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
“学习共同体”课改目标及基本操作模式
“学习共同体”课改目标及基本操作模式一、课改目标1、总目标:培养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孩子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的安全、安心、安静的“三安”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
教师真正做到教好教会,孩子真正做到学好学会。
2、教师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实施共同体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做课堂学习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全面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
4、课堂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构建学会倾听、反思质疑、高效优质的“学共”课堂。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育人效果。
二、模式要求“不被学校外部的各种动向和诱惑所迷惑,不被媒体报道所困扰,不被外部强加的课题所压迫,专心守护每位儿童的学习,探究每个教材的发展性,更多地创造与同事交流学习的机会,认认真真地组织日常的教学实践。
”每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加强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我们推广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三环五步目标尝试教学法”。
1、基本教学环节基本教学环节是“三环五步”。
“三环”是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检测反馈这3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五步”就是是:“出示目标→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检测反馈”这5个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出示目标。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教师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抓住授课内容的本质、提取精华,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确定后的目标要让学生读一读,明确本堂课到底要学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标。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当谈到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时,我们通常是指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的支持和合作的社区。
这个共同体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提供一个互惠互利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创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资源和挑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发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学生可以共同探索数学概念,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这种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家长的支持:家长在学习共同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与教师合作,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并提供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小组活动、伙伴练习等形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帮助他们巩固数学知识。
互动性教学:互动性教学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课堂上的学生参与程度和互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提供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资源,如数学游戏、练习册、网上资源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继续日常的数学学习,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技能。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建立起来的社区。
通过合作学习、互动性教学和提供资源等方式,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学生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享,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般较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完成一些课堂活动。
学生可以一起解答问题、一起讨论解题思路、一起完成小组作业等。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交流是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通过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思想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利用质疑法和反思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教师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探讨作者:候元花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27期摘要: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基于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长效培养而提出的合作化、共情课堂模式。
实行“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学建设,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可采取以下策略:明确教学导向,清晰划分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共同体构建;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互助性学习,增强学生互动性;家校教育信息互通,提高教育教学的全面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89-04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小学生‘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构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3880“学生学习共同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
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能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监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成长。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有以下价值。
一是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是能促进学习信息交流。
学生能力有限,仅靠自己学习会有很大困难,构建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信息交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培养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是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参与度更高。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人们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学习社群。
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共同促进数学学习的提高和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同时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数学游戏、互动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辅导等方式,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学习比较和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家长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中也有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好作业,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鼓励孩子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还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倡导。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成绩。
希望未来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意义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而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则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分享想法,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建设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建设是指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建设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为了建设一个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等,提供更多元化、活动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建设中还需要重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互动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
多元互动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探讨的多元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情感互动等。
运用多元互动的方式建构起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情况等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要营造开放的、轻松的、积极的数学课堂。
一、任务引领,加强体验共同的任务是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要素之一。
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爱玩。
共同的任务能带给他们一种集体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起学习共同体,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了解、认识、深化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进行“有趣的七巧板”拓展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和任务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合作拼图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游戏的体验,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在完成拼图的任务之前,教师要通过出示图形、学生辨认图形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等学生对图形的记忆调动起来以后再揭示这节课的课题,很多漂亮的图形都是由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就叫作“七巧板”。
一副七巧板由两个相同的大三角形、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及另一个三角形组成。
这时,教师发布任务,让学生每5人为一组,利用七巧板完成老师要求的拼图任务。
第一个任务,用七巧板中的任意两块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第二个任务,用三块拼。
第三个任务,用四、五、六块拼。
最后一个任务,用七块拼。
通过任务难度的增加,学生通过合作逐步熟悉了平行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的拼图方法。
一些小组还创意地用七巧板拼出了人、兔子、小鱼等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拼图,體会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任务引领型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一方面是引领学生学习特定的数学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学习体验,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增强了数学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引言小学数学学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交流的机会。
而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可以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探讨问题,激发彼此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研究如何有效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并探讨教师和学生在其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研究目的的设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和特点,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参与和实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调查报告及成因分析
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调查报告及成因分析一、调查目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过程性教学方面。
这种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但同时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增加,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都知道,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强课堂的理解,并且更加深刻。
因此,我们会把家庭作业纳入计划,使其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这样,家庭作业就会成为学生的额外负担,他们被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所困扰,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对数学产生厌倦。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在谈论作业时会感到沮丧,家长也会抱怨,而老师们则感到非常沮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某些学校的数学老师和学生的作业设计分析了调查报告及成因分析。
我们期待通过深入的研究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从中汲取教训,以便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同时结合访谈的方式获取更多细节。
我们选择了一些学校中的数学老师作为我们的样本人群,并在这些教师的指导下向学生发放了问卷。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学生参与到本次调查中,以了解他们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透过此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业量过大且重复性强。
这表明学生们需要更少的时间去完成作业任务,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类似的题型。
最后,我们将所有数据汇总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学生们希望作业具有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内容和多样性,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老师应该布置数学作业,并且他们也愿意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说明了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重要性认识已经逐渐提高;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自主完成作业,但也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一)学生期望的数学作业种类多样化根据调查的结果,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多种类型的作业,包括填空题、计算题、选择题等等。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一、前言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等各方参与者共同合作、分享知识、经验、观点和信念,共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和指导的一个社会文化团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同,搭建更好的数学学习平台。
二、学生的参与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角。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是每位数学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1. 创设情境数学学习共同体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索。
在学习几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校园中观察各种几何图形,发现和探索它们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2. 引导合作在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与讨论,共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探究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在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者。
三、教师的引领与指导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通过明确学习任务、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小组学习等方式,实现小学数学中“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共同学习“学习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其主要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更加注重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注重群体动力发挥的作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方式。
一、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策略1.明确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任务的制定,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任务的引导,使学生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共同的沟通、探究、合作,从而有效地进行协作,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制定中,明确学生掌握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和角各部分的名称,能用角的符合表示角。
课堂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线段、直线和射线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图片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并展开充分的探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达方式,进行正确的绘画,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从而做到对于线的进一步了解,为接下来角的学习和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共同学习任务的引导,实现课堂中的共同观察、共同探究和共同掌握,实现了学习任务的达成。
2.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营造共同学习的环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共同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在促进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同时,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提升。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者们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构建学习共同体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下面将从学习环境建设、学习资源开发、学习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环境建设学习环境的建设对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环境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出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景: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场景,如角色扮演、游戏环节、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情感投入。
2.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成果,向他们传递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乐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动力。
3. 创造高效的学习空间:通过合理的教室布局和教学资源的摆放,营造出一个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舒适的氛围中集中精力,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学习资源开发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学习资源的丰富与更新,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资源开发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需要制定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内容,涵盖数学的不同领域和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2.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开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开发个性化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开发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设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涉及众多因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此,我们将从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及学校家庭教育的配合等方面,探讨一些建设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教师的教学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而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采用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配合。
家长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应该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二、学生的参与方式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特点和效果,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应用。
1. 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形成学习共同体。
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动力。
3. 教师之间的互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注重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应积极互相交流、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
二、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效果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探究和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4.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一、概念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组相互依存的个人,他们在实践性的活动中相互交往,共同地构建知识和技能,共同地促使每个成员在实现自身目标的促进整个共同体的成员取得成功。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构建数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构建1. 教师的指导教师是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伙伴学习等形式,学生可以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交流与分享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从而学习他人的优点,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共同提高。
4. 自主学习学习共同体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的制定和安排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意义1. 促进学习兴趣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感受到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交流、分享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使每个成员在共同体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3. 培养团队精神学习共同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助人和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培养创新思维学习共同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更具有探究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摘要】学习者在共同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身份的发展,形成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了个体知识与人性的双重社会性建构。
伴随着个体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三个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过程,促进了个体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习机制;教学实践;启示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活动的,人的学习也不例外。
人的学习活动是共同体的活动。
这使学习与共同体相结合而成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加以研究。
一、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机制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等三个同时进行、相互交叉的过程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
个体认识活动的成果——知识是个体在他者存在的共同体的场中通过与他者进行交流、不断地琢磨与检查自己所拥有的经验的结果,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处于流动的、向他者开放的系统之中。
学习是学习者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断进行的参与性实践。
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共同体是个体进行学习并建构知识的场,通过各种参与来建构个体的知识。
学习者个体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与他者的交往存在着认同与协商两个过程。
当与他者的交往中存在着相互认同的意义时,个体借他者的经验以巩固自己已有的经验;当与他者的交往中存在着有歧义的意义时,学习者个体与共同体中的其他参与者则通过意义协商的过程以解决个体经验中的冲突,实现个体的学习实践。
关于在数学课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2015年第11期愿意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自己的体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才更有成效。
三、在需要发挥集体力量时开展学习共同体学习很多时候要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时,需要多人的配合和协作,必须运用团队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这时,教师就必须组织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
在文言文《故事三则》中,比较三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是个难点。
个人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文段内容、人物品质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三个方面认识三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在班级交流的时候,学习共同体呈现出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从内容上,三个故事都是描写古人的“不取”。
但是子罕是“以不贪为宝”,是不取非分之物;饥者是“不食嗟来之食”,是不取施舍之食物;许仲平则是“不食无主之梨”,是不取不义之财。
在人物品质上,都体现了古人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是又各有不同,子罕身上所体现的是为官之人的官格,是清廉之道;饥者表现出来的事做人的骨气,是维护做人的尊严;许仲平则是具有高度自律意识的代表,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从刻画人物的方法上,都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人有其宝》成功的关键更在于叙事材料的取舍得当,《嗟来之食》则对人物做了精当的细节描写,《许仲平义不苟取》的动词用得异常传神,对比手法对凸现人物性格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这种在学习共同体内合作的互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对文本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对人物形象把握得更深入,而且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非常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共同的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适当调动学习共同体间的合作、竞争和交流学生阅历、经验的独特性与知识的全面系统性要求,构成了学习共同体间的合作、竞争和交流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合作共同体间的合作、竞争与交流,使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学习共同体成为一个合作开放的集体。
学习共同体间可以合作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探究,也可以交流补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间的竞争比赛,调动每一个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探索随着小学数学授课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保持他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他们被要求参与讨论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些课堂提供了激励和挑战,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信心。
本文将探索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1.合作参与学习共同体课堂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鼓励学生们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合作方法推动了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鼓励每个学生为小组的成功作出贡献。
在这样一个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变得更加有信心和创造力。
2.自我评估和反思学习共同体课堂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
这种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因为他们能够直接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与问题联系起来。
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数学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使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承诺。
3.个性化学习共同体课堂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任务时得到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注重帮助学生寻求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样式。
在这样一个个性化的课堂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够以独特的方式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立足于自我,从而更详细地指导他们为学习任务的完成设定目标和标准。
4.不断学习和发展学习共同体课堂注重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
学生被鼓励探索和提出问题,并在自己的解决方案上进行实验和探索。
这使得学生能够学习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接受新思想和方法的挑战。
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够培养学生关于不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的意识,以及工作队伍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态度和理念。
1.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激情学习共同体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觉得他们的想法和贡献得到了重视,这降低了他们对数学技能的恐惧感。
从“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浅谈小数课堂教学
从“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浅谈小数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
我在一堂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希望通过师生合作来让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即使这些探索不一定直接指向传统的数学理解。
这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 案例描述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期末考试,小红的语文和常识成绩加起来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和常识成绩加起来是196分。
小红的语文、数学、常识成绩各是多少分?”按照惯例,学生们默读题目后开始独立思考起来,有的在纸上写着、画着,有的沉思着……可以看出,孩子们并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
我没有急着告诉学生解答方法,而是引导他们把已知条件用式子的形式写出来:语文+常识=197 …①语文+数学=199 …②数学+常识=196 …③再问:这三个式子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们看着式子又开始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朱凌峰举起了手,我把他叫了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眼睛盯着他。
朱凌峰说:“从①②两个式子,´语文+常识=197 语文+数学=199´可以知道,数学比常识多2分”他刚说完,教室里便活跃起来了,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
第7组的傅雪羽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低声喊着:“我还有发现。
”看她迫不及待的样子,我叫了她的名字,还没站好,她就急着说:“根据②③两式,还可以知道语文比常识多3分。
”许多学生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赵路遥同学也显然发现了什么,站起来说:“从朱凌峰的回答中我知道了数学成绩等于常识成绩加2;从傅雪羽的回答中可以知道语文成绩等于常识成绩加3。
” 我及时板书下这重要发现:数学=常识+2 语文=常识+3。
叶芊接着说:“根据第③个式子´数学+常识=196´可以知道:数学成绩的2倍是196+2=198,那么,数学成绩是198÷2=99(分)。
数学课堂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之初探
不 知 不 觉 . 课 的音 乐 声 响 了 . 下 但 教 室 里 的讨 论 还 在 继 续
课 后 我 听取 了孩 子 的反 映 问 :
” 1
这 块 知 识 点 时 .我 在 黑板 上写 下 这
样 一 道 数 学 题 : 2 4 6 7 1 五 在 、 、 、 、0这
体 验 的 氛 围尤 为 重 要
基 于 以 上认 识 .我 力求 在平 时
个 数 中 .哪 一 个 数 与众 不 同 .为 什
学 过程 中学 生 围绕 老 师 提 出的 问题
比 3小 . 余 的 都 比 3要 大 其 师 :真 棒 ,你们 比老 师 还 要 能
干。 老师 应 该 向你们 学 习 生 4 我们组 …… ( 像有 困 : 好
先 自己 独立 认 真 地 思 考 .再 小 组 展
开 讨论 可 以看 出在 课 堂 上 学 生 敢 想 、 说 . 生 的 思 维 活 跃 . 极 性 敢 学 积
学 生 乐 学 的 氛 围 , 家都 知 道 : 大 上课 是 教 学 的 中心 环 节 . 是 重 要 环 节 . 也 所 以我 认 为 在 课 堂 上 创 设 一 种 有 利 于 学 生 情 感 交 流 、思 维发 展 和成 功
学 片段 为例 . 谈 一 些做 法 与 想 法 。 谈
的小 学 数 学 老 师 .在 多 年 的教 学 工 作 中 .我 每 天 都 想 着 与新 数学 有 关 的事 . 着 与 新 数 学 有 联 系 的话 . 说 干 着 与 新 数 学 分 不 开 的 活 .充 实 地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
本文主要阐述“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就如何缩小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并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等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学习中需要有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有相对稳定的同伴陪伴,有相对稳定的沟通交流对象,有向同伴提供帮助和接受同伴帮助的需要。
所以,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要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不同层次且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更大进步和团体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以“学习共同体”模式组织教学,师生建立和谐融洽的相互倾听关系,围绕同一核心问题共同交流、合作思考、互帮互助、彼此鼓励,学生潜能得以激发,利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倾听与对话的关系,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听”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倾听思考,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或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对话性的交流。
1、从教师的认真倾听开始。
在课堂上要建立起互相倾听的关系,教师的每一次的用心倾听都是最好的示范,教师应像采撷珠宝一样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用耳朵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用眼睛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用心从细微之处捕捉学生的想法与变化,进而指引学生学习和情感成长。
2、指导学生倾听同伴的声音。
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接纳他人的主张,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我明白了他的方法,也就是……”、“他说的很清楚,意思是……”。
其次,指导孩子们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对同学的发言大胆质疑、补充或评价。
如,“听了某某同学的发言,我认为……”。
3、将学生的对话联系起来。
学习能否促进学生的的生成发展,要看学习是否以对话的形式来实现。
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回应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以此推进其他同学的学习。
比如:“同学的发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他主要在说什么?”“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多奇妙的发现呀,谁为他评价?”……
4、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对话的时间。
同桌或小组成员互相凑近讨论问题,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不仅仅是
个别同学,学生才能对同学的发言有思考和应答。
(二)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
“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学习是围绕同一学习目标展开的学生个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单边、双边、多边的互动学习活动。
1、教师整合问题,促组内合作学习。
共同学习的关系是通过彼此的倾听、对话活动得以实现的。
教师将细碎的问题整合起来,把整个问题抛给学生,大家合力解决问题。
比如: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教师通过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怎样计算?请你尝试归纳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和同伴说一说。
”来把归纳总结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次性交给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学生提出问题,促全班合作学习。
(1)结合知识本身提出疑问。
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学习《小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在刚扩充了数位顺序表后,一个学生提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哪个数位大?”显然他是想知道哪个数位高。
我正为孩子的大胆提问感到吃惊,已经有几个学生想到了如何解答。
一个女生自信地举例道:“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给10个人,每人得到的一定比平均分给100
人后每人得到的大,所以十分位上的数大!”其他同学听了纷纷点头,显然如此形象又贴近生活的例子很容易让大家理解。
“同样的物品,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所以千分位就更小了,越往右数位越小!”另一个孩子又接着补充道。
看到孩子们互相倾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我不由赞叹!他们间已经开始有了合作学习的意识,由同学的问题出发,共同思考,形成了极好的自我发展。
(2)结合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
学习的过程,是在倾听与对话中的思维碰撞,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
如:《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探索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计算。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集体交流算法,其他同学根据他的发言提出疑问或补充。
一位同学介绍了自己计算114×21的竖式方法,说明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一同学提问道:“228怎么得来的?”——“2乘114得来”。
“228为什么写在千位百位和十位?”——“实际上是2280,指20个114.这里0可以省去。
”
“为什么0可以省去?”——“用114乘2就是228,为了方便就省去了。
”
孩子们的对话环环相扣,每一个问题都指向问题的关
键。
学生合作的“问与答”即培养了彼此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增进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逐渐明晰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计算算理。
(3)学困生提出自己的困惑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间往往存在差异。
学优生已经清晰透彻的内容,学困生理解起来还困难重重。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课堂,师生间形成了互相尊重、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这里没有嘲笑与讥讽,更多的是同伴的鼓励和帮助。
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借助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犹豫了半天,一个内向的女生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我不明白为什么米是1分米。
”友善的同伴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想为她解答。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分米,就是十分之一。
”“你知道米是多长吗?”又一个孩子想通过自己的提问激发女生思考。
“是不是把1米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是吗?”她的解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回顾整堂课,这个女生面对最大的障碍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即表示十分之一。
这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或多或少是共性问题。
最终她借助同学的沟通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克服了自己的困难,也促进了其他学困生的进步。
三、“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评价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困生进步缓慢,很大原因不是智
力因素,而是学生缺乏真正的关爱和成功的体验。
因此,用评价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自信心,才能有效促进孩子转变与成长。
1、健全学生数学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倡导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还要重点思考教学评价设计,以”为你点赞“为主要载体,因势利导,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点赞,正面激励学生参与小组研讨,参与全班分享,建立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激励机制,促进全班学习共同体的螺旋上升发展。
在课堂评价体系中,异向交往点评,将使点赞更加丰富和深刻。
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真诚的倾听和建议是为敢于提出困惑的同伴的真正赞誉。
在全班学习成果分享中,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同思路的话语给予敏感的连接性询问,发现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并“量体裁衣”地给予科学的点赞,是对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的尊重。
(二)关注学生评价体验,引导学生愉快学习。
1、建立点赞榜,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2、引用小组式评价,形成学生学习共同体。
3、以激励性语言为评价主体,增强学生自信心。
4、以亲切的动作为评价助力,增强教师亲和力。
5、设置跟踪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四、后续
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助于学困生提高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与情感,尽最大可能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除了同伴的帮助和鼓励,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个过程还需循序渐进,教师应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