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
因此,废弃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废弃物资源利用率是衡量废弃物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程度,对于评估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废弃物资源利用率 = 再生资源利用量 / 废弃物总量× 100%。
其中,再生资源利用量是指通过再生技术和再生产业过程中所回收的废弃物资源量,废弃物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全部废弃物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为制定和评估废弃物资源利用政策提供了依据。
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体现了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再利用的情况,是衡量废弃物资源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为制定和评估废弃物资源利用政策提供了依据。
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有助于评估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情况,为制定和改进废弃物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可以及时发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了解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情况,为制定和改进废弃物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可以及时发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效率。
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废弃物资源管理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产业的发展。
企业应加强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重视程度。
总之,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评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情况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和再生产业的发展。
香农公式介绍
香农公式是一个被广泛公认的通信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也是近代信息论的基础。
这里不去追究它的推导过程,而注重其结论的含义及其工程应用。
1.香农公式定义扩谱通信的理论基础是由香农(C.E.Shannon)用信道容最表示的著名香农公式,即对于高斯白噪声信道有:式中,c为信道容量,单位为比特/秒(b/s);w为传输信息所用的带宽,用赫兹(Hz)表示;N。
为噪声平均功率,S为信号平均功率.s/N。
为信号与噪声的功率之比。
式(2 3)中,w是指在信道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带宽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带宽。
式(2 3)表明:信道容最取决于传输带宽w和信噪比s/N。
,与窄带宽、低功率的信号相比,宽带宽、高功率的信号具有更大的信道容量C。
而信道容量又反映了在一定信道条件下通信系统无差错传输信息的能力。
更具体地说,式(2 3)表明了当给定信号平均功率与噪声平均功率时,在具有一定频带宽度w的信道E,单位时间内可能传输的信息量的极限值。
值得指m,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极限值,与调制类型和其他信道参数无关。
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则存信道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使信道容量增大,也就是通信能力增强;或者说在保持通信容量一定的前提下,能容忍更大的噪声功率,也就是抗干扰能力增强。
可见,信道容餐实际上表明了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而保证一定误码率条件下通信容量的能力就表明了抗干扰能力。
所以,香农公式表明了系统的通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与传输信息所用带宽以及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下面基于香农公式在信道噪声为高斯白噪声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概念性的讨论,以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2.信道容量的三要素由于噪声平均功率N。
与系统带宽W有关,假设单边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
,则噪声平均功率N。
=‰·W。
因此,香农公式的另1种表达形式为:3.信道容量的极限及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人们都希望信道容量越大越好,即由信源产生的信息能以尽可能高的传输速率通过信道。
那么信道容量能否无限增加呢?从公式(2 4)可以看出,在带宽w一定的情7兑下,增大s或减小n。
性能测试常用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用率,错误率
性能测试常⽤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率,错误率对于性能测试,以上性能指标必须要有清楚的理解,⾃⼰总结如下:1. 响应时间(RT) 是指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
这个指标与⼈对软件性能的主观感受是⼀致的,因为它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处理请求的时间。
由于⼀个系统通常会提供许多功能,⽽不同功能的处理逻辑也千差万别,因⽽不同功能的响应时间也不尽相同,甚⾄同⼀功能在不同输⼊数据的情况下响应时间也不相同。
所以,在讨论⼀个系统的响应时间时,⼈们通常是指该系统所有功能的平均时间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响应时间。
当然,往往也需要对每个或每组功能讨论其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响应时间。
对于单机的没有并发操作的应⽤系统⽽⾔,⼈们普遍认为响应时间是⼀个合理且准确的性能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响应时间的绝对值并不能直接反映软件的性能的⾼低,软件性能的⾼低实际上取决于⽤户对该响应时间的接受程度。
对于⼀个游戏软件来说,响应时间⼩于100毫秒应该是不错的,响应时间在1秒左右可能属于勉强可以接受,如果响应时间达到3秒就完全难以接受了。
⽽对于编译系统来说,完整编译⼀个较⼤规模软件的源代码可能需要⼏⼗分钟甚⾄更长时间,但这些响应时间对于⽤户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注意: 在性能测试中, 响应时间要做更细致划分2.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完成的客户端请求的数量, 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
这是⽬前最常⽤的性能测试指标。
对于服务器来讲,吞吐量越⾼越好.吞吐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请求数/秒”或者“页⾯数/秒”来衡量。
体现:1. 业务⾓度: 业务数/⼩时或访问⼈数/天等2. ⽹络流量: 字节数/⼩时或字节数/天等3. 服务器性能处理能⼒(重点): TPS(每秒事务数) 和 QPS(每秒查询数):对于⽆并发的应⽤系统⽽⾔,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严格的反⽐关系,实际上此时吞吐量就是响应时间的倒数。
资源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
资源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资源有效利用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
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源有效利用率 = 实际产出 / 理论最大产出 100%。
其中,实际产出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的提供量;理论最大产出是指在相同时间段内,如果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或服务提供量。
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找出资源利用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
在实际应用中,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种类进行细分。
比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分别计算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可以分别计算人力、时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对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生产流程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技术改进,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3. 人力管理,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4. 资源循环利用,对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5. 管理控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资源利用不当的情况,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不仅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评估,也可以用于企业间的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率,可以了解各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向优秀企业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最初是从环境资源角度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英语Sustainable)一词来自拉丁语Sustenere,意思是“可维持”、“可持(继)续”和“可供养”等,它是针对于资源、环境与生态为人类永久利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完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模式是技术型发展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以为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环境是只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但人们以后日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已给地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有限的资源在减少,生态环境在恶化,这些又反过来使人类陷入困境。
一、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产和消费迅速随之增加,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产生了严重的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造成的,第一种不平衡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不仅是单纯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资源品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
在人类生产技术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的特定时空尺度内,一些已知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开采难度增大。
第二种不平衡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即资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
例如工业资源,由于发达国家对工业资源的消费程度很高,造成资源的自给率低,不得不求助于发展中国家。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
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
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总体要求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当代及后代的区际间协调,也包括全面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基本需求的这种代际人之间的协调。
丢弃法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丢弃法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丢弃法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决策方法,用于在面临多个选择时进行抉择。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放弃一些不必要或不重要的选项,来集中精力和资源去追求更重要的目标和决策。
丢弃法原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在选择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的困境,例如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等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在实践中,丢弃法原理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丢弃法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做取舍的时候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需求。
在工作上,丢弃法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在商业领域,丢弃法原理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策略选择,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分散。
然而,丢弃法原理并不意味着盲目地舍弃一切。
在使用丢弃法原理进行决策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思考哪些选项对于实现这些目标和价值是最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需要权衡利弊,考虑不同选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选择。
总之,丢弃法原理是一种有效的决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选项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资源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善于放弃一些次要的选择,以便更好地追求主要目标和价值。
通过运用丢弃法原理,我们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竞争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旨在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线索,以及作者的论证和观点的展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丢弃法原理的讨论:1. 引言:首先介绍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丢弃法原理,并对其进行概述。
随后,将详细说明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预期。
2. 正文:本部分将对丢弃法原理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解释。
在2.1节中,我们将对丢弃法原理的定义进行阐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资产评估公式
资产评估公式叮叮小文库资产评估公式-收益法资金时间价值复利终值F=P*(1+i)n复利现值P=F*(1+i)-n后付年金终值F=A*[(1+i)n-1]/iF=A*∑(1+i)n-1后付年金现值P=A*∑(1+i)-nP=A*[1-(1+i)-n]/i先付年金终值F=A*[(1+i)n-1]/i *(1+i)先付年金现值P=A*[1-(1+i)-n]/i *(1+i)递延年金现值(m期后n期)P=A*[1-(1+i)-n]/i *(1+i)-mP=A*[1-(1+i)-(m+n)]/i -A*(1+i)-m 永续年金现值P=A/i年偿债基金(每年末应存金额)A=F*i/[(1+i)n-1]年资本回收额(每年应还本付息额)A=P*i/[1-(1+i)-n](一)纯收益不变1.永续:P=A/r2.有限A*[1-(1+r)-n]/r(二)纯收益在若干年后保持不变1.无限:P=R i(1+r)-i] +A/r*(1+r)-n2.有限:P=R i(1+r)-i] +A*[1-(1+i)-(n-m)]/i *(1+i)-m (三)纯收益按等差级数变化1.递增无限:P=A/r +B/r22.递增有限:P=(A/r +B/r2)*[1-(1+r)-n] -B/r*n(1+r)n3.递减无限: P=A/r -B/r24.递减有限: P=(A/r -B/r2)*[1-(1+r)-n] +B/r*n(1+r)n注意计算收益年限n=A-(n-1)B(四)纯收益按等比级数变化1.递增无限:P=A/(r-S)2.递增有限:P=A/(r-S) *{1-[(1+S)/(1+r)]n}3.递减无限:P=A/(r+S)4.递减有限:P=A/(r+S) *{1-[(1-S)/(1+r)]n}(五)已知未来若干年后资产价格P=A*[1-(1+r)-n]/r *P n(1+r)-n成本法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一)重置成本1.价格指数法重置成本=资产的历史成本*价格指数重置成本=资产的历史成本*(1-价格变动指数)定基价格指数=(评估基准日价格指数/资产构建时点价格指数)*100%环比价格变动指数=(1+a1)(1+a2)*…*(1+a n)*100%2.功能价格类比法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X(二)实体性贬值1.观察法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1-实体性成新率)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率2.使用年限法⑴资产利用率=(实际利用时间/法定利用时间)*100%⑵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⑴⑶总使用年限=⑵+尚可使用年限⑷资产实体性贬值率=⑵/⑶*100%⑸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预计残值)*⑷(三)功能性贬值1.超额运营成本⑴超额运营成本⑵净超额运营成本=⑴*(1-所得税税率)⑶资产剩余寿命⑷折现:功能性贬值=⑵*折现系数2.超额投资成本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四)经济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率=[1-(可被利用的生产能力/原设计生产能力)X]*100%经济性贬值额=资产年收益损失额*(1-所得税税率)*[1-(1+i)-n]/i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成本法1.重置成本法(幼龄)⑴株数调整系数K1株数保存率(r)=林地实有保存株数/造林设计株数当r≥85%, K1=1当r<85%, K1=r⑵树高调整系数K2K2=现时幼龄林林分树高/参照林分标准平均树高⑶E n =K *i(1+P)n-i+1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C i:第i年生产成本(年初)2.费用价值法(改良)-B n=A(1+P)n +i(1+P)n-i+1A:林地购置费M i:第i年林地改良费(年初)市场法1.市场倒算法/剩余价值法(成,过熟)E n=W-C-FW:销售总收入C:木材经营成本F:木材生产经营利润2.市场成交价比较法E=K*K b*G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被估地利系数/参照物地利系数K b:物价调整系数=评估基准日售价/参照物售价G:参照物市场交易价格收益法1.收益净现值法(经济林)E n =(A i-C i)/(1+P)n-i+1]A i:第i年的收入(年末)C i:第i年的成本支出(年末)u:经营期n:林分年龄(评估时)2.收获现值法(中龄,近熟)⑴存在间伐B u=K *[A u+D a(1+P)u-a+D b(1+P)u-b+…]/(1+P)u-n -C i/(1+p)i-n+1]⑵无间伐B u=K *[A u/(1+P)u-n] -C i*[1-(1+P)-(u-n+1)/P]A u:主伐时纯收入(年末) D a、D b:间伐纯收入(年末)C i:第i年营林生产成本(年末)u:经营周期3.年金资本化法(地租收益稳定,林木和林地作为整体)⑴林木评估E n=A/PA:年平均纯收益(年末)⑵林地使用权①无限:B u=R/P②有限:B u=R/P *[1-(1+P)-n]R:林地年平均地租收益n:林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4.林地期望法(同龄,永续皆伐)B u={A u+D a(1+P)u-a+D b(1+P)u-b+…-C i(1+p)u-i+1]}/(1+p)u-1 -V/PC i:第i年营林生产直接费用(整地,栽植,抚育)V:年均营林生产间接费用(先将各现金流复利现值,再计算偿债基金,再计算永续年金现值)矿业权评估1.折现现金流量法P=(CI-CO)t*(1+i)-t]⑴确定计算年限⑵计算每年现金流入CI①销售收入②回收固定资产残值(各回收期及最后一期期末)③回收流动资金(最后一期期末)④回收抵扣设备进项税额(生产首年及设备更新年)=设备含税价/(1+17%)*17%⑶计算各年现金流出CO①无形资产投资(土地使用权费于评估基准日流出)②流动资金(生产期第一年流出)③经营成本(每年年末)④销售税金及附加(每年年末)⑤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税率2.折现剩余现金流量法P=(CI-CO-I p)t*(1+i)-t]I p:投资合理报酬⑴计算各年现金流入⑵计算各年现金流出⑶计算投资合理报酬①资产净值=(年初资产净值+年末资产净值)/2②投资报酬=资产净值*投资报酬率⑷确定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⑸计算剩余现金流量现值3.剩余利润法P=(E-E i)t*(1+i)-t]E:年净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E i:开发投资利润=当年资产净值*投资利润率4.收入权益法P=SI t*(1+i)-t] *KSI t:年销售收入=产量*产率*销售价格K:采矿权权益系数收益法主要评估参数确定1.可采储量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可信度系数(可信度系数也可叫设计利用率)-可采储量=(评估利用资源储量-评估利用资源损失量)*采矿回采率可采储量=控制(露天)可采储量+推断(地下)可采储量2.相关年限(矿山服务年限T)⑴金属矿种和有指标要求的化工,建材等矿产T=Q /A(1-ρ) (Q=总的-已开采的)A:矿山生产能力Q:可采储量ρ:矿石贫化率⑵非金属矿种T=Q/AT=Q /A*KK:储量备用系数⑶石材矿按荒料计:T=Q sx /Q h(1+K d)按板材计:T= Q sx*ηb / Q b(1+K d)Q sx:荒料可采储量Q h:年生产荒料量Q b:年生产板材量K d:吊装运输损失系数ηb:板材率⑷石料矿T=Q*K*β /AK:地质影响系数β:松散系数3.产品方案与采选(冶)技术指标采矿回采率=1-采矿损失率=采出矿石量*(1-矿石贫化率) /(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设计损失量)4.销售收入⑴金属矿产品①以原矿: S q=Q y*P y②以精矿: S q= Q js*P js= Q y*γ*P js= Q y*αε/β *P js= Q y*α0(1-ρ)ε/β*P js ③以精矿中金属: S q= Q js*β*P jj= Q y*γβ*P jj= Q y*αε*P jj=Q y *α0(1-ρ)ε*P jj④以冶炼金属产品: S q= Q s*P s= Q y*αεεy/βy* P s= Q y*α0(1-ρ)εεy/βy* P sQ y:原矿产量 P y:原矿价格Q js:精矿产量 P js:精矿价格P jj:精矿金属价格Q s:金属产品产量P s:金属产品价格γ:精矿产率= Q js/Q yα:原矿品位α=α0(1-ρ)α0:地质品位β:精矿品位ρ:矿石贫化率=(地质品位α0-采出矿石品位)/地质品位ε:选矿回收率=产率γ*精矿品位β /原矿品位αεy:冶炼回收率βy:金属产品品位⑵非金属矿产品①一般非金属: S q=Q y*P y= Q js*P js②煤矿: S q=∑不同牌号煤产量*不同牌号煤价格③石材:荒料S q=荒料产量*荒料价格=原矿产量*成荒率*荒料价格板材S q=板材量*板材价格=原矿产量*成荒率*板材率*板材价格5.投资⑴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估算法I=I d*A*η1*η2I d:参照物矿山单位生产能力投资A:评估对象矿山生产能力η1:时间差异调整系数η2:地域差异调整系数⑵生产规模指数法I1=I0(S1/S0)n*η1*η2I0:参照矿山固定资产投资额S1:评估对象矿山生产能力S0:参照矿山生产能力n:生产能力指数⑶比例估算法I=I1/fI1:评估对象矿山某主要工程的投资额f:参照矿山某主要工程占参照矿山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6.成本费用总成本费用=产品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制造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经营成本(付现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折旧性质维简费-利息支出成本法适用于预查和普查阶段的探矿权评估1.勘查成本效用法(预查)P c=C r *F=[U i*P i)*(1+ε)]*F=[U i*P i)+C]*FC r:重置成本U i:各类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P i:各完成的实物工作对应的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F:效用系数= f1*f2f1:合理性系数f2:加权平均质量系数ε:间接费用的分摊系数C:间接费用2.地质要素评序法P=P c*α=[U i*P i)*(1+ε)]*F*j =[U i*P i )+C]*F*jαj:第j个地质要素的价值指数α:调整系数=j-①确定评估方法②计算直接成本③计算重置成本=直接成本*(1+ε)④确定效用系数f2=∑(该类工作项目重置成本*该类工作项目效用系数)/∑工作项目重置成本⑤计算探矿权评估价值=重置成本*效用系数⑥探矿权价值=基础成本⑤*调整系数(勘查成本效用法:②-⑤,地质要素评序法:②-⑥)市场法1.可比销售法⑴详查以上探矿权及采矿权P={P i(μ·ω·t·θ·λ·δ)]i}/nP i:参照物成交价n:参照物个数μ:可采储量调整系数ω:矿石品位(质级)调整系数t:生产规模调整系数θ:产品价格调整系数λ:开采条件调整系数δ:区位与设施调整系数⑵勘查程度较低探矿权P={P i(P a·ξ·ω·v·φ·δ)]i}/nP a:勘查投入调整系数ξ:资源储量调整系数v:物化探异常调整系数φ:地质环境与矿化类型调整系数调整系数=1-(1-评估对象的可比因素评判值/参照物的可比因素评判值)*该可比因素权重2.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评判法P=S*P a’ S:评估对象勘查区面积P a’: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3.资源品级探矿权价值估算法P=Q d·ε·ω·cQ d:资源储量ε:单位资源品级价值ω:资源品级c:矿业权价值占资源毛价值的比例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⑴评估值=R i*K*(1+r)i]K:无形资产分成率R i:第i年使用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⑵评估值=R i*(1+r)-i]R i:被评估资产的第i年的超额收益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1.直接估算法⑴价格增加(P):R=(P2-P1)Q(1-T)⑵销量增加(Q):R=(Q2-Q1)(P-C)(1-T)⑶成本降低(C):R=(C1-C2)Q(1-T)⑷前三项都变化:R=[Q2(P2-C2)-Q1(P1-C1)](1-T)2.差额法R=净利润-净资产总额*行业平均净利润率3.分成率法无形资产收益额=销售收入(利润)*销售收入(利润)分成率*(1-T)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率成本法1.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⑴核算法重置成本=成本+期间费用+合理利润⑵倍加系数法重置成本=[(C+β1V)/(1-β2)](1+L)C:物化劳动消耗V:活劳动消耗β1:创造性劳动倍加系数β2:科研平均风险系数L:投资报酬率2.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重置成本=账面成本*(评估时物价指数/购置时物价指数) 3.无形资产贬值率的估算贬值率=已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100% 计算机软件评估市场法V=αβV’α:生产率调整系数β:价值调整系数V’参照物价值成本法(主要)P=C1+C2C1=M*WC1:开发成本C2:维护成本M:工作量(人/月)W:单位工作量成本(月工资)商誉的评估1.割差法评估值=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企业可确指的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2.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商誉的价值=(企业预期年收益额-行业平均收益率*该企业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适用资本化率=(被评估企业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率-行业平均收益率)/适用资本化率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率=企业预期年收益额/企业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100%债券评估上市债券评估评估值=债券数量*评估基准日债券的市价(收盘)非上市债券评估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P=F*(1+r)-nF:债券到期时的本利和单利:F=A*(1+m*i)复利:F=A*(1+i)mr:折现率A:债券面值m:计息期限i:债券利息率2.分次付息,到期一次还本P=R i*(1+r)-i]+A(1+r)-nR i:第i年的预期利息收益i:评估基准日距收取利息日期限n:评估基准日距到期日期限股票评估普通股价值评估1.固定红利P=R/r R:股票未来收益额r:折现率股票收益=每股股利或收益/每股面值2.红利增长型P=R/(r-g)R:评估基准日后的第一次股利g:股利增长率g=再投资比率*净资产利润率优先股价值评估1.不卖,永续P=R i*(1+r)-i]2.出售,有限期P=R i*(1+r)-i]+F(1+r)-nF:优先股的预期变现价值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一.企业永续经营1.年金法①各年收益相等P=A/r②各年收益不等P=R i*(1+r)-i]÷{[1-(1+r)-i]/r }÷r2.分段法①从n+1年起收益相等P=R i*(1+r)-i]+[(R n/r)(1+r)-n]②从n+1年起收益增加P=R i*(1+r)-i]+{[R n(1+g)/(r-g)](1+r)-n}二.企业有限经营P=R i*(1+r)-i]+ R n(1+r)-n折现率及资本化率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的估测1.风险累加法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其他风险报酬率2.β系数法R r=(R m-R f)*βR r:被评估企业风险报酬率R m:投资报酬率(市场期望报酬率)R f:无风险报酬率β:系数=某公司的风险水平/市场组合的风险水平R q=(R m-R f)*β*αα:企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折现率的计算㈠股东全部权益价值1.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价值=企业整体价值-付息债务2.对应收益额=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追加资本性支出3.折现率:权益资金的折现率R=R f1+(R m-R f2)*β*αR f1:现行无风险报酬率R f2:历史平均无风险报酬率㈡企业整体价值1.企业整体价值=所有者权益+付息债务=总资产-非付息债务2.对应收益额: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扣税后全部利息3.折现率:权益资金和全部带息负债综合折现R=E/(D+E)*K e + D/(D+E)(1-T)*K d-E/(D+E):权益占全部资本权重D/(D+E):债务占全部资本权重K e:权益资本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权益资本成本)K d:债务资本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债务资本成本)D:全部债务㈢投资资本价值1.投资资本价值=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2.对应收益额:净现金流量+长期负债利息*(1-T)3.折现率R=E/(D+E)*K e + D/(D+E)(1-T)*K dD:长期负债㈣部分股东权益价值部分股东权益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股权比率+控股权溢价或减去少数股权折价市场法现金流价值比率=被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FMV/被评估企业年现金流CF价值比率=资产价值/与资产价值密切相关的指标1.盈利类价值比率①全投资价值比率销售收入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销售收入EBIT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EBITEBITDA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EBITDA无负债现金流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无负债现金流②股权投资价值比率P/E价值比率=股权价值/税前收益股权现金流价值比率=股权价值/股权现金流2.资产类的价值比率①全投资口径价值比率总资产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总资产价值固定资产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固定资产价值②股权投资口径价值比率P/B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净资产价值3.其他特殊类价值比率仓储量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仓库储量装卸量或吞吐量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装卸量或吞吐量专业人员数量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专业人员数量矿山可开采储量价值比率=(股权价值+债权价值)/矿山可开采储量盈利类价值比率盈利类价值比率M=资产价值/盈利类指标=1/(r-g)=市场价值FMV/FCF1价值比率风险因素修正M s=1÷[1/M g+(r S-r G)+(g G-g S)]S:被评估企业G:可比对象r:全投资折现率g:预期增长率-。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知识点 总结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模型种群的J形增长模型是指在无限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最终达到极限值的模型。
该模型常见于初期繁殖速度快、死亡率低的种群。
2.种群的"S"形增长模型种群的S形增长模型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的模型。
该模型常见于资源受限、种群达到饱和状态的情况下。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生物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2.非生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
四、种群数量的调节机制1.负反馈调节:种群数量增加时,环境资源减少,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2.正反馈调节:种群数量增加时,生物间的竞争加剧,导致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
3.稳定调节:种群数量在环境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呈现稳定状态,数量波动范围较小。
第一节种群数量特征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连续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数量特征以种群密度为基础,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密度没有直接影响,但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则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估算法包括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第二节种群数量变化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和曲线图,其中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J形增长模型和S形增长模型,分别适用于无限资源条件下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调节机制包括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和稳定调节。
环境因素、天敌数量、竞争物种数量等。
2.波动原因:种群数量的波动是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种群密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3.波动类型: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
要点:种群数量的波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期性波动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非周期性波动则是由于环境因素的随机变化所导致。
公司的无限网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无限网络使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在公司办公区域、宿舍、会议室等场所使用无限网络的行为。
第三条无限网络管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网络资源合理分配,防止网络滥用。
第二章无线网络接入第四条公司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员工需遵守以下规定:1. 员工需使用公司统一分配的无线网络账号和密码接入网络;2. 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设置无线网络,干扰公司无线网络正常运行;3. 无线网络账号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4. 使用无线网络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
第三章网络资源管理第五条公司无线网络资源有限,应合理分配,以下行为将受到限制或处罚:1. 非工作需要,不得长时间占用无线网络资源;2. 不得进行网络下载、上传、游戏等占用带宽较大的活动;3. 不得利用无线网络进行非法交易、传播违法信息等;4. 不得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破坏网络正常运行;5. 不得擅自更改无线网络配置,影响网络正常运行。
第四章网络安全第六条员工在使用无线网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 保护个人账号和密码安全,防止他人非法使用;2. 不传播、下载、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资料;3. 不参与网络诈骗、恶意攻击等违法行为;4. 不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保护公司网络安全。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 警告:对首次违规的员工进行警告,并要求其改正;2. 纪律处分:对严重违规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纪律处分;3. 法律责任:对于违法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八条本制度由公司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天赋的、自存的、先人类而存在以及能为人类利用的资源。
2、社会经济资源是指自然资源经过人类社会劳动加工所产生的第二性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性:稀缺性,地域性,整体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的研究任务:资源调查、资源评价、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资源管理、资源立法。
主要内容是自然资源系统之间、自然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资源系统之间、自然资源系统与自然资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5、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它是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与措施的科学依据。
6、资源管理就是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进行的组织、协调、规划、立法、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7、现代资源学研究的五大趋向:战略化、管理化、数量化、全球化、现代化8、气候能以光、热、水、风等形式及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因此是一种自然资源,称为气候资源。
9、气候资源有太阳辐射、光照、热量、水分10、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⑴气候资源的无限性与有限性⑵气候资源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和波动性⑶气候资源空间分布上的有规律性和区域差异性⑷气候资源各要素之间、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不可替代性。
11、光能资源指标:日照、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坡面上辐射量、光合有效辐射与光能利用率12、计算P8013、积温:作物要完成某一发育期或全部生育期,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
积温学说:在其它外界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作物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要求一定的热量条件,即一定的积温。
14、活动积温: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而作物在某发育期内各日活动温度之和即为活动积温。
15、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减去下限温度后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资源化利用率计算公式
资源化利用率计算公式资源化利用率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环保、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咱们先来说说资源化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简单来讲,资源化利用率= 已资源化利用的资源量 ÷总资源量 × 100% 。
这看起来似乎挺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没那么轻松。
就拿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处理来说吧。
比如说,在一个社区里,一个月产生的垃圾总量是 100 吨。
其中,通过分类回收,有 30 吨的垃圾被送去进行了资源再利用,比如废纸被制成了再生纸,塑料被加工成了塑料制品的原材料。
那么这个社区这个月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就是 30÷100×100% = 30% 。
再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某工厂一个月消耗的原材料总量是 500 吨,通过技术改进和回收利用,有 150 吨的原材料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
那这家工厂这个月的资源化利用率就是 150÷500×100% = 30% 。
我曾经在一个资源回收工厂参观过,那场面真的让我印象深刻。
一进去,就能看到堆积如山的各种废弃物,有废旧的金属零件、废弃的纸张、塑料瓶等等。
工人们在忙碌地进行分类、拆解和处理。
我看到一位工人师傅,他戴着厚厚的手套,拿着工具,熟练地把一个废旧的电器拆解开来,把里面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属、塑料等部件一一分拣出来。
他的动作非常迅速,眼神专注而坚定。
我好奇地问他:“师傅,您每天都这么辛苦地工作,不觉得累吗?”师傅笑着说:“累啥呀,咱这工作可有意义了。
多回收一点,资源就能多利用一点,环境也能好一点。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更是无数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在农业领域,资源化利用率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比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以前,很多地方的农民会把秸秆直接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现在呢,通过技术手段,把秸秆加工成饲料、燃料或者用于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假如一个地区一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总量是 1000 吨,经过各种方式的综合利用,有 600 吨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那么这个地区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就是 600÷1000×100% = 60% 。
计算机算力优化牛顿切线法
计算机算力优化牛顿切线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算力优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大量运算的算法和模型来说,优化算力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牛顿切线法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通过不断迭代求解函数的零点或极值,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算力优化牛顿切线法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一、牛顿切线法原理牛顿切线法,又称牛顿迭代法,是一种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数值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迭代逼近函数的零点或极值,从而找到最优解。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初始点x0,计算函数在该点的导数f'(x0)和函数值f(x0);2.根据函数的导数和函数值,计算出函数的切线方程,即y=f'(x0)*x + (f(x0)-f'(x0)*x0);4.将x1作为新的初始点,重复2、3步,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通过不断迭代求解切线与x轴的交点,可以逼近函数的零点或极值,从而得到最优解。
二、算力优化的意义算力优化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训练和优化模型。
通过使用牛顿切线法等优化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加快模型训练速度,从而提高算法的性能和精度。
1.快速收敛:牛顿切线法通过不断迭代逼近最优解,收敛速度较快,可以在较少的迭代次数内得到较为精确的解;2.高效节约算力资源:相比于传统的暴力方法,牛顿切线法可以节约大量的算力资源,提高计算效率和速度;3.适用于复杂函数:牛顿切线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非线性函数,可以求解包括零点和极值在内的各种目标;4.灵活性强:牛顿切线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定义函数和停止条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牛顿切线法在计算机算力优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求解非线性方程和优化问题时常被使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数值求解问题:牛顿切线法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零点,如求解方程f(x)=0的根;2.优化问题:牛顿切线法可以用于求解函数的极值,如求解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3.机器学习:在机器学习领域,牛顿切线法常用于优化模型的参数,如在逻辑回归、神经网络等算法中的参数优化过程中;4.最优化问题:在最优化领域,牛顿切线法可以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问题。
工程经济学课堂练习
工程经济学 课堂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在对一个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通常把该系统在考察期间各时点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和资金流入称为( ).A .净现金流量B .资金流量C .现金流量D .现金流动2.在下面的现金流量图中,若横轴的时间单位为年,则大小为30的现金流量的发生时点为( ).A .第二年年末B .第二年年初C .第二年年中D .第三年年末3.NPV 与基准折现率i 0的关系为( ).A .NPV 随i 0的增大而增大B .NPV 随i 0的增大而减小C .NPV 随i 0的减小而减小D .NPV 与i 0的变化无关 4.经营成本=( )。
A .总成本费用-折旧费B .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C .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D .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5.基准收益率是企业.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观点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 )的收益水平。
A .最低标准B .较好标准C .最高标准D .一般标准6.假设某工程1年建成并第1年按设计生产能力投产,寿命10年,每年净收益2万元,按10%折现率计算恰好能在寿命期内把期初投资全部收回,则该工程期初投入为( )。
A .20万元B .18。
42万元C .12。
29万元D .10万元7.在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不属于现金流量的是( ).A .营业税金B .回收固定资产残值C .固定资产折旧D .营业收入8.某建设项目,当i 1=20%时,NPV =78。
70万元;当i 2=23%时,NPV =-60。
54万元,则该建设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 为( )。
A .21.30%B .21。
70%C .22.88%D .22。
1200 12 3 450305050405055%;9.在进行寿命期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时,一般采用()指标。
A.内部收益率B.净现值C.净年值D.获利指数10.有关方案评价选择说法错误的是()A.独立方案的评价选择取决于方案自身的经济性B.独立方案的经济评价检验只包括绝对经济效果检验C.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检验既包括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又包括相对经济效果检验D.在进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时,只要大部分指标满足方案可比条件即可11.某项固定资产原值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估计残值为1500元,清理费用500元,最后两年按直线法折旧,其余年份按双倍余额法折旧,则最后两年每年应提折旧额为().A.580 B.1800 C.1600 D.80 12.某人现在投资5000元,年收益率为10%,他在5年后能获得利润()元A。
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率的提升
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率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中,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率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以及提升经济效率的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主题。
首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资源成为了一个问题。
一方面,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浪费,会造成一种资源匮乏的局面,进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
因此,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经济效率提升的基石。
其次,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分配。
人力资源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中,要合理安排人们的分工和岗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还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物力资源是指可供生产和消费使用的物质和能源,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物力资源的配置中,要考虑不同资源的稀缺性和替代性,避免浪费和破坏环境。
同时,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资源能效的提升。
财力资源是指货币和资金,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财力资源的配置中,要注重优化投资结构,赋予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以更多的财力支持,从而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财力的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产生,确保资金能够更好地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最后,为了提升经济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三,完善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促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定义描述
计算在一定网元范围内,在网络能够提供业务能力下达到的实际业务应用百分比,反映现网无线资源利用效率;
b)计算类指标英文名称
RadioResUtilization
c)指标计算公式
WCDMA无线资源利用率=(语音业务量+数据业务量*重传系数)/网络能够提供业务能力
其中:
1、语音业务量=语音同时用户数*50kb/s*统计周期(小时为3600)
2、语音同时用户数由CS域话务量基于2%的呼损率反查爱尔兰B表得到,
遇到非整数时取靠近值,参看下面的erl-B表。
3、数据业务量=PS RLC层下行业务流量(统计周期内)(实际可取HSDP
A下行业务流量)
4、重传系数:
a) 分母是物理层,分子是RLC层,不在同一层面;
b) 由于HARQ导致的数据重传;
c) 实际可取1.2。
5、网络能够提供业务能力=CQI映射吞吐率*HS-SCCH时隙调度比*统计
周期,目前CQI按定值16。
6、HS-SCCH时隙调度比从调度的频繁度上反应了数据业务的多少以及用
户使用频繁度,目前按现网高负荷小区统计,取值为0.9为统计标准值。
6、CQI对应具体吞吐量映射表如下:(注意:1Mb=1024kb=1024*1024b)
Erl-B表
d)指标值类型及单位
实型,%;
e)适用网络域
UT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