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

合集下载

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6、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 器) 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 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 点)
8、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11、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 法论决定世界观。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 观) 12、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 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1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15、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非物质基础)
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易错易混知识点
1、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 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 生。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 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 学还有具体科学)
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片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旧哲 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 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 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20、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2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可以提供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哲学是对人类社会的概括的总结。

(提醒:哲学是对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4.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提醒:是思维是否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第二单元1.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1、哲学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指导,哲学不一定科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或科学的 科学,科学之母)。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是对具体 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 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
和唯心论的对立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 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11.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13.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 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 能够成功。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 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8.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9.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0.实践决定于认识 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3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 派别
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两个“对子” 中的一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哲学易混易错点

哲学易混易错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错:哲学源于“惊讶”,哲学源于思考或“顿悟”、“灵感”。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错: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错: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错: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总合。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错: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7、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8、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错: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9、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错:所有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实践观点,就在于它全部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错: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哲学常识易混淆70个知识点解析

哲学常识易混淆70个知识点解析

哲学常识易混淆70个知识点解析(1)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旧哲学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两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

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

“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4)“物质和精神是并行不悖的”属于错误的二元论思想。

(5)“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一样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两者虽然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6)“凡唯心主义者都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7)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有的唯物主义者(机械唯物主义)则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但不能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

(9)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客观原型。

(10)“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

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本质特征、共同属性。

(12)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例如精神活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精神活动同样存在物质载体,同时其反映的内容也具有客观性。

哲学常识易错点

哲学常识易错点

哲学常识易错点1、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2、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物质就是桌子、椅子、黑板……5、物质和意识互相决定。

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运动的、有形的、有规律的,后者是不变的、无形的、无规律的。

6、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梦。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来自于是乎外部的客观世界。

8、意识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9、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10、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电脑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12、物质决定意识,神是不存在的,因而关于神的观念也是不存在的。

13、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因此世界的本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14、自然界可以正确认识,许多社会问题不能正确认识。

15、任何时候都会有尚未认识的事物,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16、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意味着意识的作用是无所不能的。

17、人类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客观事物。

18、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1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20、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21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2、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23、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同客观存在原型是应当一致的。

24、“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指“精神”和“物质”的直接转化或二者地位的变化。

25、生活中老师与同学具有联系就是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概念。

26、联系的普遍性,就是指事物与周围四面八方事物的联系普遍的。

27、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8、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29、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甚至取消客观联系。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正: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正: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正: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正: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正: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正: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正: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正:实践的观点才是。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纠正: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哲学知识易错点

哲学知识易错点

• 34、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 • (注意:不存在终极真理) • 35、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 • (注意:是根本任务) • 36、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 (注意:不一定) • 37、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 (注意:不一定) • 38、实践决定于认识 • (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 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 (注意:改造客观世界) • 4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 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注意:实践是唯一标准)
• 25、矛盾越少越好. • (注意: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 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 少越好.) • 26、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以解决的. • (注意: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 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 解决矛盾.) • 27、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 (注意: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 28、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 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 制造"矛盾. • (注意: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 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 29、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30、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 • (注意: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
• • • • • • • • • • • • • • •

哲学易错点.易混点doc

哲学易错点.易混点doc

哲学生活易错点、易混点第一课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之和”3、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4、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6、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功能第二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于意识。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4、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唯心主义坚持不可知论。

5、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6、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同等重要。

7、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第三课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出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和推动。

第四课1、世界的本质问题(即本原)≠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4、人类可以克隆羊等生物,说明物质是可以创造的。

5、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运动。

6、物质是可以被创造、消灭和改变的。

7、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一个特性。

8、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五课1、规律是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

2、人必须遵循规律,所以,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3、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6、有人脑就有意识。

7、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8、电脑也有意识。

9、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10、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1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1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

13、宗教观念、对未来的预测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4、鬼神观念是人脑自主产生的。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概念的概念:概念是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但是很多人对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解。

概念并不是具体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对事物共性特征的抽象概括。

例如,椅子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椅子”这个概念则是对具体椅子共性特征的概括。

因此,概念并不等同于具体事物,而是事物的抽象概括。

存在的本质:存在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对存在的本质存在误解。

存在并不等同于物质,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

例如,思想、意识等非物质存在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

因此,存在的本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很多人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存在误解。

形而上学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虚幻世界,而是对事物本质和根源的思考和探讨。

形而上学探讨的是超越感官经验的实体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对事物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但是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误解。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或精神产生的,而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或精神是由物质产生的。

因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对于意识和物质关系不同观点的表达。

理性和经验:理性和经验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认识途径,但很多人对理性和经验的关系存在误解。

理性和经验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理性是基于概念和推理的思维方式,经验是基于感觉和实践的认识途径。

理性和经验的结合才能得到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很多人对伦理道德存在误解。

伦理道德并不是一种约束和束缚,而是对于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的思考和探讨。

伦理道德旨在指导人们在道德选择和行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自由意志存在误解。

自由意志并不是无拘无束的行为,而是在理性和道德的指导下做出的自主选择。

哲学重点易错点

哲学重点易错点

7、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8、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矛盾同一性是指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矛盾同一性包括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10、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1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12、矛盾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的。 矛盾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排斥,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的。 1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主观性。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 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否则是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否则是唯心主义。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否则是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否则是唯心主义。 5、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6、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8、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已,没有客观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虽然会因人而异,但是有客观标 准,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上。 1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永恒不变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实现人生的价值关键是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前提,实现人生 价值关键是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哲学部分易混易错

哲学部分易混易错

哲学部分易混易错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2.哲学就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3.世界观就是方法论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7.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11.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1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13.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升华和总结1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16.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17.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18.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19.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0.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21.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2.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23.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24.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25.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6.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27.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28.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9.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0.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31.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取得成功32.意识能动作用就是主观能动性33.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34.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万万不行。

35.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一样的36.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3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误区1]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误区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误区3]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点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误区4]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点拨: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误区5]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误区4]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点拨:本观点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观因素。

[误区6]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点拨: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误区7]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点拨: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误区8]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点拨: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误区9]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点拨: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误区10]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误区3]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误区1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点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误区12]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点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决定着认识的深化发展。

[误区13]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点拨:实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践并非一定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误区14]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哲学易错知识点

哲学易错知识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3.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 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规律都是客观的
4.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注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有了人脑未必有人的 意识,还要有客观存在
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不能完全等同 ,而是在一定意义上
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看符合客观规律,具 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注意: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 的
2.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是 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 生。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注意: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注意: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 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的发展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唯物论部分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8、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1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1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14、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15、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16、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17、规律有好坏的.18、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0、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21、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2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2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24、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25、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2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27、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2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2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3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31、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32、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3、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3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37、整个世界≠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不包括思维,整个世界包括思维)。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一、认识论
1、认识论与实用主义:认识论和实用主义并不完全相同,实用主义只是认识论的一种,其他认识论如本体论、后绪论、自由主义、极限主义等也是存在的。

2、实用主义与实践主义:实用主义与实践主义也是不同的概念,实践主义是一种有益于实践的理论,它认为实践是理论推断的根本依据,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自身的智识。

3、形式论与内容论:形式论和内容论也是不同的概念,形式论重视客观事物的表象形态,而内容论则强调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容。

二、语言论
1、特殊语言的论证:特殊语言论证是指用专门的推理和事实来证明一些特殊语言是真实存在的,而非正常的普通语言。

2、概念论与对象论:概念论和对象论是语言论中的不同概念,概念论强调概念与词汇之间的关系,而对象论则强调词汇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3、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实际上是思维的延伸。

因此,人们对思维的了解同样可以从语言中获得一定的帮助。

三、心理学
1、可操作性论与实践主义:可操作性论和实践主义都是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虽然它们都提倡实践。

哲学易错点整理

哲学易错点整理

辩证法部分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 都存在联系。 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具体的、有条件的。) 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 联系是主观的。 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1、哲学与世界观 联系:( :(1 二者对象相同, 联系:(1)二者对象相同,即都是整个世界及人 与世界的关系。( 。(2 二者属于意识范畴, 与世界的关系。(2)二者属于意识范畴,都有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都对人们的行动有一定 的导向作用。 的导向作用。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 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而只有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世界观与方法论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区别: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 区别: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 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的 研究发展要以哲学为指导。 研究发展要以哲学为指导。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 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 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 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哲学易错点归纳

哲学易错点归纳

哲学易错点归纳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误之分,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一定都正确都科学.4、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5、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8、"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10、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11、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5、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1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7、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18、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19、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20、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1、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22、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2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24、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物质可以单独存在,但意识必依赖于物质.27、人的意识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2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9、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0、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31、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3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3、真理和谬误存在明显的界限,往往相伴而行,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34、认识运动的总趋势〔总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35、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3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7、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38、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9、关键部分的功能与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40、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并不完全一样,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层次性.41、整体功能并不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4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43、任何发展都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并不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而那些下降的、倒退的运动变化则不是发展.4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5、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46、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47、有量变不一定会有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8、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49、发展一定是量变,但量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量变才是发展.50、量变和质变都重要,不能讲谁比谁更重要.5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52、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指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讲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53、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54、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55、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56、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7、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58、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5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60、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61、"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同样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好.6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不能认为所有矛盾的主要方面都能决定事物的性质.6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存在于某一矛盾中.6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66、首先解决的矛盾,并不一定是主要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判断.67、不能认为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68、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69、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70、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71、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7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73、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74、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7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76、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关键.7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讲,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78、社会生活在根本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79、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80、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8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设施、思想观点、意识形态.8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8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84、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85、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86、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在京召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8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9、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90、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9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92、从作用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构成上看,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详见课本P93〕93、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94、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95、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96、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97、不能认为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98、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99、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10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索取〕.10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103、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04、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105、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106、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107、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108、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109、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新价值的创造而改变.110、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代表着事物的属性、功能与主体的关系,联系具有条件性,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价值也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111、观念创新本身并不会实现事物的增值,其增值是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现的.112、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此句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1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反映了时代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114、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115、人工智能不具有意识,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116、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117、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二者均源于实践.11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19、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20、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拓展提升:创新的哲学依据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部分原理归类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6、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6〕〔共31条原理〕第一部分:探索世界〔辩证唯物论〕〔共6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第二部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即唯物辩证法〕〔联系5发展4矛盾8 创新3〕〔共20条原理〕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条原理〕⑴.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⑵.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⑶.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5>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⑵.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⑶.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⑷.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条原理〕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⑶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⑷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⑸.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Ⅳ.创新观、辩证否定观〔3条原理〕⑴.辩证的否定原理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3〕.创新意义原理第三部分: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共6条原理〕〔1〕实践三个特征原理〔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6〕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二、寻觅社会的真谛〔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共7条原理〕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4条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⑵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原理〔3〕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⑷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上)257、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58、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59、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0、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26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62、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63、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64、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

×265、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266、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267、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268、从本质上看,宗教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269、正确思想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270、人的意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相对独立性。

×27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272、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7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74、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275、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7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277、“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说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278、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79、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280、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

×281、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还是相统一,是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

√282、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83、机会主义和主观主义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284、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毛病是从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

×285、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86、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8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28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29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291、必须以承认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29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293、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4、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29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96、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不仅表现为空间上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联系。

√297、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298、“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99、“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既是唯心主义观点,又是形而上学观点。

√300、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01、人们可以把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

×302、凡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构成因果联系。

×30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30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启示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305、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06、“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告诉我们政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307、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0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309、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10、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11、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31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313、发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314、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

×315、从事物的最终发展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成熟和完善。

√316、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317、“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1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319、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320、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为人类谋福利。

√321、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322、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如实反映。

√323、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才是目的。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324、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32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326、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27、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328、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329、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330、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体现了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3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333、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存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3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人云亦云”等成语都体现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34、“举一反三”说明了共性和个性(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3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3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37、我们既要从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的指导下去研究普遍性。

×338、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339、“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都是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表现。

√340、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341、主次矛盾的转化决定着事物性质的变化。

×34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符合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4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34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345、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46、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作用。

×347、外因有时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34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体现了内因的决定作用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49、“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50、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

×351、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唯一形式。

×352、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353、“过犹不及”启示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5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防微杜渐”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忽视支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

√35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35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35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35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59、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60、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形而上学是统一的。

√361、有限与无限的联结是必然的。

√36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讽刺的是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哲学常识(下)363、“女娲补天”、“制天命而用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说明了具有主观能动性。

√36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365、只有正确的认识(意识、社会意识、理论)才会对客观事物起作用。

×366、人们能够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367、人们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而且还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368、按规律办事,还要注意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

√369、人们按规律办事还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而利用和创造条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70、“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371、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372、有的现象不一定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73、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374、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