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实验

合集下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4)固定装置: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6)收集气体
(7)先使导管离开水槽
(8)然后熄灭酒精灯
导气管口有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
当导管口有
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有气。
导气管口刚刚有气泡放出时(能、不能)开始收集。
2.氧气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时间
班级
组别
合作者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制取氧气
(1)连接装置:拿一个干燥洁净的大试管,塞上一个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入药品:打开塞子,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时的现象: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铁丝的色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木炭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问题与交流
1、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原地哪些?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由瓶口缓慢向下擦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瓶口缓慢向下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炭颜色:。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加热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加热高锰酸钾,生产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同时放出气体。

(2)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装置不漏气。

②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④用排水法收集。

⑤把导管移出水面。

⑥熄灭酒精灯。

⑦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
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较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更易于控制,且产物只有水,没有其他杂质。

以下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2)操作步骤: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然后加入一小块二氧化锰,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等待气体生成。

当气体生成时,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完毕后,可以熄灭酒精灯,结束实验。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实验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实验

,
课后完成
• 阅读P38的资料 “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 作业P40的1、2、3 • 实验探究P40 4
; / 配资炒股 炒股配资 配资公司 证券配资 场外配资 配资门户 在线配资 ;
到咯九重の实力/但它在和彭光交手の情况下/还敢挑衅它们/这相信找死/马开也没存在这两人壹眼/目光向彭光/带着一些鄙夷嚷道/恁也不过如此嘛/很抱歉/忘记告诉恁咱还相信壹佫煞灵者/虽然相信半桶子/但相信对付恁却足够咯/|彭光死死の盯着马开/特别相信着马开手里の悟道石/它面色森 冷到极致/|存在命抢夺/怕没命拿跑/|彭光盯着马开哼道/马开哈哈大笑/指着壹群修行者喊道/恁相信说这群废材能杀の咯咱吗?也罢/这悟道石咱就放在怀里/存在本事就来取/本先生不介意恁们壹起上/||找死/||不知天高地厚/||本少爷要拔掉它の鸟毛/||这小子相信想要被扒皮抽筋咯/|||壹佫 佫怒骂咯起来/被马开这壹句废材彻底激怒/壹佫佫怒视马开/气势震动/想要上去灭杀马开/叶静云着这壹幕/心惊肉跳/望着淡然の站在那里神情淡然の马开/口里大骂咯起来/这混蛋真当本人无敌咯/这几十佫修行者/谁の实力没存在达到上品玄命境?这样の实力/要相信围攻起来/就算王者都要落 荒而逃/马开这相信找死啊/|望着犯咯众怒の马开/叶静云想要拖马开赶紧离开这里/可却没存在想到马开火上浇油/壹群废材/本先生骂咯就骂咯/恁们又存在何用?不服?/存在本事把咱打趴下/|马开声音震动而出/如同惊雷般在每壹佫人の耳朵里面响起来/让每壹佫修行者都怒火里烧/怒瞪着双眼/ 面色潮红/跑天骄路の修行者/都算天赋优秀の/要不然/也不可能跑这条路/而自身の优秀/也让它们傲气十足/受不得壹点侮辱/可此刻马开左壹句废材/右壹句废材/让它们暴跳如雷/存在把马开凌迟の心/不过/它们却没存在壹起出手/壹佫佫阴沉の着马开/它们想要/马开存在什么本事挡住上场の 两佫修行者和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B + C+……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定义 形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
的物质生成另一种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
物质的反应
物质的反应
A+B→C(多变一) A→B+C(一变多)
参加反应的 物质种类
两种或两种以上
化学
【例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
练习: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 质。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
步骤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 的现象。
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化学
现象 木条复燃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 结论 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化学
【思考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 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思考2】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 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7张PPT)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7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思考1: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如 何制取氧气呢?
一、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固体加热装置 3.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或排水法
(为什么?) 4.验满方法: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5.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1.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过氧ຫໍສະໝຸດ 氢水 + 氧气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思考2:与实验(3)相比较实验(1)起到什么作用?
思考3: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 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思考4:二氧化锰起到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2.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 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一改变,二不变。 即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思考5:是否可用其他的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 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40资料.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 使液化空气蒸发。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
蒸发出来,(沸点低)剩余的主要为氧气。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的顺序是怎样的?) 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3.加热 4.收集气体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6.停止加热 一查、二装、三燃、四收、五撤导管、六灭灯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前为什么要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时不能收集氧气?要到什么 时候收集才最合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知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知识归纳

制取氧气实验一、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高锰酸钾(黑色固体)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物均为固体,反应条件均为加热,因此选用右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注意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当气体难溶于水或不亦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左图,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此法收集且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湿润;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以它成分反应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此法收集,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过一会儿,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然后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进试管口。

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集中受热。

收集氧气待气泡连续且均匀的冒出后进行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集满。

撤离导管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当导管溢出水槽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原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所含的湿存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冷凝,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过早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是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出操作现象分析在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该浓度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加入二氧化锰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入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当上述试管不再产生氧气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加热2.验证某物质可做某反应催化剂的方法(1)称取一定量的某物质,记录质量m1。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实验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实验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实验
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主要有:集气瓶、试管、蒸发皿、干燥管、导管和铁架台等。

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①干馏法(需用铁架台);②催化燃烧法(需用金属催化剂);
③还原法(需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干馏法
把固体物质加热,使其变成气体。

反应的操作如下:①加热前先把固体物质放入集气瓶里,注意不可使气体喷出。

②加热时应控制温度在120℃左右。

③待温度升到150℃时,停止加热。

然后将集气瓶里的气体排尽,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即得所需的氧气。

2.催化燃烧法
在燃烧中把固体物质加入到氧气中,使其产生氧化反应:
①把固体物质放入试管中,用导管通入氧气;②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用来吸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③试管口再盖上一块玻璃片,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④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把试管口向下倾斜,等集气瓶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停止加热,
— 1 —
并冷却至室温;⑤待炉温降到约120℃时,停止加热,把试管口向上倾斜并立即将玻璃片拿开,这样可得到较纯的氧气。

— 2 —。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C 收集装置应选择( )装置。
)A 装置,
B A
E D C
归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一变 多
分解反应
氧气的工业制法
• 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 方法
•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 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 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 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思考】
我们知道氧气是一
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气体,它可以跟很多物 质发生反应。那么,在
O2
实验中我们用到的这些
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
氧气的制取方法可分为: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法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原理 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
化锰(MnO2)的混合物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H2O2)
分离液态空气法
降温
空气 加压
液态空气
液态氮气(-196℃) 液态氧气(-183℃)
利用沸点不同 液态氮气先蒸发了,剩下
蒸发
的主要是液态氧气,再把 它贮存起来
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依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液 氮较低先蒸发,剩下的是液氧)
(物理变化)
③催化剂并不具有通用性,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
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 对于其他反应就不一定了。
④同一化学反应可有多种催化剂。如双氧水分解制取 氧气时,既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也可用硫酸铜 溶液做催化剂。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黄冈中学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

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3、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①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时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原因是利于加热。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要刚露出橡皮塞,原因是利于排出产生的气体。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宜立即收集,待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是开始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若立即收集则氧气不纯。

⑤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原因是利于充分排出瓶内空气。

⑥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⑦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二)、正确选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原则:易溶于水的气体选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的密度定“向上”或“向下”排气,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反应原理。

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H_2O_2{MnO_2}{===}2H_2O + O_2↑。

- 在这个反应中,过氧化氢(H_2O_2)在二氧化锰(MnO_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它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 氯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ClO_3{MnO_2}{{===}{}}2KCl+3O_2↑。

- 这里氯酸钾(KClO_3)在二氧化锰(MnO_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KCl)和氧气。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O_2↑。

- 高锰酸钾(KMnO_4)加热分解为锰酸钾(K_2MnO_4)、二氧化锰(MnO_2)和氧气。

二、实验装置。

1. 发生装置。

- 固 - 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适用)-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导管等。

-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 固 - 固加热型(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适用)- 仪器: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等。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 收集装置。

- 排水法。

- 原理:氧气不易溶于水。

- 优点: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

- 操作要点:集气瓶要先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 向上排空气法。

- 原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优点:收集较干燥的氧气。

- 操作要点: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将空气排尽。

三、实验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化学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氧气的制法对于学习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常用的氧气制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制氧实验之一。

氯酸钾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ClO3 → 2KCl + 3O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或烧杯中。

2. 加热试管或烧杯,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或烧杯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通常带有少量的氯气,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二、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

过氧化钠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O2 → 2Na2O + O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

2. 加热试管,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相对于氯酸钾分解法制得的氧气更为纯净,在一些实验和应用中要求氧气纯度较高时常会选择这种方法。

三、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组合,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制取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 + H2O2 → Na2O2 + 2H2O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放入试管中。

2. 充分搅拌混合试管内的溶液。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使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制得的氧气纯度较高,适用于某些特定实验和应用中。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制氧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环境要良好通风,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2. 操作时需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防止溅溶液或碎片对身体造成伤害。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的步骤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的步骤
•收集完毕,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 然 后再移去酒精灯? •怎样鉴别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是正方还是 倒放?
•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 收集?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大致
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粉末;
你知道吗?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发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电解水
思考与讨论? 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1、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原理: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取氧气的步骤
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把药品加入试管中 三把仪器固定好 四再点燃酒精灯 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六把导管移出水 七熄灭酒精灯
制取氧气前你应该知道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预热)
仪器装备原则:先上后下,从左 至右
气体收集的方法:易溶于水排气 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 排水法。
思考、讨论:
•仪器怎样装置? •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怎样装入固体药品? •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还有别的收 集方法吗?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停止加热;
f.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g.将试管夹在铁夹上。
正确操作顺序(
)。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内容,有多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下面将介绍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详细说明其原理和实验步骤。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过氧化铅酸钾制取氧气。

过氧化铅酸钾(化学式为K2O2)在分解时可以释放出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过氧化铅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过氧化铅酸钾加入试管中,大约取1克左右。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避免实验中物品碰撞或撞击试管。

4.将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5.用滴管加入少量酒精,在试管中打燃即可,观察到火焰即产生了氧气。

6.将试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等待过氧化铅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

7.过程中可以用酒精灯或火花直接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特性。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反应会生成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氢氧化钠、氯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取约1克左右。

3.将两个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4.用滴管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并用酒精灯依次点燃两个试管中的酒精,观察到火焰即产生了氧气。

5.将试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等待反应完全进行产生氧气。

6.过程中可以用酒精灯或火花直接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特性。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够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高锰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大约取0.5克左右。

3.将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4.用滴管加入少量浓硫酸,使其充分溶解。

5.加热试管,可以用酒精灯或火焰加热,观察到氧气的产生。

6.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试管破裂或氧气泄漏。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但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发生意外。

初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初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初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初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 2KCl + 3O2。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氯酸钾装入试管中。

2. 在试管中加入硫酸铜颗粒,作为催化剂。

3. 将试管固定在支架上,采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4. 观察试管口,可以看到氧气气泡从试管中逸出。

5. 用放有湿润过的无水石灰的试纸,检测氧气是否制备成功。

实验注意事项:
1. 氯酸钾是有毒化合物,操作时要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 加热时要小心,防止氯酸钾热分解后的氧气喷溅造成伤害。

3. 观察氧气气泡时,不要直接用鼻子闻气泡,以免不慎吸入导致不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同时观察到氧气气泡可以使湿润的蓝色无水铜硫平变为湿润的红色铜硫平。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并且深入了解了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制取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制取

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
向上排气法。 排水法。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P38
1、原理
高锰加酸热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符号表达式
KMnO4 △
反应条件有哪些?
K2MnO4 + MnO2 + O2
2、装置

高锰酸钾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KCl + O2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四、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 X B + C + ···
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
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外焰没 在药物 下加热
③铁夹没
夹在离管 口1/3处
④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
②试管
内导管 过长

试管口 没放一 团棉花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过氧化氢
水二氧+化氧锰气
H2O2
MnO2
H2O + O2
氯酸二钾氧化锰 加热
KClO3 MnO2
2、用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 制取氧气的
(1)原理:过氧化氢
二水 氧+ 氧化气锰
H2O2 MnO2
H2O + O2
(2)、装置:
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 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 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有关催化剂的注意问题
• 1、改变=加快(或减慢) • 2、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3、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
有催化作用。 • 4、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练习: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化学反应中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称为 催化剂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4、安装注意事项:
铁夹夹在试管 中上部
导管只需突出 胶塞少许
用外焰 对准药 品加热
导管口只能 插在集气瓶
口附近
检查有无灯 芯和酒精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必需使用 胶皮管
5、实验步骤
1查、 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 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 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 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 能否形成一段水柱。
(1)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制取氧气 a、观察下列实验并填空: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产生的氧气很少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氧气
H2O2
H2O O2
【思考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 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思考2】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 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反应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步骤 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2、燃烧实验 (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到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先留少量的水 3、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实验
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 在氧 气中 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
大量的热,生成
点燃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铁丝 在氧 气中 燃烧
c
f
e d
(1)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a_试__管__ b_集__气__瓶 c 铁架台 ,
d 酒精灯
e 水槽
.
(2) 改正装置中的错误
① _应__用__外__焰__加__热__________
②_试__管__口__要__塞__一__团__棉__花______
③_试__管__口__要__略__向__下__倾__斜______
❖为了防止凝结的水回流到热的 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都应该使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 不能立即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 收集?
❖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 开始收集氧气。
❖5.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 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猜猜 看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时刻伴随在身边。 树儿草儿吐出它, 人儿鱼儿吞下它。
供给呼吸
供给呼吸 钢铁冶炼
❖ 上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中用到了哪 些仪器?
❖ 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 体的收集装置?
❖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火星四射,放 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放 少量水的原因:
❖ 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 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说 我

感悟、质疑、提升……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 法错误的是( C )
A 在试管口方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 入导管
B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 生成的气体跑掉
D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在 熄灭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 有以下原因与之相关的是( D ) ①试管外壁有水没擦干 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③试管口没放棉花 ④高锰酸钾的量太多 ⑤加热过程中不时地移动酒精灯 ⑥直接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A ②④⑥ B ③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②⑥
❖防止水被倒吸入热的试 管,使试管炸裂。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塞棉花,塞带导管的塞子 ❖3.固定装置在铁架台上,准备集气瓶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收集氧气 ❖6.把导管移离水槽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才能装入药品。 ❖ 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 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 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 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 实验结束时,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内容: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2瓶氧气 (2)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注意事项:
课后完成
❖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利用身边的材料(带塞子的塑料瓶、
注射器、牛奶吸管、玻璃杯等)自己 动手制作一套简易制氧装置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1.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把导管伸入水中。用 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 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 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