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一)数据采集规范1.数据来源包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采集、加工和积累的研究数据。

2.采集对象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基础文献等一手数据和原始资料。

3.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空间数据等。

4.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等。

(二)数据加工规范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唯一标识符体系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2.专题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应符合《TR-REC-014数据集核心元数据规范》及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

3.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CDLS-S05-031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DLS-S05-032音频资料元数据著录规则》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4.其它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5.各类接口所实现服务的标识应符合《TR-REC-017资源唯一标识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6.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型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中心规定的数字文件格式。

7.专题数据库数据的加工过程需严格执行两重审核制度,保证数据格式符合规定标准。

(三)数据库系统规范1.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必须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推荐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守SQL语言系列标准。

2.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及容灾机制,重要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3.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高,软件维护方便。

4.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遵循中国国家标准GB/T 20273-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四)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规范1.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测、数据浏览、数据检索、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七大类功能。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2 编制原则
先进性
本标准在编写时考虑尽量采用先进和较为成熟 的技术方法,同时考虑到所引用的标准和规范最 新版本和内容,避免存在与目前正在制修订的标 准之间产生不协调和不统一,减短了生命周期。
9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3 意见征求及处理情况
34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5 数据格式 数据库系统应支持有关的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数据格 式。
数据交换时宜符合GB/T 17798的 规定。
35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6 数据质量要求 4.6.1 数据质量描述 数据质量应采用数据质量元素描述。 数据质量元素应包括完整性、逻辑一致性、
3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1 背景
在“十五”标准化规划中,为了保持国家、省 级、城市间各级数据库在层级上,以及在同级数 据库之间的一致性和共享性,规范和更好地指导 数据库建设,适时提出了国家、省级以及城市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范。本标准基于 我国的城市建设的需要,规范和指导城市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目的进行编写的。
当采用城市独立系统时,应与国 家统一系统建立转换关系。
32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3 时间参考 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 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33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4 数据内容
数据库的数据应针对相应行政或自然区 域的范围,其内容包含地理空间定位基础数 据、多种比例尺的数字矢量地图数据(DLG )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DRG)、多分辨率的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和数字高程模型数 据(DEM)、地名数据,以及相应的元数据和 其他专题数据。

DB44/T 1399-2014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DB44/T 1399-2014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ICS 65.021.01B 60备案号:44768-2015 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1399—2014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in Nature Reserves2014-08-18 发布2014-11-18 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T 1399—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首次发布。

ⅠDB44/T 1399—2014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分类与组织、数据库命名、数据字典和数据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62.2 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LY/T 1662.7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7部分—数据库建库标准LY/T 1662.9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9部分—数据库管理规范LY/T 1662.10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10部分—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数据库 database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3.2数据集 dataset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

数据集可以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数据库的一个(逻辑组成)部分。

3.3数据表data table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具有行列特征的一个结构,数据表是代表关系的基本结构或管理数据文件的部分。

3.4数据字典 data dictionary数据库中的一个特殊数据库,它所包含的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有关数据库系统中各种描述信息的集合。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培训手册入户调查———信息卡登记填写篇以下几个率,我们各级检查中是要考核的,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达到如下指标:1、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要求达到95%以上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去除重复个案后数据库包含人口数/应纳入全员库人口总数×100%应纳入全员库人口包括本地户籍人口(含流出人口)与流入人口。

2、准确率(已采集信息正确的人数占已采集所有人数的比例)(具体计算可能要通过逻辑审核或者是实地调查核与信息卡数据库核对结果计算)95%以上。

3、项目完整率(每人约有50项采集内容,其中每人已采集项目与总项目数的比例)(在实际计算中可能选择其中几项必须填写项来计算,如逻辑审核中重点核实的缺少必填写项目审核)4、数据库更新及时率(出生或者是四术发生变动时,数据库是否及时变更,数据库中出生和四术的上报日期与实际的出生日期和实际避孕措施开始日期的变更不应超过三个月或者是更短日期,否则视为不及时)以上各项指标的高低是关系到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只有信息采集达到上述标准要求,才能为下一步全员录入奠定基础。

下面将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步骤详细叙述如下:一、全员人口数据库要求实现以房管人,内蒙采集规范对房屋的编码要求如下:内蒙至村级编码示意图:(系统中已经固定编码)村级至户级示意图:(小区至户未固定编码)二、具体到平房或楼房中编码规则如下:如图:这个平房小区共有三排:第一排共一列,这一列有三院,一院大门向东开,一院里有三户人家,二院大门向南,院内有两户人家,三院有一户人家;第二排共两列,第一列共一院,院内有两户人家,第二列共有两院,第一院有两户人家,第二院有一户人家;第三排共一列,这一列有两院人家,第一院有两户,第二院有一户。

那么这个小区内的房屋编码依次为:注:平房小区内的排是按从南到北,列是从东到西的,院也是从东到西,院内户是由大门起逆时针方向编号,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要预留编号。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库作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库建设规范。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数据规范、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库建设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建设的初期阶段,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为后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范:1. 数据库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有具体的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并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order_info"。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缩写和数字等模糊的命名方式。

同时,字段名也应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create_time"。

3. 主键和外键规范每个表应有主键,并使用自增长或唯一性约束来保证主键的唯一性。

同时,在设计关联表时,外键应与关联的主键类型一致。

4. 索引规范为常用作查询条件的字段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多的索引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二、数据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以下数据规范:1. 数据类型规范在对字段进行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存储日期时间的字段,应选择合适的日期时间类型。

2. 数据录入规范为了避免数据录入错误,需要制定数据录入规范。

规定数据录入格式、校验规则和必填字段,同时提供数据录入的帮助文档和提示信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3. 数据清洗规范对于已有的大规模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缺失和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

三、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需要进行以下优化措施:1. 查询优化使用合适的查询方式、优化复杂查询语句、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和子查询,以提高查询效率。

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

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八海洋科学数据库建设规范(讨论稿)中科院青岛海洋科学研究所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研究组2004年5月目录1.前言 (2)2.海洋科学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 (2)2.1 海洋科学数据库总体框架构建 (2)2.2 具体的数据库的建库规范 (2)2.2.1 术语定义 (2)2.2.2 具体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3)2.2.3 具体数据库建设目标 (3)2.2.4 数据库文档 (3)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实例: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盐声密数据库建设规范 (4)1.前言 (4)2.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盐声密数据库建设规范 (4)2.1适应范围 (4)2.2引用标准 (5)2.3技术术语定义/解释 (6)2.4 编码、属性表命名规则 (7)2.5 元数据标准 (8)2.6 文档格式 (8)2.7 数据库建设流程 (8)2.8 数据质量控制 (10)2.9 数据库汇交(集成)(汇交至的方法和途径等) (14)1.前言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工作中所涉及、积累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如物理海洋方面水文数据是记录着某一经纬度、某一时间、某一航次、某一深度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信息;海洋地质方面基础地质数据记录着某一区域海底深度及海底地貌等信息;而海洋生物方面又可能是某一物种或某一标本的属性等,因此各方面的数据库建设也各不相同,建设规范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这种情况作为海洋科学数据库的建库单位,一方面我们对整体的数据库建设有建设规范(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要通过建库的工作确定各自的规范和标准,这个规范、标准是代表海洋所水平的,基本也就是代表科学院水平的,而且要求进行必要的鉴定工作成为国家水平的。

2.海洋科学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2.1 海洋科学数据库总体框架构建海洋科学数据库可以粗略地分成海洋水文子库、海洋地质子库和海洋生物子库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了自成系统的多个具体的数据库。

社会信用 数据库建设 标准

社会信用 数据库建设 标准

社会信用数据库建设标准
社会信用数据库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1. 《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制定,用于规范征信机构的经营行为,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2.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用于规范征信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等事项。

3. 《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用于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经营行为,促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

4.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制定,用于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工作,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

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制定,用于指导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这些标准和规范为社会信用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全员人口库数据库建设标准

全员人口库数据库建设标准

全员人口库数据库建设标准
全员人口库数据库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完整性:人口库应该包含完整的人口信息,包括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各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准确、及时地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准确性:人口库中的数据应该准确无误,包括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各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基于可靠的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数据可访问性:人口库应该易于访问和使用,包括数据的查询、下载、分析等功能。

这些功能应该方便快捷,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 数据安全性:人口库的数据应该受到严格的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措施,以确保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5. 标准化和规范化:人口库的建设应该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交换性和可共享性。

同时,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也应该遵循规范化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6. 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人口库的建设应该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便能够适应未来人口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同时,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也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全员人口库数据库建设标准是一个多方面的标准体系,涉及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访问性、安全性、标准化和规范化、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才能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全员人口库数据库,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数据库建设规范标准[详]

数据库建设规范标准[详]

数据库建设规目录1. 前言 (2)2. 围 (2)3. 术语和定义 (2)3.1式 (2)3.2关联 (2)3.3关系模型 (2)3.4视图 (3)3.5外键 (3)3.6约束 (3)3.7主键 (3)4. 命名规 (3)4.1规约定 (3)4.2表名 (4)4.3视图 (4)4.4存储过程 (4)4.5函数 (4)4.6触发器 (4)4.7字段 (4)4.8索引 (4)5. 数据库建设过程规 (5)5.1概述 (5)5.2需求分析阶段 (6)5.2.1需求调查 (6)5.2.2容分析 (6)5.3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6)5.2.1定义实体 (7)5.3.3定义关系 (7)5.3.4定义属性 (7)5.3.5定义键 (7)5.3.6定义索引 (8)5.3.7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 (8)5.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8)5.5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9)5.6实施、运行、维护规 (10)6. 数据库建设安全性规 (11)6.1概述 (11)6.2完整性设计 (11)6.3物理安全 (13)6.4访问控制 (13)6.5数据备份 (14)1. 前言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本规通过数据建库的命名、结构、建库过程及安全性措施等几个技术方面进行约定,目的就是提供一套规、合理、科学的建库技术体系,应用系统提供建库技术参考。

2. 围本规主要从关系数据库的命名、关系和结构以及建设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规定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的规。

3. 术语和定义3.1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式。

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式,简称 1NF。

在第一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式,其余以此类推。

一般而言,数据库的设计应至少满足第三式。

3.2关联关联是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彼此联系的方法。

福建省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20091211092523

福建省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20091211092523

福建省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试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目录前言 (1)1 数据库规范 (2)1.1 适用范围 (2)1.2 引用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2)1.3 术语 (3)1.4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4)1.5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结构 (8)1.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文件命名 (24)1.7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文件命名 (25)2 数据库建设 (27)2.1 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 (27)2.2 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 (27)2.3 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 (27)2.4 成果提交内容及格式 (30)3 数据库检查验收 (34)3.1 预检 (34)3.2 验收 (35)附录A 规范性代码 (36)附录B 规划图件格式 (42)附录C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元数据样本 (47)前言为规范福建省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数据提交格式,提高规划修编数据成果的管理及应用水平,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规范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归口。

本规范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福建省国土勘测规划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略。

1 数据库规范1.1 适用范围本规范包含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内容、存储方式,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福建省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建立在同一库体内,但县、乡两级规划图件要求分别编制。

1.2 引用标准及规范性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组成部分。

本规范出版(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2007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1999年)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2002年)国土资源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2007年)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土地利用数据库规范》(2008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1.3 术语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一)数据采集规范1.数据来源包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采集、加工和积累的研究数据。

2.采集对象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基础文献等一手数据和原始资料。

3.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空间数据等。

4.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等。

(二)数据加工规范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唯一标识符体系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2.专题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应符合《TR-REC-014数据集核心元数据规范》及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

3.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CDLS-S05-031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DLS-S05-032音频资料元数据著录规则》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4.其它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5.各类接口所实现服务的标识应符合《TR-REC-017资源唯一标识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6.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型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中心规定的数字文件格式。

7.专题数据库数据的加工过程需严格执行两重审核制度,保证数据格式符合规定标准。

(三)数据库系统规范1.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必须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推荐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守SQL语言系列标准。

2.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及容灾机制,重要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3.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高,软件维护方便。

4.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遵循中国国家标准GB/T 20273-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四)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规范1.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测、数据浏览、数据检索、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七大类功能。

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

项目编号INFO-115-C01文档编号TR-REC-002 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 项目组2009年6月目 录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与定义 (5)3.1 专题数据库 (5)3.2 专题子库 (5)3.3 数据集 (5)3.4 文件型数据集 (5)3.5 编码体系 (5)3.6 索引库 (5)3.7 元数据 (6)4 专题数据库基本要求 (6)5 总体架构 (7)6 内容组织 (8)6.1 原始数据层 (9)6.1.1 数据的清洗 (9)6.1.2 数据转换 (10)6.1.3 数据的映射 (10)6.1.4 文件型数据集 (11)6.2 组织层 (11)6.2.1 组织层的基本要求 (12)6.2.2 组织层的构建 (13)6.3 应用层 (16)6.3.1 确定应用层所需数据 (16)6.3.2 应用层的数据处理 (16)6.3.3 应用服务系统建立 (17)6.4 元数据 (17)6.4.1 文件型数据集的元数据 (18)6.4.2 专题子库的元数据 (18)6.4.3 科研应用服务系统的元数据 (19)6.4.4 专题数据库的元数据 (19)7 技术架构和接口规范 (20)7.1 专题数据库 (20)7.1.1 功能要求 (20)7.1.2 应用系统与工具 (21)7.1.3 接口规范 (21)7.2 数据中心 (22)7.2.1 功能要求 (22)7.2.2 应用系统和工具 (22)7.2.3 接口规范 (23)8 服务 (23)8.1 服务对象 (24)8.2 服务方式与要求 (24)8.2.1 在线发布方式 (24)8.2.2 离线发布方式 (24)8.3 数据交换格式 (25)8.4 共享分级分类设置 (25)8.5 其他服务要求 (25)8.6 服务案例 (25)9 运行维护 (26)9.1 运维人员 (26)9.2 基础运行环境 (27)9.2.1 机房 (27)9.2.2 互联网接入环境 (27)9.2.3 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27)9.3 运行 (27)9.3.1 运行模式 (27)9.3.2 日志管理 (28)9.4 安全保障和故障处理 (29)9.4.1 基础设施安全 (30)9.4.2 软件安全 (30)9.4.3 数据安全 (30)9.4.4 非技术防护措施 (30)9.4.5 故障处理 (30)9.5 备份和恢复 (31)9.6 专题数据库的质量 (31)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实施一致性测试 (33)A.1 内容组织 (33)A.1.1 数据集名称及标识符 (33)A.1.2 原始数据 (33)A.1.3 数据组织 (34)A.1.4 关系型数据集 (34)A.1.5 文件型数据集 (34)A.1.6 数据应用 (35)A.2 技术架构与接口规范 (35)A.3 服务 (35)A.4 共享 (35)A.5 运行维护 (36)A.6 专题数据库质量 (36)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1范围本规范定义了专题数据库的总体架构,规定了专题数据库在内容组织、技术实现方面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需要满足的要求,并提出了专题数据库在运行维护和服务方面的要求。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1.数据库规范:建设数据库前,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一套数据库规范,包括数据库命名规范、表和字段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约定等。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混乱和错误。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要进行合理的表结构设计。

主要原则包括遵循正规化原则、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合理使用关联关系,确保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符合预期规则和约束条件。

建设数据库时,应设定适当的数据完整性规则,包括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数据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数据库时,应设置必要的访问权限和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加密技术、防火墙等,以保护敏感数据免遭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5.性能优化:数据库建设应考虑到数据量的增长和系统的并发访问。

要进行性能优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索引、分区表、存储过程、视图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6.数据备份和恢复:建设数据库时,必须规定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恢复计划。

这样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意外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快速恢复数据库,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7.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数据库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机制,定期检查数据库的性能状况,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数据库的优化和维护工作,包括垃圾清理、索引重建、统计信息更新等,以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文档和记录: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有详细的文档和记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文档、测试记录等。

这些文档和记录可以为数据库的维护和升级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后续人员的理解和沟通。

9.合规性和法律遵循: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规定,确保数据库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遵循相关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总结起来,数据库建设的规则主要包括数据库规范、数据库设计、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性、性能优化、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文档和记录、合规性和法律遵循等方面的原则。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建设规范模板

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建设规范模板

一、引言数据仓库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等重要功能。

本文档旨在规范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的建设过程,确保数据仓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背景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需求。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业务复杂度的提升,数据仓库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三、数据仓库建设的基本原则1.满足业务需求: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定制数据仓库的结构和功能,确保数据仓库能够准确、高效地支持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

2.数据一致性:保证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与源数据保持一致,避免数据错误和混乱。

3.数据安全性:加强数据仓库的安全控制,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4.可扩展性:设计数据仓库的架构和存储方式,以便在需要扩展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容和升级。

5.可维护性:建设数据仓库时应考虑维护成本和维护工作的简化,确保数据仓库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四、数据仓库建设流程1.需求分析阶段a)收集业务需求:与业务部门沟通,明确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需求。

b)确定数据源:确定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包括关系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c)制定数据仓库规划:根据需求和数据源,确定数据仓库的架构和数据模型。

2.数据抽取和清洗阶段a)数据抽取:根据数据源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抽取方式,将数据源中的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

b)数据清洗和转换: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c)数据加载:将清洗和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3.数据存储和管理阶段a)数据存储:选择适当的存储方式,包括关系数据库、列式数据库等,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分区和索引设计。

b)数据管理:制定数据管理策略,包括备份与恢复、空间管理、性能优化等。

4.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阶段a)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业务部门的决策。

b)报表和可视化:设计和报表和可视化界面,直观地展现数据分析结果,支持普通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研发中心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标准版)

研发中心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标准版)

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
数据库应选择符合SQL语言标准的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要相关部委、厅局有关规范中基本数据集的规定。

系统应满足以下维护要求:
1.数据输入:提供准确、快速、完整性的数据输入操作手段,实现应用系统在数据源发生地一次性输入数据。

2.数据输出:提供各种输出方式,包括打印、导出成Excel或者txt文件。

3.数据共享: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系统数据共享功能,以便与其他系统实现接口连接。

4.数据备份:具有数据备份的功能,包括自动定时数据备份、操作系统备份和手工操作备份。

为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及灾害,数据必须异地备份。

5.数据恢复:具有数据恢复的功能,包括操作系统恢复和手工操作恢复。

数据仓库建设原则

数据仓库建设原则

数据仓库建设原则
一、完整性
数据仓库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所有需要的数据都能够在数据仓库中获取。

数据的完整性不仅包括数据的准确性,还涉及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规范性
数据仓库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命名、数据分类等方面的规范。

规范化的数据结构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易用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易用性,能够方便用户查询和使用数据。

易用性包括数据查询的简便性、数据可视化的清晰度、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等方面。

四、安全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安全性,能够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或篡改。

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方面的措施。

五、可扩展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可扩展性,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加而扩展。

可扩展性包括数据库的性能、存储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扩展。

六、稳定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稳定性,能够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
性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容错处理、故障恢复等方面的措施。

七、高效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高效性,能够快速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

高效性包括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数据处理速度、查询速度等方面的提升。

八、可维护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可维护性,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可维护性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数据的清理和整理、数据库的监控和维护等方面的措施。

以上是数据仓库建设的八大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数据仓库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管理效率。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管理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规范的数据库管理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文档旨在制定数据库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管理和运维。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不得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

3. 数据库名称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三、数据库表设计规范1.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具有描述性。

2. 表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3. 表名不得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4. 表中的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具有描述性。

5. 字段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6. 字段名不得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7. 字段的数据类型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8. 表中的字段应设置适当的约束,如主键、唯一约束、外键等。

9. 表中的字段应设置适当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3.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备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五、数据库权限管理规范1. 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授权给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或角色。

2. 对于不同的用户或角色,应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定期审计数据库权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权限设置。

六、数据库性能优化规范1.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

2. 对于性能瓶颈进行分析和优化,如调整SQL语句、增加索引等。

3. 合理规划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定期清理无用数据和日志,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七、数据库安全管理规范1. 定期更新数据库的安全补丁,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建设规范目录1. 前言 22. 范围 33. 术语和定义3范式3关联3关系模型 3视图3外键3约束3主键44. 命名规范 4规范约定 4表名4视图4存储过程 4函数4触发器 5字段5索引55. 数据库建设过程规范 5概述5需求分析阶段 6需求调查 6内容分析 6概念结构设计阶段7定义实体 7定义关系 7定义属性 7定义键8定义索引 8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9逻辑结构设计阶段9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10实施、运行、维护规范116. 数据库建设安全性规范11 概述12完整性设计12物理安全 14访问控制 14数据备份 15前言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通过数据建库的命名、结构、建库过程及安全性措施等几个技术方面进行约定,目的就是提供一套规范、合理、科学的建库技术体系,应用系统提供建库技术参考。

范围本规范主要从关系数据库的命名、关系和结构以及建设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规定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术语和定义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

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

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

一般而言,数据库的设计应至少满足第三范式。

关联关联是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彼此联系的方法。

关联同时存在于形成不同实体的数据项之间和表实体本身之间,构成了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核心问题。

它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关联形式。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视图视图是一个定制的虚拟表。

可以是本地的、远程的或带参数的;其数据可以来源于一个或多个表,或者其他视图;它是可更新的,可以引用远程表;它可以更新数据源。

视图是基于数据库的,因此,创建视图的前必须有数据库。

外键外键是一个关系中的一组属性(一个或多个列),它同时也是某种(相同的或其它的)关系中的主键。

它是关系之间的逻辑链接。

约束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一种机制来检查数据库中的数据,看其是否满足语义规定的条件,这些加在数据库数据之上的语义规范,称为约束。

约束又可以分为完整性约束、唯一性约束等。

主键每张表都应该包含相同的一个或一组字段,它们都是保存在表中的、每一条记录的唯一标识,通常这些字段(即主键)需要在建立数据表时就设定并标记。

命名规范规范约定命名采用26个英文字母(一律大写)和0-9这十个自然数,加上下划线“_”组成,共63个字符,不能出现其他字符(注释除外)。

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字段、数据库文档。

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体名称组成,长度不超过30个字符。

前缀描述对象类型,实体名称包括系统标识等信息尽量详尽描述实体的内容,不以数字或下划线开头,对象名称中的标识用下划线“_”进行分隔。

其中“[]”内的内容表示是可选内容。

表名T_[<系统标识>_][<…….> _] <表标识>如:T_NPCP_ORDER视图V_ [<系统标识>_][<…….> _] <视图标识>如:V_NPCP_ORDER存储过程P_ [<系统标识>][<…….> _]<存储过程标识>[_<存储过程行为标识>]如:P_NPCP_ORDER_ADD函数F_ [<系统标识>_][<…….> _]<函数标识>[_<函数行为标识>]如:F_NPCP_ORDER_ADD触发器TR_ [<系统标识>][<表标识>_][<…….> _]<触发标识>如:TR_NPCP_ORDER_ADD字段[<外键表标识>_][<…….> _]<字段标识>如:ORDER_ID索引IN_[<系统标识>_][<表标识>_][<…….> _]<索引标识>如:IN_NPCP_ORDER_NAME数据库建设过程规范概述建库过程建议参考以下的建库流程如图1所示。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科学数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形成规范的需求调查表、需求规格书、功能需求表。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的概念模式,用E-R图来描述。

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数据可以分为两大类:关系数据和非关系数据,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最后进行数据(或元数据)录入。

建库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对其前一步骤的检验,对于发现的错误或偏差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并进行修正完善。

对由于数据库的设计而在应用当中的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出现数据误差等现象进行修缮、更新、完善。

图1数据库建设过程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需求调查和内容分析。

数据大概分为两类数据:关系型数据和非关系型数据(如文件,文档)。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对这两种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分析。

需求调查数据信息来源有以下几种方法,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书,组织调查会,咨询业务专家。

非关系型数据要分析哪几类类型,如文件的格式。

内容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数据项数据项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可选性注释表1 数据字典规范模式图2 数据流图的表达方式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确定建模目标,开发建模计划,组织建模队伍,收集数据资源,制定约束和规范。

定义实体找出潜在的实体,形成初步实体表,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调整。

满足下述两条准则的事物,一般均可作为属性对待。

(1)作为“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

“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包含其他属性。

(2)“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即E-R图中所表示的联系是实体之问的联系。

定义关系模型中只允许二元联系,n元联系必须定义为n个二元联系。

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规则,使用实体联系矩阵来标识实体间的二元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连接关系的势、关系名和说明,确定关系类型,是标识关系、非标识关系(强制的或可选的)还是非确定关系、分类关系。

如果子实体的每个实例都需要通过和父实体的关系来标识,则为标识关系,否则为非标识关系。

非标识关系中,如果每个子实体的实例都与而且只与一个父实体关联,则为强制的,否则为非强制的。

如果父实体与子实体代表的是同一现实对象,那么它们为分类关系。

即在这一步工作中确定任意有关联的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类型。

定义属性从源数据表中抽取说明性的名词开发出属性表,确定属性的所有者。

定义非主键属性,检查属性的非空及非多值规则。

此外,还要检查完全依赖函数规则和非传递依赖规则,保证一个非主键属性必须依赖于主键、整个主键、仅仅是主键。

定义键通过引入交叉实体除去上一阶段产生的非确定关系,然后从非交叉实体和独立实体开始标识侯选键属性,以便唯一识别每个实体的实例,再从侯选键中确定主键。

为了确定主键和关系的有效性,通过非空规则和非多值规则来保证,即一个实体实例的一个属性不能是空值,也不能在同一个时刻有一个以上的值。

找出误认的确定关系,将实体进一步分解,最后构造出IDEF1X模型的键基视图,确定关系中的主键和外键等。

键选择规范:1)键设计原则:为关联字段创建外键;所有的键都必须唯一;避免使用复合键;外键总是关联唯一的键字段。

2)使用系统生成的主键,设计数据库的时候采用系统生成的键作为主键,那么实际控制了数据库的索引完整性。

这样,数据库和非人工机制就有效地控制了对存储数据中每一行的访问。

采用系统生成键作为主键还有一个优点:当拥有一致的键结构时,找到逻辑缺陷很容易。

3)不要采用用户可编辑的字段作键(不让主键具有可更新性)在确定采用什么字段作为表的键的时候,可一定要小心用户将要编辑的字段。

通常的情况下不要选择用户可编辑的字段作为键。

4)可选键有时可做主键,把可选键进一步用做主键,可以拥有建立强大索引的能力。

定义索引索引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的最高效方式之一。

95%的数据库性能问题都可以采用索引技术得到解决。

1)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查询条件中出现,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或组合索引);2)如果一个属性经常作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等聚集函数的参数,则考虑在这个属性上建立索引;3)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连接操作的连接条件中出现,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4)逻辑主键使用唯一的成组索引,对系统键(作为存储过程)采用唯一的非成组索引,对任何外键列采用非成组索引。

考虑数据库的空间有多大,表如何进行访问,还有这些访问是否主要用作读写。

5)大多数数据库都索引自动创建的主键字段,但是可别忘了索引外键,它们也是经常使用的键,比如运行查询显示主表和所有关联表的某条记录就用得上。

6)不要索引MEMO(备注)字段,不要索引大型字段(有很多字符),这样作会让索引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

7)不要索引常用的小型表。

不要为小型数据表设置任何键,假如它们经常有插入和删除操作就更别这样作了。

对这些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索引维护可能比扫描表空间消耗更多的时间。

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长度、精度、非空、缺省值、约束规则等。

定义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角色、同义词、序列等对象信息。

最后形成的概念模型用E-R图进行表示。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设计逻辑结构应该选择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数据库文档。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

E-R图则是由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三个要素组成的。

所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这种转换要遵循如下规范原则: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

实体的标识对应关系模型的候选码。

2)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而关系模型的候选码为各实体标识的组合。

3)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