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战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左传-肴之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左传-殽之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殽之战《左传》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文言文秦晋崤之战翻译

昔者,秦穆公欲吞并诸侯,乃与晋文公结盟。
然晋文公心中多有疑虑,恐秦之野心难平。
于是,秦晋两国遂有隙。
是时,晋文公使介子推为将,率兵驻扎于崤山。
介子推者,智勇双全,深得军心。
秦穆公闻之,乃命孟明视为帅,率秦军讨伐晋国。
孟明视,勇猛善战,有“百战百胜”之誉。
然其性刚愎自用,不善于谋略。
秦穆公知其不足,遂召百里奚、蹇叔二老为军师,以辅佐孟明视。
初战,秦晋两军于崤山对阵。
介子推见秦军来势汹汹,乃令将士严阵以待。
孟明视挥师进击,秦军势如破竹,晋军节节败退。
介子推见状,急令将士据险坚守,不得轻举妄动。
时值秋末,天气转寒。
介子推命将士筑起高墙,深挖壕沟,以抵御秦军的进攻。
孟明视见晋军坚守不出,心中焦急,遂下令猛攻。
然而,晋军坚守如初,秦军虽勇猛,亦难以突破。
一日,孟明视命人探听晋军虚实,得知介子推粮草将尽,军心动摇。
孟明视大喜,遂令秦军夜袭晋营。
介子推不知秦军将至,毫无防备。
秦军趁夜色突袭,晋军大乱,介子推力战不屈,终被秦军生擒。
秦穆公闻之大怒,欲斩介子推以泄愤。
百里奚、蹇叔谏曰:“介子推虽败,然其勇猛忠诚,乃国家之良将。
若斩之,恐失天下之心。
”秦穆公沉思良久,乃赦免介子推之罪,命其归乡。
介子推归乡后,闭门不出,潜心修炼。
孟明视得胜而还,向秦穆公献俘。
秦穆公大喜,封孟明视为上将军,加封百里奚、蹇叔为军师。
未几,晋文公病逝,其子晋襄公继位。
晋襄公新立,国内不安。
孟明视见时机已到,遂率秦军再次伐晋。
此次,秦军势如破竹,晋军节节败退。
晋襄公无奈,只得向秦国求和。
秦晋崤之战,历时数月,终以秦胜晋败而告终。
秦穆公自此威震诸侯,然其心中仍有忧患。
盖因晋国虽败,然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尚在,未尝不可东山再起。
于是,秦穆公命孟明视继续监视晋国,以防不测。
而晋国亦深知秦之野心,不敢轻举妄动。
自此,秦晋两国相安无事,然两国之间之隙,却始终未解。
嗟乎!秦晋崤之战,虽为一场战争,实则两国兴衰之始。
秦穆公虽一时得胜,然其后世子孙,亦难以长久。
崤之战文言文翻译高中

昔者,秦穆公欲吞并晋国,乃谋于其臣。
大夫蹇叔曰:“晋国强盛,不可轻举。
吾闻崤山险阻,道狭且险,若秦师过崤,晋师必伏兵以待,此非上计也。
”穆公不听,遂命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率师伐晋。
时晋惠公新立,闻秦师将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夫蹇叔曰:“秦师轻率,可诱而歼之。
吾请率精兵一万,伏于崤山之险,待秦师过崤,一举而擒之。
”惠公从之。
是年九月,秦师渡过黄河,直抵崤山。
孟明视等见山道险峻,恐有埋伏,遂令军队缓行。
蹇叔闻之,叹曰:“吾料秦师必败,今果然矣。
”惠公闻言,乃令蹇叔领兵伏于崤山。
秦师行至崤山,果遇蹇叔所伏之兵。
孟明视等不知虚实,令军队驻足,欲待明日再行。
蹇叔曰:“彼伏兵,诱我也。
今日不战,必后患无穷。
”孟明视不从,遂下令攻击。
两军交锋,秦师不敌晋军,大败而逃。
晋军乘胜追击,直至秦师出境。
蹇叔曰:“吾言不谬,秦师已败,吾国无忧矣。
”惠公大喜,封蹇叔为上卿。
秦师败归,穆公怒曰:“孟明视等何故败军?”孟明视等惧,请罪于穆公。
穆公曰:“胜败乃兵家常事,尔等勿忧。
”遂令孟明视等整顿军队,再图复仇。
自此,秦晋两国结怨,互相攻伐。
秦穆公屡次兴兵伐晋,皆未能取胜。
然晋惠公亦不敢轻举妄动,两国战争持续数年,未有定论。
崤之战,晋国大胜,秦师溃不成军。
此次战役,晋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得益于蹇叔的谋略。
蹇叔深知崤山地形险要,故能在此设伏,一举击败秦师。
此次战役,使得晋国声威大震,秦晋两国矛盾更加尖锐。
翻译:昔日,秦穆公想要吞并晋国,于是向他的臣子们商议。
大夫蹇叔说:“晋国强盛,不可轻举妄动。
我听说崤山险阻,道路狭窄险峻,如果我们秦军经过崤山,晋军必定设伏以待,这不是上策。
”穆公不听,于是命令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率领军队攻打晋国。
当时晋惠公刚刚即位,听说秦军即将到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夫蹇叔说:“秦军轻率,可以引诱他们然后消灭他们。
我请求率领一万精兵,埋伏在崤山的险要之地,等秦军经过崤山,一举将其擒获。
”惠公同意了他的建议。
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文言文《崤之战》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秦晋崤之战左丘明〔先秦〕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J□∈l ”√⅞焉O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 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 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崤之战[1].烛之武译文
![崤之战[1].烛之武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d3e70490c69ec3d5bb756a.png)
《崤之战》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行军前来,郑国的都城可以取得。
”秦穆公把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
我们的军队劳累了,战斗力衰竭了,远方的国家却在防备着它,这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所作所为,郑国一定会知道。
军队劳苦却没有用武之地,一定会产生不服从纪律约束的情绪。
并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呢?”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谏。
召见孟明、西乞、白乙,叫他们从咸阳东门外出军。
蹇叔对着出征的秦军哭,说道:“孟明啊!我看见军队出去,却不会看见他们回来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懂得什么!如果你只活到中等寿岁,你坟墓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出征的军队。
(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一定在殽山截击秦军。
殽山有两座大山头在那里,那南面的山头,是夏代的天子皋的墓地;那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躲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死在这中间,我将在这里收拾你的骸骨。
”秦军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季,秦军经过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摘掉头盔下车,上车时跳跃登车的有三百辆兵车的士兵。
王孙满当时还年幼,看到这种情况,对周王说:“秦军轻佻而没有礼节,一定会失败。
轻佻就会缺少计谋,没有礼节就会纪律不严。
进入险要地带而纪律不严,又不能用计谋,能够不失败吗?”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到周都城去做买卖,碰上了秦军。
弦高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然后用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犒劳您的随从人员,礼物不丰厚,(请您原谅。
)敝国因为您的部下要来停留,如果住下就备办一天的物资供应,如果要走就提供一个晚上的保卫工作。
”弦高并且派人立即给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察看宾馆的动静,杞子等原来已经在捆束行装、磨砺兵器、喂饲战马了。
郑穆公派皇武子向杞子等人致辞说:“你们久住在敝国,因此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都供应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 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 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 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 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 (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 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 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 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 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 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山打败了秦军, 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 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 第三部分:秦军在归途中遭遇晋军伏击,大 败。
朗读
▪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 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 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 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 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 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fǔ)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 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 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 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 第二部分: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还。
朗读
▪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 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 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 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 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 戎。子墨衰绖(cuīdié),梁弘御戎,莱驹 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 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晋于是始墨。
注释
▪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 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 持矛,中驾车)免胃而下,超乘(刚一下车 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大夫) 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 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纪律 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 无败乎?”
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返回
翻译6 ▪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返回
▪ 第一部分:秦穆公决定东征郑国。
朗读 ▪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右免胃而下,超
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 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返回
翻译4 ▪ (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
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返回
翻译5 ▪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返回
翻译6 ▪ 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
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军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朗读 ▪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 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 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翻译1 ▪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
的北门。
返回
翻译2 ▪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注释
▪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 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相当 于“而”,表修饰)来,国(郑国)可得也。”穆 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 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 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 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 (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 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 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 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 木拱矣!(假设复句)”
朗读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 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 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 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 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 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 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注释
▪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生意)于周,遇 之,以乘(四张)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我国国君)闻 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于(经过)敝 邑,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 人)。不腆(富裕)敝邑,为从者之淹(久 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 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且(并且)使遽 (立即)告于郑。
▪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 慰劳秦军,说:
翻译3
▪ “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 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翻译4 ▪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
翻译5
▪ 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 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翻译6 ▪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朗读
▪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 是脯资饩(xì)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 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 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 还。
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 着登上战车。
返回
翻译3 ▪ 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
返回
翻译4 ▪ “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
返回
翻译5 ▪ 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
败吗?”
返回
朗读
▪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 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 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 遽告于郑。
注释
▪ 郑穆公使视(察看)客馆,则束载(收拾兵
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 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辞(辞谢)焉,曰: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 粮食)饩(xì,鲜肉)牵(尚未宰杀的牲口)竭矣。 为(使得)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猎场名), 犹秦之有具囿(猎场名)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 (安静,安宁,使动)敝邑,若何?”杞子奔(逃 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 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 (后继的军队),吾其(还是)还也。”灭滑而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翻译1 ▪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
哭着送他说:
返回
翻译2 ▪ “晋国人必然在?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有南北两座山:
返回
翻译3 ▪ 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
返回
翻译4 ▪ 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返回
翻译5 ▪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
崤之战
朗读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 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 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 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 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 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 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朗读
▪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 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 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 遽告于郑。
翻译1
▪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 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翻译2
注释
▪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 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 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 (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 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 (向东进)。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朗读 ▪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
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 ▪ 秦师遂东。
注释
▪ 文嬴(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请(省略“释”)
三帅,曰:“彼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寡君(自称其父 秦穆公)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敬辞,辱没, 劳驾)讨(杀、惩罚)焉?使归就戮(受戮刑)于秦,以逞 (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 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放)之矣。”先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擒)诸(“之于”的合音)原,妇人暂(一 下子)而免(赦免、放走)诸国,堕(huī,同“隳”,毁坏) 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fǔ)(晋大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 (léi 绳索,这里指俘虏)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古代凡 重要器物<如钟鼓等>制成,要杀牲以祭,把血涂在上面。叫 “衅”),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 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意思是三年后要兴师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