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技术知识

自动控制技术知识
自动控制技术知识

铝电解智能模糊控制技术

1、前言

近几十年,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大型铝电解槽生成过程控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自动化装备,并成为当代铝冶金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铝的电解过程中,氧化铝浓度的控制是相当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都强调要“四低一高”的作业特点,如果氧化铝的浓度过高的话,会造成槽底沉淀、降低电流效率、增加电阻和阴极压降、可能危及铝液层的稳定;而当氧化铝浓度过低的时候,又容易发生阳极效应,使槽电压急剧升高,破坏槽子的能量平衡。因此为了获取高的电流效率,必须维持槽内氧化铝浓度处于较低浓度且又要避免阳极效应发生这样一个较窄的范围。

众所周知,铝电解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产过程,由于系统的非线性和各种不可预测因素太多,因此关于铝电解槽的数学模型至今未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由于在槽内部发生的一些复杂的电化学和物理化学反应,电解槽电解质熔体中的氧化铝物料平衡受到氧化铝加料速度、扩散速度、融解速度和消耗速度以及其他槽况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槽内氧化铝浓度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时变、时滞等特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很准确的在线测量电解槽内的氧化铝浓度和温度的仪器和设备,因而对于氧化铝浓度的控制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现在在控制模型方面,比较成熟和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以槽电阻辨识氧化铝浓度为控制基础的连续或准连续按需下料控制技术,取代传统的

定时下料技术。总的来说,目前在电解铝厂中采用的氧化铝浓度控制技术包括如下几种:模糊控制专家系统、自适应浓度控制方法、槽电阻斜率计算方法以及跟踪控制法等。

2、240KA电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目前我公司240KA电解槽控制系统长沙业翔开发的“B/S、C/S 型智能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技术的特色主要有:

1).在对控制对象行为的仿真与解析上,着眼于电、磁、热、流与电化学过程的藕合作用,具有模型化的整体性。

2).在控制算法上,以模糊控制为主体的多种智能控制方法的集成运用,提高了系统的控制质量和工作可靠性。

3).在系统结构上,采用过程优化控制(DDc级【直接数字控制】)与状态仿真和诊断(SCC级【过程监控】)相结合的两级分布式配置,以实现双向支持、功能互补,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功能。

4).在控制策略上,采用了多模式控制,多档级的下料速率调节,以及设定值在线自修正等,加强了系统的鲁棒性,改进了智能控制效果。

5).在信息获取与加工技术上,采用在线采集(有限信息)与动态仿真相结合,提高了加工深度,扩大了信息资源并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该系统分上下位机两部分:

一、下位机槽控箱的主要功能

(1).信号采集:在线同步采集槽电压、系列电流;接受并处理与人工作业工序相关的各种手动信号。

(2).槽况解析:实时地解析槽况的变化趋势;对不稳定及异常槽况(如电阻针振、电阻摆动、阳极效应趋势、阳极效应发生、下料过程的电阻变化异常、极距调节过程的电阻变化异常等)的预报、报警和自处理。

3).下料与电阻控制:由模糊控制器实现对下料速率的调节(即对氧化铝浓度的控制),和对正常槽电阻的控制(即对极距与热平衡的控制)。

(4).人工操作工序监控:对换阳极、出铝、抬母线及边加工等人工操作工序进行监控。

(5).设定参数的自修正功能:能自动地根据槽况实时解析的结果修正目标控制电阻、控制非调节区宽度、基准下料速率、阳升/阳降电阻率等设定参数。

(6).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控制模式: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一种合适的电压控制模式和下料控制模式。

(7).数据处理与存储:为上位机监控程序进行数据统计和记录,并制作和储存报表数据。

(8).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在联机状态下能通过通讯接口与上位机交换数据。

(9).故障报警与事故保护:诊断、记录和显示自身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部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上位机软件基本组成:

(1)上位机软件系统主要由接口机、客户端、服务管网程序和

后台数据库组成。

(2)接口机为主要组成部分,由主程序、语音、报表、历史曲线、系统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

(3)主程序部分是上位机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实时监控报警,动态数据采集存储,控制参数输入及一些增强服务模块。

(4)语音部分完成语音报警的功能。

(5)报表部分完成各类报表的格式编辑,报表生成及报表打印。

(6)历史曲线保存各种历史曲线,以作为分析槽况的曲线表。

3、氧化铝浓度控制的优化选择

氧化铝浓度控制的好坏是电解槽能否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理论研究表明,在1.5%氧化铝浓度以内,容易发生阳极效应,氧化铝浓度超过5%时,容易形成沉淀,增大槽电阻影响电流分布,从而降低电流效率增加电耗。目前,国外电解槽趋势向于在低Al2O3浓度(1.5~3%)下进行电解,其主要优点是Al2O3很快地溶解,熔体中无悬浮的Al2O3固体颗粒,对熔体的粘度,导电度以及防止在槽底产生氧化铝沉淀都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稳定生产,提高电流效率。氧化铝浓度范围的选择与电解质组成、下料方式以及下料控制策略密切相关。随着中间点式下料和氧化铝智能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才使得低氧化铝浓度而又均衡成为可能。真正做到“勤加工,少下料”,促进氧化铝物料在槽内的扩散溶解与分布合理性,改善物料平衡状态提高电流效率创造条件。由下图氧化铝浓度和电阻的关系曲线可看出,槽

电压与氧化铝浓度的关系表明在氧化铝浓度 3.5%~4.0%左右存在槽电压最低值,但氧化铝浓度与电流效率的关系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氧化铝浓度和电阻的关系曲线

为了适应低分子比和低电解温度时氧化铝饱和溶解度低(分子比2.35,温度945℃时为7%)以及各种按需下料控制策略对电阻斜率的要求(低氧化铝浓度时,槽电阻对氧化铝浓度的变化反映敏感),氧化铝浓度工作区不得不设置在较低的范围以利于氧化铝浓度控制和减少生成沉淀的可能性。但过低的氧化铝浓度显然升高了槽电压或降低了极距,这对能耗或电流效率指标不利。因此新近的观点认为,对于氧化铝浓度的控制,只要能稳定地控制在既不容易产生效应,又不会导致沉淀产生的区域,便达到了控制目的。

4、模糊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学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并且具有模糊性(客观事物间的差异的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和人类语言对之的描述,如“大”与“小”,“快”与“慢”),很难以精确化。不兼容原理指出:当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则使其精确化的能力就将减少,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复杂性与精确性将相互排斥。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理论(采用隶属函数描述那些介于“属于”和“不属于”的中间过渡过程,使得每个元素不仅以“0”或“1"属于某一集合,

而且还以一定的介于“0”或“1”之间的程度属于某一集合。)为出发点,建立了大脑和计算机间的桥梁,它将人类专家的模糊信息形式存储的经验和知识转化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if-then”规则形式,使得计算机可以模拟大脑处理模糊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以控制被控对象。

5、铝电解控制过程分析

铝电解槽内除了本身的电、磁、热、流场的复杂地交互作用以及复杂的物理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使其状态变化十分复杂外,还因其受到周期进行的人工作业工序(如出铝、更换阳极、边部加工等)的干扰,以及难以检测的控制误差的积累而使其呈现出复杂的时变特性。直到目前,控制系统能够直接连续自动采集的电解槽信号只有两个,即槽电压(U)和系列电流(I):能够直接利用机械装置对过程实施的控制也只有两种,即极距调节和打壳下料,分别控制槽电压(或槽电阻)和电解质熔体中的氧化铝浓度。氧化铝浓度目前尚不能在线检测,但它和槽电阻有不对称的U型关系,周期地改变下料速率,即将下料方式安排为“欠量下料’,与“过量下料”周期交替地进行,使氧化铝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即dR/dt不等于0),并假设在未移动阳极的期间内槽电阻的变化仅由氧化铝浓度的变化所引起,那么式中 d R/d t 是槽电阻随时间的变化速率,它的大小反映了槽电阻的变化率,槽电阻R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斜率则反映了氧化铝浓度的变化率。氧化铝浓度C应设置不易发生阳极效应、不易产生沉淀的区间。为了利用dR/dt来判断氧化铝浓度C,在C工作区槽电阻R对氧化铝浓度的导数应

足够大,能满足浓度工作区1.5%-3.5%为最佳浓度控制。上述分析表明,铝电解槽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大滞后、时变的惯性系统,具有模型的不确定性;铝电解过程的控制就是利用上述槽电阻与极距和氧化铝浓度的关系,并兼顾过程中其它各种因素影响,确定具体的极距和下料的控制策略,缺乏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铝电解生产,比常规的控制方法更有优越性,为探索更先进的铝电解过程控制策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在生产实际中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技术指标。

6、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

随着铝电解工艺条件的不断深入研究,其核心归结到以下两个方面:氧化铝浓度控制和电解温度控制。因此现代铝电解工艺对控制系统提出如下要求:

(1).控制铝电解槽的物料平衡。氧化铝的添加情况是引起物料平衡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氧化铝的添加速率(即下料间隔NB),使氧化铝浓度的变化能维持在预定的一个很窄的范围内。

(2).控制好铝电解槽的热平衡和极距。主要目的是以移动阳极作为调整极距来增减热收入的,如果能使阳极动作控制在理想的条件下这样就即能保持合适的极距又能保持最佳的热平衡。

由于铝电解槽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的被控对象,其中,出铝、换极、槽况维护等间隙性工序必须由人工操作,而且这些间隙性工序对电解生产的平稳进行有很大影响。描绘铝电解槽状态

的参数可分为下列两类:

(1).第一类为“快时变”参数:变化速率相对较快,且对输入和外界干扰的变化较敏感。主要参数是描绘电解槽物料平衡状态的参数—氧化铝浓度,反映热平衡状态的参数—电解质温度,以及引起能量输入变化的参数—极距。

(2).第二类为“慢时变”参数:变化速率相对较慢,对输入和外界干扰的变化不太敏感,其较大范围的变化往往由“快时变”参数的快速和持续的变化所引起。重要参数有:电解质成分、电解质水平、铝液水平、炉底压降,以及描绘槽膛内形的参数等。

第一类参数是描绘或改变物料平衡或改变物料平衡的主要参数,因此必须由控制系统实时和准确地进行控制。由于这类参数是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槽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特定输入序列下槽电阻的响应特征进行推理分析,可“辨识”出这些参数的取值及变化情况,从而达到控制这些输入的目的。

第二类参数的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类参数的控制

好坏。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若只有控制第一类参数的实时控制子系统,则系统便不能掌握和控制过程的整体变化趋势。因此,了解该类参数的取值与变化情况对于槽况综合分析十分重要。该类参数中,有些是长期以来是由人工定期测定或取样分析的,有些则不便人工检测。而一些不便检测的参数(如槽膛内型)对反映其变化十重要。而其中一些重要的过程状态参数,如电解质温度、氧化铝浓度等目前无法实现在线连续检测。因此,不能建立完整的电解槽数学模型。目前,仅有槽

电压和系列电流可在线采集,能实时地反映槽状态变化的参数只有由槽电压和系列电流计算得到的表观槽电阻和由它计算得到的槽电阻

斜率和累计斜率等参数。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控制系统控制的好坏跟我们的操作管理者有直接关系,控制程序只是提供一种策略,但能否将一种策略控制好,就要看我们“人机配合”的如何。

我坚持认为操作质量是基础、是基石,计算机控制是桥梁、是关键。从我们的历史曲线来看,我们距离控制目标太远,从我们的效应受控率和氧化铝浓度分析结果来看,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是太远。我认为浓度控制不只是计算机控制,这一复杂多变的系统计算机程序无法顺利完成,它需要以现场稳定的工艺技术条件和操作质量为基础。改善浓度控制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1)规范现场操作,减少对电解槽的人为干扰。如缩短换极时间、做好阳极保温、盖好槽罩、堵好火眼以维持热平衡,防止卡头、堵料、冒料以使计算机信息真实。

(2)管理人员要保持好工艺技术条件,保持炉底和炉帮状况稳定,使电压信号与浓度变化信号匹配为计算机浓度控制创造条件。目前氧化铝高浓度的运行槽,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朔为设备故障和热槽两个方面,真正的高浓度不是控制程序引起的。

(3)调整计算机控制参数,缩短过量加工时间,缩短出铝有效时间,延长换极附加电压。跟踪我们浓度控制程序发现,当计算机检测到浓度偏低运行效应预报处理程序的过量加料,目前我们把最大过量时间

设置到60分钟。

7、针振和电压摆动智能处理

铝电解槽的针振和电压摆,是由于槽内铝液上下波动而引起的槽电压高频波动(针振)和低频波动(电压摆),且波动的幅度超过设定值。它是判断电解槽是否平稳的最敏感标志,也是铝电解生产中最突出的异常现象,直接影响到电解槽的正常生产和程序的正常监控,所以它是电解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典型的几种简述如下:

(1)表现为出铝后针振或电压摆,一般问题出在四个角极上。铝水平过低时易引起针振或电压摆。

图1.1 出铝后电压针振曲线

(2)低分子比、低槽温是造成针振或电压摆

图1.2 间隙性电压针振曲线

(3)换极造成针振或电压摆

图1.3 换极后电压针振曲线

8、换极作业后热平衡的保持和附加电压的设置

① 实践得知在换极后半小时内,槽温先下降2~5℃,在0.5~2h 内槽温基本回复到起始温度,可在随后的2~5h 内,槽温又逐步下降5~8℃,在4~5h 接近下降的极大值,过5h 后渐渐又回升;

② 影响换极的热量损失的直观因素有:空极时间、空极面积、槽温高低,空极时间越长热损越大;空极面积越大热损越大(边部极换极时使端部小头也裸露,以致于空极面积大于中部极);槽温越高热损越大(与周边空气温度差值增大);

③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换极作业设置的45min 、70mv 的附加能量补偿,只能在2h 内使槽温回复到基点,但不能阻止槽温在随后的时间急剧下降。虽然在2月分调整为120 min 、60-100mv ,但任不能满足能量补偿。

经过理论计算,换一块阳极为保持热平衡,平均每小时需额外补偿的电压为31mv

即:V =It

Q =241024036001049.638???? =0.031v

=31mv

因此要将每小时31mv 的补偿电压及时得到补偿,一种办法即在有换极日提高设定电压30mv 左右;另一方面在换极时补偿,通过分析计算建议换极后补偿电压设定在70---100mv ,时间在180---360min 为宜,具体要因槽而异,综合分析电解槽热平衡体系进行有效实践即

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炉底较差的电解槽,自然对换极的影响较大,只靠换极补偿电压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要及时处理炉底并适当提高设定电压可以有效解决。

9、NB调整思路及方法

NB间隔调整是上位机控制中最常用的手段,为能有效的控制下料量和电阻之间的浓度关系,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现将NB间隔调整方法及思路根据所列历史曲线为参照做一说明。

一、调整的原则:

1.针对下料量不足,电阻走低的槽子。

2.长期走台阶式欠量而电阻仍然走低的槽子。

3.电阻平缓下料一般的槽子。

4.电阻长时间走高的槽子。

二、调整方法:

图1

以图一为例:通过对曲线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期走阶梯式升高欠量,而电阻并未随欠量的走向而升高,而是整体向下的趋势,这时我们应

应将NB间隔(下料速率)拉大,易调整值在4-6之间,使单位时间的下料量明显加少,达到浓度控制的目的。当电阻达到可控范围内时逐步将NB间隔下调,单位控制在2左右。

图2

以图2为例:欠量较多,电阻比较平稳,电阻曲线没有随欠过量明显变化的,可适当上调NB间隔,调整单位1-2即可,可使槽子更加趋于可控,当走势良好时便可调回原NB。

图3

以图3为例:此时下料比较正常,电阻也在可控范围,但电阻值有整体不断升高的趋势,此时可将NB间隔下调,降低单位时间的下料量,

进行浓度调整,调整范围易在1-2之间,当电阻平缓时便可恢复NB。图4

以图4为例:欠过量走势较均衡,欠量比较大,而电阻整体趋势向下,此时浓度偏高,已将NB间隔上调,调整范围易在2-4之间,当电阻出现波浪式走势之前,应将NB在1-2范围内下调,恢复正常控制。图5

以图5为例:之前下料较为正常,欠量时间偏多,但电阻趋势不好,直观上沉淀较多,应在调整系统参数(适当缩短过量周期,拉大欠量

周期)基础上,拉大NB间隔,调整力度可以加大,范围易在10以上,可根据具体槽况进行分析。但沉淀消失时应及时回调。

三、调整思路

1.不用人工干预的尽量避免过多的调整,应让槽子自己适应。

2.要观察槽子下料及电阻的整体趋势,分清哪些槽要微调,哪些要大幅度调整。

3.大槽子转型控制需要时间,要判断走势,不要频繁调整。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特点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特点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之所以能被诸多国际一流企业所追捧和使用,是因为其在众多实践过的企业中得到证明,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显著优越性,而且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它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以流程为核心,采用DMAIC方法,运用统计工具找出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又称关键质量特性,然后通过测量评估目前的质量水平,分析出与标杆间的差距,采取措施改进流程,从而消灭问题,并保持质量改进绩效。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数据为基础,注重量化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注重量化,强调用数据说话。从项目的第一个阶段,定义阶段开始,就要求必须充分收集数据,分析清楚目前现状水平,同时找出标杆水平,明确定义顾客的需求,确定合理改善幅度,从而准确定义出项目的目标。不仅定义阶段如此,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每个阶段都注重“以事实为依据”,对相关数据的进行收集、测量和分析,利用因果矩阵找出关键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实施改进和控制,以达到对过程和产品的改进。 二、以顾客为中心,充分关注顾客 六西格玛管理所进行的质量改进,都是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强调关注顾客呼声,顾客既包括内部顾客,也包括外部顾客。顾客需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因此应该动态地定义顾客需求,对当前感到不满的顾客、满意的顾客、竞争对手的顾客、潜在的顾客进行调查和访谈,并通过顾客投诉及市场反馈,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针对这些需求来设定企业目标,衡量绩效;对需要改进的质量特性所进行的测量和分析也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做出的改进设计也是以向顾客提供严格的质量保证为目标;对改进的成果保证也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原则。 三、以流程为核心,注重持续改进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零)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极)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一、两个定义: (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某种设备、装置或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变化或数值运行的方法,称为自动控制。 (2)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含测量元件)和被控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或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元部件组成的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把影响系统输出量的外界输入量称为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的输入量,通常指两种: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 给定输入量,又常称为参考较输入量,它决定系统输出量的要求值或某种变化规律。 扰动输入量,又常称为干扰输入量,它是系统不希望但又客观存在的外部输入量,例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动机拖动负载的变化等,都是实际系统中存在的扰动输入量。扰动输入量影响给定输入量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二、基本控制方式(3种) 1、开环控制方式 (1)定义: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不产生作用的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方式。 具有这种控制方式的有机整体,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角度看,开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没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2)职能方框图 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从组成系统元部件的职能角度看,均可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 2、闭环控制方式 (1) 定义: 系统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参予了系统控制的方式,称为闭环控制方式。如果从系统的结构看,闭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工作原理 开环调速结构基础上引入一台测速发电机,作为检测系统输出量即电动机转速并转换为电压。 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相减)后,产生一偏差电压,经电压和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去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当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电动机就以电位器滑动端给出的电压值所对应的希望转速运行。 当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例如负载变大),电动机的转速会发生变化(下降),测速反馈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范文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震荡)过程、(等幅震荡)过程和(发散震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C)。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D)。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控制?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 答: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先设计的参数运行。 3.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控制方式通常可以有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方式三种。反馈方式就正反馈和负反馈 4.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简述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那些类型? 7.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什么?请加以说明。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六西格玛管理程序

六西格玛管理程序 延锋伟世通编号:YFV-SSXX 版本:1/0 第1页共8页 版本号修订日期生效日期修订内容 1/0 2012 年4 月22 日首次发布 1.0目的 1.1为了使公司六西格玛项目得以有效规范地开展和实施,固化流程、强化制度落实,特制订本程 序。六西格玛6sigma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方法,如DFSS追求倾听并理解客户心声,将之转化为优秀的产品设计,DMAIC则解决现有产品、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消除,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本程序以DMAIC为例展开论述。 1.2通过6sigma队伍的培养和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提升企业寻找突破性改进机会和解决复 杂问题的整体水平。 1.3重视日常运作的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逐渐培养以数据、事实驱动的管理模式。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技术中心、上海公司、金桥公司、重庆公司、北京公司及非内饰子公司总部和母体。 3.0引用文件和程序 3.1.经营目标管理程序 YFV-SS02 4.0术语 4.1.DMAIC 通过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5个阶段,使 6sigma成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即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论。 5.0流程/程序

延锋伟世通编号:YFV-xxxx 版本:1/0 第2页共8页 5.1 6sigma组织和职责 5.1.1 总部6sigma管理部门 5.1.1.1协助公司管理层建立6sigma期望和愿景,引导员工重视6sigma工作的质量; 5.1.1.2 指导子公司结合BSC和公司战略进行项目选择,并对典型项目进行跟踪与管理,提供培 训、项目辅导和项目评审; 5.1.1.3 负责6sigma相关制度的建立、定期组织和召开项目交流会,总结推行过程中经验教训并给 予及时纠偏; 5.1.2 各子、运营公司6sigma管理部门 5.1.2.1 负责建立本公司6sigma相关制度和策略,负责6sigma项目运作的总协调和推进工作; 5.1.2.2 协助本公司管理层制定六西格玛年度目标,根据公司战略支持各部门进行项目选择,跟踪和 管理; 5.1.2.3 组织和协调本公司6sigma培训、项目辅导和项目评审等工作; 5.1.3 各子、运营公司部门经理 作为6sigma倡导者,制定项目选择标准,特许项目展开,核准改进方案,为6sigma项目团队提供或争取必须的资源,建立奖励制度,推进活动展开。 5.1.4黑带大师 编制6sigma黑带和champion培训教材,并提供培训,为项目开展提供辅导和技术支持。 5.1.5黑带 组织、管理、激励、指导6sigma团队开展工作、管理项目进展,最终使项目获得成功。 5.1.6绿带 担任本职工作的同时,兼任6sigma项目团队负责人。 5.1.7过程所有者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协调和帮助黑带、绿带完成相关项目。 5.2 6sigma培训和资质认定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2017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31003 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课程总学时:64 讲课:56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还通过实验学时,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原理、设计方法和系统稳定性的一般规律 2.具有设计闭环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 3.了解典型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的一般知识,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稳定的工作原理、简化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域分析、系统校正、非线性分析等。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实验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提醒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要求学生使用VB编写程序来完成某些计算和绘制。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信号变换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系统校正、非线性计算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典型系统的频率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 第一章 绪 论 技术术语 1. 被控对象:是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2. 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或状态参量),如转速、压力、温度、电压、位移等。 3. 控制器:又称调节器、控制装置,由控制元件组成,它接受指令信号,输出控制作用信号于被控对象。 4. 给定值或指令信号r(t):要求控制系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信号,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5. 干扰信号n(t):又称扰动值,是一种对系统的被控量起破坏作用的信号。 6. 反馈信号b(t):是指被控量经测量元件检测后回馈送到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7. 偏差信号e(t):是指给定值和被控量的差值,或指令信号和反馈信号的差值。 闭环控制的主要优点: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使用的元件多,线路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都比较麻烦。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稳定性和快速性反映了系统的过渡过程的性能。 准确性是衡量系统稳态精度的指标,反映了动态过程后期的性能。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拉氏变换的定义: -0 ()()e d st F s f t t +∞ = ? 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1(t) 2.单位斜坡函数 3.等加速函数 4.指数函数e -at 5.正弦函数sin ωt 6.余弦函数cos ωt 7.单位脉冲函数(δ函数) 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 1.线性法则 2.微分法则 3.积分法则 1()d ()f t t F s s ??=???L 4.终值定理 ()lim ()lim () t s e e t sE s →∞ →∞== 5.位移定理 00()e () s f t F s ττ--=????L e ()() at f t F s a ??=-??L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和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或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1.串联变换法则 2.并联变换法则 3.反馈变换法则 4.比较点前移“加倒数”;比较点后移“加本身”。 5.引出点前移“加本身”;引出点后移“加倒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01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函数变换、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总学时数:76 学分:4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电器自动化、通信、包装工程等专业 (一) 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侧重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包装工程等专业、工科及相关理科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为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复域模型——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在传递函数中,需要理解传递函数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1. 考试范围: 第二章~第六章+第八章 大纲中要求的重点内容 注: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不考,但其内容都为后续章节服务。特别是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区别 2. 题型安排与分数设置: 1) 选择题 ---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2) 填空题 ---20分 注:选择题、填空题重点考核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常识性的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对应上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内容。如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什么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等。 3) 计算题---60分 注:计算题重点考核对2-6章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应上课时老师和大家利用大量例题 反复练习的那部分。如根轨迹绘制和分析以及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等。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e来表征的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化简) 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串联,并联,反馈连接,综合点和引出点的移动(P27)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误差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式2-63、2-64、2-66 系统的反馈量B(s)与误差信号E(s)的比值,称为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分为给定信号R(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和扰动信号D(s)作用下的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1.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P13) 稳定性是由系统结构和参数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这是因为控制系统一般含有储能元件或者惯性元件,其储能元件的能量不能突变。因此系统收到扰动或者输入量时,控制过程不会立即完成,有一定的延缓,这就使被控量恢复期望值或有输入量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为过渡过程。 快速性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准确性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达到的稳态值(即平衡状态)应与期望值一致。但由于系统结构,外作用形式及摩擦,间隙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被控量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间会有误差的存在,称为稳态误差。+ 2.选作典型外作用的函数应具备的条件:1)这种函数在现场或试验室中容易得到 2)控制系统在这种函数作用下的性能应代表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3)这种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简单,便于理论计算。 常用典型函数:阶跃函数,幅值为1的阶跃称为单位阶跃函数 斜坡函数 脉冲函数,其强度通常用其面积表示,面积为1的称为单位脉冲函数或δ函数 正弦函数,f(t)=Asin(ωt-φ),A角频率,ω角频率,φ初相角 3.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P21) 静态数学模型: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 动态数学模型: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法根据系统运动机理、物理规律列写运动方程 实验法人为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去逼近,也称为系统辨识。 时域中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域中的数学模型有:传递函数、结构图 频域中的数学模型有:频率特性 4.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切线法或称为小偏差法(P27) 小偏差法其实质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将非线性特性用一段直线来代替。 连续变化的非线性函数y=f(x),取平衡状态A为工作点,在A点处用泰勒级数展开,当增量很小时略去高次幂可得函数y=f(x)在A点附近的增量线性化方程y=Kx,其中K是函数f(x)在A 点的切线斜率。 5.模态:也叫振型。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由特解和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组成。 通解由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决定,它代表自由运动。如果n阶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是λ1,λ2……λn且无重根,则把函数e t1λ,e t2λ……e ntλ称为该微分方程所描述运动的模态。每一种模态代表一种类型的运动形态,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则是它们的线性组合。 6.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P30) 零初始条件是指输入量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此时输出量及各阶导数为零;输入量是在t大于等于0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在t=0-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 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4)传递函数的拉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 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 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 出系统 (SISO) 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 (MIMO)

4、室 温控 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数学 模型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研究 手段 频域法、根轨迹法 状态空间方法 研究 目的 系统综合、校正 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最优 估计、自适应 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知识点

自动控制系统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晶闸管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的放大系数和传递函数: 晶闸管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的特性是非线性的。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近似地看成线性环节,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系数Ks可由工作范围内的特性斜率决定的。在动态过程中可把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看作是一个纯滞后环节,滞后作用是由晶闸管整流装置的失控时间引起的。晶闸管一旦导通后控制电压的变化在该器件关断以前不起作用等到下一个自然换相点以后,当控制电压Uc所对应的下一相触发脉冲来到时才能使输出整流电压Udo发生变化,造成整流电压滞后于控制电压。失控时间是个随机值。最大失控时间Tsmax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滞后环节的输入为阶跃信号1(t),输出要隔一定时间后才出现响应1(t-Ts)。输入输出关系为:传递函数为 在电流连续的条件下,可以把整流装置近似看作一阶惯性环节。 脉宽调制变换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动机转速。PWM控制与变换器的动态模型与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基本一样。当控制电压改变时,PWM变换器输出平均电压按线性规律变化,但其响应有延时,最大时延为一个开关周期,故PWM装置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滞后环节,可看做是一阶惯性环节。 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测速反馈环节 比例调节器电压比较环节 电力电子变换器直流电动机 开环系统机械特性和比例控制闭环系统静特性的关系: 开环机械特性为 比例控制闭环系统的静特性为 1闭环系统静特性可以比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硬得多 在同样的负载扰动下,开环系统的转速降落 闭环系统的转速降落它们的关系是 2闭环系统的静差率要比开环系统小得多 闭环系统的静差率为开环系统的静差率为当时, 3如果所要求的静差率一定,则闭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调速范围 如果电动机的最高转速都是nN,最低速静差率都是s,可得开环时 闭环时得到比例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可以获得比开环调速系统硬得多的稳态特性,从而保证在一定静差率要求下,能提高调试范围,为此,需设置电压放大器和转速检测装置。 电流截止负反馈 电流反馈信号取自串入电动机电枢回路中的小阻值电阻Rs,IdRc正比于电流。独立的直流电源作为比较电压Ucom,其大小可用电位器调节,在IdRc与Ucom之间串接一个二极管VD,当IdRc> Ucom时,二极管导通,电流负反馈信号Ui即可加到放大器上去;当IdRc≤ Ucom 时,二极管截止, Ui消失。利用稳压管VST的击穿电压Ubr作为比较电压Ucom 。截止电流Idcr=Ucom/Rs。当输入信号IdRc-Ucom>0时,输出Ui=IdRc-Ucom,当IdRc-Ucom≤ 0时,输出Ui=0。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决定了电流给定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达到限幅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调节器工作在线性调节状态,其作用是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为零。 1转速调节器不饱和: 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AB段是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的静特性,Idn0,Δ n<0,ASR反向积分,使ASR调节器退出饱和。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第三版胡寿松第一章课后答案

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题1-4图水温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

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 题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5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文化路英 才街2号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sa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4.七个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必须掌握)。了解其特点。(简答) 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化简)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误差传递函数(重 点是给定作用下):式2-63、2-64、2-66 第三章 1.P42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各自的定义,各自衡量了什么性能?(填空或选择)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填空或选择) 3.二阶系统: (1)传递函数、两个参数各自的含义;(填空)

(2)单位阶跃响应的分类,不同阻尼比时响应的大致情况(图3-10);(填空)(3)欠阻尼情况的单位阶跃响应:掌握式3-21、3-23~3-27;参考P51例3-4的欠阻尼情况、P72习题3-6。 4.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判据的简单应用:参考P55例3-5、3-6。(分析题) 5.用误差系数法求解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参考P72习题3-13。(计算题) 第四章 1.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2.七个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必须掌握)。了解其伯德图的形状。(简答题) 3.绘制伯德图的步骤(主要是L(ω)) 4.根据伯德图求传递函数:参考P110习题4-4。(分析题) 5.奈氏判据的用法:参考P111习题4-6。(分析题) 6.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的概念、意义及工程中对二者的要求。(填空或判断) 7.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中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各自影响什么性能?注意相位裕量和穿越频率各自影响什么性能?(填空或判断) 第五章 1.常用的校正方案有什么?(填空) 2.PID控制: (1)时域表达式P122式5-18 (2)P、PI、PD、PID控制各自的优缺点?(简答题) 第六章 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