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总结第一、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1.方法的内涵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
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内涵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
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
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
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
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
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1)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果是解释或预测、发现或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
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但它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性。
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好实践性较强,由于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
(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第二,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第三,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有好几种研究方法。
方法一,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护展知识;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际的问题。
人们对使用“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二个术语产生了一些误解(略)。
“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
它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它研究的人群常常也很小。
在方案设计和方法论方面,行动研究不如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苛刻,研究通常是整个群体参与。
前一段时间,对行动研究呈有二段时间有过比较连续的思考,第一段时间,假期学习时,老师主要介绍了行动研究方法,当时给我的印象似乎是我们所能做的教育技术研究都属于且只适合运用行动研究,回想起来,理解某一种研究方法,最好能把它与其它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第二段时间是学习“基于设计的研究”期间,在二者的比较阅读中(还很粗略),对二种研究方法有了稍稍深刻的理解,设计研究,关注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强调设计,而行动研究关注的是更具体情境中的特定问题,较少关心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按另一老师的观点,设计研究相比于行动研究,是更为规范的研究。
方法二,基于研究方法,一般方法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克莱斯万的一种定义方法,定性研究(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用语言文字)(P14~17有待研究进程中反复理解)。
作者还建议:在方法论上,把它们视为连续体是有益的,各种方法论在连续体中的位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参照图1.4 “教育中定性—定量研究的连续性特征”,我现在所做的研究,前期工作(访谈基础上提炼决策要素、设计教学决策工作模型阶段)倾向于定性研究,后期的实验阶段可能倾向于定量研究(应该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还有待于清晰)。
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历史研究、人种学研究;定量研究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3)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3)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3)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3)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3)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3)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3)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3)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3)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3)三、一般研究方法 (3)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3)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3)一、确定研究问题 (3)二、收集资料 (3)三、分析 (3)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3)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4)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4)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4)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4)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4)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4)第三章查阅文献 (4)第一节文献检索 (4)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4)一、信息来源 (4)二、图书馆 (4)三、期刊文献 (4)四、索引和摘要 (4)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4)六、元分析报告 (4)七、《教育研究评论》 (4)八、论文 (4)九、辞书 (4)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 (4)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 (4)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4)一、摘要或小结 (4)二、组织信息 (4)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4)一、批判性阅读 (4)二、写综述 (4)三、参考文献 (4)四、准备文献目录 (4)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4)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4)一、问题的确定 (4)二、文献综述 (4)三、方法或步骤 (4)四、研究的意义 (4)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4)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5)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5)二、文献综述 (5)三、方法或步骤 (5)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5)一、摘要 (5)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5)三、附录 (5)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5)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5)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 (5)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5)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 (5)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5)一、绪论 (5)二、文献综述 (5)三、方法或步骤 (5)四、结果 (5)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5)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5)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5)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5)二、发表标准 (5)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5)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5)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 (5)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 (5)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 (5)一、排除偏差 (5)二、避免混淆 (5)三、控制无关变量 (5)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 (5)第七章实验研究 (5)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 (5)一、实验变量 (5)二、“被试”一词的使用 (5)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 (5)一、实验效度 (5)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 (6)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 (6)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 (6)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 (6)第六节因素设计 (6)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 (6)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6)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 (6)第八章准实验研究 (6)第一节效度问题 (6)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6)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6)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 (6)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 (6)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 (6)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 (6)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 (6)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 (6)二、A-B-A设计 (6)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6)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 (6)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 (6)一、事后追溯研究 (6)二、调查研究 (6)第二节调查设计 (6)一、纵向设计 (6)二、横向设计 (6)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 (7)第四节问卷调查 (7)一、题目的编制 (7)二、题目的格式 (7)三、附信 (7)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 (7)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 (7)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 (7)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 (7)八、网络调查 (7)第五节访谈调查 (7)一、访谈题目 (7)二、访谈的进行 (7)三、错误的潜在原因 (7)四、电话访谈 (7)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 (7)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 (7)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 (7)一、工作设计 (7)二、工作假设 (7)三、资料收集 (7)四、资料分析和解释 (7)五、编码 (7)六、撰写结果——深描 (7)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7)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 (7)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7)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 (8)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 (8)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 (8)第十一章历史研究 (8)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 (8)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 (8)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8)一、确定研究问题 (8)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 (8)三、综合信息 (8)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8)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 (8)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 (8)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 (8)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 (8)一、现象学特征 (8)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 (8)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 (8)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 (8)一、确定研究的现象 (8)二、确定对象 (8)三、假设的生成 (8)四、收集资料 (8)五、分析 (9)六、得出结论 (9)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 (9)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9)一、信度 (9)二、效度 (9)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 (9)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 (9)第一节混合法 (9)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 (9)二、混合法的优势 (9)第二节建模法 (9)一、建模的步骤 (9)二、建模法举例 (9)三、建模法总结 (9)第三节德尔菲法 (9)一、德尔菲法的过程 (9)二、德尔菲法的变式 (9)三、德尔菲法举例 (9)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9)第十四章抽样设计 (9)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 (9)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9)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 (9)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 (9)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 (9)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 (9)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 (10)第四节整群抽样 (10)第五节系统抽样 (10)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 (10)第七节有目的抽样 (10)一、全面抽样 (10)二、最大差异抽样 (10)三、极端个案抽样 (10)四、典型个案抽样 (10)五、同质抽样 (10)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 (10)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 (10)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 (10)第一节测量的概念 (10)一、测量量表的种类 (10)二、测量的信度 (10)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 (10)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 (10)五、测量的效度 (10)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 (10)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 (10)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 (10)二、态度测验 (10)三、能力倾向测验 (10)四、等级量表 (10)五、观察系统 (10)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 (10)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 (10)一、数据编码 (10)二、数据文件举例 (10)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 (11)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 (11)第二节分布 (11)一、描述分数的分布 (11)二、标准分(z分数) (11)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 (11)一、相关的应用 (11)二、不同的相关系数 (11)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1)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 (11)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 (11)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11)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 (11)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 (11)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 (11)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 (11)第四节参数分析 (11)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 (11)二、方差分析 (11)第五节非参数分析 (11)第六节相关分析 (11)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11)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 (11)第九节元分析 (11)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时期特点】(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中国】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一章概论一.概念界定1.研究:就是一个认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2.科学研究:①含义: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②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3.教育科学研究:①含义: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②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③功能:解释、预测、控制④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创造性(最突出的)、伦理性4.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研究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方式、手段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研究,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特点:①一般:A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B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C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D强调方法的科学性E创造性。
②独特: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研究的周期较长;C针对性、实践性强;D教育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2.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三.分类1. 四种水平: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2. 依据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①具体的科学方法论:文献法等②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等③最一般的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③依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④依据研究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五.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 3.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4.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作者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论原则第二编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定第五章文献检索第六章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第七章教育研究的设计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八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概念第九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第十章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第十二章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第四编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第十三章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第十五章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及其效能后面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和主要参考书目。
从内在逻辑上看,本书是按照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假设、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为脉络行文的。
在第一编讲述了一般的理论问题之后,从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估几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研究方法。
这这种行文方式对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即我们在撰写论文或者专著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
或是按照研究进行的顺序进行,或是按照理论观点的逻辑递进进行,或是按照约定俗成的顺序如首字母、笔画数等顺序进行,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观点更加系统,更清晰,更具有逻辑性,也更能够完整全面地说明我们要阐述的内容,做到不重不漏。
本书在阐述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时有些模糊。
作者认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就方法这个大领域,涉及两个基本层级,一是教育研究方法学,二是教育研究方法论。
认为教育方法学指的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
而教育研究方法论则是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
但是在后面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课题的阐述过程中。
作者只阐述了教育方法学方面的内容,而教育方法论方面却没有阐述,这就出现了一个界限不清晰的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裴娣娜教授的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并广泛地吸取了我国和西方教育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全书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又广泛地吸收了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方面的成果;还将数学方法应用于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这样既提高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又反映出教育研究方法的时代特点。
目录序言前言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二、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第二节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一、四种研究水平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一、促进教育改革的活力二、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三、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基本特征一、直觉观察时期二、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四、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第二节影响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哲学认识论与教育研究二、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研究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教育研究四、相关学科的发展与教育研究五、社会文化传统与教育研究第三章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论原则第一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一、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三、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四、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五、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三、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四、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第二编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定第一节正确选定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一、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二、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三、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第二节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一、问题必须有价值二、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五、问题要有可行性第三节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一、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二、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第四节选题的过程及方法一、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二、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四、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第五章文献检索第一节文献检索概述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二、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第二节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一、文献的三种等级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第三节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一、文献检索的过程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三、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第六章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第一节研究假设概述一、什么是研究假设二、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三、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第二节教育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及假设的检验一、两种不同的分类法二、研究假设的形成与检验第七章教育研究的设计第一节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二、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第二节选择研究对象一、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二、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三、取样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分析研究变量一、初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状态二、选择自变量三、确定因变量四、辨别无关变量第四节形成研究计划一、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二、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八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二、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三、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第二节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一、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二、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第三节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二、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第九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一般原理一、定义与分类二、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三、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二节调查表、问卷及访谈一、调查表二、问卷调查三、访谈第三节教育的观察研究一、什么是教育的观察研究二、观察研究的记录三、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教育的测验调查一、测验调查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范围二、测验调查的施行步骤三、测验的编制四、测验调查应用案例附: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第十章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第一节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认识一、什么是教育比较研究方法二、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三、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一、同类比较研究与异类比较研究二、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三、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第三节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要求一、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步骤二、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第一节教育实验研究法概述一、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历史发展二、教育实验研究法的性质和基本特点三、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四、实验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及局限五、教育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第二节教育实验的设计一、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二、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三、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评价一、教育实验课题的效益性二、教育实验假设的科学性三、教育实验设计、程序与方法的合理性第十二章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第一节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一般原理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三、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理论模型的建构方式第二节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基本方法一、发生学方法二、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四、历史——逻辑方法五、系统科学方法第四编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第十三章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第一节定性分析一、定性分析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二、定性分析的过程及方法三、对定性分析可靠性的检验第二节定量分析一、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二、教育研究与元分析三、模糊数学与教育的定量分析附:各种统计公式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第一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一、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一般概念二、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三、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要求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评价一、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功能二、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内容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四、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第十五章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及其效能第一节科研群体的类型及其优化组合的原则一、优势互补、群体攻关,是现代教育研究发展的要求二、群体科研的基本类型三、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第二节研究者个体科研能力结构及其培养一、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结构二、研究者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教育研究的基础术语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基础知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第二节教育研究及其特点第三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第四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例1:某位小学老师教小学二年级,新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并配备了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录像、教科书、教案等。
【研究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合适;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教材【做法】用教科书上第一单元,用教学片讲第二单元,看哪一种方式能取得教学和辅导的良好效果。
【分析】如果第一单元比第二单元成绩好,能说明什么?可能性一:第一单元容易可能性二:第一单元考试题更能反映所学的内容可能性三:教科书写得好可能性四:教学片乏味例2▪【研究问题】某研究生想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某问题价值观上的异同【做法】从参加暑期训练班的老师和学生中各选150名,面谈,自由提问,观察得出结论。
【分析】1. 这两组人员的代表性不可靠,不能代表广大师生,因为参加暑期班的和不参加的可能在价值观上就有差异,结论不具推广性。
2. 单凭观察法,可能存在想从资料中寻找心目中答案的倾向。
因为没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读书,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会出现偏差。
意义一、对教师而言,可以提高专业水平二、对学校而言,可以形成学校特色,提高教育效益三、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可以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四、对整个社会而言,可以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有层次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内容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的有目的、系统地认识过程。
包括四个方面含义:有清楚的研究设计;围绕明确的问题,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强调方法的规范性社会科学:异质性很难完全量化自身的特点:一、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二、教育研究时间较长三、教育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四、教育研究需要多方配合五、教育研究要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第三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一、按目的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都可以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2.教育研究的意义(背诵)(1)改善教育实践(2)推进理论建设(3)提高教师素质3.教育研究的类型(选择)(1)按照教育目的:基础研究/纯研究/理论研究(为什么)和应用研究(事实材料,是什么);(4)按照研究对象及其任务/研究内容: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2)按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质的研究定性研究VS 定量研究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2.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背诵)●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脱节;●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
(2)现状(背诵)●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教育研究问题意识增强,研究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
(3)问题(了解)●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未得到应有重视;●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重思辨分析,轻实践与实验;●不善于吸收、利用其它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3.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了解)(1)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2)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3)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4)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1.客观性原则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1)研究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2)坚持教育方法使用中的严格的操作程序。
2.创新性原则(1)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2)具体问题时,适时调节教育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科学研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关键教育科学理论呈现两种形态(1)反映经验层次认识水平的经验性原理;(2)反映事物普遍本质的理论性原理。
4.伦理原则(1)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着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2)避免给对方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3)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5.操作性和适切性原则6.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背诵)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和评论阶段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选择)(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教育研究的选题1.选题的主要来源(背诵)(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和反思产生的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1-4章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意义人类的活动可以粗略的地分成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水平。
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3 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教育研究的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研究过程不是死板的,步骤是可以跳跃或交叉的。
特定的研究情况与上述研究步骤可能是冲突的,但所有研究都是系统的。
教育研究的效度不管研究指向哪个目标,我们都期望研究是有效,也就是具有效度。
我们说某件事是有效的,是希望它基于事实或证据,是“能够被证明的”。
包括两个概念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研究生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一个必要保证,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教育研究的分类基于研究的目标和目的区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是指向特定的问题;基础研究的指向则具有普遍性,它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它是由教师或行政官员来操作的,以帮助地方学校决策和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极端典型的意义上说,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教育研究方法资料总结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的涵义所谓教育研究,是指研究人员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以教育现象、教育存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寻求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为目的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即整体上的教育研究对象)是教育存在(实践形态的存在和理论形态的存在)以及教育系统与其它社会子系统的关系性存在。
三、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一,对教育实践活动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现代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
第二,就教育学科发展需要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进展是教育学科化和本土化的需要,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第三,对教育政策决策的制定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的政策制定、决策的前提条件。
第四,对学校管理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五,对教师而言,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学风格的要求。
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四、教育科学研究主体的素质1、优秀的思想品质(1)自决意识与自主意识(2)自控意识(3)批判怀疑意识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认为,做学问应当“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4)责任意识2、良好的能力素质(1)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强大的知识力。
教育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知识A.系统深厚的专业知识;B. 广泛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C.渊博的跨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哲学知识等;D.系统的研究方法知识。
(3)丰富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力。
(4)强大的自制力。
五、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一)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1.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
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1.方法的内涵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
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内涵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
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
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
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
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
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1)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果是解释或预测、发现或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
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但它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性。
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好实践性较强,由于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
(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第二,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第三,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概念教育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同样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核心)、方法技术。
同样执行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只不过是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他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的两层含义为: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创造知识+整理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结论的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的准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不宜过分强调】: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中去的程度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即研究的可靠性。
它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在给定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指的是研究的可重复性。
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点(共同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已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地技术资料数据。
●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具有创造性,及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独特特点(不同点):●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实践性强●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或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教育研究放法的对象包括教育研究方法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论。
概念:教育研究方法学: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的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主要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或方法原则。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及方法见得辩证关系。
●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1、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改革的动力●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个价的重要战略措施2、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时代发展迫切需要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科发展需要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人员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方法: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按一定程序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方式、手段的统称。
方法的选择,须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才能获得效果。
列宁说科学的方法原则、思维范畴“不是人的用具,而是自然和人的规律性表述”。
掌握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他是研究各种科学方法,分析其内容、特点和作用,并从整体上研究各种科学方法的相互联系,探索科学方法产生、应用和发展规律。
科学方法论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方法论指一般科学方法论,及研究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一般方法。
狭义的科学方法论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研究中产生了许多新方法,并逐步推广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科学方法论已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简答题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特征:教育研究方法机油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又有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性。
(1)一般特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已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无论是以发现或发展一定的原理、原则、方法或理论为目的的探索性研究,还是以寻求解决消失问题答案的对策性研究,都要求作出理论的说明和逻辑的论证,而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或言论的罗列。
●要有科学假设和对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要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地资料数据。
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理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做判断。
●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具有创造性。
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所,有所突破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2)独特性●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实践性强●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着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针对不同主题的不同需要而言的。
●对教育实践活动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现代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人类活动氛围本能、经验和理论自觉三个水平,现代教育的系统性、快速变革性要求教育活动建立在理性自觉地基础上,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活动理论自觉地主要途径。
●就教育学科发展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育活动理论自觉的主要途径教育学科学化的历程与教育研究方法的突破是分不开的,方法每取得一步进展,就会使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前进一大步。
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
中国教育学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西方教育学知识的简单移植和传播,缺乏立足中国教育问题和经验材料的研究。
●就教育政策决策的制定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制定政策、决策的前提教育决策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科学化的水平,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科学研究●就学校管理者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的特色和水平通过教育科研来体现,科研兴校已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主要途径。
科研兴校的内涵在于把学校的发展从依赖靠经验办事转移到依靠教育科研来揭示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规律,提高学校的质量和水平。
●就教师而言,参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方向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是教师研究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要特征历史阶段◆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至16世纪)总说: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教育进行解剖分析,他们把教育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
无论唯物论或辩证法思想都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
特征:●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首次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初步运用和朴素的系统观的形成●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说:近代科学产生后(产生标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研究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这是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础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
特征:●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还着重揭露了现象见得联系和发展历程●教育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理性演绎法:笛卡尔)●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了“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总说:这个时期,新兴科学飞速发展,科学内部分工日以精密和专门化,数学和数理逻辑的广泛应用,对物质结构的愈来愈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加重视理论的模式和结构的作用等,都要求对哥们学科的共同问题,特别是科学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构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一直而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明显的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事,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取得显著进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科学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对方法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是科学研究中的直观性程度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不同学科的项目渗透,在原有学科的临近领域产生了新的学科生长点,这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正式科学的进一步分和综合,产生了系统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同事促进了综合思维方式的发展●现代科学发现了一些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贯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变化,同事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所知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由此产生了科研课题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必要,从而产生了协调科学研究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方法论。
✧科学发展和方法论变革对现代教育研究的影响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深刻变革,给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提供了一些列新的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当代科学走着即分化有综合的发展道路。
在方法论方面产生了共性与个性的不同需求,需要处理好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等问题。
●教育科学的分化。
边缘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促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日益复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就提出了重新弓箭教育科学方法论体系的要求,设计方法论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时间的统一、多元化与整体性的统一等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