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退二线”干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退二线”干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邵阳县“退二线”干部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邵阳县2004-03-12 08:43:35

因年龄、身体原因而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俗称“退二线”。这是机构改革过程中,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推行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干部管理机制,形成了一种“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最近,笔者采取问卷、座谈和个别走访的方式,对邵阳县22个乡镇场、部分县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退二线干部,就退二线干部的管理、退二线干部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及思想动态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被调查对象的现状

本次调查了全县22个乡镇场、45个副局以上县直机关,占全县县直副局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的50%以上。同时调查了2001年以来的104名副科以上在编的退二线干部,其中副县级以上

— 1 —

退二线干部3名,占被调查对象的2.9%;其中曾任乡镇场、科局级主要负责人的18人,占被调查对象的17.3%;乡、局副职8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9.8%。退二线时提级干部的23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2%。被调查的“退二线”干部的情况是:

(一)、年龄结构。被调查的104名退二线干部中,55—60岁的54人,50—55岁的41人,50岁以下的9人,分别占51.9%、39.3%、8.8%。

(二)、文化结构。被调查的“退二线”干部中,大专(含大专)以上文化的39人,占37.6%;大专以下的65人,占62.4%;其中初中以下的11人,占10.5%。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6人,占5.7%,主要为农口系统的“退二线”干部。

(三)、身体状况。104名退二线干部中,目前身体状况良好的37人,占35.6%;身体状况中等的50人,占48%;身体状况差的17人,占16.4%。其中有81人表示能坚持正常上班,愿意为党和政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23人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坚持正常上班。

— 2 —

(四)、思想动态。“退二线”采取“一刀切”做法,总的政策框架具有稳定性、公平性和科学性。(1)、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37.2%退二线干部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本单位的工作;有44.2%退二线干部表示只要单位需要,可以依然为单位干工作;有18.6%的退二线干部表示不想再参加本单位的工作。从调查过程中得知,乡镇和福利待遇差的单位“退二线”干部一般不愿意继续上班,县直机关特别是福利待遇好的单位“退二线”干部大部分愿意继续上班。(2)、在被调查对象中,仍然积极主动支持现在班子成员工作的73人,占70.1%;不支持也不反对的28人,占26.9%;设阻力、出难题的3人,占2.8%。这说明大部分“退二线”干部是支持现有班子工作的。(3)、从对单位领导、在职干部和退二线干部的调查中得知,认为“退二线”做法利大于弊的占78%,他们认为“退二线”,一是打破了干部用人常规,利于建立选拨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二是可以腾出岗位培养年轻干部,能激活青年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能让部分身体条件差、年龄较大的老同志适当休息,心理上有一个过渡期。认为“退二线”做法弊大利的占22%,他们认为这利办法,一是浪费了人力资源,50岁大部分身体条件好,正是一个人智慧、经历和阅历日臻完善和丰富的时期,特别是有农村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干部,过早地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就是一种巨大损失;二是— 3 —

不利于实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他们有的从不上班,工资和其他福利、补贴等照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二线”应该“切一刀”,不能搞“一刀切”。因此,一部分人认为“退二线”应视身体情况和工作能力而定;少部分人认为“退二线”的年龄应为男52岁、女50岁;大部分人认为“退二线”的年龄应统一界定为55岁。

二存在的问题

实行领导干部“内退”(即退二线),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组织人事工作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党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探索公务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公务员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一个转折点。

目前,我国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管理条例》,对退二线干部没有规范。在各级党委、政府文件里,对退二线干部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规定。所以,退二线干部管理工作成为既无法律又无政策的“空档”。由于该项工作缺乏操作性,因此,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退二线干部对“内退”(即“退二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

— 4 —

误区之一:“退二线”就是减轻负担

有人错误的认为采取“内退”(即“退二线”)的办法,能减少单位财政压力。根据退二线干部中被调查对象的了解,48%的人认为其退二线不上班,经济待遇与在岗人员一样;32.7%的人认为其退二线不上班,经济待遇与在岗人员基本一样;19.3%的人认为其退二线不上班,经济待遇比在岗人员要低。所以,单纯地靠采取“退二线”的办法来达到减轻财政压力是不切实际的。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来分析,按劳取酬才符合公平、公正原则。事实上,“退二线”干部仍为本单位编制内的人员,一些单位的干部“退二线”后不上班,以致出现了“占坑不拉屎”的现象。从对五丰铺镇、下花桥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长阳铺镇、九公桥镇、黄亭市镇、郦家坪镇等几个中心镇的调查情况显示,情况较为严重。这些中心乡镇原属区公所所在地,科级干部本来就多,自95年撤区并乡以来的退二线干部累计达120人之多(2001年以来的退二线干部65人),其中57%以上原来担任过区、乡主要领导,属正科级干部。有80%以上的退二线干部从不上班、待遇照领。由于人手缺,乡镇领导只好从文化站、经管站、计生服务站等部门抽调或借用干部职工来驻村和参加中心工作。既耽搁了部门的工作,又挤占了乡镇有限的下乡、办公经费,确实有点— 5 —

得不偿失。一位镇长隐隐作痛地道出了苦楚:现在乡镇驻村任务重,效益与工资挂钩,完不成任务要扣发工资。退二线干部不肯干,主要是怕完不成任务,怕领不到工资。而不干事反而待遇照拿,其乐而不为呢?受“编制”的限制,组织部门又不会进人。虽然“僧多粥少”,但为工作的需要,我们只好采取这个不得已的办法。总的来说,这种做法又增加了财政压力。

误区之二:“退二线”就是放任自流

有人错误地认为,“退二线”就是放任自流,喜欢做事就做,不想干事就不做。由于退二线干部原来都是领导干部,现任的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对他们既尊重,又怕得罪。从对65个单位、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单位,特别是乡镇,领导的意愿要求退二线干部坚持上班;有27%的单位领导只要求退二线干部参加会议或集中学习;有20%的单位领导对退二线干部任其自然,没作硬性要求。由于对退二线干部实行“弹性”管理,导致一部分“退二线”干部心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失落和贫乏。一些“退二线”干部认为自已既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走茶凉,何必到单位“坐冷板凳”,也就没必要再钻研领导艺术、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等知识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参加集中学习往往心不在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