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的中国制度问题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用数据要有脚注以说明来源)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关系到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在如今与国际接轨频频交流之际,建立一个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总结全文主要内容)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弊端,策略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1、社会保障制度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1。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3、社会保障制度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
第一,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它能解除劳动者1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
第三、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明确提出的。
总书记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并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的统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灵魂”,是“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
通过学习,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在本质上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社会活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最为深刻的体会是,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这是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基本经验,也是确保我国经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国家实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但贪污腐化、贫富严重不均、资源浪费巨大、“三公”消费等问题日益凸现,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各种反对势力借机蠢蠢欲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各种不安定的潜流已经越聚越多,已有势不可挡之势。
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建成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断创造和积累条件,不断对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一)经济发展的代价非常惨重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让世界侧目。
然而,国富而民不强,民心思富、仇富而不得,则起民怨。
领导干部贪污腐化、高高在上,与民离心,隔离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赖和依赖,共产党的威信逐步减弱;只讲发展,一味蛮干,各种资源浪费巨大,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等。
我们花费的是我们子孙的财富和资源,我们是用损害共产党的威信换来的发展。
(二)官员法治意识淡薄,人治观念浓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于当前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很多违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问题。
例如:当前社会法治建设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具体而言是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权本位”、“官本位”现象严重。
在干部任用中,主要领导的意志就是圣旨。
裙带关系、利益关系在干部任用中比比皆是,造成贪污腐化现象日益严重,民怨沸腾。
(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党的权力往往又集中在第一把手身上,形成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领导现象。
由此而来的特权、腐败现象以及领导干部终身制。
可以说,党政不分、党财不分、党军不分、党法不分是执政党难以摆脱官僚腐败纠缠的原因。
浅谈“一国两制”
浅谈“一国两制”( 刘冰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02010008)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点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为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同时也是日本国将来处理琉球群岛地区事务时可能实行的方针。
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目前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及民主集中制,但是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及议会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
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
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台独”的问题。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 引言1.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制度。
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兼顾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兼顾多种所有制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
它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注重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正文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困境,国家经济衰弱,政治制度腐败腐朽,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岌岌可危。
中国先进分子意识到只有革除这种陈旧的封建社会,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振兴,人民的富裕。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和爱国民主科学分子共同反对新文化运动,表现了新的中国民主民主革命过程,民主思潮成为一种潮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打退了侵略者。
1949年在毛主席领导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在其实践中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上的人民民主、文化上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位一体组织系统逐渐完善,建立起来。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问题中国户籍制度自1958年开始实行至今已经超过了60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然而,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一直成为社会焦点。
以下列举了部分问题:城乡二元制度问题中国目前依然存在着城乡二元制度,这导致了中国城市人口在配偶选择、子女教育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优势。
此外,农村居民想要进城居住或者获得来自城市的社会保障却十分困难。
外来人口居住问题在户籍体系下,外来人口的居住和生活甚至成为了违法行为。
从影响外来人口的就业、居住等方面看,这种行为无疑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移民难度大户籍制度政策和实践中不同地区之间依然存在性别或城乡、地域等的歧视,是很多人选择跨省或跨市迁移,但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也很大。
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很多人被地缘界挡在了劳动市场的门外。
改革改革地处各种方向,有的方向着重于根据国民家庭发展策略构建统一城乡居民户口制度,有的则是以逐步放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医保政策覆盖面,来消除城乡用人和生活福利差异。
1.改革城乡二元制度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程序来实现城乡房屋拆迁达到了重要的拐点,这构成了实施户口改革的重要基础。
转型的成功实施预示着可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动态均衡。
2.放宽外来人口居留限制这一点可以通过放宽外来人口的居留限制来改善后現代現象。
有研究表明,城市化指数、文化指数、再生能源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同时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了城市扁平化管理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
3.消除户口制度的限制在小时代电影的最后,谭祖奇说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例如越来越多的小众网民,选择跨省或跨市迁移,在其他地方人口的影响下,扩大了这一现象。
不少的高校学子也各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规划。
如果您想改变先天不足的环境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可以考虑历经省市申请转移或退役的方式,来更改自己的生活轨迹。
4.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应该更加关注和加快健全城市居民医疗保障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浅析。
一、制度设计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亟需进行改革。
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缺陷,如权责不清、机制僵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影响,影响了政策执行效率。
对此,应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高效、快速地完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政府机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人员管理的问题,例如人员编制过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使得行政管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制度,突出人才优势,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三、治理现代化面临挑战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运作方式正逐步实现数字化,但一些政府部门面对技术发展和资源投入不足等等问题,还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工作方式,这使得政策执行效率不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化行政管理,提高数字化行政管理的能力,落实网络安全防控制度,在干部、技术和流程等方面不断优化,推进数字管理治理现代化。
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泛倾听和充分考虑,认真落实改革方案,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做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权责方面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权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权利滥用等。
部分政府机构权力被扩大,使得其作用越来越大,而这些机构的部分负责人也因此滥用职权,处理事务不规范,不合理。
此外,行政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掌握不当,各机构对南面建设意见的意见涉及父亲之间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浅谈我国引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浅谈我国引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摘要】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引渡制度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其理论和立法日益成熟和完善。
随着现代引渡制度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扩展与其他国家的引渡合作。
但是,我国的《引渡法》及相关刑事立法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一些规定甚至与我国加入的双边引渡条约及国际公约的规定相矛盾,这极大限制了我国在引渡罪犯方面的成效,为我国的引渡工作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
本文欲通过国内引渡现状以及国外引渡制度的一些新的发展的研究,深入揭示我国引渡制度所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
【关键词】引渡制度存在不足完善建议一、中国引渡制度的现状中国在引渡制度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而关于引渡具体制度的法规主要有1992年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引渡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00 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引渡法》[1],《引渡法》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一年我国颁布的与国际法有关的一部重要法律.《引渡法》与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包含引渡内容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引渡制度.[2](P401)中国与外国开展引渡合作的历史虽短,但发展较快,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开始重视引渡的国际合作,开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引渡合作,根据外交部网站相关资料显示,自1993 年开始,截至2015年3月,我国已与67个国家缔结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和移管被判刑人条约共122 项,104项已生效。
其中签署引渡条约39项,30项生效.[3]二、我国引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一)我国参加或签署的具有引渡内容的国际条约在引渡实践中存在局限性在国际引渡实践中,以条约为前置的国家引渡一般都是以国际间的条约或国家间的协定为基础进行的。
这种多边条约和规定有引渡内容的国际公约是各国之间互相承担引渡义务的主要依据.尽管迄今,中国已经加入并签署了17个包含引渡内容的国际公约,但仅仅靠这些公约的规制范围和规制效力,尚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的引渡问题。
浅谈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督导制度是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是政府对教育单位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教育督导制度在我国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教育督导制度还存在这不足,要对督导进行改革。
一、教育督导的基本内容教育督导部门是我国政府对教育工作监督、指导、检查的部门,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保障了我国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方针的落实,督导着教育单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了地方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了一代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
二、教育督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早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有了,那时有着健全的管理制度,但自从建国后我国的教育监督制度中存在着不够完善的立法工作,加强在教育立法方面的工作是当前重要的一件事。
从国外的教育保障工作中可以看到,拥有一套健全的完善的教育督导制度的立法是保障督导工作进行的有效武器,对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也应该建立一套针对教育监督制度的法律,使在教育中的监督工作具有权威性,让人依法办事,做到一切有法可依,做到违法必究。
而不是在督导过程中模糊的监督范围,在以后的督导工作中可以有效快速的进行。
在教育督导管理工作中的管理不科学。
督导管理制度是对教育单位的检查和督导,是为了保障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进行,但在一些地方教育单位的检查工作由地方的教育部门监管,这是不科学的,使得教育督导制度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管理制度根本无法发挥教育督导管理制度的监督作用。
比如,中国的银监会为什么在督导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银监会是独立的附属于中央管理的,其他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本无法监督银监会,就是因为银监会的监督管理部门的定位明确,才会好管理。
而在教育督导制度方面却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工作中上级部门督导下次单位使,都是一次性的,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的都只是在做表面工作,没有彻底的实施到监督,不利于教育单位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浅谈我国法官惩戒制度之问题及完善
浅谈我国法官惩戒制度之问题及完善法官惩戒制度是指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惩罚和制度化管理的体系。
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中,法官惩戒制度的完善是维护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法官惩戒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改革。
我国法官惩戒制度在惩戒力度上存在不足。
一些轻微的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对法官职权的滥用、违规干预案件等行为,由于现行规定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对法官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这就使得一些法官有可能因为个人私利或个人恩怨而滥用职权,枉法裁决,这是对司法公正的严重威胁。
法官惩戒制度在程序公正上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对法官违法违纪行为的调查、问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利益集团干扰司法执法的情况,导致一些违法违纪的法官得以逍遥法外,这就使得法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当前的法官惩戒制度在法律规范和程序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些法官滥用职权的行为并不明确列入法律规定,给了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
对于法官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程序并不透明,容易引起社会不公平的感受,并可能导致司法公信力的丧失。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法官惩戒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改革。
首先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
对法官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列入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相关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让法官知道即便违法违纪也会受到应有的处罚。
从法律层面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规范,不仅能够净化司法环境,更能够提高法官的法治意识,从而使司法更加公正。
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官违法违纪行为调查问责机制。
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执法,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绝不姑息违法。
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违法违纪行为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法官的公正司法。
需要加强对法官的监督管理。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法官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法官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严禁法官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确保法官身心纯洁,维护司法公正。
浅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文
浅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学期我学习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也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
同时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鲜明特色是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以及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同时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宪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认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而且也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同时我国还实行“一国两制”作为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它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科学构想和方针政策。
一国两制方针最早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但其最早提出却是针对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的核心,首先是“一个国家”,必须保证国家的统一。
再者宪法也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
这也正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然后是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制度是经过多年的与发展,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首先,中国教育制度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尽管扎根于应试教育,但现行教育制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其次,中国教育制度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义务教育覆盖面广,基本普及,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得到了提高,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对于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然而,中国教育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的压力过大。
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过分追求分数的心态,以至于深层次的学习舞弊问题,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被忽视。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和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此外,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创新和实践教育的推动不足,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中国教育制度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也存在应试教育过于严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育制度,需要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推进创新和实践教育。
只有这样,中国教育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才。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一、背景与现状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清朝,经历了几次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类似于苏联的户口注册制度,即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乡流动人口的增多,户籍制度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分为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两种,城镇户籍可以享受到许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则相对较为落后,许多基本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
此外,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婚姻自由、新生儿落户、出生证明等方面的限制。
二、问题与挑战1. 农村户籍的不公平待遇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户籍的人们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例如,在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很难得到城镇户籍的公民权利。
2. 城镇户籍的限制虽然城镇户籍享受着更多的福利和服务,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限制,例如贷款、购房、参与公开招聘等方面的限制。
这些限制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3. 生育政策的限制中国的生育政策向来比较严格,这也影响了很多家庭的生育决策。
此外,新生儿的落户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需要符合很多条件,许多家庭的孩子无法在城镇落户,给他们将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4. 婚姻自由的限制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婚姻自由的限制。
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女方必须要有城镇户籍才能嫁到城市里,这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婚姻选择。
三、改革方向当前,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
1. 统一的户籍系统当前,中国的户籍制度比较分散,不同地区的户籍信息也存在不一致。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户籍系统将是一个改革方向。
2. 扩大城镇户籍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城镇户籍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也是一个改革方向。
3. 放宽生育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将成为一种趋势。
同时,新生儿的落户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以缩小城乡差距。
4. 保障婚姻自由为了保护公民的婚姻自由,限制因户籍制度造成的影响也应逐步取消。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一、背景介绍中国户籍制度自1958年实施以来,已经历过多轮改革,但问题仍然存在。
这个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人口管理和控制,具体内容包括登记、迁移和证明等方面。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户籍制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问题分析1.二元结构中国户籍制度采用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二元结构。
这种结构导致城市户籍人口享有更多的福利和机会,而农村户籍人口则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这种二元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城市人口向农村发展。
2.城市化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城市人口也开始向大城市迁移。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人在新城市中的发展机会非常有限。
这种现象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并使得城市化进程缓慢而痛苦。
3.住房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城市的非本地户籍人口在购房、租房等问题上遭受歧视。
他们往往要付出比本地人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自己的住房权益。
这种待遇不平等的现象也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4.就业问题户籍制度还对就业造成了困扰。
由于该制度的限制,许多非本地户籍人员很难在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们常常只能从事一些不稳定、低收入的职业,这使得他们很难在城市中立足。
5.教育问题户籍制度的限制还导致许多非本地户籍的孩子在教育上受到巨大限制。
他们往往要面对更高的学费、更少的学校和更低的教育质量。
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足够的教育,从而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三、改革方向1.统一的户籍制度为了解决二元结构的问题,中国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户籍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相同的福利和机会。
这意味着,城市和农村的户籍应该合并,以消除这种二分法。
此外,户籍制度应该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开放城市中国需要放宽户籍制度对城市迁入人口的限制,允许更多的人在城市中定居和就业。
这可以通过取消户籍制度,或者不立刻取消户籍制度,但逐渐放宽城市迁入人口的限制来实现。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明确提出的。
总书记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并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的统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灵魂”,是“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
通过学习,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在本质上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社会活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最为深刻的体会是,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这是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基本经验,也是确保我国经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的制度问题
声明:本人身居偏远,平时亦不喜好闻政议事,仅凭日常看到些少画面听到的只言片语,才疏学浅且孤陋寡闻而浅谈中国的制度问题,肤浅见识,望见谅。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国度皇朝的建立逃不了被他人指染江山、改随他姓的频繁周期性。
在我而言,皇朝的兴衰与制度昌明与否脱离不了干系。
中国历来存在制度问题,无论是汉景之治还是盛世唐朝,更不言强秦弱宋。
新中国,制度空前无限昌明,祖国无比繁华,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祖国还是不能统一,腐败日益严重,权钱交易拜金主义盛行不减,矿难污染等人为问题总不能得到遏止,等等,一系列的新问题老问题困扰着人们,群众久旱不逢甘露,甚而有愈演演烈之势,多数颇有怨言。
纵观全局,我个人认为中国主要存在以下制度问题:
一、制度的不完善。
大的明确小的模糊。
举个例子,就好像小平同志说“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毫无疑问,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的方向,制度是清晰的,但是具体谈到如何建立市场经济、怎样使市场经济有条不紊等等,在小的方面,制度就不能明确。
只设定一条底线,过这条边线的是违法违纪,但是在边界上游走、在边线内乱窜,这造成很多人能转空子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而,在跨越地方界限的,问题总是很难妥善解决,涉及省与省边界、市与市边缘,好戏争着演,骨头没人理睬。
湛江,或许在广东、广西、军方三方面是不能一个鼻孔出气的?
二、制度摇摆不定。
在大事上,维护主权国家统一上,任何一届的国家领导人的意志都是一致的,但是下滑到省一级是一级,就是一朝天子修改一朝纲程,这使得有个人心思的官员有机可乘,浑水摸鱼,而老百姓内心不安,到底该如何是好?比如:一会儿说,国家出台政策,央企推出房地产市场,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到底还是有一些央企停驻在这个行业,在经济危机时期,还重点扶持了央企,这好像又与国家总的思想国退民进有出入。
三、制度不公平。
小平同志说: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按我的理解说,这个思想是好的,但是这是不公平的!现在,富裕的家庭始终富裕,而且越来越富裕,而贫穷的家庭终不见有出头之日,就我能知道的,贫穷转为富者终究为之极少数,犹如大熊猫。
更为不公平的是,如果一个贫穷家庭出生的孩子,他起码先注定得贫穷上好长一段时间,而后或许幸得些许甘露滋润。
而富裕家庭呢?我总感觉天平向富裕的一方倾斜,有点像贫穷是富裕所剥削专政的对象,而不是国家的主人。
四、制度的滞后。
或许哲学家常常会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而争吵的面红耳赤,但是,我想中国从来就不曾为制度与社会现实存在的母子关系有任何怀疑——因为社会现实的存在而产生制定制度的。
所以,是否能说:制度是用来解决社会矛盾的?不能,制度是用来鞭策行为及指导前进的,而不是挽救失误的。
问题出现了,严重了,才出台相关文件,但是之前犯错误的是否就没有责任?而后来者,被推至边沿地带,就飞蛾扑火,或许未等任何问题出现。
房价过高,国家要给它“降温”,让它“回复”到正常位置,这里头就有人欢喜有人愁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政策与制度总没有一点可预见性?是观察着高度不够还是池水太浊?
五、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曾到位。
雷声大雨点小总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还要基层确实贯彻到位才行。
为什么矿难在中国总是无法避免,而中国在外的企业就可以做到零事故率?为什么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在中国官员中盛行,金钱所到,所向披靡,强权所到,法律制度全部回避。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我不想多说,就想一提:朱镕基总理在98长江决提时,大骂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我要撤了你们。
结局呢?有些许直接相关官员为之
下马,但有些关系,让堂堂一国总理、强权总理也不能与之违背。
说实话,我很怀念朱镕基总理。
六、制度陈旧与执行变质。
一套中央政策到地方贯彻要经过重重关卡,最后下面老大不愿意地执行,这本来就是一种落后,而到落实时就像新闻失去时效性。
再者,由于层层领会不同,地区性质不同,制度缺少变通性或者一个好的梦想变成坏的结局。
中国很多时候都讲究传统造成传统的制度有“受之祖宗,弃之可惜”之意,真是可歌可泣又可悲。
计划生育执行下来,可真是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谓是千姿百态。
还有许多事情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出国签证手续办起来是那么的麻烦?为什么国内新闻媒体、个人说话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什么十三亿人都不怎么会玩足球?为什么“天上人间”在天子脚下风行十年,貌似至今无法查清其中某些案情?
关于建议,有人认为要,坚持传统就像坚持一个中国,值得;有人说,要向四方开放主义看齐,大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意。
本人没有甚高才识,没法想出良策。
或许,像课堂,当一个问题出现,开一个一定范围内的课题讨论会,大家对之发散思维,算是代表各抒自见,最后,当然,大事由一国之首或代表大会通过决定,小事由一村之长或村民投票决定,疑问还可以当场调查解决,然后,大家都会对之印象深刻,贯彻亦是容易落实。
当然,如此民主还是难以预见,如此方案需要细细斟酌。
用一句废话结尾:对传统与西方的制度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要自己创新,量身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