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获奖教案4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市一等奖)
(11)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类沉;一类浮)(预设)
(二)探究固体的沉浮与什么无关:
(1)提问:为什么有的固体会沉,有的固体能浮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水槽中不溶解的这些固体,看一看,沉下去的固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浮上来的固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2)学生猜测。
(3)学生实验。
(4)提问:说明了什么
(5)学生回答。(预设:固体的沉浮与轻重无关)
(6)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总结: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与大小和轻重都无关。
(三)探究固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1)提问:既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与大小和轻重都无关。那和什么有关呢
(2)学生猜测。(材料)
学情分析
将固体放到水中会出现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但存在定势:他们会认为轻小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而沉大的物体则会下沉,对于面粉在水中的现象学生们则描述不清。
课程目标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的材质,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
2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学生交流总结。
提问:如果把这7种固体放到水里后所产生的现象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呢
(6)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方糖哪去了】(预设)
(7)提问:看不见的方糖去哪里了
(8)学生交流并回答。
(9)教师总结:像方糖这样的固体放到水里一段时间后溶化了,看不见了,在科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其他的能够溶解的固体吗【学生举例】那么还能看见的固体就是不溶解。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答。
三年级科学教案-《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江南联赛”一等奖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研究固体的沉和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和发现物体沉浮与各因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推测——发现——否定——再推测——再发现——再否定——再推测”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能从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经验的冲突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以及想办法验证猜测,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探求导致物体沉或浮的几个因素。
材料准备:铁盖、水槽、铅笔、泡沫塑料、小石头、乒乓球、汤匙、树叶、一支蜡烛、一小截蜡烛、一个苹果、一小块苹果。
教学过程:一、用动画《泰坦尼克号》沉船片段引入把铁钉放在水里,铁钉是沉的,但钢铁做的船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像刚才我们在动画里看到的船从中间断了,就下沉了。
由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初步感知沉浮(师演示实验)1、出示铁盖把铁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2、教师演示两种方法,观察是沉还是浮①把铁盖放在水面。
(浮)②把铁盖放入水底。
(沉)为什么同一个铁盖放在水中会出现沉和浮两种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现不同的现象。
3、选择方法你认为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用哪种方法比较好(用铁盖引出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现不同的现象。
学生猜测铁盖在水中是沉的,教师先演示是浮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演示是沉的,让学生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现象,与原先的判断铁盖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出现了矛盾,引出观察物体沉浮的两种方法,同时,需要选择一种不容易产生分歧的观察,从而为本课的后续活动作好铺垫。
)三、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认识各种材料并猜测沉浮请你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根据学生的猜测把物体分为三类:①沉的②浮的③推测结果有争议的2、验证师生共同实验,你的推测结果正确吗3、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来推测这些物体是沉还是浮的4、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四、探究活动二(探究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1、根据前面学生的猜测把物体沉浮可能的因素分为两类:①可能与大小有关②可能与形状有关2、比较:泡沫塑料与铁钉你们认为物体沉浮可能与大小有关,大的物体容易沉,小的物体容易浮,那为什么泡沫塑料大,反而浮,铁钉小反而沉这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之间可以比较吗为什么3、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物体才可以比较师生共同实验:用一个苹果和一小块苹果,一支蜡烛和一小截蜡烛,观察它们的沉浮。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4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预期学习结果: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1、(演示)两个玻璃水槽、泡沫、铁钉、木块、石子、纱布、粉笔、两个苹果、两支蜡烛、小刀。
2、(演示)两个易拉罐。
3、(分组)大米、土壤、盐各一勺、烧杯3个、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实验记录表;(演示)盐、蒸发皿、铁架台、滴管、酒精灯。
4、筛子、水、大米+木屑的混合物、食盐+沙子的混合物、水、用固体在水中的性质解决问题实验表。
5、ppt课件。
(备注:各组自备抹布;溶解实验用品用小纸片包裹注明备用。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导入:这节课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继续认识固体的更多性质。
(板书课题)2、就课题提问:那么,把固体放到水里可能出现哪些现象?(有的沉、有的浮)让我们来试验下吧。
二、研究固体的沉和浮1、请大家先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几种固体,展示:泡沫、铁钉、木块、小石子、纱布、粉笔。
2、(出示表格)如果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你能预测它们的沉浮情况分别如何吗?3、接下来我们按顺序预测一个实验一个:(1)老师需要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老师先记录同学们的预测,上来的同学帮大家把预测的这个固体放到水里(强调将固体摁倒“水里”再松手),老师再记录实验后结果。
(2)交流回报:你们觉得固体沉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演示实验(1)一个苹果和一片苹果的实验。
拿两个一样的苹果,一个上面切下一片,让学生比较一片苹果和一个苹果的不同;让学生预测一片苹果放到水里的沉浮,再将一片苹果放到水里看结果;让学生预测一个苹果放到水里的沉浮,再将一个苹果放到水里看结果。
(2)一支蜡烛和一节蜡烛的实验(同上操作)。
(3)学生试回答: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4)出示说明:同一种固体,无论大小、轻重,放到水里的沉浮现象是一样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水、容器、搅拌棒。
2. 教学工具:PPT、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水的知识,如水的性质、用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固体物质和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0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溶解的速度、溶解的程度等。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四、思考与讨论(5分钟)1.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不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固体溶解的因素。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吗?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细节,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拓展环节,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六、探索溶解的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溶解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万琳琳【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2课, 本单元有5课本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固体的性质之后继续对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展开研究。
学好本课既能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也能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
为下面更好学习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固体在水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能够描述固体的沉浮现象,但不能够正确描述出溶解现象,对把固体与水分离的现象,学生很少注意到,特别是蒸发分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做结晶分离实验学生会感兴趣,但是不能自觉地深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2.能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2 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2 懂得通过获得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大小等因素所决定的。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是科学《标准》中提倡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A: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验证——结论(固体的沉浮现象)B: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学生描述——结论(固体的溶解现象)C:提出问题——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固体与水的分离)D:激发兴趣——介绍制作方法——课后思考(结晶分离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烧杯、食盐、课件学生分组材料:水槽、烧杯2个、玻璃棒;食盐、沙、苹果(整个的、切块的)、蜡烛(整支的、半截的)、土豆(整个的、切片的)、螺丝钉、羹匙、橡皮、橡皮泥、玻璃球、乒乓球、硬币、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树洞救球》的故事。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了解影响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的一些因素。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描述固体在水中的现象。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的因素。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和实践。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固体在水中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意识到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探究影响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的因素。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固体沉浮和溶解的因素。
理解溶解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土豆、石头、盐、沙子、勺子、搅拌棒、杯子、水等。
2、演示实验材料:大水槽、木块、铁钉、蜡烛、乒乓球等。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杯水和一些固体物品,如石头、盐、木块等,提问: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和回答。
(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1、教师分发土豆、石头、木块等固体物品和杯子、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固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固体在水中会沉下去,而有的会浮起来呢?5、学生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假设。
6、教师总结:固体的沉浮与固体的密度、形状等因素有关。
(三)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教师展示盐和沙子,提问:把盐和沙子放到水里,又会有什么不同呢?2、学生猜测。
3、分组实验:将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现象。
4、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汇报交流。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盐和沙子在水中的不同表现,引出溶解的概念:像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 (4)教案与反思
2.把固体放到水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
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并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能够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愿意合作与交流;勇于尝试,愿意通过改变条件获取方法;体验生活中处处科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蜡烛、红糖、沙子、两个烧杯、溶解了盐的水杯。
学生材料::水槽、糖纸、橡胶塞、木塞、铁块、土豆、粉笔、硬币、塑料方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各组快速对照桌上的记录表检查材料是否都有了,检查好后请举手。
生检查(同时教师板贴材料名称)2.谈话:都有了是吧?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你们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吗?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
(板贴:固体),如果将这些固体放入水里(补充完整课题),根据你的经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猜测:上浮,下沉。
(相机板贴:沉、浮、溶解、不溶解)3.师:那么,这些固体在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并在表格相应的位置做好记录。
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有些小组的小朋友有点吵的,但是你们知道吗?科学家讨论研究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很安静的、细致的,你们现在上的是科学课,所以你们现在都是科学家,希望你们真的能向科学家那样安静、细致,能做到吗?(刚才的活动,大家很有序,很安静,就像科学家那样一样,希望你们接下来继续像科学家那样安静、细致,好吗?)预测好了的小组先坐正,老师就知道你们已经完成了。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把固体放到水里赵村小学田嫄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它轻重决定。
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3愿意合作与交流;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4了解固体溶解于水或从水中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物体材料、形状等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盐、面粉、玻璃球、乒乓球、石块、木棍、硬币、塑料瓶盖、蜡烛、苹果、烧杯、水槽、玻璃棒、实验记录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固体的沉与浮1谈话导入2实验1通过实验观察石块、木棍;玻璃球、乒乓球;硬币、塑料瓶盖在水里的沉浮。
3实验2关于切块苹果和苹果,一截蜡烛和整支蜡烛沉浮的实验展示。
小结:原来物体的沉浮不是由大小,轻重所决定的,它和物体的材料、在水中所占的体积有关系。
二、探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一)溶解1探究:除了沉浮,固体放入水中,还会不会有别的现象。
2介绍实验用品、提出试验要求。
3学生实验并汇报交流。
小结:固体放入水中还会有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
(二)分离1过滤2蒸发3沉淀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要求按书上的步骤做自己喜欢的彩色树枝。
板书设计:把固体放到水里沉与浮溶解与不溶解过滤分离蒸发沉淀。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高艳华【教学背景】三年级学生对于固体并不陌生,对于沉浮,溶解等现象也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
同时学生也会对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产生矛盾和疑惑,例如问道:为什么硬币在水中沉,而金属轮船就会浮?学生对固体在水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认识,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
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教学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科学知识: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学习目标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课是在第一课学生了解了固体基本性质之后进一步探究把固体放入水中呈现出来的其它性质:沉浮现象和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我把本课内容分作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是认识固体的沉浮和溶解现象,而将固体和水的混合、分离以及结晶分离放入第二课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具体教学法及模式:a、开放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进行多向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b、“做中学”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把学习的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2课《把固体放到水里》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主要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本课通过把物体放到水里后呈现的两组现象:沉与浮、溶解与不溶解,研究固体的另外一些性质。
两种现象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同,教学过程中先后次序也可以颠倒。
而分离,则是溶解与不溶解后派生出的一个相关问题。
因而,本课有研究,也有拓展。
从年龄特点看,三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2.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生活中处处科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四、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五、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泡沫、硬币、木块、石子、塑料、苹果、蜡烛等。
2.视频资料:讲解常用的分离方法,介绍结晶分离实验。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各组快速对照桌上的记录表检查材料是否都有了。
(教师板贴材料名称)学生检查。
2.谈话: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板书:固体),如果将这些固体放入水里(补充完整课题),会出现什么现象?(相机板书:沉浮、溶解、不溶解)(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那么,这些固体在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呢?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并在表格相应的位置做好记录。
(1)学生预测。
(2)学生汇报,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来说一说。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大家的预测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2.学生进行猜测、分类活动、教师巡视和小组情况。
3.汇报猜测结果。
大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呢?仅仅凭我们的直观感觉和猜测是不够的,科学是讲究准确的,要真正获取答案是不能仅靠猜测和估计的,那就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的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物质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盐、糖、色素等。
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管、搅拌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实验探究:a. 教师演示实验,将石头、木块、铁块等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描述现象。
b. 学生分组实验,选择不同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3. 解释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b. 学生通过实例说明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固体物质放入水中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3.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思考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溶解速度、溶解度等。
2. 探究其他液体(如酒精、油等)中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省赛一等奖
第2课、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知道固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有关。
3、知道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大的物体容易浮,小的物体容易沉;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预测-----验证-----结论”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2、会用符号、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现象。
三、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活动和探究带来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固体在水中的各种现象并认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大小、轻重这些简单因素决定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固体的沉浮和物体的材料、形状有关。
教具准备:水槽筷子两组固体第一组:一截蜡烛一片苹果块一个土豆块橡皮泥小橡皮粉笔第二组:一根蜡烛一个苹果一个土豆橡皮泥大橡皮一支粉笔教学设计:一、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1、演示实验。
演示小球放在水里,你能看到什么现象2、复习揭题。
球是一个固体它在水里能浮起来。
除了球,你还见过哪些固体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固体在水里都能浮起来呢抽生谈。
那固体在水里是不是只有沉和浮两种现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把固体放到水里去,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二、观察固体在水里的现象。
(一)认识实验材料。
过渡:在动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材料。
出示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是……生观察材料并说出材料名称。
这些材料也都是——(固体)。
过渡: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让我们分小组进行预测。
(二)预测固体的沉浮。
1、分小组猜测。
2、汇报预测结果。
(三)实验验证预测。
1、过渡:你们猜测出这么多不同的结果,怎么办呢(实验)。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2、明确实验要求。
指名读。
师强调:1、2点。
3、生实验,教师分组指导。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溶解》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的基本概念。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现象,从而理解溶解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会用溶解来描述某些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溶解的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从而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固体溶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会用溶解来描述变化。
3.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溶解的概念。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的概念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课堂讨论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与反思
2.把固体放到水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蜡烛(一根和一段)、两块橡皮泥。
学生材料:一元硬币、土豆、苹果、干木块、纱布、盛水的水槽、橡皮。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也了解了固体,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关于固体的高难度的谜语,看看咱们班同学谁最聪明,一下子就能猜出答案,你们有信心吗?2.出示两则谜语,引导学生猜谜。
(1)山上水里到处有,有大有小硬骨头,开山凿取搞建设,房基路面处处留。
(2)不用砖瓦起高楼,铁壳地板尖尖头,载人运货容量大,江河湖海任遨游。
3.说一说: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4.导入:看来,关于固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共同来寻找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奥秘吧!二、实验探究,研习性质(一)预测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认识材料。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奥秘呢?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固体,快打开袋子,看一看都有什么?2.学生汇报。
有一元硬币、土豆、苹果、干木块、橡皮、纱布。
3.猜一猜。
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哪些会沉,哪些会浮?4.小组内完成实验记录表。
5.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中》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中》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科学知识: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它轻重决定。
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水槽、一个苹果、半个苹果、一支蜡烛、半支蜡烛、大米、过滤网、活动记录表、彩色树枝、(盐、面粉:试验时由组长领)等。
2.学生材料:橡皮、乒乓球、曲别针、泡沫、玻璃球、橡胶塞、铅笔、石子、蜡烛、塑料瓶盖、、烧杯、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固体(板书“固体”),同学们知道固体有哪些特性?(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这节课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继续认识固体的更多性质。
(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入水中”)2.就课题提问:那么,把固体放到水里可能出现哪些现象?(有的沉、有的浮)让我们来试验下吧(板书课题“沉”“浮”)。
二、验证假设,认识固体的沉与浮u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分组实验)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袋子,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苹果、铁钉、小石头、橡皮擦、土豆、螺丝、蜡烛、木棒),请同学们打开看一下,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这些固体你都认识吗?谁来介绍一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2、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把你预测的结果填到记录表上“我们的预测结果”一栏里。
→学生讨论并填写3、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预测结果师:怎样做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说一说(做实验)师:那么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师生共同说一说1) 把固体放入水中时,一个一个的,轻轻的放。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把固体放进水里一、教学分析《把固体放进水里》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教学内容。
本课研究沉浮、溶解以及分离方法,对于实际课堂来说内容过多,容易使学生的研究浮与表面,无法深入思考。
因此,我将教材内容重组,分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重点研究沉浮现象。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重的物体下沉而轻的物体上浮。
而这一表述过于简单化,生活中不难找出与这类说法相悖的例子。
如何从这一矛盾点出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本节课开始探索的任务。
从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开始,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利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建立密度前概念。
基于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探究不同物体的重量、体积与物体沉浮的关系,难点为从体积与重量两个维度思考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课将通过四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沉浮现象:一)直接导入,引出话题:以孩子熟悉的事物苹果土豆泡腾片入手,引发他们关注这些固体进行水中后的现象,激发探究欲望;二)验证想法激趣生疑:教师利用精选的材料引发学生概念的冲突。
通过这种冲突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前概念基础上,让他们不断自我反思,实现迁移,为建立新的概念打下基础;(三)探究一定条件下,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研究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知道当体积相同时,重的固体容易沉,轻的固体容易浮;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四)总结与拓展:本环节将二次利用第二阶段中的实验材料,加固和加深孩子们对于沉浮原因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究重量、体积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2、能够初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讨论问题科学知识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市赛一等奖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景伟斌一、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二课,是第一课《认识固体》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而本课则是指导学生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溶解、不溶解等方面的性质。
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应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习者动手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因此教材在安排内容时精心选择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观察,养成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生活化。
二、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能够区分固体和液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因此学生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关键在于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通过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溶解、不溶解等的性质,了解结晶现象。
⑵知道固体和水混合或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学会“预测-----验证-----结论”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⑵感受预测的方法,并知道预测是不完全可靠的,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⑶会用符号、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⑴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⑵培养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本课教学重点:认识固体在水中有沉、浮、溶解、不溶解的性质。
难点:认识固体的溶解性质。
四、教学教法教法: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运用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兼顾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并及时给予阶段性的评价。
学法: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五、教学准备学生:1、活动记录表、乒乓球、黄豆、木块、泡沫、回形针、瓶盖、汤匙、吸管、橡皮、白糖、托盘、玻璃水槽、抹布、筷子一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描述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初步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溶解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师的引导来逐步建立。
此外,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认识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溶解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定义和特点,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难点:溶解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沙子、石子、水等。
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漏斗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溶解?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总结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溶解与物质性质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同时,教师补充讲解溶解与溶液的概念。
6. 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的定义、特点和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黄冈赛”一等奖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南京浦口新城实验小学雍星星教学目标: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哪些物体可以浮。
3.通过实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文字细致地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和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课件、水、水杯、蜡烛、土豆、食盐、面粉、橡皮、螺帽、牙签、塑料瓶盖、筷子、石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固体,谁还记得固体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固体的大小和形状是不会变的。
)今天我们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来认识固体更多的性质。
(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2.提问:把固体放到水里,可能会有哪些现象呢?(沉、浮、化了、变颜色……)二、验证假设,认识固体的沉浮现象1.谈话:老师给每一小组都准备了实验材料,想不想知道都是些什么呢?请组长拿出材料袋,看看里面有哪些材料?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材料?(石块、橡皮、螺帽、牙签、塑料瓶盖、土豆、蜡烛、树叶)2.预测:现在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把这些材料分别放到水里,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呢?谁来说一说?请小组讨论一下,把你预测的结果填到记录表上“我们的预测”一栏里。
3.预测汇报: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小组的预测是怎样的?生汇报。
师:要想验证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应该怎么样做?(实验)师:怎样实验呢?需要注意什么?4.实验设计:①把固体放到水里,要一个一个地、轻轻地放进去。
②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验证一个就要记录一个)。
③“沉”用“↓”表示,“浮”用“↑”表示。
④沉入杯底的材料可以用筷子夹出来。
⑤保持桌面整洁。
5.到底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实验。
请每组组长拿出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预期学习结果:
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重点:
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
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演示)两个玻璃水槽、泡沫、铁钉、木块、石子、纱布、粉笔、两个苹果、两支蜡烛、小刀。
2、(演示)两个易拉罐。
3、(分组)大米、土壤、盐各一勺、烧杯3个、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实验记录表;(演示)盐、蒸发皿、铁架台、滴管、酒精灯。
4、筛子、水、大米+木屑的混合物、食盐+沙子的混合物、水、用固体在水中的性质解决问题实验表。
5、ppt课件。
(备注:各组自备抹布;溶解实验用品用小纸片包裹注明备用。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导入:这节课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继续认识固体的更多性质。
(板书课题)
2、就课题提问:那么,把固体放到水里可能出现哪些现象?
(有的沉、有的浮)让我们来试验下吧。
二、研究固体的沉和浮
1、请大家先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几种固体,展示:泡沫、铁钉、木块、小石子、纱布、粉笔。
2、(出示表格)如果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你能预测它们的沉浮情况分别如何吗?
3、接下来我们按顺序预测一个实验一个:
(1)老师需要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老师先记录同学们的预测,上来的同学帮大家把预测的这个固体放到水里(强调将固体摁倒“水里”再松手),老师再记录实验后结果。
(2)交流回报:你们觉得固体沉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演示实验
(1)一个苹果和一片苹果的实验。
拿两个一样的苹果,一个上面切下一片,让学生比较一片苹果和一个苹果的不同;
让学生预测一片苹果放到水里的沉浮,再将一片苹果放到水里看结
果;
让学生预测一个苹果放到水里的沉浮,再将一个苹果放到水里看结果。
(2)一支蜡烛和一节蜡烛的实验(同上操作)。
(3)学生试回答: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出示说明:同一种固体,无论大小、轻重,放到水里的沉浮现象是一样的。
(5)板书:固体的沉浮和固体的大小、轻重无关。
5、问题: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1)实验:先将两个易拉罐放到水里看沉浮;然后踩扁敲实其中一个,再放到水里看沉浮再让学生观察比较踩后两个易拉罐的不同。
(2)提问:固体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
(3)补充板书:和形状有关。
三、研究固体的溶解以及固体与水的混合和分离
1、提问:如果把大米、土壤和盐放入水中并进行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
2、出示实验说明和示范用玻璃棒的方法。
3、出示表格和分组实验,明确只探究和填写第一列。
(附:把大米、土壤、盐放到水里……)
学生活动:分别把一勺量的大米、土壤和盐放入水中进行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强调分工协作、小心并快速操作、操作完成后不再触碰实验器材而是静静观察现象交流并组织语言待汇报。
】
4、汇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再把它们分别从水中分离出来吗?(学生试着说一说)
6、实验操作。
(1)学生进行用筛子过滤大米使分离和直接倒掉水使沉淀的土壤分离出来的实验。
(2)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蒸发的分离方法。
【用玻璃片加热要注意受热均匀,用试管只滴几滴盐水可提高实验效率。
】
(板书:大米——过滤土壤——沉淀盐——蒸发)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战争年代送盐上前线的方法以及海盐的制取方法。
)
7、小结:学生谈谈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实验对固体性质有了哪
些新认识。
四、智勇大冲关:运用固体在水中的性质解决问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了把固体放入水里,有的会沉、有的会浮、还有的会溶解于水,也知道了可以通过过滤、沉淀或蒸发的方法把固体从水里分离出来,那么,请你们帮老师设计一些方法,帮忙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这样两个问题(出示问题):
(1)煮饭前,小明奶奶发现大米中有很多的杂草、木屑,怎么
办?
(2)小丽妈妈不小心把一袋食盐撒落到地上,妈妈觉得丢了太可惜却毫无办法,你有办法帮她去除沙子吗?
2、请各小组选定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指导填表方法。
3、指名口头说说所选问题和实验设计,集体评议后各组先完成设计表格再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和确定汇报组。
)
附:用固体在水中的性质解决问题实验表。
4、汇报交流。
五、拓展活动
1、先出示做好的盐晶树枝和课本说明页。
2、谈话:这是利用固体在水中能够溶解又经过蒸发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
六、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又了解了固体的许多性质,你们又有了哪些对固体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