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组织机构及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管理办法农教[0]103号(9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tudents Research Fund)(简称SRF)创立的宗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

第二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主要来源:(一)学校从事业经费中划拨的专项经费;(二)大学生科技成果转让及其它科技、社会活动收入中提取的部分经费;(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捐赠或资助的经费。

第三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遵循“理实结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资助原则,按照“公平立项、自主申请、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面向我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本科生。

第四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创新、联合、交叉扶持有基础、有“苗头”的项目。

第二章资助范围及申报条件第五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项目,资助范围为:(一)有关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二)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三)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等项目;(四)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五)社会调查项目;(六)其他有研究、实践价值的项目。

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的项目优先资助。

第六条申请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创新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兴趣,立项后能持之以恒自主完成研究工作。

第七条主要面向1-3年级全日制本科专业学生,动物医学专业4年级学生可申报。

第八条学生以团队形式申请。

每个团队原则上不超过5人,鼓励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

第九条每位学生只能参加1个项目,不得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第十条此前已获国家或学校创新项目资助且尚未结题者,项目组成员不得再次申报。

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管理办法

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荆理工字【2012】12号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学校《关于推进“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创新实践,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意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旨在训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生和指导教师1.学生是科技创新训练活动的主体,是计划研究课题的实践者。

参加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学生为在校本科生,原则上以二、三年级为主,五年制以二、三、四年级为主,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学科组建团队;对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有浓厚兴趣,并具备全程参与计划的时间和精力。

2.指导教师为愿意承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

二、课题来源、经费、研究周期与成果1.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学生自己设定的研究课题(为项目的主要来源)。

(2)教师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不同领域中的研究课题,经细化或转化为学生能够完成的研究课题。

(3)基层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调查与研究课题。

(4)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5)已获得竞赛奖励或已经完成的项目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2.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学校设立的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专项经费;(2)有关学院及教师提供的资助;(3)各种赞助。

3.项目经费资助标准,一般课题上限为800元,重点课题上限为1500元。

4. 学校对列为省级以上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配套经费资助。

5.研究课题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重点课题不超过两年。

6.项目组可围绕课题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与探讨,要求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软件、设计、硬件研制、专利等形式。

三、工作流程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采用项目管理机制,具体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为:1.每年三月,学院成立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做好宣传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规定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规定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规定一、总则为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保证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组织领导体系1. 学校科技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评价和验收;•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相关操作和实施过程;•组织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与学生合作双创。

2. 学院科研办公室负责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协调指导学生课题的申报和操作;•及时与学生沟通,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协调解决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推广与学生科技创新相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 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导师,负责对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具体职责包括:•帮助学生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并提供学科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指导学生科研实践过程中的合理操作与方法,协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监督学生执行实验室安全规定,保障学生安全和工作效率;•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评价、验收,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参考。

4. 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团队成员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具备相对稳定的科技创新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具备独立策划、实施、评价和验收能力;•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合作意识。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流程1. 课题申报学生应根据个人学习和科研方向,形成科技创新课题并提交课题申报书。

申报书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的基本信息和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课题的预期效果和意义,明确研究结果的预期应用和市场效益;•课题的预算和申请经费,明确所需设备、材料、人员和其他资源的费用和来源。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1.0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1.0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附科技兴趣小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遵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实行点面结合,基本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第二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建设宗旨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我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展,形成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同时也为择优向院外推荐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项目申报及验收的准备。

包括1、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专利)评选与推广;2、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个人、团队)、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评选(并完成项目验收结题);3、“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4、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电脑网络设计等大赛);5、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参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

(见附件一)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教学的院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院团委、学工处、科技处、教务处、高教所、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附科技兴趣小组管理办法)则总第一章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遵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实行点面结合,基本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第二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建设宗旨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我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展,形成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同时也为择优向院外推荐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项目申报及验收的准备。

包括1、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专利)评选与推广;2、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个人、团队)、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评选(并完成项目验收结题);3、“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4、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电脑网络设计等大赛);5、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参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

(见附件一)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教学的院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院团委、学工处、科技处、教务处、高教所、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特修订宁波工程学院大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一、总则(一) 目标通过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运作,力求使全校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接 受科学研究训练的机会。

学校设立 学生创新活动基金”,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学 生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学生创新活动基金”和其它形式的社会资助的投入充实大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努力保证每年有大量的在校本科生得到该基金的资助,使学 生在导师指导下,接受严谨的科研工作训练,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以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通过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力争每年都产 生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争取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 经费来源学生创新活动基金”,主要用于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

基金来 源主要包括学校拨款、上级拨款、社会赞助、学生自筹经费以及成果转让费等。

(三) 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以及 相关学院(部门)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团委。

学校各学院、宣传部、 教务处、学生处、 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能:审定规程、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和调配、奖励机制审核和执 行等。

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相关规程的制定,校外组织机构的联络,项目的策 划与初审,项目执行过程的宏观指导、协调和监控,项目工作量的核算,获奖学 生及其指导教师奖励的落实,编印年度总结材料和归档等工作。

各学院和相关部门主要职责:负责具体承办(实施)本学院有关学生科技创新工 作。

实施学院(部门)应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学院领 导担任指导小组组长。

对学科竞赛,领导小组负责竞赛的整体工作和进度,宣传组织报名,安排学生赛 前辅导和培训,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提供竞赛所需的实验室或场地,仪器设备, 相关材料和信息,做好竞赛后勤保障工作,以及收集竞赛作品、过程材料,获奖 成果展示,总结和归档等工作;对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学 院宣传、组织、初评工作,负责项目经费管理与审核,优秀创新成果的发表与推 广总结和归档等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为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训练,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在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立项工作的基础上,对申报学校SRF项目但未获资助的项目择优给予学院层面的立项支持,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1.管理办法。

学院参照《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立项当年秋季将组织开展项目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学院递交中期报告,并根据学院安排交流汇报研究进展。

对不递交中期报告或无明显进展的项目,将取消立项。

项目因特殊原因申请中止的,应填写《项目中止申请表》;项目组成员变更的,应填写《项目组成员变更表》。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提交结题报告、研究论文、实验记录本、项目信息表等材料。

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项目负责人逐项进行汇报,符合结题要求的,学院发放项目结题证书。

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的项目,给予报销版面费奖励,优先参加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申报。

项目结题后,可申请1个课外学分。

2.经费资助。

学院资助每项1000-2000元。

3.项目孵化。

学院立项的SRF项目为培育项目,项目组可通过前期的科研工作申报当年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可申报第二年的学校SRF项目,其次项目主持人可作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

项目负责人自项目立项后应尽快启动,积极请教指导老师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指导老师要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全面提高项目组成员的科研素养。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及其管理制度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及其管理制度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及其管理制度
简介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是为了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发展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该机构的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机构设置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通常由以下部门或岗位组成:
1.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策略和规划。

2.科技创新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和协调工作。

3.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团队:由学校内外的科技创新专家组成,提供科技创新咨询和支持。

管理制度
为确保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应遵守以下管理制度:
1.制定科技创新工作规划:根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的长期、中期和年度规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组织科技创新项目评审:负责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3.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申请科技创新项目的经费支持,并监督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和协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5•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激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

6.监督和评估科技创新工作:定期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机构及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科技创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践活动平台。

通过建立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丰富内涵、拓宽渠道、活跃氛围,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基地设立目的一、(一)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以下简称活动基地)是为了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切实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造就大批具有科技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二)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是为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出高水平成果,通过合理配置和整合优化教学科研管理资源,在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培训方面,为我校学生提供良好的管理机制、系统化的教师指导和专门的实验平台。

二、基地主要任务(一)带动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二)为优秀学生提供科技活动场所,承接各类与活动基地相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为在校学生在各级重大科技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提供技术指导及场地保证。

(三) 做好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工作,承担大学生科技实践学分的认定工作。

三、基地规划与目标根据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与规划,我校将根据各学院申报和建设的具体情况,陆续建成若干活动基地。

学校对活动基地将实行统一管理,每个活动基地将依托相关的学院或学科进行建设,依托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并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实践中心。

创新基地工作制度

创新基地工作制度

创新基地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创新基地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创新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架构创新基地设立理事会,负责创新基地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理事会由基地负责人、专家顾问、相关部门代表等组成。

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三条工作原则(一)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二)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原则,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三)坚持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创新基地的管理水平。

第四条工作内容(一)开展科技创新与研发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二)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三)组织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提升创新基地的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地位。

(四)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为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条管理制度(一)基地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1. 基地发展规划应根据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发展需求,结合基地实际情况,由理事长组织编制,报理事会审批。

2. 基地年度计划应根据发展规划和当年工作计划,由秘书长组织编制,报理事长审批。

(二)项目管理制度1. 基地项目应根据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申报,由理事长组织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立项。

2.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合同约定,组织项目实施,并定期向理事长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3.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向理事长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成果材料,由理事长组织验收。

(三)人才队伍建设制度1. 基地应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由理事长组织编制,报理事会审批。

2. 基地应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基地应定期组织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财务管理制度的1. 基地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核算的规范、准确、及时。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鼓励和引导我院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我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高效、有序、健康地发展,规范“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的管理,合理使用科技活动经费,特制定此管理办法.第二条、经费使用应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专款专用。

学校,学院定期检查及评估,运行管理不规范或经费未按规定使用,学生处将暂停活动基地的经费使用。

第三条、基地设立“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资金专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基地”的经费由学生处采用学校拨款、企业赞助、教师资助等形式筹集。

此外,拟设立若干冠名的建筑设计竞赛项目.校级竞赛题目奖金额度为1千至5千元,并优先推荐实习单位。

第四条、科技活动经费在“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使用。

经费主要用途包括:基地内科技竞赛、基地内学生课余科研项目资助、教师奖励及日常科技活动等。

基金使用坚持公正原则,择优资助,实行项目申请制度.第五条、申请使用的基地内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各单位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实验经费用于学生日常创新实践活动。

第六条、基金资助的竞赛项目必须先列预算申请,经“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按预算使用,资助经费要专款专用,不许超支.“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第七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之前其它相关文件与本文件规定有冲突之处以本文件为准。

第八条、本办法由“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学校科技创新室管理制度

学校科技创新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科技创新室的管理,提高科技创新室的使用效率,促进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完善科技创新室设施,确保实验设备安全、完好。

2. 规范科技创新室使用流程,提高科技创新室的使用效率。

3. 激发师生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科技创新室管理小组,负责科技创新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 管理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

四、设施管理1. 设施维护:定期对科技创新室内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采购:根据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合理采购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3. 设备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应合理分配,确保师生使用。

五、使用管理1. 使用申请:师生需提前向管理小组提出使用申请,说明使用目的、时间、人员等。

2. 使用登记:师生使用科技创新室时,需填写使用登记表,详细记录使用情况。

3. 使用规范:师生在使用科技创新室时,应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爱护设备。

4. 使用权限:科技创新室的使用权限由管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六、安全管理1. 安全教育: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检查:定期对科技创新室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 应急处理:发生安全事故时,师生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管理小组。

七、创新活动管理1. 活动策划:管理小组负责科技创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活动实施:严格按照活动方案执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为今后活动提供借鉴。

八、监督检查1. 管理小组定期对科技创新室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师生对科技创新室的管理工作有监督权,可以向管理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科技创新室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大学生科创中心章程模板

大学生科创中心章程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大学生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是在学校领导下,由学生自发组织,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主要任务的校内学生组织。

第三条科创中心秉承“创新、实践、协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科创中心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由学生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

第五条科创中心下设以下几个部门:1. 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跟踪和结题等工作;2. 技术研发部: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支持;3. 宣传推广部:负责科创中心的宣传、推广以及与校内外媒体的沟通合作;4. 外联部:负责与校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5. 会员服务部:负责会员的招募、培训和权益保障。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导项目实施,对项目进行评估和结题;2. 技术研发部: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支持,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3. 宣传推广部:负责科创中心的形象宣传,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创中心的社会影响力;4. 外联部:负责与校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为科创中心提供资源支持;5. 会员服务部:负责会员的招募、培训和权益保障,组织会员活动,增强会员的归属感。

第三章运行机制第七条科创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第八条科创中心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讨论和决定科创中心的重要事项。

第九条科创中心设立理事会,由主任、副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科创中心的重大决策。

第十条科创中心经费来源包括学校拨款、企业赞助、会员会费、项目经费等。

第四章会员管理第十一条科创中心会员分为普通会员和荣誉会员。

第十二条普通会员享有以下权利:1. 参加科创中心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2. 参与科创中心的项目申报、评审和结题;3. 获得科创中心提供的各类培训和技术支持;4. 对科创中心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前言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切实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如何管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一、管理目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化管理、创新机制设计、加强宣传和推广,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特色教育活动和示范实践活动,进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往更加广阔、更加深入、更加高效的新阶段迈进。

二、管理方法1. 规范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场地使用制度、文化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评优评奖制度等。

制度的实施需要高校以及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2. 科研资金保障科研资金的保障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高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各种社会机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和行业的各类项目和基金的资助。

3. 宣传与推广推广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创新节、推广学术成果、举行科技论坛、评选科技成果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环节,因此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成功的关键。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学生寻找技术创新点和市场需求点。

5. 团队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此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

团队需要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不同人员的优势和特长,并尽可能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

三、管理体系为了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调动全校师生投身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大学生科技活动蓬勃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重点,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逐步建立完善适合学校特点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运行机制,鼓励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实践、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第三条创新教育。

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科技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开展科技、学术讨论,创造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第四条科学研究。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第五条科技服务和开发。

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六条小发明小创造。

倡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科技制作和发明。

第七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活动。

主要包括:社会调查、人文教育、学术论文和文学创作活动。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九条根据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需要,成立XX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科技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部署、指导、检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委。

各学院成立由政领导任组长,由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等组成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十条成立XX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校内外专家组成,委员会负责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的评审验收、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评审、学校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科研项目的选拔。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指导下,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第三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校外服务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

第五条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统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各项事务。

第七条各高校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评审机构,负责评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并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八条各高校应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资助和奖励。

第九条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经费使用、成果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第十条各高校应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指导管理第十一条各高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

第十二条导师应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平和较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科技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第十三条导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科技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十四条导师应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培训,督促学生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

第四章资助管理第十五条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用于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方法随着科技进展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紧要构成部分。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进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在大学中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是特别紧要的,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成为了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必需要做好的任务。

下面,本文将从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背景为了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社会对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可以激发年轻一代的创新潜能,培育高素养的人才,并且可以为国家、地区和特定领域的科技创新供给大量的有效资源。

面对日益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大学需要实施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育,培育具备创新本领和实践本领的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进步供给有力支持。

因此,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成为了一个紧要的课题。

二、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目标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应当达到如下几个目标:(1)促进大同学科技创新本领的提高。

大同学的科技创新本领是在科技创新中积累和提高的,大学需通过管理促进同学思维创新,培育同学试验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创新的本领,提高同学的科技创新水平。

(2)健全大同学科技创新的制度。

大学科技创新制度的健全是大学科研活动的紧要依据。

大学需要订立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准则,明确科研成果的评估标准,并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为科技创新活动供给良好的制度保障。

(3)提高大同学的综合素养。

科技创新实践能够培育大同学的实践本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交流本领等,提高大同学的综合素养。

三、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原则科技创新管理需要遵从的原则重要有以下几点:(1)科技创新工作重视实践。

实践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同学科技创新工作也需要通过实践来培育同学的实践本领和动手本领,提高大同学的综合素养。

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应强化,照试验教学和设计开发等,以便加强同学的动手本领、实践本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
组织机构及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和引导我院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我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高效、有序、健康地发展,规范“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的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第二条、对“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实施校、院、实验中心多级管理。

实行首席指导教师负责制形式。

实验中心管理组:以首席指导教师为组长,全面负责建筑设计组织、评选等工作。

院级管理组:以学院团学工作负责人为组长,负责建筑设计竞赛的宣传、项目初选、申报等工作。

校级领导组:成立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

学生副处长为组长。

日常管理机构由土木结构实验中心和学生处组成,实验中心负责管理文件的制定与实施、日常管理;学生处负责过程监管、经费筹集、经费的执行管理与审核、项目验收、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定、学生学分的认定、组织专家对项目的评审等工作。

第三条、基地各组织在校,院领导的指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
要把普及学生科技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作为重要工作来
抓,确定一位院(系)领导分管该项工作。

要对本基地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做出规划,制定措施,完善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考核制度。

2.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中心、土木结构训练中心、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平
台及本专业实验室要创造条件,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课余时间及节假日为学生开放。

3.
基地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把教学重点转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

把“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成绩纳入对院系教学及专业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予以考核。

继续加强对“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的指导和投入,按相关规定对大学生在“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活动中获得的学分进行认定。

4.
基地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教师
科研和学生科研的结合,组织开展各级学术交流活动。

5.
基地要加强对全院教师的政策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活动,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取得优秀成绩的指导教师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认定。

6.
基地会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制定学生奖励政策引导学生提高学术科技水平,负责对“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活动获奖的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认定和获奖学生奖金的发放。

7.
“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好办公室日常事务,协调、组织承办单位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做好学生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的宣传、评比、表彰等工作。

8.
学生会、学生社团、研究生团体等学生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基地各项科技活动,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小制作小发明竞赛、科普知识竞赛、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活动,开办各类培训班,加强同高校相应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条、学院负责制定所属活动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实施等;学院可邀请有一定学术声望,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顾问组,负责活动基地相关事宜的咨询、评估等工作。

第五条、活动基地的主要职责:组织申请成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制定活动基地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建设规划,制定活动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之前其它相关文件与本文件规定有冲突之处以本文件为准。

第七条、本办法由“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