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成为更优秀的社会人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德育的培养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

德育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

这种人文关怀和阳光教育理念可以给学生带来温馨的学习环境和愉悦的体验,增强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德育也注重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心理素质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德育与心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

语言中常说“德育为本”,然而,德育无法没有心育为基础来建立,而心育也应以德育为目标来引导。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与心育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培养方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人格、情感、知识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探索和求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支持。

例谈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例谈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方面 , 心育工作者在进行心育活动 时, 必须坚持 正确的政治
要有强健 的身体、 广博精深 的 自 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 然
而且要有远 大的理想、 强的创造力 、 尚的情操 、 较 高 坚强的意 志、 良好 的个性 只有这种 人才 能适应时代 的需要 , 赢得竞争 的胜利 。为此, 培养学 生具 有健 全的人格、 积极 向上的心态及
了培养德、 、 智 体全 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 事业 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

不仅挫伤 了学生的积极性 , 还导致学生逆反心理 的产 生, 往往
造成事倍 功半的结果 。
当今世 界各国综合 国力 的剧 烈竞 争, 都对人 的整体素质 ,
特别是 心理素质 提 出了更新 、 更高、 更全面 的要 求。人们不但

面对各种 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这是德育
展, 是精神 的升华 。

德 意义 , 体现 出不 同的价值 。 是德育对心育具有促进 作用 。 三

个人 自尊、 自信 、 自制、 友谊感、 价值观 、 交往方式 、 勤奋进取
精神和 行为习惯的形成等 , 都与人 的思想 品质 发展密切相关 。
如 果一 个人具有远大 的理想 , 那么为 了实现这一理想 , 他必然
勤奋进 取; 如果一个人 具有助人为乐 的高 尚情操 , 那么其人 际 关 系必定 比较和谐 。因此 ,我们 说思想 品德与 心育是相互联 系、 相互影响的, 个体如果没有优秀 的品德 , 将影 响他个性 的完 善性 。同样, 没有健全 的心理 , 思想 品心育结合起来 , 我们 使二
@ 镇


磁缝
壳堕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德育以及心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将德育与心育融合起来,成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在我参与的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的益处。

首先,融合了德育与心育的教育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心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取得平衡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勤奋、诚实、守纪守法等品质,而心育教育学生关注他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这使得学生不仅仅在道德行为上取得进步,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将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德育教育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心育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习惯。

这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的发展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我深信,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德育与心育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育”的有效整合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育”的有效整合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育”的有效整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知识殿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主旨。

而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儿童的增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也显得愈发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讲,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交叉性,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这两者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利用高尚的道德情怀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用健康的心理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以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及优秀品质。

一,“德育”与“心育”有效整合的意义人们常说的“德育”是要以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以扩大学生的胸怀,提高学生的品质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和他人相处及融入社会,虽然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从“大德育”的范畴上将,它们都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都是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情绪、交际、挫折等方面达到健康标准,具有目标一致的特点。

另外,“德育”与“心育”的有效整合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更为清晰的认知,有助于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学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构建,能为学校创建和谐、健康、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打下基础。

比如说,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生活经历,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学习和生活。

二,班主任“德育”与“心育”有效整合的策略从目前小学生的德育与心育的教育来说,德育与心育无处不在,却又似乎无迹可寻。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心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育和德育的整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心育和德育的内涵及意义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目的。

德育则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心育和德育是互相联系和依存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实现心育和德育的整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1. 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心育和德育整合的过程中,应着重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问题的关注和引导。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内心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能被尊重、支持、接纳,与班级形成愉悦的情感安全氛围,从而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和建立正常的价值观。

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班会、课余时间、集体活动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表达情感,分享经验,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2. 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小学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文艺活动以及各种社交活动中,倡导学生接纳自己、尊重自己,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抗挫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协作与合作协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小学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

在班级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合作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学习团队合作的技巧,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锻炼自己主动参与、与人合作、决策与沟通的能力。

方案-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

方案-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

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健康与德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需要将德育、心育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

除了开展常规班级工作外,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班主任的优势与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担任着特殊的角色。

相较于一般教师,学生往往认为班主任更加权威,对其更加信任,因此,班主任开展心育与德育具有一定的优势。

班主任担负的责任要求其与学生多多接触,深入了解学生,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地交流思想情感,提升育人成效。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性、交友状况、家庭情况等充分掌握,在给予足够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持续指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不管是角色定位,还是工作类型,都决定班主任与学生最为接近,其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养成产生着重要的隐性影响。

从时空角度讲,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趋同特征,学生心理品质形成过程即为班主任的工作过程。

班主任除了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其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识,而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地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影响学生,对其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塑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1)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教育心认为,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下,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有机结合德育和心育,通过班级氛围熏陶,实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班主任需要关注班级所有的学生,且个别看似老实的普通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都可以愉快学习。

切实注意德育与心育的区别认真抓好罪犯的思想转化与心理矫治工作

切实注意德育与心育的区别认真抓好罪犯的思想转化与心理矫治工作
L n o . S c er n V r u g pl - 1 . o d n e k a d a b r , 6 1 i 7
[ R s n h i e c C p n w t C i e: 3 o e ta , t. o ig ih r s 】 S
t e M n g m nt f D as e , Ri , H z r h a a e e o i t r s ot s a a d T T i m er OT , s S ri g e1 . p n fi d I i i : 1 no 1 s
监 狱 德 育工 作 的 任 务 与 功 能 是 转 化
作为 思想品 德问题 甚至是违 规违 纪处理 的现象尤为普遍 。 探讨一下德育与心育 的
关 系 , 别 是 两 者 之 间 的 区 别 , 我 们 在 特 对
定的人生观 、 价值观和世界观及 一定社 所 谓心 育, 是指心 理辅导 , 它的 主要
求相吻合 。
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 基础 不 同 切 实注意德 育与心育 的区别 德 育主要适 用教育学理论 , 主要是塑 如辩证 认真抓好罪犯的思想转化与心理矫治工作 造 人的思想的理论, 唯物 主义理论


等。
口 吴 洪 燕
( 苏 省 彭城 监狱 , 苏 江 江 徐州 2 10 ) 2 04
[】美】 9 【 帕克等著 宋俊岭 、 吴建华 、 王登斌译. 《 市社会 学——芝 加哥 学派 派城 市研 究文 城
集》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9 7 p 7 6 . 18 ,6 - 8
【1M m o d 1】 u f r. T e C t i H o y h iy n it r S
心 育 主 要 适 用 解 决 人 的 精 神 问 题 的

德育与心育融合 课题

德育与心育融合 课题

德育与心育融合课题
德育与心育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它强调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核心是要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理论基础:需要深入研究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明确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教育内容:需要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3.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教育方法: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4.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评价体系: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评估学生的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并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德育与心育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浅谈德育与心育

浅谈德育与心育

浅谈德育与心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

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

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

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

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一、德育与心育的最终目标一致心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

健康的人格不仅心理和谐发展、富于创造性,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定向行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发展的人,均是社会化较好的人。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同时具有个体性功能,理想的德育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格外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可见,德育与心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均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形成健康的个性。

二、心育是基础,德育是导向德育是教育者将外在的社会思想言行规范转变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财富,形成个人的性格特质,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即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

品德的形成,就其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过程。

从知到行并不是一种直线运动,而是要经过复杂的中间环节,必须有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参与。

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知、情、意、行均是心理因素,如果德育忽视研究学生这些心理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心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开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开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

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开展。

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开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根底,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

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开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应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对加强、改良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

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开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表达。

学校“心育”和“德育”共生关系

学校“心育”和“德育”共生关系

浅谈学校“心育”和“德育”的共生关系[摘要]:本文以广义的“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基础,力求建构“心育”与“德育”的共生关系使学校德育与心育工作有机的共生在一起。

本文尝试着以“心育”与“德育”共生发展来建构学校育人的模式,从“心育”与“德育”共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阶段性为切入点来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同时列举了“心育”与“德育”共生关系的具体措施,从而对学校树立“心育”和“德育”共生理念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学校育人“心育”“德育”共生关系近年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心育”①、“德育”②方面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学校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实践。

但对“心育”与“德育”没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存在的问题是:其一,大家都知道育人要从“心育”、“德育”出发,或者结合两者来共同教育未成年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两张皮;其二,认为育人只是学校,或教育单位的事情,不能很好的与社会接轨,使社会未能有效地参与进来;其三,虽有育人共识,但不能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地落实;其四,在育人方面没有一个体系和一个十分明确的方向来统领育人环境。

所以对“心育”与“德育”的共生关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与时俱进更新育人理念(一)、用现代文化理念为统领,明确育人的方向和抓手。

“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

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

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引自张春贤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贯彻现代文化的内涵,使得学校育人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抓手,借助举国上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共识下,大力推进学校的“心育”与“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师生的认识,不断创新“心育”与“德育”的工作思路。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途径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途径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途径德育和心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而心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

将德育与心育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参观福利院、帮助贫困学生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并逐渐培养起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倡导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另一途径。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诚信教育活动,如开展诚信宣传周、进行诚信教育讲座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诚信考核和奖惩,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开设一些与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相关的课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辅导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再者,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来促进德育与心育的融合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节或文化活动,如音乐比赛、美术展览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也是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倡导诚实守信的行为、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以及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实现德育与心育的融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只有注重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新一代人才。

心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

心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

心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这里我们来探究一个问题,心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心育与德育都是一个人去适应自我成长与生活社会环境的相应行为及心理规范,通过心理完善形成健全人格,通过道德修养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完善统一。

心育与德育是内外结合的,是有交叉的内容,也是殊途同归的。

然而心育与德育又有着很多的区别。

首先育人功能不同。

德育教育主要负责政治态度,意识形态,法治观念,思想品德,社会规范等大方向问题,而心育教育主要负责个性发展,心理需求,人格完善,社会适应等发展性问题。

其次、育人内容不同。

德育注重高大上远的人物,世界观念原则,规范传统和道德等价值判断内容,而心育则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当事人的心态,理念,自我意识,升华等心灵价值判断内容。

可以说德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心育是为了找到自己,实现自我的圆满。

第三、育人行式不同。

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道德规范和技法约束,主张刚性的原则与服从。

而心育则注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共情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主张体察生活和人生,主张助人与自助。

第四、育人目标不同。

德育培养的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心育的培养目标是人格完善,自信,自洽,自我悦纳,最终达到自我完整的人生境界!我们探究很多中小学生行为问题或青少年犯罪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道德品质方和法治观念的原因,而且更有心理方面!比如发展受阻,早期创伤,幼儿决断,不合理信念,人性需求压抑,变态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而我们这里就会发现在不良少年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就真的那么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探究心理方面的原因,我们就不由得想到各有各的不幸的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对家庭教育,家风民风建设有了更大的使命感!我们现在强调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不是要解决学生有没有病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发展是否正常的问题,就是扫清他成长过程中的内外不利因素,固然他的成长有家庭情况的影响,但我们心理工作者更加强调孩子们身上的自信、自立、自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坚信自己的崭新人生,更加自信阳光健康的成长前进!并且我们要预防学生因发展受阻而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者心理障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浅析
一直以来,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或看法,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深刻剖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重视德育的教育,儒学作为“为人之学”,特别重视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可见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

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十六大)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在最近召开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以辅导学生为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咨询辅导活动。

谈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两个方面:区别和联系。

关于区别呢,研究者都是从心育和德育在理论基础,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首先在理论基础方面,均认为心育的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德育主要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法学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

在工作目标上,研究者均认为两者在具体目标上不同,心育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身发展中的障碍,而德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格等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但是詹伟鸿提出一个观点:德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詹伟鸿)。

在工作原则上,德育工作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非判断旗帜鲜明(李芳,范正和);而心育则强调助人自助的心理学原则。

在工作方法上,灌输,模仿,集体教育和规范是其主要手段。

而心育主要倡导是会谈,心理测量,鼓励法等方法。

提倡人本位为思想。

关于二者的联系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首先,从目的上看,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它教育创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进一步发挥其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是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
的价值取向(詹伟鸿)。

而心理健康教育恰恰关注学生在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现象,这正是对学校德育的一种弥补。

正如詹伟鸿所说,它是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促使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在心育和德育的目标一致性上,陈家麟教授和张忠则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认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两者都是着眼于人的幸福生活。

强调利己手段的合法性,突破了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极其严重的传统德育观念,本质上,陈家麟认为这要求的是一种有弹性的道德原则。

从主体目标上看,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德育,都必须学生这个主体,通过主体发挥作用,通过学生自己来达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对一个学生来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都在于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情况,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德育是一个大的统筹,类似于一个宪法一样,统领着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育,是一个最高层次的境界。

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就如同其他各级政府制定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基本法律一样。

处于一种最基本的地位。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还如何去谈德育的教育与实施。

在当前社会,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亦或是小学生,会遇到诸如因恋爱失败而自杀,或因一句话而引发同学间的血案,或因自己学业上的压力,而忧郁成病,或者与家长之间存在类似冷战的情况,而这些都或多或少的与他们心理上或者道德上的问题有关。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主体的心理活动又反过来影响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前面的分析,心育与德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二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他们是并行交叉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做学生的工作中要把二者结合起来,集中是心育又重视德育,就像人的两只手,不可偏废其一。

但是又该如何结合呢?研究者给我们一些启发。

叶一舵教授认为有三点:第一,德育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为我所用;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主动在心理健康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应把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季平提出要更新教师观念,调整角色冲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的结合的建议。

程启秀
在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探讨”中,在教育的主体,即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促进而这届的建议,“加强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教育与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曹建平教授就这个问题提出在教育队伍上的整合的建议,“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两支队伍在人员结构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和交叉。

”这告诉我们要对现有的教育队伍进行优化整合。

成强在其文章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一文中写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补的具体策略包括教育原则上的整合,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整合,教育方法和技术上的整合,教育功能上的整合,教育对无上的互补等五点内容。

刘翠英提出:第一,根据心理现象,因势利导;第二,根据个性特征,因人施教;第三,根据需要特点,积极引导,以此来达到心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