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归类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归类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
P54答:(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2、请分别谈谈对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理解,并分析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P76答:一、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1、“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2、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因此,它也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
3、主要代表是由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称誉的拉尔夫•泰勒所创立的泰勒模式。
二、过程模式1、“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
斯腾豪斯对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
2、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
它把学生视为一个积极的活动者,教育的功能则在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主而有能力地行动。
它倡导“过程原则”,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
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是学生行为的主宰者、控制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行为的引导者。
3、现实意义:过程模式把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将之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上。
它突破了目标模式的工具理性落篱,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境基础上。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

论述题1、在求学征途上,为什么我们是学习这些内容而不是学习那些内容?请用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分析说明。
(1)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A: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影响着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编制教科书和评价课程实施的根据。
B:儿童:不同的儿童观影响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
如儿童本位的课程观更是把儿童看作课程的中心。
C:知识:知识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知识的发展情况决定了课程的发展面貌、动力以及组织方式。
(2)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内部惯性和规律,决定着课程的面貌和结构。
这些内部因素主要是:A:学制: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纵向和横向联系;B:课程传统: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延续性C:课程与教学理论:影响人们的课程观和课程决策D:课程自身的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2、请论述教学的三要素理论,并举例说明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三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A: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
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
从教学内部看,学生和教学内容是主客体关系,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
B: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室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双方任务侧重点有别,互动实现教学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学生一般是受业者、参与者、学习者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任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
C: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效组织、指导学习教学内容。
3.分析教学目标编写过程中应避免的状况,并指出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编写和表述应具备哪些特征。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1-8章(陈勇)

论述题答案(1至8章)1.1.试述夸关纽斯的教学论。
答: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
为达到此目的,他确立了教学原理:(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兴趣与自发原理。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的自发学习。
(3)活动原理。
即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
(4)直观原理。
即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而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在教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处于不寻常的地位,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他在360年以前就对教学规律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
他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确立起的一系列教学论原理,对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的许多教学论主张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不过,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是由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的时期,因此,他的教学论中不可避免地残留着某些中世纪的世界观。
他的世界观具有宗教痕迹,他相信“造物主”的英知。
因此,他的教学论并不是首尾一贯的。
1.2.试述赫尔巴特教学论的贡献及局限。
答:赫尔巴特对教学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继承并发展了裴斯泰洛齐“把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充分阐明了心理学对教育的意义,他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理念;他把“兴趣”概念引入教学论,指出教学须以培养“多方面兴趣”为任务;他指出教学顺序应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心理顺序的基础上,并确立了教学的“形式阶段”;他在其兴趣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养内容体系,这个体系在重视古典教养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他将教养内容体系纳入教学论研究之中,从而克服了既有的教学论的主观主义、心理主义、方法主义的缺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课程设计C. 学生评价D. 教师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A. 需求分析B. 课程实施C. 课程内容选择D. 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答案:D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课堂难度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C. 减少课外阅读材料D. 限制学生的课堂讨论答案:B4.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教学媒体的功能?A. 传递信息B. 激发兴趣C. 增加作业量D. 促进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2. 在教学设计中,__________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蓝图和依据。
答案:教学计划3. 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答案: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三、简答题1.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它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普瑞恩特(print)阐述了五种课程取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这五种取向分别是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认知过程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社会重建主义取向、技术学取向,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这样清晰地划分课程设计取向,在实际中这样的划分也是存在的。
2、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答:错课程取向可以影响课程理论研究工作者设计和分析具体的课程,也可以决定教育实践工作者如何在实践中实施一项具体的课程方案。
可以说,任何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课程取向,而有的人没有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课程取向。
但在具体地制定有关的课程方案或是采用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执行课程计划时都会表现出某种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课程取向的反映。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实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论述

2004年4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2.提示型教学方法具有哪些教育价值?33.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3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35.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37.试比较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不同,并谈谈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2005年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32.简述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33.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34.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三种张力及其相对应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
35.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37.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2006年4月二、简答题31.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32.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33.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3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因素?3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三、论述题36.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为什么说它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37 综合课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2007年4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3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简答与论述1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简答与论述1、课程与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答:学科与课程有着⾮常紧密的联系。
学科确实是我们学校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重要课程形1、课程与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答:态之⼀,也是教师⽇常⼯作中每时每刻必须⾯对的;学科门类、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等作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式进⼊课程中。
然⽽课程与学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程不仅仅是学科,也不⽌于学科。
从课程的⾓度看,学科是⼀种⾮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科是否进⼊课程和如何进⼊课程却必须遵循课程组织和设计的内在逻辑;从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度看,学科课程只是课程类型之⼀。
2、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是什么?答:、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是什么?答:从课程编制的逻辑顺序看,课程标准是核⼼,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是基本的、统⼀的、法定的,⽽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可以是多样化的、开放的、市场化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种国家⾏为,教材的编制是⼀种社会⾏为,教材的选择和使⽤是⼀种学校⾏为。
从课程资源的⾓度看,教材是⼀种⾮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的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所提供的仅是⼀种符号式的、抽象性的间接经验,学⽣的发展还需要更为真实的、情境性的、丰富的、复杂的、交互性的课程资源。
教学计划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教学⼯作的统⼀⽂件,主要内容包、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纲的关系是什么?答:教学计划3、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纲的关系是什么?答:教学⼤纲是教学计划的明确化、具体化、操作化,即将教学计划括学科设置、教学顺序、各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的编制等。
教学⼤纲中的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教学重点与难点、顺序或结构,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法提出原则的要求。
教学⼤纲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要求和具体规格,是教科书编写、教学管理与教学操作的基本依据。
但是,教学计划与教学⼤纲主要是从教育者的⾓度对教学的范围、教学科⽬、教学进度、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所作出的规定和要求,是以教为主线对课程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的⼀种描述,体现的是⼀种“教的过程”与“教的结果”的统⼀;教学计划与教学⼤纲为教科书的编制和教学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提供了统⼀性的要求、规定和规格,不适应不同地区、学校、教师甚⾄学⽣的实际;教学计划与教学⼤纲只是抽象的课程概念,观念形态的课程概念,不是真实的、具体的、多样的、活⽣⽣的课程概念。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集锦

课程与教学论0467单项选择题.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C】出版《课程》一书,该书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
A.施瓦布B.卢梭C.博比特D.查特斯.博比特在他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所提出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是【B】A.任务分析B.活动分析C.工作分析D.课程审议.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A.“八年研究”B.教育测验运动C.学科结构运动D.前人的研究成果.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A】的追求。
A.“技术兴趣”B.“解放兴趣”C。
“实践兴趣”D.“实践理性”.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D】A.实践性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施瓦布所确立的“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D】A.活动分析B.任务分析C.工作分析D.课程审议.“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A】A.“解放兴趣”B.“实践兴趣”C.“技术兴趣”D.“技术理性”.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B】A.博比特B.拉特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C】一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课程》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大教学论》D.《普遍教育学》.被瑞士人民誉为“人类的教育家”、“人民的导师”、“孤儿之父”的是【A】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卢梭.【A】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
A.裴斯泰洛齐B.博比特C.赫尔巴特D.杜威.赫尔巴特的教学论中所提出的教学的任务是【B】A.追求善行、德行B.培养多方面兴趣C.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D.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在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中,【B】阶段即是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A.“明了”B.“联合”C.“系统”D.“方法”.杜威认为知和行的关系是【A】A.知行统一B.知行分离C.知决定行D.行决定知.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D】A.教育性教学B.发现性教学C.自然教学D.问题解决教学.赫尔巴特所倡导的教学是【A】A.教育性教学B.发现性教学C.自然教学D.问题解决教学.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C】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主动作业D.实际课程.下面关于“主动作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主动作业相当于借助某种技能获得外部实利的职业B.主动作业只是使儿童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C.主动作业来源于社会生活,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D.主动作业不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20世纪上半叶,“理性主义”在对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方法上强调【B】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量质结合研究D.以上都不是.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D】A.一元论B.主体论C.客体论D.二元论.针对传统的二元论,杜威提出了认识的【A】A.“连续性”原则B.实用主义的认识论C.经验主义的原则D.理性主义的原则.对于“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B.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C.课程作为教学事件D.课程与教学仍是相分离的.卢梭所著的教育著作是【B】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课程审议的主体是【A】A.课程集体B.专家C.校长D.社区代表.“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指的是【B】A.学术中心课程开发B.实践性课程开发C.传统课程开发D.实际课程开发.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B】A.课程改革运动B.社会效率运动C.学科结构运动D.教育测验运动.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是【C】编写的【】一书。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选择题1. 在小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记忆能力B. 创新思维能力C. 社会实践能力D. 基础学科知识2. 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是()。
A. 教师主导,学生配合B. 学生中心,教师引导C. 知识传授,技能训练D. 成绩评价,能力提升3.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A. 重复练习B. 探究学习C. 直观教学D. 快速计算4. 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规定阅读书目B. 举办阅读比赛C. 个性化阅读指导D. 增加课外阅读作业5.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下哪项是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A. 实验操作B. 科学知识讲解C. 观察记录D. 科学实验报告撰写二、填空题1.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教师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目标。
2. 描述一种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并解释其有效性的原因。
3. 讨论小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5. 评价小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论述题1. 论述小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2. 探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一、论述题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
p238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
—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
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
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P267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
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
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
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课程教学论 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部分:●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注重思维直觉注重内部动机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物,强化类型●课程的涵义(1)把课程作为学科;(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如下:(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教学的涵义概括地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简述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3)活动教学和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自然教育论: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主动作业的内涵及特点内涵: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特点:1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
2源于社会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原理和事实。
3作为科学的理解自然地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向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
●简述课程目标的三大资源:学生,社会,科目主题●简述课程规划过程的十一个基本环节:1理论分析2教育目的选择3课程目标选择4内容或学习经验选择5内容或学习经验组织6教学活动样式选择7教学策略选择8课程评价技术和方法预选9教学目标具体化10教学组织结构11课程评价技术和方法确定●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化——要求我们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系统特性,用系统性的方法来设计其目标具体化——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水平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混不清和不切实际层次化——在某一个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时,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简述课程整合的主要形式1)、关联课程2)、融合课程3)、广域课程4)、发生课程5)、科际课程6)、超学科课程7)、活动课程●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1)、理论性的教学策略分类 A先行组织策略 B概念形成策略 C认知发展策略D随即管理策略 E自我管理策略 F行为练习策略2)、因素性的教学策略分类 A内容型教学策略 B形式型教学策略 C 方法型教学策略 D综合型教学策略●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教育的本质。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论述

一、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6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克拉斯沃尔、美国教育家)
动作技能领域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按学习结果不同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1.校本课程实施的局限性:
(1)与国家课程的共同、平衡相悖
(2)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学术性得不到保障
(3)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过高
(4) 评价基础薄弱
(5)对课程资源要求较高
12.教学的定义: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2.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3.教学时教育的基本形式4.总的来说,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三是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解决和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 解决问题阶段 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一般性解决问题的阶段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检验假设
二是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步骤1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2选题立题阶段3组织课题小组,制订研究方案阶段4实施阶段5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阶段6展示成果7总结反思 遵循原则1研究性2自主性和指导性相结合3动态性和生成性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1.课程内容评价2.教师数学内容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5.叙述说明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参考答案: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A试题及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A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品德D. 促进身心健康2. 教学论中“启发式教学”的提出者是()。
A. 孔子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苏格拉底3. 小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 随意性B. 系统性C. 随意性与系统性的结合D. 单一性4.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探究法D. 以上都是5. 小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评价教师教学D. 评价学校管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学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_________发展,促进其全面成长。
2. 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_________的角色。
3. 小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学生的_________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_________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5. 小学课程评价应该注重评价的_________,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生中心”理念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 描述小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并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内涵及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2. 分析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 阅读以下案例:某小学教师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课程时,采取了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并记录其生长过程的方法。
请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B4. D5. B二、填空题1. 全面2. 引导者和促进者3. 兴趣4. 主动5. 过程性和发展性三、简答题1.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经验为中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知识、文化素养B. 思维能力、审美情趣C. 语言技能、文化理解D. 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审美情趣2. 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A. 明确性、可行性、可测量性B. 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是3.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增加课外阅读量B.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C. 只教授课本知识D. 强制学生完成阅读任务4. 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B. 随意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不是5. 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B. 只教授标准答案C. 避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D. 以上都不是6. 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通过标准化测试B. 通过学生的阅读量C. 通过学生的阅读速度D. 通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广度7.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B. 教师的喜好、学生的喜好C. 教学设备、教学环境D. 教学时间、教学资源8.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 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B. 减少学生的口语表达机会C. 只教授语法规则D. 以上都不是9.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惩罚落后学生D. 以上都不是1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B. 限制学生的想象力C. 只教授传统知识D. 以上都不是答案:1. D2. A3. B4. A5. A6. D7. A8. A9. B 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答: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考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B. 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C. 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D. 以上都是2. 自考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内容C. 教学过程D. 教学效果3.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A. 学生兴趣B. 社会需求C. 学科发展D. 教育政策4. 在自考课程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B. 系统性C. 多样性D. 以上都是5. 自考课程的评估方式通常包括哪些?A. 笔试B. 口试C. 实践操作D. 以上都是6. 自考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资源D. 以上都是7. 自考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A. 面授B. 远程教育C. 自主学习D. 以上都是8. 自考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评价的执行者D. 以上都是9. 自考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学习效率B. 培养学习习惯C.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D. 以上都是10. 自考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 个性化B. 信息化C. 国际化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描述自考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3. 阐述自考教学中如何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自考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2. 分析自考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自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某自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1、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有:(1)调查研究法。
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可信度。
研究的基本程序是:确定研究课题,选择调查方法,选取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进行准备性调查,修订调查工具和调整被试,进行正式调查,统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观察研究。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搜集文献资料,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
(3)实验研究。
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卢、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究的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4)人种学研究。
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厂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看问题。
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
2、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
任何时期、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首先,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课程的现实表现。
其次,不同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及其自我经验、知识阅历都会影响到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接受和理解等。
再次,课堂的师生关系、同伴群体之间的交往方式都会影响到课堂与教学。
3、论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
答、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在课程设计取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特点,代表着现阶段我国课程设计的方向。
其主要特点是:(1)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由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具体表现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2)在课程设计的体制、模式上注重吸取课程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主要表现为:(1)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3)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4、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恢复与重建;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与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停滞甚至倒退;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直到1992年公布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修改各科教学大纲,以及2000年对义务教育大纲的修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实行集中统一的课程计划与教学指导,表现在全国共用一个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
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课程结构中偏重学科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教材。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允许少数地方自行设计课程计划,鼓励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编写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始尝试实行“一纲多本”。
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这次课程改革试图体现一些新的理念,包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模式。
5、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
目前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真切体验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新含义:(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全瞻社会与关爱个体。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具体目标形成体系。
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性目标。
6、试评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亚类。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倾向、价值组织、价值体系的形成五个亚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等七个亚类。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保障体系,它以外显行为作为它的统一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
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有利于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特别对于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地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
但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层次过多、分类过细,其实教学过程并非如此刻板、机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对一些难以清楚地观察学习结果的行为,需要培养学生的直觉、灵感和创造性的学科,如文学、艺术等较难适用1、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呈现方式的特点。
答;(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一般说来,强调学习内容从己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的一贯主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横向组织的问题:任课老师难以精通和熟悉各科内容;学校现有条件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统一。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2、试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改革本身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
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程度,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革的需要是影响实施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有时不是直接可以看出的。
(2)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
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关于改革的目的、方法以及其他方面问题的清晰程度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贯穿改革全过程的问题。
改革越复杂,就越需要教师和有关人员了解改革的实施,以及改革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3)改革本身的复杂性。
复杂性可能是由于要改变的东西太多,有可能是由于改革的内容跳跃性太大造成的。
改变的越多越广,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所要做的东西越多,就会导致越多的失败。
(4)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实用性越强的改革方案,越会得到实施者的理解和接受。
(二)学校内部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校长。
校长在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校长进行专门的培训,使校长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理解实施课程改革的措施是使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2)教师。
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进程。
(三)学校外部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社区与家长的影响。
学校改革受社区的影响很大,校区的改革经验和舆论是重要的因素,以往改革的成功,可能会使更多的人接受新的改革。
家长更是一个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和直接的因素。
(2)政府部门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改革的认同、关心和支持是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因素。
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协调和关心,任何改革的措施都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同时,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措施,,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3)社会团体的力量。
学校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对改革起一个冲击的作用。
3、试运用课程管理有关理论分析我国课程管理现状。
答:目前,我国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新课程实验区可根据本地区地方特点指定地方课程开发指南,学校可根据本校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
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只是为课程管理实践勾勒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真正落实时还要依靠具体的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的支持,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因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比如我国的课程管理手段包括行政命令、部门规章、考试和督导等多种形式,但实质上,它们都属于指挥类限制性管理手段,缺少服务性、咨询性、经济市场类、网络等手段,课程管理手段单一、陈旧。
再如我国在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制定各项课程相关政策时,出现了课程相关政策及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甚至各种课程改革标准、文件、资料等没有为一线课程实践者及社会大众真正理解与接受的问题,因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4、试论软性环境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P191—192答:软性环境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及文化方面。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求具有实行民主、开放的国家政策的背景,只有通过政策使校本课程开发在社会大环境下合法化、合理化,才能放开手脚有所作为。
在政策背景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和学校文化的小环境对校本课程开发又起着具体的重要促进和制约作用。
其中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效果。
学校文化的范围很广,包括学校的管理特色、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特点、学校变革的历史传统、学校员工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习惯性的传统特色,学校的物质建筑体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
这些方面都会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影响。
但其中学校的管理特色、学校员工(特别是教师)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的变革传统会对校本课程开发起较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此外,学校领导者个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5、列举实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