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节选)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

首先,课前让学生结合预习题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相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机引导学生板书。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

其次,学生活动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

第三,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许多ABB式的词,如:胖乎乎、圆滚滚等,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而我根本就没提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机智,要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调整教学方法。

另外,要特别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物是自由的
人也是自由的
……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祖父,后园,我, 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兰河传》第三章
结合前面的分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后园
温温 暖馨 回世 忆界
祖父

你能给课文取一个题目吗?
本文的题目为什么是《呼兰河传(节选) 》呢?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 传性的散文体小说,写于1940年,作 者以她小时候生活的家乡呼兰镇为写 作对象,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写 出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正如书名所 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u 等我生下来了,第一 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 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 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 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 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 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 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 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何况又有后花园!
(《呼兰河传》)
本文的题目为什么是《呼兰河传(节选)
》呢?
提示
小说中的“我”很大程度就是 作者萧红自己的生活、心境的真实写 照。其中的生活场景也正是萧红自己 所亲身经历的。
触摸 作者内心
材料一:1911年出生,1919年生
母病故。继母冷漠,父亲专制保 守,惟有祖父能给她一点温暖。
材料二:1930年不愿包办婚姻,
逃出家庭,从此再未回呼兰老家 ;与萧军结合后又分开;后患严 重肺病,被医生误诊为喉瘤,开 刀病情恶化,1942年1月22日与世 长辞。
“祖父”与后花园,代表了往事,代表了童年的 欢乐,代表了家乡,是作者精神的归宿和寄托。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
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
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

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增补习题呼兰河传节选

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增补习题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一、基础演练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蚂蚱..()榆.树()蚌.壳()谷穗.()倭.瓜()水瓢.()蝙蝠..()腻.了()拴.住()溜.平()2.选词填空。

(1)太阳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耀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2)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长)了芽了。

(3)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跑飞)了。

3.给下面的文字加标点。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4.仿写句子。

示例: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5.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作者,现代女作家,原名。

课文回忆了童年在祖父的后花园里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不是一样的吗?()(2)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3)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们若愿意长上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4)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

()7.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碟飞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

作者在文中表现怎样的情感?8.写后花园的祖父,着墨不多。

从课文中捕捉信息,说说祖父是个怎样的人?9.你对大自然有兴趣吗?请写出你喜欢的动物植物的名称,并用一两句深情的话来描绘一下。

附:参考答案1.màzha yú bàng suì wō piáo biānfú nì shuān līu2.(1)闪烁(2)冒(3)飞3.,:,;,。

4.示例:蜜蜂来了,就像蜜蜂来唱歌似的。

黄瓜结了,就像黄瓜在打秋千似的。

5.萧红张乃莹无拘无束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6.(1)反问(2)排比(3)拟人(4)比喻7.作者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目标1.感悟文中所描绘的轻松、欢乐的童年生活,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亲切朴实、清新鲜活的语言描摹景物。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亮出课题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音乐:《时光都去哪儿了》)二、自读课文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呼兰县人,原名张迺莹,1935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成名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发表后的第二年,萧红就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

不过,在短短的几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几十万字的文学财富。

2.作品介绍:《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自传性、散文体小说。

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风俗人情作传。

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节选部分是“我”和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虽是长篇小说节选,而写的内容则是萧红小时候的生活,可以看成是她的回忆录。

3.字音字形:蚂蚱蚌壳谷穗水瓢蝙蝠倭瓜玩腻了蚯蚓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首先,交代介绍我和祖父生活的大花园接着,叙写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情景最后,再次描写的大花园2.说说本文的文体及特点文体: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取材内容广泛丰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神不散:结构上借助线索把丰富的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立意上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呼兰河传(节选)课件(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呼兰河传(节选)课件(新版)苏教版

新课导入
《时间(shíjiān)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kū mù)又 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hái zi)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讲授
(jiǎngshò u)新课
比较赏析
原文:蜻蜓是金的,蚂蚱(mà zhà)是绿 的,…… 改写:蜻蜓是金色的,蚂蚱(mà zhà)是绿色的……
原文的好处:语言(yǔyán)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 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并讲述这些事的新奇和兴 奋。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讲授 (jiǎngshòu) 新课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讲授
(jiǎngshò u)新课
品味语言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 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yuàn yì)爬 上架就爬上架,愿意(yuàn yì)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 (yuàn yì)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yuàn yì)结一个黄 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yuàn yì),就是一个黄瓜也不 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yuàn yì)长多高 就长多高,它若愿意(yuàn yì)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 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 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讲授 (jiǎngshò u)新课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12呼兰河传(节选))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12呼兰河传(节选))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12呼兰河传(节选))呼兰河传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方法朗读法知人论世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播放《那些花儿》。

同学们,舒缓的音乐流淌在记忆的角落,让我们跟随曼妙的歌声回到祖父的后花园,去领略后花园的魅力。

2.介绍作者作品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黑龙江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

同年从青岛到上海。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

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

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

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课件(第1课时)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课件(第1课时)

合作探究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
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退出
自学提纲
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 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
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 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 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 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自学提纲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 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萧红及作品《呼兰河传》。 2.掌握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
4.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5.地点在哪儿?能大概看出是什么季节?
自学提纲
6.“我”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感情如何? 7.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看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自 然事物,体会其作用。 8.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 点是什么?
自学提纲
作者简介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 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
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 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于1933年自费出版。
自学提纲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 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 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 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 阅并写了序言。
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
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 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自学提纲
基础字词
蚂蚱 mà zha 榆树 yú 锄头 chú 水瓢 piáo 谷穗 suì 蚌壳 倭瓜 bàng wō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

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呼兰河传 (节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呼兰河传 (节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呼兰河传(节选)呼兰河传(节选)萧红教学目标: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文中生机盎然的天伦之乐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

2、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3、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二、自学指导:(一)简介作品。

1.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名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思考: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呼兰河传(节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后花园 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家园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 歌谣。 还有人说观萧红其人读萧红作品,令人想 到《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有一个传说, 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 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 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 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 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 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 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 世界都在静静地伶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故乡“呼兰”有慈爱的祖父,有 多彩的后花园,有无忧无虑的童
年,《呼兰河传》这一题目表达
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 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祖
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 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 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 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 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 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 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从文中“ 这是一个 ”可见, 的花园。
(能从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特点、修辞手法、 选材等方面任选角度来说说你的理由。)
细读课文 品味赏析
找出文中描写祖父的语句,想想
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品读 探究
我们吟读这些句子,仿佛能感到充满“率 性和孩子气”的萧红站在了我们的面前,那 些充满童趣的图景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你 能从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找出哪些难忘的情景 吗?
萧 红
学习目标
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 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学习作者善于用孩子的眼光 观察、充满童趣地描写景物的 写法。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 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初中语文2018年苏教版九年级下册PPT课件 第三单元 呼兰河传(节选)

初中语文2018年苏教版九年级下册PPT课件 第三单元 呼兰河传(节选)

4.巧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 或说明甲事物。 如“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 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把太阳下发光的“叶子”比喻成 “闪烁的蚌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的榆树在儿童眼
中的美丽影像。
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墨,请你仿 照本文的写法,也运用恰当的比喻手法写一段文字。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 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 临其境。中考的主要考点是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典例】分析“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
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 的不动了”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大花园的美景,“金的” “绿的”是写颜色,“嗡嗡”是摹声音,“圆圆”是状形状,
(2)文章中所写的后花园、祖父、“我”分别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点拨】抓住相关人、物的描写语句,提炼概括。 【解读】后花园——美丽,充满阳光,充满生机。
祖父——勤劳慈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平易近人。
“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2.主题思想 (3)文章记写的都是一个孩子在狭小空间里的琐事,反映
【提示】抓住孩子的行动、心理分析其性格特点。
【品析】写出了“我”注意力极易分散、好奇心强,以及无 可奈何的心理。一个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5)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 【提示】要抓住关键字“扬”的意思,进而分析其表现的人
物心情。
【品析】句中的“扬”字用得好,比用“洒”或“浇”等字 更能表现小女孩当时的兴奋心情。
“飞”“落”是写动态,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表达了作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六呼兰河传(节选)》课件公开课(1)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六呼兰河传(节选)》课件公开课(1)
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 Nhomakorabea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 开一个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 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
没有人管。……
舒缓 急促 “喊”
发挥想象,把“韭菜、小白 菜、狗尾草、蜻蜓、蜂子、蚂蚱” 等作为对象,进行仿写。
追究“自由”来源,体味祖孙情感
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 句,来说明是祖父给了这一切自由。
知人论世,挖掘“自由”背后的精神渴望
问一问我的疑惑
作者写作本文时已是一位很成熟的作 家,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说一说我的思考
知人论世,挖掘“自由”背后的精神渴望
萧红漂泊的一生(1911-1942):
9岁生母去世,19岁祖父去世,20 岁为逃避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辗 转各地,四处漂泊,一再受到感情挫折 与病魔缠身。其间又遭遇国难当头: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有家不能回; 抗战爆发,远在日本治病毅然回国投身 抗日洪流;1940年为避战乱,来到香港; 不久太平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1942.1.22在战火贫病中孤独一人客死香 港,去世时年仅31岁。
知人论世,挖掘“自由”背后的精神渴望
问一问我的疑惑
(1)为什么这样开头“呼兰河这小城里 住着我的祖父”? (2)开头第二句交代年龄差距有何用意? (3)园子有什么象征意义?
说一说我的思考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呼兰河传节选习题课件苏教版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呼兰河传节选习题课件苏教版
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
漓尽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①动词连用常用来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
②动词连用常用来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的情境;③
连用的动词,有时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而表现人
物的思想性格或某种特殊的情感;④动词的连用还可以用来表 示强调。
(2)________:不结果实的花,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
是凡
(3)________:凡是。
易混辨析
闪烁 成语辨析:
闪耀、
两个词语都有“光亮动摇”的意思。“闪烁”着重指(光亮)动摇 不定,忽明忽暗。也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 确。“闪耀”着重指光彩耀眼。
活学巧用:
闪烁 (4)江面上隐约________ 着夜航船的灯光。 闪耀 (5)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照射下都________ 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整体感知
4.本文是一首充满快乐的________ 之歌。文中的“我”追忆了 童年
呼兰河 故乡 自己在 _______(地名)小城里的童年生活,表现了作者对 童年的快乐时光 ________ 、 对______________的怀念。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
[答案]童年的“我”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 举例:“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小孩子喜欢模仿,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表现了“我”的可爱
与稚气。
7.“后花园”是童年的乐园,是精神的家园,也是“我”内心最
美好的憧憬。“我”回忆这段童年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节选)》一、基础演练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蚂蚱..()榆.树()蚌.壳()谷穗.()倭.瓜()水瓢.()蝙蝠..()腻.了()拴.住()溜.平()2.选词填空。

(1)太阳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耀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2)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长)了芽了。

(3)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跑飞)了。

3.给下面的文字加标点。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4.仿写句子。

示例: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5.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作者,现代女作家,原名。

课文回忆了童年在祖父的后花园里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不是一样的吗?()(2)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3)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们若愿意长上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4)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

()7.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碟飞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

作者在文中表现怎样的情感?8.写后花园的祖父,着墨不多。

从课文中捕捉信息,说说祖父是个怎样的人?9.你对大自然有兴趣吗?请写出你喜欢的动物植物的名称,并用一两句深情的话来描绘一下。

附:参考答案1.màzha yú bàng suì wō piáo biānfú nì shuān līu2.(1)闪烁(2)冒(3)飞3.,:,;,。

4.示例:蜜蜂来了,就像蜜蜂来唱歌似的。

黄瓜结了,就像黄瓜在打秋千似的。

5.萧红张乃莹无拘无束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6.(1)反问(2)排比(3)拟人(4)比喻7.作者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8.在“我”的眼中,祖父是一个慈爱的老人,带“我”种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识,呵护“我”成长。

9.略二、类文阅读白色鸟何立伟夏天到来,令我回忆。

——外国民歌《夏天的回忆》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那片河滩就不会这么苍凉这么空旷。

惟嘶嘶的蝉鸣充实那天空,因此就有了晴朗的寂寞。

又何况还是正午,云和风,统不知踅到哪个角弯里去了。

然而长长河滩上,不久即有了小小两个黑点;又慢慢晃动慢慢放大。

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还格格格格盈满清脆如葡萄的笑声。

却是两个少年!一个白皙,一个黝黑。

疯疯癫癫走拢来。

那白皙的,瘦,着了西装的短裤,和短袖海魂衫。

皮带上斜斜插有一把树丫做的弹弓。

那黝黑的呢,缺了一颗门牙,偏生却喜欢咧开嘴巴打哈哈,而且赤膊。

夏天的太阳,连他脚趾缝都晒黑了,独晒不黑他那剩下的一颗门牙。

同时脑壳上还长了一包疖子,红肿如柿子的疖子。

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

“哎呀,累。

晒死人哪!”“就歇歇憩吧。

城里人没得用。

”在高高的河堤旁,少年坐下来歇憩。

鼻翼一扇一扇。

河堤上或红或黄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就把两只竹篮懒懒扔在了足旁。

紫色的马齿苋,各各有了大半篮。

这马齿苋,乡下人拿来摊在门板上晾晒干了,就炒通红通红的辣椒,嫩得很,爽口得很。

城里人大约是难得一尝的。

故而那白皙的少年,也就极欢喜外婆炒得喷喷香香的马齿苋干菜,咽绿豆稀饭。

外婆呢,自然淡淡一笑:“这伢崽!”“扯霸王草?”黝黑的少年提议道。

“要得,要得!”“输了打手板心?”“打手板心就打手板心。

”便一来一去扯霸王草。

输赢并不要紧的,所要的是快活。

蝉声嘶嘶嘶嘶叫得紧。

太阳好大。

待这游戏玩得腻了,又采马齿苋。

满满的,篮子了,再也盛不下一点点了。

就又坐下来歇憩。

那白皙的少年解下弹弓,捡了颗石,子努力一射,咚的一声,在那河心地方,就起了小小一朵洁白水花。

“咦呀好远!”“我要射过河去。

”“吹牛皮。

”“我才不吹哪。

”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遽地流。

粼粼闪闪。

这是南方有名的一条河,日夜地流去流来无数美丽抑或忧伤的故事,古老而新鲜。

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寥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舔着天空舔着岸。

有小鱼小是蹦蹦跳跳。

卵石好洁净。

小鱼小虾蹦蹦跳跳。

卵石好洁净。

“我现在要考一考你。

”白皙的少年说。

“考么子?最不喜欢考试!”“你看出来左边的岸和右边的岸,有哪样不同?”“左边有包谷地。

右边没有。

”“不是问这个哪!”“左边……有个排灌站。

右边没有。

”“不是问这个哪!”到后来那黝黑少年终于摇脑壳了。

“哎呀你,看哪,左岸要平一些,右岸要高一些。

,还没看出来?”“真的咧!”“这里头有道理。

你晓得啵?”又把那生了疖子的脑壳摇来摇去。

“讲,晓得就讲。

”“我表哥,他讲这是地球自己转动造成的!”“啧,啧,你晓得好多道理。

”白皙的少年于是笑了。

乌黑眼瞳熠熠地亮。

然而忘记了,采马齿苋却是那乡下少年教会了他的;还教会了他如何烧包谷吃,如何钓麻拐(田鸡)……人各有自己的聪明与骄傲,奈何不得的。

蝉声稍稍有了歇止。

“好安静。

”“是咧。

”“采了这样多马齿苋,回去外婆会高兴咧!”“当然。

表扬你做得事。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兴的样子了。

银发在眼前一闪一闪。

怪不得,他是外婆带大的。

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

臂弯宁静又温暖。

却忽然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

竟不晓得为什么。

方才吃午饭时候,有人隔了田塍喊外婆,声音好大。

待外婆回来,就带了这黝黑的少年——他的朋友,叫他们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

采马齿苋,划水,随便。

总之要痛快玩它一下午。

“听话,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

”一人给了一只,大竹篮。

其时头上太阳,正如烧红的一柄路铁。

白皙的少年好高兴,同时又讶异。

因为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

然而今日全变了。

外婆你几多好!蝉声又抑扬了起来。

一只两只野蜂在头上转,嗡嗡营营。

黝黑的少年于是说:“划水好啵?划到对岸去。

”“好的。

”眯了眼睛望对面绿色的岸,和远远淡青的山。

“好的,好的。

”“比赛?”“比赛。

”“输了是狗变的?”“狗变的就狗变的。

”黝黑的少年便笑了。

缺了门牙的笑很羞涩很动人。

因此扑通地一齐扎到河里头去。

河水清凉又温柔。

轻轻托起一黑一白赤条条两个少年;轻轻忽开忽谢着一朵一朵漂亮水花。

那城里来的少年,几乎呛水了。

因为他想要笑,因为他看到他的朋友,游泳的姿势应当叫做“狗爬式”,几多滑稽。

又还从那缺了牙的口里,噗噗地朝他喷水。

远处一页白帆,正慢慢慢慢吻过来。

真好玩,真快活。

并且这边的岸,景致又不同。

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

水草好葳蕤。

后面呢则是芦苇林。

汪汪的绿着,无涯的绿着,恰如少年的梦想。

“咦呀!这地方,几多好看。

”“城里来的才讲它好看。

”赤条条的少年站在岸上。

一个白皙,一个黝黑。

头发湿漉漉的,情绪倒比天空还要晴朗。

然而那白皙的少年,陡然闷声一喊,就朝后面倒退数步,踉踉跄跄。

——水草里头有条蛇!“莫怕,”黝黑少年说,“莫怕,水蛇。

”同时猫腰下去,极快地捉住蛇尾随手一扬,那蛇便如闪电,倏忽落在了,河里头。

好吓人。

白皙的少年出了大半身汗,立即对他的朋友生出了景仰。

朋友就又问他:“你眼睛好不好?”“右边是一点二。

”“莫怕。

明日我捉了金环蛇银环蛇,取了胆来给你吃,包你眼睛就好!”自然又平添了若干的景仰。

看到那缺了的门牙像小小一眼鼠洞,便觉得又亲切,又好笑。

刚刚还要讲几句话,朋友忽然竖起食指止住了,耳语道:“莫做声。

快看。

”“什么?”“那边。

”“——咦呀!”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

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

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什么时候落下来的呢?白皙的少年想:哎呀,要是把弹弓带过河来,多好!然而立即又自行取消了这法西斯主义。

因为那美丽和平自由的生命,实在整个地征服了他。

便连气也不敢大声地喘了。

四野好静。

惟河水与岸呢呢喃喃。

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地亮。

水草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要捉住就好咧。

养起它来天天看个饱。

”黝黑的少年悄声道。

“不。

”“你不喜欢?”“比你喜欢得多!”黝黑的一笑,也就哑默无语了。

疖子隐隐地痛。

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

而且交喙,而且相互摩擦着长长的颈子。

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一体,简直如同一幅画图了。

赤条条的少年,于是伏到草里头觑。

草好痒人,却不敢动,不敢稍稍对这画图有破坏。

天蓝蓝地贴在光脊的背。

空气在燃烧。

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忽然传来了锣声,哐哐哐哐,从河那边。

“做什么敲锣?”“哎呀,”黝黑的少年,立即皮球似的弹起来,满肚皮都是泥巴。

“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啪啦啦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

从那绿汪汪里,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天好空阔。

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

鉴赏要点这篇小说以十年动乱为背景,但没有直接写社会的动荡。

两个少年在河边尽情地嬉戏,美丽的大自然,天真淳朴的少年,自由快乐的水鸟,这一切如诗如画。

直到最后,才突兀而来一声——“开斗争会”,把人拉回到残酷的现实。

小说不以人物、情节为重点,而主要在表达一种感觉、氛围。

问题探究1.小说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有何妙处?2.小说通过哪些事件来表现少年欢快的生活?3.小说是通过什么方法描写“外婆”这一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小说题为“白色鸟”,你是怎样理解的?5.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复述这篇小说,这句话应该是什么?附:参考答案1.这篇小说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画线的两个句子更是如此。

小河“流去流来无数美丽抑或忧伤的故事”,白帆“慢慢慢慢吻过来”,一个“流”字写出了小河历经岁月沧桑而又生命常在,一个“吻”字摹写了小船缓缓而来的逼真情态,给人立体、流动的感觉。

2.(1)迤逦河滩。

(2)扯霸王草。

(3)采马齿苋。

(4)射弹弓。

(5)“考试”。

(6)划水比赛。

(7)捉蛇。

(8)看水鸟。

3.由“紫色的马齿苋”引出对外婆的描写,写了外婆的外貌、由城里到乡下的经过、外婆炒得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为外孙介绍朋友等,这样的侧面描写一来写活了外婆这个人,交代了白皙少年与外婆的亲密关系,二来也衬托了白皙少年的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用两只“白色鸟”来象征两个少年、象征人的童年、象征童年的心。

“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那美丽和平自由的生命,实在整个地征服”了少年。

“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

而且交喙,而且相互摩擦着长长的颈子。

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一体,简直如同一幅画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