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刺绣艺术
泉州的民间工艺品都有哪些
泉州的民间工艺品都有哪些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
这些民间工艺品承载着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民间工艺品的精彩世界。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木偶头。
泉州木偶头雕刻精美,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材、雕刻、打磨、彩绘等多道工序。
木偶头的形象丰富,有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面部特征和神情。
雕刻师傅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将木偶头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具有了生命一般。
无论是人物的五官、发型,还是服饰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泉州木偶头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了泉州民间工艺的一张亮丽名片。
泉州花灯也是泉州民间工艺品中的瑰宝。
泉州花灯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
泉州花灯的种类繁多,有彩扎灯、刻纸灯、针刺无骨灯等。
彩扎灯以竹篾为骨架,用彩纸、绸缎等材料进行装饰,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刻纸灯则是将刻纸艺术与花灯制作相结合,灯面上的图案精美绝伦,线条流畅;针刺无骨灯则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整个花灯没有骨架,全靠针刺出的小孔透光,形成各种精美的图案。
每逢元宵佳节,泉州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人们赏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泉州花灯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展现了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德化瓷塑也是泉州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
德化瓷以“白”著称,被誉为“中国白”。
德化瓷塑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
其题材广泛,有佛像、人物、动物等。
瓷塑师傅们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将泥土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德化瓷塑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态的自然,人物的表情细腻入微,衣物的褶皱逼真传神。
无论是庄严慈祥的佛像,还是活泼可爱的儿童,都能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德化瓷塑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使者。
非遗文化刺绣介绍 课件(共16张PPT)
为 兴 盛 , 多 用 于 宫
, 用 料 讲 究 、 技 术
雅 , 民 间 高 档 的 宫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工 刺 绣 , 所 以 在 今
时 候 , 为 区 别 于
绣 ” 。
在 解 放 后 , 逐 渐 形
的 艺 术 特 点 与 风 格
贵 重 , 针 工 巧 妙 得
豪 华 , 格 调 高 雅 。
,面鲜绣统
近质艳融的
看感,为绘
出强形一画
神,象体、
入无逼,书
刺绣体系
艺物湘楚是
湘
术上绣文以 品绣绣化湖
绣
,制品特南
也 有 美 观 适 用 的 日 用
图 案 ,
它
既 有
名 贵
主 要 用
真
丝 丝
线 在
色 的 湖 南 刺 绣 产 品
长 沙 为
中
心 的
带 有
品的真的鲜
。欣丝总明
赏织称湘
。
刺绣体系
粤绣
• 粤绣又称广绣,包括潮州绣。它历史悠久,国内以故 宫藏品为最多,具有代表性,它构图繁而不乱,色彩 富丽,光彩夺目,针步均匀多变,纹理分明,多使用 浓郁的七彩原色及光影变化,具有西方绘画韵味。
古刺刺什
今
绣
绣
么
意 义
体 系
的 起 源
是 刺
录
刺
与
绣
绣
发
展
壹
什么是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 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什么是刺绣
• 刺绣,亦名“针绣”,俗称“绣花”。 • 刺绣最早是一种实用的工艺技术,从实用起步,
非遗缠花融入现代装饰画的创新实践探索
天工|2023年第16期[摘 要]通过对非遗缠花的独特表现手法与艺术样式的研究,认识到可以把非遗缠花图案、独特的技法融入现代装饰画中。
基于此,首先探讨了非遗缠花的历史溯源、制作工艺技法及当代应用现状;其次,从技法艺术形式、图案内容两方面分析了非遗缠花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最后用作品案例对非遗缠花在设计实践中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验证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更好促进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非遗缠花;装饰画;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6-007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燕群.非遗缠花融入现代装饰画的创新实践探索[J].天工,2023(16):72-74.李燕群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非遗缠花融入现代装饰画的创新实践探索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传遗’缠花工作坊”实践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燕群(1981—),女,壮族,广西柳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非遗缠花、劳动教育、学前教育。
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有别于传统绘画,其通过构图、色彩等表现手法来形成一幅完美的作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装饰画因其突出的表现力开始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人们对装饰画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现代装饰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丰富,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会价值。
[1]以民间非遗缠花独特的艺术技法来表现装饰画的工艺性,并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能使装饰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现代装饰画的艺术形式。
一、缠花的历史溯源“暖碧浮天面,迟红上日华。
宝幡双帖燕,彩树对缠花。
”这是北宋文学家、“红杏尚书”宋祁在千百年前的春日提到的“缠花”。
[2]缠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工的一种,其寓意深刻,可穿可戴,样式丰富,随着不同的载体而灵活变化。
在古时候,缠花的运用贯彻了一个人出生、结婚、大寿、丧葬等各种民俗活动。
泉州金苍绣的工艺特色——以泉州富美宫神伞为例
文 郑 滢泉州金苍绣的工艺特色—以泉州富美宫神伞为例泉州金苍绣技艺,又称“金葱绣”,是福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古老且极具地域与宗教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以其装饰表现手法多样而闻名于世,其中以浮雕立体效果最具特色。
笔者在对闽南刺绣开展田野调查过程中,在泉州市金苍绣传承人黄明霞与木偶头雕刻传承人江东林的引荐下,有幸在富美宫见到一件极为精致的神伞,这件作品[摘 要]金苍绣是福建地区具有重要代表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现存于泉州富美宫的神伞保存尚佳、形制正统,是泉州80年代金苍绣的代表之作。
神伞上的刺绣针法之复杂细腻、纹样品类之多,是现今极少见的手工绣制神伞,具有其研究价值。
现从样式、图案、针法、工艺特色四个方面,细致分析了此件绣品刺绣工艺的精彩之处,并以此为例分析金苍绣工艺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 金苍绣;富美宫神伞;工业特色;图案;寓意[中图分类号] J523.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3-0064-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郑滢.泉州金苍绣的工艺特色:以泉州富美宫神伞为例[J].天工,2020(3):64-67.不但刺绣精美,而且保存良好、来历明确 ,是研究闽南传统金苍绣的绝佳素材。
一、泉州富美宫神伞由来及其研究意义泉州富美宫现位于泉州南门水巷末端,临近晋江下游富美渡头。
富美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址在富美古渡头旁,主祀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爷二十四尊。
于道光年间重修,但因旧址年限太久,修缮无力,于清朝光绪年间移建现址,民国二十五年重新扩建。
富美宫原为地方保护神寺院,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分灵遍及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其中台湾就多达2000多处。
主祀萧望之太傅泉州当地称他为“萧阿爷”,故而泉州富美宫也称为“阿爷宫”。
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尤其是瘟疫肆虐,于是民间纷纷建立小祠,泉州民间传说萧王爷每每显灵于临江临海处,泉州人便常在临水处祭祀萧王爷,并献以公羊一只,以示礼重,祈求王爷赏善罚恶,司瘟驱灾,降灾赐福。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莆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表着福建的民俗文化,该地区的信俗和民俗文化中,保存着许多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沉淀,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1. 莆田木偶戏莆田木偶戏,源于明代,有500多年的历史。
莆田木偶戏的演出形式独特,擅长运用音乐、武术、舞蹈等元素,加上幽默风趣、讽刺、夸张、搞笑等表演手法,收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莆田木偶戏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剧目,如《赵明诚》、《寻梅》等,取材自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寓意深远。
近年来,莆田木偶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莆田棕编莆田棕编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莆田的独特文化代表之一。
在莆田的民间生产和生活中,棕编制的物品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篮子、席子、草帽等。
莆田的棕编技艺独具匠心,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工艺精湛。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3. 莆田刺绣莆田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术,最早流传于闽南地区。
莆田刺绣以其细密精湛的工艺,被誉为“天下绣品之冠”。
莆田刺绣体现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它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莆田刺绣图案以自然界为主题,表现了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感悟和阐扬,深受人们喜爱。
4. 莆田秧歌莆田秧歌是一种流传于莆田地区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
莆田秧歌跳起来自由、活泼,舞姿雄健且豪放,极具地方特色。
在秧歌舞中,舞者们要高举双手,扭曲身体、弹腿、跳跃、扭腰以及踏步,舞姿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莆田秧歌不仅在本地深受欢迎,还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代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特色,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发人们保存非遗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民间装饰艺术的分类
中国民间装饰艺术的分类
中国民间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类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根据装饰手法和用途不同,可以将中国民间装饰艺术分类为以下几类:
一、刺绣类装饰艺术:包括蜀锦、苏绣、湘绣、粤绣等,不同地区的刺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主要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礼仪用品等方面。
二、剪纸类装饰艺术:包括北京剪纸、山东剪纸、陕西剪纸等,主要以纸为材料,通过剪、刻、折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形态的装饰品,如窗花、剪纸画等。
三、雕刻类装饰艺术:包括木雕、石雕、泥塑等,主要以木材、石材、泥土等材料进行雕刻制作,用于建筑、器具、工艺品等方面。
其中,著名的木雕有浙江绍兴的根雕、福建南平的闽南木雕等。
四、绘画类装饰艺术:包括壁画、年画、窗花等,主要以墨、彩、颜料等进行绘画创作,用于装饰墙壁、门窗等。
五、刻印类装饰艺术:包括篆刻、印章、木印等,主要以石、木等材料进行刻印,用于文化礼仪、个人名章、工艺品等方面。
以上是中国民间装饰艺术的主要分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 1 -。
闽南、江南民间服饰的装饰工艺研究
刺绣指在棉 、 、 、 麻 丝 毛等织 物上 , 刺运针 , 穿 以针带线, 成 组 各种图案和色彩 的传统手工艺。 民间服饰 常用刺绣手法进行 装
饰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美好 向往 。
13 镶边 .
镶边指 用与服饰 相 同或 不 同的面料对 服饰 的边 缘进行 包 裹, 有代替锁边 的功能 。 14 带饰 .
本文所研究 的闽南地 区是指福建泉 州惠安县崇武镇大蚱 、 小蚱等地 区, 江南地 区指苏州胜浦 、 斜塘 、 木渎 以及 苏州郊 区等 地 区。以这两个地区的民间服饰 品为例 。 提取具有代表性 的装
饰 工艺进行总结和分析。
面积拼接的方法 , 利用面料上 图案 的交错 和对 比 合成 别具 特 组
维普资讯
20 0 8年 2月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G IO R A FL H D SR U N X U N LO I TI U T Y J G N 纺 织 与 设 计
第 2期 ( 第 1 期 ) 总 1 1
闽南 、 南 民 间服 饰 的装 饰 工艺 研 究 江
【 关键词 】 闽南 服饰; 服饰; 饰工艺; 间 江南 装 民 服饰 【 中图分 类号 】 T 95 S3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6 3 08 2 7 — 2 03 27 ( 0) — 3 0 2 0
了拼接工艺。拼接的上衣最早 是肩背部 、 袖肘 部、 领子 , 肩部的 拼接部 位俗称“ 肩头 ”袖 子的拼接部位 俗称“ 掼 , 找袖” 采用 大 。
观条件 , 包括连属 于鞋跟 的鞋拔 匕, 考究 的也 见绣纹 。 ( 刺绣图案的类型。 2) 这两个地区的刺绣风格属于清新雅 致 型 , 注重 衣料色彩和 图案的装饰 , 更 刺绣 只起到 画龙点 睛 的
解读漳浦林桃剪纸的艺术魅力
解读漳浦林桃剪纸的艺术魅力摘要:解读林桃剪纸作品,同时也是对漳浦剪纸艺术的回顾,从中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为今后艺术创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新时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使民间艺术遇到新的难题。
对漳浦剪纸,特别是林桃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林桃剪纸;艺术;创新漳浦地处闽南金三角,199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称号。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如书法和剪纸艺术等。
一、漳浦剪纸的起源、类型漳浦剪纸谷称“铰花”,属女红手艺之一,原仅为刺绣底样,后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据漳浦县志载:“元夕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
”“元夕自初十日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晶、张灯。
”可见剪纸是古时过年过节张灯时作为花灯上的装饰,或是在神祠、祭祀时用来招魂娱神。
有人认为漳浦剪纸是唐代“开漳圣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时从中原带来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它根植于中原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和民俗习惯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色彩。
但它通过闽南本土文化的改良,是柔嵌入鲜明闽南地域特色的中原文化的延伸。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中,笃信天人合一,剪纸必然被赋予各样不同的功能,归纳起来,漳浦剪纸样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祭祀、丧葬类型。
该类型主要用于娱神、祈福,以保平安幸福。
主要形式有纸钱(冥币)、纸马、纸人、茶壶花、碗花、饭勺花、酒瓶花,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图1所示。
(二)婚嫁、生育、求喜类型。
主要用于祈求家庭和睦美满幸福、暗喻子孙兴旺发达诉求的吉祥图案表现,以及订婚下聘时用的糖花、饼花、猪脚花等喜庆烘托图案表现。
通常采用谐音、比喻之类的手法。
主要形式有双喜、老鼠娶新、龙凤呈祥、鸳鸯莲蓬、麒麟送子、荣华富贵、花好月圆等,如图2所示。
(三)刺绣图样类型。
主要用于刺绣底样,主要形式有涎围花、肚兜花、帽檐花、饰裤花、领沿花、烟袋花、手巾花、鞋样、肩罩花等图样,如图3所示。
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
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拥有许多传统的民间饰品。
这些饰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了解其起源、分类以及文化意义。
一、起源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
最早的饰品大多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例如玉石、珠子、贝壳等。
古人们相信这些材料具有神秘的力量和象征意义,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和驱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逐渐讲究,饰品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二、分类1. 首饰类首饰是最常见的一类民间饰品,包括项链、耳环、手链等。
其中,玉饰品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饰品之一。
玉石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代表了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传统的玉饰品多采用手工雕刻制作,精美细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头饰类头饰一直是中国传统民间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例如,闽南地区的丝绸花环,代表了女性的美丽和婀娜多姿;四川的川绣发饰,则是以刺绣技法营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杂项类杂项类饰品多为手工制作,包括围巾、挂件、毛线编织品等。
这些饰品通常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创意设计。
例如,苏州的刺绣手绢以其精湛的刺绣工艺而闻名,成为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三、文化意义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饰品上的图案、纹饰往往可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
例如,苏州园林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刺绣和金银首饰中,展现了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传统民间饰品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作和佩戴这些饰品,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丽,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丰富多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祖籍 福建泉州,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 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俞家棍特点
棍术理论书籍《剑经》 具有带棒兼枪的技法特色 俞家棍动作朴实、阴阳互动、刚柔兼备、灵活不 滞,威武猛烈,具有很高的健身作用。
厦金宋江阵
厦金宋江阵由来
宋江阵是民间武术团体演练形式,是 集南少林武术和舞蹈、杂技为一体的广 场表演项目;源于明代抗倭斗争中的军 旅步战武术阵法和乡团训练,随着历史 的发展,演化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 一种武舞结合的演艺阵头。
闽南童玩特点
闽南童玩包括童谣童玩、指掌童玩、田野童玩等多 种。 自己亲手做童玩玩具,利用废弃的物品。 边玩边念闽南童谣。
二、闽南传统工艺
内容简介:德化白瓷、珠光青瓷制作技艺凝聚 了闽南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成为远销海外的艺术 珍品。蔡氏漆线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艺术中“错 采镂金,雕绘满眼”的美学理念。厦门手工珠绣、 漳州八宝印泥等手工艺品见微知著,细微中见精 艺,铭刻着一代代匠人追求艺术精品的印记。
闽
南
非
物 陈集
质 志美 雄工
文
业 学
化
校 基
遗
础 教
产
学 系
目壹 贰
闽
厦
叁
闽
肆
闽
南
门
南
南
录非 遗
非 遗
非 遗
文 化
概
概
介
保
述
况
绍
护
壹 闽南非遗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 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 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的闽南刺绣文物图案赏析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的闽南刺绣文物图案赏析作者:赵瑜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4期摘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近期从民间征集到了一批清闽南文化刺绣文物。
作者透过刺绣图案认为这表现出中华先民通过色彩的搭配、线条的刚柔、轮廓的曲直、数量的多寡、图案的安排营造出一个圆满、和谐的完美理想世界。
关键词:闽南文化;刺绣;图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近期从海峡两岸民间征集到了一批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闽南文化刺绣文物。
文章主要对这批文物上的图案进行分析。
中国的汉字文化特别强调形、音、义三者的转换使用。
刺绣文物上的图案选择也依照这种原则,习惯取谐音的方式,以求义的表达。
例如,取蝙蝠的形,是因为蝙蝠的“蝠”字与“福”字同音,因而以蝙蝠图饰表达求福的本意。
常见的例子还包括鲤通利、莲通廉、蝴蝶通福叠、金鱼通金玉、猫蝶通耄耋、花瓶通平安、花冠通官、鲶鱼通年年有余、旗球戟磬通祈求吉庆等。
最明显也最特别的是菊花的“菊”与“居”谐音,隐喻安居之意,配以落叶,则音与乐业同,即有所谓安居乐业的意义,是祝人居所平安的极好寓意。
闽南文化是一个相当讲求内涵的区域性文化,对一些个人期望、欲求,也常借由一些物象来代替内在的本意。
当然,运用图案最能将这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取龟、鹤联合的图像,就是取其长寿的含义,运用移情方式以求使用者也能如龟、鹤般长寿、悠闲。
刺绣文物图案常见梅、兰、竹、菊四种植物,借此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四种植物高风亮节的特性,进而成为具有清高风雅的君子。
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鸳鸯表恩爱、牡丹表富贵和华丽、石榴表多子、桃子表多寿、佛手表多福等。
特别是水仙花因为有一个“仙”字,常作为祝人长寿之花。
中国自道教兴起,求仙与成仙便为人人追寻的目标,以水仙图案暗射神仙之意,祝福意涵为众仙拱寿。
除了谐音和会意,闽南绣匠们还擅用典故图案。
因为典故不论是神话还是传说,不论发生的真伪、时间的远近,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但能表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表征闽南文化特质所在,还能拓展我们的想象空间。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福建省政府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
以下是一些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例子:
1. 闽南传统音乐:包括闽南传统琵琶演奏、福建土楼民谣、福建山歌、福建民间故事会等。
2. 福州传统技艺:包括福州瓷器制作、福州剪纸、福州刺绣、福州锻铁技艺等。
3. 闽南传统舞蹈:包括闽南传统舞蹈、福建山歌剧、福建车灯舞等。
4. 福建传统美食:包括福建小吃、福建茶文化、福建手工艺品等。
5. 福建传统服饰:包括福建传统男装、福建传统女装、福建民族服饰等。
6. 福建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7. 福建民间信仰:包括福建道教、福建佛教、福建民间故事、福建信仰仪式等。
8. 福建民间手工艺品:包括福建刺绣、福建剪纸、福建木雕、福建陶瓷、福建布鞋等。
以上只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和项目。
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情况简介南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历史悠久,曾为闽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较为厚重的文化遗产。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于今南安市丰州镇臵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臵南安郡,为本地设臵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这是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一次大融合,中原人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晋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闽南话至今保留着上古语言成分,被称为“河洛语”;在丰州出土的晋代墓葬中一些陶制日用品,有的至今还在闽南农村沿用;出土墓砖上所雕刻的琵琶、乐伎,与如今的南音息息相关。
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于此可窥一斑。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南移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多次交融和层层积淀而成的地域性文化,宋元以来与世界各地的海上贸易又因为明清以来闽南人大量往内陆、海外迁徙,形成了闽南民系文化。
我市的广泽尊王、田都元帅等民间信仰在闽南、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各地香火不绝、信众如云;地方喜剧风格浓郁的高甲戏等传统戏曲音乐,唱响闽南本土和台湾等地区的大街小巷;宋代的港口遗址、祈风遗址、祈风仪典等,共同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冲破封建思想文化专制桎梏的思想家李贽等闽南先贤,各自展现闽南人的文韬武略风貌、忠贞仁义品性、侠义拼搏气质和爱家爱国精神。
闽南文化的生命基因和表现形式,至今仍然传承延续于闽南地区、大陆部分地区、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生活方式之中。
闽南文化上承中原,下续台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闽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养、联系和吸引着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缘”、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纽带。
2007年,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首个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闽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闽南语绸春花的意思
闽南语绸春花的意思闽南语,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承载着我国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独特的方言中,有许多寓意深刻、颇具趣味性的词汇。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绸春花”的意思。
一、绸春花的含义“绸春花”是闽南语中的一个词汇,指的是一种寓意吉祥、美好的花卉。
在闽南地区,绸春花常常被用来象征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字面上理解,“绸”意味着柔软、华丽,“春”代表着生机、希望,“花”则寓意美好、喜悦。
因此,绸春花一词在闽南语中具有很高的寓意。
二、绸春花的来源关于绸春花的来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闽南地区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手巧得很,擅长用丝线编织各种花卉。
有一次,她突发奇想,将丝线编织成了一种独特的花朵,这种花朵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人们称之为“绸春花”。
后来,这种花朵逐渐成为了闽南地区的一种吉祥物,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绸春花的应用在闽南地区,绸春花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节日庆典、婚嫁喜庆等场合。
例如:1.民间艺术:闽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们将绸春花的形象融入到了剪纸、刺绣、泥塑等艺术作品中,使之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一种象征。
2.节日庆典:在闽南地区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会用绸春花来装饰家居、庙宇,以此祈求吉祥、幸福。
3.婚嫁喜庆:在闽南地区的婚嫁习俗中,新郎新娘的婚车上会系上绸春花,寓意新人生活美满、幸福。
四、绸春花的寓意绸春花作为一种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卉,代表了闽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象征着:1.幸福:绸春花的华丽、生机,寓意着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2.喜悦:绸春花的美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和欢乐。
3.希望与未来:绸春花的生机勃勃,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限希望。
总之,绸春花在闽南语中是一个充满美好寓意的词汇,代表了闽南人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漳州乡土文化知识
漳州乡土文化知识1、你知道漳州的地理方位吗?漳州在福建省南部,与厦门、泉州合称“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发区”。
它位于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
面积12873.3平方千米。
2、漳州的行政区如何划分?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3、漳州人口有多少呢?漳州市常住人口约为498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
4、漳州盛产六大名果是什么呢?漳州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5、漳州的三大名花是什么?"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6、漳州三宝是什么?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
7、漳州物产富饶有什么美称?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8、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九龙江的基本情况吗?九龙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分北溪、西溪、南溪三条干流,横贯华安、长泰、平和、南靖、芗城、龙文、龙海市等七个县区。
干流长258公里,合支流共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
在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有56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平原。
9、漳州有哪些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名胜?国家AAAA级风景朝圣区——三平寺、天下第一奇石——东山风动石、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漳州)土楼、国家AAAA级风景区——云洞岩风景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白礁慈济宫10、漳州文庙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你知道它的历史吗?漳州文庙位于市区修文西路,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摘抄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摘抄
1.福建省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福建的土楼是中华民居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誉为“世界建筑之最”。
3. 福建的闽南语是中国五大方言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福建的海丝文化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体现了福建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开放包容精神。
5. 福建的木偶戏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木偶之乡”。
6. 福建的泉州刺绣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的瑰宝,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享誉海内外。
7. 福建的南靖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土楼之最”。
8. 福建的武夷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岩茶更是享誉世界。
9. 福建的闽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10. 福建的福州鼓书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瑰宝,被誉为“古老的语言艺术”。
- 1 -。
马尾绣的名词解释
马尾绣的名词解释马尾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它源自于福建省马尾地区,因此而得名。
马尾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马尾绣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工艺。
一、起源与发展马尾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起初是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而存在。
当时,福建省的马尾地区是马尾绣的主要发源地,师傅们将自己的工艺在当地广泛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尾绣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的艺术品。
二、技法特点1. 细致入微:马尾绣以其千针百针的精湛绣工而闻名。
绣师们将丝线细密地穿梭于织物上,形成了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纹理。
这种细腻的绣工使得马尾绣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观赏性。
2. 以线代色:与其他刺绣工艺有所不同的是,马尾绣并不涉及多种颜色的使用。
相反,绣师们利用线的不同厚度、质地和绣针的描绘角度来表达颜色的层次变化。
这种独特的技法使得马尾绣的色彩更加纯粹、饱满,并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
3. 精雕细琢:马尾绣不仅追求画面的美观,更注重传达出画面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绣师们在绣制过程中,通过精雕细琢的工艺,将人物的神态、动物的生动以及其他绚丽的图案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让马尾绣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其艺术内涵。
三、图案意义与表现1. 地方特色:马尾绣的图案常常以地方特色为主题,如民俗图案、自然景观以及当地文化等内容。
这种特点使得马尾绣不仅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更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2. 吉祥寓意:马尾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代表之一,也承载了一定的吉祥寓意。
在马尾绣的图案中,常常出现喜鹊、莲花、牡丹等象征着美好愿景的元素。
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为马尾绣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 融合创新:尽管马尾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技法,但也不乏现代化和创新的元素。
近年来,绣师们开始尝试将马尾绣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绣画、绣球等等。
这种创新和融合不仅拓宽了马尾绣的应用范围,也使得马尾绣在当代艺术领域有了新的发展。
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与和合文化内涵
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与和合文化内涵泉州金苍绣是福建泉州市金苍镇独有的一种刺绣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浓厚的和合文化内涵。
金苍绣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刺绣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美学特征和和合文化内涵两方面来探讨泉州金苍绣的魅力。
一、美学特征1. 精湛工艺泉州金苍绣的精湛工艺可谓是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之一。
金苍绣绣工采用的是极其精湛的绣艺技法,其绣工每一针每一线都极其细致,精益求精。
金苍绣的线条流畅,色泽艳丽,绣花细腻,绣面平整,所表现出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
金苍绣无论从远观或近观都能够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 奢华华丽金苍绣的奢华华丽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金苍绣在色彩的运用上非常大胆,其绣品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色彩对比度和饱和度。
金苍绣的绣品造型繁复,并采用了许多金银线,珠片等材料进行点缀,使得绣品显得十分奢华。
这种奢华的华丽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更显得金苍绣的独特魅力。
3. 浓厚地方特色金苍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金苍绣在图案和造型上,大量采用了泉州地方的传统元素,如鸳鸯、莲花、海棠、牡丹等。
这些图案和造型都与泉州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历史传统密切相关,金苍绣具有浓厚的地方气息,给人以亲切感和归属感。
4. 富有传奇色彩金苍绣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刺绣工艺。
金苍绣的图案造型中不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动物,这些图案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成为了不朽的传奇。
金苍绣将这些传奇元素巧妙地融入刺绣中,使得绣品看起来充满了神秘感和古老的韵味,给人以诗意和遐想。
二、和合文化内涵1. 文化融合金苍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金苍绣的设计和图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龙凤、莲花等,这些元素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象征意义。
金苍绣通过将这些元素融入刺绣中,使得绣品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代表了和合的精神内涵。
2. 和而不同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浅谈泉州金苍绣及其与“四大名绣”的比较
艺苑论坛浅谈泉州金苍绣及其与“四大名绣”的比较文 王凤梅[摘 要]首先介绍了泉州金苍绣的历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工艺技法特点,以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概述了湘、蜀、粤、苏“四大名绣”,并和金苍绣进行比较,认为金苍绣与其他刺绣所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其立体感极强,色彩不仅光鲜亮丽,还华美金贵、尽显尊荣。
所有传统的传承都需要取其精华并辅以创新才能继续流传,在传统工艺与艺术日渐凋零的当下,只有完成传统的现代转换,使传统技艺具有生存空间,才能更好地传承金苍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 键 词]泉州;传统刺绣;金苍绣;“四大名绣”;比较一、泉州地区金苍绣的特色(一)金苍绣概述泉州的别称是刺桐城,因而泉州的绣品古称刺桐绣。
金苍绣便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技艺,与唐朝时期的“蹙金绣”工艺相同,是明清以来流行于闽南地区的宗教、戏剧、民俗装饰绣品。
“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作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罗缎做底,上面用金线绣出各种美妙的纹样,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但蹙金的工艺失传已久,由于其绣线包着金箔形状似葱,民间便称其为“金葱绣”,又因泉州话的“葱”“苍”同音,雅化便作“金苍绣”之说。
金苍绣绣品多用于宗教,主要有庙宇绣品、道场绣品和阵头绣品,如佛服、绣佛、凉伞、幢幡、龙蟒桌裙、阵头绣旗等等,此外,高甲戏、歌仔戏等戏服,喜庆的绣幛等也有使用金苍绣的。
(如图1、图2)金苍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
它以大胆而自由的构思、优美而典雅的图案、灵巧而熟练的技艺、丰富的品种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金苍绣的历史渊源历史上“金葱绣”源自唐朝宫廷,如果说苏绣有着秀雅之美誉,那么“金葱绣”则可以称之为华丽。
据有着四十多年“金葱绣”从艺经历的民间艺人陈继志介绍,关于“金葱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小故事:唐朝时期,有一次武则天在用膳的时候,觉得饭桌腿脚裸露在外极不雅观,于是她吩咐边上伺候的太监立刻订做一套桌裙将它装饰一番。
闽南民间刺绣艺术
神祭祀活动丰富多样, 如观音、 妈祖、 关帝、 妇女喜着青布衣,上山泛海、出门探亲,以 线料素质占为大多数, 而丝绸之类以近市井 的穿着为多, 也就是富有人家充当体面, 显
此, 闽南民间刺绣工艺丹、灵
式八仙祝寿并列为连环画装饰。 八位神仙各 “日、 星辰、 龙、 月、 山、 华虫作缋, 宗彝、 藻
艺术理论
2008・ 10 美术大观
成人礼、婚庆、祝寿、七夕、端午、除夕等 传统节日。 七巧节期间, 民间士人多拜魁星 爷,认为该神主仕途,有时也拜武文昌,包 括魁星、 文星、 朱文神君、 吕洞宾、 关公, 祈 求五子夺魁、状元及第、马上封侯。由此可 见, 其来源于天体星辰崇拜, 属万物有灵论 和自然崇拜的范畴。广为流传的民间乞巧 歌: “乞手巧, 乞貌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 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反映乞巧 ” 活动是妇女们追求心灵手巧, 美丽迷人, 期 在众多的节日喜庆祭祀仪式中, 服饰刺绣艺 术大显身手, 无处不在。 如童帽 (泉州鲤城) : 红布底绣上花草,中间还有一个寿字, 两边
来布质线料的互相应用与综合。 麻葛, 古代将麻葛称作 “布” 尔雅》麻 《 。 “ 葛曰布” 。多为百姓庶民服用,故称“布 衣” 麻主要有:大麻、 。 苎麻。 《吴越春秋》 有 战国时越王勾践为了进贡吴国而提倡织葛布 的记述。 越王曰: “吴王好服之离体。 吾欲采 葛,使女工织细布献之。群臣曰,善!乃使 国中男女入山采葛, 以作黄丝之布……” 越 王乃使大夫种索葛布十万。 丝, 多取自江南一带, 是中国纺织技术 有关丝的描述如 “丝衣其 载弁俅俅” …… 棉, 《南越志》 所谓: “桂洲出古终藤, 结 实如毳, 核如穆 , 汉其出核, 纺如丝棉, 染
闽南有谚语说: “鸱鸪飞上天, 囝仔快做官, 由东南福建、 广东普及到江南和中原一带。 堂、民居大厅前的装饰彩挂“彩眉”为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衡》中记: “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是凤,龙凤呈祥,属湘绣风格。在民间,很 ”
还有专门替人做衣裙、 弓鞋的新婚妇女。 大 、净峰、山霞一带。主要集中在妇女服 绣实物有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凤纹绣残片。 裙,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各国 品可以装裱成卷轴册页,如书画作品一般, 州古称“刺桐”
绣鞋、 荷包、 佩饰、 帐幔、 佛 汉民族与闽越族的第一次融合。两晋期间, 日用品有服装、
望姐妹、双亲能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文化的一大发明, 边沿做钉线或盘金处理, 多用于服饰和 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诗经》 上,
有两只上扬的鸟头, 这两只鸟头代表鸱鸪鸟。 为斑布者, 皆批似草之木棉也。宋代以后才 ” 鸱鸪飞高高,囝仔中状元,鸱鸪飞低低,囝 仔做老爸。这里充分体现出父母家人对小孩 ” 为官、 成人的较高期望值, 以及闽南人吃苦 绢,有绡、纱、缟、纨等,是没有花纹 的平纹织品。 罗, 《南越志》 “婆罗” 作 : “南诏诸蛮不
闽南刺绣多象形于自然界的存在物象, 通过提炼、加工、升华演变为刺绣样式,启 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泉州惠东 服饰刺绣最为代表, 主要分布在崇武、 、 小 饰的衣裙、头巾、袖套、绣鞋和童帽、腰饰 及其他佩饰上。 如百褶裙 (惠安崇武) :红色 的绫绸布上一褶一褶具有伸缩的弹性, 长方 形地方为蓝绫绸。 在红绫的褶纹上, 贴绣有 类似矮瓶子的布形,上面有金线、绿线、粉 红色线绣成的精巧图形, 瓶颈两端并缀上两 条须丝,晃荡摇摆。另外,在长方形蓝绫布 上,刺绣有金线的蝴蝶、菊花、石榴、梅花 等图案。兜肚(惠安山霞) :民间早期内衣, 系在胸腹上的贴身衣物。小孩以红色为主, 中年则用白、 绿等色, 清、 老年则用黑色布, 其上都绣有各种样式, 如蝙蝠 (福)鹿 、 (禄) 、 龟或寿字(寿)等图案,未婚女子则中间常 扣上铜线一枚, 以期盼姻缘由此而生, 找到 好老婆或好夫婿。 偶尔出现戏曲人物或劳作 人物样式,如耕作、捕鱼等,其独特的民俗 生活方式展示了对美好的理想生活追求和儒 家尊崇的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闽南地区山民依山聚居,渔民靠海为 生, 对山区、 海洋环境的生存理解与超自然 信仰崇拜是其文化依赖的重要根据。 我们可 从自然物象与地理环境分析闽南服饰刺绣色 彩。如红色 (取象太阳、鲜花) 黄色 、 (取象 色(取象树木、 花草) 、黑色 (取象滩土、 黑
闽南有谚语说: “鸱鸪飞上天, 囝仔快做官, 由东南福建、 广东普及到江南和中原一带。 堂、民居大厅前的装饰彩挂“彩眉”为传统
耐劳、勤俭持家的品质和老实苦干的性格。 养蚕,唯收婆罗木子中白絮,纫为丝,织为 遇到节庆喜宴时, 小孩的头上也都带上帽子。 辐, 名沙罗笼段。 其特点是用绞经方法。 ” 有 在小孩出生满四个月, 婆家通常要送衣着绣 方孔的叫纱罗, 有花纺的叫花罗。 宋代黄升 饰之类给小孩做“头尾” ,如红衣裤、兜肚、 墓出土有“四下合如意”的花罗。绫,斜纹 虎仔帽等。 虎仔帽形如虎头, 帽前饰金银像。 地上起斜纹花的织物。 小孩满月时有满月帽, 帽状如碗, 常绣有万 字形。 俗语说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闽 , 南宗教信仰以儒、释、道三教为主。民间诸 城隍、七娘妈、夫人妈、保生大帝等诸神普 度生日, 盛行挂香、 过炉的隆重仪式和民俗 性的 “游境”这些仪式场面和祭祀活动成为 。 土布, 所谓土布是指民间大量使用的织 物, 以棉布为最多。 闽南各地几乎处处有棉 织布。 澎湖厅志云 “男女衣着, : 悉用布素……
助针法使用。 ④圈金绣 也称 : “包金线” 钉 “ 、 金”用极薄的金箔裁成宽一至二分的窄条, , 缠绕在丝线上, 形成圆柱形的综线。 圈金法 只限于圈画纹样的轮廓, 内部针法随意, 常 见的有圈金打籽绣、 平针绣、 纳纱绣、 摘绫 绣。 如果用圈金的方法铺陈块面, 就叫平金 绣或盘金绣, 盘金绣是平金绣的简化。 ⑤包 花绣:也称堆花、 贴花, 纹样高凸叠摞, 浮 雕感极强, 做法是用各种颜色的缎、 绫 绢、 等织物剪裁成型,包衬棉花、缝缀在布料 佩饰小品;福州南宋黄升墓中已见贴花绣, 块面鲜明, 色泽对比浓艳。 ⑥堆绣:也称浮 雕绣, 质地厚重, 金碧辉煌, 日常用品大多 用于装饰、 戏服、 堂彩等, 以挂于庙宇、 祠 代表产品。 闽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 悠久 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使闽南传统服饰 刺绣艺术发展成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刺绣体 系, 并成为中国南方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刺绣,堪称最具 有华夏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闽 南刺绣虽没有苏绣图案秀丽、 色彩淡雅、 线 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严谨的风格,却有 自身具有的爽朗明快、 质朴大方风格;虽没 有粤绣自然工整、构图饱满、色彩华丽、对 比强烈的绣面风格, 却有构图疏朗有序、 色 刺绣工艺蕴涵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 更负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 继承发展刺绣艺术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 闽 南刺绣艺术面临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 从业 队伍人才匮乏, 素质偏低, 行业政策不力, 技 艺传承困难。 这就需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实行与相关产业的 合理配套及给予其发展的优惠政策, 规划适 合闽南刺绣艺术发展的整体框架。 因为, 保 护与发展闽南服饰刺绣艺术, 对于充分体现 闽南文化主体意识与多样化, 提升闽南文化 有深远意义。
来布质线料的互相应用与综合。 麻葛, 古代将麻葛称作 “布” 尔雅》麻 《 。 “ 葛曰布” 。多为百姓庶民服用,故称“布 衣” 麻主要有:大麻、 。 苎麻。 《吴越春秋》 有 战国时越王勾践为了进贡吴国而提倡织葛布 的记述。 越王曰: “吴王好服之离体。 吾欲采 葛,使女工织细布献之。群臣曰,善!乃使 国中男女入山采葛, 以作黄丝之布……” 越 王乃使大夫种索葛布十万。 丝, 多取自江南一带, 是中国纺织技术 有关丝的描述如 “丝衣其 载弁俅俅” …… 棉, 《南越志》 所谓: “桂洲出古终藤, 结 实如毳, 核如穆 , 汉其出核, 纺如丝棉, 染
此, 闽南民间刺绣工艺在消化其母体元素中, 中心,上为三星拱照,左右松竹、牡丹、灵
式八仙祝寿并列为连环画装饰。 八位神仙各 “日、 星辰、 龙、 月、 山、 华虫作缋, 宗彝、 藻
艺术理论
2008・ 10 美术大观
成人礼、婚庆、祝寿、七夕、端午、除夕等 传统节日。 七巧节期间, 民间士人多拜魁星 爷,认为该神主仕途,有时也拜武文昌,包 括魁星、 文星、 朱文神君、 吕洞宾、 关公, 祈 求五子夺魁、状元及第、马上封侯。由此可 见, 其来源于天体星辰崇拜, 属万物有灵论 和自然崇拜的范畴。广为流传的民间乞巧 歌: “乞手巧, 乞貌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 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反映乞巧 ” 活动是妇女们追求心灵手巧, 美丽迷人, 期 在众多的节日喜庆祭祀仪式中, 服饰刺绣艺 术大显身手, 无处不在。 如童帽 (泉州鲤城) : 红布底绣上花草,中间还有一个寿字, 两边
ART PANOR
Folk Embroidery in South Fujian
文 / 孙宏图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女红” 以看出每一片绣物上绣有精美的花草鸟兽, 洋亲和力,疏密有序,厚重大方,适合闽南 、 、 , 是以针引彩色丝线在丝帛织品上穿刺造型样 施以金线工艺,为苏绣方法。绣鞋(漳州龙 人羡耀的传统礼仪“体面”方式。 式。 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的记载。考工 《 记・画缋》云: “五彩备谓之绣。 ”汉代王充 说明了齐地刺绣的普及。 目前所见最早的刺 刺绣工艺的发展, 从开始到隋唐五代, 大都 属于实用的范围。 宋时, 已经沿着日用性绣 品和欣赏性绣品两大绣品方面并存发展。 部 分作品从实用走向艺术欣赏, 也就是说它不 再只是单纯的作为衣饰附属品, 不仅是家具 上的饰物, 而且也模仿名人书画作品, 它把 刺绣工艺推进到另一新的领域。 这类刺绣作 大大提高了刺绣工艺的地位。 明清两代, 丝 织业发展繁荣, 其品种之丰富, 针法工艺之 精美为世人所惊叹。自古以来,厦、泉、漳 三地习称 “闽南”位于福建沿海的晋江流域 , 和九龙江流域, 在地理上相邻, 同风同俗。 服 饰刺绣理所当然成为其体现区域文化精神的 重要民间工艺。 一、 多元的文化融合 1.中原汉文化与区域文化 汉至三国时, 中原政权征服闽越, 出现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时, 如闽者八族” 带来 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劳动技术。 唐末至五代, 王 潮、 王审知入闽, 闽越族与山越族汉化步伐 加快, 远超于两晋及陈元光征闽入漳阶段。 这 一时期, 中原刺绣文化正经历着自己的成长 过程, 刺绣艺术扩大了应用范围, 已形成专 业阶段,技艺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闽越族与山越族的汉化与自身山海联姻 的联系直接由模糊而清晰, 并逐渐形成以武 夷山、 福州地区为中心的闽绣母体文化。 因 不仅形成自身的区域性刺绣艺术特点, 同时 广受苏绣、瓯绣、湘绣、粤绣等周边区域刺 绣艺术影响。 (泉州晋江) 云肩 :民间或称云 佩, 披在上衣的两肩上。 这种披肩由十八或 二十片如莲花瓣的绣物围绕颈项, 莲花瓣下 还承垫着五片较大的云头形绣物, 前后各两 条剑带, 前后正中央悬有连串银制图饰。 可
安) :系两条鱼,鱼意吉祥,指年年有余。 阳光、沙滩) 、蓝色(取象天空、海洋) 、绿 线, 鱼翅另外绣成再缝贴上。 鱼眼睛特大, 整 夜)等色彩取象,不仅传达了直爽鲜明、绚 条鱼往上翻跃,含有鲤鱼跃龙门之意。前、 丽简朴的自然性视觉刺绣观感, 而且促使其 后、中各垂有线须,立体挂饰,具有浓厚的 海洋情结。 (厦门同安) 寿屏 :以四蝠供寿为 芝、鹤、鹿相映,下为鱼跃龙门,左右双龙 戏珠,特别精彩的是“大寿字”两旁以对联 执法宝,脚踏海虾、海蟹、海龟、章鱼、鲢 鱼等水生物。乘风破浪,悠然自得,趣味横 生。红绸为地,喜庆吉祥,锁绣、盘金、堆 绣针法三结合, 具有较强的刺绣浮雕感与海 成为亚热带地理特征的刺绣色彩。 当然, 还 有不可或缺的中原母体文化色彩与区域文化 色彩的综合应用。 二、 民俗节日与宗教文化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时所穿的礼服上有 火、 粉米、 黼黻, 绣以五彩” 十二章衮服。 汉 时 “衣绣衣, 杖斧, 分部逐捕, 刺史以下皆伏 诛” 绣衣成为权力和等级制度的象征。 , 在岁 时节令与人生礼仪中, 闽南盛行满月、 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