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VIP专享]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VIP专享]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第1课◆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

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

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孑L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阅读与思考“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历史学家把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基于他们要求()A.民主与科学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彻底废除旧制度D.发扬新思想,弘扬民主与科学2.1912年9月《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认真观察图片,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赞美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反映辞职后的孙中山投身民生建设C.赞扬在孙中山领导下中国不断前进D.希望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朝统治3.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

”孙中山的思想实质是 ( )A.资产阶级民权主义的思想B.封建专制思想C.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D.君主立宪思想4.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5.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6.右图影片描绘了一代伟人书写的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真实画卷、一首壮丽的诗史。

下列说法不能证实这一诗史的是()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D.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7.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

”此处的“开始”是指()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卷1.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 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 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 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 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 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 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 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 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3.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

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

这些状况()A.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B. 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C. 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D. 便利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4.下列是对京师大学堂的评述,正确的是()①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②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③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④曾是清朝最高教育行政机关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5.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其历史沿革起源于()A. 天一阁B. 京师图书馆C. 北平图书馆D. 北京图书馆6.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

”该规定()A.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B. 体现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C. 使教育事业开始重新走上正轨D. 便利了国家收回教育主权7.1905年南通博物院建立,这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家公共博物馆,其创办者是()A. 韩伯禄B. 梁启超C. 张謇D. 蔡元培8.下表是中国近代中小学课程的设置。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子路问政,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将“正名”放在为政首位,合理的解释是()A.确立礼制等级,规范社会秩序B.迎合政治需要,提高儒学声誉C.推广学校教育,选拔政治人才D.整理文化典籍,恢复文化传统2.“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从根本上讲朱熹是在强调()A.教育旨在“明人伦”“正纲常”B.学校教育不能以词章为主C.学校教育要体现社会责任意识D.学习与修养要循序渐进3.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小学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这些变化()A.说明英语成为国际主流语言B.反映我国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D.受时代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较大4.谢青等学者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评述道:“考试把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运行中,吸引无数学子负笈入斋,晨诵夜读,刻苦学习,学校教育充满活力,迅速地兴盛起来。

”他认为考试()A.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制度B.促进学校教育的繁荣发展C.推动古代教育体系形成D.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5.1913年6月15日,《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

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有一种女子,举止佻达,长袜猩红,袴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

由此表明当时()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B.新旧文化在交融中激烈碰撞C.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6.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而其最引以为豪的是它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有明确刊印日期),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而有关该书的来历,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支付多少钱”。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复习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复习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校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文化遗产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形式:官学和私学
官学
私学
先秦时期“学在官府”
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孔子首创;
西汉设立的太学
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
三、古代文明遗迹 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 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近代文化遗产
代表: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
(1)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 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 产的泰山。
A、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B、是不同民族、国家进行交流的宝贵资源 C、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中国和世界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所采取的具体的措施。
(1)国外 ①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年, 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2)中国 ①中央政府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 法》。 ②1930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 物保存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 国性文物普查。 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⑤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 关颁布的法律。

高中历史 必修三 人教版 课后题参考答案集

高中历史 必修三 人教版 课后题参考答案集

──王阳明《传习录·答周道通书》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日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
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
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
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om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w.c 解题关键:不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主张。 da 思路引领: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特点,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发 kh 展。 ww. 答案提示:一、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 w 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 网 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
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 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 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 观念;④重农抑商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配套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配套习题及答案

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民主与2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体现了材料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民本主义D、民生主义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治D、推翻专制统治4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5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

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解决”。

对此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取消清王朝法律中对于广东、福建的“口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民”、发匠、优伶、娼妓、杂役、兵卒的歧视政策,主要体现了()A、民族平等的原则B、三权分立的原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D、民主主义精神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孙中山所说的“不同”办法是指①建立民国②扶助农工③平均地权④节制资本()A、①②B、①③、②③D、③④8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复习提纲)第一节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智者”运动一、第一阶段:智者学派—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背景:⑴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⑵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5.智者含义: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6.言论特点:⑴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⑵注重实利。

⑶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7.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⑴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评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⑶作用:启蒙作用。

1.研究范围:道德哲学。

2.教学方法:诘问术(“助产术”)3.重要主张:⑴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⑵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⑶“认识你自己”。

(他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⑷“美德即知识”。

4.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5.评价:⑴马克思:“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⑵德菲尔神谕: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⑶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先驱和战友。

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芝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3.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4.哲学划分:⑴哲学划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部分,其中以物理学和伦理学最重要。

⑵物理学:即自然哲学,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逻各斯。

5. 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力。

⑵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⑶人与自然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得出结论:人人生而平等6.历史意义:⑴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

⑵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探究一: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相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六单元整合6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六单元整合6
-6-
单元整合
三、邓小平理论
1.形成与发展历程 (1)发端: ①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②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 (2)初步形成: ①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
-1-
单元整合
-2-
单元整合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不久,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2.实践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 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发展 (1)表现: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和“耕者有 其田”等内容,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影响: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3-
单元整合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1)发端: ①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提出坚持无 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②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2)成熟: 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 程作了详尽的论述。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形成比 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1)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 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④ D. ②③④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A. 驱逐满人 B. 汉人掌权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3.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从中可以分析出()A. 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B. 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 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D. 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4.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5.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 ①②③④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 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C. 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D.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7.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 共和B. 社会保障C. 人权D. 君主立宪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9.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与科学10.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堂达标】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

2.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

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

A项不准确。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3.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

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选D。

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4.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A.外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历史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答案】D2.1894年孙中山组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905年组建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并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民族主义中的“驱除鞑虏”继承了兴中会的纲领,有着相同的含义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C.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的一次实践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上阐发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据所学知识可知,兴中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带有排满兴汉的狭隘色彩,而在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中大汉族主义的色彩淡化,A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目要求;B、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3.“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

”据此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三民主义【答案】A4.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A.“驱除鞑虏”B.“民权主义”C.“恢复中华”D.“民生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材料中孙中山主张国民权利平等、拥有参政权,选举产生总统、议员,组成议会并制定全体国民遵守的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体现了“创立民国”的“民权主义”思想,故选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2.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3.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4.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A.地主阶级 B.西方列强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 D.国民党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6.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 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7.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8.中共十三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3)“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
199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在这之后,开始出现一些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拨乱反正的好文章。特别是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展开了。
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教材以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历史坐标,以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为载体,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从提出到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
(1)中共十二大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二大的音像资料,掌握十二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修改与创新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
准备
多媒体等常用教学设备
教学
过程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综合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综合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能够申遗成功,主是得益于其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它那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还有那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共同呈现出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有力地将中国文明推到了5000多年前。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说明()A.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考古发现会影响历史研究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D.考古是历史研究最佳途径2.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惊艳全国,这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引发了河南博物院的参观热。

这体现了()A.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B.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D.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价值3.古代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罗马是16世纪文艺复兴的中心。

以下选项中,搭配错误的是A.图拉真广场——中轴对称,功能齐全B.万神殿——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C.《创世纪》——文艺复兴的一座丰碑D.大斗兽场——建筑力度与外观美感相结合4.“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这是唐代诗人汪遵写的《咏长城》诗。

下列有关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秦长城西到临洮,东至辽西的山海关①汉新修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①明代对长城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①晚清在长城居庸关建“人”字形铁路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该对联的宗旨是()A.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B.传承中华传统文化C.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D.抵制外来文化入侵6.下表展示的是洪堡和蔡元培两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成就及主张。

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社会和世界。

而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什么是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指的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航海活动的时期。

2.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是什么?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包括科技的进步、地理发现的需要、商业利益的驱动等。

3. 文艺复兴是什么时期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化运动。

4.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包括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艺术创作的繁荣等。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崩溃与变革1. 近代中国的崩溃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崩溃的原因包括外国侵略、内部腐败、社会矛盾等。

2. 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3. 五四运动的影响有哪些?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倡导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提倡白话文等。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没收地主土地、分配土地给农民、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等。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什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对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4.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建设内容有哪些?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通过对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的答案进行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的社会和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

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其与中共民主纲领的异同。

[情景导学]
材料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提示:由改良到革命。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教材导学]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但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流亡国外的孙中山,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等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4.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
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轻巧识记]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易错易混]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教材导学]
1.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