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盛唐(时期)诗歌的文化融合精神
(中文)摘要: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唐朝的兴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益繁荣的唐代诗歌,逐步形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时代风貌。这种诗歌风貌,尤以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盛唐时期表现得特别充分。盛唐时期的诗歌,不仅表现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如林,更为特别和重要之处在于,在越来越多的诗歌中体现出一种激越昂扬、自信奋发的独有时代气质。盛唐的诗歌在其多姿多彩的外形包装下,深藏了一股扑面而来、为后人所心仪神往的盛唐人精神气息。
关键词:盛唐;边塞诗;田园山水诗
一、盛唐边塞诗(中)的时代精神(文化融合性)
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至开疆拓上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降及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普遍题材。特别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寥廓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慷慨的军戍生活以及幽怨悲凉的征夫之恨、思妇之悲,题材多样,意境雄浑,为历代边塞诗之冠。诚如南宋严羽所言:“唐人
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1】为什么边塞诗不兴盛于汉代,不成就于元代、清代,而在唐代结出硕果呢?笔者以为,这既有唐代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原因,又有诗歌内在发展的必然。概言之,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占典诗歌高度发展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一)、强盛的唐朝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唐承隋起,重建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这样的时代氛围,必然有助于打开人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丰富的源泉。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上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
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经济是十分繁荣的。由于唐初均田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由于隋末农民起义对豪强地主势力的打击,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身依附,唐代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解放。至贞观年间,唐朝的经济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还有了很大发展。到玄宗时代,唐朝的经济更是达到了最高峰,己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凛俱丰实”【2】。元结也说:“开元天宝之中,耕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量”。【3】
唐帝国更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言路开通,思想活跃,政治文化氛围较为宽松自由。像元镇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采诗官》等,虽然批评了皇帝,也并没有犯忌讳。正因为这样,所以朝野上下,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诗人可以“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立风前”,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4】。宋洪迈对唐代君王的气度颇为感慨,认为“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对触及宫廷禁忌之事的诗歌作者,“而上之人亦不为罪【5】。
唐代的变革带来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兴盛局面,形成了屹立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欣羡赞美的“盛唐
气象”;唐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以强大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及其所展示的“盛唐气象”为其现实依凭的。
(二)、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
唐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进取的时代,“万马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6】;唐代又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士大夫们多具有为国出力、青史留名的抱负,希望有所作为,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卜何人不识君”【8】。由士风而及民风,这一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盛唐的时代气象和普遍的社会风气,这就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
首先,盛唐之时,整个社会弥漫着英雄主义的气氛。与前代相比,唐人有更多的任侠尚武之气,特别是边塞诗人,更是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如王勃常“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9】;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10】
其次,唐人又有从军入幕和漫游边塞的风尚,从而使得文人士大夫能够亲历边塞,接触边塞生活。唐代制度规定,边帅可以自辟幕僚。唐代文人入幕往往可迅速升迁,故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而军幕中如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等,常由士子担任,这对士人踊跃赴幕,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如杨炯高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1】;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12】
第三,唐代军幕之主中有不少文武兼擅,好文学,喜延揽文学之士,从而为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
第四,唐代君王对边塞诗的特殊爱好对士风民气的导向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唐诗的繁荣,发韧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唐太宗李世民堪称这一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明确主张“用咸英之曲,变烂慢之音”【13】“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14】唐玄宗李降基所作边塞诗也很可观,其《平胡》歌颂大唐军威:“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己立,文德愧前王”,显示了盛唐气势。此外,另有应制送张说的诗人数十名,应制诗总共多达70余首,可谓由玄宗一诗而引出近百篇边塞诗。可见,唐代皇帝的创作与提侣对边塞诗也有一定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