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减法和除法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和发现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教室环境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例如:“你们知道减法和除法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例如,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减法的性质:a - b - c = a - (b + c);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 (b × c)。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例如,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并解释其背后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减法和除法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预案: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1.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

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3.揭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问题生活化,既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体会数学价值的需要。

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课把一些枯燥的计算,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由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 空间与图形:认识各种图形,掌握其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概率与统计:初步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4. 数学广角:通过有趣的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概率与统计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反馈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_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

教学设计_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 1.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在实际的情境里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根据加法算式编加法应用题。

25+12= 48+3=2.根据减法算式编减法应用题。

35-38= 65-8=【设计意图】通过编加、减法应用题,让学生从感性上回顾加、减法的知识,从而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今天在学过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

(板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加法的意义。

①出示教材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②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③学生独立解答: 814+1142=1956(千米)④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西宁到拉萨铁路的长度,就要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小结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

提问:例1中的814和1142在等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1956叫什么数?(和) 教师板书:加数+加数=和思考:你能根据814+1142=1956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1956-814=1142 1956-1142=814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巩固练习。

填空并观察三个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58 + 61=( )()=119-58()=119-61【设计意图】通过例1向学生讲解加法的意义,然后由814+1142=1956的算式引导出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再用练习来巩固加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20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出示91页的天平图: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下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材。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3. 教学实物和教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二、新课讲解根据教材的内容,逐一讲解新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问题或者完成一个任务。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和解决问题,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四、练习巩固1. 整理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和收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 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给予指导。

五、作业布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布置适当的作业。

六、课堂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梳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拓展延伸设置一些拓展的问题或者延伸的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八、课堂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问题。

九、下节课预告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2. 小数的认识与计算3.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4. 空间与图形:线和角,平面图形的认识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概念,熟练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时间,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线和角、平面图形的认知,提高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用图表表达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空间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时间计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与小数的卡片,时间计算器,几何模型,数据图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烹饪等生活场景,引出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分数的认识与计算:讲解分数的定义,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小数的认识与计算:讲解小数的定义,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时间的认识与计算:讲解时间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4)空间与图形:讲解线和角,平面图形的概念,进行相关计算。

(5)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讲解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和表达方式。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1)分数的认识与计算(2)小数的认识与计算(3)时间的认识与计算(4)空间与图形:线和角,平面图形的认识(5)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题。

(2)时间计算题。

(3)空间图形的识别和计算题。

(4)数据收集和整理题。

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学会解简单的方程和等式。

3. 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二单元:方程和等式1. 方程和等式的概念。

2. 解简单方程和等式。

第三单元:乘法和除法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方程和等式的解法。

3.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1.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解复杂方程和等式。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交流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与否、书写规范与否等。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全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教学时间安排,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教学准备:主题挂图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1、看:课本P1-5,例1‘例2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 357÷3×59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自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教学目标: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

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

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五、测评训练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6025)8=60(258)2、P37/24 P35/做一做2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12584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7—18.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四则运算”展开,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混合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 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3.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大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加法和减法- 加法运算的意义及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减法运算的意义及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2. 乘法和除法- 乘法运算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除法运算的意义及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乘、除法的简便算法。

3.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数感和符号感。

3. 加强混合运算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5.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6.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及时验算等。

8. 在评价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思考过程,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对错。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四则运算》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四则运算》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四则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四则运算》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练,学生将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学会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会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发展运算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小数运算的教学素材和练题。

3. 小数模型和教具,如小数图形模型和十分位百分位模型。

4. 黑板、彩色粉笔、橡皮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小数的概念(15分钟)1. 展示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是一种介于整数之间的数。

2. 通过实例和图形模型,让学生感知小数的大小和位置。

步骤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0分钟)1. 通过教材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使用小数图形模型和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小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步骤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30分钟)1. 解释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并提供实际问题进行演示。

2. 使用十分位百分位模型和教具,帮助学生进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练。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中的小数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步骤四:综合练和评价(15分钟)1.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小数运算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

3.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作业和解题过程,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兴趣,设计更多的小数运算活动和挑战题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复习整理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复习和整理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请打开课本,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打开课本共同回顾:信息窗1:小数的口算,以及位数相同和位数不相同的小数笔算。

信息窗2:小数连加、边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的简便运算。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回顾与整理,好吗?在整理知识之前,请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种整理方法进行整理,如大括号式、集合图式、表格式、树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整理后让别人看了既美观又清晰,一目了然,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准备汇报。

课件出示问题引领:(1)小数加减法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位数相同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3)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有哪些相同点?怎样计算?(4)小数的简便运算与整数的简便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怎样计算?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分工要求:1号:检查知识整理有无错误,遗漏的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

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

学生在三班级上册已经把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班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学问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三部分。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是能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运用到小数中机敏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把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学问。

在本册教科书中学生还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学问基础。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后面的学问打下基础。

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问阅历,而且是必备的数学学问、技能与方法。

教学中会消逝小数的位数不同的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情况,由于新知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抵触冲突,受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学生简洁消逝将小数的末尾对齐等错误,这也是小数加减计算中的难点所在,在学习新课时要加强引导。

1.留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教学时既可依据教科书供应的买书情境为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也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素材开展学习活动,如日常用水、用电、用煤气的数量与价钱,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价钱等。

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应用意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优秀5篇《角的度量》教案篇一设计说明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教学过程⊙抛出问题,引入新课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

(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预设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
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
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
二、【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课

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初备
修改部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1+2+3+4……+10=?”
二、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分组讨论与分析
(1)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算法呢?
(2)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
可以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来进行简算
这样:
2、学生列式验算是不是50个101。

通过验证,的确是50个101。

你觉得这种计算计算方法怎么样?
3、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算法吗?
得出公式:等差数列之和=(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总个数÷2
4、介绍高斯算法:
5.公式的应用
做一做:
求和: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