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 中国近代史

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 的变迁历程
分析影响服饰变迁的主要 因素
探讨服饰变迁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总结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 的特点与趋势
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传统与现代服饰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创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统与现代服饰审美观的演变与融 合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的 特点:多元化和个性 化
设计创新:利用计算机辅 助设计、虚拟现实等技术,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生产方式变革:智能制造、 柔性生产等,提高生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率,降低成本
消费方式变革:电子商务、 个性化定制等,满足消费 者多样化需求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利用 可再生材料、环保染料等,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与交互性:智能穿 戴设备、虚拟现实等,增 强服饰的交互性和实用性
汇 报 人 :
XX
满族服饰:长袍 马褂,旗装,旗 袍
汉族服饰:长衫, 短袄,裤子
西方服饰:西装, 礼服,帽子
服饰特点:简洁, 实用,注重装饰
服饰特点:以中山 装和列宁装为主, 强调集体主义和革 命精神。
服饰材料:以棉 布、呢绒为主, 注重实用和耐用。
服饰色彩:以黑、 灰、蓝为主,强 调朴素和庄重。
服饰款式:以简单、 大方、整洁为主, 注重实用和功能性。
多元化: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不同阶层 的服饰风格各异
个性化:人们追求独 特、个性的服饰风格, 注重自我表达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多元化和个性化 的服饰发展趋势将更加 明显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的趋势: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

人民全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

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

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

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

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比较复杂。

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

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

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彩依然比较单调。

当时典型的服饰及形象男子服饰新款中山装。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款中山装成为全国城乡广大人民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裝,具体款式为:前襟4个口袋、5粒纽扣,袖口各3粒纽扣,立领上装翻领,后背没有横带。

中山装在以后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他将中国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并结合了西装的样式,和旗袍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益借鉴。

还有衬衫和大衣。

村杉主要有两种:一为长袖衬衫,直摆,尖领或方领,克夫袖,以为白色,也有淡蓝色和灰色;二为短袖衬衫,样式为翻领、翻驳头,胸前两只袋,门襟4粒纽或硬领,以及不翻驳头,胸前一只带,门襟6粒纽。

大衣。

男子冬装除中式棉袄外,还有棉大衣或呢大衣。

款式为翻驳领,贴袋或插袋,明门襟或暗门襟,单排扣或双排扣,装袖。

女子服饰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

近代服饰的变迁

近代服饰的变迁
近代服饰的变迁
服饰,作为一种礼仪标志,不仅是一 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变迁记载着 社会与生活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 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近代人们 的服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朝统治者在汉族传统封建服饰的基础上纳入满族服装款式, 形成清代的服饰制度。样式华美雍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进入民国,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 服饰为内容的服饰改革。
男子服饰从长袍马褂向西装和中山装逐步演变;女子服饰将宽 袍大袖的传统旗袍进行改进,更加称身合体,现代改良旗袍成为当 时最时髦的女装。
1.男子服饰的变化:西装、中山装
西装
通商以后,人们看到 了来华西人所穿的西式服 装。男式西服是短衣长裤 ,颈系领带,短小紧窄, 贴身灵活,便于活动,不 像中国长袍马褂,宽襟博 袖,注重舒适。
想一想:民国时期的旗袍与晚清时期相比, 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分析变化原因。
西方宽思袍想大的袖影响 审美观念的改变 女性称地身位合的体提高
身着旗袍的晚清满族妇女
穿改进旗貌最直观 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 说,也是一部生动的文 明发展史。
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 毛泽东与蒋介石都着中山装。
2.女子服饰的变化:传统旗袍——改良旗袍
传统旗袍
旗袍是清朝满族女子 的服饰,其特点是服体宽 大、平直,下长至足,穿 着不随体。衣上绣满花纹 ,领、袖、裙都滚有宽阔 的花边。
传统旗袍
改良旗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20 世 纪 30 年 代 末出现了“改良旗 袍”。旗袍的裁法 和结构更加西化, 除了领、袖更加合 身以外,“美人肩 ”的使用(较软的垫 肩)表明女性开始抛 弃以削肩为特征的 旧审美。
孙中山改进西装样式,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中山装。 这种服装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男童装: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 的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 式。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 为水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 其它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三步曲
鸦片战争后旗袍
清早期旗袍
2019/12/22
民国后旗袍
旗袍走向世界
2019/12/22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经 济 现 象 ?
2019/12/22
中山装的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 进行服制改革,把中山装 定为男子礼服之一,再加 上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 穿着,举国崇尚,蔚为风 尚。
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 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 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 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 中窥豹”,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 就能够看出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 推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
2019/12/22
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 “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 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
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 2019/12/22 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半臂,足登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 。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与可夹可絮的襦、袄等上衣有所区别, 也是女子常服之一。。
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 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直披 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诗:“惯束 罗裙半露胸”等诗、画即似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 足以想见唐时思想开放的时代背景。除此之外,武则天时还有将裙四角缀十二铃 的,行之随步叮当作响。 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似以石榴 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
辽代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 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 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 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 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 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 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 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 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 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双 袖呈胡状 。 (3)夹衣衣长及膝,交领、右衽、直裾,上衣与下
裳相连。
战国早期铜人,身穿圆摆 缺襟上衣,多褶裙
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
四、秦汉服饰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 ,但是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 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 皂。
半臂与披帛:这是襦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似今短袖衫。披帛,当从狭而 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种飘带了。这种 古代仕女的典型饰物,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至隋唐盛行当无置疑,在留存至 今的壁画与卷轴画中多处可见。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股票配资平台 股票配资平台
vjd06wmx
谷主梦灵立马就说到:“事不宜迟,我们去看看夜丫头的身体现在情况如何吧,玄月姐,你之前说夜丫头正在修炼,你看现在 我们过去的话可以吗?”“当然可以”花玄月刚要说我们现在就去找她的时候,夜北冥已经出现在门口了。从送走焱的时候, 自己就已经用精神力查探到自家母上大人跟父亲来了,还有梦瑶谷主,于是就一路用精神力探路慢慢的走过来了,没办法,为 了早点习惯失明,连御空飞行都不怎么用了,不知道自己那眼泪多如海水的父亲大人见了自己会不会又哭成个泪人,到时候母 上大人又要心疼了。第006章 封印弑神蛊当花玄月等人看到夜北冥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千菱子旭就已经哭着跑到夜北冥身前, 一下子就将夜北冥熊抱在怀中,脸上带着海带泪,摸着夜北冥的头,颇为悲伤的说道:“爹爹的冥儿啊,怎么就这么苦?中了 弑神蛊身体还疼不疼?眼睛是不是很难受?怎么爹爹一不在你身边你就不好好照顾自己呢?没事啊,现在爹爹来了,以后爹做 你的眼睛!”夜北冥听得一阵无语,什么叫你做我的眼睛?就算我现在眼睛看不见了,我也一样能走路能吃饭能起夜上茅房还 能打架„„夜弑天看着自己孩子一脸的无奈,对自己爱夫的言语跟行为也是一脸的黑线,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就习惯了,于是转 头不再看向自己那已经精神脱线的夫人,跟梦灵说道:“既然冥儿已经来了,那我们就开始吧。”然后才转头对自家还在励志 要做自己宝贝女儿眼睛的夫人喊道:“好了子旭,说完了就赶紧带冥儿过来个治。”千菱子旭立马擦干脸上的眼泪说道:“对 对对,眼睛要紧”,然后走到夜北冥身侧,搀扶着夜北冥的胳膊说道:“赶紧走,冥儿,爹爹现在就做你的眼睛给你带路。” 夜北冥无语的任由自家精神高度紧张的父亲大人跟扶着老爷爷似的扶着自己往前走。等夜北冥走到花玄月早前准备好的石室里 正中心位置盘腿坐下,花玄月、夜弑天、、千菱子旭、梦灵四人走到夜北冥四周一米外也跟着盘腿做下,然后都运起自身的神 力灌输到夜北冥体内,顺着她的经脉,抵达弑神蛊沉睡的地方,慢慢的用神力接触弑神蛊,打算将它包围起来,哪知神力一接 触到弑神蛊,就让弑神蛊从沉睡的状态立即醒过来,然后将自身包围的神力大口大口的吞噬吞噬,夜弑天等人很有默契的立即 加大神力的传送,将弑神蛊用神力一层一层的包围起来,神力几乎浓郁到粘稠的地步,也许是神力太过浓郁弑神蛊觉得自己吞 不下的原因,也可能是弑神蛊已经没有千年前那么无所畏惧的强悍了,过多的神力让它停止了对神力的吞噬,开始剧烈的挣扎 起来,此时的夜北冥的感觉很糟糕,因为弑神蛊在心脏的原因,所以弑神蛊剧烈的抖动让她的心脏感觉被针扎似的,感觉心脏 马上就要碎了,夜北冥咬牙硬挺着,然后动用自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是第一个阶段,服饰的主要特点是中西结合,有的材料直接概括为了八个字: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男装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山装,女装的典型代表就是旗袍。

传统的中国的男装是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和西装的结合就产生了近代的中山装,它以西服为基础,把西装的大翻领改为立领,设计了四个口袋在正面,五个纽扣象征蒙满藏汉回五族共和,两个袖口的三道纽扣分别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中山装不同于当时西装后面有开叉,不开叉又是在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女装当时的典型代表就是改良的旗袍,一改满装宽大的袖口,依照人体曲线美加以修改既借鉴了西式的审美,也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形制的创作。

第二个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就是服饰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50年代60年代因为我们跟苏联的关系,服饰上也与苏联有关联,流行的服饰是列宁装和布拉吉。

60年代-70年代,主要是军装,社会的特点就是“蓝海洋、绿海洋”。

第三个阶段就是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服饰受到港台欧美的影响,从服饰的材料、花式、以及款式都与之前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由穿的暖像穿的美转变。

追求个性化的表现,甚至追求品牌的效应。

衣着的变化不仅说明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说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国力在增强。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析等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4、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中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5、晚清普通女子的装着宽松肥大,遮盖了女子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重大变化,女性服饰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式服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6、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
7、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的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
8、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暖向穿的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原始
现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传入中国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苏式服装流行---列宁装 布拉吉
五十年代: “列宁装”
五十年代: “布拉吉”连衣裙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效 对象,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种政治倾向,具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服饰的演变可追溯到汉朝,2000多年来服饰革新的变化一直沿着历史的洪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及近代穿衣史的演变中,中国的服饰以变化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近现代服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服饰形象以衣服为主,采用重衫和轻衫搭配。

其中,重衫用厚实的布料制成,轻衫则用薄薄的布料制成。

重衫有各种“衣”的称呼,如“腰衣”,“头衣”,“衣衫”,“大衣”,“袍子”等,而轻衫则有“衣裳”,“长袄”,“短袖”,“短衫”等。

此外,礼服还有“簪子”,“鹤凤簪”,“麒麟簪”,“凤毛簪”,“凤凰簪”,“龙凤簪”,“凤鸟簪”,“鹤凤簪”等,用来凸显衣着身份高贵的特性。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服装穿衣风格保留了汉朝的一些传统,但也有一些变化。

它的服饰以衣裳为主,采取两件上衣和双件下衣的搭配,其中,上衣有五件:大衣,腰衣,头衣,短衣,袖衣;下衣有双件:袍子和裤子。

此外,唐朝的服装还有一种袖子长衫,用来搭配袖子长裤,以凸显个人的高贵特性。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宋朝的服装风格大体上保留了唐朝的风格,但也有一些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

中国近代服饰

20世纪20年代梳妆女子
穿短袄套裙的妇女(传世图照)
民国男性服饰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 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 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 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 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 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 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 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 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 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 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 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 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 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 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 “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 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 了一股浪潮,这从当时坊间 流传一句笑谈可以窥得一二 一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 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 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 书。”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 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 落下了帷幕。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 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 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 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 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 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 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 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 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 国的理念。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 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 延续。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 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线条,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 穿,爱穿。
背带式工装裤
• 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与之 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 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 工制作。另外,前后挂胶、以 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 “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 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 和喜欢的鞋型 。
西
翻起,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

可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近代中国女性服饰的变化一、湘绣服湘绣服,传统湖南省的家饰服饰,并受到大部分华语文化圈的欢迎,因其既美丽又有纹理而被很多其他文化圈的女性推崇和把玩。

湘绣服的制作,多由绣师母子俩一同协作完成,缝制的布料多为当地的锦绣或丝绸,缝纫手法既美观又考究,而且显示出丰富的民族风情。

湘绣服的色彩有着一些特殊的历史意涵,体现着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钟爱。

二、长衫加蓬裙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变化。

在19世纪,普遍会见西方式的礼服,这种服装由里衬加上外套长袍,外边加上裙子,被称为“长衫加蓬裙”。

它以民族服饰元素搭配,大衣长袍花痴藤,又为西方服饰修饰,上衣布料用印花,边缘使用米簇,大衣口袋加上格纹及褶边,堆叠状的蓬裙自然扩展。

三、锦服20世纪初,中国古典服饰发生巨大转变,从就湘绣服及长衫加蓬裙发展到锦服。

锦服﹝Chi-koi绣锦﹞通常是一件口袋装饰的无领宽松服装,多以竹编、丝绸及其它装饰品为装饰,穿着锦服的女性看起来也更时尚灵动。

20世纪50至60年代,锦服受到传统服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新潮元素份量,模仿出蓬裙大衣领子,宽松装饰,以灵动细节设计,展现女性优雅和力量,受到更多人的推崇。

四、长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式服装出现了一些改良的类型,如长袍,它紧贴身着,宽松的下摆搭配金属丝绸,或湖流纹,纽扣等装饰品,同时,穿着长袍能使你的气质更加显著,把传统服饰也融入于当代时尚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总结从湘绣服,到长衫加蓬裙,再到锦服,以及长袍,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每一种服饰都有其文化传统的内涵,代表着细致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服饰,不但包含文化传统,又带来时尚潮流,使传统服饰更新,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中国传统服饰王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服装变化

近代服装变化

中 国 现 今 服 装
20
——
90
21
一、经典服装:旗袍
★旗袍与中国女人的结合,创造出如此美丽的风景,也造就 了中国时尚话题里最不可不说的一个神奇的传说。
张曼玉身着 旗袍的 造型性感、 优雅
风韵犹存之刘嘉玲
二、21世纪初,个性成为最时尚的代名词!
有着未来建筑派风格的高 腰裙,裙子和上衣的色彩 很协调,绿色的手套与绿 色枝叶相映成趣,衬托着 含苞待放的娇艳粉玫瑰。
镂空的裙角如一朵极致盛 开的花朵,与百花齐竞妍。
1、非主流,个性服装
2、展现个性
三、混搭服饰
21世纪,混搭风流行开来。不同的服装款式相互交织,从广泛的时期 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 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图为街头混搭潮人。
四、街头嘻哈服饰


一说起街头文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HIP-HOP,从某种 程度上说,HIP-HOP确实也已经成为了街头文化的代名 词。 90年代后期,街头文化随着哈韩哈日的潮流进入中 国年轻人的视野,掀起嘻哈热潮,到了21世纪,街头文化 深入传播到中国的各大城市,对于新世代的潮人型人来说 ,街头文化已经成为型酷和时尚的象征,也成为了他们生 活中的一部分。 分别是服饰、街舞、Hip-HopDJ、唱白(MC)和涂鸦。 一般人最容易想起的一定是那些尺码超大、宽松随意的嘻 哈服饰,还有有型有款的街舞,因为这些比较贴近普通人 的生活,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
四、运动时尚风格已成21世纪独特的趋势
完! 谢谢观赏!
所有在那 个年代追求 在穿戴上标 新立异的年 轻人可能都 被扣过这样 一顶帽子。 批评的对象 一般是喇叭 裤、尖领衬 衫等等,与 这个词汇意 义和功能都 相当接近的 还有“崇洋 媚外”、 “思想腐朽” 等等。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服饰:中国进入了近代。

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

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

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

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

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

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

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

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

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

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

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3、(19世纪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

中国近代服装的演变

中国近代服装的演变

•世纪60年代的服装有人戏称为“集体撞衫”,不过人们的衣服颜色单一,款式相同却是真实的。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所有的花衣裳、旗袍都成了“封、资、修”的象征,当革命革掉了旗袍等资产阶级的尾巴,剩下的只有解放装、青年装、中山装、对襟衫。

我中国女性服饰在60年代中后期以后实际进入了虚无状态,留下的是一片空白。

•中山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中山装系列。

加之毛主席喜欢灰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

这些都成为当时的主流款式。

•中山装成为后来成为中国男子标准服装;••雷锋帽•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闻名中华,也成为了雷锋的象征之一。

•海魂衫•是指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纹衫,俗称海军衫,又称海魂衫。

海魂衫的寓意为广阔的大海与蓝天,水兵们穿上海魂衫更显得精神抖擞。

在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

•近现代以来服装出现什么变化趋势?•军便装•7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

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

因此,这一时期的着装继续延续着60年代末期的一些特点。

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4)新中国成立后的 流行干部服
(5)“文革”流行绿军装 文革”
(6)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个性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
80年代的流行-飞机头、长鬓角、 80年代的流行 飞机头、长鬓角、 年代的流行-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现在的流行: 现在的流行:
(1)清末旗袍 宽松肥大) (宽松肥大)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1)鸦片战争前 (1)鸦片战争前 长袍, 长袍,马褂
(2)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西装传入中国 西装传入中国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
(2)民国时期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 (体现女性曲线美)
(3)建国后五 )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流行 列宁装、 列宁装、布拉吉 连衣裙)。 (连衣裙)。

(4)“文革”流行绿军 ) 装
(5)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 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1956年的工厂女工 1956年的工厂女工
由来: 由来:孙中山根据西式服装设计 含义: 含义: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从鸦片战争到 2.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 新中国的成立 服装的特色: 、立 服装的特色(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中式与西式、、司法、考试、监察)。 法 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后背不破缝, 后背不破缝 一之大义。 一之大义。

初二寒假作业-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发展简史

初二寒假作业-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发展简史

新生代
款式的高速淘汰和更新 形成多风格流派 日益重视灵活配套效果 受到国际潮流文化影响
服饰是一个国家形象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一个民 族文化的象征。
不同时期的服装都有不同特点,代表着不同历史时 期所具有的不同历史记忆。
像中山装、旗袍、列宁装,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下诞 生的产物,具有浓重的时代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澎 湃的社会风潮之下别样的精神追求。
晚清平民服饰 晚清贵族服饰
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民国时期
中山装
学生装
长袍马挂 改良旗袍
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后,受西方的影响。(外因)例如西装。 (2)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体现政治意义。(政治)例如中山装。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对人性和美的追求。(思想)例如改良旗袍。 (4)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例如易服、剪辫、放足等。 对这种中西合璧的服饰如何评价?(1)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服饰美。 (2)有利于古老中国融入现代世界文明。(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发展,适应 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要求。
当代服饰变化的两大趋势: 1.本土文化表达的回归。 2.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服饰变化的总趋势: ຫໍສະໝຸດ .由本地化走向全球化。 2.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3.由生存需求走向精神表达。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 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 明、清,到近现代,服饰以鲜明特 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
服饰是一定时期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它 的演变,同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生活习俗、 各民族及各国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在传达时代讯息的同时,也深 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 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

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成为中山装的特色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

人民全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

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

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

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

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比较复杂。

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

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

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彩依然比较单调。

当时典型的服饰及形象
男子服饰
新款中山装。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款中山装成为全国城乡广大人民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裝,具体款式为:前襟4个口袋、5粒纽扣,袖口各3粒纽扣,立领上装翻领,后背没有横带。

中山装在以后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他将中国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并结合了西装的样式,和旗袍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益借鉴。

还有衬衫和大衣。

村杉主要有两种:一为长袖衬衫,直摆,尖领或方领,克夫袖,以为白色,也有淡蓝色和灰色;二为短袖衬衫,样式为翻领、翻驳头,胸前两只袋,门襟4粒纽或硬领,以及不翻驳头,胸前一只带,门襟6粒纽。

大衣。

男子冬装除中式棉袄外,还有棉大衣或呢大衣。

款式为翻驳领,贴袋或插袋,明门襟或暗门襟,单排扣或双排扣,装袖。

女子服饰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

到50年代后期,随着女性就业队伍的扩大,穿着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机会销声匿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领好八字领的衬衫十分普及,面料为细布或府绸。

女子冬装主要是中式棉袄加罩衫。

列宁装是当时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人员常穿的服装,具体形制是大驳领,双排八粒纽,斜插袋,束腰带,主要为女子穿着,但在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装。

进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种年龄层次的妇女所喜爱。

形制是翻领,装袖,直襟,四粒纽,可开关门襟驳头,一字领或八字领,前身两只大贴袋,外观稳重大方。

到以后又流行拉链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连衣裙逐渐成为我国中青年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

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无袖等;领型有无领(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V”字形、“U”字形)、装领等。

而料常用各种印花或素色的丝绸、全棉、棉涤,款式主要有细褶裙、喇叭裙等。

服饰品女子基本不化妆,发型日趋简化,姑娘们爱留辫,上了年纪的妇女一律齐耳短发。

男子发型更简单,有梳理整齐的“西装头”和“平头”。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进入20纪60年代,中国连续3年自然灾害,粮食大减产,棉花也连年歉收,纺织品和针织品产量都比往年下降。

这个时候又受计划供应的限制,布票的数量比较少,人们在购买
纺织品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充分利用。

在颜色上
多选择中性的朴素颜色,以便能够穿上好几年。

从1966年开始了为期10年“文化大革命”,西服和旗袍等服装被称为“四旧”,人民对服装包含的等级标志意义有了歪曲的理解,没有人愿意通过服装来表现个性,这个时期中国人的服装样式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典型服饰及形象
在“红卫兵运动”风靡全国的时候,穿草绿色军装,戴草绿色军帽,扎宽皮带,佩戴毛泽东像章,手拿红色语录本,背草绿色帆布挎包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装束。

老三色(蓝、灰、黑)和老三装(中山装、青年装和军便裝)又占领了服装阵地。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社会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服装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服装行业进一步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

当时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讲话,提倡美化人民的服装穿着。

共产党领导人带头穿新式双排扣西装,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从而掀起了一股“西服
热”。

思想解放的年轻人率先穿起新款式的服装,人们的服装观念十分活跃,追求新异、时髦的心理不断增强,服装的流行周期大大缩短。

男子服饰西装再次流行,并且普及到了中国农村。

便裝有夹克。

猎装、风衣、编织的棒针衫和运动装等,不仅款式多样,而且也使用了驼色、酱红、湖蓝、米色等传统的女子服饰用色。

冬装有了皮夹克、羽绒服、运动型棉夹克等。

下装经历了由喇叭裤到牛仔裤的演变过程,而后就是一种中档和裤脚口的尺寸相一致的直筒裤。

80年代中期开起流行锥形裤和西裤。

女子服饰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设计师充分运用裁片分割的手法来设计服装,使服装的造型结构更加合理。

当时的主要服裝式样有:春秋装、衬衫、西装套装、羽绒服、各式大衣、皮夹克、皮风衣,喇叭裤、健美裤、牛仔服等。

春秋装。

翻领,翻驳头,门襟钉3粒纽,两只有袋盖的暗袋。

这是女青年和中年妇
女都较喜欢的款式。

女衬衫。

70年代后期女式衬衫有两种时髦款式。

一是仿效男子衬衫的长尖型硬领,另一种是在衬衫的领边和襟上都镶较宽的荷叶边。

进入80年代后,女式衬衫的变化更多更快,主要有夹克式、西装式、馕拼式等。

看的外形蓬松。

背缝有裥;有的造型削瘦,腰部束细。

领有翻折领、松紧领、无领等,款式各异。

西服套装。

基本款式是翻驳领。

两粒纽,只有袋盖的暗袋。

主要是城市中的一些妇女穿着。

羽绒服。

以涂层尼龙布为面料,内部填充羽绒或羽毛。

健美裤。

一种黑色弹力针织踏脚裤。

之后材料、颜色、放松度也有变化。

逐渐出现了配饰70年代后期,高跟鞋得到恢复,此时的鞋跟有高跟、半高跟、坡跟等,颜色有白色、红色、米色、绿色等。

同时西方的运动鞋也被引入中国,因为起初只有一个品牌“NIKE”而被称为“耐克鞋”。

手套、围巾、帽子、提包等附属物的使用也不仅考虎实用机能,而要通过其造型和色彩的变化来取得整体的审美效果。

夏季开始流行用遮阳镜。

改革开放以后又可以烫发和化妆,起初大家烫成大波浪为时髦,而后就有了和国际时尚接轨的各种发式。

引领了时尚潮流的开端!!
参考文献《人类服饰文化》、《中国服装史》、华梅编。

还有《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电子图书是一本自考书结合网上资料一起总结而来!加入个人看法而来!可呢不完善,希望老师能理解!
11服设一班1130180373 刘海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