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讲课讲稿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讲课讲稿
《祝福》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知识链接】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3年写成小说集,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它收入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如《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著名的《药》《阿Q正传》等。
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的小说。
其后又发表了《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
2、小说三要素是、、。
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有的小说情节开端前面有序幕,结局后面有尾声。
3、“四书”“五经”:4、“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5、“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教材助读】背景:《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祝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任务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探究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一、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于 1881 年,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他的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关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
其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祥林嫂》等。
散文:《朝花夕拾》等。
杂文:他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个人特色(四)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让学生默读小说,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祝福》导学案及参考解析
必修三·导学案第 2 课祝福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相关知识(1)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从唐朝的极盛逐渐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
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
“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高二《祝福》导学案附答案
高二《祝福》导学案附答案【高二《祝福》导学案】三维总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钝( dùn )响寒暄( xuān ) 朱拓( tà ) 间( jiàn )或悚( sǒng )然踌蹰( chóu chú ) 不更( gēng )事谬( miù )种淡( dàn )然俨( yǎn )然雪褥( rù ) 瑟( sè )瑟有声尘芥( jiè )堆形骸( hái ) 脸颊( jiá ) 沸反盈( yíng )天贺家墺( ào ) 荸荠( bí qí ) 絮絮( xù ) 呜咽( yè )驯( xún )熟桌帏( wéi ) 讪讪( shàn ) 咀嚼( jǔ )( júe )赏鉴(jiàn) 渣滓( zhā zǐ ) 瞥( piē ) 拗( niù )不过蹙( cù )缩门槛( kǎn ) 窈( yǎo )陷惴惴( zhuì )歆享(xīn xiǎng ) 牲醴( shēng lǐ ) 蹒跚( pán shān )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 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 (回头)形骸 (惊骇弹劾) 惴惴 (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2、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 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 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 而是她的自发反抗, 她要摆脱这任人宰 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 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 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 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 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三、 1、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 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 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2、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 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 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 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 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 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 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 镇上的人们 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 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 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 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 要忍受巨大的精 神压力。 4、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 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 12 元鹰洋去捐门槛,是 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 她要顽强地活下去, 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 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 运了。 5、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 可四 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 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阻断了祥林 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祝福》导学案答案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他的散文中的名篇之一,最 初发表于1933年7月。作者通过对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景象的描绘,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
寓有积极向上、奋发向前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前程乐观、充满信心的 态度和心情。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创自也须算在我之内,而且也不如相信自己之切于事实。……我也相信鬼 话了!而且还得依着它找出道理来,证实它。……这不但对于迷信之反抗而已, 在我说明它之内容后,已足证实它的存在了!这是第一步大胜利。我于是又进一 步要驱逐它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这鬼话原是可怕的!它分明又复来作弄了,报应!现的报应!三月十五日先 母的忌辰前夕。“前世的孽债要清算”哪!我应该给谁呢?家仍只是债之源很明 白了。老债要和新债算在一起,是的。……其实连老债都不很分明,因究竟未曾 与立契。
2、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2、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第①②段总写春天来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一个新来的季节写得有形有 情,有声有色。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找出描述性的语句划下来,并体 会其作用。
2、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②课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中“山” “水”“太阳”的特点是什么?并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前两个分句 分别从山的哪一方面,水的哪一方面说的?“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四叔且走且告,指土堆中包有“戕害生灵”的铁铸巨富的话,忽然记起, 正和喝五圣水一样。其实,这大抵已经成为我慢性的毒药了,因为很抱歉,我竟 完全被忘却,平时毫无预兆,每说悟不悟之类,常引起事物的本相来。我于是日 见烦躁,
《祝福》第四课时学案(带答案)
《祝福》第四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2、把握小说以“祝福”为题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找出文中的雪景描写和“祝福”场景。
自然环境:年末雪景环境描写社会环境:鲁镇祝福景象二、分析小说中的雪景描写1、(第2段)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作用: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2、(第32段)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作用:表现祥林嫂死后“我”的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3、(第112段)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用:借雪的飞舞,暗示封建势力猖狂,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凄惨命运。
三、把握小说中“祝福”场景的描写1、祝福1:鲁镇年终的大典(第2段)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句社会环境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作了伏笔。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作用: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而且年底“祝福”的忙碌情景与祥林嫂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了她最终悲惨的结局。
2、祝福2:鲁四老爷家的祝福(第72—76段)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第2课 《祝福》 导学案 (第一课时)【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提示与建议: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1.文学文化常识《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
2.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有篇目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记住字形监.( )生 寒暄.( ) 陈抟.( ) 朱拓.( ) 两颊.( ) 蹙.( )缩 惴.( )惴 形骸.( ) 悚.( )然 谬.( )种 负疚.( ) 俨.( )然 窥.( )探 窈.( )陷 草窠.( ) 渣滓.( ) 歆.( )享 间.( )或 钝.( )响 更.( )事 新正.( )醺 桌帏.( ) 炮烙.( ) 醉醺.(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笼更 拗红 正 泊§文本精要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2.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3. 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4.文中共有三处写到祝福景象,除了1-2段外还有两处,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祝福》导学案(教师版)共3篇
《祝福》导学案(教师版)共3篇《祝福》导学案(教师版)1《祝福》导学案(教师版)一、背景介绍《祝福》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师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散文之王”,是一篇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这篇文章以赞美人民为主旨,反映了鲁迅民主思想、蕴含了文化自信和爱国之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读物。
二、教学目标1.了解《祝福》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掌握《祝福》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3.理解《祝福》赞美人民、批判封建迷信的思想内涵;4.通过阅读《祝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道德观念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祝福》的作者鲁迅、主题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析文本(30分钟)通过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解析意象、引导思考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用。
例如:(1)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探究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意象分析:通过分析作者所用的具体形象,如庙宇、祈福牌、磕头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和对人民智慧的赞美。
(3)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所表达的主题,思考文本对社会生活的启示,理解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地位。
3.讨论交流(20分钟)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增进对作品的认知和思考,加深对文学作品和人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1)个人读后感:要求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书写或口述等方式阐述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就文章的情节、人物、主题、文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4.延伸拓展(15分钟)通过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分析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1)写一篇与文本有关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加深对作品形象的理解。
(2)写一篇对《祝福》的感悟,阐述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祝福》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情况。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3、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4、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理解她的悲剧命运。
(2)探讨小说的主题,认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性的摧残。
2、难点(1)理解小说中“我”的形象及作用。
(2)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作品背景《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最初发表于 1924 年 3 月 25 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 6 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四、自主学习1、初读小说,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以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为线索,通过祥林嫂在鲁镇的生活遭遇,展现了她悲惨的一生。
2、再读小说,梳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经历||::|::||第一次到鲁镇|年轻守寡,到鲁镇做工,勤劳能干||被婆家抢走|被迫改嫁,育有一子||第二次到鲁镇|再次守寡,孩子被狼吃掉,精神受到极大打击||沦为乞丐|最终在祝福之夜死去|3、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篇一:《祝福》导学案答案】习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学习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学习目标3。
【学习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复述课文培养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知识链接】创新设计P14自主学习篇背景资料(见创新设计P16右中)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学习过程】第一、二课时(预习)一、描绘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
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
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点拨:(1)封建礼教的代表、害死祥林嫂的罪魁: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2)害死祥林嫂的帮凶:四婶、柳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3)敏感、有良知,但软弱,退缩,圆滑世故的知识分子:“我”(4)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点拨:倒序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
1.2祝福第一课时【开卷有益】1.古诗赏读(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赏读:对千夫所指的民贼怒目而视,对孤弱的幼儿甘愿俯身做牛马。
表现了鲁迅对敌斗争、对弱者关爱的精神。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赏读:把我的拳拳爱国心向天上寒星表达,虽然不被察觉,但我仍要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
2.成语积累(1)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2)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3.名句积累(1)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知识储备】1.走近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字,中国现代伟大的、、,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
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篇。
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选自《彷徨》中的唯一一篇。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
高一语文《祝福》导学案(含答案)
《祝福》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二、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6.找出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三、深入探究1.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2.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祥林嫂态度如何?3.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元凶?《祝福》导学案答案一、文学常识1.《彷徨》,鲁迅,《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1.(1)鲁四老爷、四婶;(2)“我”;(3)祥林嫂;(4)柳妈。
2.倒叙。
3.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段,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4.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将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头,然后通过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
同时也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祥林嫂深深的同情。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示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5.眼前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1——2节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节回忆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节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节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66 ——110节眼前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11节6.(1)初到鲁镇:顺着眼一一安分、忠厚脸色青黄一一生活艰辛两频还是红的一一年轻模样周正手脚壮大一一耐劳、勤快(2)再到鲁镇两颊已经消尽了血色,眼角带着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精神一一这里写她丧夫丧子,精神备受刺激,极度悲伤,作者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悲伤。
12《祝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清小说的线索2.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3.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把握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所揭示4.探讨本文标题《祝福》的意蕴,进一步理解鲁迅小说的语言特色二学习过程1导入初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已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2走进鲁迅民族魂--鲁迅鲁迅(1B81-1936)原名周糠秀书周树人·字像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司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秦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意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望器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N巡狂人日记》,从而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警的奠基人。
《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集了他14篇小说和1篇《自序、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已》《药》《故乡》等。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
”“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收集了他于1921年至1925年间写的11篇小说,包括《伤逝福》等。
当时,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发生了分化,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追记:后来《新青年》等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般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濃中走来走去……新的战友在那里呢?我想、这要很不好的。
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集成《彷徨》。
”3[背景回放]直刺封建吃人制度的匕首《祝福》写于1924年2月7目。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残酷的现实就让他失望了。
祝福导学案,下载后直接用(包含答案)
祝福导学案,下载后直接用(包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祝福》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 ? ?寒暄() ?朱拓(? )间(? )或? ?悚()然 ? 踌蹰()(? )少不更(? )事? 谬()种? ?淡(? )然? 俨(? )然? 雪褥(? )?瑟()瑟有声尘芥()堆? ?形骸()?脸颊(? )? 沸反盈()天? 贺家墺(? )荸荠()(? )絮絮(? )呜咽()? 驯(? )熟? 桌帏(? )? 讪讪()? 咀嚼(? )(? )赏鉴渣滓()() ? 瞥() ?拗(? )不过 ? 蹙()缩 ? 门槛() ?窈(? )陷 ?惴惴(? )? 歆享()(? )牲醴(? )()? 蹒跚(? )(? )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回头) ? 形骸? (惊骇? 弹劾)惴惴(揣摩 ? 湍急)3、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 ? 》,作者是? ,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 ? 》和《 ? 》,散文集是《 ? 》,散文诗集是《? ? 》,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篇一:祝福导学案答案】1.梳理课文情节眼前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结局回忆开端初到鲁镇 ,帮工鲁家发展被迫改嫁,被卖深山,勤劳谋生高潮眼前尾声祝福之夜,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第二课时2. 比较三次肖像描写的异同,分析其用意。
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总起来看,几次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表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迷信落后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通过前后对比,使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更为突出更为逼真,主题思想更为鲜明。
探究二祥林嫂的语言描写1. 找出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的语言,分析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写?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2. 找出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体会人物语言的作用。
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3. 找出祥林嫂与“我”的对话,体会人物语言的作用。
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灭探究三祥林嫂的动作描写1.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她讪讪的缩了手难为情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心怀希望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彻底失望探究四祥林嫂的抗争1. 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从文中找出她的抗争表现。
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2.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逃躲避被卖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向封建迷信低头总结: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比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3.师生、生生合作,探讨《祝福》文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文描写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和诗人,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文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
1926年8月初版。
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3.写作背景:这篇课文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这篇《祝福》就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
二、掌握字词: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寒暄.(x uàn) 踌蹰.(c hú)朱拓.(t uò) 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 惴惴.(z h 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 iàn) 形骸.(hái)谬.种(m iù) 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 uán) 驯.熟(xùn)炮.烙(pào) 咀.嚼鉴赏(jū) 2.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缩)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3.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4.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C)〔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5.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①;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②: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参考答案:1、C(A.朱拓tà;B.少不更事gēn g;D,炮烙páo)2、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3、A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与语境不合;B百无聊赖指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此处应用毫无办法;C惴惴不安是害怕发愁的样子,此处难发入睡与害怕无关。
三、问题: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情节:(略)五、概括《祝福》的情节结构:(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结局:寂然死去。
(3)开端:初到鲁镇。
(4)发展:被卖改嫁。
(5)高潮:再到鲁镇。
(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六、问题探究:本文在叙述情节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请简要概述其作用。
答:1.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人胜。
2.既给作品造成了悲剧气氛,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又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问的矛盾,表明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问题探讨】一、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请找出这三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第一次: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作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说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情景。
作用: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祭祀的告诫下,祥林嫂永远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
她虽然百般挣扎,但还是无济于事,她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她精神完全崩溃,最后沦为乞丐。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描写“我”看见祝福情景时的感受。
作用:1、将祥林嫂的死和祝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
2、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二、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含义?答:1、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
2、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至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
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
三、如何理解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答:1、书房里挂陈抟的“寿”字,说明鲁四老爷希望自己长命百岁。
2、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康有为以及死于除夕的祥林嫂,对联的下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对其作了有力的嘲讽。
把一边的对联(“品节祥明德性坚定”)写成“已经脱落,松松的卷和放在长桌上”,讽刺其已无“品节”可言。
3、《康熙字典》等暗示了鲁四老爷的守旧特征。
四、祥林嫂从初到鲁镇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进而归纳祥林嫂的形象。
1、进一步通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绘祥林嫂外貌的语段,填写下列表格:[明确]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初来鲁镇时她青年丧夫,勤劳善良,安分耐劳,她本想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可却仍被婆婆再嫁到深山野凹里去。
可是不久丈夫又病死了,儿子给狼吃了。
生活中的惨重打击,使她重新回到鲁镇时“两颊上失去了血色”,“眼角有泪痕……”。
当她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四婶一声“你放着罢!”以及柳妈的关于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的话,使祥林嫂的精神完全崩溃了。
她在长期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精神麻木。
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祥林嫂一步步被逼上死亡的道路。
3、研讨文中主人公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分情节概括)答:A.勤劳、善良、质朴、顽强。
(“初到鲁镇”部分)B.挣扎与抗争。
(“被迫改嫁”、“再到鲁镇”的有关段落)C.彻底绝望,精神崩溃。
(捐门槛后还是不准祭祀)总之,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社会中受压迫、受剥削的妇女的典型代表。
五、分析鲁四老爷及“我”的形象。
答:A、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
1.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守旧而反动。
(“讲理学的老监生”、“骂”)2.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对联的暗示)3.自私、冷酷。
(嫌弃祥林嫂,不准祭祀,在精神上折磨祥林嫂)B、“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
1.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2.同情祥林嫂,善良。
3.软弱,无能。
(不能直面祥林嫂提出的问题,含混回答,落荒而逃。
)第三课时一、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下面句段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①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明确] 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认为像祥林嫂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更显得处处与这个社会作对,所以他要骂祥林嫂“谬种”。
②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明确]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表现了民众的愚昧、冷漠。
③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④“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①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反应不大相同,为什么? ②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明确](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已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
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
她的精神崩溃了。
(2)“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⑤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到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