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1论文

合集下载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导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无法完全解释现实世界的贸易现象,因此,学界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贸易理论。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新理论的出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要素比较理论。

然而,这些理论无法解释贸易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比如贸易逆差、垂直分工和多边贸易。

因此,学者们开始提出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和规模经济是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该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并将国际贸易视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

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差异和产品分工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技术差异和产品分工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

不同国家在生产中存在着技术差异,这些技术差异会影响到产品的相对成本,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方向和规模。

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

该理论强调创新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认为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理论的出现对中国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提高企业竞争力新理论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

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

加强产业链合作新理论中的垂直分工概念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完善的产业链。

通过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

注重技术创新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观点是技术创新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中国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研究论文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要研究现有的理论,而且需要针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探索新的理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研究中,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各国应该依特定自然条件和其他资源因素的差异,发展自己所具有的有利于生产成本降低的优势产业,以便更经济地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而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李嘉图的理论。

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是生产与消费的边际效用与成本比较,即在生产中,比较优势的原则在市场上实现价格比较优势,并形成贸易。

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和服务跨国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对贸易中的非经济因素也必须加以考虑。

因此,国际贸易理论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

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国际可以承认的环境和劳工标准的影响。

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中环保问题主要表现在贸易与环境的冲突,如国际分工模式的不平等,以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矛盾等。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与环境贸易问题息息相关。

中国发挥了参与国际环境贸易的关键作用,通过奠定国际要求的环境标准,实现了国际的环保目标。

而对劳工标准的研究同样重要,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这些国家可能面临劳工保护体系不完善或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关注国际贸易对其生产因素的影响,以及平衡国家的劳工保护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另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交媒体、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数字化贸易的法律体系、以及交叉国家的协作机制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新的问题催生了新的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篇一】国际贸易的论文摘要: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历经10年发展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联系,在不断的贸易合作中双方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与区域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促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为背景,首先介绍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立场探析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当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指出其特点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提出对策,以促进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贸易利益;研究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在日益频繁的贸易合作中,双方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通过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

不过,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我们解决。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就经济发展、某一经济领域、经济地区进行联合发展。

在达成经济联盟的过程中,经济生产要素在国家区域范围中实现自由化流动,促使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我们主要从关税同盟理论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两个方面探讨。

1.关税同盟理论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关税同盟理论。

在1950年,《关税同盟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浅谈国际贸易现状及新趋势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现状及新趋势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现状及新趋势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国际贸易现状及新趋势论文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际贸易现状及新趋势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正有力推动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立足于真实的经济数据和外贸实例,对当今世界的贸易发展现象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对从事外贸业务的我国企业提出几点建议、促使其在复杂的国际贸易中居于一定的有利位置。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状新趋势一、国际贸易现状(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发达国家仍为贸易格局中心以浙江义乌为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甚至是世界的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向。

据统计数据分析,在我国外贸形势恶化的近两年期间,小商品城的景气指数从2008年2月的1168.38下降到2009年8月的1042.47,下降幅度达到了10.8%,直至2010年才略有回升。

这里,义乌小商品市场指数所反映的问题,正是目前外贸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GDP 总量比重较大。

可以看出,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发展中。

美国、欧盟和日本仍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总量的大多数并在交易过程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经济合作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向受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影响,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以地理位置为主要联合方式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各主要贸易大国都在积极追求区域内贸易的主导权。

从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上看,截至2010年6月,全球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已有187个。

其中,大多数亚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甚至均在50%以上,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十分迅猛。

(三)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的逐步凸显,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纷纷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最新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论文

最新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论文

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论文【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入和各种矛盾的逐步缓和,世界经济和贸易都出现了加速稳定增长的趋势。

针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建议可持续发展一、国际贸易发展的显著特点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世界贸易走过20世纪九十二年代前几年的疲软后,1994年开始出现强劲增长。

随着世界生产量增长率的提高,世界货物出口量增速也相应提高。

199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4%,高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增速。

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

随着全球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世界贸易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008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了9%,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1%,达到8.8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增长了16%,达到2.10万亿美元。

2.服务贸易、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其年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国际货物贸易。

1996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强。

2008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10万亿美元。

3.跨国公司的作用增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数目剧增,大型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并且开始结成新的战略联盟。

这对于加剧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国际市场的统一、推动世界市场的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和开放政策盛行,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全球和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世界性经济传递加速,相互依存加深。

但由于各国经济上的差异,经济部门和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再加上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发展,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范围扩大,竞争手段日益多样化、科技化。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论文引言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更加重要。

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原则对于我们准确分析国际贸易现象,指导政策制定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原则,并对其中的几个关键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它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效率更高,就拥有绝对优势。

根据这个理论,国际贸易应该基于各国在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以最大化全球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一个国家生产玉米的效率更高,而另一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效率更高,那么这两个国家通过贸易就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忽视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以及国家的差异性。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拥有绝对优势,贸易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比较优势的存在可以带来机会成本的降低和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拥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可能带来利益。

该理论主要侧重于各国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用更少的机会成本来生产某种商品,那么它在这个商品上就有比较优势。

通过贸易,各国可以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关键假设是完全就业状态和资源不可迁移性。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资源的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都会对比较优势的存在产生影响。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的不公平贸易问题,可能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局面。

剩余贸易理论剩余贸易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埃里克·罗斯特提出的,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大进展。

剩余贸易理论通过考虑各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产品差异化,解释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双边贸易溢出效应。

该理论认为,贸易的结果是产生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最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评价1论文

最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评价1论文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评价(1)论文确切的讲,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战后产生和发展的,特别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的学说可以说是百家争鸣。

其有代表性的有:技术缺口理论、学习曲线理论、需求结构理论和区域内贸易理论等。

本文试图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看看它们是怎样为贸易全球化提供策略依据的。

一、技术缺口理论比较成本的优势也能从国际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中产生。

基于此经济学家Posner 发展了技术缺口理论。

他认为,国际间技术的差别会在不同的国家间产生技术缺口,这个“缺口”导致了国家间贸易流的产生。

技术缺口理论还认为,出口往往是从技术领先的国家开始的,这些国家大多是高工资的国家。

在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时,成本差别对贸易流的走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当模仿缺口结束后,成本的差别便决定了贸易的流向。

因此技术缺口贸易和低成本贸易似乎是对外贸易的两个阶段。

从理论上讲,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或者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跳过对外贸易的第二个阶段。

但是由于一流人力资源的稀缺和昂贵,要想越过第二个阶段往往困难很大。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缺口理论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策略思维,那就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地获得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尽可能地延长模仿缺口,从实践上讲我们应重视技术革新,同时也应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以及进口国市场的大小。

二、学习曲线理论经济学家Arrow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特别是工艺技术)依赖于这个国家过去生产的产品数量总和。

并进一步指出,拥有最大的积聚产品数量的国家通过过去不断的“学习效应”达到最低的成本,因此与较少积聚产品数量的国家相比拥有更好的出口机会。

通过比较成本优势这个国家能够成功地出口相应的产品,即使两个国家有相同的资源配置。

这个效应越强烈,在模仿缺口存在期间这个国家将拥有越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的学习曲线理论的基本概念是1936年被经济学家Wright在飞机制造的实践中确定的学习曲线。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2019-04-29论文摘要:新贸易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新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

因此,文章对新贸易理论的一番述评,对于当前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回顾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分支始于亚当・斯密。

1776年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它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乃至人类认识史上,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

1941年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克服了斯密绝对成本说的明显局限性。

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保罗・A・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地基础”。

继而。

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对上述理论的挑战。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所作出的种种理论分析,补充丰富了要素禀赋理论,增强了这一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力度。

在雷布津斯基以及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完善补充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逻辑严密,形势完美。

但是这也正是其缺点所在,毕竟现实世界并不如其想象的完美。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产生、发展及特点(一)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新贸易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Paul・Krugman等人创立的新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变量关系、环境问题与公共物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

狭义上看,仅指以Paul・Krugman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曾形象地概括说,如果要举一个什么是新贸易理论的具体事例的话,就可能是传统贸易理论将世界贸易看成是完全发生在像小麦这样的商品上,而新贸易理论则将世界贸易看成完全发生在像飞机这样的商品上。

(二)新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工业发达国际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理论探析

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理论探析

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理论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迈入新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模式及生活方式。

新经济时代给各国贸易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国际贸易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特征,各国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国际贸易问题,探讨国际贸易理论是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有效途径。

1国际贸易理论思想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格局,我国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注重信息技术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学习中有一则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它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窗、屋顶窗、帘子、百叶窗和船上的舷窗。

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此故事借助蜡烛工人的荒谬请求,深刻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鼓励国家开展自由贸易。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大致分为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现代学派自由贸易理论、二战以后自由贸易理论,具体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

保护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理论、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管理贸易论、公平贸易论等。

用保护公平竞争为理由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包括:反补贴税、反倾销税或其他惩罚性关税、进口限额、贸易制裁等。

2国际贸易形势分析20XX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发达国家失业率显著提高,市场需求低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美国时间20XX4月3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论文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国际贸易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物流、金融、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以航海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而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网络技术和物流系统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也为中小企业占据市场提供了机会。

其次,国际贸易的趋势也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是多元化贸易市场的出现。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使得贸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等地成为了新兴的贸易市场。

其次是贸易的自由化和规范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而贸易规则的制定也为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国际贸易在发展中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比如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可能导致信息和技术差距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可能因此面临贸易壁垒的困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合作和规范,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助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文二: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当今世界,贸易自由化成为了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间的不同经济实力和国别文化差异,贸易壁垒也难以避免。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贸易壁垒的种类贸易壁垒包括贸易限制和贸易刺激措施。

前者主要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配额等,后者主要包括出口补贴和关税偏低等。

二、贸易壁垒的影响贸易壁垒不仅影响到贸易水平和贸易结构,还可能对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明显,会导致国家的生产成本升高,同时影响到贸易伙伴的利益。

而贸易刺激措施则可能导致贸易伙伴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全球市场的公平竞争。

最新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最新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教育。

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一: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模式研究摘要: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别是针对通过跨国公司作为媒介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把外部市场交易转变成公司的内部交易,从而很好地规避和尽可能地降低外部市场所产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还可以有效对贸易成本进行适当的控制,从而避免因为中间产品市场所造成的不完整性。

关键词:贸易成本;国际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发展要素,有了更加与国际贸易相结合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本文将从这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一、贸易成本的内涵和特点(一)贸易成本的内容在贸易成本的含义中,其中成本是所有经济活动在经营中最基础的组成要素之一,这种成本要素也是在国际贸易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国际直接投资成本中,是由国外生产投入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国内外的协调配合工作所支出的费用部分所组成,其中最为固定的成本部分是国外生产投入成本部分。

而当前的贸易成本所指的不仅仅是传统贸易交易过程中的贸易运输所形成的成本,还增添了其他包括贸易过程中的自然和人为的关税支出以及为了使贸易更好地达到互通,需要支出更多在文化和语言交流上的成本支出以及货币兑换所产生的费用,这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下所新增添的贸易成本的内容,都是贸易产生和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协定的贸易成本。

(二)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在贸易成本的特点中一个是直接度量法,这种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的方式。

这种测度方式是通过引力模型来建立一个双边流量贸易模型,从而对贸易成本进行推算。

而其中的引力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两个贸易合作伙伴之间建立起来,要通过两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小来确定它们的贸易收入的增函数,并形成它们两者之间距离产生的减函数。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贸易也在飞速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的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的论文篇1论国际贸易惯例效力摘要:国际贸易惯例,又叫国际经贸惯例,主要是解决国际经贸中的贸易、投资及运输等关系的国际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不可抗力原则及约定必守原则等,其中,约定必守被认为是所有合同关系的基础。

一般来说,在具体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其限制主要包括公共秩序及合同最为相关的限制。

关键词:国际贸易惯例适用适用限制一、引言人们在通常情况下认为,国际贸易惯例是商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涵盖任意性与强制性惯例。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度与广度的延伸,作为被经常适用的国际贸易惯例越发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健全与不合理的诸多问题,在国际外贸实务中面临着全新的关于国际贸易惯例适用的问题,本文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国际贸易适用的原则、适用的限制及在我国的适用,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内涵与适用的基本原则(一)国际贸易惯例适用的内涵从经济层面来说,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是指当事人在外贸交易活动中借助合同,且根据国际贸易惯例所进行的交易。

从法律层面来说,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是指国际经贸活动出现冲突或者争议时,怎样适用国际贸易惯例来解决冲突或者争议。

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惯例被认为是自发形成的,然而,国际贸易惯例在形成的过程中,缺少国家监督,很有可能由于一方当事人处于优势而导致国际贸易惯例的一些内容损害另一方。

(二)国际贸易惯例适用的基本原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国际贸易惯例,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自发形成的,而然,要确保这样一种没有法律直接约束力的规则成功解决国际争议,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惯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不可抗力原则及约定必守原则等。

最新有关国际贸易的论文

最新有关国际贸易的论文

最新有关国际贸易的论文标题:最新国际贸易趋势及其影响: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博弈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日益繁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

本文将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下的国际贸易现状,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和挑战。

二、国际贸易的最新趋势近年来,国际贸易展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字化和绿色贸易的兴起。

随着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贸易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全球化和区域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言而喻。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环境问题等。

相比之下,区域化在某些方面与全球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区域化更注重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发展。

然而,区域化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如贸易转移效应、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四、应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各国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和绿色贸易的发展,提高贸易的数字化水平和环保程度。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五、结论本文对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全球化和区域化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和绿色贸易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环保水平。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对贸易摩擦和环境问题的监管,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际贸易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博弈中不断向前发展。

面对未来的挑战,各国应积极寻求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贸易的繁荣与进步。

浅析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浅析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浅析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对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也提出了诸多挑战,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中国加入WTO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更要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实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融合是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的必然选择。

标签:国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影响比较优势0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其主要特征是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日益融合和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更加全面、自由地流动,因此各国各地区内部经济的发展与外部经济的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贸易与投资日益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主要归因于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使市场经济制度基本上一统全球,真正的全球市场得以形成,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信息革命、通讯与交通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WTO的建立等一系列的变革则为之推波助澜。

经济全球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提出了诸多挑战,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

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又对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的选择、对外贸易提升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简单的加以论述。

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创造了机遇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學说。

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它们终究存在着局限性。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其比较利益产生前提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这些优势具有静态的特征。

但处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以“质量”上的优势弥补“数量”上的劣势;依靠资本力量从事大规模生产能获得成本优势;依靠R&D可以获取技术优势、取得生产差别化产品的能力;依靠独特的管理方法能降低交易成本,等等。

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

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

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经济一体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给国际贸易开辟了一条无比宽阔、无比深远的道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篇1浅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直接引发了贸易量的收缩,也造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的含义、特征、发展演变极其影响等方面阐述贸易保护,从而探索出我国在当前条件下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贸易贸易保护主义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贸易保护,是指一国政府或公共机构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需要,干预货物或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其主要的政策方向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带有浓厚的隐蔽性与扭曲性,并有很强的战略性和进攻性。

其实质是国家对贸易的干预。

贸易保护始终是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其指导思想的。

而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缘由又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世界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的发展演变: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了进行资本积累,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实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

第二,自由资本主义竞争时期,英国产业革命后,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大为加强,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而经济后进的美国和德国则实行保护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的贸易保护政策。

第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大国普遍抛弃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其结果使世界贸易停滞,引发了社会危机。

第四,二战以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而跃居世界经济贸易强国的美国为了推行“美国化”,转而推崇自由贸易,推动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1947GATT,其他发达国家也相继接受贸易自由化,但同时建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出口管制。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美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下降,为了摆脱困境,20世纪70年代后又带头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终止固定汇率。

论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一)

论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一)

论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一)论文摘要:新贸易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新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

因此,文章对新贸易理论的一番述评,对于当前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回顾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分支始于亚当·斯密。

1776年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它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乃至人类认识史上,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

1941年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克服了斯密绝对成本说的明显局限性。

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保罗·A·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地基础”。

继而。

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对上述理论的挑战。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所作出的种种理论分析,补充丰富了要素禀赋理论,增强了这一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力度。

在雷布津斯基以及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完善补充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逻辑严密,形势完美。

但是这也正是其缺点所在,毕竟现实世界并不如其想象的完美。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产生、发展及特点(一)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新贸易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Paul·Krugman等人创立的新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变量关系、环境问题与公共物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

狭义上看,仅指以Paul·Krugman 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曾形象地概括说,如果要举一个什么是新贸易理论的具体事例的话,就可能是传统贸易理论将世界贸易看成是完全发生在像小麦这样的商品上,而新贸易理论则将世界贸易看成完全发生在像飞机这样的商品上。

浅谈国际贸易方面论文范文

浅谈国际贸易方面论文范文

浅谈国际贸易方面论文范文浅谈国际贸易方面论文范文国际贸易方面论文范文一:低碳经济影响下国际贸易发展研究气候环境危机、能源资源危机等呼唤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让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成为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够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面临低碳经济带来的冲击时,我国国际贸易主体必须在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等多个方面做出改革与创新。

而在此背景下,了解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探索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策略,对于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提倡使用较低的能耗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支撑,其经济发展特征表现为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优化清洁能源结构,其核心在于对能源技术、能源制度以及社会大众的发展观做出持续的创新,从而有效抑制气候发生恶化,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显然,低碳经济对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也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颠覆,因此,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低碳经济发展促使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变革,同时也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冲击。

在此过程中,我国出口贸易在短期内必然会承受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技术要求,同时也必须对自身的生产理念、生产技术、技术格局以及产品格局做出改革,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出口贸易企业也可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体现出两面性的特征,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以及出口贸易企业竞争力等多个方面。

2.1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化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许多国家提升了自身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标准与技术标准,并使用碳关税来抑制高碳产品的进口。

与这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相对的是,我国出口贸易仍旧是以高碳产品为主,并体现出了资源密集与劳动力密集的特征,其中,塑料制品、机电、化工产品与钢铁等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着很高的比重,这也决定了我国出口贸易必定需要承受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

浅议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

浅议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

浅议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来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创新,呈现出良好的新特征。

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兴起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国际贸易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依靠全球网络,信息在世界各地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不仅仅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条崭新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给我国的贸易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影响。

本文对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和问题,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国际贸易;发展创新;经济影响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已经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的带动下也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中。

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效率以及贸易方式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网络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最为突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贸易出口大国,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必然要融入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国际贸易趋势中,要把握当前的发现形势,更大范围的拓展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等交换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国际性的转移。

国际贸易既可以体现出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也是各国分工不同的一种表现形式。

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向部分组成,因此也可以称为进出口贸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不断增多,这些剩余产品在国家之间的交换就逐渐形成了国际贸易。

我国就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侧重于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如:运输距离远、交易金额往往很大、进出口受到双边关系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参与双方的法律关系复杂,贸易双方为不同国籍资信调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贸易还涉及到海关、运输、保险、银行等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1)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

本文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征等作了简要介绍。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

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

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
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
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

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

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

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

因此,为了能对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补充与发展,促成了新贸易理论的产生。

三、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
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

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斯宾塞和布兰德等。

其中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

以下对其假设前提进行介绍。

传统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是以一些严密的理论假设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即2×2×2模型。

但新贸易理论认为正是这些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现实。

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
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前提假设后,打破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关键假设后,为解释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开辟了新的源泉,新贸易理论得以发展壮大。

四、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的解释
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与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现象,新贸易理论认为这是因为产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与基础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因为技术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带来了贸易。

新贸易理论从供给、需求、技术差距论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动因与基础。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

1977年,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建立的D-S模型,阐述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企业生产规模经济的两难冲突问题。

在具有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对生产者来说,产品差别越少越好;而消费者则要求产品要具有多样性,即产品差异。

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各国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具有某一方面差异的同种产品并进行贸易,既利用了规模经济性获得比较优势,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需求。

克鲁格曼看到了D-S模型解释贸易问题的潜力,首先将它应用到国际贸易分析中,建立了规模经济理论,即一个由规模经济引致贸易的模型。

通过采用张伯伦垄断竞争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为:贸易并不需要是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异的结果,
而可能仅仅是扩大市场和获取规模经济的一种途径。

国际贸易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厂商可以打破单一狭小的国内市场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并从别国进口其它差异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综上所述,关于贸易发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的差异越大,产业间的贸易量就越大,而国家间越相似,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

(2)新贸易理论还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影响。

从需求角度进行探索,填补了贸易动因研究视角上的一大空白。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代表性需求理论,将需求与产品差异结合起来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他指出,一国平均的收入水平或者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是一国的代表性需求。

生产者只有专门生产代表此水平的商品才有可能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一国应集中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出口该产品,并从与本国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国家进口相似产品,以满足本国其他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该贸易理论表明,规模经济容易在各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上产生,因此收入水平越相似,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越多。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

该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时,即是著名的生命周期理论。

同时也可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即使两个发达国家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相同的能力,所开发出的技术与产品仍会有
差异,从而促成国际贸易的产生。

因此技术水平接近的国家会因为追求产品的差异性而产生贸易。

从而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2、在贸易政策方面,两个论点——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的提出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框架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最具效率的市场,任何干预只会带来效率损失。

因此传统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新贸易理论则认为现实中市场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

因此提出了两个干预贸易的论点-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外部经济论认为,一些具有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知识外溢为其他部门带来收益,即产生了有益的外部经济性。

政府则应该对这些产业进行扶持,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两种理论为基础,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即应当对对本国经济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补贴。

如日本80年代中期从美国手中夺得半导体产业的控制权,就是战略性政策使用的结果。

战略性政策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政策有重大影响力,同时,也影响了欧洲联盟条约的内容。

3、新贸易理论提出了参加贸易并不总能得到利益的论点
传统贸易理论并未对国际贸易的福利效应作专门分析,因为其理论的结论是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对各国都有利益,贸易利益来源于专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不仅来自比较优势,还来自于:规模经济性、增加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竞争程度、增加了产品的差异性等。

同时,新贸易理论指出,尽管存在着潜在贸易得益,但不完全竞争市场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使一国经济有可能不仅无法利用潜在的贸易得益而且实际上遭受损失。

当贸易使得本国以递增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