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党员干部从政道德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正廉洁:党员干部从政道德之本
作者:秦彪生
来源:《求知》2015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反腐败斗争,同时反复强调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其中,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品质。干部清正廉洁不仅关乎个人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形象,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也直接影响到廉洁政治的实现。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切实做到敬畏权力、慎用权力、清正廉洁,坚守从政道德之本。
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
政党的道德品质
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旗帜。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既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也是对党员干部应有的道德要求。
1.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一个先进的政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政党的党员干部能否清正廉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始终重视干部的清正廉洁问题,并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革命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自觉履行党的宗旨,赢得了发展党的事业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强大的思想武器。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要重视反腐倡廉,并指出,“我们要反腐、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用实际行动表明反腐败决心。习近平同志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只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可见,清正廉洁伴随着党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党的优秀历史经验和宝贵财富。
2.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于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公平公正、一身正气。这是共产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反映出来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始终将清正廉洁作为共产党人的道德追求,作为衡量共产党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的基本标准。作为党的干部,清正廉洁应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公仆情怀、奉献精神上。在党的历史上,无数共产党人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之中,在血与火的史册上写下了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美德,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身上映现出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正是他们坚守清正廉洁,感染群众,凝聚力量,才能带领人民
群众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新时期新征程,中国梦更需要共产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3.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清正廉洁是一种时代精神,一种政治价值观,具有“正能量”,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新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要靠广大党员干部树典型作表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党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更为艰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如何抵御金钱、权力、美色等诱惑是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容易脱离群众,沾染官僚之风。因此,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之德,筑牢其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
从政的道德底线
党员干部能否清正廉洁,关键在于他们在道义责任与经济利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利益与个人私欲之间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对实利经济的扬弃,是道义责任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合理抉择。党员干部要在理性化追求的前提下,以“政治人”的角色去追求合理权益,实现自我价值,在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之间找到平衡点,主动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元化即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但多元社会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要达到“有限规定的无限样式”,因为正如高兆明所言,“排他性多元是以多元面貌出现的杂多。一切均处于偶尔性的支配之下,漂泊孤立,因而是形式的多元而不是真实的多元。真实的多元以自由为其内在固定,在非排他性的独立自主的活动中,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生动有序性。真实多元即为合理多元。在合理多元的社会中,每一种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每一种存在都将其他存在真诚地视作与自己一样拥有平等的自由权力的存在,因而都承认、尊重乃至维护其他存在的正当权力。”因此,追求所谓的自我自由决不能以牺牲他人自由为代价。任何与他人形成对立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不同利益主体受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往往会陷入困境,引发利益冲突。党员干部由于手中握有社会稀缺资源即公共权力,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有可能在道义责任与经济利益之间作出错误抉择。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当竭尽天职已不再与精神的和文化的最高价值发生直接联系的时候,或者,从另一方面说,当天职观念已转化为经济冲
动,从而也就不再感受到了的时候,一般地讲,个人也就根本不会再试图找什么理由为之辩护了。”
2.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对私人领域绝对化的扬弃,是公共权利与私人权利之间的合理抉择。党员干部应谨慎用权,既要防止利用手中裁量权有意或无意地干涉个人活动空间,又要避免以公共权利为借口为个人谋私利。
私人权利从公共权利中分化出来,意味着个人自由权利的确立,意味着个人独立人格的实现,而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在于维护个人的正当合法权利,否则它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正如哈耶克所说,国家权力必须是以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保障个人的正当合法权利为职责,任何个人权利的侵犯都不能得到合理性说明。但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权利与私人权利之间往往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公共权利对私人权利的越位。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在强调公共权利的同时忽略了私人权利,甚至强调无条件牺牲私人权利来成全公共权利。二是私人权利对公共权利的越位。个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维护个人权益而侵犯公共权利。公共权利与私人权利要和谐促进,共存共荣,国家权力理应发挥作用。换句话说,要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党员干部要明确权力边界,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权力范围内行使职权,依法执政。
3.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对不正当个人欲望的扬弃,是公共利益与个人私欲之间的合理抉择。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自觉节制不合理的欲望,以理性态度进行自我约束,廉洁奉公,秉公尽职。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的结果,在滥用公共权力的背后却是权力者意志堕落的表现。从善恶的角度来看,腐败的过程是从欲望自发到意志堕落的过程,是个人私欲吞噬公共利益的过程,最终由善转变为恶。当然,欲望是人作为单个人的一种真实存在物。每个社会中的人都会拥有各自的欲望。但关键在于欲望是否适度,是否合理。对于节制者来说,“欲望的部分应该是与理性相一致”的,是按照理性生活,以应该的方式,是在应该的时间做出理性的安排。但放纵者出于对欲望的追求,为了满足其不断膨胀的快乐需求,就会增强欲望的本能,从而与理性生活背道而驰。放纵者把满足等同于快乐,而实质上过于放纵并不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最终只能沦落为痛苦。伊壁鸠鲁也曾说:“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些欲望是自然的而不必要的,又有些欲望是非自然而非必要的”。人们那种虚妄的权力欲、贪财欲等都是非自然且非必要的欲望,而腐败者恰恰沉迷在对这种欲望的无限追求之中,因而,陷入私欲无法自拔,失去理想信念,以权谋私。
党员干部要永葆
清正廉洁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党员干部要永葆清正廉洁本色,就要视清正廉洁为道德追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