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 .1实数 课件(共21张PPT)

9,
•
0.6,
64, 0, 3
0.13
(5)正实数数集合:
9 , 3 5,
64,
,
0.
•
6,
3,
0.13
(6)负实数集合: 3 ,
4
(7) 实数集合: 9 , 3 5, 64,
,
•
0.6,
3, 4
0,
3, 0.13
解:
课堂小结
1. 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实数. 2. 实数的分类
5 , 3 , 27 ,11, 9 2 5 4 9 11
它们都可以化 成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 的形式
思考1:(1)整数能写成小数的形式吗?3可以看成是3.0吗?
可以 (2)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思考2:除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还有什么其他类 型的小数吗?
无限不循环小数 叫做无理数
它们都是无限 不循环小数, 是无理数
π
练一练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7 , 4
π
3,
4,
0.101,
, 3
2, 5
64, 2.121, 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渐加1)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的分类如下:
(1)按定义分
整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实
分数
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开方开不尽的数
π 含有 的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实数课件:6.3 实数

正有理数
正实数
实数
正无理数
0 负实数
负有理数
负无理数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教学课件 七年级数学下册(RJ)
第六章 实数
6.3 实根(2)
课前预习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P54“思考”
1.无理数也有相反数吗?怎么表示? 2.有绝对值吗?怎么表示? 3.有倒数吗?怎么表示?
探究新知
(1) 2的相反数是 ____2___ -π的相反数是____π_____ 0的相反数是____0_____
无理数的概念
所有的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 环小数的形式吗?
2 =1.41421356237309504880168… 3 5 =1.70997594667669698935310…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
1.0100100010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解:- 的相反数是 π -3.14的相反数是3.14-π
(2)指出 - 5 ,1- 3 3 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2)- 是 的相反数; 1- 是 -1 的相反数;
例题讲解
(3)求 3 64 的绝对值;
|
|=|-4|=4.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3 ,求这个数。
绝对值为 的数是 或-
实数的运算
35
9
3 4
0.6
(6)实数集合: 9 3 5
0.6
3 4
3 9 3 0.13
64
0.6
3
3
4
0.13
3 9
64 3
3 9
部编数学七年级下册专题04《实数》解答题重点题型分类(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4《实数》解答题重点题型分类专题简介:本份资料专攻《实数》中“化简求值题型”、“利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解方程题型”、“计算解答题型”、“数轴比较大小题型”、“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题型”、“创新题型”重点题型;适用于老师给学生作复习培训时使用或者考前刷题时使用。
考点1:化简求值题型方法点拨:1.数轴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反之任何一个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数形结合)。
2.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3.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实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4.绝对值、平方、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的应用。
1.若0,0a ab <<,化简a b a --【答案】【分析】由0,0a ab <<判断b >0,再判断绝对值里的数的正负,由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值,再计算即可.【详解】解:∵0,0a ab <<,∴b >0,∴0,0a b b a --<->∴a b a --((a b b a =-----a b b 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正确的对含绝对值号的代数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分类的标准应按正实数,负实数,零分类考虑.掌握好分类标准,不断加强分类讨论的意识.2.先化简后求值:()()()()222232x y y x y x y x y -----+-,其中x ,y满足30x y +=.【答案】xy -,1-【分析】直接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以及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得出x ,y 的值,进a a而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原式2222244432x xy y x y xy y =-+-++-xy =-,30x y +=Q ,\3402350x y x y +-=ìí--=î,解得:313x y =ìïí=ïî,\原式13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3.先化简,再求值:[(3x +y )(3x ﹣y )﹣2x (y +2x )+(y ﹣2x )2]÷(﹣3x ),其中x 、y满足1y =.【答案】﹣3x +2y ,﹣26【分析】原式中括号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后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最简结果,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与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原式=(9x 2﹣y 2﹣2xy ﹣4x 2+y 2﹣4xy +4x 2)÷(﹣3x )=(9x 2﹣6xy )÷(﹣3x )=﹣3x +2y ,∵1y =,∴x ﹣8≥0且8﹣x ≥0,解得:x =8,∴11y ==-,∴原式=﹣3×8+2×(﹣1)=﹣24﹣2=﹣26.【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已知多项式A =x 2+2xy ﹣3y 2,B =2x 2﹣3xy +y 2,先化简3A +2B ;再求当x ,y 为有理数且满足x 2y +2y =﹣+17时,3A +2B 的值.【答案】2277,63x y -【分析】根据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化简,进而根据x ,y 为有理数求得,x y 的值,代入求解即可.【详解】Q A =x 2+2xy ﹣3y 2,B =2x 2﹣3xy +y 2,\()()222232323223A B x xy y x xy y +=+-++-2222369462x xy y x xy y =+-+-+2277x y =-()227x y =-Q x 2+2y =﹣,x ,y 为有理数,22x y \+==-,4,5y x \=-=±2225169x y \-=-=\原式7963=´=【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实数的性质,求得,x y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5.(1)化简:a 2+(5a 2﹣2a )﹣2(a 2﹣3a );(2)先化简,再求值:14(﹣4x 2+2x ﹣8y )﹣(﹣x ﹣2y ),其中x =23,y =2018.【答案】(1)244a a +;(2)232x x -+,59【分析】(1)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即可;(2)利用乘法分配律化简,进而合并同类项,再把已知数据代入得出答案.【详解】解:(1)a 2+(5a 2﹣2a )﹣2(a 2﹣3a ),2225226a a a a a =+--+ ,244a a =+ ;(2)14(﹣4x 2+2x ﹣8y )﹣(﹣x ﹣2y ),()()21114282444x x y x y =´-+´+´-++ ,21222x x y x y =-+-++ ,232x x =-+ ,当x =23,y =2018时,原式2232323æö=-+´ç÷èø ,419=-+ ,59=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和实数运算,正确掌握整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6.已知数a a【答案】2【分析】直接利用数轴得出a 的取值范围,进而化简得出答案.【详解】解:由数轴得:0.50a -<<,a =121a a a-+++=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与数轴,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化简绝对值等知识点,正确化简各式是解本题的关键.7.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答案】3b【详解】解:原式=|-c |+|a -b |+a +b -|b -c |,=c +(-a +b )+a +b -(-b +c ),=c -a +b +a +b +b -c ,=3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关键是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8.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1a -,27a +,请先化简再求值:()()222123a a a a -+--+.【答案】25a +,9【分析】根据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求得a 的值,再对原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代入a 的值求解即可.【详解】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1a -,27a +,∴(a -1)+(2a +7)=0,解得a =-2.()()222123a a a a -+--+2222223a a a a =-+-++25a =+,当a =-2时,原式()225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整式的加减求值.利用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列等式求值是解题的关键.9.我们可以把根号外的数移到根号内,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1)请仿照上例化简.①②;(2)请化简【答案】(1);②2)【分析】(1)①根据题意仿照求解即可;②根据题意仿照求解即可;(2)先根据被开方数的非负性判断a 的正负,然后根据题意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②===(2)∵∴10a -³,∴0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0.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如在化简a 时,当a 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右侧时,a a =;当a 在数轴上位于原点时,0a =;当a 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左侧时,a a =-.当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用这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当1a =时,求aa =______,当2b =-时,求bb =______.(2)请根据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求abca b c ++的值.(3)请根据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a c c a b b c ++++--.【答案】(1)1;1- ;(2)1-;(3)c -.【分析】(1)当1a =时,点a 在原点右边,由题意可知,此时a a =,代入a a 即可求值;当2b =- 时,点b 在原点左边,由题意可知,此时b b =-,代入bb 即可求值;(2)由图中获取a b c 、、三点的位置信息后,结合题意即可求原式的值;(3)由图获取a b c 、、的正、负信息和三个数绝对值的大小后,就可确定原式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值的符号,就可化简原式.【详解】解:(1)当1a =时,111a a ==;当2b =-时,212b b ==--,故答案是:1,-1;(2)由数轴可得:0b < ,0c < ,0a > ,∴abca b c ++=1111a b c a b c--++=--=-;(3)由数轴可知:0b c a <<<且c a b <<,∴000a c a b b c +>+<-<,,,∴a c c a b b c++++--()[()][()]a c c a b b c =++-+-+---a c c ab b c=+---+-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解第3小问这类题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中,左边的总小于右边的,确定好所涉及数的大小关系及每个数的正、负信息(涉及异号两数相加的还要获取它们绝对值的大小关系);(2)根据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确定好需化简式子中绝对值符号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再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将绝对值符号去掉.考点2:利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解方程题型方法点拨:解方程时应把平方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先根据等式基本性质把方程化为平方部分等什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3《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认识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培养学生对实数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数的分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数的内涵和外延。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实数的分类和各类实数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实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实数的分类表格,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准备数轴的道具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那么你们能总结一下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同时,结合案例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实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它们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请大家观察这个数轴,找出一些特殊的点,并试着解释它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对给定的实数进行分类。
实数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

填空:设a,b,c是任意实数,则
(1)a+b = b+a (2)(a+b)+c = a+(b+c) (3)a+0 = 0+a = a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
(4)a+(-a) = (-a)+a = 0
;
(5)ab = ba
(乘法交换律);
(6)(ab)c =a(bc) (乘法结合律);
(1)( 3 2) 2;
(2)3 3 2 3.
解:(1)( 3 2) 2 3 2 2 3
(2)3 3 2 3 (3 2) 3 5 3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 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 数,再进行计算.
例3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规定用符号[m]表示实数 m 的整数部分,例如:[23 ]=0,[ 6 ]=2, 按此规定[ 10 +1]的值为__4__;
(2)若 7 的整数部分为 a,小数部分为 b,且|c|= 7 ,求 c(a-b)- 4(c-2)的值.
解:(2)∵ 4 < 7 < 9 ,即 2< 7 <3,∴a=2,b= 7 -2, ∴a-b=2-( 7 -2)=4- 7 ,∵|c|= 7 ,∴c=± 7 .当 c= 7 时,原式= 7 (4- 7 )-4( 7 -2)=4 7 -7-4 7 +8=1;当 c =- 7 时,原式=- 7 (4- 7 )-4(- 7 -2)=-4 7 +7+ 4 7 +8=15,即 c(a-b)-4(c-2)的值为 15 或 1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讲解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 x、y 是实数,且 3x 4 +(y2-6y+9)=0,若 axy-3x=y,则实数 a 的值是( )
1
A.
4
1
B.-
4
7
C.
4
7
D.-
4
【答案】A. ∵ 3x 4 +(y-3)2=0,
3, 4
a3
1 1 3
.
4,
a4
1 . 1 4
1, 3
3
4
a5
1. 1 ( 1)
3, 4
a6
1 1 3
.
4, ……..三个一循环,因此 a2009
a2
1 1 ( 1)
3 .
4
3
4
3
类型三、实数大小的比较
3.若 a 2007 , b 2008 ,试不用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比较 a、b 的大小.
2008
要点诠释:
若 a a, 则 a 0、 a -a, 则 a 0、 a-b 表示的几何意义就是在数轴上表示数 a 与数 b 的点之间
的距离.
考点三、实数与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C.3 个
D.4 个
【答案】C;
【解析】在上面所给的实数中,只有 3 , ,-0.1010010001…这三个数是无理数,其它五个数都是
2
有理数,故选 C. 【点评】对实数分类,不能只为表面形式迷惑,而应从最后结果去判断.首先明确无理数的概念,即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一般来说,用根号表示的数不一定就是无理数,如 4 =2 是
6.3.1实数的概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加强对讨论环节的引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高讨论效果。
4.关注沉默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3.1实数的概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标题为“6.3.1实数的概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实数的定义:介绍实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实数是包含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全体数,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对应的数。
2.实数的分类:将有理数和无理数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等,无理数如π、√2等。
-实数的精确表示:学生在表示无理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何用有限的小数或分数精确表示无理数。
-实数运算的规则:尤其是无理数参与运算时,如何进行合理化简和计算。
-实数在数轴上的定位:在数轴上准确地找到无理数的位置,以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
举例解释:
-对于无理数的理解,可通过π的近似值3.14的由来,说明π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优质教学课件

三 、研学教材
认真阅读课本第40页内容,完成下 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三、研学教材
知识点一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 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 ,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 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分析: ∵( 5 )2=25 ∴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
(3)∵( 3)2= 32 ∴32的算术平方根 是__3___ 即 32 =___3___;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1
;(2)
9 25
;(3)
22
解:(1)∵12=1
∴ 1 =1
9
(2) 25 3 2 9
解:(2)∵ 5 = 25
∴ 9= 3
(3) 22
25 5
解:(3)∵(2)2=22
∴ 2 2 =2
温馨提示:正数和0统称非负数.
练一练
1、你能根据等式:122=144,说出144的 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用等式表示出来
解:∵122=___1_4_4__ ∴__1_4_4__的算术平方根是12,
即 144 =___1_2_____
2、2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1_5,0的 算术平方根是__0___.
思考: 2 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 因为 12 =_1__, 2 2 =__4_,所以1< 2 <2 因为 1.42= _1_._96_,1.52=_2_.2_5_, 所以__1_.4_< 2 <__1_._5_;......
事实上, 2 =1.414 213 562 373...,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
四、归纳小课件结制作:李周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实数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实数和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2、教材分析:
实数是继学生学习了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后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经历数系的扩展过程。
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数怎么不够用了》,经历了自然数向有理数的扩展过程,本节课继续使学生经历此过程,从而得出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概念,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实数的分类,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学生往往在分类时遗漏一些东西,或添加一些东西,要使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予以解决。
同时学生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弄不明白,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予以解决。
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评价任务:
1、通过计算器,计算出常见的有理数化为小数的形式,归纳出有理数的特征。
2、通过分析2、3等,得出这些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从而归纳出无理数的定义,进一步归纳出实数的定义。
3、能够通过互相交流,对实数进行分类,并展示结果。
4、能够从圆在数轴上的滚动,找出所表示的数。
能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找出数轴上表示的无理数。
5、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6、能够利用估算,并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得出实数的概:念
、思考有理数的分类,你能对实数分类吗?同桌交流,并
展示结果。
教师总结出实数的分类。
按正负分类:
思考:你能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吗?你能用数轴表示无理数1、总结归纳:(1)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____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