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要知识点整合.doc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众多的商品中,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的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4.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5.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格)和流通手段(买东西)。
其他: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6.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7. 纸币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8.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9. 通货膨胀(发行量>流通需要),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反之。
10.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11.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12.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13.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 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合归纳_0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合归纳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一、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
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必修1《经济生活》核心知识必背
9月4日—9月10日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交换:(1)W----W (物物交换) (2)W---G---W(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货币的产生、本质:(1)产生(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①先有商品,后有货币,二者不是孪生兄弟②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定充当)(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①流通手段:W一G一W,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是现实货币。
②价值尺度:标价、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只需观念货币(多用“标价”“价格”等词)③支付手段:钱货分离,有时间差(多用赊销赊购、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④贮藏手段:货币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⑤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流通(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4.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因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供应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5.通货膨胀含义、原因:(1)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2)表面原因:货币的供应量>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9月11日—9月17日6.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1)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卡和支票)(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7.外汇和汇率:(1)外汇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注意:外币≠外汇,外汇包括外币和有价证券等)(2)外汇汇率表示方法:100单位外币=?人民币;或1单位外币=?人民币(3)汇率升降规律:一般来说,哪种币种升值,它的汇率就上升。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⑴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⑵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2、货币的概念、本质。
⑴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⑵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需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是否越多越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注: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货币形成过程:一般等价物(本质)→贵金属金银→货币作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的基本属性:①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②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异同P7#相同点:都具有货币的功能不同点:金属货币不方便,金属铸币会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
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调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货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①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②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通货膨胀: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主要原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伴随经济衰退。
(小于)结算: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①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②转账结算:双方通过银行转账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各种功能于一体,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外币的汇率升高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3、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③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5、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②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③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7、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8、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9、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要知识点
经济生活意义类总、结(作用、重要性、必要性、影响、为什么等)
经济生活意义类(混搭型)
1.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
6.寺*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8 .有利于利用价值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9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1.有利于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12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进步
13.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差距
14.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15.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16.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7.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扩大消费
18.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19.有利于对外开放朝着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方向发展
20.有利于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1.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22.有利于增强综含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23.有利于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
24.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25.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6.有利于加快“走出去”步伐
27.有利于维护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发展势头,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28.有利于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利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4.遵循价值规律,适时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形势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及产品的优化升级。
6.实行企业购并、强强联合。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实施创新驰动发展战略。
10.遵循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怎样扩大就业)
政府:1.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
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企业: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度好的就业机会和环境;
2.要诚信经营,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坚持科学发展,改善劳动者的待遇共亨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择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怎样做到收入分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
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
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应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
诚实守信
2.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物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某木要求
4.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利: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苴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木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怎么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1.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形成以技木、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4.提高利用外贸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进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5.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7.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国际贸易的木领,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8.学会应对反倾销,大力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9.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