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窑瓷器:一部明代瓷器简史(高清图)

合集下载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造型:明朝瓷器造型丰富多样,有的显得丰满、浑厚,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等特点。

2. 胎体:明朝瓷器的胎体一般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

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 釉面:明朝瓷器釉质肥厚、滋润,釉色以青白色为主,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4. 纹饰:明朝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

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

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

5. 款识:明朝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

到了永乐、宣德时期,款识书写工整,字体清晰。

以上是明朝瓷器的一些主要特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明朝瓷器的知识,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古董专家。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1)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1)

福英供奉福 分山 小筑 天甫雅 玩 句轩清 玩天
堂、浩然堂、宁静堂、 之室制、香书屋、 双连阁、绛月楼、臣 冶春吟馆、春江花 德堂、敦厚堂、种芝 月楼、睿邸清赏 堂、庆宜堂、珠林 堂、 公勤堂、经笥堂、乐 古堂、惜阴堂、养和 堂、退思堂、嘉乐堂、 湛静堂、十砚斋、思 补过斋、宝善斋、养 性轩、竹韵山房、天 云溪精舍、知不足斋、 多福多寿堂
玄阴堂 纯思堂、灌园
福寿康宁、金玉满堂、
李衙置用、茹城家
耕、永兴九峰、上
督造 博物斋、秦府典
万福攸同 德化长春、
藏、永兴卞玉奇
膳所、芝兰斋、京兆
上品佳器、九五之尊、
明、紫芝主人监制
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永葆长春、国泰民安
堂阁佳器、寿、天福
佳器、玉、敬与佳器、
雅、福
天启 天启年制
于斯堂、其好 园 白玉堂、竹石 居
咸丰 大清咸丰年制
退思堂、履和堂、行 陈祭器
有恒堂
太平太国千岁 国安、 山高水长
同治
大清同治年制 同 治年制
慎思堂、乐寿堂、耕 读山房、竹雪轩、务 本堂、诒谷堂 敬顺 斋、慎静斋、体和殿 制
李裕成
吉祥如意 燕喜同和
光绪 光绪年制 大清光 退思堂、大雅斋、嘉 熊氏壁臣仿古、乐 永庆长春、清华珍品、 燕赵悲歌之士、兴
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基本上包括明清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款名 年代
纪年款
堂名款
人名款
言语款
其它款识
款识图标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 七造此
福、寿
永乐 永乐年制
福、禄、寿、辰
内府
宣德
大明宣德年 制 宣德年制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明代经典瓷器

明代经典瓷器

明代经典瓷器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

前后共二十二年。

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

朱棣重视农业发展,勤政亲贤,重用人才,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

明永乐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永乐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

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

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

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

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

“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

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明初,随着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达,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

自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既向外推销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制瓷所需“苏勃泥青”色料(波斯语音译为“拉吉瓦德”--LAJIWARD,译为如青金蓝色料,产于古波斯雷伊城,今伊朗德黑兰城以南约40公里处),为景德镇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

明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造型特征明永乐瓷器的造型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

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

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

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

明代陶瓷-PPT课件

明代陶瓷-PPT课件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
明朝时期,陈设品,高45.8 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 14.8厘米 此瓶是由景德镇御窑 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 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 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 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 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 莲纹各一道。这是宣德年间 (公元l426~l435年)青花瓷 器中的典型产品。明永乐、宣 德年间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 成熟阶段,其产品以造型清秀 典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 花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
明朝时期,盛器,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3厘米 这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甜白釉”实是 “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 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 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极高评价, 被称为“甜白”、“堆蜡美玉”、“纯净无杂”、“透亮明快”等等。
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 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 地。唐宋时期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渐渐 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 方法。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常量最多,规模也最宏大, 最盛时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 下走”。法人曾记述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 天。” 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达五、六百年。 陶瓷生产分工很细,技术提高,以吹釉代替蘸釉,以陶车旋坯代替竹 刀旋坯。陶瓷品种繁多,大如龙缸,薄如卵幕,陶瓷工艺进入又一个 发展高潮。 明代的陶瓷工艺,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并有新的创造!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识(下)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识(下)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识(下)明朝始于公元1368年,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创立,亡于公元1644年,前后历经16帝,17朝(其中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国祚276年。

明朝皇帝,各个奇葩,有大肆诛杀功臣的明太祖朱元璋,有因肥胖而亡明仁宗朱高炽,有30年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有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而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下釉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景德镇瓷器是非常辉煌的,尤其是青花瓷,可以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

【受篇幅限制,整个明代将分成上下两篇文章介绍,本篇为下篇,介绍后面八朝】【9】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帝1.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6厘米。

碗撇口,口下渐收,圈足。

里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

外壁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随着龙的游动,莲花、水草亦呈翻舞状。

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器物底部款识放大图2.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明弘治,高8.2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7.6厘米。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嘉靖、隆庆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

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

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

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

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

“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

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

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

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青花八宝碗 (一对) 明嘉靖直径8·2厘米估价:RMB40000一60000侈口,圆腰不收,圈足,碗外绘莲花莉八吉祥纹。

八吉祥是倪教常用的象征吉注的八件器物,有法纶、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及盘肠,瓷器上常与莲花组成图案,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它是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

因人们视它为吉祥之兆,所以广泛流行于瓷器和其他工艺品上。

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

(故)罐敞口,溜肩,肩下渐敛,平底。

盖面隆起,上有宝珠形圆钮。

罐里光素无纹,外部青花装饰。

肩绘缠枝莲纹,腹部绘双行龙、盘寿字及海水朵云纹饰,近底处绘勾云纹。

盖上绘异兽、缠枝团寿及云头纹。

罐外口沿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六字款。

此罐造型浑厚雄伟,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中国陶瓷史》课件——26明代洪武陶瓷

《中国陶瓷史》课件——26明代洪武陶瓷
洪武时期
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元洪武。
釉里红瓷

洪武瓷中釉里红瓷最多,其器型有50厘米


以上大罐,直径40厘米以上和20厘米左右

大碗,盘、盏托和梅瓶、玉壶春瓶、双耳 史
瓶、三足炉和玉壶春执壶。
洪武釉里红瓷的特征
釉里红多数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还有
1
飞红的现象,或呈暗黑色,器物釉面往往有开片。
中 国 陶 瓷 史
明洪武 景德镇窑釉里 红
中 国 陶 瓷 史
பைடு நூலகம் 明洪武 釉里红





谢谢观看
洪武青花瓷的特征
1
2
青花色泽不如典型元青 花那样浓翠,大多数偏 淡灰色,大都采用国内。
器物制作和釉里红器 一样。
3



传世品中,洪武青花瓷 瓷
的图案花纹比釉里红更 史
单调,以花卉纹为主。

明洪武 景德镇窑青花





明洪武 景德镇窑釉里





中 国 陶 瓷 史
明洪武 景德镇窑釉里 红



器物的制作,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
2
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他均为糙底。
瓷 史
3 碗类细器的底足已经采用平削,底足平齐。
洪武釉里红瓷的特征
洪武朝釉里红制作除少量器物采用涂抹拔白的

4
方法外,主要采用西安绘的装饰。



图案花纹多见花卉纹,主要是缠枝和折枝牡丹、
5
莲花和扁菊花。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器底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器底多呈圆形或略平扁的形状,整体较为平整,没有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2. 纽足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底部通常有一个纽足,纽足的形状多为圆锥形或圆柱形,与器身相连的部分较为粗壮。

3. 铁足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一些作品底足上有明显的铁足痕迹,呈黑色或铁锈色,这是由于烧制时使用的铁箔烧烤所致。

4. 底款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一些作品底部有刻有款识,包括制作年代、制作人名字等信息,这是明代瓷器常见的特征之一。

5. 烧制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底足烧制工艺较为精细,瓷质细腻,釉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窑变或烧痕。

这些底足特征可以帮助鉴别明代哥窑瓷器的真伪和年代。

同时,由于哥窑瓷器在明代的烧制历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哥窑瓷器底足特征也会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考古和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图解明代瓷器

图解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

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青花瓷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

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

造型以盘、碗、罐为主。

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

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

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

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

铁结晶斑点不明显。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

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

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青花缠枝菊纹棱口盏托明洪武□径19且匡米估价:RMB2O0000一250000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楔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临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盖托中央绘折枝牡丹,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

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青花缠枝莲大罐明洪武高48·3厘米估价:RMBl800000- 2200000 成交价:RMBl650000青花花卉纹盖罐明洪武通高66厘米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

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二)

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二)

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二)二、残片整理与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馆收集到大量明代处州龙泉官窑器残片(以下简称“处官器残片”),其中有很多大型器物的残片,还有不少垫盘等窑具。

这些瓷片大多因次品而被砸碎淘汰下来:有些是釉色不够纯正,有些施釉太薄或太厚,有些花纹不清晰,有些熏到窑烟而颜色发黑,有些是粘附到窑渣等瑕疵,有些跟窑具粘在了一起,有些在烧制过程中产生了裂缝或器形发生变形等等。

这些碎片说明了官窑器对成品的要求非常苛刻,其成品率非常低。

虽是残片,但瑕不掩瑜,明代处州龙泉官窑青瓷烧造技术成熟,还原气焰掌握得恰到好处,胎质洁白,釉色肥润,并在器形纹饰上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经过分类整理,我们对少部分残片进行了修复,从中我们可对这批处官器作大致的了解。

残片可分五大类,梅瓶、玉壶春、执壶、碗、盘,其中碗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盘和梅瓶,玉壶春最少。

胎普遍较厚,这批瓷片中胎厚度最大的达到了5厘米。

一般是底部胎厚,边缘薄,器形越大,这一厚薄比例越高。

胎的厚实程度应是根据具体器形具体使用情况而定的,我们在处官器残片中发现,大盘、墩碗、梅瓶的胎都比较厚,而玉壶春、执壶、小碗、菊瓣纹碗的胎却比较薄。

胎色较白,少数白中泛灰,胎质比较细腻。

施多次釉,从其断面看,以施三层釉为多。

但一些器物内壁釉较薄,一般只施一层釉。

釉色均匀莹润,质感成熟沉稳,以梅子青为主基调,也有粉青、灰青,少数呈黄色。

每一类都分光素无纹与刻花两种,花纹相同的器形其规格大小也基本一致。

除梅瓶、玉壶春、玉壶春执壶等器形削足垫烧外,大部分裹足施釉,外底部刮掉一圈釉,用来垫支具,不少残底都可看见垫烧支具的痕迹。

这批瓷片中就有一些窑具,以垫盘为多,大小不等,形制稍有差异。

我们在考察窑址时及征集到的残片中都发现了刻有花纹的素烧坯,说明有些器物是经过素烧后再釉烧的。

以下作分类陈述:(一)梅瓶直口,短颈,圆肩,上腹鼓,下腹向内斜收,弧度大小不等,圈足外撇,宽而浅。

内壁大多有流釉痕迹,胎质细蜜,极少数釉层有开片。

略谈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点与鉴定要诀

略谈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点与鉴定要诀

略谈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点与鉴定要诀明代官窑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具有独特的款识特点和鉴定要诀。

以下将从款识特点和鉴定要诀两个方面进行略谈。

一、款识特点1.竖款多见:明代官窑瓷器的款识一般多为直立的竖款,字体工整,书法规范。

明代时期,官窑瓷器的制作主要由宫廷和官窑出产,因此款识常见官方的印鉴和官名,如“宣德年制”、“成化大明官窑”等等。

2.横款为辅:除了竖款,明代官窑瓷器的款识还有一部分为横款,一般出现在器物的底部或底沿。

横款多为刻划的形式,字迹一般比竖款要小而细。

3.简洁明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比较简洁明了,对称性强,字体规整,线条流畅。

其中,成化、宣德时期的款识更具代表性,字迹较大,笔画圆润丰满。

4. 状态清晰:明代官窑瓷器的款识在外文字符上多见,如“silu”、“ouliu”等。

这些外文字符表明官窑瓷器广泛流通于海外市场,并借此提升了明代官窑瓷器的价值。

二、鉴定要诀1.视觉观察:通过观察官窑瓷器的整体造型、器物胎体、器物釉色的特征,并辅以款识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其时代和风格。

2.比较鉴别: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官窑瓷器,观察其款识特点的异同,能够进一步鉴别其时代和品质。

3.文献考证:借助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查阅官窑瓷器的相关资料,了解官窑瓷器的发展史和特点,从而对其款识进行辨认和鉴定。

4.专家论证:在鉴定官窑瓷器的款识时,可以请教专家,得到专业的鉴定意见和建议。

专家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可以对款识特点进行准确判定。

总结起来,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竖款多见、横款为辅、简洁明了、状态清晰等方面。

在鉴定时,可通过视觉观察、比较鉴别、文献考证、专家论证等方法进行验证。

这些鉴定要诀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准确地判断明代官窑瓷器的款识特点和真伪。

大明洪武年制青花瓷器

大明洪武年制青花瓷器

大明洪武年制青花瓷器明洪武青花瓷胎体洪武青花瓷的胎体较厚,但较元代同类产品薄。

土黄色或灰白色,手感光滑。

由于粘土洗涤的厚度不同,胎儿的质量也有粗细之分。

由于工艺精湛,瓷器等级高,官窑瓷器的胎体致密、细腻、洁白。

民间窑炉体大多含有微量杂质,氧化铁呈黑色和黄色缺陷,偶尔还会附着少量浅灰色和白色的窑渣。

釉面层厚,有光泽,白色和蓝色,釉色在后期趋于褪色,蛋清非常淡。

有些民间窑具因其胴体稍厚而呈蓝灰色或灰白色。

釉料的玻璃化程度很高,釉料很少破碎。

釉面光洁。

玉壶、春瓶、托壶和大碗的底脚大多涂有白釉浆。

薄的部分呈淡黄色,厚的部分呈乳白色或青色。

其他的文物大多在沙子底部。

它们被涂上了红乌独有的赭红色浆糊。

可以看到刷膏的痕迹。

暴露的轮胎上可以看到星点或大块火石红。

盘子、碗和其他圆圈是浅的,脚壁是厚的,脚跟是平切的。

在一些底脚的中央仍然有鸡心尖。

一些内心仍然使用沙圈堆积法留下的收敛圈,即浅红色,俗称窑红。

此时,有多种形式的箍脚,如圆涡厚底箍脚、高底箍脚、内壁斜切箍脚、外斜箍脚等。

此外,民间窑中的青花碗底部没有釉料,环脚又深又高。

有些人把脚翻到肩膀上,留下刮痕和同心圆跳刀痕。

明洪武青花瓷青料洪武官窑青花主要采用国产绿色材料,铁含量低,锰含量高,精炼性差。

颜色为绿色,色调为灰色和浅灰色。

一些铁锈斑深入胎儿骨骼,这是由于钴材料中的金属锰和铁等杂质造成的。

有些是浅蓝色,颜色稳定,没有光晕。

一些小的杂质点分散在稠密的颜色中,但显示出蓝色和白色的水平。

也有一些浅蓝色斑点和少量头晕。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也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

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

事实证明,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明洪武青花瓷造型在造型上多少继承了元代枢府瓷古朴敦厚的风格,尤其是民窑器,如撇口盘、碗类,中部以下胎体逐渐厚重,有的与元瓷一样,或者折腰,或者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明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明代瓷器的特点以及鉴定方法。

一、明代瓷器的特点1.釉色多样:明代瓷器的釉色种类丰富多样,有官窑的天青釉、家窑的豆青釉、地青釉等,还有明代各地窑口自创的釉色,如景德镇的象牙白釉等。

这些釉色在明代瓷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明代瓷器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2.形制丰富:明代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既有继承宋、元时期的古朴造型,又有创新性的发展。

包括如花瓶、盘、碗、盏、壶、罐、盖碗、盖罐等。

其中的花瓶、器盖等更是在形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3.斗彩绘画:明代斗彩绘画是明代瓷器的重要特点之一、斗彩绘画以彩色铁纹绘制装饰纹样,并在高温中烧成。

明代以前,在瓷器上绘制彩色纹样较少,而到了明代,斗彩绘画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

斗彩绘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如花卉、鸟兽、人物等,表现形式细致多样化。

4.釉面质感:明代瓷器的釉面呈现出细腻光泽的特点。

釉面质感细腻,通透感强,有一种瑰丽而不过于浓艳的感觉。

釉面也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均匀性,使得整个瓷器看起来更加精致美观。

5.火候控制:明代瓷器的生产制作工艺精湛,火候控制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明代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瓷器的形态和釉面的效果,保证了瓷器的质量和观赏性。

二、明代瓷器的鉴定方法1.釉色判断:明代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不同窑口的釉色也会有所差异。

鉴定时可以通过对瓷器的釉色进行观察,分析其是否符合明代的釉色特点。

2.形器鉴别:明代瓷器的形制多样,但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规则和特点。

通过对比研究明代瓷器的形制特点,可以对明代瓷器进行鉴别。

3.绘画鉴定:明代斗彩绘画是明代瓷器的重要特点之一,鉴定时可以通过观察绘画的技法、色彩的应用等来判断瓷器的时代和地区。

4.古老修复痕迹:明代瓷器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保存,往往会有一些常见的磕碰、修复等痕迹。

通过观察瓷器表面的痕迹和修复手法,可以判断瓷器的年代和真伪。

明代瓷器的发展历程

明代瓷器的发展历程

明代瓷器的发展历程明代瓷器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制作技艺与艺术风格与其他时代的瓷器具有明显的不同。

今天我们讲述明代瓷器的发展历程,为您呈现这段传奇的历史。

第一阶段:官窑铜胎瓷明朝开国之初,为了继承和保护元代的瓷器工艺,明朝皇帝特地设立了专门的官窑,通过规范化的工艺和技术标准,大量生产出多种风格的瓷器作为宫廷的珍品。

在这个时期,官窑采用的铜胎瓷工艺在整个明代的瓷器发展历程中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铜胎瓷的制作方法是,先用紫铜片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器底,再涂上白色的胎土,上面再覆盖釉,放入高温烘烤,形成各种各样的瓷器。

第二阶段:民窑青花瓷明代晚期,官窑的瓷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只有宫廷和显贵有机会使用,所以开始出现了以民间需求为导向的民窑。

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瓷器是青花瓷,它使瓷器的装饰从绿色釉料转向了蓝色,因而被誉为“瓷器宝石中的蓝宝石”。

青花瓷在民窑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素胎瓷制作工艺,即不带铜胎的纯瓷器制作方法。

不过,一般的工艺无法在瓷器上画出细腻的图案,于是在青花瓷生产中,工匠们采用了“划素”一类的技巧,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和点来勾勒出图案,然后再进行上色和着色。

经过多次试验,青花瓷的色彩和纹饰渐渐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它们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了当时民俗文化的代表性物品。

第三阶段:康熙粉彩瓷明朝灭亡后,清朝帝王为了继承明代瓷器制作工艺的优良传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显著特点的瓷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康熙粉彩瓷。

康熙粉彩瓷是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生产过程依然是采用素胎瓷,通过釉彩的涂抹和烧制,以及高温烘烤而成,主要特点在于其色彩饱满、细腻,委婉华丽,富有东方的情调。

粉彩瓷器的制作在技术上相对来说更加细致,画工要求精细,颜色的搭配也更为和谐,因此很多皇室或宫廷等权贵人物都选择康熙粉彩瓷作为礼品或陈列品。

同时,它的工艺还对外传至欧洲,引发了“中西交流”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明代瓷器简介

明代瓷器简介

明代瓷器简介
明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它在继承前朝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将中国艺术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情趣融入到制瓷工艺中,使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明代瓷器在制作技术上较前朝有了很大进步。

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白瓷装饰青花的先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白瓷装饰青花的技法。

同时,釉上彩瓷和釉下五彩瓷也得到迅速发展。

明代瓷器造型多样,有碗、盘、杯、瓶、罐、缸等日用器皿,也有笔筒、文房用具等陈设品。

纹饰题材广泛,以人物故事为主,山水花卉次之。

明代瓷器的装饰技法是多种的。

有刻、划、印、釉上彩等工艺装饰方法。

其中以青花和釉里红最具时代特征。

明代青花瓷多用钴料绘制青花纹饰,在白胎上用含铁的钴料绘画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入窑烧成。

其釉色多为天青色,也有少量月白色和淡蓝色。

图案纹样有人物故事、山水花草和几何纹饰等。

早期青花瓷多为罐、盘等日用器皿,晚期多为瓶、壶等陈设器。

—— 1 —1 —。

明清历朝官窑款识大全

明清历朝官窑款识大全

明清历朝官窑款识大全,珍藏!壹号收藏2018-12-10 11:39:22
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

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不论在烧制工艺,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
了高峰,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如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等瓷中翘楚。

明宣德黄地青花菊花海浪折枝花果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D 32 cm.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Lot.743 清雍正霁红釉小撇口瓶
12.4cm. High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下面是明清历代官窑款识:
1、大明嘉靖年制真品的款识
2、大明正德年制真品的款识
3、大明宣德年制真品的款识
4、大明成化年制真品款识
5、大清康熙年制真品款识
6、大清雍正年制真品款识
7、大清乾隆年制真品款识
8、大清嘉庆年制真品款识
9、大清道光年制真品款识
10、大清咸丰年制真品款识
11、大清同治年制真品款识
12、大清光绪年制真品款识。

明代处州官窑标本

明代处州官窑标本

明代处州官窑标本一、处州官窑的历史背景1.1 明代官窑的发展概况•官窑是指由官方直接管理和监督的专业窑厂,其产品多用于皇室和官僚的使用。

•明代是官窑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官窑,如龙泉窑、德化窑等。

1.2 处州官窑的产生和发展•处州作为明代的重要工商业城市之一,官窑在这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处州官窑主要以瓷器为主,制作精美,工艺独特。

二、处州官窑标本的特点2.1 窑址和窑炉•处州官窑选址合理,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有利于瓷器的烧制。

•窑炉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连窑、垒窑等,确保了瓷器的质量。

2.2 瓷器的种类和特色•处州官窑的主要产品是青花瓷和釉下彩瓷,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纹饰。

•瓷器的造型多样,如瓶、罐、碗、盘等,装饰精美,线条流畅。

2.3 釉料和烧制工艺•釉料选用上等原料,烧制温度控制精准,釉面光洁细腻。

•烧制工艺独特,如胎釉合一、低温缓燒等技术,使瓷器色彩鲜艳、质地坚实。

2.4 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处州官窑标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代表了明代文化和艺术的高度发展。

•瓷器上的纹饰和题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人士人的情怀。

三、处州官窑标本的收藏和研究3.1 收藏历史和现状•处州官窑标本的收藏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晚期,至今仍有重要的收藏家继续收藏。

•处州官窑标本在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均有珍品。

3.2 研究进展和学术价值•处州官窑标本的研究是中国陶瓷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丰富。

•通过对处州官窑标本的研究,可以了解明代陶瓷工艺、物质文化和社会历史。

3.3 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处州官窑标本的保护工作,需要加强文物鉴定、修复和展示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等形式传播处州官窑的文化价值。

3.4 市场价值和投资潜力•处州官窑标本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收藏市场的繁荣,处州官窑标本的投资潜力也在不断增加。

四、结语总结来看,明代处州官窑标本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一环,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官窑瓷器:一部明代瓷器简史(高清图)
明代早期洪武、永乐、宣德(1368—1435)据文献记载,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窑场(初名“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烧造皇家用瓷。

洪武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不仅有日用器、祭礼器以及专门用来赏赐的器物,同时还烧造各种釉色的大瓷瓦供南京及凤阳(明中都)修建皇家建筑用。

官窑瓷器的品种、造型、纹饰等大体沿袭元代,以青花、釉里红瓷器最具代表,器物造型浑厚、纹饰繁密、画风古朴,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时代特征鲜明。

永乐、宣德是明代御器厂的辉煌时期,不仅青花瓷器被后人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道。

典型的永乐青花瓷器使用进口料描绘,呈色浓艳,常有氧化铁结晶、洇散现象,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永乐官窑产品中能看到较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如花浇、无当尊、八方烛台等器形都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产物。

宣德时期还大量烧造蟋蟀罐、鸟食罐、花盆、花瓶等器物,并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

明宣德洒蓝刻金龙纹钵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洒蓝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低温铅袖,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将蓝釉汁吹于器表,形成深浅不同斑点,分布自然,如团团雪花,故得名“雪花蓝”,创烧于宣
德官窑。

此物器形独特因倒扣时形如头盔又名盔碗或骰子碗,给人一种稳重之感。

器物通体采用锥拱工艺,制作考究,这种器形传世品极少。

明宣德款青花缠枝花纹花浇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束莲大盘山东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大碗山东博物馆藏明永乐折角白瓷塔砖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永乐鲜红釉盘故宫博物院藏▲鲜红釉又称祭红釉、宝石红釉,为祭祀时使用。

将含有氧化铜的釉料涂抹在瓷器生坯上,入窑经1200多度高温一次烧制而成。

因铜红釉对炉温要求严格,温度略高颜色会挥发,温度略低颜色发暗,所以成品率极低。

从传世品和出土文物看,以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鲜红釉最为常见,评价最高。

明永乐甜白釉罐故宫博物院藏▲白釉瓷器在北朝时烧制成功,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唐、宋、元代的发展,明代永乐时期白釉的烧制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白釉瓷器胎体薄如卵壳,白釉甜润具有白糖的色泽,前人对这种白釉较形象地称为“甜白”,为一代绝品。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故宫博物院藏▲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

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纯正,堪称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珍品。

军持是一种盛水器,又名军
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

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却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大量出口。

品种丰富,时代特征鲜明。

明代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1436—1521)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天灾人祸不断,致使景德镇的制瓷业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未停止烧造。

由于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个朝代年号款的官窑产品,因此,长期以来,对这一阶段瓷器的认识模糊不清,于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

后来,随着实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其前期继承宣德瓷器风格,后期则与成化、弘治瓷器接近。

成化官窑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滑莹润、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以造型小巧的器物较为多见。

在众多瓷器品种中,以斗彩声誉最高,其中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折枝葡萄纹高足杯、海马图天字罐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品。

弘治官窑瓷器风貌与成化时期大体相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不少时代特色鲜明的品种,如素负盛名的浇黄釉瓷器,其色泽淡雅娇嫩(故亦被称作“娇黄釉”),超越宣德、成化产品,技术已臻炉火纯青,堪称明代浇黄釉瓷器的典范。

正德官窑青花瓷器基本保持了成化、弘治时期的淡雅风格,但已开始逐步向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器浓重的色调过
度,大型器物也日渐增多。

瓷器上常以阿拉伯文装饰,有的还用八思巴文书写年款。

此时的孔雀绿釉、素三彩等品种,成就卓越,成为显赫一时的名贵品种。

明正统青花海水纹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成化青花海水异兽图碗-1 故宫博物院藏▲海水异兽纹是成化时期特有的装饰纹样。

青花则是永乐、宣德时期向成化时期转变的特点,青花色泽浓艳。

明成化青花海水异兽图碗-2 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祭红地白龙纹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半成品)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正德款青花龙穿花纹渣斗故宫博物院藏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代晚期嘉靖、隆庆、万历(1522—1620)嘉靖、隆庆、万历出现了“官搭民烧”制度,官窑瓷器与以前大不相同。

表现在器形上,小件器物虽仍精工细作,但大型器物如大缸、大罐、大瓶、大盘等明显增多,且一般都工艺较粗糙在。

色彩上,画风朴拙、色彩浓艳的五彩瓷器制作达到鼎盛,尤其是万历五彩瓷器,数量之多,堪称空前绝。

在装饰上,盛行具有道教色彩的吉祥图案,常见将吉祥文字变形为纹饰。

嘉万时期推崇瓷器仿古,所仿成化青花和斗彩瓷器颇具形神,为明代仿古瓷器的佳作。

嘉靖款青花璎珞海马纹罐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款仿龙泉釉暗划花纹瓶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款红绿彩云龙纹盖罐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款绿釉碗故宫博物院藏隆庆款黄
釉暗划龙纹碗故宫博物院藏▲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因“黄”和“皇”同音,故黄色作为皇家的象征。

明代黄釉瓷器以弘治朝烧造最好,色泽均匀娇艳,有“鸡油黄”、“娇黄”或“浇黄”之称,后世多有仿品。

弘治官窑瓷器风貌与成化时期大体相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不少时代特色鲜明的品种,如负盛名的浇黄釉瓷器,因其烧造品质超越宣德、成化产品,技术已臻炉火纯青,色泽淡雅娇嫩,得名“娇黄釉”,堪称明代浇黄釉瓷器的典范。

万历款青花梵文莲花式洗-1 故宫博物院藏万历款青花梵文莲花式洗-2 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时期,朝廷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主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往来密切,黄教文化传至宫廷当中,此梵文洗的制作应与此有关。

万历款五彩镂空花卉龙纹长方盖盒故宫博物院藏▲万历一朝,五彩瓷器极负盛名。

万历五彩有胎体厚重、釉面乳白莹润、彩色对比强烈、较多采用开光及镂空工艺等特征。

此盖盒即是较为典型的万历五彩瓷。

(文章来自:古董收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