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鉴赏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我在此整理了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21、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盛唐 杜甫 诗歌鉴赏教案
盛唐杜甫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标题:盛唐杜甫诗歌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盛唐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杜甫的艺术成就;2. 学习盛唐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理解其主题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杜甫的诗歌选集;2. 盛唐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盛唐时期的背景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盛唐文化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盛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繁荣;2.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 解释盛唐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诗歌的格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三、诗歌鉴赏(30分钟)1. 分发杜甫的选定诗歌给学生,要求他们先自行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讨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自行创作一首盛唐风格的诗歌;2. 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指导,如选择合适的主题、运用修辞手法等;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最后选择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盛唐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2.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彼此的成果;3. 引导学生思考盛唐诗歌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并进行深入的诗歌鉴赏;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艺术活动,加深对盛唐文化的了解;3.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盛唐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拓宽视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环节中的积极程度;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于诗歌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表达能力。
唐代杜甫诗十首鉴赏
登岳阳楼
【注解】:
1、吴楚句:吴楚两 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 境。
5、凭轩:靠着窗户。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作品赏析
表现手法: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的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水”, 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 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 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气魄宏大的境界, 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 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 的痛苦和不平。
烦青比男官 申异东 千未 白营 云云 见在
全在因所写形呼作是玄刻这 诗一而写的象应的他宗揭首 笼起更的喧与紧光批的露诗 罩的具战嚣个密辉判穷了就 在冲感争而体结起现兵频是 一天染灾又形合点实黩繁在 片哭力难凄象,。黑武征送 悲声。,苦相中并暗。兵情 剧,前又的结间且的这,场 气以半是场合以这最是繁面 氛人部记面,“首早杜重的 之哭分事是因点诗诗甫租描 中始写部记而行结篇困税写 。,咸分言更频构,居带和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①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 一座石窟
②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 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维诗歌鉴赏
鉴赏(一)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 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 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 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 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
鉴赏(六)
•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 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 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
鉴赏(五)
•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 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 是诗人对《楚辞· 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 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 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 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 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 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鉴赏(三)
•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 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 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 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 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 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诗歌鉴赏】王昌龄《秋兴》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秋兴》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秋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长岭《中秋节》原文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书写在南边的窗户上,而门通常是安静的。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者去玉锁的营地,为寒冷的山谷割草。
王昌龄《秋兴》翻译
待更新
王昌龄《秋兴》赏析
《秋星》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
王长岭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王长岭的诗歌以边塞、闺阁怨、送别三种主题为主。
《
全唐诗
对常陵诗歌的评价是“浓密而清晰”。
他的七绝诗特别优秀,甚至可以与李白相提并论,因此被冠以“七绝圣手”的称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高亢、向上,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王长岭诗歌全集。
【诗歌鉴赏】高适《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高适《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高适《塞上听吹笛》原文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注释、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2、雪净:冰雪消融。
3、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4、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5、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6、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7、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8、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高适《塞上听吹笛》翻译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赏析《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
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从军行》王昌龄赏析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战事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事的态势有关。
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诗歌鉴赏】孟郊《巫山曲》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孟郊《巫山曲》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孟郊《巫山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孟郊《巫山歌》原文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京王在晚雨中打猎,晚上躺在高山上梦见一位女神。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眼睛都碎了,我看不见。
猿猴哭了三次,然后大哭起来。
孟郊《巫山曲》注释巫山:山的名字。
在重庆和湖北的交界处,长江流经这里形成了三峡。
巫山歌:乐府的旧名是“巫山高”,这是一首倡导性的韩脑歌。
2、巴江:水名。
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
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
上峡:高峡。
3.阳台:在重庆市巫山县高都山,传说是楚王与女神相会的阳台,写于盛唐赋中。
事实上,它与子孙后代的会议有关。
十二峰:巫山有陡峭的山峰。
有十二座名峰,名字各不相同。
4、荆王:楚王。
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
暮雨:指神女。
5.高山:一般指高山。
6、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
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
7.少星星:少星星,指黎明。
8、目极:极目远望。
魂断:销魂神往。
《神女赋》写神女去后,“(襄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暗然而暝,忽不知处。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9.猿猴哭三次:李道远的《水经笔记?河水》渔人之歌:“巴东的三峡很长,猿猴哭三次,衣服上有眼泪。
”孟郊《巫山曲》翻译巴东三峡群山繁重,阳台山旁有十二座青翠陡峭的山峰。
景王在巫山打猎时,雨下得很大,云也很大。
他晚上躺在山上,梦见巫山女神。
云朵、彩虹和细雨浸湿了女神华丽的外表,女神变成了云朵,飞过峡谷。
望向远方,我再也没有看到女神的影子。
当我听到峡谷中猿猴的呻吟声时,我没有感觉到它让我哭了,并弄湿了我的衣服。
孟郊《巫山曲》赏析《巫山曲》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主要是关于巫山女神的传说。
前两句描述了诗人一路上看到的东西。
3、四、两句话描述了古代楚王梦见女神的神话。
在这首诗中,楚王夜间所在的高唐被女神居住的高山所取代,场景集中在一个地方,这使得楚王与女神的会面情节更加集中。
盛唐诗歌鉴赏鉴赏课件
文化繁荣
盛唐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
盛唐时期的文学环境
01
02
03
诗歌的兴盛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繁荣 ,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诗 人。
文人墨客的聚集
盛唐时期,文人墨客聚集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 群体。
诗风的演变
盛唐诗歌风格多样,既有 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 约柔情的风格。
盛唐诗歌的特点和影响
现实主义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的代 表,他的诗歌关注社会现 实,反映人民疾苦,具有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作
《春望》、《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王维及其作品
山水田园
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要 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幽
远、恬淡。
禅意人生
王维的诗歌中常常融入禅宗思想 ,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
盛唐诗歌的现代传承和创新
在当今社会,盛唐诗歌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如开展学术研究、推广文化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盛唐诗歌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其精华融入到现代文学创作中,推动文学艺 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传媒平台,可以更广泛地传播盛唐诗歌的文化魅力,让 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03
盛唐诗歌既注重现实主义的描写,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两
者并存相得益彰。
04
盛唐诗歌的影响和传承
盛唐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盛唐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蕴含 的意境深远、语言精练、情感丰富等特点,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
盛唐诗歌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 史资料。同时,它所表现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 想探索。
唐朝大诗人的100句经典诗句鉴赏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唐朝诞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来欣赏唐代著名诗人的100句经典诗句。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侠客行》5.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6.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思》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1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4.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琼台》李白诗歌鉴赏
《琼台》唐•李白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释义琼台:山峰名,在天台山琼台仙谷景区内,沿灵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
百丈崖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
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
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坐椅赏明月,故名“仙人座”。
琼台前一山,两峰对峙,顶部平坦,颇似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
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梦乡,“琼台夜月”即得名于此。
琼台峰上有唐宋以来柳泌、天和子、康有为等人的“台岳奇观”、“秀甲台山”、“蓬莱仙境”、“观止”等摩崖题刻。
民间亦传“仙人座”传说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传说黄帝在祭过天圜丘后,来到天台山琼台,师从天台山神仙九元子学道,修成正果后,乘一条火鳞金甲的赤龙升天成仙。
白玉蟾《天台山赋》:“烟峤松崖而瑰奇万状,云随羽客在琼台双阙之间,鹤唳芝田正桐柏灵墟之上,丹元真人之身居赤城,左极仙翁而坐断翠屏。
”龙楼凤阙:帝王宫阙。
宋•欧阳修《鵯鵊词》诗:“龙楼凤闕鬱峥嶸,深宫不闻更漏声。
”凤阙,汉代宫阙名,也指代皇宫、朝廷。
《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
”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汉书•东方朔传》:“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师古注:“凤阙,阙名。
”龙楼,汉代太子宫门名,也指朝廷。
《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絶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絶乃度,还入作室门。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唐•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廩储。
盛唐诗鉴赏作文
盛唐诗鉴赏作文
《盛唐诗,那绚烂的星空》
哎呀,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逛一个旧书摊,在那堆旧书里瞎翻。
突然,我看到一本旧旧的诗集,翻开一看,哇塞,居然好多都是盛唐诗啊!
就说李白的诗吧,那叫一个豪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起来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好像能跟着他一起乘风破浪去闯荡天涯。
当时我在那书摊前就琢磨啊,这李白咋就能写出这么牛的诗句呢?他到底经历了啥呢?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样喝了好多酒,然后灵感就像喷泉一样涌出来啦。
还有王维的诗呢,宁静又美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哇,就好像我真的能看到那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树上,能听到那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
我就想啊,他是在多么美的地方才能写出这样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诗呀。
杜甫呢,心系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真的是太有情怀了。
我看到这句诗的时候,脑子里就浮现出好多可怜的人有了温暖的房子住,开心的样子。
哎呀呀,这些盛唐诗真的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我在那个旧书摊前待了好久好久,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盛唐时期,和那些大诗人一起喝着酒吟着诗。
最后我高高兴兴地把那本诗集买回家了,时不时就拿出来翻一翻,每次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庆幸那次去逛了那个旧书摊,让我发现了盛唐诗这个宝藏。
以后啊,我还得接着去探索更多关于盛唐诗的美妙之处,继续陶醉在那片绚烂的星空里。
唐诗鉴赏4 - 盛唐3杜甫
杜甫求官
1.20岁左右漫游浙江绍兴这一带地区, 寻访古迹拜访名人,参加了一次科举考 试。 2.公元735年,杜甫24岁,第二次科举 考试,漫游到山东与河北的南部地区。 3.公元745年,杜甫34岁,参加制举考 试。
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
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杜甫为官
1.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 甫一家逃难。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 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 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2.将家安置在鄜州(富县)。
3.独自前往宁夏省中卫县找唐肃宗,被叛 军所擒,关押于长安。
4.一年后逃出长安,到凤翔见到唐肃宗, 被封为左拾遗。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 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 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 过膝。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lì],粉黛 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 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 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竟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 甘受杂乱聒 [guō] 。
《官定后戏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驱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hù]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涩;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节选)
唐诗鉴赏
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一、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历时八 年的安史之乱。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概述1.《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
作家3600多人,著名诗人几十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通俗诗人白居易为世界公认的大诗人。
2.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派、奇险诗派、通俗诗派。
3.“四唐”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初唐诗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宫廷官员为主,主要是魏征、李世民、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一类以下层文士为中心,主要有“四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
此外还有一类是隐士和侍诗僧,主要是王绩、王梵志。
5.初唐诗以陈子昂的成就最显著。
6.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
7.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8.盛唐时期有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派,前者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为代表;后者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9.“二张”张说、张九龄;“三王”王幹、王湾、王之涣;“二崔”崔颢、崔国辅;“一贺”贺知章。
10.晚唐诗人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诗派(亦称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通俗诗派(亦称元白诗派)。
主要诗人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
11.晚唐时期诗人:杜牧、李商隐。
12.简答:唐诗兴盛原因。
答:(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伟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1)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
(2)各种学术、艺术的繁荣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前代文学成就伟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初唐诗歌1.王勃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中》2.骆宾王代表作《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于易水送人》3.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
5.沈佺期、宋之问,人称“沈宋”。
沈佺期代表作《杂诗》;宋之问代表作《渡汉江》。
6.陈子昂是唐朝诗坛上得诗歌革新旗手。
7.陈子昂有《伯玉集》著名的有《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秋浦歌 其十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浦歌·其十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
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作品原文:秋浦歌⑴炉火照天地⑵,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⑶,歌曲动寒川。
词句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⑶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白话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创作背景: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
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因境内秋浦河而得名。
李白一生,酷爱名山秀川,曾于天宝、上元年间,先后五次到秋浦,足迹踏遍九华山和秋浦河、清溪河两岸,留下了几十首诗篇,其中名篇颇多。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在唐天宝八年至十四年(749~755)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间。
一说此诗大约天宝十二年(753年)。
作品鉴赏: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王维《终南别业》唐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终南别业》唐诗译文及鉴赏《终南别业》是由王维所创作的,全诗的着眼点在于作者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终南别业》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终南别业》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终南别业》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盛唐(时期)诗歌的文化融合精神(中文)摘要: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
这种气象,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唐朝的兴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
在此基础上益繁荣的唐代诗歌,逐步形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时代风貌。
这种诗歌风貌,尤以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盛唐时期表现得特别充分。
盛唐时期的诗歌,不仅表现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如林,更为特别和重要之处在于,在越来越多的诗歌中体现出一种激越昂扬、自信奋发的独有时代气质。
盛唐的诗歌在其多姿多彩的外形包装下,深藏了一股扑面而来、为后人所心仪神往的盛唐人精神气息。
关键词:盛唐;边塞诗;田园山水诗一、盛唐边塞诗(中)的时代精神(文化融合性)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
至开疆拓上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降及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普遍题材。
特别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寥廓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慷慨的军戍生活以及幽怨悲凉的征夫之恨、思妇之悲,题材多样,意境雄浑,为历代边塞诗之冠。
诚如南宋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1】为什么边塞诗不兴盛于汉代,不成就于元代、清代,而在唐代结出硕果呢?笔者以为,这既有唐代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原因,又有诗歌内在发展的必然。
概言之,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占典诗歌高度发展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一)、强盛的唐朝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承隋起,重建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
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
这样的时代氛围,必然有助于打开人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丰富的源泉。
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上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
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经济是十分繁荣的。
由于唐初均田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由于隋末农民起义对豪强地主势力的打击,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身依附,唐代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解放。
至贞观年间,唐朝的经济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还有了很大发展。
到玄宗时代,唐朝的经济更是达到了最高峰,己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凛俱丰实”【2】。
元结也说:“开元天宝之中,耕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量”。
【3】唐帝国更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言路开通,思想活跃,政治文化氛围较为宽松自由。
像元镇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采诗官》等,虽然批评了皇帝,也并没有犯忌讳。
正因为这样,所以朝野上下,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诗人可以“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立风前”,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4】。
宋洪迈对唐代君王的气度颇为感慨,认为“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对触及宫廷禁忌之事的诗歌作者,“而上之人亦不为罪【5】。
唐代的变革带来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兴盛局面,形成了屹立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欣羡赞美的“盛唐气象”;唐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以强大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及其所展示的“盛唐气象”为其现实依凭的。
(二)、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唐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进取的时代,“万马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6】;唐代又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士大夫们多具有为国出力、青史留名的抱负,希望有所作为,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卜何人不识君”【8】。
由士风而及民风,这一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盛唐的时代气象和普遍的社会风气,这就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
首先,盛唐之时,整个社会弥漫着英雄主义的气氛。
与前代相比,唐人有更多的任侠尚武之气,特别是边塞诗人,更是任侠使气,狂放不羁。
如王勃常“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9】;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10】其次,唐人又有从军入幕和漫游边塞的风尚,从而使得文人士大夫能够亲历边塞,接触边塞生活。
唐代制度规定,边帅可以自辟幕僚。
唐代文人入幕往往可迅速升迁,故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而军幕中如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等,常由士子担任,这对士人踊跃赴幕,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
如杨炯高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1】;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2】第三,唐代军幕之主中有不少文武兼擅,好文学,喜延揽文学之士,从而为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
第四,唐代君王对边塞诗的特殊爱好对士风民气的导向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唐诗的繁荣,发韧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这一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明确主张“用咸英之曲,变烂慢之音”【13】“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
【14】唐玄宗李降基所作边塞诗也很可观,其《平胡》歌颂大唐军威:“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己立,文德愧前王”,显示了盛唐气势。
此外,另有应制送张说的诗人数十名,应制诗总共多达70余首,可谓由玄宗一诗而引出近百篇边塞诗。
可见,唐代皇帝的创作与提侣对边塞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文化融合性)唐朝国力强盛、社会政治文化全而繁荣,这为唐诗的兴盛和繁荣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气象万千的山水景致和名胜古迹是诗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加之统治阶级提倡佛教思想以及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社会上隐逸思想的盛行,为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理论依据。
音乐、舞蹈、绘画和书法等艺术的全而发展,提高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技巧。
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山水田园诗,在盛唐时期繁荣昌盛起来。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等,他们的诗不是一般意义的模山范水,而是能情景交融,物我混一,在表现山水田园的自然关方而别开生而,独具特色。
他们以较为空静虚灵的心态来体晤山水、田园等审美对象,从而创造出意象玲珑、颇富神韵的诗美境界。
下文几位田园诗人为例进行探析。
(一)、孟浩然的田园诗文学史上的孟浩然是被以隐士诗人定位的。
但综观孟浩然一生行迹及其诗文,可以说孟浩然只是一个不甘在野的在野文人而己。
隐逸诗人与他的行迹与心态不合。
陶渊明归田之后,身心俱隐,所以他的田园诗中流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欣悦,尽管他也用诗文自鸣于青史,而不甘作一粒沉默的流沙,算不上真正的隐士,但比起孟浩然绰绰有余。
孟浩然四十岁之前,“隐鹿门山,以诗自适”【15】,但据他诗中流露的意思,写诗并未能使他完全自适,他在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之余,更在为出仕作准备,“昼夜颇自强,词翰颇亦工”,“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均见《书怀贻京邑同好》)这足以说明“以诗自适”以及隐居鹿门山云云,都不过是用以邀名而己。
孟浩然一生仕途不达,大半生的田园生活使他的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如诗作《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而场圃,把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晚年隐居在景色优关的终南山,整日参禅悟道,以谈玄为乐,他的诗因而也寓于佛理。
如《过香积寺》:“不知积香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整首诗禅理与诗情结合,禅理不觉其玄,而是以美的形式出现。
(二)、王维的田园诗王维一生居官,从21岁考取进士,到终尚书右垂,王维一生都在食君之禄。
而且王维不但食君之禄,还因为乡愿而摸索着应运食过安禄山之禄,不过从此“终于因为自己的软弱和世故付出了道德上自我否定的代价,这样的否定在封建的道德立场上,足以毁灭一个士大夫所有的尊严和存在理由”【16】。
衣食无忧的王维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边塞、游侠以及田园诗。
王维既在政治上限于复杂的人事而难以驰骋,就只有退回精神领域,在自由的文字世界里随心所欲。
因此,如果单从娱心这一角度说,王维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要单一许多。
王维的诗反映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类:1.表现对农村田园的纯粹欣赏和真诚向往。
例如:《渭川田家》【17】抖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锥雄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人看到斜阳残照,穷巷牛羊,野老倚杖,牧童晚归,再加上野雄春蚕,麦田桑叶,还有背着锄头的农夫们相见时的温馨唠磕,这一切不但使诗人情不自禁地羡慕闲适隐逸,而且更使诗人忘情地赋诗言志。
2.表现遗世逸身的保和思想。
王维的思想历程,不外乎几乎所有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轨迹:青年时期以儒为名,积极进取,以最大限度地得君之禄并得己之名,这就叫兼济天下;中年之后,洞穿世事,儒家靠边,释道抬头,遗世逸身,理有所据,这叫独善其身。
庄周魏网江湖之论,在盛唐两大田园诗人身上都得到了有趣的体现:孟浩然是一边歌颂田园,一边窥探魏网,王维却是一边食着君禄,一边站在魏网之上眺望田园,两位诗人都怀着赤子之心在向往着自家领地之外的风物,情怀那样赤诚可感。
(三)、储光羲的田园诗储光羲诗歌淡古直朴,与王维诗的高华精丽有别,有孟浩然诗的疏淡却不及其深远。
祖咏虽诗风近王维,而其玄却远不及;常建则另辟蹊径,风格与王维、孟浩然迥异,开中晚唐冷静、幽僻、萧瑟的格调。
例如:“浅诸荷花繁,深塘菱叶疏。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相和歌辞采莲归》)【18】寥寥几句就描摹出了江南农村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情:陂塘或浅或深,荷花菱叶或繁或疏,陂塘之中,小舟之侧,春燕翻飞。
瓷器此情此景,甚至让诗人浮想联翩:浪中海童能语,流下鲛人可居。
又如:“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笛。
为惜鸳鸯鸟,舟童轻轻动画挠。
”正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总体而言,储光羲田园诗在后世文坛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如前述沈德潜所谓“储太祝有其朴实”,孙映违的“闲婉直至,农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19】明代钟惺、谭元春则认为:“储诗清骨灵心,不减王、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