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治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业上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处理水的一般步骤:①取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消毒⑥配水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仪器: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2个烧杯、玻璃棒、滤纸②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4、硬水和软水的定义: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中:蒸馏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6、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的方法: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产生泡沫很少的是硬水,产生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三、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装置―――水电解器2、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4、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5、检验: 正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解析】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6【2019.北京】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右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用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故选B 。
2、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有一种铕(Eu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 )原子的质量为A .152m 16gB .152m 16C .152m 12gD .152m 12答案:A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mg 16,铕(Eu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 )原子的质量为152×mg 16=152m 16g ,故选A 。
小提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克。
3、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B.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C.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答案:D分析:A、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D、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大,但是淡水资源少,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故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涉及到反应与化学方程,我们将讨论以下内容:一、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1.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核、电子互相重新组合的过程。
2.物质转化的证据:物质变色、发出气体、产生光、放出热量等。
3.物质的转化过程:单向过程和逆向反应,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的一种。
4.物质转化的速度:影响物质转化的因素有温度、浓度、物质状态等。
5.化学平衡: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的定义: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2.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方程中反应物写在反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反箭头的右边。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离子式、化学式等。
4.化学方程的平衡:平衡标准和平衡常数的概念。
5.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左右原子数和电荷数相等。
三、化学方程的平衡1.方程的平衡法则:化学方程中不平衡的原子种类、原子个数要相等。
2.平衡方程的调整方法:可以通过改变系数来平衡方程。
3.化学方程的平衡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相等。
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摩尔比和质量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数来计算其质量比。
2.质量比和体积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来计算质量比和体积比。
3.化学方程中有限性原理:根据有限性原理来计算实际物质转化的量。
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1.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量来计算生成物的量。
2.预测反应的进行程度:根据平衡常数来预测反应的进行程度。
3.反应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根据反应速度和温度、浓度的关系来分析反应过程。
以上只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人教版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概要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水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2. 掌握过滤、蒸馏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3. 认识水的组成4.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化学基本概念5.理解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学习方法指导:1.重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是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2.利用类比归纳法理解基本概念本单元有几组重要的概念,容易混淆,通过类比归纳法,既可以类比出相同点,又可以类比出不同点,便于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3.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等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学习中注意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水污染物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加强水质监测)(1)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3.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3)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4)“一水多用”(使用淘米水浇花、冲厕所等)。
课题2 水的净化一、 自然界中的水:一般是混合物二、 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2.过滤操作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操作要点:“一贴 二低 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待滤液体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中部;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氧化铁样品中混有一种杂质,经测定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其中的杂质可能是A.CaO B.CuO C.MgO D.Al2O3B解析:B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3100%30%562163⨯⨯=⨯+⨯,30%大于25%,故混入的杂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应小于25%。
A、Ca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00%28.6%25%1640⨯≈+>,故选项错误。
B、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00%20%25%1664⨯=+<,故选项正确。
C、M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00%40%25%1624⨯=+>,故选项错误。
D、Al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3100%47.1%25%163227⨯⨯≈⨯+⨯>,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②由甲烷(CH4)和M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M气体不可能是0;③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⑤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⑦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一定只有一种化合价;⑧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其中正确的是()A.③④⑥⑧B.①④⑥⑦C.①②④⑥D.①②⑥⑧C解析:C【分析】①根据原子中的微粒关系分析;②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进行解答;③根据分子的概念分析;④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⑤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⑥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⑦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规律分析;⑧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解:①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②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00=75%12+14⨯⨯,由甲烷和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一种气体中碳元素的含量大于80%,故正确;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故正确;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某些物理性质可能相同,故错误;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故正确;⑦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一种化合价,如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价和+5价,故错误;⑧一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错误。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氨气(NH3)、氮气(N2)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有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气体比固体易压缩的原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H2)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⑷如:液氧和氧气都能够支持燃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的原子
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的
物质。
2.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称,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
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3.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同时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4. 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活动性等。
5.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元素通常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产生化合物。
6. 化学式的推导:根据化合物的成分和化合价,可以推导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相
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
8. 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利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包括物质的摩尔数、质量、体积等。
9.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
条件。
10.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以上就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二)水的重要性质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有效去除污物杂质。
纯水--无色、无味、无臭,被称作是"通用溶剂",在平时没提到具体是什么溶剂时,都会把溶剂默认成水。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 氢气+氧气 。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的。
(四)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海洋水——海洋 河流、湖泊 陆地水—— 土壤、沼泽冰川…… 大气水——空气 生物水——生物体 地 球上的水蒸馏 √ √ √2、硬水和软水 (1)、水的硬度:水中含钙、镁等矿物质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2)、硬水软水的区别:用肥皂水,产生产生浮渣较少、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3)、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软化方法——煮沸、最高软化方法——蒸馏 (五)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2.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3)过滤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Array 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三.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性质1. __物质的颜色__: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
2. __物质的导电性__:导电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能否导电主要取决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
3. __物质的溶解性__: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溶解作用,形成溶液。
4. __物质的燃烧性__:物质在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的作用下产生火焰并放出能量。
二、物质的组成1. __元素__: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物质。
2. __化合物__: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分解出元素的物质。
3. __混合物__: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三、化学方程式1. __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__:反应物→生成物。
2. __离子方程式__:用离子表示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能更直观地反映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过程。
3. __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__: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式和化合价1. __价电子__:位于原子外层的电子被称为价电子,它们参与元素间的化学反应。
2. __化学式__: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3. __化合价__: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价值,用来表示元素的元素价态。
五、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 __金属元素的性质__:金属元素大多数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__金属元素的氧化__:金属元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3. __金属元素的碱性氧化物__: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六、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 __非金属元素的性质__: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是气体或半金属,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2. __非金属元素的氧化__:非金属元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3. __非金属元素的酸性氧化物__: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成绩喜报 | 香涛书院2021中考、期末成绩再创辉煌,李老师棒棒哒!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地球的表面积约有71%被水覆盖着),但可利用的淡水产资源是有限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2.53%)。
2、保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考虑)(1)节约用水: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如家庭中一水多用,工业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②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如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③改变用水习惯;如刷牙用口杯接水,洗澡用盆浴等。
(2)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①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②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②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⑴概念:①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⑵硬水和软水鉴别:①肥皂水法:把肥皂水倒入水样中搅拌,若产生大量泡沫,则水样为软水;若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则水样为硬水。
②加热煮沸法:将水样分别放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后,若蒸发皿底部有较多白色沉淀,则该水样为硬水;若蒸发皿底部没有白色沉淀,则该水样为软水。
⑶硬水软化方法: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4、基本实验操作⑴过滤①所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滤纸②适用范围:分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不得有气泡,否则影响过滤的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④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KClO4B.KClO3C.CaCl2D.C12O答案:D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
2、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答案:A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煮沸,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特性为抗腐蚀,则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一.爱护水资源
1.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 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
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区别 关系 纯水
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
水
混合物,常呈浑浊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转化: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
合物
沉淀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3)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4)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
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
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
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加热时暴沸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
三.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燃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氢气+氧气——→水),被认为是
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
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氧气。
四、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
②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由原子构成)。
B. 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KCl
写法: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读法:某化某
②氧化物:如:HgO、SO2、Fe3O4
写法:另一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读法:氧化某几氧化几某(3)化学式的意义:
A、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③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十、化合价
(1)概念: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2)写法:元素符号正上方,先符后数“1”不忘
(3)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2价 b.氢元素通常显+1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Fe:+3价的读铁,+2价的读亚铁。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③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0。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①用顺口溜记忆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较常见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铵根 -1价:氢氧根,硝酸根,氯酸根
-2价:硫酸根,碳酸根 -3价:磷酸根
(6)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
(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
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
(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
如氧化铁Fe2O3
考点1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噶元素的质量分数
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