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寓言三则_南辕北辙_塞翁失马_阿豺折箭_教案3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学会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学会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南辕北辙》的故事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故事图片和教学课件。

3. 教学卡片:用于生字词的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南辕北辙》的故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自查字典或小组讨论,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例分析:(1)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5. 课堂小结:(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给家长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南辕北辙》主要讲述了季梁的朋友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的意义。

(2)学会通过举例、讲述等方式,向他人传达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理,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理解并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学会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寓言《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比喻和寓意。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情节。

(2)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准备与同学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其他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南辕北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寓言《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4. 实例分析:(1)学生举例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寓言《南辕北辙》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复述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寓言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懂得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3. 提高朗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寓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课文内容。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故事素材或图片。

4. 录音机、磁带或音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南辕北辙》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记录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2. 设计一个类似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应用课文中的道理。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找出不足,为下次课做准备。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寓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2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2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通过故事提炼道理,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掌握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辕北辙》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故事寓意。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南辕北辙》故事。

2. 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写一篇短文。

3. 推荐阅读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案例,掌握故事寓意。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3)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故事中的讽刺手法;(2)如何将寓言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南辕北辙》的作者和背景;(2)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南辕北辙》故事;(2)学生概括故事情节,总结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讽刺手法;(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5.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案例;(2)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复述《南辕北辙》故事,并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悟;2. 学生写一篇短文,运用寓言中的道理,分析并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故事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南辕北辙》故事的理解程度;3. 案例分析评估: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提炼故事主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3)把握故事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成语“南辕北辙”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故事情节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为例,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初步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说出“南辕北辙”。

(2)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在故事中的具体运用。

3.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2)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2)各组分享表演心得,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成语“南辕北辙”的作文。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篇1【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板书)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鄂教版《寓言三则》(南辕北辙,塞翁失马,阿豺折箭)教案

鄂教版《寓言三则》(南辕北辙,塞翁失马,阿豺折箭)教案

寓言三则《南辕北辙》教学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表演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13个。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一)板书:[辕辙]。

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1.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辕yuán (袁);辙zhé(撤)(二)什么是“辕”出示课件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

(三)出示课件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四)齐读课题。

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

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读文识字(一)快打开书P48 ,读读书吧。

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点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二)出示课件③指名领读词语:南辕北辙季梁行驶奔驰驾车旅费诚恳固执己见季梁——约2300年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奔驰——马、车很快地跑。

旅费——旅行用的钱(三)同桌一起轻声读认字表中生字,读的正确,请你画颗星星;有问题教教他。

(四)老师抽查:执、固执、固执己见;恳、诚恳;旅,组词。

(五)用笔描“旅”字,边描边记。

(六)两人小组再读读课文中刚才读不准确的段落。

一人读,一人听。

三、深究解疑。

(一)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二)然后小组交流。

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问题车厢上理解帮助袋A楚国——约2300年前的国家名,在今天南方的湖南湖北。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技术——本领B 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为什么到不了楚国?(读读第10段)C 车上的朋友不固执己见,就会怎样?(三)学生汇报。

1.我们组读懂了: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要去楚国应该往南方,他向北走。

板书:[楚国方向错了] (贴图,马头向右)2.我们组不懂的问题是⑴什么是“诚恳”? ①用曲线画出季梁说的话,再轻声读一读。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2)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会通过故事来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善于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会通过故事来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南辕北辙》的故事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南辕北辙》,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思考题目,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思考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南辕北辙》相关文本。

2. 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3. 思考题目: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判断方向,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体会故事的寓意。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地方,但是走的方向错了,能到达目的地吗?”(2)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并在黑板上板书。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辕”“辙”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那个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他的朋友是怎么劝他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3)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理解(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南辕北辙的例子。

5、总结寓意(1)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

(2)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想象那个人最终的结局。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故事。

2.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辕车夫在行驶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错误方向,最终导致车马疲惫、人困马乏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学会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3.2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寓言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南辕北辙》。

4.2 讲解故事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故事,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寓言故事介绍介绍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

7.2 寓言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说明寓言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寓意。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提炼人生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顺应规律,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懂得改变方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及用法。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并写在日记中。

3.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人生智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表达。

3. 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的深度。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情景,增强对成语的理解。

2. 案例分析: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为例,让学生明白成语“南辕北辙”的适用场景。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用法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准备:《南辕北辙》古文阅读材料;春秋战国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3、根据寓言的这些特点,你觉得我们在学习寓言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4、根据我们自己提出的目标,你们以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教师小结:剖析矛盾反思生活。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南辕北辙》;(2)学会通过故事提炼道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3. 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故事中隐含的道理提炼;2. 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南辕北辙》的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3)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提炼故事中的道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点评,总结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寓意。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2)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在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寓意,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

23《寓言三则》陈静文

23《寓言三则》陈静文
自主
探究
1、速读全文,读熟全文
2、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全文,并对疑难处做好标记
分层
释疑
1、小组交流翻译
2、由组长对全组疑难处做好记号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流程
二次备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23、《寓言三则》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共案主笔:陈静文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它篇幅短小,故事也不复杂,但内涵丰富深刻,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常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手法,借古喻今,借远寓近,借此寓彼,借小寓大,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蕴含着对于人性的精辟分析及隽永的人生哲理。
加强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抓住每则寓言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寓言所蕴含的意思。
关于寓意的概括,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在小组讨论时交流学习寓言的体会。
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更多的成语和寓言故事,既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又能获得更多教益。
1. 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 辕yuán (袁);辙zhé(撤)
(二)什么是“辕” 出示课件① 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
(三)出示课件② 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四)齐读课题。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习品读寓言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教案3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教案3

南辕北辙教案3三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设计理念】寓言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

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将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达到"教学做合一"。

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充分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合理想象,填补文本空白。

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教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无疑是对所学所悟的一个检验。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资源】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B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

寓言三则》之《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三则》之《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三则》之《南辕北辙》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其中的道理。

练习朗读课文,学习通过提示语感知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通过口语句式练习,体会目的与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认准方向,有错要及时改正。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创设情景、使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利于了解其中的道理。

老师讲述背景故事,引出课题。

……季梁想了一路,见到魏王后就讲了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释题:学生看偏旁猜字,复习“辕”、“辙”。

看图理解什么是辕,什么是辙。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细读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去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2、三人一小组,分朗读角色。

3、重点指导“季梁不解地问:……”“季梁再次诚恳地说:……”理解:“不解”“诚恳”4、指导:“朋友却固执己见……”5、出示其他几句对话,鼓励学生填写不同的表示说话语气的词语。

朋友(自信得意)地说:……季梁(诚恳耐心)地告诉他:……朋友(得意洋洋不屑一顾)地回答:……6、想像着人物的样子,可以加上动作,再分角色朗读。

小组汇报提示:听一听读旁白的同学加上了什么词,其他两位同学要读出他所提示的语气。

7、配音配画朗读全文感悟升华:1.引导学生理解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2.口语练习:让我们帮助季梁劝劝他的朋友,告诉他,凭着他说的这几个条件,是到不了楚国的,跟他把道理讲清楚。

3.句式练习:因为方向错了,所以。

如果方向对了,。

小结:应该向南走,却往北行,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行动与目标相反,这就叫南辕北辙。

整体回顾,照应开头。

现在你明白季梁为什么要给魏王讲这个故事了吗?老师接着讲故事。

积累成语板书:课后反思:通过《南辕北辙》的教学,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的孩子与以前大不相同,他们知识面广,知识量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寓言三则《南辕北辙》教学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表演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13个。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一)板书:[辕辙]。

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1.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辕yuán (袁);辙zhé(撤)(二)什么是“辕”出示课件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

(三)出示课件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四)齐读课题。

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

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读文识字(一)快打开书P48 ,读读书吧。

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点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二)出示课件③指名领读词语:南辕北辙季梁行驶奔驰驾车旅费诚恳固执己见季梁——约2300年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奔驰——马、车很快地跑。

旅费——旅行用的钱(三)同桌一起轻声读认字表中生字,读的正确,请你画颗星星;有问题教教他。

(四)老师抽查:执、固执、固执己见;恳、诚恳;旅,组词。

(五)用笔描“旅”字,边描边记。

(六)两人小组再读读课文中刚才读不准确的段落。

一人读,一人听。

三、深究解疑。

(一)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二)然后小组交流。

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问题车厢上理解帮助袋A楚国——约2300年前的国家名,在今天南方的湖南湖北。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技术——本领B 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为什么到不了楚国?(读读第10段)C 车上的朋友不固执己见,就会怎样?(三)学生汇报。

1.我们组读懂了: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要去楚国应该往南方,他向北走。

板书:[楚国方向错了] (贴图,马头向右)2.我们组不懂的问题是⑴什么是“诚恳”? ①用曲线画出季梁说的话,再轻声读一读。

出示:季梁:车上的朋友:你要到哪里去啊?我要到楚国去。

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不怕,我的马好。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

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②我就是那个朋友,你们愿意劝劝我吗?问吧——③什么是“诚恳”,谁来说?⑵板书[固执己见] 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位朋友“固执己见”?加上动作或表情读读那个人的话。

什么是“固执己见”?⑶学生自己找伙伴,合作朗读对话部分。

⑷推荐学生朗读,学生之间评价。

点评:学生积极性很高,互相帮助会把课文读流利、有语气。

(四)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出示课件④“越……越……”怎么样?学生接读。

你们明白吗?用“不但……而且……”说说你的意见。

——不但到不了楚国,而且会离楚国越来越远。

用“因为方向错了,所以……”点评:训练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顺序推出寓意。

(五)车上的朋友固执己见,继续向北走,想象他以后的情景会怎样?出示课件⑤看图想象马……旅费……车夫……点评: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方向错了怎么努力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六)这位朋友路过我们身边,我们怎么帮帮他?出示课件⑥用“只要方向对了,就……”说。

——劝告;调转方向(图再调过来,马头向左)点评:学生完成这个语言训练,思维活动势必从已知的否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肯定判断。

(七)从这个车上的朋友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教训、懂得什么道理?——做事先必须把方向正确。

板书[对] ——朋友的忠告很重要,不能固执己见。

板书[善于倾听] (八)今天我们读懂了故事,还明白了道理。

这种隐含着道理的小故事叫做“寓言”。

{机动}愿意演给大家看吗?1、排练:分配角色,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

旁白、季梁、朋友2、表演:道具服装3、※评价点评:学生深入体验寓意。

四、拓展激疑。

这则寓言故事有意思吗?你还想知道什么?1.在学习、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也犯了“南辕北辙”这样的错误?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搜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叶公好龙……《塞翁失马》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

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一、《塞翁失马》学习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 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 教师范读课文。

提出背诵要求。

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

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 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5.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

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

时间10分钟。

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

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

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

7. 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

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8.课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情节一波三折,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

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

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

①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

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

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

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

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

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②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几个参考题目: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

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

①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

②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

阿豺折箭一、作品介绍典出《魏收.吐谷浑传》:二、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三、引导学生翻译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

”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

”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

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

”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