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俗文化的艺术审美研究

合集下载

闽南门楣文化研究报告

闽南门楣文化研究报告

闽南门楣文化研究报告
闽南门楣文化是一项极具特色的华南地区民间文化,它是闽南地区民众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在门楣上刻画图案、雕饰装饰等方式来体现民俗风情和道德文化。

闽南门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是崇拜神明和寻求吉祥的一种方式,后来则逐渐演变成一种独具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

闽南门楣主要用作门庭的装饰,它一般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绘制等方式来营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闽南门楣也具有实用性,它可以保护房屋,同时也是门楣区域的一个标志,它将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

闽南门楣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信仰内容,主要是崇拜神明和追求吉祥,所以在图案和图案中通常可以看到一些神、神兽、祥云等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经过世代相传并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们既是民俗风情的体现,也是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追求。

此外,闽南门楣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文化内容。

在门楣上刻画的图案中,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寓意深刻的内容,比如孝顺敬老、忠诚尊贵、勤俭节约等。

这些内容都是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和道德伦理的追求,通过门楣的装饰来传达给后代,以期让人们时刻保持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闽南门楣文化的发展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俗风情和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通过闽南门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总而言之,闽南门楣文化是一门宝贵的民间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丰富的信仰内容和道德伦理,通过门楣的装饰来传达给后代,以期让人们时刻保持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它的发展与传承对于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保护与传承闽南门楣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闽南惠安石雕艺术是指以福建省惠安县为中心的石雕艺术流派,它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石雕作品以惠安花岗岩为原料,结合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闽南惠安石雕艺术进行探究和刍议。

一、惠安石雕的审美特征1.贵重性石材是一种贵重的建筑材料,而石雕作品更是需要大量时间和手工精力的投入。

惠安石雕不仅使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还在雕刻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和造型塑造,体现了其贵重性。

2.传统性惠安石雕作品通常结合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如庙宇建筑上的神像、神龛、牌匾等,在风格上极具传统性。

3.浓郁的地方特色惠安石雕作品自然地呈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如风景、人物、建筑、生活用品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给观众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惠安石雕作品的审美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真实闽南惠安石雕艺术的作品形象以真实为主,追求采用顺手的线条和匀称的比例,展现出一种优美和精细的艺术效果。

雕刻的人物、狮子、石虎等动物形象具有明显的真实感。

2.形式简洁惠安石雕作品在造型上注重简练,去繁求简。

雕刻风格简洁明了、线条流畅自然,刀法优美圆润,让观者在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下吸引人,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3.色泽平静惠安石雕作品的颜色一般为灰色和黑色,沉静、稳重,给人以平静、厚重之感,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黑白分明”之要求,展现出了惠安石雕独特的审美意境。

三、结语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角度来看,闽南惠安石雕艺术是一种集贵重、传统、地方特色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和风格都与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惠安石雕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民族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闽南高甲戏“丑”角表演艺术审美特征(全文)

浅谈闽南高甲戏“丑”角表演艺术审美特征(全文)

浅谈闽南高甲戏“丑”角表演艺术审美特征(全文)高甲戏的丑角之美是在艺术审美的光照下形成的独特之美,从高甲戏《玉珠串》的广受欢迎,我们可以更深切感受到这一艺术奇葩的魅力和芬芳。

高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分布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集居地。

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最初是闽南民间装扮“水浒传”的化装游戏,随后出现专演宋江故事的业余戏班,时称“宋江戏”,并突破局限兼演文武戏、宫廷戏、丑戏等,内容及表演艺术逐步丰富,成为“合兴戏”。

至清末“合兴戏”又吸收京戏、昆戏、傀儡戏等戏的精华,走向专业化组织,并上演连台本戏,形成具有自己明确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传统地方剧种。

高甲戏的优秀剧目大多来自史书小说、传奇和民间故事。

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其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高甲戏语白用泉腔,唱腔主要来自南音兼收俚歌小调,活泼粗犷。

新时期的高甲戏在创作当中保留了部分传统风格,同时也有继承、借鉴、吸收和发展,特别是对高甲戏的“丑”角艺术不断发展挖掘,丑角角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被精彩地展现出来。

例如公子丑、官袍丑、破衫丑、家丁丑、傀儡丑、花婆丑等等多种行当,见丑见美、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成为舞台上的迷人风景。

闽南高甲戏剧目创作,丰富多彩、精英荟萃,说不完,写不完,现拿《玉珠串》剧目为例。

“玉”剧题材是以凝重的社会现实与喜剧的滑稽性相结合,是近年来戏曲舞台少见的讽刺喜剧佳作,“玉”剧对当前社会现象和戏剧界状况的透视和剖析,也是对当代生活中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际感受与理性思考。

剧作家同时发挥艺术创作的才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感受熔铸在所创作的人物形象中,于嬉笑嘲讽之际,透析出深刻的人生体验,寄寓着的审美理想。

高甲戏“玉”剧中的丑角将提线木偶、布袋戏、人物动物化等等技巧加以美化加工,使千姿百态的丑角画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在舞台上。

“玉”剧中有四丑:卜、马、钱、丁。

以高甲戏的演剧基调进行分类,“卜重用”采用大服丑和公服丑,“马文广”采用官服丑,短丑;“钱三”采用公子丑和傀儡丑;“丁四”采用破衫丑。

中华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华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100中华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刘国文[摘 要]在我国众多的民间艺术门类中,闽南惠安石雕以其特有的风格广受人们喜爱,从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角度对闽南惠安石雕进行艺术探讨和分析,能更准确地发现惠安石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真实艺术形态,为其后续发展探寻更为广阔的空间。

[ 关 键 词 ]传统审美;闽南惠安石雕;艺术研究闽南惠安石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独具地方性特色的闽南惠安石雕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彰显着闽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

通过对闽南惠安石雕进行艺术探讨和分析,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闽南惠安石雕形象特征以及历史演变过程,对挖掘其内在审美意蕴大有裨益。

一、惠安石雕的文化属性惠安石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从闽南惠安石雕作品中可以发现惠安石雕其工艺审美的变化以及其背后的人文渊源。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门类,惠安石雕的发展和民间文化关联紧密,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以及审美观的集中体现,生活百态都是惠安石雕的创作题材。

在分析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中可以发现,其文化来自中原文化并融合闽南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加上闽南地区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闽南的民间艺人们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以及空间,更为宽泛的题材选择,也为惠安石雕工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惠安石雕受传统文化影响,和宗教的宣传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闽南地区有很多道观、寺院,人们在装饰这些寺院和道观时,往往会采用各种神佛像的雕刻,这也为惠安石雕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1]。

总体来看,在富有特色的闽南文化促进下,惠安石雕艺术具备了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惠安石雕艺术也在持续壮大。

二、惠安石雕的艺术属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惠安石雕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地被丰富和完善。

起初,惠安石雕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创造艺术品,人们使用惠安石雕仅仅是为了让建筑安全性更高。

随着惠安石雕艺术的逐渐发展,惠安石雕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2]。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闽南惠安石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一种特色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可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境界的体现。

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惠安石雕艺术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与演变,已有千年的历史。

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惠安石雕艺术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艺术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其作品既具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又融合了自然界的景象,使其充满了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闽南惠安石雕作品的造型丰满、生动,雕刻精细,所选材料多为高山流水之石,色彩绚丽,质地坚硬。

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使闽南惠安石雕作品在观赏时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更具有触觉上的愉悦感。

闽南惠安石雕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多为民间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展现了他们的劳作场景,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闽南惠安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山川秀丽,素有“闽南鱼米之乡”之称,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惠安石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

闽南惠安石雕作品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借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境界的独特体验和观感。

这也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追求自然、寻求与宇宙的和谐以及追求内心真谛、超脱尘俗的审美理念相契合。

闽南惠安石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内涵的表达,给人以美感体验和思想启迪。

它既是艺术成就的体现,又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摘要】闽南木偶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探讨闽南木偶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表现形式及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揭示了其美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闽南木偶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结合对其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给予闽南木偶艺术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保护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继续发扬光大,为世人所瞩目,为当地文化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起源与发展、表现形式、特点、文化贡献、传承挑战、保护与传承策略、价值与意义、未来展望。

1. 引言1.1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闽南木偶艺术是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闽南木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自然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美是一种审美情感,是一种感知和认知的结果。

闽南木偶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生动的演出形式以及传统的表演内容,展现了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感源自于闽南木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表达。

传承是闽南木偶艺术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传承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

闽南木偶艺术的传承涉及到技艺、表演、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需要后人不断学习、继承和创新。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闽南木偶艺术传承发展得更好。

既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闽南木偶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闽南木偶艺术起源于古代闽南地区的民间宗教活动,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

木偶艺术最初是用来祭祀神灵、祈福祥瑞的一种表演形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方式,并逐渐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戏剧艺术。

在发展过程中,闽南木偶艺术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精华,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一、红砖古厝的历史背景
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台湾等地区,是一种传统的闽南民居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以红色砖块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和装饰手法,营造出 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的氛围。红砖古厝的外墙装饰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更 是体现了闽南人民对于建筑美学的独特追求和深刻理解。
二、红砖古厝外墙装饰的地域性 特点
内容摘要
红砖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其基本形式是 用红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砖石和木结构相结合,建造出精美绝伦的住宅和公 共建筑。在历史上,红砖厝曾经是闽南地区最为普遍的建筑形式之一,代表着当 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传统。
内容摘要
红砖厝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红砖、青砖、石材和木料等。红砖是其主要建筑 材料,由当地特有的土壤制成,经过烧制而成。这种砖颜色鲜艳,纹理独特,具 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青砖则是用黏土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颜色和红砖 形成鲜明对比,使建筑更加美观。石材和木料也常常被用作辅助材料,使建筑更 加坚固和美观。
三、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应该加强对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保护和传承 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将传统的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理 念相结合,推动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通过与文化产 业相结合的方式,将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也注重弘扬传统美德,如忠孝节义、仁爱友善等。 许多古厝的墙壁、门窗和屋顶上都有寓意深刻的道德题材绘画和雕刻,如“岳母 刺字”、“孟母三迁”等历史故事,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赞扬和传承。
二、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 的艺术特点
二、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闽南地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地之一,而惠安石雕作为闽南地区的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闽南惠安石雕艺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传承惠安石雕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作为惠安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惠安石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闻名于世。

惠安石雕主要以白色花岗岩、赤铁矿岩为原料,经过凿、刻、磨、凿、墨绢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纹饰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等特点。

闽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而著称。

闽南传统审美文化强调具体而微的自然关联、至简至朴的审美趣味、超然致远的生活理想以及民情民俗的艺术表现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惠安石雕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审美基础。

闽南传统审美文化注重自然之美。

闽南地区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鱼米之乡、人文始祖”。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对于自然之美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惠安石雕正是受到了这种自然之美的启发,其图案纹饰多取材于花鸟鱼虫、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观,表现了闽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敬。

闽南传统审美文化强调精微之美。

闽南人民对于精巧细致、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尤为欣赏,而惠安石雕正是以其凝练的线条、工整的刻痕和细腻的纹饰闻名于世。

石雕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数月甚至数年的精心打磨和琢磨,以求达到一种精雕细刻的境界,这与闽南人民对精致之美的追求不谋而合。

闽南地区的传统审美文化对惠安石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石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视野下,凝聚了闽南人民对自然、精微、情感和历史的审美追求,成为了闽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审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关注和重视,惠安石雕作为其重要的艺术形式,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试论研究闽台民间美术的意义和方法

试论研究闽台民间美术的意义和方法

试论研究闽台民间美术的意义和方法
闽台民间美术是闽南与台湾地区民间艺术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闽南和台湾地区的社会、文化和民俗习惯有深刻的影响。

研究闽台民间美术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而且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闽台民间美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

首先,文献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史书、报刊、画册等材料,了解闽南与台湾地区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情况。

其次,考察现场民间美术作品,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市场、博览会等途径来获取。

第三,经典名作的研究,这些名作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对于探索闽台民间美术的深层次内涵和特点以及时代背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与当地民间艺术家的交流,可以通过文献调查和现场考察,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加深对闽台民间美术的理解和研究,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

闽台民间美术的意义在于,它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闽南和台湾地区民间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民族风情和社会生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且能够让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更多的追求和满足。

汲取闽南民间艺术,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

汲取闽南民间艺术,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

汲取闽南民间艺术,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特色课程的建设,希望能够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展,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而闽南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资源。

本文将探讨如何汲取闽南民间艺术,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

一、闽南民间艺术的特点闽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民间艺术以闽南语为载体,融合了闽南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闽南民间艺术包括南音、木偶戏、竹编艺术、泉州刺绣等多种形式,其中南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闽南民间艺术在音乐、舞蹈、戏曲、工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滋养。

1.开设南音课程南音是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在幼儿园开设南音课程,邀请专业的南音老师进行指导,让幼儿通过学习南音,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通过表演形式,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2.开展木偶戏表演木偶戏是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戏剧魅力,可以在幼儿园开展木偶戏表演活动,邀请专业的木偶戏演员进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木偶戏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戏剧意识和表演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亲自制作木偶,让幼儿亲身参与进来,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开展竹编艺术体验竹编艺术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在幼儿园开展竹编艺术体验活动,引导幼儿使用竹子等天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制作不同的竹编艺术品,让幼儿了解和体验闽南地区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

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探究

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探究

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探究作者:程丽雯来源:《艺术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闽南民俗音乐文化是闽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着闽南地域世代相传的文化形态以及生活方式,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作为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在艺术美学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简要探讨了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闽南民俗音乐文化;审美特征1 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起源闽南民俗音乐文化起源于乡土习俗与民间信仰,根植于闽南自然风土人情以及传统祭祀仪礼音乐文化之上。

闽南地处亚热带季风地带,自然环境恶劣,暴风骤雨时常“光顾”。

受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闽南土著居民民风和地域文化中,极其敬畏自然、崇信鬼神,因为在古代,人类根本无力反抗大自然的肆虐,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类就常以祭祀之法祈求平安。

在我国古代,歌舞、音乐是祭祀仪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俗、曲艺和音乐文化都是从祭祀仪礼中衍生出来的,在传承发展中变得丰富多彩。

在闽南,音乐文化几乎伴随人的一生,从出生、成年到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唱歌。

原住民的祭祀仪礼和闽南自然风土是闽南音乐文化产生的基础,而催生闽南音乐最为基础的力量当属闽南的民俗信仰。

据漳州市民宗部门统计,仅漳州的威惠庙就有97座,“迎神赛会,莫盛于泉”,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闽南人都要请戏班子“演戏酬神”,这无疑为闽南音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民间基础。

与民俗信仰相关的音乐、歌曲极其丰富,不仅演唱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名目繁多。

比如“采莲”民俗流行于泉州城乡,“催咒调”“调五营”盛行于厦门地区,还有芗城龙海、南靖等地的“锣车鼓”等,流行至今,它们大多是闽南的地域民俗孕育出来的音乐文化。

还有源于“牵亡”“关神”的习俗,较为原始古老,关乎阴阳两界的“牵亡歌”“关神歌”,都是闽南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民俗音乐文化贴近民众生活,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传统审美文化逐渐演变和发展。

其中之一就是石雕艺术的发展,而闽南惠安石雕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石雕艺术发源地,惠安石雕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着重讨论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地位和特点。

首先,惠安石雕的艺术形式和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观念中,文化内涵、历史文脉、风俗习惯及道德伦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点在惠安石雕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惠安石雕艺术造型和题材取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和风俗等多个领域。

其中,不少作品以民间故事或传说为题材,塑造了一些德高望重、仁爱善良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一方面反映了惠安的乡土特色,另一方面则反映出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和社会价值观念。

其次,惠安石雕采用了一些传统的审美形式,如工艺美术、书法、绘画等元素,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完美与优雅。

惠安石雕雕刻工艺的过程中,多采用了毛刀和精雕刀等刀具,通过细致入微的刀法将石头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形象。

同时,惠安石雕在制作时,还融入了很多书法和绘画的元素,比如说在石雕作品的刻划中注重线条的流畅,擅长用阴刻、浅刻、深刻、切割等手法来表现光影效果,表现出石雕作品的优美和自然之感。

最后,惠安石雕艺术也将宗教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中,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人们常常将自然信仰与宗教信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以此来反映社会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特别是在惠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种族文化,惠安石雕艺术更多的是体现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

惠安石雕中的一些作品,如佛塔、神龟、童子等都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激励人民信仰、提升民族精神具有转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惠安石雕艺术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又融合了其它传统审美元素的特征,兼具艺术性和社会性。

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实践研究

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实践研究

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方式。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常常存在内容单一、形式相似的问题,缺乏地方文化的融入和本土特色的展示。

因此,将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针对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闽南文化融入到幼儿的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园;艺术领域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泉州地区的幼儿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因此,将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能够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文化认同,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我园地处海丝起点的九日山脚下的古韵丰州。

幼儿的生活环境充满着闽南民俗文化,将闽南文化的多样艺术形式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例如,在学习木偶戏时,幼儿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木偶,学习操控木偶的技巧,通过表演木偶剧情来体验戏剧的乐趣。

而布袋戏则可以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感受其中的快乐和情感表达。

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体验,幼儿将能够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1]。

2、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学习闽南文化,幼儿将逐渐熟悉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节庆活动,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例如,元宵节中的踩街、舞龙舞狮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舞龙舞狮的乐趣及文化底蕴。

这种认知与了解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让他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闽南木偶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木偶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成为了闽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闽南木偶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如何让闽南木偶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关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命题。

第一,闽南木偶艺术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

闽南木偶艺术起源于潮汕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木偶戏的表演角色多为民间故事和寓言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等等。

木偶艺术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皮影戏的灵动,也有木偶戏的生动,形成了闽南地区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表演形式上,闽南木偶艺术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戏剧带来的美与快乐。

第二,闽南木偶艺术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技艺。

木偶制作是木偶艺术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木雕艺人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精心雕刻和细致装饰,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木偶。

这些木偶不仅在外形上栩栩如生,而且通过操纵和表演,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表情,这离不开木雕艺人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想象力的体现。

木偶戏在表演过程中也融合了音乐、舞蹈和唱腔等元素,形成了综合的木偶艺术表演形式。

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技艺的融合,使得木偶艺术成为文化传承和创造的重要载体,也为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闽南木偶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闽南木偶艺术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木偶艺术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接触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对于传统的木偶艺术缺乏兴趣和理解,这也使得木偶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木偶戏的传统表演形式和演出场所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意义的研究

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意义的研究

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意义的研究
闽南蔡氏古民居是闽南地区一种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坚固耐用、布局合理、结构简单、风水讲究、装饰精美,是中华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珍贵的遗产。

蔡氏古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以蔡氏古民居中常见的“妈祖庙”为例,其装饰图案多以神龙、凤凰、狮子等传统神兽为主题,配以各种花鸟图案和山水人物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寓意丰富。

神龙代表权威和高贵,凤凰象征着灵性和美好,狮子则象征勇气和正义。

这些图案不仅补充了建筑的美观,还增添了它的文化底蕴。

此外,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还富有艺术价值。

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无论是在建筑门楼上的横匾、对联,还是在房屋墙壁、门窗、梁柱上的浮雕、盘龙、麒麟都彰显出了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独特魅力。

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性表现在建筑中的协调性、整体性和风格特点上。

通过对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可以学习到其艺术特点和建筑技术,这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之,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研究其装饰时,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其建筑的历史、地域和风格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在国人心中动摇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视觉上继续传承。

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蔡氏古民居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闽南木偶以手工制作精细、造型传神、表演生动而著称。

它通常以红
木为主要材料,雕刻细腻,各个部位连接自然流畅,木偶能够栩栩如生地表达不同的情感
和意境。

闽南木偶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也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闽南木偶艺术的
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媒介、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闽南木偶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以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加强对闽南木偶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传承人才流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相关学院和机构,开展专业的木偶制作和表演课程,培养和吸引更多年
轻人加入到闽南木偶艺术的传承中来。

同时,推进闽南木偶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木偶文化传统的整理、收集、记录和保存工作,确保闽南木偶艺术的真正传
承。

最后,我们还可以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学习,不断创新和注入新的观念和元素,让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发展,也更好地适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总之,闽南木偶艺术的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
遗产,更是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历史沉淀的宝库。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闽
南木偶艺术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闽南木偶艺术源于当地传统的人形木偶戏,起初只在村庄和集市上演,并逐渐传入城市。

它以木偶表演为主,并结合了歌唱、说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

传统的木偶头部是由檀香木雕刻而成,细腻而逼真,能够栩栩如生地表现各种人物形象。

表演者则通过手臂、手指和手腕的动作来控制木偶的行动和表情,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闽南木偶艺术的美在于其精妙的表演技巧和生动的舞台效果。

演员需要在表演中通过各种手势和动作,以及木偶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

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技巧和技巧,使木偶既能够展现细腻的情感,又能够表达强烈的戏剧性。

闽南木偶艺术还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现,通过和音乐的配合来增强戏剧的效果和感染力,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剧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构建。

闽南木偶艺术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尤其是年轻一代。

许多木偶艺人面临经济困境,无法持续从事这项艰苦而专业的工作。

木偶艺术的传承也面临着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问题,许多老一代的木偶艺人已经年事已高,年轻一代缺乏传统技艺的学习和培训。

需要加大对闽南木偶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重视,为木偶艺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木偶艺术,并将其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除了传承的问题,闽南木偶艺术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木偶艺术可以结合当代话题和社会问题,通过木偶形象和故事情节来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念。

木偶艺术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合作,开展创新的跨界合作,如与舞蹈、音乐、影视等领域进行合作,创造出更多多样化、时尚化的木偶艺术作品。

闽南审美文化专题

闽南审美文化专题

闽南审美文化专题
伴随着时代发展,审美风尚不仅在时尚界,更是遍布各行各业的审美指南,其中闽南审美文化也是如此。

闽南审美文化以古籍《儒林外史闽西》、《儒林外史闽东》以及《宋史闽东》等的传说故事为基础,以民间传说、歌曲、诗歌、艺术、雕塑等作为表达媒介,形成了古朴、浓郁的审美文化。

其中最出色的一项就是闽南传统文化主题“闽南审美文化”。

在古老的诗歌中,可以感受到闽南审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精致而古雅”的气质。

不论是诗词的语言还是歌曲的曲调,都有一种淡雅的审美感,而且表现形式和传统文学作品极其相似,这也正是闽南审美文化在当今时代长久流传的原因之一。

此外,闽南审美文化在艺术视觉方面也充满特色。

比如很多闽南民间雕塑画,通常以蔬果画像传统文化人物,像是一个绿色的水果就表现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形象,这种把鲜艳绚丽的水果色彩用于传统文化人物之中,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在传统文化节庆中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

当然,闽南审美文化也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表达方式,它以简短而朴实的口头表达,表达出朴实真挚的情感,语言搭配着闽南式的乐器,乐曲传递着一种悠扬而婉转的情义,而这种对审美文化的表达使其在当地的文化口号中更加鲜明且广为人知。

以上就是闽南审美文化的特征介绍,它在古老的传统文学作品、艺术视觉和语言文化等多方面体现,而这些特点使得它在特定的文化
背景下无可替代。

它不仅仅是文化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也是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现象、获得意象及文化教育,应该说闽南审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下闽南惠安石雕的文化及艺术属性分析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下闽南惠安石雕的文化及艺术属性分析

130文学·艺术《名家名作》·技艺张华达[摘 要]闽南惠安石雕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属性,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闽南惠安石雕艺术,进而更好地理解惠安石雕的文化和艺术属性,在新时期广泛传播惠安石雕文化。

[关 键 词]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惠安石雕;艺术属性;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下闽南惠安石雕的文化及艺术属性分析闽南惠安石雕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地方性民间工艺美术产品,惠安石雕已然成为闽南地区的艺术代表,在艺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闽南惠安石雕传承千年,对其进行分析不仅能挖掘闽南地方文化的特征,也是新时期对闽南惠安石雕的保护。

在传统审美文化视域下,艺术创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对惠安石雕的艺术特征、历史演变的了解,强化闽南惠安石雕的审美要素,从而更好地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一、闽南惠安石雕的文化属性中国诸多传统民间艺术都是所在地区文化和历史的沉淀,闽南惠安石雕亦是如此,探析闽南惠安石雕背后的文化属性,可以发现这一工艺美术类型中蕴含着非常浓厚的写意特征,从传统审美文化的角度欣赏闽南惠安石雕,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深厚底蕴。

通过学术界不懈的研究,当下我们对于闽南惠安石雕的理解已经较为深入。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闽南惠安石雕的发展和它的民间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民间文化中承载的是普罗大众的思想,展现的也是劳动人民千姿百态生活的本色,这些日常生活与劳作,以及人民群众朴实的诉求,都体现在了闽南惠安石雕艺术中。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闽南地区由于距离皇宫较远,所以在思想上更加自由,受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较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闽南百姓的思想观念更加自由开放,有着更强的个人意识,反映在艺术创作上,很多作品都轻松活泼,充满着个性美。

正是这样的精神基础,使闽南地区成为闽南惠安石雕艺术的诞生土壤,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工艺美术的发展。

还存在一种情况,即闽南地区临海,海运交通发达,受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各种宗教文化,闽南地区宗教的发展程度要比中原地区更加成熟,这一点可以从闽南地区很多寺院和道观看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两者都源于社会实践,都以 符号为连接 , 经历了—个符号化的 过程,主要表现在使用动作 、语言 、色彩等形式所承载的精神风貌 与文化信仰。闽南民俗文化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 匕 也意味着该地区 民众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形成,这种民俗文化的形成不同于其他的
文乍 匕 形式,对社会人们的人生观 、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技巧的灵活性 在 漫长 的历 史生 活 中 ,闽南地 区的人们 形成 了别具 一格 的民俗 文化 ,一些 民俗文化 的操作 技艺具有非常强 的灵活性 , 以布袋 木偶 戏为例 ,可窥其一斑 。布袋 木偶 戏是 闽南 民俗文化 的重要 表现方式之一 ,它 是在 巫文化的影响下形成 的,带有强 烈 的闽南地域神秘色彩 。布袋 木偶 戏在表演时 ,通过艺人将手 掌穿入 木偶 布袋 中来支撑 布偶 的身体 ,根据剧情 的变化做 出舞 刀 、弄枪 、骑马等高难度 的动作形态 。 布袋木偶戏的主要艺术审美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布袋 木偶戏的造型工艺美 ,闽南布袋木偶具有鲜明的民俗 地域风格 , 在历史的传承 中积累出一套 完整的制作工艺和造型手段 。就木偶 头 的制作上 ,需要进行选料 、定型 、雕刻 、磨光 、填色、开脸等 设计工序,在进行造型设计 时,设计师要注重表现中国传统绘画 中神似的审美特征对木偶的五官进行比例的规划 ,并根据对五官 的调整来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 。除此之外 ,在木偶的服装 、兵器 等用具的制作上也十分精美。二是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技艺美 ,布 袋木偶的表演是表演者运用手指力量和表演技艺对剧情进行充分 的展现 ,表演者一般要经历严格的训练 ,练就手指的灵活性 ,以 迅速连贯的指法使木偶做出舞蹈 、跳跃 、并枪 、射箭等高难度的


风活动 的影响。随着唐代以后的大移民活动 ,闽南文化与大量的 中原文化相结合 ,使得木板年画中既具有北方的浑厚气势 又蕴含 南方的温婉柔情 ,呈现 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这种艺术审美价 值主要表现在木板年画的造型设计上 ,木板的造型设计具有夸张 和变形 的特点,这是工 匠突出构 图象征 的具体表现 ,其夸张和变 形的手法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威猛和刚正 ,在静态的年画中赋 予人物动态的形象 。另外 ,审美价值还体现在木板年 画的线条雕 刻上 ,其线条雕刻使用柔 中带刚、互相贯通的用线方式 ,通过对 年画起承转折 的勾勒,形成 刚柔并济的画面效果。 三 、艺 术 的纯 朴 性 闽南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带,远离省会,在交通不够发达的古 代 ,这里处于比较偏僻的地带。因此,该地与其他地区缺乏文化交 流,纯朴的文化形态能够较为纯粹地保存下来。以浦南大神旭为例 , 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 大神旭”是傩文化的独特形式之一,浦南 “ 大 神旭”的演出—般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的 “ 闹热 日”上演,人 ,他们崇信鬼神 ,大兴巫 术 ,
具 有非常典型鲜 明的地方 民俗 文化。在唐初和唐末 的两次北方 移 民后 ,闽南的 民俗融合 了中原地 区的风俗文化 ,呈现 出丰富 多样 、千姿百态 的形式 。闽南 的民俗文化不仅包含 当地 的生活 方 式和文化形态 ,更是孕育 了独 具一格的具有强烈地方特征 的 审美趣 味,这正是闽南民俗文化 的艺术审美价值所在 。 民俗 文化艺术审美的本质与 民俗文化活动 的本质具有一致
朴的特征 ,正是大神旭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 四 、结语 民俗 文化 对于一 个地 区或 民族保 持 自身的 文化独立 性具 有非凡 的意 义,对 民俗 文化的艺术审美价值研究 ,有利于提 高 当前人们对 于民俗文 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对 闽南 民俗 的审 美过 程 中,人们不仅要关 注其 文化特征 ,还要加强对 闽南 历史的 了 解 ,以动态 的发展的眼光欣赏闽南 民俗文化的独特艺术价值 。 参考文献 : 【 1 】 张静 容. 闽南 习俗 文化探 析Ⅱ 】 . 集 美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学 版 ),2 0 0 6 ,( o 4 ) . 【 2 l 郑镛. 论闽南文化的特质及其生态保护Ⅱ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 0 1 0 ,( 0 1 ).
的 了解 ,以动态的眼光来欣 赏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闽南;民俗 ;艺术 ;审美;研 究
中图 分 类号 : J 5 2 8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献 标 识 码 :2 0 9 5 — 4 1 1 5( 2 0 1 4 ) 0 4 — 1 9 4 — 1
闽南指的是福建的东南部地区 ,该地三面环 山,一面濒 临 台 湾 海 峡 ,属 于 典 型 的亚 热带 季 风 湿 润 型 气 候 ,地 形 多 以 丘 陵
形式主要是由三个舞旭 ^ 带着面具来分别扮演县官 、 书童和大头娃 娃。这个表演的目的在于驱逐妖魔,求取 ^ 们生活的安定。 经过岁月的沉淀 ,大神旭表演依然保存着原 始的纯朴性 。 就形体设计 上来说 ,大神旭中三个角色 的身高足有2 米 ,这样高 大 的形体不仅起 到了神灵的威 慑作用而且还 自然形成 一种 独特 的审美价值 。就舞蹈 动作 而言 ,大神旭 的腰腿舞蹈动 作非常夸 张 ,一方面原 因是受 限于高大的傩面具 ,另一方 面夸 张的舞蹈 动作能够带来幽默滑稽 的欣 赏效果 ,这样夸张 的表演结合 歌仔 戏 的打击乐就能够带 给人们 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 。高 大的形体 设计和夸张 的舞蹈 动作 ,是原始傩文化 的主要特 征 ,而这种纯
闽南 民俗 文化 的艺术 审美研 究
陈顺 文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文体旅 游新 闻出版局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 要:闽南的民俗 文化不仅 包含 当地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 态,更是孕育 了独具一格的具有强烈地方特征 的审 美趣味。闽南民俗文化具
有技巧的灵活性 、文化的发展性 、艺术的纯朴性等艺术审美价值 。在审美过程 中,人们不仅要关注其文化特征 ,还要加 强对闽南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