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023年第12期(总第341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2ꎬ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1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数字经济㊁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张广辉ꎬ李玖玲(辽宁大学经济学院ꎬ沈阳100036)摘㊀要: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ꎮ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就业数量㊁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分配结构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㊁增加农民就业机会㊁强化农民收入能力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但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创新㊁数字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均衡性ꎬ数字经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ꎬ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基于以上困境ꎬ加强数字技术创新ꎬ应着力从技术创新顶层设计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推动ꎬ以加快数字红利释放速度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ꎬ应发挥国家财政㊁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作用ꎬ并适当超前部署ꎬ以保障数字红利公平普惠ꎻ提高农民数字素养ꎬ应通过宣传示范㊁教育培训和人才带动来实现ꎬ以提高数字经济参与主动性ꎮ关键词:数字经济ꎻ共同富裕ꎻ农村劳动力ꎻ劳动力就业中图分类号:F061.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3)12-0090-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乡村振兴视角下城乡要素融合路径和实现机制研究 (18CJL019)ꎻ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 数字经济推进辽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LJKZR20220010)ꎻ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XLYC2007119)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 辽宁省宅基地 三权分置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张广辉ꎬ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李玖玲ꎬ通讯作者ꎬ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ꎮ㊀㊀一㊁引言当前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ꎬ这对实现共同富裕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ꎬ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ꎬ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ꎬ而 促进共同富裕ꎬ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1]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之所以艰巨繁重ꎬ农民缺少致富机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2]ꎮ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农民收入水平这一 鱼 的问题ꎬ更要解决农民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这一 渔 的问题[3]ꎮ无论是 鱼 还是 渔 ꎬ其本质都在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ꎮ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改善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密切相关ꎬ而数字经济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方位融合为农民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动力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ꎮ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ꎬ增加农民收入机会㊁提升农民收入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对于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ꎬ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4][5]ꎮ有学者从生产力发展㊁社会财富创造和积累[6]ꎬ以及收入分配[7][8]等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ꎬ也有学者针对数字经济中的数字金融[9][10][11]和居民数字技术采纳[12][13]等具体方面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ꎬ但鲜有文献从数字经济通过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度进行分析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㊁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ꎬ对发展适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09的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ꎮ有鉴于此ꎬ本文具体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不同途径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ꎬ并剖析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ꎬ以探寻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ꎮ㊀㊀二、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㊀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ꎬ既强调 共同 ꎬ也强调 富裕 ꎮ 共同 要求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ꎬ而 富裕 则要求财富水平的提高ꎮ因此ꎬ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ꎬ从微观层面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ꎬ既要做大蛋糕ꎬ也要分好蛋糕ꎬ以期缩小城乡居民之间和农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ꎬ使农民群体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ꎮ由于农村家庭通常财富积累水平较低ꎬ收入更多取决于就业状况ꎬ因此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㊁增加农民收入机会㊁提升农民收入能力而言至关重要ꎮ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ꎬ数字经济形成了新的生产力ꎬ农村资源配置和生产关系发生全新变革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ꎮ图㊀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用机制㊀㊀(一)数字经济增加就业数量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夯实基础农村居民富裕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未能实现就业或就业稳定性较差ꎬ缺乏收入机会ꎮ农村居民拥有的土地㊁资金等资产较少ꎬ且非农部门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ꎬ因此非农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ꎮ有学者认为ꎬ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带来的增收作用出现瓶颈ꎬ现有优质劳动力已经基本完成转移ꎬ难以继续通过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14]ꎮ但实际上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有潜力有待挖掘ꎬ截至202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22.87%ꎬ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仅为3%[15]ꎬ农村地区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向非农部门转移[16]ꎮ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稳定非农就业主要是受就业机会㊁就业成本和就业形态三方面制约ꎮ数字经济发展促使就业市场产生变革ꎬ打破以上约束ꎬ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ꎬ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创造财富的过程ꎬ从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从就业机会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能够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ꎮ首先ꎬ随着数字经济发展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ꎬ催生了大量新职业ꎮ以电子商务为例ꎬ«2022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ꎬ2021年我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895.5亿元ꎬ同比增幅达到7.2%ꎮ电商产业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㊁冷链运输服务㊁物联网服务等相关职业的兴起ꎬ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ꎮ其次ꎬ数字经济促使城市非农产业向农村转移ꎮ传统商业模式下ꎬ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更倾向于市场潜力大的地区ꎬ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市场规模较小往往不是企业的优先选择ꎮ基于数字经济的销售活动受到的时空限制大大减少ꎬ市场所在地区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相应弱化ꎬ这增强了农村对非农产业的吸引力ꎮ城市的土地㊁工资等生产要素19价格水平都远高于农村ꎬ企业在城市内布局需要支付高昂的生产成本ꎬ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成本水平将持续增高ꎮ数字经济使得企业能够通过虚拟交易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ꎬ互联网㊁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大大降低了从生产地到销售市场的贸易成本ꎮ此消彼长之下ꎬ企业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ꎬ而贸易成本增长有限ꎬ农村的区位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ꎬ产生大量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ꎮ最后ꎬ数字经济下ꎬ生产服务过程可以借由数字技术细化分解为大批 去技能化 的工作任务[17]ꎬ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也能够胜任ꎬ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ꎮ就业机会的大量增加ꎬ能够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ꎬ一方面使部分原本无法就业的农民取得劳动报酬ꎬ另一方面缩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空窗期 ꎬ有效增加和稳定收入来源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从就业成本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维权成本ꎮ劳动力是否就业与获取就业信息的难度息息相关ꎮ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往往依赖亲缘关系ꎬ但乡村积累的社会资本对他们在城市非农部门就业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18]ꎬ搜寻就业信息面临着空间障碍和资源障碍ꎬ需要付出大量的信息成本ꎬ严重影响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ꎮ数字技术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为信息传播与获取提供了条件ꎬ网络招聘㊁线上求职等形式的出现使农民工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搜集就业信息和完成实时交流沟通ꎬ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ꎬ降低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ꎬ削减信息成本ꎮ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ꎬ就业歧视㊁讨薪难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意愿ꎬ也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ꎮ虽然国家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ꎬ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较弱㊁对维权渠道缺少了解㊁出于成本考虑放弃维权等因素ꎬ其权益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ꎮ数字经济下农村劳动力拥有更多发声渠道ꎬ借由互联网平台形成对劳动市场的舆论监督ꎬ对于改善外出务工农民工就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ꎮ数字技术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渗透性ꎬ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增强维权意识㊁了解维权途径ꎮ同时ꎬ数字化治理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更多有效手段ꎬ如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ꎬ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多部门联动对损害外出务工农民工权益的主体实施行政性约束和联合惩戒ꎬ形成较传统治理手段更强大的威慑作用ꎮ就成本效益而言ꎬ信息成本和维权成本的下降促使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做出就业决策ꎬ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ꎬ增加具有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力数量ꎬ提升农民富裕程度ꎮ从就业形态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推动了新型组织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ꎬ更加丰富和灵活的用工方式迅速兴起ꎬ使原本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ꎮ在传统的工业经济就业范式下ꎬ劳动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的ꎬ对劳动时间和劳动场所有固定要求ꎬ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照护压力等原因无法实现非农就业ꎮ数字经济条件下ꎬ劳动力可以使用数字化生产资料开展生产活动ꎬ进行远程对接和实时信息反馈ꎮ劳动力和企业工作任务的迅速匹配不再依赖于稳定的雇佣关系ꎬ用工模式由 人岗匹配 逐渐向 人工匹配 转变[19]ꎬ工作时间和场所的灵活性大大提高ꎮ多元化的就业形态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潜力ꎬ增加农民收入机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ꎬ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ꎮ(二)数字经济提升生产效率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效率提升直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ꎬ是促进社会富裕的重要动力ꎮ数字经济中由于数字技术具有共享性㊁连通性和渗透性特征ꎬ从人力资本角度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ꎬ增强其收入能力ꎬ从生产经营角度能够通过优化创新提高产品服务价值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ꎮ效率提升改善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ꎬ构成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ꎮ数字经济变革人力资本积累方式ꎮ我国城乡之间和农村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较大ꎬ尤其是贫困㊁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闭塞㊁教学知识更29新缓慢㊁师资力量薄弱ꎬ导致当地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ꎬ缺乏专业劳动技能ꎮ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缺少竞争力ꎬ能够胜任的就业岗位数量少且工资水平低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提升ꎬ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数字经济时代ꎬ知识的传播成本大幅降低ꎬ空间环境对文化教育的限制被打破ꎮ农村地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优质的师资和教学内容ꎬ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等技术丰富教学形式ꎮ数字经济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ꎬ积累人力资本[20]ꎮ人力资本积累方式的变革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工作技能ꎬ促进农村分工深化ꎬ形成新型分工结构ꎬ改善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能力和就业质量ꎮ数字经济加快产品服务优化ꎮ首先ꎬ生产过程逐步趋于数字化㊁智能化㊁精细化ꎬ物联网㊁无人机㊁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服务数量和质量ꎮ以BlueRiver公司研发的See&Spray除草机为例ꎬ该机器使用智能模型区分农作物和杂草ꎬ仅对杂草施用除草剂ꎬ解决了传统除草方式下农作物产量受到除草剂影响和杂草清除效果差的问题[21]ꎮ其次ꎬ数字经济提高了供需匹配的有效性ꎮ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和消费体验能够被迅速识别和反馈给位于农村的生产者ꎬ生产者据此安排生产ꎬ市场供需匹配程度空前提高ꎮ在此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供需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浪费ꎬ消费者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同时得到了满足ꎮ最后ꎬ数字经济提升了创新的速度和范围ꎮ数字经济下新技术扩散成本大幅降低㊁速度加快ꎬ协同开发和渗透融合成为常态ꎬ科技更新迭代加速ꎮ同时ꎬ数字技术与生产要素㊁产业组织㊁生产管理㊁商业营销等环节密切融合ꎬ使创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ꎮ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ꎬ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ꎬ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ꎬ有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ꎮ数字经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ꎮ数字经济重塑了生产要素结构ꎬ从传统的以劳动力㊁土地㊁资本为主转向以数据为核心ꎮ数据要素的高速流动性和广泛聚合性带动生产经营成本下降ꎬ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经营效益ꎬ从而提升就业质量ꎮ第一ꎬ数字经济能够降低农民融资成本ꎮ数字经济主要从拓宽非正规融资渠道和强化正规融资渠道两方面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ꎮ数字经济开放㊁合作的特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ꎬ众筹融资㊁大数据金融等拓宽了农村劳动力非正规融资渠道ꎮ数字经济也提高了正规融资可及性和金融机构放贷意愿ꎮ金融机构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ꎬ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农户征信状况则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信用融资服务的意愿ꎮ第二ꎬ数字经济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成本ꎮ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管理效率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ꎬ数字化㊁智慧化㊁精细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对劳动力㊁种肥药㊁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消耗ꎮ以水稻播种为例ꎬ30亩稻田人工播种需要10个人劳作一天ꎬ而无人机直播仅需40分钟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21]ꎮ第三ꎬ数字经济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ꎮ长久以来农业生产 看天吃饭 ꎬ各类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ꎮ利用卫星遥感㊁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气象灾害进行预警㊁研判病虫鼠害的发生概率和传播趋势后ꎬ农民可以借助数字化生产技术提前进行防控ꎮ数字经济使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ꎬ遏制或减缓灾情跨区域㊁跨作物种类蔓延ꎬ大幅降低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减产和农业基础设施损坏风险ꎮ(三)数字经济改善分配结构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支持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ꎬ除了要做大蛋糕ꎬ还要分好蛋糕ꎮ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ꎬ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力就业质量差㊁利润率过低ꎬ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扩大生产的能力ꎬ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低ꎮ农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㊁产业链中间环节繁多㊁农户缺乏组织力量ꎮ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ꎬ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ꎬ重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分配关系ꎮ数字经济重塑农业产业链ꎬ通过缓解信息39不对称㊁减少中间环节㊁加强组织联系提高农民在议价过程中的话语权ꎬ使利益分配更加公平ꎬ从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数字经济缓解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ꎮ一是缓解农产品生产者与中间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ꎮ在传统农业模式下ꎬ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ꎬ接收信息的速度㊁准确度㊁精细度都较低[22]ꎮ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产品中间商掌握着丰富的实时市场信息ꎬ占据信息优势ꎮ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ꎬ信息不对称会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ꎬ造成交易主体之间利益失衡ꎮ农民通常被动地接受中间商报价ꎬ在利益驱使下中间商有动机压低收购价ꎬ串通压价㊁压级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ꎬ农民为生产投入越多越可能遭受损失ꎬ从而使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者退出交易甚至不再生产ꎮ位于供给端的农民获得的利益份额远低于中间商ꎬ但农民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却远超中间商ꎬ利润分配不公平也不合理ꎮ数字经济条件下农民一方面能够通过互联网㊁电商平台等获得及时㊁准确㊁详尽的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ꎬ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势ꎬ对市场容量㊁消费者偏好动向等形成预判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平台㊁电商平台取得更多农产品收购信息ꎬ扩大中间商选择范围ꎬ一定程度上打破买方垄断ꎮ二是缓解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ꎮ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农产品相关信息只能被生产者详细掌握ꎬ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农产品质量ꎮ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农产品全程可溯源ꎬ增进消费者信任程度ꎬ农民为产品质量进行的投入能够反映在价格中ꎬ利润在生产不同质量农产品的农村劳动力之间分配更加合理ꎮ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可有效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ꎬ激励农民提高生产质量ꎬ增强农业经营者就业质量ꎬ提高农业经营利润率ꎮ数字经济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ꎮ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历收购商㊁加工企业㊁批发商㊁零售商等一系列环节ꎬ各个环节层层加价ꎬ最终形成消费者面对的价格ꎮ由于交易环节众多ꎬ除每个环节留存的利润外ꎬ冗长的交易过程还导致了大量运输和仓储损耗ꎬ压低了农民分得的利润ꎮ数字经济具有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特点ꎬ通过虚拟平台供需双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对接而不必经过其他中间环节ꎮ与此同时ꎬ数字技术应用于流通领域ꎬ智慧物流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ꎬ降低了储运损耗ꎮ交易链条缩短令利润分配结构发生变革ꎬ生产端在农业产业链的地位提高ꎮ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ꎬ农业部门收入与非农部门工资差距缩小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数字经济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ꎮ农民向市场中介销售农产品主要包括中间商收购和企业订单两种模式ꎮ前者农民分散地将农产品销售给中间商ꎬ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ꎬ农产品收购价格通常被中间商大幅压低ꎮ后者形成了企业为农民提供农资㊁技术支持而农民负责生产的 共生 模式ꎮ这一模式下虽然企业为了确保达到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向农民让渡一部分利益ꎬ但相对于企业ꎬ分散的小农户仍然是弱势的市场主体ꎬ缺乏话语权和谈判技能[23]ꎮ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增强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至关重要ꎮ农业合作社等形式一方面能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市场地位ꎬ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管理㊁销售等方面专业性更强ꎬ能够代表农民争取更多利益ꎮ农民组织化程度越强ꎬ议价能力和自信程度越高[24]ꎬ越能够在农业产业链利润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ꎮ由于数字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ꎬ组织成员共享信息ꎬ结成了更加紧密的同盟ꎬ进而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ꎬ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产业链分配结构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就业质量ꎬ有助于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ꎮ㊀㊀三、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㊀㊀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就业水平㊁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分配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ꎬ既有助于做大蛋糕又有助于分好蛋糕ꎬ促进农民收入水平㊁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的普遍提升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但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是数字经济充分融入农村生产生活ꎬ数字技术49对于农民农村来说要 有得用 用得上 懂得用 ꎮ就数字科技创新而言ꎬ当前我国数字技术研发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ꎬ存在不适用㊁不够用的问题ꎮ就数字接入条件而言ꎬ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ꎮ就数字技术应用而言ꎬ农民群体数字素养较低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能力不足ꎮ数字经济要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作用ꎬ还面临着研发端技术创新㊁接入端数字设施㊁应用端应用能力三方面问题ꎮ(一)农村适用数字技术创新不足数字技术以数据作为主要载体ꎬ技术扩散和技术融合演进发生得极其频繁ꎬ科技创新迭代的速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ꎮ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ꎬ我国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数字技术却相对匮乏ꎬ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ꎮ农村使用数字技术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首先ꎬ创新活动缺乏统筹协调ꎮ数字技术研发周期长ꎬ需要大量技术㊁人才㊁资金支持ꎮ依靠科技企业㊁科研院所和高校各自为战的研发模式缺少分工协作ꎬ立项内容互相重复㊁互有交叉㊁方向分散ꎬ既影响了研发速度ꎬ又造成了资源浪费ꎬ不利于数字技术的发展ꎮ其次ꎬ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足ꎮ目前ꎬ我国在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上与国外差距明显ꎬ关键技术㊁核心设备进口依赖程度高ꎬ传感器㊁农作物生长模型㊁大数据育种㊁智能芯片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ꎮ以生猪育种为例ꎬ我国至今仍以从国外引进核心种猪为主ꎬ且种猪性能和利用效率均落后于国外[25]ꎮ对进口的依赖导致国内科技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ꎬ缺乏研发动力ꎮ核心技术如不能取得突破将被国外垄断ꎬ农民利用数字技术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ꎬ并且面临 卡脖子 风险ꎮ最后ꎬ研发方向与农村应用场景脱节ꎮ我国农村地理环境㊁社会文化㊁人口分布㊁产业结构不仅与城市差异巨大ꎬ不同地区农村之间也情况迥异ꎬ因此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也需要因地制宜ꎬ满足多样化㊁个性化需求ꎮ同时ꎬ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ꎬ对数字化成本的承受能力有限ꎬ研发技术还需要考虑农民的接受度ꎮ但是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很多对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应用场景缺乏深入了解ꎬ研发内容并非需求导向ꎬ与实际应用发生脱节ꎮ一方面表现为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应用成本ꎬ致使农民无力引进数字技术ꎬ不利于数字经济在农村的普及ꎻ另一方面表现为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层面ꎬ或者未能实现市场化ꎬ在实际生产中实用性不强ꎬ无法为农民所接受ꎮ研发端创新不足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形成阻碍ꎬ导致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缺少必要的科技基础ꎮ(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2021年中央网信办㊁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 2025年)»中提出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作为数字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ꎬ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ꎮ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㊁先导性作用ꎬ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ꎬ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严重限制了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ꎮ目前ꎬ我国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ꎬ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ꎬ截至2022年6月已实现 县县通5G㊁村村通宽带 ꎬ但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ꎬ农村不同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ꎬ已建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农村生产生活应用场景的适配度仍然偏低ꎮ第一ꎬ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迥异ꎮ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ꎬ人口密度低ꎬ交通条件差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高ꎬ收回成本周期长ꎬ造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城市ꎮ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例ꎬ农村地区网络质量较差ꎬ部分地区资费水平高于城市ꎬ限制了农村居民接入网络的积极性ꎮ截至2023年6月ꎬ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ꎬ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24.6个百分点ꎮ第二ꎬ农村地区之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大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村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明显差异ꎬ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ꎬ而边远地区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落后ꎮ«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评价59。

2017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概念辨析(每题6分,共30分)1.全额实时结算与净额批量清算答: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

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之后,在一个清算周期结束前,参与者要将从系统中其他所有参与者那里应收的全部转账金额与对其他参与者的应付的转账金额轧出差额,形成据以结算的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

2.单一监管体制与多头监管体制答:单一监管体制是指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

多头监管体制是指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

3.纯网络银行与分支型网络银行答:纯网络银行也可称为“只有一个站点的银行”。

这类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是一个虚拟银行。

分支型网络银行指原有的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

4.定期存款与可转让大额存单答:可转让大额存单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它与一般存单不同的是:金额为整数,并且在到期之前可以转让。

定期存款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

5.公募证券发行与私募证券发行答:公募证券发行指公开向不特定的投资人发行,比如公司发行新股。

私募证券发行又称不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私募发行的对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投资者,例如公司老股东或发行人机构自己的员工;另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如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往来关系的企业等。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答:货币政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数量的一切措施。

较狭义的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_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_贺城

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_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_贺城

2017年4月第2期金融理论与教学Finance Theory and Teaching总第142期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贺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全球变暖是当下世界各国都需面对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经国际社会上实践碳排放权交易已经证明了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交易基础薄弱、政府监管缺位与越位等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可借鉴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法规,建立多样化的区域碳交易市场布局,健全碳排放交易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完善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使我国步入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时代。

关键词:碳排放权;低碳经济;排放配额;强制减排;自愿减排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7)02-0098-06收稿日期:2016-11-18作者简介:贺城(1991-),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引言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逐步发展低碳经济战略以此应对气候变化多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严重威胁,150多个国家于1992年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制定。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即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对这种排放权进行交易。

同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I 所包含的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目标,要按时完成其在不同时间段应减排多少温室气体的承诺。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1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 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辨析(每题6分,共30分) 1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答:名义汇率是指假如一种货币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贬值,或两种 货币均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贬值但贬值的程度不一样,由此引起的变化 了的汇率。 实际汇率是指假设两种货币均无通货膨胀的背景,这时它们之间的 汇率。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汇率变动如何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
答:(1)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 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 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2)从出口商品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在出口商品供给 弹性小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商品从而抬高商品 的国内收购价格,甚至有可能波及国内物价总水平。
3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答:封闭式基金指发行的股票数量固定不变,发行期满基金规模就 封闭起来,不再增加和减少股份。
开放式基金也称共同基金,其股票数量和基金规模不封闭,投资人 可随时根据需要向基金购买股票以实现投资,也可出售股票以撤出投 资。
4 证券经纪人与证券交易商 答:能够进入证券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必须取得交易所会员资格。 会员资格的取得历来均有各种严格限制并需缴纳巨额会费。会员有两 类:经纪人和交易商。 证券经纪人充当证券买者与卖者的中间人,从事代客买卖业务,收 入来自佣金。 证券交易商可以直接进行证券买卖,收入来自买卖差价。
5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答: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 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和其他 债务人提供的信用。具有两个特点: (1)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由于借贷的是作 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而且有金融机构的介入,所以商业信 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里不存在。

金融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价值判断

金融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价值判断

作者: 张坤;白钦先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出版物刊名: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22-2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5期
主题词: 金融体制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价值判断 比较银行学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金融体制"研究范式逐步形成,确立了以金融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构造方式、业务分工、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运转环境和总体效应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法为研究方法,以服务改革开放、秉持中国思维主体性、把握中国国际话语权为价值判断的研究范式。

"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确立不仅为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借鉴,而且进一步促成了"比较银行学"这一金融子学科的诞生,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的创新性探索与尝试。

奖学金评选规则

奖学金评选规则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奖学金评选细则根据《辽宁大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先进班级、文明寝室评选办法》、《辽宁大学评选学生奖学金参考规定》,结合经济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学院奖学金评选细则。

一、奖学金评选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进步;2.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3.尊师爱校,团结同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生活俭朴;4.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活动和体育锻炼;5.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良;6.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学习成绩较好,具有获得三等或单项奖学金资格,工作认真负责,学院考核达到标准的学生干部可授予“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发给三等奖学金。

三、奖学金比例及综合成绩计算方法(一)奖学金获奖比例1.一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5%(基地班为10%),每人得奖金1000元;2.二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10%(基地班为15%),每人得奖金500元;3.三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20%(基地班为15%),每人得奖金260元;4.单项奖学金获奖比例为20%(基地班为15%),每人得奖金100元;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

(二)综合成绩计算方法综合成绩=学生加权学分成绩+日常表现得分日常表现得分=校、院活动量化分+班级活动量化分+个人表现量化分1.以综合成绩排名为序,依次评定一、二、三等和单项奖学金;2.日常表现加分、减分最多不超过5分。

(三)奖学金评比方法1.按班级实际人数分配奖学金名额。

2.学校、学院的量化加分情况,由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统一汇总,由学院辅导员办公会议审核后,下达给班级。

3.班级活动量化加分由班长、支书带领学委等班委核定,每项活动酌情加0.1—0.2分;班级活动量化加分经班委整理后,上报辅导员老师确认;各班学委统计加权学分成绩。

4.本学期内出现成绩不及格者或有因个人原因缓考者,不能参评一、二等奖学金,只可参评三等或单项奖学金。

因个人原因,缓考科目超过考试科目一半数量的,只参评单项奖学金。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816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816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亚澳商学院初试专业课:816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高鸿业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开设的经济类专业是涵盖了绝大多数的经济学硕专业,还有一些特色专业,像是规制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学等。

经济学院的总体招生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名额具体到专业上就有所不同了,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招生的就比较多,能超过20人,其他专业就没有这么多了,所以报考专业时要考虑这个因素。

816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很难,大家好好准备的话,问题不大。

816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占55%)一、引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二)现代经济学试图解决的两个问题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微观经济学概述1.理性人假设2.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二)需求曲线1.需求的定义2.需求的表述方式3.影响需求量的因素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三)供给曲线1.供给的定义2.供给的表述方式3.影响供给量的因素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四)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2.均衡价格的决定3.均衡价格的变动(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2.需求价格弹性3.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5.供给价格弹性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品、互补品7.需求收入弹性(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1.易腐商品的售卖2.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3.农产品支持价格(七)蛛网模型1.假设条件2.收敛型蛛网3.发散型蛛网三、消费者选择(一)效用论概述1.效用的定义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3.基数效用论(二)无差异曲线1.偏好的假定2.无差异曲线(三)预算线1.预算线的定义及公式2.预算线的变动(四)消费者均衡1.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结合2.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五)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价格—消费曲线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4.收入—消费曲线5.恩格尔曲线6.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七)不确定性和风险1.不确定性2.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3.消费者的风险态度4.风险与保险四、生产函数(一)厂商1.企业的本质2.厂商的目标(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的定义2.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短期和长期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四)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等产量曲线2.边际技术替代率(五)等成本线(六)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3.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4.扩展线(七)规模报酬五、成本论(一)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2.显成本和隐成本3.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2.扩展线和短期总成本(三)短期总成本曲线1.短期成本的分类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5.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四)长期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3.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六、完全竞争市场(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3.生产者剩余(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1.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2.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3.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一)垄断1.垄断市场的条件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6.价格歧视7.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二)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5.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6.非价格竞争(三)寡头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3.斯塔克伯格模型4.斯威齐模型5.价格领导模型(四)不同市场的比较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1.完全竞争厂商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三)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四)对供给方面的概述1.要素供给原则2.无差异曲线分析3.要素供给问题(五)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1.劳动和闲暇2.劳动供给曲线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六)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1.土地的供给曲线2.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3.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七)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1.资本和利息2.资本的供给3.资本市场的均衡(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九、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2.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二)经济效率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2.帕累托标准(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五)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生产可能性曲线2.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六)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七)社会福利函数1.社会福利函数2.不可能定理十、博弈论(一)博弈论和策略行为(二)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1.纳什均衡2.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3.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最优性(三)同时博弈:混合策略均衡(四)序贯博弈1.博弈树2.序贯博弈的纳什均衡3.序贯博弈的纳什均衡的精炼十一、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市场失灵的定义(二)垄断1.垄断与低效率2.寻租理论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三)外部影响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1.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失当2.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3.科斯定理(四)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排他性与竞用性2.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4.公共资源(五)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1.信息与商品市场2.信息与保险市场3.信息与劳动市场4.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5.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宏观经济学(占45%)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支出法核算GDP3.收入法核算GDP(三)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五)名义GDP与实际GDP(六)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1.失业的衡量2.物价水平的衡量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定义2.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5.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四)乘数论1.投资乘数2.乘数效应(五)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六)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七)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2.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一)投资的决定1.实际利率与投资2.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4.投资边际效率曲线5.托宾的“q”说(二)IS曲线1.IS曲线及其推导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三)利率的决定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2.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4.货币需求函数5.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五)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四、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2.劳动市场(三)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1.古典总供给曲线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四)常规总供给曲线(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五、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的描述1.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二)失业的原因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2.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货膨胀的衡量2.通货膨胀的分类(五)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六)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六、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二)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4.赤字与公债5.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2.货币政策及其工具3.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五)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1.要不要干预2.政策有效性的争论3.按什么规则对经济进行干预(六)供给管理的政策1.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2.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七、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一)汇率和对外贸易1.汇率及其标价2.汇率制度3.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关键假设2.开放经济的IS曲线3.货币市场与LM曲线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1.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八、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二)增长核算(三)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1.基本假定和思路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4.稳态及其条件5.稳态时的增长率(四)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1.对收入差异的解释2.对增长率差异的解释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五)内生增长理论1.基本模型2.两部门模型(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1.鼓励技术进步2.鼓励资本形成3.增加劳动供给九、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消费1.跨期消费决策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4.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二)投资1.企业固定投资2.住房投资3.存货投资(三)货币需求1.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思路2.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个体利益最大化2.理性预期3.市场出清(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2.基本理论(四)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2.模型的基本思想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4.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五)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1.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2.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3.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六)名义黏性1.名义工资黏性2.名义价格黏性(七)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1.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2.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3.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八)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实证研究报告的新成果——评《辽宁经济发展报告(2008)》

实证研究报告的新成果——评《辽宁经济发展报告(2008)》

作者: 黄险峰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230-230页
主题词: 辽宁经济;发展报告;实证研究;成果;辽宁人民出版社;实证性研究;经济增长;主题选择
摘要:由陈萍主编的《辽宁经济发展报告(2008)——制度与政策:建立公平分享经济增长的新机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以下简称《辽宁经济发展报告(2008)》),在主题选择、理论框架运用、经验数据分析和揭示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是一部辽宁经济发展实证性研究报告的新成果。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第一组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主席:侯仰德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委员: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张桂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栾福茂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周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第二组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主席: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委员:杨玉生辽宁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李平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于占东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委员:佟健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第三组经济史主席: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高倚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于占东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四组国民经济学主席:李华辽东学院院长、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张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委员:侯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杨爱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边恕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第五组区域经济学、政府经济学主席:孟翔飞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张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委员:崔万田辽宁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张舒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第六组财政学主席:委员:杨志安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委员: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赵桂芝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主任、副教授委员:李宝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副教授委员:杨玉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七组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学一组主席:赵晓光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沈阳稽核中心高级经济师委员:赫国胜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张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委员:杨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第八组金融工程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副教授委员:张荔辽宁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禹钟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九组金融学二组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副教授委员:张荔辽宁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禹钟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组国际贸易学一组主席:王大超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刘洪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第十一组国际贸易学二组主席:高丽峰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委员:杨哲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第十二组国际贸易学三组主席:孟炜中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曲文轶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委员:徐春祥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第十三组统计学主席:林凤彩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陈瑾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艳清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委员:杨旭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刘治松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四组数量经济学主席:林凤彩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韩云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副主任、教授委员:孙雅娜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第十五组投资经济学主席:王广林中国民主建国会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张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委员:曲赜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经济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2010年4月25日。

付云鹏_辽宁大学经济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20

付云鹏_辽宁大学经济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20

I
一、人物简介 二、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1 中文期刊论文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图表 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年代 文献量 累积量 增长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0 1 1 0 0 2 5 11 4 7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01-20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1 2.1 中文期刊论文 ........................................................................................ 1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2.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1 2.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2 2.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2 2.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3 2.2 学位论文 ................................................................................................ 5 2.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5 2.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5 2.2.3 所导学位论文 ............................................................................. 6 2.3 中文会议论文 ........................................................................................ 6 2.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6 2.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6 三、学术网络........................................................................................................ 6 3.1 学术引用指标 ........................................................................................ 6 3.2 高被引论文 ............................................................................................ 6 四、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8 五、人物相关关键词............................................................................................ 8 附录一 联系方式.................................................................................................. 9

2017考研初试: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适用专业和参考书目推荐

2017考研初试: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适用专业和参考书目推荐

2017考研初试: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适用专业和参考书目推荐辽宁大学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

辽宁大学经济学初试考试科目为“816西方经济学”。

一、适用专业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学、规制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政府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投资经济学、保险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亚澳商学院: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务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转轨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人口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虑到很多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一样,建议考生前期没必要太过于纠结到底报哪个专业,前期认真复习是王道,后期到底选择报哪个专业结合自身复习情况以及专业爱好而定。

辽宁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对专业进行了备注,如列出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

考生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实力强弱。

二、参考书目参照2015年辽宁大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介绍,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初试参考书目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研究生院网站明确指定参照最新版第六版进行复习备考。

从2015年考研真题看,一共两道考题为第六版教材内容。

所以,考生一定要参照最新版教材进行复习备考。

·从之前年份考研真题看,考生除了看第六版教材,对于第五版教材,甚至第四版教材有的内容,第六版教材删除的,建议考生也多看看。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写了《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参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4版)教材编写),之前年份,把这两本习题集搞定,专业课就没有问题。

但是,从2015年考研真题看,仅看这两本习题集价值不大。

三、考试题型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型为:1、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2、辩析题(判断每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题,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4、计算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5、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题总体难度不大,部分考题还为教材课后习题原题。

日本福利体制的特征研究

日本福利体制的特征研究

作者: 解静 闫琳琳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
出版物刊名: 商业时代
页码: 115-11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福利国家 福利体制 剩余型福利模式 责任主体
摘要:日本作为亚洲典型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水平和社会体制在二战后得到较快发展,被公认为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同时由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很多文献研究将日本的福利体制看作西方福利国家的“例外”。

日本的福利制度虽然融入了西方福利国家的理念,与西方存在一些潜在的联系,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根本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欧洲国家福利制度与日本福利制度,旨在论述日本福利国家体制的特点,以期对我国的福利体制建设有所借鉴。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坚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丰富实务经验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而制定的。

该计划涵盖了从学科课程设置到科研训练、实践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取得全面的成功。

本文将详细介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细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发展路径。

一、培养目标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研究生应深入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具备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习、调研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研究方法课程等。

这些课程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技能。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科拓展内容,涵盖了经济学各个子领域的专业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深化专业知识。

专题研讨课程:专题研讨课程通常围绕经济学前沿问题或实际案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课题研究、社会调研等实践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三、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学术交流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

四、实践活动实习安排:学院与多家经济类企事业单位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技能。

社会调研:研究生需要参与社会经济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社会经济问题的现状与需求。

财政分权、扭曲效应与制造业产业集聚

财政分权、扭曲效应与制造业产业集聚

作者: 唐晓华[1];李静雯[1]
作者机构: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6-15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财政分权;产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土地财政;现代财政制度
摘要:为了揭示财政分权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作用.结果表明:(1)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产生了扭曲效应.(2)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挤占财政科教支出、扭曲税收竞争行为以及引发土地财政扩张等路径实现的.为了缓解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扭曲效应,本文提出优化现有地方政绩考核机制,转变地方"重生产、轻科教"支出偏好,有效约束地方税收竞争行为,以及建立健全地方土地管理体制是实现制造业产业集聚的财政分权改革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2019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第一组劳动经济学
主席:郁培丽东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委员:谢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于金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吴建利辽宁大学学生处教授
委员:汤闳淼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二组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
主席:郁培丽东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委员:谢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于金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和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曹艳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周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宋君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张广辉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三组经济史
主席:王蓉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副教授
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
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赵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佟健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第四组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学主席:王蓉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副教授委员:李平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
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
委员:郭广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赵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佟健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委员:杨志文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第五组国民经济学、政府经济学
主席:李华辽东学院教授
委员:赵德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杨爱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张华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吴云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六组区域经济学
主席:王大超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委员:崔万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赵德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和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郭广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张华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七组财政学、税务硕士
主席:张献和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委员:杨志安辽宁大学党委宣传部教授
委员:王振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委员:赵桂芝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杨玉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杜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八组金融学一组、金融硕士一组
主席:苏存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研究员委员:赫国胜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杨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慕丽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九组金融学二组、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硕士二组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教授
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委员:王东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赖溟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李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组金融学三组、金融硕士三组
主席:马力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高级经济师
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谷明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张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罗春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一组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
主席:刘春芝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委员:唐晓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伟光辽宁大学教务处教授
委员:聂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孙广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张丹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赵丰义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二组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硕士(一组)
主席:高丽峰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世斌辽宁红阳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钧霆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志中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 李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三组国际商务硕士(二组)
主席:徐春祥沈阳理工大学教授
委员:王世斌辽宁红阳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钧霆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志中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 李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四组数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统计硕士
主席:米娟沈阳大学教授
委员:李虹辽宁省统计局统计师
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教授
委员:陈瑾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韩云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艳清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
委员:付连艳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付云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潘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王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五组投资经济学
主席:黄莉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教授
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曲赜胜辽宁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第十六组保险学、保险硕士
主席:徐广哲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
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李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谷明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海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云月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