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docx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我的群文故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我的群文故事走近群文——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时间追溯到去年10月。
在xx小学,我和其他几所参研学校的老师一起聆听了来自xx小学xxx主任的群文专题讲座《走进群文阅读》,以及来自xx小学xxx老师的分享《我与群文》,这两堂报告和分享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阅读的秘密花园。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群文。
其实之前也有耳闻,但对群文的概念和具体操作还比较模糊,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因此也就心未动。
也就是从那次研习开始,我开始对“群文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愈加喜欢,特别是xxx老师介绍她磨课的经历,对议题的确立和组文的选择使她不断地进行“纵深思考”,我们从她的叙述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群文带给她的成长和蜕变。
越是亲身经历的才越能打动人,越能打动人的才越具有温度,带着群文阅读给我的余温,我决定回校后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走进群文,潜心实践。
走进群文——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的教室,一样的师生,不一样的精彩。
又是一个教研活动时间,怀着别样的心情研讨了同样的主题---群文阅读教学。
只是在阅读教学前面加了两个字“群文”,每一次活动就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一次,我们进行的是低段群文阅读观课议课活动。
执教老师在两周前接到任务,经过年级组、学科组老师集体备课,一堂生动的《多彩的春天》呈现在老师们面前。
过去老师们总说群文阅读中高段还行,低段恐怕就比较难了吧,本堂课学生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回击!一节课学三篇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丝毫看不出识字量小对阅读的影响。
孩子们深深地被藏在文字中的色彩打动,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色彩的词语、词组,争着当小诗人创作诗歌。
课堂沉浸在春天降临的喜悦中。
这一次教研活动圆满成功!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研习归来,我和课题组的老师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可是,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我和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通过上网钻研、外出培训、专家引领、校本培训,我们对群文的议题、选文以及设计操作要义有了一点明晰的思路和认识,思路厘清了,认识提高了,接下来就聚焦课堂潜心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强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其知识性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是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感悟、体验、实践,从而学会阅读,学好语文。
在我教学的《嘘!听听这些声音》里,通过让学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模仿各种声音,来激发学生的欲望。
既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通过读儿童诗,对比发现文中都有表示声音的词语,初步建立“拟声词”的概念,对比几种不同的拟声词,发现拟声词的多样性,并与已学知识相连接,为下一步运用打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诵读,体会拟声词的趣味,这个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集点集中,能发展学生思维,实现集体构建。
让学生在交谈中、诵读中渐渐明确,用上拟声词让儿童诗更生动,充满童趣。
这个过程不是老师的灌输,也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学生诵读之后不断交流实现的。
课程设计中,我让学生自由读诗,去发现诗中含有表示声音的词语,告诉学生什么是拟声词,在学生心中初步建立拟声词的概念,再对几组拟声词对比,发现拟声词有多种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性。
再从学生的已知知识和经验出发,将新知与旧知相联。
这几篇选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拟声词,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课堂导入时,我设计了大自然雷声、雨声、青蛙的叫声让学生模仿,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与本课议题相联。
通过之前对拟声词的了解,老师创设了一个情景,搭建了一个桥梁,让学生创编一两句童诗,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检查。
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拟声词”展开,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受到文学的熏陶。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2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课前我请教了许多老师,关于群文阅读是否要提前预习的问题,杨老师告诉我群文阅读不主张学生提前预习。
于是这次课我当堂发现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随堂阅读训练。
这也是我们班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尝试。
首先,我先让学生浏览三篇文章的题目,让学生总结归纳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由此引出本次的群文议题:故事里面有相反。
接下来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浏览第一篇《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故事。
师生共同完成《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表格,出示故事文段,教师相机勾画出相关语句。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的资料上还有两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好脾气和坏脾气的姑娘》,同学们喜欢哪一篇就读那一篇。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完成表格。
之后全班交流。
并发现作者意图。
最后向学生推荐绘本故事《你大我小》。
在生活中,有很多相对的事物,例如“善良和阴险”“聪明与愚蠢”等等有时候分得出好坏,有时候各有利弊,有时候一成不变,有时候还会发生变化。
之后让学生也想出这样一对相反的词语,然后编写一个故事。
整节课,学生需要回答问题的较多,而且难度适中,所以我鼓励7、8号学生多回答问题,效果较好,但仍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参与进来,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关注和注意的。
群文阅读如何挤进语文教学课堂
群文阅读如何挤进语文教学课堂摘要:让学生能在短时之内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大教师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导学生能学得更多的知识,大容量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传统的教学,很多教师还局限于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增大阅读量丰富课堂内阅读方法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大江大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然而我们典型的教学是围绕一篇选文进行精讲细读、反复琢磨、细细咀嚼、展开全方位解读,解决字词,学会修辞等语文教学价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的语文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断地阅读,但是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如何阅读,忽视了如何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让孩子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使得孩子离我们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
为什么孩子喜欢阅读,却无法亲近语文课堂?究竟怎样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对孩子阅读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引导?由此,“群文阅读”理念开始进入语文课堂。
什么是群文阅读呢?阅读教育专家尹祖琴在“群文阅读”课题实验项目启动仪式上说:群文阅读就是把相同议题的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在读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阅读力和思考力。
新的信息提倡“多元共生,众声喧哗”,语文教学到底该如何做到“多元共生”呢?如何让更多的元素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我们的教学应该放弃一些我们难以割舍的“经典”,加入一些“无用”的和“不必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加上以下的内容。
1.加入与所教主题相关的文章。
传统的教学,上课教师总害怕扯多了,离主题远了,收不回来,于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不敢放手,总是设计一些能让自己收放自如的问题,让听课的人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课堂氛围也是热闹非凡,看是很到位,究其结果呢?要让学生知识面加宽、内容加深,就要加入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产生相关联的知识。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一、引言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群文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群文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课题。
本文将分享我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希望能对相同教学岗位的老师们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分析、逻辑和推理能力。
3.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通过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拓展文化视野。
4.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情感共鸣,培养细腻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内容1.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传统文学经典、优秀现代作品等,覆盖不同风格和类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2.注重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知生活,理解人生道理,提升情感境界。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教会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剧情走向,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3.设计寓教于乐的活动。
例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绘画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适当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实践1.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年龄和能力的文学作品。
小时候我会选用《三只小猪》、《小红帽》等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我会选用《西游记》、《红楼梦》等传统文学经典。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
《冬天的儿歌》教育叙事今天我所听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冬天的儿歌》。
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阅读基础,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还怎么阅读,还怎么进行群文阅读呢?因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二年多以来,还没在低段开展过,这让我感到很好奇。
我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特别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班的孩子即将小学毕业,接下来将进行一年级教学,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该如何进行议题选择和组文呢?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听完这堂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
所以上课老师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创造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在本堂课中,作者选择了《冬天的儿歌》这个主题。
围绕主题,定下了以下学习的目标:1、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高老师设计了五个环节:一、交流导入,二、诵读儿歌,读出节奏,三、自由诵读,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五、总结点题。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思维很活跃,在读、演、玩中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读的形式相对少些。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2)
群文阅读,一条通往阅读大花园的美妙捷径群文是美好的。
群文学习是美妙的。
群文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丰盈。
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习群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课堂,它应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具有无尽的外延的。
而群文阅读教学正好为学生通往丰富多彩的“阅读大花园”找到了一条花香弥漫的小径,走在其间,一路拾芳,趣味连连,收获不断。
这天,我班又上起了群文阅读课,议题是《懒人哲学面面观》。
一聊到懒人这个话题,同学们可谓是“hold”爆表了:懒人也有哲学?懒人的哲学是什么?大家都想一窥究竟。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好逸恶劳,到头来‘颗粒无收’,也有这样一些人,表面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一鸣惊人’。
是天意弄人还是另有玄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览懒人貌,金睛辨真伪。
首先请看《差不多先生传》。
”接下来是同学们围绕文本探究“差不多”先生是真懒还是假懒。
当然经过勾画、质疑、讨论、分享,大家能很快找到“差不多”先生懒惰五大罪状,最后全班集体定性:“差不多”先生乃稀里糊涂真懒人也。
带着“找事实,寻依据”的阅读方法,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学习了《懒惰哲学趣话》、陶潜的《归田园居(其三)》和铁凝的《偷懒与经典》三篇文章。
通过填写阅读表,他们能比较清晰地梳理出孰懒孰勤。
说到陶渊明的“懒”,课堂还生发出一些趣事来。
我问: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又怎么和“懒”字联系上了呢?有学生直接从书中找到证据“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说他种的豆子都快被茂盛的草遮住了,道路那么狭窄已经影响到个人交通了,懒惰可见一斑。
孩子们心性幼稚,对文本解读实在有趣,不过也反映出他们没有真正读懂。
于是我补充了陶渊明的简介,特别是他辞官归隐的后半生人生经历简介,在充分地了解后再来进行二度探讨“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究竟隐喻的是什么。
这时有学生说他觉得陶渊明种豆并不是期望丰收,他只是在体验生活,感受田园风光。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不同形式的文本,使学生逐渐形成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我注重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会带领学生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书籍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欲望。
我还会邀请一些文学爱好者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给学生讲述他们的阅读经验和写作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在教学中,我会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精读、扫读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我也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提前预测、逐段阅读、归纳总结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传统的民间故事给学生阅读,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人生哲理和美的享受。
我还会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文学创作活动,如写作小品文、诗歌等,培养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我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在教学中,我会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如历史、地理、艺术等,为学生选取一些与其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且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各种文本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面。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教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读者和作家。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1
小试“群文阅读”说实话要进行课题研究,在我的心里觉得,这是离我们街子学校这样的农村的边远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比较遥远的事情,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吧,最好还是先把什么备课啊、作业啊、成长手册啊,保质保量的把常规做好就很不错了。
不过就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了崇州市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而且还是一个省级课题,既然研培中心的老师的瞧得起,也就硬着头皮上吧,你还别说,人嘛也都是向善向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经过了几轮的课题理论培训后,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校在组织的安排下必须要出一节公开课,选定了张琴老师,主题《寓言故事》张老师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老师,从选课题到备课到试上,就在这样的做课的过程中,更加加深了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理解,首先在怀远小学粉墨登场,只是浅尝辄止的加了两篇课文,有了群文的影子。
接着在元通小学两个片区的研讨活动中展示,初步像那么一堂群文阅读课了,最后在崇州市群文阅读赛课活动中还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哈哈,看来潜能需要开发和挖掘啊。
我也来尝试一番,虽然任务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关键是抑制不住自己尝新的那份冲动,说干就干,记得当时执教的是三年级,那就来个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算了,隆兴小学的罗兰老师上了一课《母亲》,不是还得了成都市赛课一等奖吗?选来选去,正好所教教材中有一课《冰灯》,本文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
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但是孩子们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比较单一的,所以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群文阅读的阅读材料,因此以《冰灯》这篇课内文章为蓝本,选择了《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两篇课外文章,课内与课外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结合,历史久远一点的和现代的身边的结合,从而确定了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父亲”,就和罗兰老师配合一下,所不定还成为一个系列呢?接下来确定了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掌握选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浏览、扫视、跳读、批注等方式,读懂文章,感悟文章的写法。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我的群文教学尝试》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我的群文教学尝试》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市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两年来,我也不断在教学中践行”群文阅读教学”。
首先是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为我校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展示课《走进寓言》、《快乐》、《过年》等提出过建设性的建议。
其次积极参加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最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
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
写的是公元759,58岁的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表现了心情的愉快。
在简单了解了诗意后。
对学生说,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诗人在去被流放的路上的心情又怎样呢?学生读《上三峡》,在简单介绍了诗意后,学生明白了“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写出了诗无比惆怅与郁闷的心情,以能对前途的无限担忧。
接着让学生看了李白24岁出川时写的《望天门山》感受李白出川时的豪情万丈。
最后学生读读李白在大赦两年后写的《独坐敬亭山》,感觉作者晚年的孤独与落寞。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这几首诗中增进对大诗人李白的理解,从而增进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快心情的理解,从而知道“言为心声”的道理。
从教学效果来看,无意是得少失多。
此设计虽然让学生多一点点了解了李白,多一点点了解了《早发白帝城》中作者心情的愉快。
但此设计忽略了我们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知识有限,认知有限。
所以整个课堂上起来非常吃力。
再有就是这几首诗用什么线串起来呢?没有一个明确的点或线。
所以是违背了群文阅读的组文原则。
经过此次的失败,终于明白,群文阅读不是简单地把几篇文章凑在一起,要先确定议题,然后围绕议题精心组文,最后再选择最佳呈现手段来实施。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2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但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们小学语文组也开始行动了,前前后后召开好几次教研会,首先组内成员每人思考以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单元《井底之蛙》为载体怎样开展群文阅读?其次,又开展了激励的讨论:有老师提出了“大与小”为议题,但这类文章多倾向于情感态度价值,本性目标不强不易操作。
有老师提出了“立志”为议题也被否定了。
最后确定以“走进寓言”为议题来组文。
在组文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怎样组文的困难。
第一次试上,我们以《井底之蛙》为载体选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农夫与蛇》三篇文章,上了一节课后,发现时间严重不够,超了18分钟。
大家又一次讨论,反思之后总结是因为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精讲精练教学,老是想着如何深挖教材,如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始终放不开手,然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组文和课堂改革,上课时,放弃了对《井底之蛙》的精讲,也放弃了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又重新组了《盲人摸象》《驴子的坏主意》《狮子和蚊子》,又进行了板块变化去掉了《农夫与蛇》,放弃了一些理论知识,这样更贴近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
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大家好,我是xx镇学校的xx。
作为xx镇学校群文阅读课题组的一员,近几年的工作中,在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实践。
下面就我在群文阅读中实践中的一些得失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本期中我以“文章中的悄悄话——象征”为课题进行了一次群文阅读的尝试,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出示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事物来让学生说说这些事物代表的含义,比如:鸽子代表和平;蜜蜂——勤奋;狗——忠诚……来引出象征这个概念,引入课题。
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说出这些事物代表的含义。
紧接着,我准备了3篇文章,分别是《囚歌》《野草》和《海燕》,让学生从中找出运用象征的地方。
在学习《囚歌》时,学生在找象征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但是理解却跟我的预想有些偏差,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然而在我认为难度较大的《野草》跟《海燕》这两篇文章的阅读中,学生却能较好地找出象征,说出事物的象征意义。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我觉得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包括一些不确定因素也要多进行考虑。
同时在上完这堂课后,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很多宝贵意见,比如这堂课对3篇文章的阅读,形式太单一,都是叫学生去找象征。
3篇文章都是泛泛然地进行阅读,没有一个侧重点,这些都是我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一堂“接地气”的群文阅读课》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一堂“接地气”的群文阅读课近几年,好多中小学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大家力争让群文阅读更高效、更扎实地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课题的开题会,并听了我校xx老师三年级的群文阅读课《话景物抓特点》,强烈感到了群文阅读的魅力,收获颇多。
首先,x老师由复习引入,通过复习《葡萄沟》这篇课文中描写葡萄的这句话(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让孩子读中感受到这句话写出了葡萄的颜色多、数量多、品种多。
师相机板书的同时小结来揭示课题:作者通过对葡萄的仔细观察,抓住了葡萄的颜色多、品种多、数量多的特点进行描写,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景物,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的。
接着x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欣赏美景,学抓特点。
在阅读之前老师出示阅读提示:自由小声地朗读阅读材料一中的两个片段,思考:1、作者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学生自学后,杨老师组织学生用这样的句子来交流。
(作者写出了________(景物)的________的特点,我是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请听我读----。
)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孩子们真正领悟到作者在写鱼、荷花、荷叶时,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进行描写。
然后,杨老师放手让孩子们根据提示学习阅读材料二中的两个片段:1、想想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些景物,用“△”标出。
2、用“——”勾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读一读。
并用一个词在旁边批注出景物的特点。
3、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得生动形象的。
在学生自学后,老师又引导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时你可以这样做:小组合作学习提示:1、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我最喜欢作者笔下的______(景物),它的特点是______,我是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请听我读。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在磨课中收获,在研究中成长关键词:群文阅读;磨课;反思;成长。
磨课,是教师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参与《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近一年来,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并进行了群文阅读的相关理论学习,这一学期我们决定大胆的尝试《群文阅读》的课例教学,通过磨课这种形式把研究引向深入。
一、尝试——不识庐山10月初在片区教研共同体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执教了一节公开课《井底之蛙》,这节课是按当时我们对群文阅读的认识展开的,40分钟的课,我们用了30分钟,按照常规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对《井底之蛙》一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面10分钟,我们拓展了两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在拓展中完成了两个教学步骤:1、讲讲这两个故事。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让孩子们了解三位主人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盲目自大,见识短浅。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的我们,一直以为群文阅读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农村教师平常对付单篇课文教学有时尚感力不从心,何况多篇?学生面对一篇文章都不知如何来读,何况多篇?能把单篇精读教学打磨精致就很不错了。
我们认为群文阅读不就是拓展阅读么,不就是量的增加吗?补充两篇文章就行了啥。
没有议题,更别谈什么比较阅读,形成共识,当时我们认为这就是群文阅读,过一段时间,经过深入学习研讨,以公开课的范例引领,暮然回首感悟到,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啊!二、学习——柳暗花明10月下旬听了教研室组织的“群文阅读专题讲座”后我们震惊了!在这次大会上各位专家都对“群文阅读”做了方方面面详细的阐释,特别是观看了x 小学x老师的《感悟母爱》一课,受益匪浅,x老师围绕母爱这个主题,组织学生阅读了《秋天的怀念》、《忍着不死》、《藏羚羊的跪拜》、《三次家长会》等四篇文章,引领学生从多个维度感悟了母爱是“牵挂”、“乞求”、“鼓励”、“理解”、“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
我们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核心围绕。
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外有效融合起来,实施一篇带多篇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阅读的动力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过程中,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材内知识得以有效传授或者集中掌握后,就要想方设法地突破教材,在突破教材的把握上,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的原则,增加课内外阅读量,增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高效融合为一体的机率,把课文阅读挤进课堂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例如我们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以“劳动”为主题的,选编了一篇童话《幸福在哪里》,一篇《古诗二首》,一篇《劳动的开端》,文章都是从正面给孩子们讲了劳动虽然辛苦,却能给人带来幸福,因此我们人应该爱劳动,我想联系生活从反面“懒”方面来加深孩子们对“劳动”的认识,懂得劳动的意义,考虑到本堂课的容量,我选了的四篇文章让孩子们在一堂课上一起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
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在《懒惰哲学趣话》中,渔夫和游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哲学:渔夫-----安于现状,容易满足,属于现实主义;游客-----截然相反,属于理想主义。
《偷懒与经典》是作家铁凝写的一篇文章,主要写德国音乐家史博偷懒的经典故事(用小木棒代替笨重的铁棒作为指挥棒);另外选一首古诗《归园田居(其三)》,诗中介绍了陶渊明的“懒”。
孩子们在分享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引领孩子们爱上劳动,明白劳动的真正意义。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孩子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劳动和人生哲理的认识。
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把课文阅读挤进课堂只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冰山一角,在今后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相关专家、学者的引领,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地开展下去,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