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6:2.4 免疫调节(Ⅱ)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6:2.4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6:2.4 免疫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预习、研习案】活动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任务】阅读课本P35概念图,完成下题。

【训练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活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任务1】阅读P36第2、3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书中标注】【训练2】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面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B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任务2】阅读P37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

【书中标注】1.特异性免疫在发挥作用时分成和两种类型,主要“作战部队”是。

2.特异性免疫中的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它的化学本质是什么?3.举例说明免疫反应中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它具有什么特点?【任务3】阅读P37第4段及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填写下面流程图。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训练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分泌抗体【任务4】阅读P37-38最后一段及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填写下面流程图。

思考: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寄生到宿主细胞内,该怎样消灭这些病原体?【书中标注】【任务5】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细胞参与,都可发生二次免疫。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2.4+免疫调节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2.4+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奋飞中学教授新课(4分钟)(7分钟)免疫调节是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P35页,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教师归纳并补充问题:如何区分溶菌酶和溶酶体?教师展示图片并总结:溶酶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而溶菌酶是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

并嘱咐学生从名称上不要记混淆。

做两道习题加以巩固。

(导学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就与我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有关。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像一层一层的护甲在保护着我们!问题:解释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的现象教师总结:打喷嚏刺激到了我们的鼻毛,引起第一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咳嗽是刺激到我们的呼吸道粘膜,粘膜上有许多纤毛,纤毛摆动引发咳嗽,也是第一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学生积极思考作出回答溶菌酶是物质,溶酶体是细胞器。

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讲。

讨论打喷嚏和咳嗽的原因,并作答。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旧知识相结合,理解知识的连贯性。

注意初高中所学内容的衔接。

学生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

用咳嗽打喷嚏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了解这个注意:教师补充二次免疫的过程,并强调一定是相同的抗原进入机体引发二次免疫,并总结其特点。

问题:抗体的分泌与浆细胞中那些细胞器有关?这个免疫过程主要靠抗体作战,抗体又是被浆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所以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学生板演体液免疫的过程学生能注意到缺少二次免疫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共同总结体液免疫的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检查学生对体液免疫的了解程度。

进一步巩固体液免疫的过程启发学生回忆思考已有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准备总结体液免疫的概念课堂小结(2分钟)体液免疫能不能抵抗所有入侵的病原体呢?如果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液免疫能不能消灭它们呢?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索!完成导学案的6道小题,解答并了解学生是否对那部分知识点还有疑问。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3)通过了解免疫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板书设计细胞协助增殖分化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记忆细胞新的浆细胞新的记忆细胞破坏靶细胞释放抗原体液免疫新的效应细胞新的记忆细胞抗原记忆细胞教学反思
项目
内容
课题
免疫调节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3个层次上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设计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T细胞协助增殖分化
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
记忆B细胞→新的浆细胞
新的记忆B细胞
3.细胞免疫: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破坏靶细胞→释放抗原→体液免疫
记忆T细胞→新的效应T细胞
新的记忆T细胞
教学
反思
④同时指出在免疫调节中还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发挥重要作用。
过渡提问:免疫系统主要负责人体的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
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回顾。
提问:①刚才提到的疫苗属于免疫中的什么物质?②除了疫苗外还有那些物质或结构是抗原?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抗原,抗原侵入人体依次经过的途径有哪些?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2.4免疫调节2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2.4免疫调节2

2.4 免疫调节2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习目标:继续学习免疫的相关知识学习重点:免疫异常引起的病症学习难点:免疫的功能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自身免疫病1概念:免疫系统将物质当做外来进行攻击的一种疾病2 种类:常见的有、、3 原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异常、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A级问题二:过敏反应1概念:已经发生的机体,当接触抗原时所发生的或2特点:3常见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级问题三:免疫系统的功能理解1 免疫系统的功能、、2 免疫系统处理机体的那些细胞?3 异常: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就会出现问题而生病。

A级问题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的应用有哪些方面?2阅读“资料分析”,回答其问题。

三.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

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B、抗原性物质C、抗体D、自身物质2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相当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

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A、病原体B、吞噬体C、抗原D、抗体B级问题二:1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一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总称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类病毒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等途径感染D.艾滋病的治疗目前已有突破性进展2、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已免疫的机体②未免疫的机体③接受相同的过敏原④接受过敏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B级问题三:1自身免疫病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因的免疫反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的疾病2 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根本原因是()A、患者自身的某些化合物变成了抗原物质B、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失去了特异性C、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与患者的某些细胞表面的化合物基因相似D、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破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B级问题四: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胞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哪个更容易移植成功?2 分析对异体皮肤排及起重要作用的是下面哪个细胞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B级问题五1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2 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 )A T细胞B B细胞.C 记忆细胞D.吞噬细胞B级问题六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A 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2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病人都要先做“皮试”,其目的是A 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剂量B 观察病人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疾病C 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D 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四.练测拓展、达成目标我的收获: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点?题型、疑惑?。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Ⅱ)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Ⅱ)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Ⅱ)[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图2-16,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列表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通过具体病例,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结合实例,了解免疫学的应用。

[重难点击] 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课堂导入方式一:上图分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双手和过敏反应患者的对比照片,这些疾病都是由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哪些疾病?如何利用免疫学的知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方式二:正常的免疫调节功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但如果把免疫学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是否有些天方夜谭呢?“无情最是帝王家”,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就充满了明争暗斗。

然而,我国历史上有位皇帝的继位却源于人们对免疫学知识的应用。

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后人说的康熙。

当时,天花正肆虐清廷,很多人因感染天花而死亡。

德国人汤若望受宠于宫廷,他建议皇位继承人为玄烨,理由是玄烨曾患天花,幸而不死,而患过天花的便永远不会再患,可保其帝位绵长。

康熙因此而顺利继位。

你知道为什么患过天花的人永远不会再患天花吗?人体为什么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一、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1)免疫过程(2)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结果: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病原体被吞噬、消灭。

合作探究1.请完成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比较表,答案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答案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需要由体液免疫来清除,最后还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掉。

1.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答案 D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专题复习教案

«免疫调节专题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5页«免疫调节»专题复习(二轮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过程与方法:1.在复习过程中形成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的能力2.通过试题分析、练习提高审题解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观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之一,对于生物体稳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2)《免疫调节》是本章的前三节所介绍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机补充,三者一起构成了人和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内容知识量大且过程复杂。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进入一轮复习,对于一轮复习的节奏、思路已经适应。

但由于时间相隔之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生疏,对该节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大多数人只了解教材的表面知识,比较难以在新问题和生活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设想:紧抓课本知识网络,以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失调和应用为主线,通过创设新教学情境、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结合资料分析、识图解图、比较、概括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重点(1)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教学难点: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感冒一般有哪些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吗?激素能直接消灭它们吗?机体靠什么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以一种常见病为例,让学生明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体温升高等)。

既以此引出免疫调节,又突出了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人教版2012高二生物学案:2.4《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2012高二生物学案:2.4《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考点分析】1、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2、免疫系统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3、免疫失调疾病及艾滋病的产生及预防【课前预习】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及与免疫的关系: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______________(包括T淋巴细胞和___________)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三、抗原与抗体: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特点:①异物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③特异性:只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结合。

特异性的基础是抗原表面特殊的蛋白质等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2、抗体:1)化学本质: 2)分布: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免疫失调疾病:抗原:________1、防卫_____:免疫缺陷病:例:艾滋病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2、防卫过强:1)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器官引起损伤。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___________、风湿性心脏病等。

2)过敏反应: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作______,反应____,消退_____,一般_________组织细胞,有_____倾向和_____差异。

【课堂探究】一、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分析归纳:1)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主要依靠__________2)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红细胞___________细胞--- 吞噬细胞 ____细胞_____细胞(胸腺中)淋巴细胞抗原刺激 ____细胞B细胞(_____中) ____细胞_____细胞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对抗原的识别____(有/无)特异性。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二)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二)一、学习目标:1、说明细胞免疫的过程。

2、说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7-40内容,认真观察图2--16。

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④ 抗原① ② ③+ 靶细胞抗原2、免疫功能的失调(1)自身免疫病。

例如:、。

(2)过敏反应。

特点。

(3)免疫缺陷病。

例如:。

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以及。

4、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

四、当堂训练1、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2、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4、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5、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7、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8、与靶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人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B细胞同时死亡9、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10、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A、产生的细胞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C、作用的方式不同D、作用的结果不同1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2、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13、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 健康 B 生活B S疫苗 S病原体A 健康A 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 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课堂提问问题准备,包括自主预习问题、上课问题、课后学生思考问题等。
3.课堂上进行直观教学的图片、表格准备,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等。
4.实例准备,为了使内容讲解的条理性好,便于学生理解,需要多收集实例,做到内容讲解和实例相结合。




1.通过实例引题,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如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病症及其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等。介绍病例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4.教师归纳: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其作用机理如何?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结合本素材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5. 教师归纳:免疫学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1.知道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病的原因。
2.明白打预防针、注射免疫球蛋白、器官移植的道理。
PPT展示相关病人的画面
第三
2.回顾初中所学的免疫类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复习抗原和抗体的区别与联系。
3.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4.人体三道防线学习。
5.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习,这是重点,叙述清楚两种免疫的场所、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6. 结合实例分析免疫失调疾病。
4.在病毒感染中,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如何?
5.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免疫学的发展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1.通读教材,梳理出《免疫调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2.完成教师提出的问
题,其中特别注意免疫
细胞、白细胞、吞噬细
胞等细胞的关系。
PPT展示预习要思考的5个问题
交流
讨论
安排学生讨论导学案的基础学习交流
第一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知识目标】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建构概念图,进一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通过概括分析,总结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锻炼概括性思维;【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者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认同生命是物质性的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推进,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并合理利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景导入、问题驱动、建构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新课,课下收集生活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二)本节的知识结构: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三)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视频1:甲型H1N1流感的新闻视频。

【提出问题】1、甲型H1N1的症状是什么?2、感染后,神经系统能感觉到吗?能通过反射对病毒作出反应吗?3、感染后,能通过激素调节杀死病毒吗?板书“免疫调节”观看、思考思考讨论回顾旧知通过“情景导入”不仅引发学生的好奇,学生也在交流与思考中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进行打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图片展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起源: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观察、思考学生思考、总结指导学生思考、总结免疫细胞的产生、分化过程种类: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图片展示)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细胞产生(活化、增强各种免疫细胞作用)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观察、思考非特异性免疫【动画展示】展示有关人体一二道防线的图片和一些相关动画。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2.4 免疫调节(Ⅱ)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2.4 免疫调节(Ⅱ) 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

联系前面三节有关稳态维持的内容,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出发,突出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个体水平上稳态维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利用合理的问题设置主动地探究其科学原理,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解决方法](1)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讲解第三道防线。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解决方法](1)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抗体,故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设置相关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2)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六、学生活动1、交流和讨论各自收集的资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导学案

2.4免疫调节导学案一、自主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位于:)()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是机体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______自己,______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一)免疫系统的类型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由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循环系统组成。

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思维拓展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项目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一定防御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4.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5.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即时巩固】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毒的杀菌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A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2.下列各项与免疫无关的是()A.抵抗病原体的侵袭,预防感染B.维持内环境平衡C.监视、识别并杀死体内癌变细胞D.含有铜、铅等元素的化合物被肝脏转化为无毒物质,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思考: (1)什么是抗原? 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其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什么?如何产生?主要分布在哪些场所?抗原:(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免疫调节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2.4 免疫调节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免疫调节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发放学案。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学案通过阅读教材、网上收集资料等方法完成学案。

第二课时【动画展示突破难点】体液免疫第一环节:播放体液免疫的趣味动画,对体液免疫过程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看图交流讨论;学生观察教材37页2-16体液免疫过程图,思考问题:①B细胞如何识别到抗原的?有几个途径?②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③最后抗原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④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第三环节:全体学生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自评自改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学案上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请小组学生改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

师生一起小结体液免疫过程,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概念。

过度:抗体能否直接进入细胞去消灭细胞内的抗原?引出细胞免疫的学习。

细胞免疫第一环节:提出问题观看动画①效应T细胞能否消灭抗原?②效应T细胞有什么作用?③抗原最后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第二环节:展示图解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是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出来被体液中的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2.4免疫调节2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2.4免疫调节2

2.4 免疫调节2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习目标:继续学习免疫的相关知识学习重点:免疫异常引起的病症学习难点:免疫的功能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自身免疫病1概念:免疫系统将物质当做外来进行攻击的一种疾病2 种类:常见的有、、3 原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异常、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A级问题二:过敏反应1概念:已经发生的机体,当接触抗原时所发生的或2特点:3常见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级问题三:免疫系统的功能理解1 免疫系统的功能、、2 免疫系统处理机体的那些细胞?3 异常: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就会出现问题而生病。

A级问题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的应用有哪些方面?2阅读“资料分析”,回答其问题。

三.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

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B、抗原性物质C、抗体D、自身物质2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相当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

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A、病原体B、吞噬体C、抗原D、抗体B级问题二:1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一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总称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类病毒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等途径感染D.艾滋病的治疗目前已有突破性进展2、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已免疫的机体②未免疫的机体③接受相同的过敏原④接受过敏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B级问题三:1自身免疫病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因的免疫反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的疾病2 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根本原因是()A、患者自身的某些化合物变成了抗原物质B、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失去了特异性C、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与患者的某些细胞表面的化合物基因相似D、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破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B级问题四: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胞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哪个更容易移植成功?2 分析对异体皮肤排及起重要作用的是下面哪个细胞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B级问题五1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2 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 )A T细胞B B细胞.C 记忆细胞D.吞噬细胞B级问题六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A 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2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病人都要先做“皮试”,其目的是A 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剂量B 观察病人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疾病C 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D 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四.练测拓展、达成目标我的收获: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点?题型、疑惑?。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

腹痛、腹泻等。

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如下图)。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

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

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

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

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若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

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板书〗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对外:防卫对内:监控
〖学生阅读及板书〗四、免疫学的应用
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讲述〗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Ⅱ)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胞免疫过程
2、记住免疫失调的三种类型
3、了解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细胞免疫的过程
【自主学习】
一、回顾旧知
1.体液免疫主要涉及到哪些细胞?
2.简述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
二、基础知识感知
细胞免疫
②细胞免疫过程:
三、探究问题
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________,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__________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________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AIDS)。

(2)病因:由________________(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四、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免疫学的应用
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问题1: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人体都是有利的吗?为什么?
问题2:2、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功能?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1.结合课件展示细胞免疫三个阶段图解,讲解相关变化。

第一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细胞。

第二阶段: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发生增殖分化,大多数T细胞分化成效应T细胞,
少数T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第三阶段: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暴露抗原;同时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免疫效应。

2.在理解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共同构建细胞免疫图解模型。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
3.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及联系
4.比较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归纳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化为效应T细胞
B.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
C.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两种
B. 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5.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 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C. ②③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 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三、1.(1)“敌我不分”系统性红斑狼疮(2)①相同的抗原②迅速不会破坏不会引起遗传倾向
2.(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四、疫苗特异性抗体
【思考题】
1. 人体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使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所以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人体一般是有利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人体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如:在器官移植中,受者的免疫系统对供者器官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不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因此对人体是不利的。

2、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预习自测】
1-5:C B C D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