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体会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体会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体会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手术治疗8例垂体腺瘤分析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并发症的防治。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例术后出现尿崩19例脑脊液鼻漏5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经单鼻孔入路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自从griffith和veerapen[1]1987年详细报道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技术后近年来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已为国

内的学者广泛应用我院自年月~8年6月成功开展此类显微手术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垂体腺瘤患者8例男例女8例。年龄18~6岁平均8岁。头痛18例头晕1例泌乳1例月经不规律或停经例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5例男性性功能下降1例肢端肥大1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mri检查肿瘤最大直径1~55mm。其中:巨大腺瘤直径≥mm17例大腺瘤直径1~mm18例微腺瘤直径≤1mm1例。卵泡刺激素sh降低11例生长激素增高gh例泌乳素增高pr例促甲状腺素降低tsh1例。

手术方法:术前天用抗生素摘鼻液摘鼻每天~次术前1天剪鼻毛。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分析患者MRI平扫及其增强表现。结果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11例其他。36例肿瘤直径为0.4~11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56例患者均为大腺瘤,患者MRI诊断发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强化后4例垂体微腺瘤增强后病灶表现出低信号,和正常垂体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较多,具体如下:(1)压迫症状。患者发病后部分患者容易引起肿瘤压迫,从而造成视力下降、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非特异性头痛等;(2)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患者发病后泌乳素(PRL)腺瘤容易造成患者月经减少、闭经,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Cushing综合症,生长激素(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症等[3]。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具体方法如下:实验中主要采用SIEMENS公司制造生产的MAGNETOMA VANTO1.5T 磁共振成像系统应进行诊断,用正交头线圈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常规行冠状面、矢状面扫描,部分加做横断面扫描。T1WI、T2WI的TR、TE分别为600 ms/15 ms,4 000 ms/90 ms。前者层厚5 mm,层间距1.5 mm,FOV230 mm2,矩阵256×190;后者层厚6 mm,层间距1 mm,FOV230 mm2,矩阵256×190。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2 mmol/Kg。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常规行矢状面、冠状面、轴位扫描,部分患者根据其情况进行横断面的TIWI扫描[4]。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别采用[n(%)]与(x±s)表示。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和大小 该研究中,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其他患者由于肿瘤较大无法确定其垂体内部位置。36例肿瘤直径为0.4~11 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 2.2 肿瘤的形态及信号

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概述]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大约在1/10万—7/10万,20岁到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一般为青壮年高发,占颅内肿瘤的10%,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但在尸检的病例中,亚临床的垂体瘤发现率为20%—25%。[1] 近20年来,垂体腺瘤的临床病例明显增多(华山医院统计结果:占脑肿瘤的19.8%),原因可能是内分泌诊断技术的发展,神经放射检查设备的进步,电镜的应用,显微手术(尤其是经蝶骨入路手术)的开展等,使对垂体腺瘤的诊治达到了新的水平。 垂体瘤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垂体激素水平的上升,会造成代谢的紊乱和其他脏器的损害; 2.肿瘤的压迫,使垂体激素水平下降,从而造成靶腺功能的降低; 3.肿瘤压迫蝶鞍区,有可能损伤到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额叶颞叶和脑干。[2] [历史] 人类认识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漫长而坎坷的过程,对垂体最初的认识是在十九世纪,但只是浮于临床表 现这个层面,随着二十世纪物理,化学,组织学,电境以及手术显微镜的发展,人们对垂体瘤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深入。 人名年份贡献 Marie 1886 首次论述肢端肥大症 Minkowski 1887 论及肢端肥大由垂体腺排列异常引起 Benda 1900 认识到伴肢端肥大的腺瘤是嗜酸性的,来自于垂体前叶的细胞 Frankel 1901 肢端肥大症是由垂体嫌色细胞的增生,以及垂体功能的亢进

胞瘤)导致垂体功能低下之间的临床关系 1912 提出垂体高分泌与低分泌的相反症群,并描述了它们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20世纪上半叶致力于研究垂体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异常 20世纪下半叶寻找和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 20世纪60年代完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20年来飞速发展,但仍有不少难题待研究 [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但由于垂体肿瘤的大小不同,各种垂体瘤对以上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以及病人年龄和一般情况不同,所以,在针对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求得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较大垂体瘤,微腺瘤中的ACTH型、GH型以及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治疗不敏感的PRL瘤;药物治疗适用于PRL微腺瘤、TSH微腺瘤以及部分分泌性大腺瘤术后的病人;放射治疗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的病人,或不愿意手术的ACTH或GH微腺瘤病人。高龄患者,身体情况差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历史 Horsley(1889) 经额入路,第一例垂体瘤 Schoffer(1907)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Cushing(1912) 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切除垂体,但由于手术器械,照明和抗生素水平落后,手术常切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对于向鞍上发展的肿瘤,本手术对视神经,视交叉减压不满意。常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手术死亡率高! 20世纪20年代经蝶手术被经额手术替代,但由于开颅手术损伤较大,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手术并发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 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肿瘤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首选方法是肿瘤切除术,主要有经颅和经碟两种入路,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种一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1]。我院近两年应用比较广泛。2008年新引进的德国蔡司OPMI NEURO显微镜与手术多媒体工作站一体化设备,使器械护士能够在显微镜录像显示屏上了解手术步骤,更好地配合手术,作者于2008年4月~12月共配合完成10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2~55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停经、泌乳、肢端肥大等症状;性激素六项检查了解内分泌情况;CT 及MRI检查:肿瘤直径 1.5~4cm,视神经受压,肿瘤突入鞍上合并脑积水,蝶鞍扩

大,鞍底骨质破坏、吸收,部分肿瘤掉入蝶窦。通过蝶鞍CT薄层扫描了解蝶窦发育情况。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访视术前一天到病房看病人,了解病人情况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如术前是否服用激素,术前鼻腔准备情况,向患者介绍麻醉和手术配合事项,教会患者术后经口呼吸,与患者沟通,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2.2 物品准备显微镜及录像监视设备,明胶海绵,双极电凝,脑棉,电刀,长电刀头,不同型号地吸引器头,肾上腺素,庆大霉素,双氧水,碘仿纱条,生理盐水,医用EC生物胶,人工脑膜,经鼻 蝶窦垂体瘤切除器械(小枪状镊,微型剪,蝶窦咬骨钳,撑开器,垂体钩刀)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根据手术室规章制度,带患者入室,平卧手术床上,需要腰穿置管的,先准备腰穿包,局麻药,配合麻醉医师行腰穿置管。然后患者取平卧位。 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备好麻醉药品、吸引装置,配合麻醉医师行深静脉、动脉穿刺,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用眼膜保护眼睛,以防消毒液流入眼里,造成伤害;头托固定头部,头后仰15~20度,肩下垫软枕,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检查好电源,

无功能垂体腺瘤

【疾病名】无功能垂体腺瘤 【英文名】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 【别名】clinically inactive pituitary adenoma;endocrineinactive adenoma;functionless pituitary adenoma;nonsecretory pituitary adenoma;非分泌性垂体腺瘤;临床临床无活性垂体腺瘤;无机能垂体腺瘤;无内分泌活性腺瘤;nonfunctioning hypophyseal adenoma 【ICD号】D35.2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病因研究进展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单克隆起源,其中少部分肿瘤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症状,即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MEN1),其与肿瘤抑制基因MEN1的突变有关;其他肿瘤与染色体11q13的杂合子丢失相关。30%的生长激素腺瘤发生Gas基因的显性突变,但该突变在其他垂体腺瘤中发生率较低。有研究表明: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可有视黄醇类X 受体、雌激素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的下降,这可能与激素的调控有关。然而,这些因素与垂体腺瘤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80%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过度表达,而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不表达;在体外,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生长,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可上调表皮生长因子mRNA。 (2)MEG3a和MEG3基因的发现:为了明确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Zhang等利用cDNA-RDA方法比较正常垂体组织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他们克隆出一cDNA,该cDNA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不表达,是已被发现但功能未知的母本印记基因MEG3的新型转录产物;印记基因MEG3在正常人促性腺激素细胞中有表达,而在促性腺激素细胞起源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不表达;Northern Blot和RT-PCR分析进一步表明:MEG3在功能性垂体腺瘤及许多癌细胞株中也不表达。此外,MEG3的异位表达能抑制许多癌细胞株的增殖,包括Hela细胞、MCF-7和H4组蛋白等。基因分析表明:MEG3定位于染色体14q32.3。Miyoshi等于2000年首次发现MEG3基因是一小鼠基因Gtl2的人类同系物。众所周知,小鼠12号染色体远端的父系副本可致晚期胚胎死亡并

垂体微腺瘤网上资料集结吐血整理精简版

【正常】12mmΧ8mmΧ5mm大小,重约0.6g,女性的稍重,尤其在妊娠期呈生理性肥大。 【类型】泌乳素微腺瘤、GH微腺瘤、ACTH微腺瘤或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的微腺瘤(仅有头痛,或青年女性的轻度月经紊乱) 【误诊】1.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除视力和视野受损外,还有发育停滞,性器官发育不良、和尿崩等垂体功能低下和下丘脑受损的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常见,蝶鞍正常或轻度扩大,特别是肿瘤钙化率极高,约占60%~70%,钙化斑多见于鞍上。 2.鞍结节脑膜瘤:视力和视野受损多为早期症状,没有内分泌症状,蝶鞍大小正常,但鞍结节和蝶骨平台可见骨质增生或破坏,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视神经胶质瘤:多发生于儿童,起病为一侧视力进行性减退,病侧眼球突出,视神经孔可扩大,肿瘤累及视交叉可出现视野改变,累及下丘脑可出现下丘脑症状。 4.视交叉部珠:主要表现是视力减退,视野改变不规则,发病较急,病程常有缓解期,少有内分泌症状,蝶鞍大小多正常。 5.颅内动脉瘤:病人多为中年人,有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史,常有一侧,及同侧动眼神经麻痹,无视力及视野改变,无内分泌症状,蝶鞍大小正常。可做DSA检查来鉴别。 高泌乳素血症:闭经溢乳,泌乳素增高,但磁共振没有发现垂体瘤,这是高泌乳素血症,内科药物治疗,不需开刀。 【确诊】鞍区CT和鞍区磁共振”,并且最好打造影剂。 2.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24oUFC;

酌情选作左旋多巴、TRH、冬眠灵等刺激试验,拟溴隐停治疗者则进一步作溴隐停敏感试验。 增强早期(30 s~120 s)肿瘤信号低于正常垂体;中期(3 min~5 min)肿瘤亦增强,与正常垂体不能分辨,延迟扫描(30 min)正常垂体信号逐渐减低,肿瘤则保持相对高信号。 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垂体组织消失,代之以软组织肿块,约2*3cm大小,鞍隔隆起,视交叉受压,鞍底下陷,一侧海绵窦受侵犯。当垂体瘤还处于微腺瘤状态时,可被垂体附近高密度的骨质和低密度的蝶窦气房所掩盖,而检查不出来,这时需要采用其他辅助检查设备。 4.促性腺激素腺垂体FSH和LH细胞分泌FSH和LH,FSH正常值为120μg/L,LH 为40μg/L。垂体FSH/LH腺瘤时,FSH/LH水平增高。垂体功能低下时,FSH和LH低,需同时测定睾酮和雌激素及其他激素协助诊断,还可作阴道黏膜涂片或精子数目帮助诊断。 【手术】 泌乳素微腺瘤:1.首选药物治疗。未生育女性合并垂体泌乳素微腺瘤,一般可口服多巴胺激动剂-嗅隐亭治疗,文献报道2个月后70%的女性能够妊娠。经过长期治疗,体积可缩小,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2.经蝶窦手术。手术对于药物不耐受或多巴胺激动剂耐药的患者来说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手术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具有侵袭性,60%~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 当前应用者有经颅和蝶窦两类途径。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 周东伟、段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鞍区病变患者59例,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其中垂体腺瘤46例,行肿瘤全切术37例、次全切除术6例、部分切除术3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均行全切除;Rathke囊肿4例,均行全切除术;复发颅咽管瘤1例,行次全切除;脊索瘤2例,行全切除术;垂体脓肿1例行病灶清除术;鞍区蝶窦粘液囊肿并感染1例,行病灶清除术。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垂体瘤患者行内分泌检查;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确定骨窗边缘的范围,以微型多普勒探头探测两侧颈内动脉,防止手术操作误伤颈内动脉;切除肿瘤后予以自体脂肪、生物硬脑膜补片、生物蛋白胶及带蒂粘膜活瓣行多层颅底重建。结果:垂体腺瘤46例,肿瘤全切除37例(80.4%),次全切除6例(13%),部分切除3例(6.6%);鞍结节脑膜瘤4例,均全切(100%),Rathke 囊肿4例,均全切(100%),脊索瘤2例,均全切(100%),垂体脓肿及鞍区蝶窦粘液囊肿并感染均病灶全清除(100%);复发颅咽管瘤1例,行次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尿崩症9例,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鼻腔出血1例。全部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一种直观、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具有独特的优势:1. 术中当视野深入时无光衰减,其不同视角的镜头能提供独特的广阔的视野、视角,可直视下切除肿瘤,进一步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2. 术中可辅助神经导航、微型多普勒及固定的解剖标志定位,避免了以往的依靠经验性操作。3. 经鼻蝶窦手术利用鼻腔自然通道,且术中不使用撑开器等器械,故术中损伤较小、恢复快,有效缩短住院时间。4、切除肿瘤后行多层颅底重建有效降低了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不足之处:1.可操作空间较小,专用器械的缺乏。2.术中出血较难控制。

垂体微腺瘤的病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垂体微腺瘤的病因 导语:引起垂体微腺瘤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它有可能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垂 引起垂体微腺瘤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它有可能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垂体微腺瘤的发病原因进行预防。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垂体微腺瘤这种疾病,我们应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根据医生的意见去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垂体瘤造成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 垂体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引起性腺功能低下。 2.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男性表现为阳痿、性功能减退,这与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降低了垂体反应性并减少睾酮生成有关,这种情况下单纯补充睾酮制剂是不能奏效的。PRL>;100ug/IL(正常,男性<;20ug/L,女性<;30ug/L) 3. 脑垂体微腺瘤的症状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所造成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 的垂体瘤病人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一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经鼻蝶手术入路的前世今生

经鼻蝶手术入路的前世今生 尽管经鼻蝶手术入路最初设计应用于垂体病变,但是历经一个世纪的洗礼,经鼻蝶手术入路已经广泛成为前颅底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而操作内镜的引入极大拓宽了这种手术入路的治疗疾病谱,使得更多的病人因此而获益。最近来自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David 医生对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在其医院进行经鼻蝶内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一项 回顾性分析,对病理类型归类整理,并发表在WorldNeurosurgery 杂志上。在这篇文章里,David 医生介绍了经鼻蝶入路到达颅底和大脑最早可以追溯于古埃及人,古埃及人为了将尸体防腐,使用金属或木制杆穿过鼻孔蝶窦直到颅底,并将颅腔内容物移除,以获得尸体的完整保存。在当代,Hermann Schloffer 医生在1907 年3 月第一次报道了经鼻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肿瘤。随后,经鼻蝶手术入路被神经外科的医师广泛尝试,例如Victor Horsley、Fedor Krause、Charles Frazier、Harvey Cushing、Walter Dandy 等。但是,经鼻蝶手术入路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切除不全使得神经外科医师积极寻求其它颅外手术入路。尤其在1929 年,神经外科界最受尊敬的Cushing 医生放弃经鼻蝶手术入路,更加热衷于各种开颅手术入路,使得经鼻蝶手术入路

一度遭到废弃。直到20 世纪后半叶,随着光学纤维、冷光源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神经内镜的照明有的质的跨越;电荷耦合器件、动力系统与电视系统的引入让神经内镜进一步扩大了治疗区域,这些技术的出现及改良使得经鼻蝶手术入路再次吸引了神经外科医师的目光,至1980 年,神经外科医生认为在鞍区的病变上,经鼻蝶手术入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David 医生对792 例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在其医院住院患者的术前特点、术中发现以及术后病理诊断资料进行整理并归类,无病例被排除,统计数据处理使用IPSS 22.0 版本。研究统计发现,经鼻蝶手术入路主要应用于以下四类病变:(1)先天性疾病;(2)感染性和炎性疾病;(3)血管病变;(4)肿瘤。主要的病理类型有:垂体腺瘤(535,67.55%)、Rathke 囊肿(86,10.86%)、脊索瘤(25,3.16%)、淋巴细胞性垂体(21,2.65%)、蛛网膜囊肿(8,1.01%)、梭形嗜酸性细胞瘤(4,0.51%)、胶样囊肿(4,0.51%)、垂体细胞瘤(2,0.25%)等。图1 介绍了布莱根妇女医院2008 年4 月至2015 年2 月间经鼻蝶手术入路肿瘤病例类型。 图1 为由经蝶入路至前颅底处理的各种病变:(A)脓肿;(B)蛛网膜囊肿;(C)脊索瘤;(D)颅咽管瘤;(E)皮样囊肿;(F)表皮囊肿;(G)嗅神经母细胞瘤;(H)胚胎瘤;(I)生殖细胞瘤;(J)郎格罕氏细胞增生;(K)淋巴细胞性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垂体瘤在治疗之前需要准确的诊断结果作为基础,这样医生才能对是否患上垂体瘤,以及垂体瘤患者的时机病情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有助于正确地制定其治疗方案,目前诊断垂体瘤主要还是通过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脑肿瘤的检查来实现的。那么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1、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3、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4、影像学 (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专家表示:垂体激素在很多实验室,甚至基层医院都已经能够检测。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而忽略了垂体激素的分泌节律对取血时间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患者的激素测定结果无法判断。通过详细的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影像学的检测,垂体瘤的诊断不难确定。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f9780820.html,/ctl/2015/0724/227619.html

侵袭性垂体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指突破包膜生长并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常侵犯临近硬膜、颅骨、海绵窦和包绕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 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关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统一, 主要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有关。有人报道为大约43% , 其主要根据影像学和术中所见得出。有报道术中鞍底、鞍膈肿瘤浸润率为85%, 且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 其中微腺瘤为69%, 鞍区大腺瘤为87%, 鞍外扩展大腺瘤为94%。据Luo对135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 87%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9%达下丘脑和第三脑室, 28%突破鞍底向蝶窦发展, 16%侵及海绵窦。因此而言,影像学诊断、手术和鞍底硬膜病检三者对侵袭性垂体瘤的判断不尽一致。但是,总的来说, 侵袭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的66%-94%。侵袭性垂体瘤占垂体瘤的比例与肿瘤的大小高度相关,肿瘤越大,比例越高,其中微腺瘤的侵袭性约为5%,大腺瘤占30%,巨腺瘤几乎达100%。临床上侵袭性的垂体瘤病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仅有约3%-7%的病人小于20岁。20岁以下的ACTH和PRL 垂体腺瘤病人,腺瘤的生长速度较快。 2.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上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已有Knosp、Hardy-Wilson分级法。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级。1级: 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鞍内生长;2级: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20mm, 使第三脑室上抬; 4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20-30mm, 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5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 30mm, 达侧脑室室间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级为微腺瘤, 2、3 级为大腺瘤, 4、5 级为巨大腺瘤。 临床影像学上Kobayash 等分析了影响肿瘤MR信号强度的因素, 认为主要是激素分泌阳性细胞的比率, 随PRL腺瘤内PRL分泌阳性细胞比率增大, 肿瘤内水分增多, T1、T2时间延长, MRI T1WI腺瘤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GH 腺瘤内含水少, 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高, 使Tl、T2 时间缩短, 呈等T l等T2的等信号。非分泌性腺瘤内激素分泌阳性细胞比率虽小, 但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不高, 故TWlI多呈低、稍低、等信号, T2W I呈稍高、高信号,与PRL腺瘤的信号改变相似, 单纯根据肿瘤的信号强度尚不能把二者区分开。而肿瘤内信号又可用均匀和不均匀来描述, 肿瘤内95%以上的面积信号一致为信号均匀,当出现>5%的面积信号不一致为信号不均匀;信号不均匀常见为: 1. 出血: 肿瘤内有出血, TWlI和T2WI 均表现为高信号;2.囊变: 肿瘤内有坏死、液化或出血液化, 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3.钙化或纤维化: 肿瘤内有钙化或纤维化,TWl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

垂体微腺瘤就医指南(2015-10)

垂体微腺瘤就医指南 临床上,将直径≤10mm的垂体瘤称为垂体微腺瘤。 1、发现肿瘤:垂体微腺瘤基本上是通过影像学(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症 状确定诊断。 2、肿瘤干预:怀疑自己有垂体微腺瘤,您并不须要过分紧张,因为即使是确诊 了,这个瘤子也是良性的瘤子,而且瘤子很小,一般仅仅是导致身体内部的一些内分泌改变的症状,并不直接危及生命。 3、尽管同样是垂体微腺瘤,但因为内分泌类型的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正 常腺垂体分泌7种激素,但常见的微腺瘤却基本只有3种,下面分头表述:泌乳素(PRL)微腺瘤 此肿瘤在垂体微腺瘤中占据绝大多数。若是临床中出现可疑内分泌症状,如妇女月经不调,闭经-泌乳,不孕不育,性欲下降等,男性性功能下降,阳痿等症状,女性可以首先在妇科看内分泌医生,也可以在内分泌科就诊,有经验的医生会安排你做相关的检查,通常是抽血查有关激素,影像学检查做磁共振(MR)平扫+动态增强,CT检查一般不被推荐。 获得初步诊断后,你应该做的事是,上网了解垂体微腺瘤有关的知识,但网络知识真假有时较难区分,推荐你到大医院的神经外科咨询。 治疗: 1.首选药物治疗。这是一个传统的选择模式,生育年龄女性,出现相应症状,并经抽血泌乳素检查,影像学发现垂体微腺瘤,确诊后,一般可口服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治疗,通过科学跟踪监测服药效果,临床观察月经、受孕成功率等,确定疗效,但溴隐亭一般仅能控制症状,并不能达到根治肿瘤。部分患者在服用溴隐亭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胃肠反应、便秘等症状,可以通过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量来减轻反应,也可以选择阴道给药的比较少见的方式。新一代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双氢麦角隐亭克瑞帕可供选择使用。 2.经蝶窦手术。这是本文重点介绍的治疗,经蝶手术本身并不新,新的表现在进展上。近十年,微腺瘤治疗技术,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选择手术病例的大量增多,专业垂体瘤医生的出现,还有高端显微镜的应用,手术治疗的观点和结论已经大大的改变,在上述各项条件均具备的地方,微腺瘤全切率,术后激素正常率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通常会达到80-90%,而且基本消灭了手术死亡率和重大事故率。 但普通神经外科医生并不是全部都胜任这个手术,因为经蝶手术不同于常规开颅手术,而且垂体微腺瘤也涉及太多的妇科、内分泌科问题。 对于那些希望达到肿瘤根治的患者,对于生育育龄妇女,肿瘤又明确影响生育,可以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根治疾病。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循证护理

内壁,压力过低使吸痰不净。吸痰持续时间每次<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在3min以上,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痰液较多不能一次吸净时,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痰。吸痰前高浓度吸氧,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负压将肺内富含氧的气体抽出,刺激后剧烈咳嗽等往往会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吸痰前后分别给予纯氧吸入1~2min,配合吸痰间歇纯氧吸入,气管切开套管内吸氧的患者调高吸氧流量2~3min后再吸痰,能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有效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发生。安排好吸痰与进餐的关系,避免误吸,餐后至少30min后再行吸痰,留置胃管患者,吸痰时应将胃管开放,避免呕吐误吸。每次进餐前翻身、叩背、彻底吸痰,待患者平稳后进餐。刺激吸痰:如患者咳嗽反射好,可适当刺激患者,使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然后在气管切开口内吸净残留痰液,从而避免深部吸痰。有效排痰是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一个有效措施[3]。(2)套管的护理:外套管的固定:用两根系带各系于套管两侧,以较长的一根绕过后颈,在短侧系2~3个死结并系紧,松紧适宜,以通过一指为限,过紧影响呼吸,过松则易脱落,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带。对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用约束带约束其双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每6小时清洁消毒内套管1次,使用煮沸消毒法,取出内套管后先洗净套管内的痰液,再用开水煮沸20分钟,内套管离开患者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预防痰液堵塞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每日更换2~3次,污染时立即更换,以防感染。套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2~3次。(3)感染的预防。①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强调吸痰前后的手卫生,每操作一次更换一次手套。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空气的清新,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的清洁。安单人病房,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②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性质、量、颜色,每周取痰标本进行培养,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③半卧位留置胃管,抑制胃内食物的反流,进食适量,忌吃太饱太少,保证营养供给,少食多餐。 2.3 观察:①气管切开伤口局部观察:手术后前3天观察切口皮下气肿及出血,以后注意观察伤口处皮肤有无感染征象等,系带的松紧是否适宜,吸出分泌物的颜色、量及性、状等。保持气管切口的湿化。②全身情况观察:重点观察病人的意识、T、P、BP、R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的动度、方式及声音、SPO2,常规听诊病人的呼吸音,X胸片检查结果,记录出入量、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 2.4 拔管后护理:当患者神志恢复,痰液减少并能自行咳出痰液时。可进行堵管试验,堵管后1~2天,无不良反应,未从套管内吸痰,无呼吸困难,能够咳嗽排痰者可考虑拔管。拔管前消毒套管周围的皮肤,充分吸引气道内分泌物。拔管后吸引窦道内分泌物,以油砂覆盖切口,并以无菌胶布沿颈前横行贴紧口拉紧互加以固定,切口每日换药,压住切口30分钟。 3 结论 规范进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是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初级护士护理技术水平,提高病区护理综合质量的主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容,陈克芳.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2(16):22-23. [2]袁爱枝.机械通气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效果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2008,27(4):61-63. [3]陈汉民,廖圣芳,余锦刚,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2):100.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 杜春秀*,董 恒* 关键词:垂体瘤;围手术期;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163-02 垂体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起发病率约为颅内肿瘤的10~12%,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1],它的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改变,头痛,肢端肥大,巨人症,闭经、泌乳,性功能低下等。根据肿瘤的大小及生长发展的方向,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病员恢复快。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20例,通过我们的循证护理,病员康复好,取得满意效果。先将护理体会通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主要症状头痛5例,肢端肥大7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5例,闭经、泌乳3例,均在全麻下行径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行肿瘤全切15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出现尿崩症4例,低钠血症2例。 2 循证护理方法 根据入院评估及阶段评估,明确循证护理问题:术前:颅内压增高,自理缺陷,自我形象紊乱,知识缺乏;术后:继发性颅内出血,尿崩症,低钠血症,脑脊液鼻漏,中枢性高热。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术前护理:①密切观察病员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头痛、呕吐情况,控制颅内压增高,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②心理护理:病员因头痛、视力障碍、体型变化产生自卑心理[2],还有由于对本疾病知识的不了解,担心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我们身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关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637000) 2012年8月20日收稿 心病员,及时的与病员及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我科的技术水平,提供本病成功病例的信息,增加病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以利于早日康复。③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病员:生活上给予照顾,外出有人陪护,防止意外发生。④术前准备:了解每日出入量并记录;行内分泌检查,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增强CT及MRI检查,了解肿瘤大小;术前3天遵医嘱用抗生素滴鼻,术前一天剪鼻毛,注意勿损伤鼻腔粘膜,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遵医嘱使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口服;指导病员用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鼻腔被油沙填塞,不能经鼻呼吸;告诉病员注意保暖,勿感冒受凉。 3.2 术后护理:①体征:全麻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清醒后,取半坡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并可使脑组织借重力作用向下压迫硬脑膜切口处,减少脑脊液鼻漏发生,以利伤口愈合。②密切观察病员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鼻腔填塞纱条渗血渗液情况,如鼻部压迫纱球被血性液浸湿,通知医生及时更换敷料并做好记录。③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并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遮盖口腔,防止口腔干燥及口腔炎症的发生。④饮食:麻醉清醒6小时后,无呕吐者可进食少量流质,如进食米汤,次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进食后清洁口腔[2]。⑤观察视力、视野恢复情况:做好病员心理护理,安全管理,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3]。⑥观察病员有无怕冷、体温不升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遵医嘱激素治疗,并观察用药后反应。⑦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继发性颅内出血: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如病员意识加深,双侧瞳孔不等大,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并复查CT,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并做好抢救处理。B尿崩症、低 3 6 1  2012年第19期

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吕世亭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0800(2002)04-0166-03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10%。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临床内分泌检测手段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改善。 1 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 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过去学者们对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存在许多争议,主要包括两种假说:一是下丘脑调控失常机理,二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机理。前者认为病因起源于下丘脑,在下丘脑的异常调控下,引起垂体功能亢进、增生以致产生腺瘤;垂体腺瘤只不过是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的表现形式之一。后者则认为是垂体局部因素使垂体细胞功能亢进状态,进而形成腺瘤。两者的争论导致了许多学者对垂体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多学者支持垂体腺瘤始发于垂体本身,因为下丘脑释放激素的过度分泌,极少引起真正的腺瘤形成,而仅仅是刺激相应垂体内分泌细胞增生及相应激素的分泌增加;垂体微腺瘤切除术显示,术后激素亢进症状迅速缓解,长期随访的复发率较低;组织学研究显示垂体腺瘤边缘并无增生的组织包围,表明垂体腺瘤并非下丘脑激素过度刺激所致;对杂合子女性垂体腺瘤患者X-染色体失活分析发现,各种 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作者简介:吕世亭,男,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类型垂体腺瘤均为单克隆起源,而正 常的垂体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增生组织则为多克隆性;分泌 多种激素的垂体腺瘤起源于原始的多 潜能祖细胞〔1〕。这些资料使我们对垂 体瘤的发生有了更新的认识:垂体瘤 是单克隆发生的,即起源于一个原始 的异常细胞;继而发生的单克隆扩增 或得利于自身突变导致的细胞复制增 殖,或得利于外部促发因素的介入及 垂体自身的生长因素。因此基因突变 可能是肿瘤形成的最根本的始发原 因,而下丘脑激素和其他局部生长因 子对已转化的垂体细胞的生长和肿瘤 的增大及侵润可能起着一定的协同作 用。 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不断进步,有关基因突变与垂体瘤的 发生相关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 较为明确的是gsp癌基因与垂体GH 腺瘤的密切相关性。gsp基因是由Gsa 突变而正式定义的一种新的原癌基 因〔2〕。Gsa基因是一个长约20Kb的 独立基因序列,由13个外显子和12 个内含子组成,其碱基序列和结构功 能已基本搞清,其点突变导致Gs蛋白 a2亚单位(Gsa)变异〔3〕。Gs蛋白是G 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功能是将刺激 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传递到腺苷酸环 化酶的催化单位上,促进环磷酸腺苷 (cAMP)的合成。由于生长激素的分 泌是cAMP依赖性的,因此Gs蛋白与 GH的分泌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的 证据表明cAMP还是一种生长介质, 这样,Gs蛋白的改变可能又直接或间 接地与肿瘤生长有关〔4〕。许多临床研 究发现在垂体GH腺瘤患者中较多的 存在gsp突变,而且这种突变仅在肿瘤 细胞中被发现而在周围细胞中未发 现,并且该突变具有明显的活性。这 些结果表明在垂体GH腺瘤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可能有特异性的gsp原癌基 因突变。除了gsp基因外,大量的研究 表明ras基因突变以及c2myc基因的 异常表达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发 展和恶性程度相关。此外,众多研究 也表明许多抑癌基因可能也参与了垂 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如多发性内分泌 肿瘤1型(MEN-1)基因、周期素依赖 激酶(CD K)抑制物p27K ipl基因、成视 网膜细胞瘤(Rb)基因、p53基因等。 除此之外,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众多生 长因子及其受体、下丘脑释放及抑制 激素受体、神经内分泌蛋白7B2等也 可能参与了垂体瘤的发生及发展过 程。综上所述,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 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多 步骤过程,但其确切的机理尚待进一 步阐明。 2 垂体腺瘤的分类 以往按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染色的 不同将垂体腺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 嫌色性、混合性四种。由于内分泌学 研究的进展,这一分类方法已经不能 满足临床需要。Mosa和Baroni于 1963年首先提出根据内分泌功能分 型,后经许多学者的改进,现分型如 下:①有分泌功能的腺瘤:包括单激素 分泌腺瘤和多激素分泌腺瘤。②无分 泌功能的腺瘤:包括未分化腺瘤和瘤 样细胞瘤。 最近,K ovacs K等〔5〕通过对手术 切除的8000例垂体腺瘤的研究后认 为,垂体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五个方 面:临床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手 术所见及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检查,电镜检查。K ovacs K认为每一 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 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这一分 类标准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 661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April2002,Vol.14,No.4

垂体瘤鉴别诊断

1.肿瘤: (1)颅咽管瘤:多发生儿童及年轻发病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滞器官不发育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 下部受累表现体积大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肿瘤多主题位鞍上垂体组织鞍内底部(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中年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视力减退伴有不规则视野缺头痛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影像学表现肿瘤形态规则增强效果明显肿瘤位鞍上垂体组织鞍内底(3)拉司克裂囊肿:发病年龄年轻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出现内分泌紊乱和视力减退影像学可见体积小囊肿位垂体前后叶之间类似"三名制"馅饼.大型囊肿垂体组织被推挤到囊肿下、前、上方该病最易误诊为垂体瘤 (4)生殖细胞瘤:又称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儿童病情发展快多饮多尿早熟消瘦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鞍上增 强效果明显 (5)视叉胶质瘤:多发生儿童及年轻以头痛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鞍上病变边界不清为混杂信号增强效果不明显 (6)上皮样囊肿:青年多见发病缓慢视力障碍影像学表现为低信号病变 2.炎症: (1)垂体脓肿:反复发热头痛视力减退明显同时可伴有其它颅神

经受损般病情发展迅速影像学表现病变体积般不大与临床症状不相符蝶鞍周遍软组织结构强化明显 (2)嗜酸肉芽肿:症状近似垂体脓肿而且发展更快除头痛视力减退外经常发生多组颅神经受损多伴有垂体功能低下.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例如鞍内蝶窦内鞍上前中后颅等部位.影像学表现病变周遍硬膜强化明显 (3)淋巴细胞垂体炎:尿崩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表现垂体柄明显增粗垂体组织不同程度地增大 (4)霉菌炎症:症状近似垂体脓肿多有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 部分病例其它颅神经受损 (5)结核脑膜炎:青年或儿童头痛发热有脑膜炎史影像学显示有粘连脑积水 3.增生: (1)生理:青春发育期生长激素细胞分泌活跃孩有暂时嘴唇变厚 脚比例大;运动员训练运动量大出现皮质激素和其它荷尔蒙激素 分泌旺盛出现毛发多皮肤粗糟等怀孕及哺乳期妇女PRL分泌增多增生出现血清PRL增高孕妇有泌乳和暂时闭经该时期MRI 检查可见垂体膨大少数体积增大2-3倍常被误诊为垂体瘤进行各种治疗. (2)药物:以治疗精神疾病镇静安眠药物最为明显部分中成药例如六位地黄丸也可以造成垂体组织增生血清PRL明显增高.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提高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4例垂体微腺瘤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 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垂体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月至3年。月经紊乱者40例,其中28例合并头昏、头痛,5例有四肢乏力,50例有泌乳素增高。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垂体大小正常或较饱满,微腺瘤病灶动态增强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有轻度强化,经药物治疗后病灶可缩小或消失。结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可以多方位成像,图像直观,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是垂体微腺瘤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ituitary MRI.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4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cases, 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examinations. All patients were Philips 1.5T MRI scanner, scan, pituitary plain and dynamic enhanced MRI.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mixed, the basic course are one month to 3 years. Menstrual disorders in 40 patients, including 28 cases with dizziness, headache, 5 patients had limb weakness, 50 patients with prolactin increased. Pituitary MRI showed normal pituitary size or less ful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icro-adenoma lesions no enhancement, mild enhancement delayed scan, the lesions after drug treatment may shrink or disappear. Conclusion MRI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 has high sensitivity, high accuracy,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that can be multi-dimensional imaging, visual images, direct show lesion size, shape, is commonly used pituitary imaging diagnostic method for clinical help. 【Key words】Pituitary ade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chine; image processing 垂体微腺瘤是指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垂体腺瘤,多有分泌功能,因很早出现内分泌功能异常故在肿瘤很小时即被发现[1]。激素分泌异常症候群表现为垂体分泌过多或过少症状,多见于早期微腺瘤阶段[2]。影像学检查是评价垂体腺瘤及周围结构的重要手段。目前MRI是垂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3]。MRI也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好的影像学方法。典型的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腺增大,高度大于9 mm,MR检查可呈各种信号改变典型者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但大部分病灶平扫显示等信号改变,因此需行动态增强扫描。现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经临床证实的垂体微腺瘤并做过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的6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垂体微腺瘤MRI表现。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