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感受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2. 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诗词、故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引发学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并掌握这句话背后的文化内涵。

3. 案例分享(1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关于节日和家人团聚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节日期间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4. 诗词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关于节日的诗词,让学生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如何在节日期间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将自己的想法用诗词、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节日期间如何更好地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并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节日期间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妙析教材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

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

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一岁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组织谈话、观看大人们的庆祝活动、学习歌曲和儿歌来了解认识元旦。

活动准备新日历一份,以及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迎接新年的CD片。

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新年(1)出示日历讨论: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象征意义?(2)观察碟片:大人们怎样迎接新年的到来?(3)我又长大一岁了,应该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活动二;学习《新年好》歌曲(1)看CD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新年的?新的一年你最想说什么?(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2)欣赏歌曲《新年好》。

(3)学唱歌曲。

(4)为歌曲配上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活动三:试一试试着学习用英文唱《新年好》教学反思看着CD上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兴趣很浓,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歌曲学的也非常的快。

对用英文唱《新年好》也很有激情。

《传统节日》教案2学习目标: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二、学习春节风俗师: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各个地区在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淮海地区在春节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有兴趣吗?1、干干净净迎新年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2、红红火火闹新年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多篇)推荐《中秋节》教学设计红河中心小学吴洪霞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2、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挂历、祝福纸条数张、小白球、小星星数颗、一张中国地图、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月儿圆,人团圆1、教学引入:(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

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月饼歌》。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等词语。

-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并体会文中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分析并体会文中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等。

- 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 朗读法 -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4. 写作法 - 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时间安排]) - 播放一段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

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

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借寒假开学、“春节”“元宵节”刚刚过去这一良好时机,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1、选择适当的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3、在交流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才能,锻炼口才,提高参与意识。

4、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重点:汇报成果。

活动难点:用合适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

教具:课件、资料、图片、实物等课型:汇报课活动过程:1、激趣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家肯定有许多收获、也肯定想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顺序现在开始交流吧!2、分享成果 A组交流春节习俗生:春节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发现各种春节习俗比较有意义、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春节的各种习俗。

师:好啊!说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吧。

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之间很盛行生: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课题传统节日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过程与方法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素材1.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 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2)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由古诗句来猜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1.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课件出示3)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4)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涉及章节为《传统节日》。

具体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课堂讲解(1)春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2)元宵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3)清明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端午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5)中秋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6)重阳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春节的来历是什么?(2)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3)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名称。

2. 右侧:依次列出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答案:(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都是中国人重视和热爱的日子。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更加怀念和思念远离的亲人。

因此,通过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家人的深情。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寄托;2.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强烈的家国情怀;3. 能够借助这首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爱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2.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深入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2. 众声朗读素材;3. 亲情表达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初识诗歌(5分钟)向学生介绍《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0分钟)老师进行示范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通过声音传递情感,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3. 理解诗歌(15分钟)带领学生逐句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解释生词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

4. 朗诵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培养表达能力。

5. 亲情分享(15分钟)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家人或亲人,用诗歌中的“顾影自怜长见忆”“想把春心付水云”等诗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意,并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6. 情感表达(15分钟)通过绘画、写信或其他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情,培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倡导尊重和珍惜亲情。

7. 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体会。

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表达,鼓励学生多向家人表达爱意和关怀。

五、课后作业1. 默写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2. 写一封给家人的信,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意。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尊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节日的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地介绍传统节日。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小组分组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量以下问题:你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2. 学习新知(15分钟)教师通过PowerPoint课件,向学生介绍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五节、中秋节等。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每一个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学生尾随教师的讲解,积极参预互动。

3. 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每一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a. 了解所选择的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b. 采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c. 设计一个简单的展示形式,用于向全班同学介绍所选择的传统节日。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选择的传统节日。

学生需要用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介绍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并通过展示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传统节日的共同点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写一篇200字摆布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的练习,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jiēsǎo zhōu ai zhuǎn tuan re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16篇)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16篇)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16篇)传统节日教案篇1活动目的: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传统节日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

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传统节日主题: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优质公开课教案与课堂实录 (2)

传统节日主题: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优质公开课教案与课堂实录 (2)

传统节日主题: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优质公开课教案与课堂实录 (2)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掌握相关节日的俗和庆祝活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听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特点。

2. 掌握相关节日的基本知识和俗。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具。

3. 课堂活动准备:小组讨论、朗读比赛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启发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第二步:知识讲解1. 分别介绍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重要性。

2. 通过教材中相关课文的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节日的俗和庆祝活动。

第三步: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报告。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增加对其他节日的了解和兴趣。

第五步:巩固练1. 进行相关节日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练。

2. 组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 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传统节日知识和俗。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朗读比赛和口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篇一[活动设计意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

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

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

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

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

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

“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

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

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

要一直戴到下大雨。

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

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

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三、亲子共制香包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1)

《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1)

《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研究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首童谣,跟着音乐,我们拍手来读读,这是哪个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你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吗?从古代流传到目前,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来研究2传统节日3.大家一起读课题,传统是本课生字,传是翘舌音,统是后鼻音。

谁来说说怎样记住他们?(你的识字方法真巧妙!你很善于积累、动脑)你来读读这个词语,大家一起再读课题!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接下来,我们走进童谣,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特征,感受一下传统文明的魅力。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读完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到了和生字宝宝见面的时间了,自己读一读生字打个招呼吧!谁来试一试(一),你的声音非常响亮!谁再来试一试(二)!你的声音真好听!谁来和他比一比(三)!你读的非常准确!同学们,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吗?(读音)统、巷、堂、郎、饼、赏他们都是后鼻韵母的字。

你来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读,注意字音。

(打乱顺序)生字宝宝摘掉了拼音的小帽子,谁来挑战?谁再来比一比挑战胜利!举手积极的你来读认真听讲的你来读我们来开火车,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开的真顺畅!(火车有点小故障)这些字,谁有好的识字方法记住他们?形声字传宵赏郎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换一换贴(粘)赏(常)宵(消)郎(朗)减一减祭(察)乞(吃)生字与熟字组词你的识字方法真巧妙!你真爱动脑!你真善于积累!你真善于发现!生字藏到词语里,谁来读一读?热闹:读rènao,“闹”要读轻声。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家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2.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问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传统节日里的不同习俗。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4.知道我国各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难点:知道我国各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自制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乐曲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

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二、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出示本课词语和短语,进行课前检测。

传统贴窗花元宵大街小巷祭扫赛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热闹(1)同桌互相读词语。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

师相机正音:“舟”,读“zhōu”,不要读成“zōu;“赏”读“ shǎng”,不要拼成“sǎng”。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通过活动,了解春节相关信息,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学习准备】调查收集有关的材料。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二、综合性学习(一)传统节日及由来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回答归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2、你对哪个传统节日比较感兴趣?说说理由。

这些历史久远,同时又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其中,又以中秋和春节两大节日最为隆重。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团团圆圆的中秋过去了,热热闹闹的春节即将向我们走来。

你们会用怎样的方式,迎接这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

1、“年”兽的传说2、红包(压岁钱)3、贴倒福4、贴春联(对联小汇集)5剪纸(窗花欣赏)6、其他三、拓展延伸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让我们走出课堂,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传统节日(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生字,把生字拼读几遍。

2、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会认的生字:
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2)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听他读对了就跟读一遍。

(3)全班齐读一遍生字。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5)给这些生字口头组词,看谁组的多。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7)摘苹果游戏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3、学习词语:
(1)、同学们,同学们刚读完生字,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
些字音读准。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
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字音读准了,词语也会读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这首歌谣,这次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将歌谣读得流利通顺.
2、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3、(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4、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并读一读。

5、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6、男女生对读课文。

7、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街、团、闹、转、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团字□宽而方正,“才”稍小。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