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又称工效学1人机工程学2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
人因学,又称人类功效学,人机工程学
人因学,又称人类功效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环境、产品以及服务影响下的不同身体和心理状态的理论。
大型企业都有专门的人因学部门,主要在产品没有投放市场之间预测用户的可能接受程度。
人因工程学(又称工效学[1]、人机工程学[2]、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
其中侧重于研究人对环境的精神认知称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侧重于研究环境施加给人的物理影响称为physical ergonomics或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
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人们试图从各种角度命名和定义它。
研究内容:人-机器-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和行为(生理的、心理的)进行深入研究,把成果用于设计和改善机器和环境。
研究目的:使机器和环境适应人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保障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
工效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研究方向:工作环境工效以及产品工效。
前者目标主要为设计和设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以减低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后者为产品设计提出友善的操作界面以及舒适的外形设计,以此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加入美学的设计因素。
通常在工作环境工效中会把工作者视作独立个体而进行设计。
与之相对应的,在产品工效设计中,使用者会以人体模型的形式出现,此时设计者需要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因素变化有所考虑。
(例如,手臂长度的均值和方差数据)。
人体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
人体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是本世纪除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为设计提出人---机关系依据的有两门学科:人机工学和心理学,特别是消费心理学。
人体工程学在60 、70 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起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温图利:美国建筑设计家。
他是在建筑设计上奠定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
1969年提出少则烦的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挑战,作品“温图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
他并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单调的形式特征,但总的来看仍然是简单明确的、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
温图利追求一种典雅的、富于装饰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
他设计的英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圣斯布里厅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流线型运动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也促使了流线型这一新设计风格的形成。
这种风格与当时的时代气氛、技术发展水平是很适应的。
流线型主要出现在产品设计上,特别是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一种风格,是30年代很典型的一种风格,与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大相径庭。
三四十年代流线型风格已蔚然成风,遍及美国工业产品的各个方面,造成了消费者追逐潮流的购买热,是设计促进销售的一个成功例子。
使流线型风格普及化的人物是贝尔•盖茨等人。
美国的这场运动和欧洲现代主义运动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本集中在流行风格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促进的基础是商业利益,而不是其他的艺术形态的因素,但流线型的样式仍然影响到了欧洲设计。
欧洲的流线型运动比较重视长久的、耐看的造型设计(塔特拉轿车)。
二战后美国的流线型运动开始式微,而欧洲却兴盛了相当一段时间,欧洲极具特色的小型汽车又影响了美国的汽车设计。
流线型运动从30年代开始持续了20多年,其最重要的发展是汽车设计中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以及它对于全世界设计行业、工业等造成的影响。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
人体工程学
1.人体工程学,又称人类工程学、人效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宜人学等。
本义是“工作、劳动、规律、效果”,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门研究人与机(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有生理学、心理学、民俗宗教学等。
2、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科技和空间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交互作用。
目的:以达到人类安全、舒适、健康、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
人体工程学一词的概念,是1857年由波兰著名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的。
人体工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3、一战推进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二战时期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更趋向成熟。
4、要想做好设计,首先必须了解人的基本测量尺度、人体比例关系、结构尺寸、功能尺寸、心理空间、重心等人体因素。
基本测量尺寸指人的结构尺寸(静态尺寸)、人的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5、人的比例关系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单个人体自身身高、肩宽及上肢、下肢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二是指个体与他人和群体间在多部位间相比的比例关系。
6、重心可以看作是人体全部重量集中的点,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活动状态时,设计中都存在一个重心问题。
7、人体尺寸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种族的差异。
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因其生存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遗传基因等特质的不同而形成了体形特征、人体比例、身高的绝对值等明显的人体尺寸差异。
②世代的差异。
现在的子女普遍比父母长得高这种世代差异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家庭的收入条件、营养状况等对身体发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③年龄的差异。
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时,体形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变化非常明显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人的身高增长得非常快,女性一般在20岁,男性在30岁左右才停止了身高的生长。
尔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高开始减缩,但体重、宽度及围长尺寸却开始增加。
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年龄段的差异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设计一些家庭的空间环境和家具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儿童。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
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
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
该定义如下: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
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人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工业工程和人因工程的关系
简述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关系摘要:自20世纪初期工业工程诞生以来,各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接踵而来。
其中对“人—机—环境”研究也越显得重要起来,从而出现了人因工程这门边缘性的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了人的安全、健康和舒服。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相互关系正文:一、何谓人因工程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或Human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
二、何谓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三、工业工程和人因工程的关系在工业工程领域中,简单的讲是对一个系统进行整合优化,提高生产率的过程。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人—机—环境”不和谐或者不协调导致的伤害出现,不管是对人、机、还是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伤害”,这才出现了人因工程。
我认为最早的人因工程的用运就是在二十世纪初吉尔布雷斯夫妇进行的“动作研究”,首次用照相机拍照对人体动作的研究,将人体动作划分为十八个动素。
这种研究是划时代的,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做了一项全新的突破,这在历史上是绝无既有的。
此后,人因工程的雏形已形成。
(有人说最早人因工程运用是泰勒的铁铲实验,我觉得不是,因为铁铲实验只是提出对工具的标准化,在人的因素方面,我更认同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
1-人体工程学简介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经验人体工程学(原始时期~二次大战)
(2)萌芽时期—19世纪末至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用科学 的方法研究认的能力与其所使用的工具之间的 关系,从而进入了有意识地研究人际关系的新 阶段,其中有三项著名的研究实验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肌肉疲劳试验
“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人的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机器和环境的能力都是 重要的研究课题。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机”是指机器,但较一般技术术语的意义 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 工程系统。怎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 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 讨的重要问题。 “环境”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 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 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经验人体工程学(原始时期~二次大战)
(1)原始时期—原始的人机关系
【例】 旧石器时代制造的石器多为粗糙的打制石器,造型也 多为自然形,不太适合认的使用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多为磨制石器,造型也更适用于认 的使用 可以说人体工程学自有人类就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历史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人体工程学(60年代以来)
现代人机工程学有三个特点: 1)着眼于机械设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越人 的能力极限,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机器。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 泛实验性研究,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3)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物理学、数 学、工程学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方向: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 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1961年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
人因工程及质量控制7大手法
在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度基准,则最大视区为视平 线以上60度和视平线以下70度。
(二)主要视力范围
• 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 1. 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中心视 力范围(视角)为1.5度~3度,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3)座椅放置空间的宽度距离应保证作业者能自由的伸展手臂,座椅 的扶手至侧面的距离应大于610mm。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 五、脚作业空间
➢ 脚作业空间一般范围较小,正常的位于身体前侧、坐高以下的区域。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 对脚作业空间的研究主要在于脚踏板的设计,脚与踏板应成90°,对 于蹬力较大的脚踏板,大、小腿间的夹角应在105°~135°,以120°为 最佳,对瞪力较小的,应在105°~110°范围内。
•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一)视野
• 视野是指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 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动视野是头部固定不动,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静视野是头部固定不动时在眼球静止不动状态下的自然可见范围;
(三)眼高
• 眼高是指从瞳孔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高的范围约
为(1470~1750)mm。 ➢ 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
P.S. 两组数据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 必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往往会涉及到两个专业的理论: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
在装修过程中知道这两个学问中的一些学问是很重要的。
在一些论文中,有人认为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属于同一概念。
本文意在简洁阐述和介绍,并不构成对理论的争议。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熟悉,并将有关的学问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人体工程学的最大课题就是尺寸的问题。
通过人体工程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肩膀宽约在60Omln左右,所以当我们要设计一条过道要容纳两个人的就得是1200mm宽。
而这条过道仅仅能确保一人行进,一人侧避的状况下,过道就得是900n三宽。
在装修家具时,我们知道厨柜需要多高,写字台需要多高,床需要多长,这些数据都不是随便定夺的,而是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分析出来的,具有肯定的普遍通用性的。
人体工程学并不仅仅是供应一个一般性数据的学科,它还是一门优化人类环境的学问,通过它,人们可以设计越来越舒适的沙发和床垫,也能设计出更便利的工作制服。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1、人体尺寸;2、人体作业域;3、家具设施常见尺寸;4、建筑尺度法律规范5、视觉心理和空间。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也称人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人因工程是研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人与工具、环境、设施、用户、机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人的事物和环境,以及人在使用这些关系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在人因工程中,人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就是要尽可能使整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有很好的协作。
通俗点说,就是设计的东西,要在人的力量和本能极限之内,并得以合理使用。
我们用电脑时,有时候我们想删掉一个文件,操作后,windows系统会弹出一个警告框问你:的确要把“xXX〃放入回收站吗?是/否。
人因与工效学
人因与工效学人因与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能力和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善和优化这些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人因工程学、人体测量学、认知工效学、情感工效学、生物力学、人类因素工程学、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系统设计、安全与健康以及培训与教育等。
1. 人因工程学人因工程学又称为人体工程学或人类工效学,主要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与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旨在提高机器、设备、工具和系统的可用性和效率,以适应人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性。
2. 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主要研究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包括人体尺寸、体态特征、生理机能等方面的数据。
它为设计提供依据,使设计能够适应和满足人的生理需求。
3. 认知工效学认知工效学主要研究人在认知方面的表现,包括记忆、注意、思维、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它致力于了解人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的限制和局限性,为提高任务效率和减少错误提供指导。
4. 情感工效学情感工效学主要研究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包括情感认知、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它旨在了解情感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并寻求在工作中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5.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和力量的产生,包括骨骼结构、肌肉力量、运动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它为设计和改进体育设备、医疗设备和康复设备提供依据,以满足人体运动和力量的需求。
6. 人类因素工程学人类因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反应对系统设计的影响,包括人机交互、人-机-环境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它致力于将人的因素引入到系统设计中,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效率。
7.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主要研究人与机器之间交互的方式和界面设计原则,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它致力于创造易于使用和理解的用户界面,以提高用户效率和减少错误。
8. 工作场所设计工作场所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场所的布局、设施和环境对员工工作效果的影响,包括办公环境设计、生产车间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第1章人因工程概述1.学科的各种命名➢欧洲国家称之为Ergonomics(工效学);美国称作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和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日本称为“人间工学”;➢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名称;我国: 人因工程,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2.定义(含目标、方法、内容)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
研究内容: 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行为、限制和特点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 并将之应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和制造中CdfXv。
本书定义:人因工程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 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 通过对于工具(用具)、机器(设施)、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以提高生产(包括日常生活中人的活动)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tSvRL。
3.IEA,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机工程协会(IEA)4.相关的学科第2章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与工具➢1.从研究手段看: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性和非实验性两大类, 即实验法与非实验法实验法是基于人为控制某些因素, 通过实验测试特定因素的影响;非实验法则是通过调查法、观测法(行为观测)、测试法(心理测试、感觉评判法;身体测量、生理指征测量)等方法开展研究的。
2.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二)观测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 测定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
(三)调查法具体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四)感觉评价法: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 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人因工程
关于《人因工程学》学科的总结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或Human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
其中侧重于研究人对环境的精神认知称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侧重于研究环境施加给人的物理影响称为biomechanics或physical ergonomics。
该学科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并有机的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形成了一门研究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因此,它具有现代各门新兴边缘学科共有的特点,如学科命名多样化,学科定义不统一,学科边界模糊,学科内容综合性强,学科应用范围广泛等。
人因工程包含三大要素——人、机、环境为对象,以认为中心,按照人因工程中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开展讲述,最后介绍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等内容,从而构成人因工程理论体系框架。
工业工程专业学习人因工程这门课程的意义作用与地位:工业工程是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
人因工程除了著眼于工业工程的中心思维-工作效率与效能-以外, 更强调其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的人员与工作之双赢. 而人因工程之研究及改善切入点, 却是就人员在完成工作所使用或是存在於其中的媒介为对象. 也就是说, 人因工程透过对于工具设备, 工作环境, 作业方法及程序, 及组织团体的改变, 来达成人与工双赢的目标.《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程属于工业工程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课。
人因工程
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该学科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3、人因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等。
4、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5、泰勒的时间研究;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6、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调查法(1)访谈法(2)考察法(3)问卷法(二)观测法(三)实验法(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现场试验)(四)心理测量法(五)心理测试法(1)团体测试(2)个体测试(六)图示模型法7、照明方式分为自然照明、人工照明和混合照明;人工照明按灯光照射范围和效果,又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和特殊照明。
8、按光源与被照物的关系,光源可分为直射光源、反射光源及透射光源三种。
9、眩光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直射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
10、照明标准是照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于2004年12月开始施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11、色彩的三要素:(1)色调(色相)(Hue)(2)明度(V alue)(3)纯度(Chroma)1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其他任何颜色的光都可由三原色以一定比率混合而成。
13、测量室内噪声时,将声压计传声器放在操作人员耳朵处或放在工作面附近,选择若干个测点,进行测量。
14、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制为85dB(A)。
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则噪声声压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压级限值。
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15、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有害气体、固体尘粒、可溶性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学。
按照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起源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2003年来,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GB/T28001-2011)1. 目的1.1 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责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评估。
通过有效评估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之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定员定量的安排生产活动,防止体力劳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体力劳动强度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 定义3.1 人体工程学:又称工效学、人因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
是涉及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一门学科。
3.2 能量代谢率: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均值。
3.3 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内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3.4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因相同的体力强度引起男女不同的生理反映,就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3.5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映,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推/拉方式系数为0.05,(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值,但范围需在0.05~1之间)。
3.6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4. 责任部门4.1 各生产部门4.1.1 工程人员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安排产品制程,并对每个工站进行劳动强度指数认定;4.1.2 工程人员对于劳动级别较高项目提出改善点并推动项目的提案或者专案;4.1.3 车间管理人员针对劳动强度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并做好安全防护以及安全培训工作。
人因工程
3.1 作业能力
作业能力是指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生理特征,可以从作业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 产和质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流水线作业,作业能力可用劳动 生产率来表示. 脑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仪表监视、汽车、飞机的驾驶等, 作业能力可用误动作率,感受性、视觉反应时间等为衡量标 准.
管理工程 安全工程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保护学 环境医学 环境卫生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监测学
1.5、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实测法 实验法 询问法
模拟和模型 实测法 测试法 实验法
图示 观察法 实验法 模型法
询问法 分析法
测试法 观察法 分析法 模拟模型法 图示模型法
二、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重要考 虑因素,无论是设备、工具设计,作业环境 设计,还是作业量及作业方式的安排都要考 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1)生产工具是否按照工效学原则设计。 (2)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强度大小合理制定 作业时间。 (3)现代企业是集体协作的行为,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 体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作业制度。 锻炼:可以巩固动力定型,使动作敏捷、准确、协调、肺 活量增加,使所从事的作业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持久性。 熟练效应:反复从事某项活动,形成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变 化,使机体协调、不易产生疲劳,达到提高作业能力的效果。
2.1、人的生理特征
二、肌肉、骨骼与供能系统
2.骨骼系统
1.肌肉组织
骨及骨骼:人体骨骼系统可分成颅 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肌肉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关节:功能主要在于它可以使人的 肢体有可能作屈伸、环绕和旋转 肌肉收缩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等运动。 等长收缩等形式。前两种是实现人体 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它们是动力性的, 3.人体活动供能 总称为动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则是静 能量的供给通过体内能源物质的氧 力性收缩。 化或酵解来实现。新陈代谢。 人体有三个功能系统: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第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人因工程学概述什么是人因工程学?人因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机交互学或人类工程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结合了工程、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旨在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的交互作用,以优化工作系统、技术和设备的设计,从而改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简单来说,人因工程学旨在设计和改进人机系统,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的需要和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保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舒适感受。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人因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此之前,工业设计和机械工程等领域没有专门考虑人类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工作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机交互问题愈发突显,需要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因工程学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逐渐涉及到其他领域,比如医疗设备、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4.0的到来,人因工程学的应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因工程学包含众多的研究内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人因工程学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者需要了解人类的感知、认知、运动和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人机交互设计不可或缺的参考因素。
例如,设计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人员办公椅,需要考虑人类脊柱的构造、头部的倾斜角度、灯光舒适度等因素。
工作环境和任务分析对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了解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各种物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汽车装配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工作台的高度、操作的顺序、工具的选择等因素。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是人类和工作系统之间的桥梁,人因工程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优化这个桥梁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直观地与工作系统进行交互。
人因工程资料
1引言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或Human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
1.1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人的特性,作业环境,人机系统,人机界面和工作研究五大方面人的特性包含人的生理特性和人的心理特性俩方面,人的特性的研究是为了人因工程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业环境直接影响人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人的工作安全和舒适,是人因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作业环境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针对作业环境的温度,噪声和照明这三方面的内容。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设计主要包括显示器设计和控制器设计。
工作研究主要是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1.2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内容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人因工程解决的问题很多而且广泛。
在企业生产中,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生产线平衡。
消除生产瓶颈,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是工人工作起来舒适,安全,高效,分析生产的安全性,预防事故的发生等。
(2)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为了解决现场问题就必须在现场收集相关数据资料,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测作业现场,用图表等记录全部事实数据,有体检可以用DV拍摄现场记录全内容。
需要记录的内容有测定工人工作前后心理和生理变化数据,测定有关生产线和机器的数据,询问工人在作业环境中工作的主观感受,记录事故发生现场状况等。
(3)分析数据,提出新方案通过多数据的分析如何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平均值,标准差等,进行和以往数据的比较,找出异样数据,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最终提出几个可行方案。
(4)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并标准化通过对几个方案的分析一年就模拟,找出最优方案并标准化,后续生产都按照此标准进行,如果所有方案都不可以好好解决问题,则重新回到第三步制定新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學(又稱工效學[1]、人機工程學[2]、人類工效學、人體工學、人因學),是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
它是管理科學中工業工程專業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
其中側重於研究人對環境的精神認知稱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側重於研究環境施加給人的物理影響稱為physical ergonomics或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
作為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研究和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因此人們試圖從各種角度命名和定義它。
命名
下面是一個有代表性(但不是全部)的命名表:
命名表
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簡稱IEA)將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定義為:
人機工程學是研究人在某種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各種因素;研究任何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中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等問題的學科。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還有其他一些從不同角度出發的、關注重點不同的定義。
從這些不同的定義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元素:
研究內容:人-機器-環境系統的相互關係。
研究方法:對人的能力和行為(生理的、心理的)進行深入研究,把成果用於設計和改善機器和環境。
研究目的:使機器和環境適應人的需要,這些需要包括: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保障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
這些共同的元素表明,儘管命名和定義並不統一,但它們都指涉同一學科。
工效學主要可以分為兩個研究方向:工作環境工效以及產品工效。
前者目標主要為設計和設定工作者的工作環境,以減低工作者的工作壓力並提高工作效率。
後者為產品設計提出友善的操作界面以及舒適的外形設計,以此提高用戶的舒適度和加入美學的設計因素。
通常在工作環境工效中會把工作者視作獨立個體而進行設計。
與之相對應的,在產品工效設計中,使用者會以人體模型的形式出現,此時設計者需要對人體生理和心理因素變化有所考慮。
(例如,手臂長度的均值和方差數據)
早期(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這個時期機械設計對人機關係得考慮是通過選擇和培訓使人適應於機器,滿足工作的需要。
研究偏重心理學角度。
20世紀早期Frank Gilbreth和Lillian Gilbreth夫婦二人開始進行動作研究方面的工作,例如他們對外科手術過程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使用。
他們被認為是人因工程學領域的先驅之一。
轉變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60年代)
開始重視人的因素,意識到使機械和程序適應人的要求的重要性。
二戰期間,主要研究和應用領域是軍事領域。
研究者逐漸認識到除心理學外的生理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知識對於研究和運用人因工程學的重要性。
戰後,研究與應用擴展到工業與工程設計,如飛機、汽車和機械設計。
1949年,Chapanis等人出版了第一部人因工程學著作《應用實驗心理學:工程設計中的人因》。
發展壯大期(1960年代之後)
主要表現為:研究方向的變化,從重視「人因」發展到把「人—機器—環境」系統看作統一的整體來研究;研究和應用擴大到醫學和計算機等領域;涉及的專業和學科有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工業衛生學等,並於計算機技術相結合。
1961年,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IEA)成立,該組織為推動世界人類工效學發展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