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白杨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和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三人行》词句解析 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三人行》词句解析 冀教版

《三人行》词句解析
词语解析:
有气无力: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匍匐:爬行。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

句子解析:
1、然后抓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蹲下来,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
解析: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王吉文“果断”的话语中充满威严,充满激励,更充满对战友真挚的关爱,让黄元庆不能违抗。

2、天无边无垠的。

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在那白云下面,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

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解析:“天无边无垠”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背景,自然令人想到“草地”也是“无边无垠”的。

而这“雁”与“人”是多么相似啊!大雁排成“人”字,两个人拖着一个人,不也是个“人”字么!“群雁南飞”象征着革命战士团结友爱、共同前进、永不分离,也点明了课题“三人行”的深刻含义。

1。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六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文阅读:包括各种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2. 词语积累与应用:学习新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语的拼写和运用。

3. 语法知识与应用:学习更加复杂的语法知识,如句子成分、修辞手法等,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写作形式。

5. 古代文化与名著导读: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和经典名著的精彩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六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教材的内容概述,具体内容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
差异。

建议你联系学校或查阅冀教版的官方网站,获取最准确和最详细的教材内容信息。

祝你学习进步!。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22、楼兰的忧郁教案 5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 7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教案 12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 136、早晨教案 157、葵花之最教案 199、寓言两那么教案 21揠苗助长教案 21刻舟求剑教案 2310、还有人活首吗?教案 2411、我的母亲教案 2612、济南的冬天教案 3013、祥子买车教案 3314、养花教案 3515、母鸡教案 37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 3818、秋天的思念教案 4120、勇气教案 4321、再见了 ,亲人教案 4422、桥梁远景图教案 4723、黄河象教案 5025、科学梦想之父教案 5326、蟋蟀的住宅教案 5427、古诗三首?特童?教案 5728、风筝教案 59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 ,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根底上 ,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 ,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 ,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 ,建筑艺术典雅。

身处城市中的我们 ,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 ,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1、翻开书本 ,自由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眩惑:迷惑。

张目:睁眼。

公布:公布 ,发布。

清爽宜人:清洁凉爽 ,合人心意。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 ,伺机出击。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一:古代的钱
- 研究了古代的银钱和金钱的单位与换算
- 了解了古代的盐票和粮票及其作用
单元二:寒窑赋
- 研究了《寒窑赋》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
- 阅读了《寒窑赋》的全文,并理解了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 研究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单元三:蓝采和飘散
- 了解了《蓝采和飘散》这个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研究了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 阅读了相关的诗词,并理解了诗词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单元四:米脂的金银花
- 阅读了《米脂的金银花》这篇现代散文,并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理解了散文中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赞美
- 研究了写景和描写的基本技巧
单元五:传统文化与创新
- 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 理解了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并思考了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单元六:历史的河流
- 研究了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线
- 了解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大事件
- 分析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单元七:夏商周的历史追问
- 研究了中国古代三代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 理解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
- 分析了三代历史的联系和历史追问的意义
单元八:古代科技与文明
- 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明成就
- 研究了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
- 探讨了古代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以上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秋天的怀念》|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秋天的怀念》|冀教版

看花:
1、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2、我答应母亲去看花 3、母亲不能陪我去看花 4、我和妹妹去看花
母亲对儿 子的关爱以 及“我”对母 亲的怀念。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 脾气是什么样的?
性情暴躁
脾气很坏
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秋天的怀念》|冀教

2020/8/19
史铁生
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 北京人。1969年到延安插队落 户。1972年因一场大病双腿瘫 痪回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新桥 工艺美术加工厂工作,1978年 开始文艺创作。1983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曾获1983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 文学创作奖”,代表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 弦》《我与地坛》等。
tān huàn shì
瘫痪 侍弄
shàn wān
仿膳 豌豆
xiǔ
整宿
jué
诀别

xù xù dāo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qiáo cuì
憔悴
màn
烂漫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阅读思考:
课文以看花为线索写了 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
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
“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 去地睡不了觉”。
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案一:第一课《情比金坚》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 研究识字、词语的注音和书写;3. 能正确模仿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 研究识字、词语注音和书写;2. 学会正确模仿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 课本《情比金坚》;2. 黑板、粉笔;3. 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入《情比金坚》这个故事;2. 配发单词卡片,教学生识字和注音;3. 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模仿朗读;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意义。

教案二:第二课《与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2. 研究多音字的注音和运用;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多音字的注音和运用;2.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与时间赛跑》;2. 黑板、粉笔;3. 课堂练题。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先读课文,了解大意;2. 分析多音字的注音方法,与学生一起注音;3.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并回答问题;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讨论一些与时间赛跑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多音字,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

教案三:第三课《Mimmi的寿宴》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内容;2. 研究生字词的注音和运用;3. 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生字词的注音和运用;2. 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Mimmi的寿宴》;2. 黑板、粉笔;3.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预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2. 分发生字卡片,教学生识字和注音;3. 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2. 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家寿宴的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用同音字组词.(6分)
jiāo ( )往( )傲( )花( )气shì ( )迹( )样( )言( )验
yù荣( ) ( )险( )防培( )
二.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欢( )鼓舞喜出( )外( )直气壮
高( )远瞩死得( )所( )铢必较
千头万( ) 口若( )河
三.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天气气候之所以…是因为…
不但…而且…要么…要么…虽然…但是…
1.世界人名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2.在夺取391高地的()中,邱少云牺牲了。

3.六月的()一天比一天热。

4.蜜蜂()能远游,()远游的能力比不上鸟。

5.他()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刻苦学习。

6.星期天,我()看书,()听广播。

四.根据要求写出古诗句.
1.两个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上青天。

2.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3.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知道珍惜时间。

老师语重
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
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语段中的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六月五日下午,气候十分热。

我校六年级的全体师生们走向街头,宣传“环境保护法”。

他们非常幸苦。

送去了许多矿泉水表示慰问。

六.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语义通顺的话.
()然后递给我。

()身边就嗡嗡地围上许多蜜蜂,好像都要伺机“咬”我们似的。

()我带上蜂帽,其他部位用衣服包了个严严实实。

()我刚把蜂坯接到手。

()舅舅打开蜂箱,拿出蜂坯,用特制的扫帚把那蜜蜂从奉陪上少下来。

七.口语交际.
1.学校花草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

你能在不改变原意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你就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了,借答卷的机会最想对母校或老师说的话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阅读理解.
(一)_____________
①小猴放离水源很远,用水比较困难,于是它准备挖一口井。

②第一天开始挖,挖了几尺深,没有水;第二天他挖了几尺深,还是不见水;第三天又接着挖了几尺,可还是看不见水。

③小猴累的气喘吁吁,它索性摞下铁锹不干
了:“原来此地没有水。


④猴妈妈知道了,接过小猴手里的铁锹,在他
挖过的洞里只挖了几下,一股清凉的水就涌了出来。

⑤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事,如果缺乏恒心,
就前功尽弃,是实在太可惜了。

1.用“”给短文分段。

2.短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

3.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

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是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

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妈妈。

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子使紧急车辆停放的。

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

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厅,做杂物。

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我:“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

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的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

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

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爹却挥手要他走开。

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

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

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

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和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

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本文叙述父亲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对“我”的态
度时,总是提及妈妈的做法,从表现手法看,这是一种__________的手法。

如对待“我”偷糖果的错误时,以妈妈对子女错误___________的态度来衬托父亲对子女的_______________,突出了父亲“爱子有方”的美好形象。

2.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神态描写“叫嚷”一词不能删
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第六段中写“他只是微笑”,联系上下文,你知道
当时父亲想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
能察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