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六章 第一节 气象灾害 教学案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如台风、暴雨、干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提出问题:“这些灾害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二)讲授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相对较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影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探讨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的第六单元“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中,我们面临的是气候异常所带来的各种气象灾害问题。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困扰,还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是通过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影响。
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影像资料展示法,直观地呈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你是防灾减灾工作者,你会如何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2)
高中地理必修1《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课标解读2017年版课标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此标准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是“说明”、“了解”,行为结果是学生能够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本节教学属于地理1模块,其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水平1、水平2。
这条标准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洪涝、干旱灾害,而是要求学生理解洪涝和干旱避灾、防灾的措施,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内容。
通过教学,应该让学生理解,面对灾害,政府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现实思考、分析、讨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在学生的自主建构中达到“了解”。
基于对课标的解读,结合实际教学,本节教学以“2016年武汉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和“江西赣江的干旱灾害”为案例,通过回忆洪涝、干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进一步学习洪涝、干旱灾害带来的影响,以及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地区,重点探究面对洪涝、干旱灾害时人类应该如何防灾与减灾,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材分析1.知识层面本节内容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洪涝、干旱灾害概念、分布及其危害。
在本节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内化与迁移应用。
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洪涝和干旱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其次,关于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危害,教师可以通过呈现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说明。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洪涝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以及干旱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再者,关于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分布的主要地区,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些地区、哪些季节容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评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收集气象灾害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气象灾害应对演练,培养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气象灾害,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并鼓励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还邀请当地气象部门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救助等方面的知识。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受灾群众、救援人员、新闻记者等,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场景。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气象灾害应对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掌握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应急救助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灾害的图片、视频资料,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设计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学案设计
地理导学案6.1 气象灾害【学习目标】【新课精讲】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的降水或短时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区各大江河的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链接生活: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提示:不一定。
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和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和沙漠化;(3)引发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链接生活: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提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六章 第1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 含答案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记者谭红报道:2020年7月14日,记者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根据各地上报,截至14日11时统计, 7月6日开始的洪涝灾害有南昌、景德镇、九江、上饶等10个设区市和赣江新区共99个县(市、区,含功能区)635.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4.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5.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83.4千公顷,绝收108.6千公顷,倒塌房屋656户1477间,严重损坏房屋1258户2729间,一般损坏房屋4401户7896间,直接经济损失112.9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师:同学们,新闻中提到的洪涝灾害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呢?生:气象灾害。
[新课教学]:(板书)概念: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板书)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涝危害巨大。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雨区以及台风眼。
1、联系生活回答:台风
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分布
在哪里?(东南沿海地
区)
2、台风灾害对人类活动
有什么影响?
最后我们来学习另一种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通过前三种气象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寒潮! 1、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 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
提出问题:
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 灾害内容的基本模式
1、 什么是寒潮?
何时何地?
念,并树立为推动人地协 维发展。同时,适时进
2、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 调而行动的志向。
行小结,初步渗透人地
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
协调观的培养。
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
又有什么联系?
观看一则新闻
学生总结台风灾害的分 引导学生辩证式看待
教师给出台风定义,并讲 布及影响,同时引导学生 问题,促进综合思维发
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视频、案例文字、PPT 动画呈现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 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 2021 年河南郑州洪 学 生 观 看 视 频 描 述 洪 涝
灾视频
灾害特点。
提问:1、对于郑州 720 洪 ( 根 据 学 生 回 答 进 行 归
灾 有 什 么 印 象 深 刻 的 纳:洪涝灾害需要有连续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洪涝灾害
展示我国洪涝灾害空间 分布图 通过视频我们初步了解 了洪涝灾害同学们来分 析一下: 1、 河 南 洪 灾 形 成 的 原
因。 2、 洪 涝 灾 害 的 分 布 特
点。 3、 洪 涝 灾 害 对 我 们 的
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 生 阅 读 课 本 第 一 部 分 通过材料的呈现,引导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3.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如洪涝、干旱、台风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提问:“你们对这些气象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总结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导入新课《气象灾害》。
(二)讲授新知
4.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实践活动,如模拟防洪抗旱、应急疏散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案例围绕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气象灾害”展开,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本节课内容难度适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
2.设计实践活动,如小组调研、讨论等,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3.分布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程标准原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洪涝灾害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如下图所示:[学法指导]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干旱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旱灾知识点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小组合作: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共享信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共同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气象灾害”,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的内容。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象条件异常变化,导致天气现象极端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学生互相交流作业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应用性:本案例以气象灾害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气象灾害时能够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4.通过气象灾害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成因,掌握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的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
3.掌握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完成后,进行小组内互评,相互学习,提高作业效果。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4.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作业成果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提高。
-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实际情况,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气象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案例分析:
3.撰写一篇关于气象灾害对家乡影响的调查报告。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当地居民等方式,了解家乡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建议。
4.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整理一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指南,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5.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探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地理信息技术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分析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气象灾害水平1:能廨粮農畫料持I醫工慕尖嘗的类堕.木平2:鋼合帶料•节例说聊主费气霞贞害荊母底幕件朋危古.水甲3:値幅烈剧卿科■许析14创地K語见弋卑坂濡的磴用.水平析气■究害与人类沾动的关氟01k预习准备区精心准笛夯实基础一、洪涝灾害1 •含义:洪涝灾害是因口w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口02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 •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布区3 •危害(1) 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淹没口06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口07基础设施,造成人员坐伤亡、卑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 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口!°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 .影响洪涝灾害损失的因素:灾害强度、口□人口密度、已2经济发展水平。
5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东部季风区口13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山区。
1. 判断正误。
(1) 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X) fl然灾霑的庖曲.(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 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A. 内陆地区B.极地地区C.沿海地区D.高山地区答案C解析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 .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提示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旱灾害1.含义:干旱是因长时期口0!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口0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 .旱灾分布31. 判断正误。
(1)旱灾就是降水过少。
(X)(2)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旱灾。
(V)2 •中国旱灾发生频率高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高低B.海陆位置C.植被密度D.气候特点答案D解析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3 •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提示不一定。
旱灾主要是降水异常减少形成的。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措施。
二、教学目标1.运用武汉洪涝灾害的案例,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掌握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完成气象灾害课题申请书。
2.通过图层的叠加,对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掌握分析气象灾害的方法3.树立科学的探究气象灾害的意识,形成科学的气象灾害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区域一次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四、教学过程科学家巡礼。
走进气象学家曾庆存先生。
介绍曾庆存先生的研究成果。
运用图层叠加,结合武汉地区的任务一:结合图层信息,在图中标出你认为洪涝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
任务二:结合图层信息,分析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1、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2、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在中国政区图上用彩笔画出五次灾害涉及的省区。
具有一定的时间联系。
从地区分布看:有些地区即发生洪涝灾害,也发生干旱灾害。
彰显研究价值升华课堂主题。
形成科学的灾害观。
凸显地理课堂学习的价值。
学生活动课堂任务完成,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已完成的课题申请书。
课后作业小组合作,以巢湖地区为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区多发的气象灾害,分析其形成因素及影响。
形成书面报告。
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气象灾害课题申请书六、课后反思本节课以科学家巡礼统领整章教学。
以总任务单——《气象灾害课题申请书》驱动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主要围绕2016年武汉洪涝灾害的成因以及2011年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两个案例展开。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中提供的图层叠加,增强区域认知的同时,运用区域综合及要素综合,掌握洪涝灾害的形成因素,以及分析洪涝灾害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时空综合,分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分布特征。
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走进科研领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 自然灾难 第一节 气象灾难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洪涝灾难 1.形成2.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多发于________气候区、亚热带潮湿气候区、温带________气候区等。
(2)地形因素:________、________地势低凹地区常受洪涝威逼。
3.主要危害(1)沉没农田、聚落等,破坏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威逼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广阔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推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2)我国易发生水旱灾难的主要缘由受季风影响大。
( ) 【学问链接1】 自然灾难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实力不同,同一自然灾难的危害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分析如下图所示:二、干旱灾难 1.形成2.危害⎩⎪⎨⎪⎧农作物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 和沙漠化引发 短缺,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引发 、火灾、虫灾等灾难 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________、亚洲和________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 、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峻区: 地区【推断】(1)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峻的自然灾难。
( ) (2)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峻。
( ) (3)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 ) (4)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 ) 【学法指导】 东部季风区是我国旱灾频发区的缘由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到来时间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干脆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安排,降水不仅季节变更大,而且年际变更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缘由。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气象灾害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洪涝和干旱灾害探究二:台风灾害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气象灾害一、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
2.根据给定区域信息,归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3.结合实际,说出主要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
二、必备知识(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6. 凌汛是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7.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②洪涝灾害只发生在季风气候区,其他气候区没有。
(×) (二)干旱灾害 1.形成2.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特别提醒]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
例如,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但极少发生旱灾;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但由于气候异常可能导致旱灾。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优质课件教学设计
第六章自然灾害•概念: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
6月30日至7月6日,武汉累计降水量超过580毫米,刷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降水量最高值。
大水围城,多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站点无法通行,部分地区供电、通信中断。
•截至7月11日,武汉市有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8 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除了洪涝灾害外,还有哪些气象水文灾害?•它们又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且武汉地形较为平坦,再加上排水设施不完善。
除洪涝灾害外,气象与水文灾害还有寒潮、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一、洪涝灾害1、洪涝和洪涝灾害•洪涝包括洪水(表征主要是江河洪水泛滥)和渍涝(表征主要是积水淹没低洼土地),两者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分开,通常称为洪涝。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补充:洪涝灾害的成因狭义:洪涝主要是由连续性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所引发。
广义: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也可以导致洪涝,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暴雨洪灾、冰凌洪灾、风暴潮洪灾、融雪洪灾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
2、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3、洪涝灾害的多发区•结合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讨论洪涝主要发生在什么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结合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讨论洪涝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形区?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4、中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结合洪涝灾害影响因素及我国气候、地形和河流,讨论洪涝区的特点、原因、主要分布区。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3.学生在面对气象灾害时,可能缺乏有效的防灾减灾知识,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学会分析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如台风“山竹”、暴雨洪涝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提问:“为什么会有气象灾害发生?”“气象灾害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象灾害?”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难点:分析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气象灾害之间的联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气象灾害相关数据。
2.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克服依赖性,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气象灾害相关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贯通(1)用“天
激发学生的。
沈阳十月一前后两天路上行人穿衣变
化,前天穿短袖,后天穿羽绒服。
:是什么现象?
展示“2021
阳、中山三地天气变化”图
利用“思维导图”阐述教学目标,或引出问题,使教学的思路可视化。
强调知识点整合,将新讲授知识点融入到已学过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完善知识网络同时主干知识以关键词形式呈现,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利用一级“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的联想,发散性地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类进行管理。
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学生自评:小组同学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给自己评上合适的星。
学生互评:同学间相互分享,互评。
反馈方式:
(1)欣赏同学,发现学生的优点,寻找学生的亮点。
赞赏鼓励学生。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时,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要注意用语。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心理特点不同,要注意学生的差异,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评价他们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含义:洪涝灾害是因□01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02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布区3.危害(1)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淹没□06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07基础设施,造成人员□08伤亡、□09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10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影响洪涝灾害损失的因素:灾害强度、□11人口密度、□12经济发展水平。
5.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东部季风区□13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山区。
1.判断正误。
(1)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A.内陆地区B.极地地区C.沿海地区D.高山地区答案 C解析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提示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旱灾害1.含义:干旱是因长时期□01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02土壤缺水的□0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旱灾分布3.危害1.判断正误。
(1)旱灾就是降水过少。
(×)(2)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旱灾。
(√)2.中国旱灾发生频率高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高低B.海陆位置C.植被密度D.气候特点答案 D解析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3.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提示不一定。
旱灾主要是降水异常减少形成的。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发生频率也很高。
三、台风灾害1.定义:在热带或□01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0212级以上。
2.结构:由□03台风眼、□04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构成。
3.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05高的海域。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06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07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08夏秋季节。
4.危害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烈发展的温带漩涡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答案 C解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漩涡;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
台风也会带来一定的好处,如缓解旱情、降温消暑等。
四、寒潮灾害1.含义:因□01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02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03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北半球□04中高纬度地区的□05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06冻害。
(2)大风、大雪、□07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08输电线路等。
4.影响我国的寒潮:寒潮是我国□09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10西伯利亚地区。
,1.判断正误。
(1)寒潮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2)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寒潮。
(×)2.下列地区最容易发生寒潮的是()A.华北平原B.海南岛C.南亚地区D.四川盆地答案 A解析华北平原纬度较高,距寒潮源地近,易发生寒潮;海南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低纬地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寒潮具有阻挡作用。
3.哪个季节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危害较大?提示秋末冬初;冬末春初。
任务探究旱涝灾害我国是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我国洪涝和旱灾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我国旱涝灾害分布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6月,图中A地易发生洪涝灾害。
为什么?(3)7、8月,A地易发生旱灾。
为什么?(4)B地旱涝灾害频发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成果展示](1)规律:旱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方沿海,西南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也有分布;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两者的分布都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为主。
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旱涝灾害频繁。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在6月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在一个月左右,降水较多。
(3)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强。
(4)一是引起土壤盐碱化,二是可能引发与旱灾有关联的蝗灾。
旱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1.旱灾(1)明确旱灾的本质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降水相对□01平均状况少,而不是强调□02绝对量少;二是少到对□03生产、生活造成危害。
(2)形成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是□04气候异常,降水少。
多发生在降水□05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
(3)形成旱灾的人为原因主要是□06用水量大、水资源破坏等。
2.洪涝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2)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科学思维旱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第(1)题,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
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武汉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少。
第(2)题,读表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
[答案](1)C(2)A提升运用能力下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答案 A解析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种灾害中只有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天气影响⑤地形影响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答案 B解析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受海陆位置、天气、地形影响。
任务探究台风灾害材料一1月4日5时,2018年第1号台风“布拉万”(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诞生第3早的热带风暴)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北偏西约255千米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
“布拉万”在菲律宾造成3人死亡和5.55亿比索的财产损失(约合1 090万美元)。
材料二下图为“布拉万”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台风最多的地方?(2)材料中日期是否搞错了,隆冬季节也会有台风生成吗?(3)为什么台风预报中总是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成果展示](1)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广阔,受暖流影响,水温高,水汽供应充足。
(2)没有错。
热带太平洋洋面上冬季气温也很高,可以形成台风,但势力比夏季台风弱。
(3)台风中心为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为无风区。
而台风眼(中心)外围却是狂风暴雨区。
台风的分析思路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市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⑤(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A.春夏多、秋冬少B.内陆重、沿海轻C.春夏少、秋冬多D.沿海重、南方重科学思维台风的分析思路第(1)题,台风会诱发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等灾害。
第(2)题,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
[答案](1)C(2)D提升运用能力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
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A.6~7级B.8~9级C.10~11级D.12级答案 D解析台风中心附近持续风速可达12级以上。
2.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B.解除或缓解旱情C.增加水库蓄水量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答案 A解析台风会产生狂风暴雨,不利于捕鱼,A项符合题意。
任务探究寒潮灾害中央气象台2018年4月4日6时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受两股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4日至6日,全国大部分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将有大风降温。
4月4日8时至6日8时,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自北向南先后有6 ℃~10 ℃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 ℃以上,上述大部分地区有5~7级偏北风。
下图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寒潮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2)此次寒潮对河北农作物的危害很大,为什么?(3)为什么青藏高原和海南地区几乎不受寒潮的影响?[成果展示](1)深秋到初春。
此季节盛行偏北风,冷空气势力强,移动速度快。
(2)初春是农作物开始生长的季节,小麦返青,果树开花,大幅降温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伤害。
(3)青藏高原地势高,冷空气难以进入;气温低,降温幅度小。
海南岛纬度低,冷空气难以到达。
1.寒潮的判断(1)一般气温在一天(24小时)内□01降低10 ℃以上,各地标准有所不同。
(2)当天最低气温在5 ℃以下。
(3)□02降温,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2.寒潮危害的分析思路(1)□03降温幅度判断寒潮的强度。
(2)根据降温预报图分析寒潮影响范围。
(3)根据寒潮发生的时间判断主要□04成灾区域。
(4)根据天气现象判断主要受灾体和应对措施。
(5)根据受灾区人口、经济状况判断损失大小。
央广网兰州2018年4月13日消息,寒潮来袭,甘肃低温冻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此次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B.强冷空气北上造成的C.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产业是工业D.空气移动速度慢(2)代表寒潮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科学思维寒潮的分析方法第(1)题,此次寒潮是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空气移动速度快;受寒潮影响,农业生产损失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