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行动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案例教学行动研究

中学案例教学行动研究

中学案例教学行动研究一、引言。

你知道中学教学里有个超酷的东西叫案例教学吗?就像是把知识放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实际发生的事情里,然后让学生像侦探一样去探索知识的宝藏。

我就对这个特别感兴趣,所以开启了一段关于中学案例教学的行动研究之旅,这一路上啊,那可真是有笑有泪,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呢!二、案例教学在中学的现状。

1. 初见状况。

刚走进中学课堂去观察案例教学的时候,那场面有点像一锅乱炖。

有些老师觉得案例教学就是给学生讲个故事,然后问几个问题就完事儿了。

比如说在历史课上,老师讲了一个古代战争的案例,但是提问的时候就特别简单,像“这个战争是哪两方打的呀?”学生们就像机器人一样回答,感觉根本没深入思考。

2. 问题大集合。

我发现这里面的问题还真不少。

首先是案例的选择,很多案例都特别老旧,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

像在讲科技发展的时候,还用那种几十年前的老例子,学生们都提不起兴趣。

其次呢,教学方法也很单一。

老师就只是在上面讲,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互动性超级差。

还有哦,对案例的分析也很表面,没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我的行动研究计划。

1. 计划出炉。

我就想啊,得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状况。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超级详细的计划。

第一步就是重新筛选案例,我到处搜罗新鲜又有趣的案例。

比如说在讲环保的时候,我找了一些当地的河流污染治理案例,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离自己很近。

然后我打算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每个小组都要像一个智囊团一样,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去挖掘。

2. 准备工作。

这准备工作可不容易呢。

我得先自己把这些案例研究透了,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要先熟悉自己的武器一样。

我还得设计好每个环节的引导问题,就像给学生铺好一条探索知识的小路。

比如说在环保案例里,我会问“如果你们是当地的官员,你们会怎么治理这条污染的河流呢?从资金的筹集到具体的治理措施都要考虑哦。

”四、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八章1.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办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空中,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4.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5.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6.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7.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8.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9.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10.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有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

第九章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3.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4.教育合力:是这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余人的力量,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失效。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追求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行动和改善实践环境的研究方法。

它旨在通过积极参与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介入,获取和整理实践中的知识,进而推动实践环境和行动者的持续改进。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行动研究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性的研究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调整与改进,达到对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解决的目的。

2. 参与性: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是实践者的一员,与实践者一同参与问题的解决。

3. 资料收集和分析:行动研究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以获取源于实践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4. 反思与改进: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反思并不断改进他们的行动和实践,通过试验、调整和反馈的方式不断迭代,达到改进实践环境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的几个优点:1. 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合作与互动,使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反馈机制: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和改进的循环过程,为实践者提供实时的反馈机制,促使其不断优化和改进实践行为和结果。

3. 参与性和合作性: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并提高实践者的参与度和行动能力。

4. 知识生成与共享:行动研究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产生基于实践的知识,并促进这一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推动实践环境和行动者的学习和进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行动研究虽然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但也有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行动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对实践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此外,行动研究的结果可能受到实践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研究者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模式

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模式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

她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的含义与历史沿革教育研究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我们依研究目的及研究者的不同,又可把教育研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科研人员。

他们可称为专业研究者。

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较普遍的原理、原则。

第二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者,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

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此时此地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以“研究”和“行动”概念来表述。

把“行动”和“研究”两者结合里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是本世纪 30年代的事情。

美国的柯利尔在 1933 年致1945 年担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结合一起研究改善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关系的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启发,认为专家研究的结果还须*实际工作者执行和评价,倒不如让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或许效果更好。

他称此法为行动研究法。

的确,专业性的研究需费较长时日,注重实际应用者等待不了取得研究结果后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

更合适的是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

行动研究法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这种适宜性使它很快得到发展。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一、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对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

2·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法的体系。

3·科学方法: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

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4·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5·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6·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7·研究现象是指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时间、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8·分析是将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并分别加以考察,而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不同的方式。

9·综合是将有关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连联接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从对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10·比较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

包括但相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幼⼉园课题研究⽅法有哪些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的是优化⾃⼰的教学⾏为,全⾯提⾼教育质量,对于⼀个幼⼉教师,它的作⽤不但可以使⾃⼰对整个研究⼯作有⼀个完整的概念,⼯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幼⼉园课题研究⽅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家喜欢! 幼⼉园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法主要有以下⼏种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调查法: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作(包括改进研究⽅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步研究的⽅案。

三、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为的状况(包括:能⼒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理需要等);从⽽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案,或进⼀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理学中,测量被⽤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法。

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

(举例,如XXX⽼师所做的“学⽣⾃学能⼒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学中⾼年级学⽣的⾃学能⼒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或符号表⽰出来的过程。

测验法是教育和⼼理学测量的⼀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个被试,或同⼀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

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定的程序予以控制。

(如周⽂琴⽼师在做这⼀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结果不同的⼈所做的推论应该⼀致,同⼀个⼈在不同的时间对同⼀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动研究法:⾏动研究法是⼀种适应⼩范围内教育改⾰的探索性的研究⽅法,其⽬的不在于建⽴理论、归纳规律,⽽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及如何做

行动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及如何做
2
研讨内容 1. 2. 3. 行动研究:是什么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为什么 行动研究:如何做 行动研究:
3
1.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是什么 行动研究
• 你听说过行动研究吗? 你听说过行动研究吗? • 你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什么样 的研究?就词义本身而言, 的研究?就词义本身而言,你怎 样理解行动研究? 样理解行动研究?
课堂观察、实物分析、问卷、访谈、 课堂观察、实物分析、问卷、访谈、 反思… 反思…
15
3.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如何做 行动研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 凌老师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凌老师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词汇问题: —词汇问题:如何对学生的词汇进行补 救和积累? 救和积累? • 凌老师为何要研究这一问题? 凌老师为何要研究这一问题? 新课程的词汇要求带来挑战; —新课程的词汇要求带来挑战; 词汇本身的重要性; —词汇本身的重要性; —学生现状 ……
研不研究:最终将取决于你自己! 研不研究:最终将取决于你自己!
14
3.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如何做 行动研究
• 目前你的教学中,最让你感到困扰且 目前你的教学中,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你为什么要解决它? 你为什么要解决它? • 你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 些? • 你如何确保你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与事 实基本一致,而不会只是你的个人臆断? 实基本一致,而不会只是你的个人臆断?
… … …
8
研究方法 实验、对比、测试、 研究方法 实验、对比、测试、调查问 访谈、 卷、访谈、课堂观察等 为一次性行为,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多为一次性行为,周期较短 … … … …
1.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是什么 行动研究

教育学名词)

教育学名词)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学校教育。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的社会活动过程。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指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它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

4、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与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环境: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6、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性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的水平的差异。

遗传:遗传指人们从父母先辈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体重。

8、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人。

9、智育:智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科学目的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10、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称之为培养目标。

11、学校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广义的教育制度包括一切教育设施。

狭义的教育制度概念: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行动研究(field research):以行动为对象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行动”。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系统的研究与改变,促使个人和群体自觉地理解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改善现状,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从内容上看,行动研究关注的是直接实践领域中的问题;从研究主体上看,行动研究既可以是由实践工作者主持的也可以是由学术机构发起和资助的;从研究成果形式上看,行动研究的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从研究目的上看,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通过行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行动研究具有如下优势: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直接性。

从本质上讲,行动研究就是面向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直接针对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行动。

由于行动研究所涉及的都是具体行动,因此,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直接性,它要求研究者必须直接深入实际,深入到具体的场景和情境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去观察、去了解、去感悟,这种直接性更符合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

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行动研究把握问题的立足点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整体或全局的视角考虑行动研究的对象。

行动研究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复杂多变的问题转化为相对稳定的系统问题,在系统中找规律、寻对策。

行动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项措施都必须围绕行动研究的对象,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内在的联系,以期获得事物的普遍性认识。

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行动研究在方法上鼓励公众参与、强调研究对象的自我反思、重视非正式团体的意见、追求人们在情境中的合作等。

在进行行动研究时,参与者可以是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或民间团体、个人,在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交流沟通机制。

行动研究注重问题的实际背景,强调基层民众的参与、直接体验和积极反馈,以群体合作代替个人努力,从而避免了传统科学研究单打独斗的弊端。

同时,行动研究又不排斥专业知识分子的介入,尤其是那些能够敏锐洞悉问题核心、准确掌控研究焦点、切中要害的智囊型专家的参与,对增加行动研究的科学含量无疑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行动研究又称“参与观察”或“干中学”。

是指组织一个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受过训练的学生所组成的队伍,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下相互作用,从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此种研究模式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洛钦斯(R·L·Loggetts)于上世纪40年代提出。

1。

行动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1)行动研究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即易获得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合作,使双方的经验能够充分交流,同时为解决工人们的实际困难提供了切实的办法。

(2)因为是通过改进现有的工厂生产系统来获取最佳效果,因而在开始时也可以不做调查研究就加以利用,这对于企业来说,节省了资金。

(3)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利用比较容易。

2。

行动研究的步骤3。

选择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4。

检测与评估5。

完善计划和措施 11。

行动研究的设计原则13。

怎样进行行动研究14。

影响行动研究方案可行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5。

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是选题的关键问题,一般而言,选题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是否有市场需求,能否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内容新颖独特;(4)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5)社会适宜性强; (6)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7)技术上有创新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8)需要与可能相结合;(9)能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10)受到主管部门重视。

16。

研究的变量主要有哪些类型19。

根据调查问卷表中的相应题目,你认为你最可能选择什么类型的自我暴露? 20。

当我们完成了前面的阶段之后,第三步的任务就是分析和评价这一阶段的调查结果,这一阶段应该重点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尤其是归纳调查结果的时候,需要更多地运用抽样推断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你认为调查结果在总体中的比例是多少呢? 21。

简述行动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22。

某课题采用全面质量管理( TQM)的方法研究,为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应将研究的内容、范围、假设、假设的检验方法等有关信息向被试讲清楚,并对他们提出必要的技术和方法上的指导。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注重通过实践参与和反思来改进社会问题,以实际行动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中的介入来生成知识,并推动社会变革。

行动研究的核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参与: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的实践参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实践中识别和解决问题。

2. 反思和批判:行动研究鼓励研究者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分析和评估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找出改进方法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调整。

3. 合作合谋:行动研究强调合作与合谋精神,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共同实施和改进。

4. 循环反馈:行动研究采用循环反馈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再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实践,并继续循环进行,以不断改进实践和研究。

5. 社会变革:行动研究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变革,通过实践和研究的结合,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发展。

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研究对象、问题和环境。

它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社会工作、教育、组织发展等实践领域,为改进社会实践和推动社会变革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一、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电子版本

1.一、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电子版本
1.一、什么是教育行动研 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由来 行动研究就是一种通过教育实
践者和科研人员合作探索,用实践 行动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方式。
1.行动研究的发端 来源: (1)1933年柯立尔研究印第安人 问题,主张实践者为解决自身问题 而进行的研究,开创了行动研究的 先河。
(2)194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 温和犹太人、黑人的合作研究。将 行动研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 实际工作者之智慧和能力结合起来 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进程 1.教育行动研究在反思中获得螺旋 式发展
就行动研究的步骤而言,它的
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进行过程, 一般包括“计划——行动——观 察——反思”四个步骤。
2.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行动研究的流程
1.问题的提出
2.问题的归因 3.措施与行动 4.评估与反思
发现问题
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 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 基础上,并体现在课堂 如措施要结合到备课和教案中,日常资 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 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后记、教学 中;注意收集日常资料 日记等。措施与行动的展示与交流还会
涉及上示范课、评课与说课等。
评估与反思
重视在实证观察的基础 比较缺乏,如果有,也是缺乏实证材料 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 的支持,而且往往证明的评价居多,反 性进行评估与反思。 思的成分较少。
意义不大
问题的定位(意义)
重新发现问题
问题的初始调查
以此类推
问题的归因
制定措施并行动 评估与反思
效果不佳
对问题作再归因
以此类推
3.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步骤 (1)问题 (2)假设 (3)行动 (4)总结

名词解释综合

名词解释综合

教育学名词解释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个人本位论:指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社会本位论:主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终身教育: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1956年在《终身教育导论》中提出,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主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题部分。

人的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解释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教育途径: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方式的总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育途径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于学生的渠道与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育途径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渠道与方式。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结构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任何学校教育系统都包含一定的组成部分,而他们的层次和类别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并形成一定的关系,就是学校教育结构。

社区教育: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行动研究概念

行动研究概念

行动研究概念行动研究呢,它可不是一个特别复杂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哦。

首先得有个问题意识。

就是你得察觉到生活或者工作中有个事儿不太对劲儿,或者有个地方你想让它变得更好。

这就像是你看到花园里有朵花长得病恹恹的,你就想知道为啥,这就是问题意识的开始啦。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得很,但可别小瞧它哦!要是没有这个问题意识,后面的行动研究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不知道往哪儿飞呢。

我自己在这一步就会多琢磨琢磨,把问题想清楚到底是啥,因为这真的很重要!然后呢,你就要开始收集信息啦。

这时候你可以看看周围,问问别人,找找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过。

比如说,你想解决那朵花为啥病恹恹的问题,你就可以问问种花的邻居,或者上网搜搜。

这一步你可别嫌麻烦。

有时候我就想偷懒,结果后来发现信息不够,还得重新收集,可麻烦啦!接下来就是分析你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咯。

这就像是把一堆拼图碎片拼起来一样。

你得好好想想,这些信息之间有啥联系呢?从这些信息里能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呢?这一步要特别小心哦!因为要是分析错了,那后面的行动可能就都是白搭。

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花不少时间呢,仔仔细细地琢磨这些信息。

再然后呢,就是制定行动计划啦。

根据你分析出来的结果,想一个具体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要是你发现那朵花是因为浇水太多生病了,那你的行动计划可能就是减少浇水的量。

这一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不用太死板。

不过,你得确保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哦!可不能想一个根本做不到的计划呀。

之后就是按照计划行动啦。

这就像你开始按照新的浇水方式照顾那朵花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呢,你要随时注意有没有新的情况发生。

有时候你会发现,按照计划做了,但是好像还有其他问题冒出来。

这是很正常的,别慌!这就是行动研究大概的一个概念啦。

希望你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哦!。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

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位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

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

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

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

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

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幼儿教育活动行动研究

幼儿教育活动行动研究

幼儿教育活动行动研究幼儿教育是提升孩子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而教育活动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和观察,分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幼儿教育活动的定义与意义幼儿教育活动是指为幼儿提供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通过有计划和组织的方式进行,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与创造能力。

教育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体验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幼儿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的多样性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幼儿可以主动参与探索与实践,开发潜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此外,教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其社交和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活动效果。

教育者应当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育玩具、图书、实物等,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2.教育者因素教育者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对活动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善于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3.活动设计与内容活动设计和内容直接决定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内容应丰富多样,涵盖幼儿的认知、运动、语言、美术和音乐等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设计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合理安排,注重趣味性和针对性,以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动力。

三、改进策略1.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应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打造一个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场所。

包括准备各种教育玩具、书籍、音乐和绘画材料等资源,为幼儿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和素材。

第8章-行动研究法教学内容

第8章-行动研究法教学内容

寻找研究的起点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发展行动策略
成功 行动策略的实施与检验 不成功
资料收集
▪ 收集既有资料。 ▪ 观察和记录情境。 ▪ 在教学及与学生的接触的过程中找寻必
要的信息。 ▪ 通过内省来激发自己的隐含知识。 ▪ 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 利用外面的资源。
其它的内容,如……
▪ 学生的书写作业:家课和学校的作业(作 文、活动、考试等)及各种非正式的文字 数据(如校刊、墙报或桌上的涂鸦等)。
▪ 其它
➢ 课堂某一阶段的表现 ➢ 特定环境或特定任务的原因 ➢ 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 偶发事件的影响
我的基本态度
▪ 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 堂气氛的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 教学是援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创造 性地工作,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动”和 “有声音”。
▪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至为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 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要能容纳儿童的不 同个性。
▪ 对行动的研究; ▪ 在行动中研究; ▪ 为行动而研究。
以探究实际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 2002年,张老师接了初三两个班的物理教 学,在对学生学习基础情况的调研中,发 现两个突出问题: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 距大;许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没有兴趣。 在此基础上,他从学生学和教师教两方面 认真思考,并学习相关理论。之后,他将 对学生的作为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突破口, 找到了具体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 进,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自己也有非常 大的成就感。
研究与行动结合
▪ 刘老师的“通过写作档案袋的收集和评估提高中 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研究,是以写作档案 的形式,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操作范式。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为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第三点:怎样开展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程序。

1、做好划,定好方向;2、加强实施,进行反思;3、总结提高,改善行动。

其中重点是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环节,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追求,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怎样反思呢?(1)反思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成功率;(2)反思自己的真个教育事业以及生活环境。

二、行动研究的类别。

有三点:移植、教历和案例。

三、行动研究的重点。

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科研兴课。

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十大形式,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里不在一一罗列。

四、新动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一共有6个方面的关系:1、行动和研究的关系;2、理论导向和行动实践的关系;3、课题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关系;4、个体研究和合作研究的关系;5、体会性成果和概括性成果的关系;6、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

“以能为本,以勤为先,以研为导,以创为先。

”十六字是行动研究纲领。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行动研究”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考尔(John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

那时,在一般科研工作者看来,“行动”与“研究”是由不同的人所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后者指受到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专业探究活动,两者并不相干。

而考尔、勒温在各自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凭个人兴趣搞科研,仅仅是为“出书”作研究,那么其研究工作就不足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研究自己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得不到研究者的帮助,光有一腔“热情”,那么他们就无法作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们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即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

所谓的“行动研究”,就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法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分为三个层次。

1、行动研究法的三个层次。

(1)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2)协作性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3)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

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2、行动研究法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三、行动研究法的特征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

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2、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3、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

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

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4、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四、行动研究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行动研究法的优点。

(1)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

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

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

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态结合与反馈中。

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

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

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

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2、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五、行动研究法的模式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1、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1)“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2)“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

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

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3)“考察”是第三个环节。

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相、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4)“反思”是第四个环节。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2. 六环节(六阶段)模式。

即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六个步骤。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

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

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六、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这四部分。

1、“计划”的方法技术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终于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的计划的形成。

(1)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

是起点,是教育工作者本人愿意努力探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①、解决这个问题对本人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解决问题会带来较多的进一步研究的机会。

④、解决这个问题会得到谁的帮助。

⑤、所处环境中的制约因素不至于影响问题的解决。

(2)实地调查:亦称实地研究,它是社会的或教育的调查研究的一种。

特点是深入到真实的、自然的现场或行动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真实材料,以便对研究现象作深入分析,以此作为确立课题和制定计划的依据前提。

实地考察的内容:实际情境的现状及成因;反映初步想法的行动得以实施有哪些机会;本人试图改变现行做法的哪些方面;策略的设计3—4个值得试一试的变化;有哪些可能性与制约因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