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0757c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1.png)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送给新平少年李白的礼物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条龙颜军,从此小查。
成千上万的金子回答了漂浮的母亲的问题,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老朋友之间互不同情,但新朋友更喜欢保守?消灭笼子里的老虎,把鹰关在笼子里。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翻译]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他弯腰驼背,骨瘦如柴,胸怀雄心勃勃。
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后来,他奖励了在淮阴帮助过他的流动母亲几千块金子,并赢得了别人赞誉的永恒声誉。
而我今天如何呢?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长风用冷空气吹进短袖。
手和袖子是温暖的,但手像冰一样冰冷。
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就像笼子里的老虎一样,鹰被拴在胳膊上。
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注]⑴新平:原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平郡,治所在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
《旧唐书地理志》:“关内道州,开元十三年改豳为,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
“韩俊信的青春传记(2),韩俊信。
有一次,他在淮水河边向一位漂浮的母亲乞讨,在殷墟的一口井里被一个年轻人羞辱。
⑶屈体:犹屈膝。
指屈服、投降。
(4)遭遇:遭遇。
龙彦君:指汉代皇帝刘邦。
高祖编年史:高祖是一个长相准确的人。
⑸啸咤(zhà):叱咤风云。
(6)“千金”一句:据《史记》中淮阴侯爵传,韩信封楚王,找到了在淮水岸边帮助他的流母,并给了他千金作为回报。
⑺相仍:相续。
(8)短袖:短袖。
⑼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
一作“两手”。
内,同“纳”。
(10)相互同情(xù):相互体谅和同情。
养老金,救济金。
⑾见矜(jīn):怜悯。
(12)(j)(席):用绳子捆扎。
x(gōu):手臂上鹰的皮革袖子。
鲍照的《乐府》:“过去就像一只鹰。
”刘亮的笔记:“x,用皮肤覆盖你的手,你的手臂也是鹰。
清风明月两相谐
![清风明月两相谐](https://img.taocdn.com/s3/m/73d25e08af45b307e87197e6.png)
清风明月两相谐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06期少年行李; 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王; 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赏析】在古典诗歌史上,以“少年”为题材来歌咏少年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诗作不乏其篇,其中以李白、王维诗作中所塑造的少年形象最为人所称道。
李白和王维都曾以《少年行》这一乐府旧题,写下了歌咏少年的组诗。
上面所选的两首诗,分别是两人组诗中的一首。
这两首《少年行》,都沿用乐府旧题,以极其简练的笔墨,向读者勾画少年形象,摹写其个性,十分传神。
细读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首诗所塑造的少年形象是各有特色的。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青少年时期便醉心于剑术,白马西风,仗剑出行;再加上他为人洒脱,豪爽豁达,于是折射在他的诗作上,往往出现的是豪侠少年的形象。
其《少年行》用寥寥数语,把一个骑马赏春、豪放不羁的风流少年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从中我们不难窥见任性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
而王维的《少年行》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威猛顽强、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形象。
王维往往被后世视为隐逸诗人,原因在于他创作的多是诗情画意的山水诗。
其实,早年的王维胸怀建功立业的壮志,这首诗就是他早年的理想的写照。
同是写少年,我们不难看出,李诗突出的是少年豪爽倜傥之个性,王诗突出的则是少年勇猛杀敌之气概,形象是不同的。
从内容来看,李白的《少年行》把少年置身于一个春光明媚的背景中,紧扣其豪爽这一个性特点下笔。
这五陵少年骑着骏马出游,奔驰于花丛柳陌,春光无限,赏春之情盎然,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已初见端倪,而他“笑入胡姬酒肆中”,则将这一个性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笑”字可谓点睛之笔,不仅着眼于视觉,使人如见其貌,也不仅诉诸听觉,让人如闻其声,而是更显其神——豪放不羁的个性,风流笑傲的豪情。
也正是这一“笑”字使此诗中的少年形象有别于王维笔下的少年。
霜落荆门江树空下一句是什么
![霜落荆门江树空下一句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7081a6d81c758f5f71f6761.png)
霜落荆门江树空下一句是什么霜落荆门江树空下一句是什么霜落荆门江树空下一句是布帆无恙挂秋风。
全诗为秋下荆门[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
全诗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秋天离开荆门时所作。
诗中充满了李白浪游吴越,搜奇探胜的豪情逸兴。
注释①、江树空,江树树叶经霜落尽。
②、布帆,据《晋书·顾恺之传》记载: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荆州刺史殷仲堪处当幕僚,曾请假东归,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
顾恺之行至江陵一带,碰上了大风,他在给殷仲堪的信中提出到了遇风之事,并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旅途平安。
③、鲈鱼脍,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而想到家乡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就辞官归乡。
见《世说新语·识鉴》。
④、剡,县名,今浙江嵊县。
【赏析】“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
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
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
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
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
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而今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
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
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恺之写信给殷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
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全诗译文及赏析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全诗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b1296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c.png)
结客少年场行唐·李白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注释紫燕:紫燕,骏马名。
绿騣:黑色的鬃毛,騣同“鬃”。
洛门东:指洛阳东门外。
凌轹:压倒,超过。
白猿公:典出《吴越春秋》五:越有处女善剑,聘于越王,道逢一翁,称猿公,与比试,翁化白猿而去。
吴鸿:指吴钩。
《吴越春秋》二:吴作钩者甚众,人有贪重赏,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
吴王疑之,因呼二子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
”二钩飞起寻父,遂赏百金,王服之不离身。
剧孟:先秦时豪侠,洛阳人,为大侠,喜拯人急难,为周亚夫所赏识。
母丧,远近来者车有千辆;及死,馀财不足十金。
见《史记》本传。
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古产美酒。
易水寒:燕太子丹使荆轲谋刺秦王,以秦武阳为副。
易水送行,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及见秦王,武阳惊骇失态,面如死灰。
荆轲献图,图穷匕首见,因刺秦王,不中,被杀。
见《战国策·燕策》。
日贯虹:《战国策·魏策》,聂政刺韩傀,白虹贯舞阳:指战国末期与荆轲一道去刺杀秦王赢政的秦舞阳。
他进入秦宫,吓得脸色苍白,使得荆轲不得不更加小心应付。
译文紫燕骝的双目瞳孔呈黄金色,有着黑色的鬓发。
早晨和朋友相约于洛门东,一起赛马驰骋。
荆轲在少年时剑术非凡,出剑之快可以砍杀山中灵敏的白猿,剑术之精足以射杀天上的鸿雁荆轲生来就有万夫难当之勇,佩上剑更是添了几许英雄气概。
结交的人有剧孟这样的人物,一同在新丰喝酒,不醉不罢休。
荆轲的勇猛,在市井中杀人,可见其胆大,从容饮酒,可见其淡定,是很有定力的人。
而且认为害怕易水寒冷是羞耻的,有气贯长虹之概。
可惜燕太子丹托付给他的事失败了,人也栽在了秦王的宫中。
燕太子丹安排给荆轲的副手秦舞阳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太子谋略失当,燕国无人才,即便荆轲有如此胆识和武艺,又哪里能成功呢?赏析诗人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平之鸣。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623f0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e.png)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赠郭将军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译文:将军少年时即从军边塞,在武威镇守边疆,现在银台门守卫皇宫。
天明时佩着长剑上朝去朝见天子,到了晚上便骑马垂鞭醉酒而归。
在家中看着爱子临风吹笛,看着美人在月下翩翩起舞。
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
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卉醉饮一场。
注释:⑴郭将军:名不详。
或以为郭千里。
郭千里曾为左武卫将军、左卫将军、金吾卫大将军。
⑵武威:唐时的凉州,亦名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⑶入:一作“昔”。
银台:宫门名,宫中有左银台门,右银台门。
唐时的翰林院、学士院均在右银台门内。
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大明官图》:天子所居之宫也。
天有紫微官,王者象之,故亦谓之紫微。
“入掌”句意为,掌管银台门,护卫着皇宫。
⑷平明:天大亮时,唐朝卢纶诗《塞下曲》:“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拂剑朝天: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
拂,意为揩,拭。
此为挂、佩意。
⑸薄暮:太阳将落山为薄暮。
垂鞭:垂吊着马鞭。
⑹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
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常用玉树临风形容男士帅气。
⑺向:一作“腾”,一作“娇”。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⑻畴昔:以前,过去,日前。
《礼记·檀弓》: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
《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
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雄豪:英雄豪俊之士。
⑼春晖:春日的阳光。
李白在《惜余春赋》中曾写道:“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
”赏析:首联说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
这两句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功勋卓著而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武威武威郡即凉州(今甘肃一带),是唐朝军队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作战的主战场之一。
《赠新平少年》(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赠新平少年》(作者-李白)唐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00a25989eb172ded63b7cc.png)
《赠新平少年》(作者: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赠新平少年》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8卷第33首。
【原文】赠新平少年作者:唐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释】①新平:唐那州,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治新平县(今陕西邠县)。
②《汉书高祖纪》谓高祖隆准而龙颜。
③矜:怜悯,同情。
④羁绁:马缰绳,此处为束缚之意。
韝上鹰:《文选》鲍照《乐府》昔如韝上鹰刘良注:韝,以皮蔽手而臂鹰也。
【赏析】想当年韩信在淮阴,那个泼皮少年欺负凌辱。
因为韩信心有大志,不屑与之相拼,所以屈曲相让。
一旦与刘邦风云际会,从此便英雄出草莽。
韩信用千两黄金来报答洗衣老妇在他极度困难时候曾经给予他的一顿饭,成为了千古佳话。
而我现在竟然与之一样,饥寒交加。
风劲衣短不御寒,两手冰凉。
老朋友不帮忙了,新交的朋友也不怜惜。
槛中的饿虎没有尊严可言,猎人手臂上的雄鹰只有听话的份。
什么时候能够青云直上,尽用我的才能呢?【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赠孟浩然》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白《赠孟浩然》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7335a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0.png)
李白《赠孟浩然》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1] ,风流天下闻 [2]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3] 。
醉月频中圣 [4]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 。
【注释】[1]夫子:对男子的尊称。
如孔子被称为“夫子”。
[2]风流:指儒雅潇洒的风度和超然不凡的才华。
[3]红颜:指年轻时期。
轩冕:卿大夫之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弃轩冕:谓鄙弃功名富贵。
白首:谓年老。
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全诗翻译鉴赏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全诗翻译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4a258d7f121dd36a32d82ea.png)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全诗翻译鉴赏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作者】李白【体裁】五言古诗【出处】《全唐诗》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译文: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经昏暗,皇帝的废立已经不按天之常道。
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为羽翼丰满的原因?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
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
激昂的精神风生云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
你二十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
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
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经受到损伤。
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
五百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又再次繁盛。
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
你挥笔拨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
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
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
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
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恩。
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翻译
![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356b1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3.png)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译文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赠李白》注释飘蓬: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
未就: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
此处作褒义词用。
《赠李白》赏析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诗歌首先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
”“相顾”即彼此相见。
“尚”即还,仍然。
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会,但都如蓬草一样,漂浮不定。
这一句就是写了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在山东相会。
“尚飘蓬”形象地暗示了他们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难展的苦闷。
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以“蓬”为喻体。
“蓬”一种植物。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飘蓬”或“飞蓬”都是比喻行踪飘泊不定。
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其中的“飞蓬”就是用来比喻漂泊不定行踪。
这样,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
可以说,这一句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处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闷。
接着写道:“未就丹砂愧葛洪。
”“未就”即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寿。
“葛洪”是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李白好神仙,曾炼丹药。
杜甫曾经渡黄河,也登王屋山去访道士华盖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
“愧”即低于。
因为李白和杜甫都喜欢道教而无成,所以杜甫说“愧葛洪”。
这一句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自己处境伤感。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
描写雄鹰的佳句
![描写雄鹰的佳句](https://img.taocdn.com/s3/m/764ec2f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9.png)
描写雄鹰的佳句
1.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唐)李白《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译文: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2.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唐)崔铉《咏架上鹰》
译文:心志在天边,身子却困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
3.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唐)柳宗元《笼鹰词》
译文: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译文: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快。
5.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唐)李白《观猎》
译文:羽箭一发,云中飞鸿落地;猎鹰高飞,仿佛要去猎取月宫的白兔。
6.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唐)李白《赠新平少年》
译文: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7.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唐)孟浩然《南归阻雪》
—1—
译文: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8.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唐)李白《独漉篇》
译文:越鸟从南而来,胡鹰也向北而飞。
9.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译文:高祖如猛虎号啸于洞壑,又如饥饿的雄鹭鸣叫于秋日高空。
10.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译文: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
—2—。
李白亿旧游诗释文
![李白亿旧游诗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de53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c.png)
李白亿旧游诗释文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译文回忆昔日洛阳酒商呈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头造酒楼。
花黄金白璧买来宴饮与欢歌笑语时光,一次酣醉使我数月轻蔑王侯将相。
天下多少贤士豪杰与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与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这种友情在山回海转前也不会为难或改变,为此献出全部心血倾泻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我到淮南去隐居待仕,您留在洛阳愁苦生梦相思不已。
您我不忍相别,依旧相随而行。
相随而行迢迢万里,访问随州仙城山,那儿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环萦绕,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见干万朵鲜花盛开,干条万条山望都松树耸立轻风吹拂。
登银鞍挽金络来到平川大地,汉东太守亲来相迎。
紫阳真人,邀您我吹笙作乐。
餐霞楼上仙乐鸣响,嘈然宛转如同凤凰啼鸣。
长袖善舞管乐吹奏催人轻举起舞,汉东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来。
李白《登新平楼》全诗译文及赏析
![李白《登新平楼》全诗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63be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9.png)
登新平楼唐·李白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释1.新平:唐朝郡名,即邠州,治新平县(今陕西彬县)。
2.“去国”二句:谓思归终南隐居之处,即所谓“松龙旧隐”。
去国:离开国都。
兹楼:指新平楼。
兹:此。
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3.寒波流:指泾水。
4.秦云:秦地的云。
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国。
秦,见《横江词》注。
5.胡雁:北方的大雁。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北方地区。
6.洲:水中可居之地。
7.苍苍:一片深青色,这里指旷远迷茫的样子。
8.目极:指放眼远望。
《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译文离开国都登上这新平城楼,面对寥落暮秋心怀归念却不得归使我心伤。
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塞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宋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茫茫苍苍的八万里大地,极目远望使我忧愁。
赏析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
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
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
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
然而,希望是渺茫的。
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
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
李白《赠钱征君少阳》古诗词PPT
![李白《赠钱征君少阳》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e4eb5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e.png)
诗词赏析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 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 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 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 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 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 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 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诗人典故
谪仙人
李白被赞誉为“谪仙”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代贺知 章的赞赏。当时贺知章是道教信徒,他听闻李白的 名声后亲自登门拜访,并对李白的人物风采和文采 感到折服。加上李白的狂放不羁的个性、放纵自在 的行为以及不畏强权的气势与传说中的“谪仙”有 很多相符之处。因为得号“谪仙人”。
诗人典故
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 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 “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 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 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 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 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 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 并非有万家酒店。”
作者简介
凄凉暮年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 疾驶而下,作《早发白帝城》。到了江夏,由于老友 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三 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 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 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 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761年), 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 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 阳冰。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 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
![李白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41ac46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d.png)
李白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摘要:一、引言:介绍李白及其作品二、诗句分析:解读李白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三、诗句中的意象:具体描绘诗句中的形象元素四、诗句的情感:阐述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五、诗句的文学价值:评价诗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六、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诗句的时代意义和人生启示正文:【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李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豪放不羁的气概,又有婉约柔情的诗意。
其中,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更是广为传颂,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的的精神寄托。
【诗句分析】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句诗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少年意气风发的形象。
诗人将少年的长发比喻为三千丈的白发,形象地展现了他们胸怀大志、壮志凌云的气概。
【诗句中的意象】在这句诗中,李白巧妙地运用了“白发三千丈”的意象,突显了少年心中的愁绪和壮志。
这一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同时,诗句中的“秋霜”一词,寓意着少年的心志坚定,如同秋霜般不容侵犯。
【诗句的情感】李白在这句诗中,抒发了自己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诗人通过对少年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这句诗也传递了一种时光荏苒、珍惜少年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诗句的文学价值】这句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
它表达了少年时期的激情、梦想和追求,成为后世无数少年向往的楷模。
此外,这句诗还强调了少年时期的心态和信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李白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生启示。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勇敢追求梦想,勇往直前,成就一番事业。
古诗赠友人·慢世薄功业翻译赏析
![古诗赠友人·慢世薄功业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95d75b6137ee06eef91832.png)
古诗赠友人·慢世薄功业翻译赏析
《赠友人·慢世薄功业》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翻译】轻慢时世,鄙视功业,并非是我胸无谋略。
戏谑放荡看视万古贤人,以为那不过是儿童闹剧。
从事产业多费心,我胸怀长策匡辅君主。
现在寒风凛冽,我没有住所,哪里去获得孙权赠送给周瑜的南宅呢?上当年所酿之新酒来驱风寒,霜雪染鬓两边雪白。
蜀主刘备思念诸葛亮,晋家皇帝盼望谢安石,都希望有个能臣匡辅自己。
现在的人列五鼎而食,谈笑间千金一掷。
伏虎身上落满胡尘,游海滨听渔歌唱晚。
苏秦穿着破烂的毛裘,妻子嫂子都感觉羞愧,冯谖将长剑托交亲人。
夫子你秉承家义,群公也难以与你为邻。
别用遥远处的西江水,空口许诺给快要渴死的东海溟臣。
有朝一日我青云直上,会用黄金来回报主人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读书肯负十年灯翻译
![读书肯负十年灯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e3a1c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读书肯负十年灯翻译
读书肯负十年灯,意指坚持读书,不怕费时费力,将来才能登上高峰。
“肯负十年灯”这句话的出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这里,“肯负十年灯”一句,指的是人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像那“十年灯”一样,坚持点亮不断,然后才能取得成功,享受生活的快乐。
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懈地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描写瀑布和雄鹰的诗句有
![描写瀑布和雄鹰的诗句有](https://img.taocdn.com/s3/m/407a929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0.png)
描写瀑布和雄鹰的诗句有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庐山山峰上生出一片紫色的烟霞,遥望庐山瀑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挂在山川之间。
2.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这是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前所作,并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其中,“红泉”指的是在阳光映照下的瀑布,而“重云”指的就是层云。
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红光的瀑布从高达万丈的山岩上飞流直下,周围竟然形成了一层半红半紫的雾气,它就像是从那重重白云中洒落的一般,快速地穿过众多的杂树奔流而下。
3.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其中,“喧豗”指的是瀑布发出的轰响声,而“砅”是撞击的意思,至于“转”即翻转的意思。
这句话大意为,水流湍急的瀑布争相喧闹着从山岩上飞泻而下,而当水流撞击在岩石之上大地都为之震动,同时还发出了万雷齐鸣般的响声。
4.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就是其在徐州任职时到百步洪游玩时所作,形象地描绘出了百步洪的水势湍急。
其中,“隼”是一种鹰类,而“下注”即下奔的意思,至于“柱”指的则是琴上系弦的小柱。
所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指,汹涌的流水如同鹰隼急转直下时捕捉逃跑的兔子一样,而其宏大的气势仿若无数骏马从千万丈高的上坡上飞奔而下;琴弦绷断了就像离弦之箭一般快速地从我手中脱离,迅若闪电般的泉水从缝隙中飞落而下,同时还激起一颗颗如同珍珠一般的水滴在荷叶上翻滚。
5. 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
——苏曼殊《本事诗》华严瀑布水势高达上千尺,却还是比不上你对我的深情爱意。
这两句诗是由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变化而来。
6.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唐)李白《赠新平少年》译文: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新平少年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译文】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他屈体而就,形若无骨,而其胸中却怀有雄心壮志。
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后来对在淮阴接济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获得了被人称赞的千古美名。
而我今天如何呢?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长风带着寒气吹入了短袖,袖手取暖却手冷如冰。
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注释】⑴新平:原邠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平郡,治所在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
《旧唐书·地理志》:“关内道邠州,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
“⑵“韩信”二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贫困。
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曾受谁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
⑶屈体:犹屈膝。
指屈服、投降。
⑷遭:遇也。
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⑸啸咤(zhà):叱咤风云。
⑹“千金”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封楚王后,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予以千金作为报答。
⑺相仍:相续。
⑻短袂(mèi):短袖。
⑼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
一作“两手”。
内,同“纳”。
⑽相恤(xù):相互体贴怜恤。
恤,救济。
⑾见矜(jīn):怜悯。
⑿羁(jī)绁(xiè):用绳子拴住。
韝(gōu):臂上架鹰的皮套袖。
鲍照《乐府》:“昔如韝上鹰。
”刘良注:“韝,以皮蔽手而臂鹰也。
”⒀搏击:冲击长空或迎向风浪。
【创作背景】清王琦《李太白年谱》置此诗与《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登新平楼》等三首于天宝三载(744)。
今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承此说,并注云:“‘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当是冬季作;‘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盖亦去朝失意之叹也。
”李白生于武周长安元年(701),天宝三载(744)是四十四岁,这里的所谓“去朝”是指这年三月李白自知不为朝廷亲近所容,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说他“非廊庙器”,赐金遣归这件事。
1962年,稗山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辨》,首先提出李白曾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至二十九年(741)之间初入长安。
此论得到许多研究者赞同,只在“初入长安”的确切时间这一点上还有分歧。
郭沫若据李白《与韩荆州书》中“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等语,推定李白初入长安在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李白与杜甫》)。
郁贤皓、朱金城等也赞成郭说。
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安旗、薛天纬著《李白年谱》将这几首诗的写作时间确定在开元十八年(730)。
李白这年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书中说:“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图谤言忽生,众口攒毁。
”又说:“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
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
永辞君侯,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上书的目的一方面在“自明无辜。
”李白与裴长史的关系本来比较好,有过八九次“承颜接辞”,但某些庸俗势利之徒背后散布流言蜚语,使李白受了不白之冤,内心十分痛苦,故上书自白,一方面仍是恳求引荐。
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李白的要求。
李白再向李长史献诗叙述衷曲,仍无结果。
遂决意西入长安,到京城去寻求出路。
从“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二句,可见李白十分自信,以为凭自己的才能,一到长安,定会受到王公大臣的赏识的。
去长安为的是实现政治理想:“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留别王司马嵩》)。
于是在“荷花初红柳条碧”的时节登途,取道南阳,到达向往已久的帝都长安。
到长安时李白寓居终南山。
因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出家做道士)的别馆就在这里,他住进别馆等待谒见公主。
这别馆其实是座荒园,连伙食也无人料理,李白只好寄食田家。
等了多日,终未得见公主,转而请求左丞相张说的儿子张垍帮忙。
听人说,张说素有文名,且“喜推藉后进,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王化”;张垍本人又是玄宗女婿,亦能文,深得皇帝恩宠。
李白以为能得到这个有权有势的人引荐,一定可以实现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的那样“申管、晏之谈,谋帝皇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的崇高理想。
他想不到,张垍这样的花花公子不会一下子看上一名远道而来的穷书生。
相反,他还在玉真公主面前说了李白的坏话。
据说李白二入长安供奉翰林,终因谗言被逐,进谗者之中就有张垍。
满腔热情,得到的是冷水浇头,干谒其他王公大臣,也无结果。
《行路难》(其二)有句:“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后作《梁甫吟》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走投无路,于是在这年(730)暮秋再西出邠州。
《赠新平少年》就是出游邠州期间有所感而写下的。
【作品赏析】全诗十八句,可分为前后二部分,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
淮阴人韩信,开始为布衣,“贫无行,不得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者”。
后来碰到一位“漂母”,她见韩信饥饿,就给他饭吃,一连数十日。
……当时淮阴屠中有恶少公开欺侮韩信说:你虽然个儿大,还喜欢带着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果贪生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冷冷地看了他们一下,忍受着暂时的屈辱照办了。
“众皆笑,以为怯。
”……后来韩信碰到汉高祖刘邦,得到重用,为汉朝的开国立下大功,被封为淮阴侯。
韩信出头后,“召所食漂母,赐千金。
”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八句诗概述的就是这段史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李白自幼聪颖,满腹经纶,自认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自比眼前遭遇有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少年相欺凌”句,是否李白在邠州也遭到过像淮阴屠中少年欺韩信那样的事,今无可考。
但落魄文人到处受人白眼,在李白诗中多有记载,其忍气吞声的苦状可以由此体会。
“屈体若无骨”句,原出蔺相如故事,此处承前之意仍应指韩信受辱事。
意思是说,韩信从恶少袴下钻过,是一时之辱,而心中却怀抱着自己的“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两句是说:韩信遇到刘邦后,受到重用,从此叱咤风云,为汉朝的统一大业大大地干了一番事业,为人万古传颂。
“而我竟何为”以下,由上八句咏史转入言志。
这十句又可分为几层,前六句慨叹自己的困顿处境。
李白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成都,下渝州;二十五岁出三峡,过荆门,到江陵,游洞庭,登庐山,抵金陵,二十六岁往扬州,西达陈州;二十七岁娶妻孙氏,遂家安陆,直到三十四岁西谒长安。
这期间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饱尝旖旎风光。
但其真正目的在于从事干谒活动,广交豪士,寻求政治出路,希望以布衣直接进入仕途。
据《与韩荆州书》所云:“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他的干谒活动从十五岁就开始了。
其诗歌中明白记载的如:二十岁谒益州长史苏颋,得到称赏,说他“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二十六岁由扬州谒陈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自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以大鹏比,语极狂放;二十九岁谒安州李长史遭辱,后来连交情较深的裴长史也不理解他,一次又一次干谒失败。
三十岁已是而立之年,本望来京都能有所获,结果仍是一无所得,“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长相思》)。
李白来邠州以后的遭遇,还是一派凄寒孤寂的惨景:“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这二句与前一句“寒苦坐相仍”是写气候,写环境,写愁情。
北风呼哨,客舍枯坐,两手如冰,一腔苦水,无法倾吐!同时同地之作《邠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有句:“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正好用作这几句的注释。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是写世态、写人情。
“故友”当指入长安前曾八、九次干谒过的裴长史等一班人;“新交”或指来长安拜见的张垍、来新平后结交的同族李粲等。
投靠无门的一介书生,旧友既不能扶持救济,新知也没有谁能怜悯。
最后四句“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李白以猛虎、雄鹰自比,说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有如束缚着的雄鹰,不能展翅。
呼哨腾越、博击长空之宏志无法实现。
李白自少以神鸟大鹏自况,廿五岁那年在江陵遇见道士司马承祯,作有《大鹏希有鸟赋》,后改定为《大鹏赋》,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为国家建立功业,对前途充满信心,他是乐观的。
这年他才三十岁,风华正茂,所以坚信“腾风云”,“申所能”的机会一定会到来。
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以山川鱼鸟为比拟,咏史言志,赋物抒情,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色。
他对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对暂时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得很突出。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