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巴金散文诗《日》《月》赏析—word版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导读:巴金是一个热情的作家,热情的作家都有流畅的文笔。

但是流畅有的是一种艺术的功夫,是文字上久经修炼的结果;有的却与作家的性格,气质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生命内在气韵的贯注。

巴金散文诗的流畅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它们让你留意的不是文字、技巧,不是个别描写、比喻的鹤立鸡群,而是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和情怀,那种对于光明的奋不顾身的追求,那种对人生之谜的执著的探询和求索。

你读《日》,从对飞蛾的描写和赞美中,你感动最深的是与其寒冷、寂寞地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悲壮激越的情怀。

而读《月》,你会从抒情主人公矛盾重重的心思中,看到与《日》同样的热情和追求。

化作烟灰也罢,步入冷宫也罢,只要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抒情主人公都会毫不迟疑地奔跑过去。

透过它们,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人格因素,为作者反抗黑暗,追求真善美的斗争精神所感动。

然而,热情流畅得让我们忽略了技巧、文字的作品,却不一定是重质轻文的作品,相反,它也可能是自然天成的佳作,像传统批评所说的“浑然一体”:它使用了技巧却隐去了技巧,表现了独创却不显得奇诡。

巴金的这两章散文诗便有这样的特色。

有心的读者不妨注意这两点:一是对两个神话颇有新意的形象诠释;二是根据“日”“月”不同美感对艺术情境所作的不同处理。

在艺术中,内容和技巧浑然一体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方面,它须有独立的个性,所表现的意思和情感必须有新意;另一方面,造境须合乎描写对象的基本特点,合乎我
们经验中的基本形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21

《日》《月》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日》《月》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已故文学大师巴金先生的两首散文诗。

两篇文章语言精练,意蕴深刻,感情强烈,教学中应以辨析语言,感悟内涵为中心。

本设计把学生的自我感知放在第一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掌握象征的意义和运用;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思考、质疑、探究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内涵,体味作者感情,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短文,读出不同的感情:热烈执着或冷静深沉。

2、能解释重点语句的含义,进而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以象征手法进行一些简单的描写。

教学方法:指导自读,小组学习与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当我们提到“日”或“月”时,我们心里会想到什么或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拣取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比如“温暖”“灿烂”“生命”或“凄凉”“皎洁”“嫦娥”等。

)同样的事物,看的人不同,看的时间不同,所产生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散文诗,共同感受一下巴金先生对日和月的不同情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请两三个同学介绍巴金,要求不重复相同内容,可以看参考书,但要有所选择。

最后老师简要归纳:巴金,原名李芾苷,四川成都人,现当代文学大师。

小说代表作: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提醒学生注意文末标注的写作时间,结合注释知道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且是最艰苦的阶段;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仍然在坚持抗战,不懈努力。

要求联系此背景来分析主题。

三、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先独自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请两三位学生单独朗读,老师适时评点;最后老师范读一遍。

(评点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朗读中的语气语调,长句的停顿,文章的感情基调等。

《日》应是深沉热烈的,而《月》则是沉思舒缓的。

可能读错的字也应提醒,如“撮”“皓”等。

解读巴金笔下的日和月--短文两篇分析.x

解读巴金笔下的日和月--短文两篇分析.x

【案例背景】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

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心里偏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具有真诚的自我表现色彩。

无论是教参,仍是课外提供的一些资料,都将赏析的重点放在对《日》的主题与飞蛾、夸父形象的分析上,而对《月》的意向和姮娥形象的分析,则多模棱两可。

有的资料,将奔月的姮娥说成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而对月的象征意义,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仅肯定其正面、美好的象征义。

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却发现,学生在认真研读教材后,对月的意象与姮娥形象的分析,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现将教学进程呈现如下。

【课例呈现】《短文两篇》教学实录一、课文导入师:同窗们,对于“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咱们耳熟能详。

今世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曾写过散文诗《日》和《月》,里面也写到了夸父和嫦娥。

今天,咱们就一路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巴金笔下的“他们”,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中的“他们”,有什么不同,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作者,给予了“他们”哪些别样的深意。

二、通读课文,提出问题(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生:文末“或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那个人是谁?三、从学生问题切入,研读课文,初步感知形象师:适才有同窗提出了: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的是什么人的面影?这个人是谁很重要吗?生1:固然。

这个人应该说是作者推测的姮娥奔月的原因。

大家仔细阅读最后一节:“可是为何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莫非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即可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这个“或”,不就是作者对姮娥奔月原因的推测吗?师:大家同意这样的推测吗?生(众):恍如有点道理。

师:好。

咱们要想也去推测这个人是谁,仍是让咱们先来看一看,作为这个人出现的背景“月”,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生2:这个仍是比较明显的。

《巴金诗选》中的《日》和《月》的意象

《巴金诗选》中的《日》和《月》的意象

《巴金诗选》中的《日》和《月》的意象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说起《巴金诗选》里的《日》和《月》,这可太有意思啦!先来说说《日》吧,在巴金先生的笔下,那“日”可不一般!就好像是一个超级大英雄,散发着无穷的力量和光芒。

你想想,那光芒就像是无数把利剑,能把黑暗给彻底劈开,让一切的邪恶都无处可逃!这难道不厉害吗?我感觉啊,这“日”就像是我在困难时,突然出现在面前给我力量的好朋友!每当我觉得累了,想要放弃的时候,想到巴金先生写的这“日”,就好像有个声音在我耳边喊:“加油啊,别放弃!”再讲讲《月》。

这“月”啊,不像“日”那么光芒万丈,它是温柔的、安静的。

就好像是妈妈在我晚上睡觉前,轻轻抚摸我的手,那么轻柔,那么让人安心。

你说,这“月”是不是像一个默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小伙伴,不张扬,但是一直都在?它看着我们欢笑,看着我们流泪,却从不打扰。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玩耍,那月光洒在地上,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纱。

我们就在这银纱上跑来跑去,欢笑声好像都被月亮听见了,它是不是也在偷偷地笑我们呢?《日》给人希望和勇气,《月》给人宁静和安慰。

它们就像是生活中的两面,有时候我们需要像“日”那样勇往直前,有时候又需要像“月”那样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心事。

这就是我对《巴金诗选》里《日》和《月》的理解啦,它们真的是太美妙啦,难道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哇塞!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巴金爷爷诗选里的《日》和《月》,这可太有意思啦!你们知道吗?在《日》里呀,巴金爷爷把日描写得那叫一个热烈和充满力量。

就好像一个超级勇敢的大英雄,毫不畏惧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这光芒,就像我每次在黑暗中迷路时,突然出现的那盏明灯,一下子就照亮了我前方的路,让我不再害怕。

再说说《月》,那感觉可完全不一样啦!月是那么的清冷和幽静。

它静静地挂在天上,洒下柔和的光。

这光啊,不像日的光芒那么强烈,而是像妈妈轻轻抚摸我额头的手,温柔极了。

我就在想,日和月,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温柔如水,这难道不像我们班的小明和小红吗?小明就像那热烈的日,整天活蹦乱跳,充满了无穷的活力,不管做什么事儿都风风火火的。

短文两篇《日》《月》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说课稿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教学思想的确立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结果。

说课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今天我要说的是2003年感动中国的文坛巨擘、世纪老人——巴金的《短文两篇》。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我的设计:一.说教材:1、《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两篇充满意趣的散文诗。

寻常的事物却因多情的作家激起心灵之声。

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弹琵琶,借“飞蛾”“夸父”“嫦娥”这些意象寓示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

是作者生活的一种希望,信念,也是他理想的化身。

2、据“课标”:学生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散文诗的朗读。

●能力目标: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德育目标:评价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二、说教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

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A. 创设情境法B. 疑读法C. 议读法三、说学法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A.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图画、幻灯片、故事进行感性认识并有所启示,合理联想想象!读文章找答案来进一步读课文。

B.诵读法:C.讨论法:小组讨论对文章质疑解答。

课时安排:1课时四:说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多媒体显示巴金像(目的: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位老人,引起阅读兴趣)(二)、资料助读(走近作者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生经历)(三)、内容研习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巴金《日》《月》读后感

巴金《日》《月》读后感

巴金《日》《月》读后感巴金《日》《月》读后感这两篇作品是我20多岁时喜欢读的巴金作品,我喜欢巴金,但我承认到现在为止,我始终没有读过《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就像80后的不唱我们年轻时代的流行歌曲一样。

我过去和大家一样,从巴金“飞蛾扑火”、“夸父逐日”的喻意中领会到是人生的豪迈和爱情的激情澎湃: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最近忽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巴金在写“日”的第二天又写了“月”,这是个姊妹篇,巴金是不是要讲更深层次的东西,或者是要寓意人生的另外一个境界。

从表面上看,嫦娥她是为了追求不死的理想,她不知道利害关系,偷吃了后羿带回来的仙药,只带了一只兔子离开人世飞到月亮上面隐居起来了。

传说嫦娥非常美丽,后羿也非常英武,应该是完美的结合。

没有人知道嫦娥和后羿是否幸福?李商隐有诗叹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东坡叹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都是在说,嫦娥太傻了,她原本是幸福的,她放弃了原有的幸福家庭,自己却也没有落得好的结果,可悲可叹!以我们今天来看,嫦娥和后羿应该很幸福,但是嫦娥迷信飞天,想红杏出墙一次,酿成了苦果。

更深层次地来讲,嫦娥奔月象征了要学会放弃,去追求自由独立的愿望,这也是难能可贵得的。

巴金问自己:为什么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千古流传呢?其实人生是很困惑的,“月”和“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飞蛾扑火”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夸父逐日”是一个阶段;“嫦娥奔月”是人生另一个境界。

用来寓意爱情,年少时很容易感情用事,一般容易“飞蛾扑火”,因为太年轻,并且错了可以从头再来,有首歌叫《死了都要爱》就是说的如此;另一阶段的人应该学“嫦娥奔月”,学会放弃,有首歌叫《有一种爱叫放手》,就是说,爱不能成为牵绊,选择放手,从容的让彼此走出彼此的世界。

巴金《日》《月》读后感

巴金《日》《月》读后感

夸父逐日身客死姮娥奔日更可期
巴金《日》《月》读后感
今日大雪,《礼记·月令》载“至此而雪盛”,恐怕以后便风雪如常了吧。

但纵穷风烈雪,人们也安之如素,更逆势竟上。

我早就对“月”的意象有所钟爱。

或许是个性,或许是经历使然。

读了巴金的《月》,便对其笔下的月光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仿佛瞬间头顶上被凿开了一扇天窗,瞬间被倾泻了一万吨的霜雪。

而这冷霜寒雪,近尽皆源于死去的月。

月宫千疮百孔,寒光摄魄。

却仍有姮娥服药投奔。

这是她想让死去的月球再生,更想见到某某人的脸。

对于“日”的意象,我缺乏感受,仅仅觉得是另一番风味光景。

却始终没有让它走进灵魂深处。

而巴金明显是感受了光与热的力量,去热烈地赞美,痴狂地追求。

夸父逐日而客旸谷,飞蛾扑火而化青烟,而巴金也想肋生双翅而效飞蛾,这是多么执著的信念在驱使!
《日》与《月》都提到了追求,两种决然不同的追求。

《日》是贪于光热,求之入忘我幻灭之境。

《月》是痴于幻想,志于建设。

人们常怀“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之心。

对于我,“轰轰烈烈地死”一定是幻灭。

而寻求“已死的星球再生”“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是“存在”,更是一种美。

人生追求,要的不是什么热烈虚妄的呼号。

而是“小而大,近而远”的脚步。

大雪如席,林教头历而奔梁山。

风雨如晦,应安之如素而奔清辉。

8《日月》巴金(简案)

8《日月》巴金(简案)

8、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教学设计广州市荔湾中学张晓红【课程学段目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口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目标】加强诵读,要熟读成诵。

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指导学生注意学习课文的语言。

【课文解读】《短文两篇》(《日》《月》)编写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4、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感受并学习作者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课前准备:1、自读,掌握生字词。

2、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3、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4、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一、教学导入:视频导入,了解巴金和手把的故事。

二、作者生平简介与学习内容:(一)巴金简介:(二)学习内容展示:学习过程说明。

师生学习:《日》;小组自学:《月》1、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巴金《日》和《月》分析解析

巴金《日》和《月》分析解析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 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 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命” ?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 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 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 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 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 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品读探究 品读《日》,研讨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 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 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 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 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 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 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课文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对这 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的评价,各抒己见。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 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
课堂小结
激情洋溢
《日》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寄托人格理想

初中语文巴金散文诗《日》《月》赏析—word版

初中语文巴金散文诗《日》《月》赏析—word版

巴金散文诗《日》《月》赏析“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

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所呼叫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

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我。

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

”这段话摘自巴金在1935年10月所写的《写作生活回顾》。

与其说写小说如此,巴金的散文同样也是追求光明的呼号,从《日》、《月》两篇短文中就可窥见一斑。

《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

飞蛾扑火是如此的从容不迫,明知道自己要死,要浸在油中,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宁死不屈。

一个“终于”令人感觉它不是在自取灭亡的无为牺牲,更是一种凤凰涅槃般地超脱。

夸父逐日也是如此地坚贞执着,道渴时那种刻骨铭心的煎熬、临死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都被心底的不灭追求所忽略、抚慰,以致献身了还不忘化作邓林……两个经典的成语虽然有着诸多不同:飞蛾实现了愿望而夸父没有实现理想,飞蛾在为自己孜孜追求而夸父是为大众做不懈努力,飞蛾很小、小到微不足道而夸父很大、大到要仰视敬畏。

但两者又有着共同的心声:“我”要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希望,追求光明的呼号。

物、神尚且如此,人何以堪?从古至今,这样舍生取义的事也时常会在历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些仁人志士信奉“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诺言、恪守着“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至理。

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傲贞不屈,更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裴多菲式的从容洒脱。

于是巴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声,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不管过程是热,还是冷,不管有知觉,还是没知觉,即使化作一阵烟,一撮灰都在所不惜。

《月》是一场哀怨凄绝的追求。

在巴金的笔下,素有美名的月亮似乎成了冰面人,皓月、圆月、明月的称呼都不及一个凉月给人的意外和惊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2
(2)都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歌颂,对为了拯救人民,为了追求光和热人不怕牺牲自己一切的人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写作手法相同,都用了象征
2学生质疑解疑。
探究两文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权重
评价指标与分值
得分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1'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0.5'
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
1.有过程,有方法。1'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1' 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1' 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2'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生字词。
2了解作者巴金。
3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4学会观察和体会生活,学习从平常事物中感知新意,引发联想、想象、培养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预习、朗读、理解。
2讲故事、比较判断故事新意,分析理解作者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题:短文两篇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日》、《月》两篇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虽写作对象不同,但文章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在《日》中,“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的“飞蛾”和为“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的夸父,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在飞蛾和夸父身上,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人也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日”是理想,“月”是现实——巴金《短文两篇》品鉴

“日”是理想,“月”是现实——巴金《短文两篇》品鉴

l 得到光和热 ,整个结构 圆润 、流畅 。用飞蛾实现首尾 究竟是 月本 身 “ 冷”“ … 寒” 凉 ,还是投射 到 “ 明镜 ”

; 照应 ,并通过 这样的照应揭示 中心 :为了光和 热 ,不 里的事物 “ … ‘ … 寒 ” 冷 凉 ,也就不言而喻 了。作者从 l 怕牺牲 。夸父逐 日的神话 ,使文章的境界高远 ,体 现 月亮如 “ 明镜 ”的角度 来巧 妙地 折射现 实生活 ,别具
与飞蛾一样 ,为 了追求光和热而最终牺牲的还有 夸父 。还有很 多很 多为 了理想而牺牲的人们 ,因为他 们选择的是生命的价值 :宁可 “ 轰轰 烈烈”地 死 ,也 不愿 “ 寒冷”“ 寞”地生 。他们所追求的不只是为 自 寂
的寒冷”的 ,而是有 着温暖的 “ 光和热 ” 。
然而 , 眼前的社会就是一个黑暗的 、 寒冷的世界 ,
烈烈地改变严寒的现实 , 哪怕死也在所 不惜 。 于是 , 他 对 凉月”时的 “ ”的 “ 感觉” 我 这 。 想象着 自己也可以幻化为飞蛾 , 在生命的 最后一瞬 间, “ 海上”“ 山间”“ 园内… 街中”“ 台上 ”五个地 露
得 到 光 也 得 到 热 。 作 者 愿 意 以 这 样 的 献 身 方 式 表 达 他 点代表 了整个世 间,这 五个地点亦由大而小、 由远而 对 生 命 意 义 的 诠 释 和 对 理想 的 追 求 。 巴金 曾经 说 过 : 近 ,无论在何处 ,只要 “ 望着 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
写到夸父逐 日,一个是 自然 的生物 现象 ,一个是古老 心里 的 “ 寒”吧。然而 ,因为 “ 面对 ”的是 “ 月” 凉 ,
的神话传说 ,作者找准两个事例 的共 同点来为文章 的 感觉就不光是 “ 冷光扑面”了吧 , 也许还有冷光扑怀 、

短文两篇《日》《月》 (8)

短文两篇《日》《月》 (8)


巴金, 李尧棠, 巴金,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棠,字芾 年出生,原名李尧棠 四川成都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 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 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 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 《家》 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 《激流三部曲》 《春》 激流三部曲》 《秋》 长篇小说 《雾》 爱情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雨》 《电》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能联想 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 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
合作研讨-《月 合作研讨-《月》 -《
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譬如: 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譬如:“我望着 寒冷 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 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 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 ”“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 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 子。”“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 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 积了很厚的霜似 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 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的。”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苏轼的“高处不胜寒, 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商隐的“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 之于旸谷,渴死。 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奔月宫。 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 --《淮南子》 淮南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 短文两篇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 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短文两篇》将乐四中彭美芳一.教材分析巴金的《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两篇充满意趣的散文诗,写于1941年,正值八年抗战期间,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弹琵琶,借“飞蛾”“夸父”“嫦娥”这些意象寓示对光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高度赞美。

这两篇散文诗篇幅短小,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教学本文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探讨性。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了解神传说故事入手,感受巴金笔下日月的特点,通过理解作者的个性解读,明白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和人生追求,从说读到品读到议读到拓展写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1.学情分析鉴于八年级学生对散文诗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评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鉴于学生们深层次阅读感悟能力薄弱,在讲解主旨突破重难点时,要鼓励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大胆表述,不要拘泥于文字本身,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透过文字,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个性解读,捕捉作者在特殊的年代内心的情感律动。

学生能讲述文中的神话故事,理解其内涵深意,并能个性解读寻常事物,用多情的笔,抒写心灵之声!3.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朗读、说读、品读、议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深意,领悟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并学会个性解读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传说故事内涵深意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背景,领悟特殊年代里,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希望,信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评述故事传说,品评关键语句,培养对散文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2.教学难点:充分展开想像,理解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赞美教学反思《日》《月》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两篇散文诗,这节课先通过拆字游戏,激发想象,激趣导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音更准确,并深入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文章的铿锵之美和幽深细腻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散文诗《日》《月》赏析
“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

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所呼叫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

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我。

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


这段话摘自巴金在1935年10月所写的《写作生活回顾》。

与其说写小说如此,巴金的散文同样也是追求光明的呼号,从《日》、《月》两篇短文中就可窥见一斑。

《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

飞蛾扑火是如此的从容不迫,明知道自己要死,要浸在油中,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宁死不屈。

一个“终于”令人感觉它不是在自取灭亡的无为牺牲,更是一种凤凰涅槃般地超脱。

夸父逐日也是如此地坚贞执着,道渴时那种刻骨铭心的煎熬、临死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都被心底的不灭追求所忽略、抚慰,以致献身了还不忘化作邓林……两个经典的成语虽然有着诸多不同:飞蛾实现了愿望而夸父没有实现理想,飞蛾在为自己孜孜追求而夸父是为大众做不懈努力,飞蛾很小、小到微不足道而夸父很大、大到要仰视敬畏。

但两者又有着共同的心声:“我”要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希望,追求光明的呼号。

物、神尚且如此,人何以堪?从古至今,这样舍生取义的
事也时常会在历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些仁人志士信奉“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诺言、恪守着“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至理。

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傲贞不屈,更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裴多菲式的从容洒脱。

于是巴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声,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不管过程是热,还是冷,不管有知觉,还是没知觉,即使化作一阵烟,一撮灰都在所不惜。

《月》是一场哀怨凄绝的追求。

在巴金的笔下,素有美名的月亮似乎成了冰面人,皓月、圆月、明月的称呼都不及一个凉月给人的意外和惊心。

冷光扑面、寒光侵身的背后不仅使作者“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更让人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凄清,和“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产生了共鸣,文中的月光是死的,是冷的。

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姮娥出现了,那么作者引用这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故事有什么用意呢?
姮娥奔月这一内容出自《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汉人高诱注曰:“姮娥,羿妻。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但这些文章并没有把姮娥奔月的真正原因说清楚,然而在《楚辞·天问》中“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