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疯狂专练2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2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河北省“名校联盟”2018届质量监测)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
尔后,法律就被公以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所谓治世之具,也能够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
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国家仿佛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确实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确实是法律,如此就把法律工具主义加倍形象化。
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那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阻碍。
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碰到昏君那就没有方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太宗时期确实是个讲究法制的时期。
那时,针对官吏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碰到伪造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
不久,又发觉了伪造履历的情形,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超级不快乐,说我说过以后再有必然要处死。
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发表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如此说服了唐太宗。
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因此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碰到了明主。
碰到了昏君的时候,确实是法制的败坏。
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可是到晚年任意为法。
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伙儿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
他说六月天什么缘故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大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能够杀人。
因此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碰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可是碰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踊跃作用。
法律工具主义不仅阻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因此今天咱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需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阻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21学年)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8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8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疯狂专练18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福建泉港一中2018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
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去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8分,这事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8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3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福建厦门湖滨中学2018届期中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疯狂专练20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20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江西崇义中学2018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行为医学研究中心的学科带头人莉萨•雅雷马克研究后宣称:“通过持续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发觉,越孤独的人越容易产生躯体炎症,而那些擅长交际的人更易患到踊跃、正面的结果。
”从长时期看,“亲热关系”是躯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020年,美国心理学家朱丽安娜•霍伦斯和蒂莫西•史密斯发布研究结果:“社会关系对个人死亡率的阻碍,几乎与抽烟、酗酒等传统因素的阻碍程度一样,乃至远超过缺乏锻炼、肥胖等因素。
”或许你并非是一个追求生命长度的爱好者,但亲热关系也指向生命的深度、自我价值的实现。
开始于1938年的格兰特研究证明了那个联系。
此项研究始于哈佛大学,神经病学家乔治•瓦利恩特和研究团队发布了“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一辈子赢家”的课题。
他们以1939年到1944年的哈佛二年级男生为对象,持续追踪了他们以后75年人一辈子的方方面面。
研究团队选择的男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躯体素养,而且极有可能运用他们的潜能,成长为一个超卓的成年人。
但是,这些小孩并非全数都开始或持续拥有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他们中有一些人沉溺于酒精,一些人经受着儿时经历的心理创伤。
但那些工作、生活双丰收的成功者,却有一个一起的地方:高度重视亲热关系。
亲热关系的壮大能量,预示了这些人在人一辈子各方面都幸福、圆满。
或许你崇尚个人奋斗,看重壮大的内心,以为亲热关系是儿女情长,但从脑科学角度看,人“心”并非坚不可摧。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咨询师韧心旎说:“哈佛大学脑神经的研究有很多文献显示,大脑中有不同的区域,咱们取得拥抱的时候,血清素会增加。
这种激素不但增加欢乐的感觉、调剂情绪的能力,而且能增强经历力,爱惜神经元,减少受到压力激素的损害。
亲热关系不在生理层面上,更在现实层面上给咱们提供支持,因为不管是谁,都会在生活上碰到工作压力、经济压力。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0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30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山西吕梁2018届阶段测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疯狂专练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湖北“四地七校”2018届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论述类文本阅读“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没自觉意识到。
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
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
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还是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文人作品,都客观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作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
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
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
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
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
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

疯狂专练12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湖南洞口第一中学2018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32 论述类 古诗词 名篇名句 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32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安徽“江淮十校”2018届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钱谷融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没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要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

疯狂专练28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河北承德实验中学2018届期中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四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四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重庆万州二中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6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16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最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04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含2018高考真题

专题组合练04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赋分:33分)一、言语运用(9分,每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当前微信圈信息传播混乱和失实的现状,我们不得不说一些信息发布者推波助澜见风是雨的炒作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市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间续返回家园,如今这座城市开始故态复萌....,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景象。
③运钞车里戒备森严,几名守押员在车内各就各位,借助4个先进的窥测孔可以探视车外的任何风吹草动....。
④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包揽了金牌,而里约奥运会几个夺金点上却纷纷失手,球队堕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⑤他总是改不了添油加醋....的习气,本来几句话就可以写清晰的成绩,却洋洋万言,被大家称之为“大锅话”生产工。
⑥假如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A.②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⑤⑥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六十年来距离地球比来的一次满月现身成都夜空,市民有幸目睹了看起来比平常亮约30%摆布的“超级月亮”,并纷纷用照片记录上去。
B.经过科学检测分析及形制比较的结果,暗示着中国初期冶金技术的传播可能存在由河西走廊经北方地区进入中原腹地,自西向东延伸的线路。
C.政府与社会赐予贫困生帮助,本应是为了缩短他们和其他同学的起跑线距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不是让贫困生看起来像贫困生。
D.来自华中医大的团队成功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国成为首个世界上具有该技术的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B.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谢乎?C.贵稿因排版成绩而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D.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0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含答案

专题组合练10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赋分:34分)一、语言运用(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作坊式经营难敌规模化发展,灯笼生意一年①传统年俗日渐式微....不如一年,买灯笼的人少了许多,也让扎灯笼的老李这个年过得意兴阑珊。
②最近,湖南张家界大峡谷高空玻璃成功合龙,但很多专家认为其危险性近似与虎谋皮,不值得其他旅游景点效仿。
....③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的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坐立不安。
骨疗毒...④古代学者皓首穷年研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吐..,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珠玑..⑤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到真正适的生活状况。
合的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⑥西方大国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一个小国,培育个“典范”,但对中国这样的潜在战略对手它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合它们的逻辑.A。
②③⑤ B.①③⑥C。
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C解析①日渐式微: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
②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取下它的皮来.比喻所商量的事跟对方(多指坏人)有利害冲突,绝对办不到.③刮骨疗毒: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④口吐珠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⑤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⑥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由33个国家和地区的2 000多名专业运动员和滑雪爱好者在白雪塑造的童话世界里一决雌雄。
B.在地广人稀、遗迹分散的锡林郭勒草原和阿拉善沙漠戈壁上,活跃着一支支由当地牧民组成的马背文物保护队和驼峰文物保护队。
C.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在南极半岛海域日前展开多学科海洋环境综合考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1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疯狂专练1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福建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阶段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疯狂专练3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福建厦门湖滨中学2018届期中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节选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掌学》第三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中“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选项错把因果颠倒;B项,由第二段可看出不是“某种程度上”而是“从根本上”;“方法科学”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剩余社会学”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D项,“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与原文“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表述不相同。
【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第三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四段紧承二、三段的两个层进式问句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解析】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述结构,先总体提出“社会学”概念,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问题,最后在明确什么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得出“社会学”的科学定义。
【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B.文章在分析社会学的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不是都予以否定。
C.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致的。
D.准确而科学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解析】A项中的“绝大多数”和原文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对象不一样。
【答案】A古诗词二、(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期中联考)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
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③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
②拳毛:蜷曲的马毛。
③雕:猛禽。
④眄(miǎn):斜视。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
D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答案】BD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
(2分)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
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
(2分)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
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2分)三、(安徽“江淮十校”2018届联考)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两句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
(2)荀子的《劝学》篇并非一般意望上的劝勉人们学习知识,更是劝人为“善”,培养高尚的品德,由文中“ , , ”可见。
【答案】(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四、(河南商丘九校2018届联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语言文字运用 名篇名句②在南海问题上,一些西方政客竟然罔顾历史,公然向中国挑衅,他们四处游走,煽风点火,颠倒是非,真算得上是穷形尽相....了。
③第四届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观赏了一场别无二致....的“炫彩三江·美丽绵阳”灯光秀,充分感受到绵阳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
④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⑤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韵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莱尔等现代诗人韵诗歌深度。
⑥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A.①③⑤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①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②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③别无二致:指两个事物比较没有区别,此处只有一个事物。
④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
⑤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对象错。
⑥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
【答案】D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6日在北京出席国际金融论坛年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B.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
C.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解析】A搭配不当,应将“努力”改为“精力”;B语序不当或逻辑错误,应将“一个人”和“一家一户”互换位置;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处事态度”。
【答案】D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高三某班拟召开高考动员班会,想请校长作个讲话,班长对校长说:“请您来讲一次话,想必您也会感到荣幸的。
”B.听闻省市教育部门领导一行数人今天惠顾我校,前来指导高考考点布置工作,学校班子成员早已到校门口迎候了。
C.某单位为退休干部汪先生举行九十大寿茶话会,汪老激动地说:“我今年九十高寿,见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D.老同学,久违了!我们大学毕业约有三十年没见面了吧?你难得来我们这个偏僻的江南小镇,这回就多住几天吧。
【解析】A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句中用错对象,应把“想必您也会感到荣幸的”改为“这将是我们班全体师生的莫大荣幸”。
B项,惠顾,指光临、惠临。
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
句中应改为“莅临”。
C项,高寿,敬辞,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句中可改为“高龄”。
D项,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
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
【答案】D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人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①,但人们对许多套语不但没有反感,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好感。
很多时候,人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甚至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
这样的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力,②,只能让人思想陷入懒惰。
假若人的思想懒惰,没有独立思考的行为,时间一长,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