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1只羊
1两黄金 或其它商品
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 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劳动时间)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 值的变化成正比例,而同货币价值的 变化成反比例。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价值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 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体现的是生产者之间的 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 形式。
一只羊
交 换 三把斧子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在一个商品之 中,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没有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不 成其为商品。
对立 使 用 价 值 与 价 值 又 是 互
性
相矛盾、互相排斥的。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
抽去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叫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资本有机构成
物质 Pm∶A—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资本
资本的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价值
C∶V 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着资 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
做资本有机构成,用公式C/V表示。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产业资本循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 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 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 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B、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大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大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8、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3、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1台电视,一周后付款1000元C、顾客用4000元钱购买了1台电脑D、顾客向蛋糕店以98元的价格预订了一个蛋糕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7、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18、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9、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0、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2、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笔记教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认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学难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科学认识。
[教学课时]8课时【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上产关系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其他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圈地运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15世纪末通往美洲和印度航道的新发现。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 程。 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 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万物商品化——资本主义产生
一、“资本主义”一词的由来:
一般认为资本主义形成一种经济生活现象,首先在13世纪 -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半岛。“资本主义”一词却产生在 几百年后。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体力 脑力 耗费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商品的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 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
价
值
商品的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
1、获取利益的私人雇佣关系。 2、特定的交易关系——市场关系。 3、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马克思、恩格斯的解释。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15世纪末通往美洲和印度航道的新发现。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 程。 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7.商品价值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9.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1.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①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料的配置;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 自然经济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 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⑴ 农村: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 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 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 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 的虚伪性就暴露无疑。劳动力的买者摇身一变, 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 的工人,尾随于后。前者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后者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 鞣。”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马克思
⑵ 城市:由商人程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 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现代生活史。”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商品甲)
商品生产者
(商品乙)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量上的比例) (从量变到质变) (两极矛盾)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 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 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的产物 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四章重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2.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用奥利手段夺取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
4.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驾着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适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任何物品都具有适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时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他们二者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6.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7.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的价值形式。
货币具有物种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商品经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货币发展史
2、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
价值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是
特殊 商品
使用价值
双重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自然属性
社会职能
金银的使用价值 反映别的商品价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3、货币的职能
价
流
贮
值
通
藏
尺
手
手
度
段
段
支
世
付
界
手
货
段
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生产力基础变了
生产社会化及劳动分工处于较低水平 生产高度社会化及劳动分工深刻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考点39商品经济(★★★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第二个也是卷蛆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舄于不同拘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俵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②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拿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直姓蛆,具体劳动创造位她却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些M挂,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的,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5.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处奏劳动时■同决定商品的价值显。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部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篇单劳动为尺度的。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妻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血经二鱼子蛀⅛直是,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G价值尺度、流通手权、心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种职能,其11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本章逻辑结构]本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本章重要知识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白商品经济的矛盾[本节逻辑结构]本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的二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分析了并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层层瑚入介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过资本原始稠的加速作用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年业革命,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确立。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削本矛盾。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导致了商高济产生。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雕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舅时间决定。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雇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重要知识点]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的原始积累。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5.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商品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是什么?★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积极和消极)是什么?★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什么?为社么?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资本的原始积累3、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立4、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更加巩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小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好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底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论述题重点1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具有哪些职能?2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普通点1试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简答题重点1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4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5简述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6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普通点1简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为什么说个别企业总是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简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哪几部分。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7什么是剩余价值率。
8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后果、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9简述资产阶级的政党的职能。
10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11简述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
12简述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多选重点1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价值。
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2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的联系表现在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有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A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质B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C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抽象劳动的量上有差别但质相同D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4章
扩大价值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 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 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 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 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
•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 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 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所有制是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 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 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在权出发去认识。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 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 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 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 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 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 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 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在这里,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 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家,资本 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 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 的剩余价值。
•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 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 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 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转化为资本发生价值增殖其原因就在于,资本家在 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
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
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这
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 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 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一)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商品交换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手工 生产力
社
社会化 的大生产
会 生产
高度发达 的社会生产
力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 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 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不能仅仅理解为直接进行 生产操作的生产工人的体力劳动,而是既包括直接进行
生产操作者的活劳动,也包括从事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
人员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
包括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这些劳动作为“总体
工人”的劳动部分,都属于生产性劳动,共同创造了价 值。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而在商品 经济条件下,忽视或否定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就会阻 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 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五)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
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 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 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 度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 实现的,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1)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 础。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 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 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 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 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 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 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 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 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 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 人们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并没有货
币作为交换的媒介。要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必须了 解价值表现形式的发展。(参见教材) 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通 过货币产生的过程也揭示出,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和具体劳动的核心区别:具体劳动创 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四)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的,一 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物 化劳动又称过去的劳动)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 价值(活劳动)。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能转移的价值量。只有 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 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 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 象劳动。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 。 (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 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 础上,便产生出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 促进作用。早期的商业起着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 的中介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 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 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 率。个别企业总是力求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 物品的有用性。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 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 力的支出。
(2)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
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 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 作用。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就使商品交换分解为 卖(商品—货币)和买(货币—商品)两个过程。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通过产业革
命,一方面实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它 又巩固与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产业革命使 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 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还原为 生产出劳动者所消费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 度。
1、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货币转化为资本
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来看,资本最初都表 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 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而作 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 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 的增殖。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m)。正是发生了这种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 价值的价值。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矛盾有两种表现:一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 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 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二是如果商 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 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 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分配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一、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 济细胞。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 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 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首先,商品价格波动
的中心是价值。其次,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商
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
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 的。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 来考察;一方面是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价 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 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 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 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 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 史和道德的因素。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劳
具体劳动
动
具体劳动指在一定的具体形
式下进行的劳动。
二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