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手术入路的前世今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鼻蝶手术入路的前世今生

尽管经鼻蝶手术入路最初设计应用于垂体病变,但是历经一个世纪的洗礼,经鼻蝶手术入路已经广泛成为前颅底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而操作内镜的引入极大拓宽了这种手术入路的治疗疾病谱,使得更多的病人因此而获益。最近来自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David 医生对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在其医院进行经鼻蝶内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对病理类型归类整理,并发表在WorldNeurosurgery 杂志上。在这篇文章里,David 医生介绍了经鼻蝶入路到达颅底和大脑最早可以追溯于古埃及人,古埃及人为了将尸体防腐,使用金属或木制杆穿过鼻孔蝶窦直到颅底,并将颅腔内容物移除,以获得尸体的完整保存。在当代,Hermann Schloffer 医生在1907 年3 月第一次报道了经鼻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肿瘤。随后,经鼻蝶手术入路被神经外科的医师广泛尝试,例如Victor Horsley、Fedor Krause、Charles Frazier、Harvey Cushing、Walter Dandy 等。但是,经鼻蝶手术入路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切除不全使得神经外科医师积极寻求其它颅外手术入路。尤其在1929 年,神经外科界最受尊敬的Cushing 医生放弃经鼻蝶手术入路,更加热衷于各种开颅手术入路,

使得经鼻蝶手术入路一度遭到废弃。直到20 世纪后半叶,随着光学纤维、冷光源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神经内镜的照明有的质的跨越;电荷耦合器件、动力系统与电视系统的引入让神经内镜进一步扩大了治疗区域,这些技术的出现及改良使得经鼻蝶手术入路再次吸引了神经外科医师的目光,至1980 年,神经外科医生认为在鞍区的病变上,经鼻蝶手术入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David 医生对792 例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在其医院住院患者的术前特点、术中发现以及术后病理诊断资料进行整理并归类,无病例被排除,统计数据处理使用IPSS 22.0 版本。研究统计发现,经鼻蝶手术入路主要应用于以下四类病变:(1)先天性疾病;(2)感染性和炎性疾病;(3)血管病变;(4)肿瘤。主要的病理类型有:垂体腺瘤(535,67.55%)、Rathke 囊肿(86,

10.86%)、脊索瘤(25,3.16%)、淋巴细胞性垂体(21,2.65%)、蛛网膜囊肿(8,1.01%)、梭形嗜酸性细胞瘤(4,0.51%)、胶样囊肿(4,0.51%)、垂体细胞瘤(2,0.25%)等。图1 介绍了布莱根妇女医院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经鼻蝶手术入路肿瘤病例类型。

图1 为由经蝶入路至前颅底处理的各种病变:(A)脓肿;(B)蛛网膜囊肿;(C)脊索瘤;(D)颅咽管瘤;(E)皮样囊肿;(F)表皮囊肿;(G)嗅神经母细胞瘤;(H)胚胎

瘤;(I)生殖细胞瘤;(J)郎格罕氏细胞增生;(K)淋巴细胞性垂体;(L)脑膜瘤;(M)转移性乳腺癌;(N)垂体细胞瘤;(O)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P)结节病。表1. 布莱根妇女医院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经鼻蝶手术入路垂体腺瘤类型统计友情提醒:点击可查看大图。可见,尽管经鼻蝶手术入路最初设计应用于垂体病变,但经鼻蝶窦入路方法对于广泛的中线前颅底病变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操作策略。编辑:程培训颅脑解剖知识、精彩手术视频、最新资讯文章,只要关注丁香园旗下微信公众号「神外时间」就够了,您想看的全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