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及相思之情;3.鉴赏词中的表现手法,体悟感受词作里传达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资料】1.苏轼和王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文学上的三苏指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22岁中进士,入世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等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詹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十六岁时,与当时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

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

她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和嘱咐。

所以,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王弗的去世,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苏轼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于与妻子情深意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长久。

2.本词写作背景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3.苏轼的三个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诗歌鉴赏力能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教学重点: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教学难点: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读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教学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江淹在《别赋》中曾说过“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柳永在《雨霖铃》中也曾讲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话题,尤其是对相爱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片相思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豪放词人——苏轼。

背景介绍:(课件)公元1055年,19岁的苏轼与年方16的王弗结婚了。

王弗,四川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以这样说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总体把握(一)听课文朗诵,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巡回答疑。

(二)课文分析1、标题是”记梦”,作者开篇是否写“梦”了?为了开门见山,上片的内容可否删除?明确: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江城子》教学设计

《江城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纪念亡妻王弗的一首词作。

作者在结发妻子去世十年的某天,再次梦到亡妻,有感于十年间的无限思念与现实中十年的跌宕生活,作者悲痛难忍,作了本词。

词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了凄婉哀伤的调子。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相关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特点,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

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手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

斯人已逝,但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里的饮食男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感受这份深情。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

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文学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观看视频,了解苏轼的人生路线)3.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是苏教版选修课程中“‘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一章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本章节一共选入了苏轼的四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分别想从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不同的层面介绍苏轼对宋词的创新和贡献。

从而让大家了解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苏轼。

苏轼的词强调词的主体性,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苏轼的一项创新:即以悼亡题材入词。

对于悼亡这一题材来说,苏轼的这一创新,不仅没有冲淡悼亡词的庄重,反而增加了词作的抒情色彩,《江城子》一篇质朴而庄重,感情蕴藉深厚,感人至深。

在苏轼之前,只有悼亡诗没有悼亡词,苏轼之后,涌现了很多悼念亡妻的绝佳词作。

教师将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快速的进入相应的情境,结合多媒体图片介绍本课相关背景,使学生了解王弗其人以及她对苏轼的重要意义。

其次运用朗读教学的方式展开,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文本。

再次教师抓住关键字具体分析,充分地拓展文本的内涵。

最后,拓展延伸,提一下悼亡词,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二、教育背景分析。

对本首有关苏轼王弗彼此恩爱情深流传千古的词,我们不能不熟悉。

这首词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么深奥的语义。

在朴素的文字下却蕴含着无比的深情。

对于苏轼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不深刻。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个多情的苏东坡。

三、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词作背景,结合注释诵读全词。

②能记住一两个苏轼和王弗之间的小故事,并能有一些自己的感慨。

⑵过程和方法:①从语言入手,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初步把握和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②能够感知苏轼对王弗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深沉思念。

对苏轼形象的理解除豪放外更添多情的特征。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够受到感染和启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习目标1、根据课下注释读懂词的含义,并背诵本词。

2、诵读体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3、学习积累,鉴赏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学习重点诵读体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积累,鉴赏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朗读鉴赏,通过比较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一、情景导入苏轼,我们高一学过了他的散文赋名篇《赤壁赋》,领略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洒脱、达观;学过了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与旷达。

这两篇佳作让我们更多的懂得了他的“豪放”,而他内心深处的“婉约多情”则是我们不熟知的。

苏轼,千古第一风流人物,我们应该对他有更多的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去感受他的“十年生死”之梦。

二、感知诗词:古诗词诵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重点词语:思量:想念,相思。

千里孤坟:孤坟远在千里之外。

话:谈论、叙说。

纵使:即使。

应不识:(你)应该也认不出(我)来:助气助词,无义。

小轩窗,正梳妆: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顾:看。

料想每年的明月之夜,你在那短松冈上,都会因思念我而柔肠寸断吧。

料得:料想。

肠断: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2、译文:十年来,我们阴阳两隔,彼此茫然不相知。

虽然我没有刻意去想你,可心中自然难以忘怀。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难过时也)没有地方诉说心中的悲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①生死相隔,深情难忘。

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

生死,是一种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

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②诵读这首词,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主要人生经历,了解诗歌背景。

2.理清诗词的线索脉络,分清内容层次。

3.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鉴赏表现手法,理解情感。

情景导入他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放,他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苏轼的这份柔情,感受他对亡妻的深情。

环节一:知人论世1.走近苏轼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2.苏轼的重要经历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四十四岁时谪往黄州;五十八岁谪往惠州;六十一岁谪往海南儋州。

3.后世的评价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4.写作背景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学习目标】1.读懂词的含义,学习表现手法。

2.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3.鉴赏词作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dān]州。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苏轼辛弃疾书—“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思】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2..本词题目为“记梦”,整篇词都在描写梦中的情景吗?试分别找出梦前,梦中梦后的诗句。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议】1.“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2.“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十年”一句有什么关系?联系苏轼生平,思考本句中的“凄凉”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4.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检】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主讲人:张玉教学目标: 1. 了解写这首诗的背景。

2. 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3学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

(豪放、豁达、才华横溢)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题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品读与探讨:1、内容讲解(1)“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

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吟唱感知,体会幽美凄凉的整体氛围。

2.围绕情境任务,从三个活动入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3.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难点】围绕情境任务,从三个活动入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一、导入新课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个豪放旷达的“人而仙者”,用胸襟超越了苦难,在人生的困境里突围。

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洒脱不羁的苏轼,也有他深情执着的一面。

比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记梦》),就是苏轼为亡妻王弗所写的一首婉约之作。

王弗,四川眉州人,十六岁嫁给苏轼,当时苏轼十九岁,他们是一对恩爱知心的少年夫妻。

在相伴了十年光阴之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卒于汴京,千里归葬眉山。

此后因为新旧党争,苏轼的仕途多舛,待到十年后,他外放密州为官,有一天夜里,梦见了暌违十年的亡妻。

这一场“相会”,跨越了十年的时间,甚至跨越了生与死的鸿沟,醒来之后,苏轼心中百感交集,将哀思化入笔墨,便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这篇《江城子记梦》。

二、吟唱感知教师播放歌曲《江城子记梦》,学生欣赏歌曲,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和唱,熟悉曲调之后师生合唱。

(设计思想:这首词文字浅显平易,大家耳熟能详,字面上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于是我想用另一种方法带着大家去体会感受。

有道是“词为倚声”,词这一文学体裁,原本就是用来配乐演唱的。

所以我选择了歌曲《江城子记梦》进行演唱,希望借助音乐营造的意境,帮助学生进人词境之中。

)三、情境创设,设计展板情境任务:东坡公园即将举办“东坡文化月”活动,其中一个项目是苏轼诗词作品展,请你协助主办方布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块展板。

活动一:定苏词基调,着展板色彩请结合《江城子》的内容,说说你认可的展板色彩方案,并说出理由。

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体会苏轼对王弗的深切思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2.体会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词风。

3.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当下,呵护情感,做道德新人重点与难点:1.词情感的把握,写作手法和遣词炼句的学习2.对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词风体会一.题解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mǎo):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记梦: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以“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二.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他在书法、绘画、文、诗、词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古今文坛第一奇人。

他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散文汪洋恣肆,结构谨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可是今天我们学的却是一首饱含愁苦的婉约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三.创作背景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理解并解读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培养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逐渐掌握文学作品的解读技巧,并能够从中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美感与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意图;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通过对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处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与追求。

【教学重点】1.解读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揭示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和处境的理解,并联系到现实生活。

【教学准备】1.复印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本;2.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城子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城子的联想和感受;2.展示杨万里的画作《江城子写生图》,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江城子的描绘。

二、阅读和理解(20分钟)1.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2.学生阅读完毕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3.指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对杨万里的诗歌风格的感受。

三、解读和思考(25分钟)1.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2.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3.通过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处境的反思,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追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练习与拓展(20分钟)1.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诗句,表达自己对江城子的想象和感受;2.组织学生集体或小组朗读自己写的诗句,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3.展示其他与江城子有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重点难点】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深沉的爱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学习流程】一、导入:你们认为宋朝全才型的人物是谁?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可谓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即使仕途不顺、即使惨遭贬斥,却总是乐观旷达的,他的诗词文章亦如其人,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豪放旷达的,但是,我们的大文豪也有悲痛浓得化不开的时候,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柔婉细腻的悼亡词,来感受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二)写作背景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

”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梦境中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梦境有别于任何以往的经历,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教育启示。

本文将根据这个梦境,设计一节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梦境中所述的经历。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背景故事;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境体验。

教学准备:1.江城子的相关资料和文本;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学生个人文具。

教学活动:步骤一: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江城子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向学生介绍江城子的背景故事,使其对梦境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步骤二:文本解读(20分钟)分组让学生阅读江城子的相关文本,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互相讨论和解读这段文本。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文本中的意义和象征。

步骤三:图像创作(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江城子的理解和诠释,自由创作与梦境相关的图像作品。

可以使用各种绘画材料,如纸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视觉表达自己对梦境的印象和感受。

步骤四:梦境再现(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图像作品展示给其他组。

展示的学生需要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他们创作图像的灵感来源和设计理念。

其他组可以提问,分享对于同一梦境的不同理解和观点。

步骤五:梦境书写(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梦境经历,以散文或诗歌的形式书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梦境。

鼓励他们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感官描写,使读者能够沉浸在他们的梦境当中。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20分钟)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梦境文本进行展示和分享。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朗读等方式进行,让他们互相欣赏和点评彼此的作品,增强艺术欣赏与批评能力。

总结:通过这节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还能够培养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主要人生经历及成就,了解诗歌背景;2.能力目标:弄懂词义,理清词的线索脉络,分清内容层次;3.情感目标: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教学方法阅读、诵读、引导法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及成就由初中学习的一首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入新课的学习。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学生尝试回忆初中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提示下背诵。

课件展示,学生了解苏轼基本情况。

复习导入,带入情境。

三、教学过程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2.苏轼的重要经历。

3.苏轼的艺术成就。

4.写作背景5.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一)品读诗歌1.听读示范诵读,注意一些字的发音。

提醒: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应(yīng)不识,短松冈(gāng)2.指导学生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3.学生再次诵读(配乐)(二)整体感知全词1.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这首词的文思?明确: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后2.分析上阙这首词是记梦,可文已至半却还没有写到梦境,为什么?上阙的内容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铺垫作用。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作,通过诵读感悟苏轼对亡妻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2.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作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另一面。

教学重点感悟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赏析词作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出示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一段话,思考王弗在苏轼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当十九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苏轼遇上了年方二八(16岁)的聪颖女子王弗,两人成婚了。

王弗出生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温柔聪慧,在事业和生活上都给苏轼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天妒红颜,幸福的婚后生活仅仅过了十一年,26岁的王弗身染重疾,不幸病逝。

公元1075年,王弗离世十年,历经宦海沉浮的四十岁的苏轼来到距离亡妻千里之遥的密州任职,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了旷世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二、初读:体会词情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朗读与点评。

2.思考:标题写到“记梦”,是否一开篇就在写梦?哪几句在写梦?明确:不是,写梦的诗句为“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本词以“梦”为线索,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结构来写(手法:虚实结合)三、品读:感悟深情(1)品味“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

明确:“茫茫”即“茫然不相知”“音讯渺茫、模糊不清”,之所以感到“茫茫”,是因为苏轼和妻子已十年未见,天人两隔、生死相隔。

“两茫茫”则说明不只是词人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

短短七个字,既奠定了全词凄婉沉痛的感情基调,也包含了苏轼对妻子深沉的思念。

(2)任务:找出上片感触深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光彩昭日月,襟怀冠千秋—既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苏轼一、教材分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被选录在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

这首诗歌是苏轼的经典词作之一,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所列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首词能让我们具体体会到苏轼对亡妻的真挚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和高中都学过苏轼的词,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对苏轼的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对苏轼的词作按照时间轴做一个梳理,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苏轼的作品及人品。

三、学习目标体会苏轼作品及人品。

四、教学流程(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二)苏轼思想苏轼的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写了大量政论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后期尽管他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胸存浩然正气,但已参入了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

他有那种谈笑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有那种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苏轼印象(生平经历及创作)1.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随父亲和弟弟进京赶考,欧阳修:“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读轼书,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2.1065年7月13日,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年仅26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歌内容略)(王弗与苏东坡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东坡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 ?十年存亡两茫茫》教课设计主讲人:张玉教课目的: 1.认识写这首诗的背景。

2.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3学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教课手段:多媒体,板书教课过程一、导入苏轼的魅力安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如何一个形象?请联合学过的词句往返答。

(豪放、豪迈、才干横溢)今日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有名的哀悼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领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题解《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苏轼一世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逝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成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慧宁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不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念书时,她便陪同在侧,整天不去;苏轼偶有忘记,她便从旁提示。

苏轼问她其余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无微不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惋惜天妒良缘,佳人命薄,王弗 26 岁就逝世了。

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问可知的。

苏轼 21 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 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睦,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 40 岁了,二十年宦途奔走沉浮,老婆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仍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昼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逝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品读与商讨:1、内容解说(1)“十年存亡两茫茫。

不思索,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如何的情思?“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不过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觉,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老婆在内。

生者和死者,相同的情思,相同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妇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高中语文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把握该词运用的主要手法。

3.背诵全词。

【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在你心目中,苏东坡是怎样的形象?我们以前学习过苏东坡的哪些文章?苏轼以豪放、旷达著称,其实,他还有柔情的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和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诵读感知,把握基调1.一名学生诵读,纠正字音。

注意以下读音:量liáng 忘wáng2.自主诵读本词两遍,把握诗歌的基调凄婉、哀伤3.学生带着这种“凄婉、哀伤”的基调诵读诗歌。

诵读指导:(1)注意断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注意语速:尽量慢一些,让情感表达的充分些。

(3)注意重读:特别是体现诗人情况的字,要重读,如:“千里孤坟”的“孤”。

4.听录音,再次感受一下这种“凄婉、哀伤”之情,学生自由诵读体会,然后学生代表诵读。

三、文本细读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1.直抒胸臆:“不思量。

自难忘”。

“自”自然而然,无意识,感情真挚。

不特意相念,也自然的难以忘怀。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首词的标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品读诗词,借助联想和想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描绘梦境。

学生讨论,小组推荐最优秀的诵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例: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梦”是“幽梦”,“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意教学试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周宁一中詹益凤一、教学内容分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高中语文苏教版、语文版《唐诗宋词选读》都选读的篇目之一,语文版《唐诗宋词选读》将此词安排在第九课《问世间情为何物——两情相悦》中。

作为中国词坛的第一首悼亡词,它抒发了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哀悼的心情,是两情相悦却又只能阴阳相隔的无尽痛苦。

因而学习此课,教学重点是追求教学情意,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多味。

同时,作为选修课,要扩大诗歌相关内容学习的辐射面,并以此课作为学习的一个切入点,探究拓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苏词打破五代以来婉约的词风特点,笔力劲拔,开一派豪放风格,必修课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学生最喜欢的古诗之一,因而,学生印象中的苏轼是豪放的。

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体现了苏先生另一种创作风格、另一个感情世界,是苏轼豪放内心中的一绢细流,哀婉凄美。

让学生明白:这是作家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是男儿的“伤心处”。

悼亡情,悼亡情的载体,学生的理解体会都受限制。

追求情意,鼓励学生进入诗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在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轮里,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食粮。

学生经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诗歌赏析常识,做为选修课课文的学习,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此课学习要挖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达到课内课外知识完美交融的境界。

三、设计思想1、情意教学。

“情”为情趣、情味、情感;“意”即意境、意蕴、意义。

“即以情为根基,使学生获得语文教学动人心魄的‘意境’、文化积淀的‘意蕴’、哲学启蒙的‘意义’。

”诗歌长于表情达意,营造意境氛围,领悟哲学思考,因而也尤适合于情意教学。

一首悼亡词,一种浓浓感伤的诗歌氛围,一个哀婉凄凉的诗歌意境,一段深沉刻骨的人生思考。

“让生命的激情去点燃生命的激情,用智慧的心灵去唤醒智慧的心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体味“情”“意”,让学生顺利地跨越情感距离,进入诗歌之境,悟道人生百味!2、情感诵读。

情感诵读是学习、把握诗歌的一条捷径。

“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感受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传达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语文)》),本课的诵读特点是哀婉深沉、节奏缓慢、情感真挚,通过朗诵带的播放,老师的范读指导,学生的多层次朗读来把握诗歌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更快更好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

3、探究拓展。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

选修课的设置提升了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通过意象、情感表达方式等的探究,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课内外相关内容的学习,“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能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艺术表达的技巧,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完成课内课外知识的沟通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探究能力。

能体味人生,珍惜拥有,感受幸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落实朗读的彰显力——体味诗中的情感,提升分析意象、意境的能力,把握表情达意的艺术能力。

(二)难点:学生课外阅读程度深浅,已有的诗歌知识和积累能力的差异,探究能力水平的高低各不相同,在课堂上表现为拓展、探究深度参差不齐,领悟感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要完成授课内容成为难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意导入1、幻灯片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再展示《吹剑续录》中的记载。

集体朗读要念出豪放的气势,学生会很乐意地完成,再展示《吹剑续录》中的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完成了教学第一个任务——重温豪放风格。

2、幻灯片展示一句话: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

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老师范读“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

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要读出了“伤心欲绝”“痛彻心扉”的语气,营造氛围,进入课文教学。

3、幻灯片展示背景知识: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二)、情意探究1、幻灯片展示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导入的铺垫,面对课题,让学生自由谈谈对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基本能初略把握好这一问题。

2、播放朗读带(可选择多次播放),学生听,跟读,学生代表朗读,集体范读。

渐融于此境。

3、进入诗境(1)、幻灯片展示: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两茫茫”的朗读特色、轻音“思量”、重音“难忘”的朗读。

探究1:“不思量,自难忘”是否矛盾?(2)、幻灯片展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老师范读,“千里”的长音,“无处”的无奈,“凄凉”的感伤,表现情感基调——孤独凄凉。

探究2: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探究结果: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呀!)(3)、幻灯片展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朗读注意“纵使”读长,“尘满面,鬓如霜”短促。

探究3:请想象东坡“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找一些词句来概括其特点。

(探究结果:一个词——老者、饱经风霜、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小结:一个老者,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十年的奔波劳碌、辛劳坎坷,让满腔豪情的苏轼灰尘满面、鬓角如霜,而此时的苏轼才四十岁,一个正成熟的年龄却过早的衰老了)(4)、探究4:学生讨论词上片表情达意所用的艺术手法。

(5)、幻灯片展示: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老师范读,表现出梦中相见时的复杂情感:惊喜和痛苦的交加。

探究5:①为什么词的下片才开始写梦境?②梦境中的“小轩窗,正梳妆”画面的特点,苏先生语言特点,描写手法。

③学生想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画面,对比相拥而泣或互诉衷肠等举动,说明喜欢哪一种的缘由。

(6)、幻灯片展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讲明白为什么“明月夜,短松冈”是短句,却是长节奏朗读法。

拓展1:拓展“明月”、“断肠”意象常识。

示范: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

《春日诗》梁简文帝萧纲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清平乐》李煜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御街行》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范仲淹示范: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苏幕遮》范仲淹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拓展2:《宋词鉴赏词典》里认为“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工部的名作《月夜》”,拓展阅读杜甫的《月夜》,分析《月夜》的表现手法,探究此诗中相同的表现手法。

(三)、情意回味1、师生一起有情朗读此诗,再入诗境。

2、老师小结:词上阕的“日有所思”,下阕“夜有所梦”,通过“记梦”,借助梦前、梦境、梦后的描写,抒发对亡妻真挚的感情和深沉的思念。

3、探究6: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示范: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4、拓展3:课外阅读陆游、唐婉《钗头凤》两首,探究诗人走不出的情感围城。

5、拓展4:通过本课学习,能否让你产生更多的人生体味,请试着谈谈。

七、教学反思(一)、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课堂的教学范围是有限的,但课堂教学一定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通过一首悼亡诗的学习,明白诗人风格的多样性,明白诗人内心郁结的痛,通过几首诗的学习就能感受古诗无穷的魅力,并以此“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这也应该是选修课的初衷。

(二)、强调了诗歌的朗读教学。

朗读的形式比较多样化,最重要的是能根据诗歌的内容情感引导朗读,并实际上更多借助朗读营造诗歌的特殊意境,让学生较好地进入诗歌意境中。

这节课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情感表达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声音的表现力来彰显诗人的情感。

(三)、情意追求比较成功。

课堂教学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渠道,本节课根据悼亡词特点,追求情感的共鸣、追求体悟的沟通。

“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心灵共鸣。

”由这节课,我想到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情意”仅一字之差,情境教学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情意教学实际上是在情境基础上的一个升华。

面对课文,面对学生,我还有很长很远的路需要攀登。

(四)、能调动学生的积累储备的知识,提高阅读探究拓展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能调动已有的文学常识、诗歌常识等积累知识。

如苏轼的文风特点,人生境遇;已有的诗歌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把握等。

学生发言能围绕探究拓展内容,情感投入,“明月”“断肠”的意象学习,《月夜》一诗的分析及悲苦的人生感受,学生能随着课堂整体气氛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已超越了一首悼亡词的学习范围,进入了更高的探究拓展学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