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技术规范与数据库标准

合集下载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为保证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评价对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为:国家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提取的其他草地(0404)、盐碱地(1204)、沙地(1205)、裸土地(1206)。

对不在国家下发底图范围内,因局部小气候、灌溉条件等因素,地方认为宜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和裸土地,经省级统筹,可以进行补充调查评价。

二、评价要求本次调查评价数学基础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

通过调查评价,将每项评价指标信息矢量化并标注到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评价图斑每一指标均需要赋值。

同一图斑评价结果出现部分宜耕、部分不宜耕时,以面积超过50%的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原则上不分割图斑。

三、技术路线(一)国家统一制作调查评价底图。

国家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提取其他草地(0404)、盐碱地(1204)、沙地(1205)、裸土地(1206)地类图斑,与生态保护红线、年降水量、年积温和地形坡度等数据叠加,形成耕地后备资源内业评价初步结果,以县为单位,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底图,并下发各地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土层厚度、耕作便利度等10项指标进行评价,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条件:后备资源地块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外,或开发是否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引起地质灾害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具体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内、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引发地质灾害三个级别。

2.地形坡度:后备资源地块地形坡度是否小于25°。

具体分为≤25°、>25°两个级别。

3. ≥10℃年积温:后备资源地块是否位于年有效积温大于1800℃的区域。

耕地后备资源相关技术要求汇总.

耕地后备资源相关技术要求汇总.


只调查评价可复垦的废弃采矿用地。正在 生产的采矿用地不需要评价。

如某一图斑部分可复垦,则需要拆分。
四、工作程序与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方案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局按照《实施方案》,制定符 合本辖区的工作方案,并报省厅备案。 2.培训
(一)准备工作 3.收集资料相关要求(务必详细)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相关技术要求
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题 纲:
一、基本概念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评价对象 四、工作程序与方法 五、主要成果及成果提交 六、评价指标获取说明

一、基本概念
本次开展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评价工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评价综合数据库。主要任务包括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四、工作程序与方法
最小上图面积为15mm²
比例尺 1:2000 实地面积(m² ) 60 实地面积(亩) 0.09
1:5000
1:10000 1:50000

375
1500 37500
0.56
2.25 56.25
不满足上图要求的图斑,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到 相邻的评价单元中。
四、工作程序与方法
(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二、技术路线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围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目标和任务,依据国家统一的 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充分利用二次调查、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 查和上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 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 则,以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采取“限制性因子” 评价法,调查评价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性,形成县级耕地后备 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经县级自检、市级复查,省级检查验收, 国家核实确认后,逐级进行数据汇总,形成省、市、县三级耕 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

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专题文章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

而保护耕地资源,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出台,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简介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是我国农业部发布的耕地资源保护技术标准之一,于20xx年正式颁布实施。

该规程内容丰富、全面,包括了调查评价的范围、方法、指标和标准要求等,为统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提供了规范。

三、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1. 调查范围和对象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首先明确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对于耕地后备资源,规程规定了包括山区、平原、丘陵、盆地等在内的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给予了详细划分。

2. 调查方法和技术指标在调查方法和技术指标方面,该规程提出了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土地质量、耕地保护性林地、农田水利等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 评价标准要求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对于评价标准要求也有明确规定。

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上,规程对于土地资源的质量、可持续性等方面给出了一系列定量的要求,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分级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对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个人理解和观点td t 100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出台,彰显了政府对于土地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严格保护的决心。

规程的推出,为统一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仅供参考)耕地后备资源技术规范与数据库标准

(仅供参考)耕地后备资源技术规范与数据库标准

评价指标获取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 (4)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首次进行的全国性 土壤污染普查(历时8年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 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 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 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 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 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 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 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评价指标获取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 (5)排水条件调查
排水条件根据当地有关排水体系资料、地形坡度和调 查访问确定。排水条件也可以通过地貌与土地、土壤 类型(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专家判断来获 取,具体办法为:一是从地形图上获取坡降,二是地 类的判断,如沼泽地与荒草地;三是从土壤类型图上 提取信息,如棕壤与褐土为山地丘陵土壤,排水条件 良好;潮土也有排水条件,沼泽土必然有季节积水现 象。
• 调查评价底图、分区指标体系 资料收集 • 评价指标数据资料
• 评价指标数据内业处理 • 外业补充调查 调查评价 • 宜耕评价、标注 • 数据建库、汇总
• 检查 检查验收 • 验收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资料收集
调查评价底图、 国家统一下发。在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提 取(043)、(115)、(116)、(124)、 (125)、(126)、(127)和(204)图斑,形 成调查对象图层。 分区指标体系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调查评价
内业处理 整理收集资料,对有数字化条件的评价指标进行 数字化,并根据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调 查数据库进行纠正,建立评价指标图层。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案一、工作背景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

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

同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中,一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

另外,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

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也急需要界定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置,并加以标注说明.二、调查评价的目标与任务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

相关省份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落实《关于完善二次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0号),对“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要求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落实到地块并分类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撑。

主要任务包括:(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浅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实施方案基本情况及调查评价技术方法

浅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实施方案基本情况及调查评价技术方法
和新增耕地 调查 , 落 实到地块 , 上 图入 库 。 数据库标准 的新林区耕地后备 资源评价综 备资源的面积、 类型 、 权属和分布情况 ; 结合 利 用 国家下 发的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 进一步完善二 建设 国家 、 省、 市、 县各 级调查评 价综合数 合数 据库。建设完 成后 , 通过后按成果 上 次土地调查“ 据库 , 为下一步耕地 的开发 与利 用奠定基 质 量检查软件进行 检查 , 不稳定耕地 ” 成果 ; 补充开展新 增耕地调查 , 落实到地块 , 上图入库。本次调 础, 为科 学制定相关耕 地保护政 策提供决 报要求逐级上报 。 ( 五) 成 果 质 量 检 查 查{ 介 采取实事求是、 全面科学调查 、 数据多 策依据 。
浅 谈 耕 地 后 备 资 源 调 查 实 施 方 案 基 本 情 况 及 调 查 评 价 技 术 方 法
口 沙 莎


基本情况
干部河 湿地保护 区 ; 耕地 质量等级评 定等 成果统一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 的质量检 资料 ( 省国土资源厅 ) , 数据真实 、 可靠 。
查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括 : 数据完整性 、 逻辑 一致性 、 空

技术标准 和工作 要求 ,开 展补充调查 , 料; 地类一致陛检查 , 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的地 价单元参评指标 中 , 有任何 指标项不符合
宜耕条件的 , 划分为不宜耕 , 其余为耕地后 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分析评价。在 国土资 类信息与变更调查数据库该图斑地类对 比, 是否有疑问 ; 屙 I 生内容检查 , 检查属性是否完 备 资源 。 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 , 源厅 国土资源局 的统一部署下 , 成立耕地 规范, 是否对应评价区指标要求。 后备 资源调查评价 工作领导小组 , 负责耕 整 、 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层“ HB T C ” , 分类型对图斑属性进行标注。不宜耕土地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全面、高效完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保证调查评价成果质量,统一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规范检查验收的内容、程序、要求和方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含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三项工作成果)。

第三条制定依据(一)《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二)《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三)《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四)《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2003)(五)《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标准(建议稿)》(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规范》第二章成果提交要求第四条提交成果与资料(一)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县级成果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报送。

成果资料报送时,应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资料清单(详见附件1),报送的具体内容如下(注:没有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任务的地区不需提交相关成果,下同。

):1.文字成果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详见附件2)。

2.数据库成果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数据、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数据以及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汇总数据(含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分类型统计表、县级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统计表、县级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分类型统计表、县级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统计表和县级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分类型统计表(详见《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附件))等内容。

3.评价指标数据⑴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收集到的资料扫描件、矢量图和电子文档等);⑵评价指标图层;⑶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表(详见《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附件4)。

4.其他资料包括检查记录以及资料清单等相关的其他资料,其他资料应在资料清单备注栏说明,具体内容包括:⑴县级自检报告(详见附件3);⑵评价指标资料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4);⑶资料清单;⑷典型地类照片成果①耕地后备资源典型地类照片;②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典型类型照片。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咱来说说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这事儿哈。

你想想,耕地那可是咱老百姓的饭碗呀,没有足够的耕地,咱吃啥呀?这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呢,就像是一个大宝藏的地图。

就好比你要去寻宝,你得知道宝藏在啥地方吧,这数据库就是告诉你那些可能变成耕地的地方都在哪。

它得准确吧,不能瞎指一气呀!要是错了,那不就像你满心欢喜去找宝藏,结果找错地儿了,多丧气呀!这标准呢,就像是给这个地图定的规矩。

比如说,什么样的地才能算耕地后备资源呀,不能随便一块荒地都算吧。

得考虑好多因素呢,像土地的质量啦,能不能种出好庄稼呀;还有它的位置呀,要是在特别偏远的地方,种了也不好运出来不是。

咱老百姓种地可不容易,得靠天吃饭,还得靠地吃饭呢。

这数据库标准要是不严格,那不是瞎糊弄人嘛。

要是把不合适的地都算进去了,到时候种不出东西来,那不就白折腾啦。

你再想想,要是这标准乱七八糟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那大家不都晕头转向啦。

就像你走路,一会儿让你往左,一会儿让你往右,你能走得顺嘛!所以呀,这标准得稳稳当当的,让大家都心里有个数。

而且呀,这数据库还得随时更新呢。

为啥呢?这世界变得快呀,今天这块地还不合适,说不定明天就合适了呢。

就跟你小时候穿的衣服,长大了就穿不下了一个道理。

所以得经常瞅瞅,看看有没有新的变化,及时调整。

咱国家那么大,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的地方地多,有的地方地少,那标准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呀。

不能一刀切,那可不行。

就好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饭量,不能都让吃一样多呀。

总之呢,这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可太重要啦。

它关系着咱的饭碗,关系着咱的生活。

咱可得重视起来,不能马虎。

让我们一起守护好我们的耕地,守护好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对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的看法,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呀!。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1〕13号)-2021-4-23》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1〕13号)-2021-4-23》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x〕13号)-202x-4-23》第一篇: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x〕13号)-202x-4-23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202x-04-29地籍管理司国土资厅发〔202x〕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xx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部机关相关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部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开展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评价的目标与任务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

相关省份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落实《关于完善二次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x]70号),对“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要求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落实到地块并分类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撑。

主要任务包括:(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2x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1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基础上,开展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潜力规模调查。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附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为确保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

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

同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中,一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

另外,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

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也急需要界定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置,并加以标注说明。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落实到地块,上图入库。

建设国家、省、市、县各级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为下一步耕地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工作任务在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二次调查工作基础上,开展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通过充分研究,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调查评价技术体系,指导和规范各省(区、市)开展调查评价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主要任务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进行数据汇总,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掌握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20210909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20210909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字段名称 标识码 要素代码 图斑编号 地类编码 地类名称
图斑地类面积 权属性质
权属单位代码 权属单位名称 座落单位代码 座落单位名称
生态条件 年积温
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字段代码 BSM YSDM TBBH DLBM DLMC
>0
约束 条件
M M M M M
M C C C M
备注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单位:立方米 见本表注2
数据库结构定义 3)属性值代码
(1)生态条件 【 STTJ 】字段:具体分为生 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生态保护红线和城 镇开发边界内、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引发地质灾 害三个级别。属性值代码具体如下表:
D
C
评价对象图斑
A
E
B
统一制作底图 3)获取底图图斑—面积计算
针对叠加后评价对象图斑分割导致面积变化的情况,依据三调图斑椭球面积计 算方法,重新计算图斑面积。
评价对象图斑 F
外部叠加数据
数据叠加
评价对象图斑 H
重新计算椭球面 积
评价对象图斑 H1
评价对象图斑 H
评价对象图斑 H2
组合图斑
统一制作底图 3)获取底图图斑—碎图斑处理
非空 非空
>0
非空
非空 见表3 见表4 见表5 见表6
约束条件
备注
M
M
M
M
M
M
M 单位:平方米
M
M
M
M
M
M
见本表注3
M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

实施方案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和监督实施工作。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调查评价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 人、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
强化技术保障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调查评价理和发布调查评价成果,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监督和评估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 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制定评估标准: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结果进行客观、 公正的评估。
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 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数据分析:对汇总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资源分布、质量评价和开发潜力等 方面的分析。
成果推广: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推广耕地后备资源 调查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发展政策提供科 学依据。
下基础。
收集数据和资 料:通过多种 途径和渠道, 收集相关数据 和资料,包括 但不限于土地 利用现状、土 壤质量、水资
源状况等。
现场调查和采 样:对选定区 域进行实地调 查,包括地形 地貌、植被覆 盖、水资源状 况等,并进行 土壤、水资源 等采样工作。
实验分析和数 据处理:对采 集的样品进行 实验分析,获 取相关数据, 并进行数据处 理和分析,为 评价提供科学
评价范围:对调查范围内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土 地资源
调查内容:后备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权属等情况
评价标准: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的等级和限制因素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为确保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掌握XX区的耕地后备资源现状,根据《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服务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情况,分析其利用潜力,提出开发利用管理建议和措施,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等量等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查清全区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权属和分布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分析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1.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利用土壤普查、农业普查、林业普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相关成果资料,参考相关规划,评价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性,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权属和分布状况。

2.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范和数据库建设标准,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以县为统计单位,以图斑为单元,进行数据汇总,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3.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建议根据各类耕地后备资源所在区域的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资源条件、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提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评价范围、对象本方案将在全县辖区范围内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调查评价对象包括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可整理利用建设用地和可整理农用地。

四、工作原则一)依法依规原则本方案将遵守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规划成果,依法依规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
注 2:质量等级按照“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填写农用地等别代码。 注 3:利用状况分为三类:对于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但耕地质量较好、并连续多年保持稳产 高产的填写“WG”;对于要经过一定工程措施改造后能达到常年稳定收获的填写“GZ”;对于继 续耕种会影响生态环境或难以保证稳定收获的填写“BW”。
16
年降水量和 NJSLHGGTJ 灌溉条件
Char
2
见表43
C
见本表注4
17
土壤污染状 TRWຫໍສະໝຸດ ZK 况 PSTJChar
2
见表44
M
见本表注4
18 排水条件
Char
2
见表45
C
见本表注4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
值域
约束条件
备注
19
土层厚度和母 TCHDHMZTJ Char 质条件


土地规划要素包括:土地用途区要素、 土地规划地类要素、土地整治要素等。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要素包括:耕地 后备资源调查要素、耕地后备资源评价要 素、不稳定耕地调查要素、新增耕地调查 要素、文档要素、栅格要素。
(二)空间数据分层
序号 层名 层要素 行政区域 行政区界线 行政区注记 要素特征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属性表名 XZQY XZQJX ZJ 约束条件 M M O 备注 行政单元 各级行政界线
4、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序号 1 字段名称 标识码 字段代码 BSM 字段 类型 Int 字段 长度 10 小数 位数 值域 >0 约束 条件 M M M M M C 备注
2
3 4 5 6 7
%
YSDM 要素代码 土地整治类型代 TDZZLXDM 码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及评价指标解释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及评价指标解释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3.资料收集
图件资料(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 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地 形图、土壤图、水资源分布图、热量分布图、上 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图、农用地分等定 级图,以及林业普查、农业普查、自然保护区规 划、环保规划等相关图件。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技术规定及评价指标解释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解释 三、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四、成果提交 五、成果预检和验收 六、任务分工 七、工作进度安排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工作流程示意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解释
2.1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
2.2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获取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不宜耕
生态条件 年积温 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 土壤污染状况 排水条件 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培训
2.1.8 盐碱化程度
评价其他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沙地、 采矿用地。盐化土壤,包括盐碱地(一般是盐 土),只要有排水系统和有淡水淋洗盐分,都可 改造为耕地。 淡水淋盐既可以利用天然降水,也可以利用 灌溉水。降水丰沛的地区,只要有排水条件,靠 天然降水也可以洗盐。降水少的地区,需灌排条 件兼具。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41页PPT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标准41页PPT

ZJ
M
界址线
4
土地权 属 界址线注记
Line
JZX
M 12年
Annotation
ZJ
O
界址点
Point
JZD
M 12年
界址点注记
Annotation
ZJ
O
耕地后备资源图斑 Polygon
5
耕地后 备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图斑注记 Annotation
HBTC ZJ
M 12年 M 12年
序号
层名
层要素
要素特征
2、坡度图
序号 字段名称 1 标识码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数 位

值域
BSM
Int 10
>0
约束 条件
备注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见表1
M
3 坡度级别
PDJB
Char 2
见表35
M
可直接采用二次调查确定的坡度图,但在应用过程 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县部分区域二次调查中由于保 密要求,个别区域的坡度图未覆盖,需要进行修正。 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县市区未进行修 正,直接将空白区域赋值为1级。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2 要素代码 3 行政区代码 4 行政区名称 5 控制面积
6 计算面积
BSM YSDM XZQDΒιβλιοθήκη XZQMC KZMJJSMJ
Int
10
>0
M
Char 10
见表1
M
Char 12
见GB/T2260 M 见本表注1
Char 100
见GB/T2260 M

2021年贵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2021年贵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2021年贵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2021年贵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范围和方法:确定调查的具体范围,涵盖贵州省的所有耕地后备资源,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情况等。

确定调查方法,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综合手段进行调查。

2.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资源质量、可利用性、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综合考量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 数据采集和处理:收集和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质量、地形地貌等信息,并结合实地勘察采集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清晰、准确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

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根据土地质量、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特点,确定适宜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种植结构。

5. 技术方案和报告编制: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明确调查评价的整体流程和各项任务的实施计划。

并编制调查评价报告,对调查结果和评价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技术要求,具体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

耕地后备资源技术规定

耕地后备资源技术规定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为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保证调查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与相关标准,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31省(区、市)〔港、澳、台除外〕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本次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容是对全国围当前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进展调查评价,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分析开发利用潜力。

以2012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根底开展调查评价工作,精度应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致。

以县为单位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在县级数据库和数据汇总根底上,进展地市级、省级建库和数据汇总。

省级检查通过后,将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

各评价单元的最终理论面积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标准》计算。

按照统一表格与要求,实事进展填报。

1.4建立严格的成果检查验收制度。

1.5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定相抵触,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1.6本规定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2.准备工作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水资源分布图、热量分布图、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图、农用地分等定级图,以与林业普查、农业普查、自然保护区规划、环保规划等相关图件。

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资料。

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数据库与管理系统、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报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报告、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等。

最新相关的经济、社会等统计资料。

2.2编写实施方案。

2.3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包括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大类。

可开垦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的废弃的未利用地,主要涉与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其他草地〔043〕、沿海滩涂〔115〕、陆滩涂〔116〕、盐碱地〔124〕、沼泽地〔125〕、沙地〔126〕和裸地〔127〕7个二级地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指标获取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 (6)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的调查
母质类型可以从地质图上获取;或调查访问找专家实地鉴 定。 土源条件调查,一定距离内是否有客土来源。平原区的冲 积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肯定土层深厚。丘岗地的土 壤,如黑土、黄棉土、风沙土也很厚。山地地带性土壤砖 红壤、红壤、褐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土层是否深 厚不确定。但石灰岩土和“石质土”肯定没有土源。
评价指标获取
• (9)土壤质地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土壤质地、岩石露头度、客土土源) 质地关系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以及蓄水保肥能力。 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依据1978年全国土 壤普查办公室制定的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的土壤质地 分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粘土4个级别。
评价指标获取
评价指标获取
• (5)排水条件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排水条件根据当地有关排水体系资料、地形坡度和调 查访问确定。排水条件也可以通过地貌与土地、土壤 类型(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专家判断来获 取,具体办法为:一是从地形图上获取坡降,二是地 类的判断,如沼泽地与荒草地;三是从土壤类型图上 提取信息,如棕壤与褐土为山地丘陵土壤,排水条件 良好;潮土也有排水条件,沼泽土必然有季节积水现 象。 不是考虑目前是否有排水条件,只考虑有无建设排水 条件的可能性。
评价指标获取
• (4)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首次进行的全国性 土壤污染普查(历时8年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 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 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 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 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 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 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 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提纲
评价对象和评价单元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评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
评价分区和评价指标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评价对象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可开垦土地(未利用地): 主要涉及数据库中的其他草地(043)、沿海滩涂(115) 、 内陆滩涂(116) 、盐碱地(124) 、沼泽地(125) 、沙 地(126)和裸地(127) 7个二级地类。 可复垦采矿用地:是指废弃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 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只调查评价可复垦的废弃采矿用地。正在生产的采矿用地 不需要评价。 如某一图斑部分可复垦,则需要拆分。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资料收集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评价指标数据资料 (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
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地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全国土壤 污染状况调查等成果资料,获取生态环境、立地 条件、气候条件、区位指标等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指标数据。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调查评价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宜耕性评价及标注 将收集到的指标资料分别勾划形成各种评价指标专题 图,再经过数字化,利用GIS技术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的 相关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 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评价图层“HBTC”,分类型分别对图斑属性进行标 注。宜耕土地标注为“GDHB”,不宜耕土地标注 “FHB”。 所有评价单元的属性信息,应包含综合评价结果,以 及所有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结果不能空项(正在生产 的采矿用地除外)。
评价单元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评价单元根据评价对象图斑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通过内外业调查,将每一评价指标信息填注到评 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如评价对象图斑某一 指标评价结果不同,则需要拆分图斑,以保证图 斑属性相对均一,形成评价单元。 拆分图斑的编号在原编号上加支号表示。
评价单元
最小上图面积为15mm²
(结合排水条件)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盐碱地”肯定至少是重度盐化。盐渍化程度是对某些 “盐化土壤”而言的,比如盐化潮土、盐化草甸土,盐化 程度是区分其“土种”的依据,可以在“二普”乡级或县 级土壤图获取。
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以来,土壤盐分含量可能发生 了很大变化,因此,可以通过野外典型调查和样品的实验 室分析,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修正。
评价指标获取
• (9)土壤质地调查
岩石露头度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最好是实地调查。熟悉当地情况的老乡都很清楚。另外, 从土壤类型图和地貌图、地质图综合判断也是可以的。比 如,平原区的冲积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肯定地表没 有岩石露头。丘岗地的土壤,如黄棉土、风沙土也没有。 岩石露头肯定出现在山地,但一般的地带性土壤,如砖红 壤、红壤、褐土、棕壤、黑土、黑钙土等也没有岩石露头。 而石灰岩土,一般﹥2% 。如果是“石质土”则岩石露头 肯定50%了。
评价指标获取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 (6)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的调查
土种判断土层厚度,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层厚度是 山地丘陵区土壤的土种划分标准。热带、亚热带“薄层” ﹤ 40cm,“中层”40-80cm,厚层﹥80cm。 土类判断土层厚度,如石质土肯定是薄层的,冲积土、风 沙土、潮土、草甸土、黄绵土、沼泽土肯定是厚层的。铁 磐层的厚度和深度是红壤、黄壤、赤红壤与砖红壤等土类 划分土种的分类标准。 因此,可以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土 种类型图中获得土层厚度数据。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调查评价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数据建库汇总 利用数据库建库软件,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 据库建设规范要求,建设符合数据库标准的县级耕地 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县级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利用国家下发的质量检查软 件进行检查,通过后进行调查评价数据统计汇总(附 件5),同时撰写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附件6)。成果经相关部门确认后,按照要求逐级 上报。
评价指标获取
• (10)土壤pH值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可以从“二普”成果中获取土壤pH信息,土类名称一般具 有pH内涵。冲积土、潮土、草甸土、黄绵土、沼泽土肯定 是中性的,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肯定是酸性的。但对于 限制性来说,pH≥9.5只有草甸碱土有可能; pH﹤4 ,也只 有酸性硫酸盐土才可能。
评价指标获取
• (7)地形坡度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利用DEM,地形图坡度尺方法可以初步划定耕地后备资源 所处的地形坡度。 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在图上量测的地形坡度较精确。小比 例尺的地形图在图上量测的地形坡度不够精确,最好是到 野外用罗盘实地量测。 利用现有现状调查数据
评价指标获取
• (8)盐渍化程度调查
• (3)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调查
可以利用气象资料,水文资料、水利和土壤资料 图件信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无水 源保障。比如,上游有水库且有输水干、支渠到 达本区域,并有分水计划,就可能利用地面水发 展灌溉;沼泽土、草甸土和潮土可以利用地下水 发展灌溉。 不是考虑目前是否有灌溉条件,只考虑有无建设 灌溉条件的可能性。 广东省只对盐碱土有限制条件
• (9)土壤质地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依据“二普”的土壤资料和土壤图中的土壤名称获得。例 如: “粗骨土”土类表明土壤中砾质含量大于50%。一些 “粗骨”亚类(如“粗骨褐土”)也表明土壤中砾质含量 大于50%。 一般土种名称中有“骨”意味者砾石含量多, 砾石含量 ﹥35%。 如“棕麻骨土”,“暗麻骨土” 。“砂质冲积物” 土属名称意味着土壤质地是砂质的。“麻砂土”土种意味 着土壤质地是砂质的;“二合土”土种意味着土壤质地是 壤质的。
评价指标获取
• (4)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土壤污染情况可查询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 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和其他土壤调查成果。 没有土壤污染调查资料的,可以通过实地访问, 并让当地农民指界。
土壤污染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超过三级的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 壤临界值。
对于采矿地,可以野外实地用袖珍便携式pH计测定。
评价指标获取
• (11)耕作便利度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收集耕地后备资源的区位、交通和地形条件,调 查开发后农民是否可以方便进行耕种,各地根据 地形、道路状况等综合考虑。 不宜耕标准 图斑面积20公顷以下且没有道路到达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调查评价底图、分区指标体系 资料收集 • 评价指标数据资料
• 调查评价
内业处理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整理收集资料,对有数字化条件的评价指标进行 数字化,并根据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调 查数据库进行纠正,建立评价指标图层。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 调查评价
外业调查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调查评价工作要求,包括资 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行外业补充 调查,补充、修正评价指标数据,相关成果进行 数字化。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不满足上图要求的图斑,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到相邻的评 价单元中。
评价方法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调查评价整体工作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定 性定量相结合,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 价法,确定每一评价单元的宜耕性。
分区与评价指标
1. 评价区: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 划分为12评价区。广东省所在分区为Ⅳ.江南区、 Ⅴ.华南区两个区。
分区与评价指标
• 2.评价指标
调查评价技术规定
评价指标涉及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 区位指标等4个方面,具体包括:生态条件、年积 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污染状况、排水 条件、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地形坡度、盐渍化 程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耕作便利度等11个 评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