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招聘故事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招聘故事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3-07-30
能否招到合适的人选是人才任用和培养的前提。然而,复杂的人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紧迫的时间等种种条件限制,让招聘工作无异于一场赌博。那么,如何更好地招聘?我们通过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招聘过程中应注意规避的典型问题。
案例一:犹豫的王先生
王先生在地产行业从事景观设计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在目前的公司遇到了发展天花板。遂开始通过求职网站制作和投递简历,试图在珠三角谋一份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工作。凭借不错的资历,没多久王先生就收到了A 公司的面试邀请,并请他确定合适的面试时间。
由于A 公司在临近城市,王先生对A 公司也只略有耳闻,遂打开搜索门户,希望了解A 公司的详细情况。打开网站后,王先生想了解A 公司的项目情况和人力资源理念。却不料,点击“地产精品”之后,网页显示“403-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的字样,点击“人力资源”之后,网页显示“正在建设中……”的字样。王先生虽略有不快,不过考虑到网站也有可能正在维护,也就没再放在心上。
正在琢磨怎么安排时间,王先生的QQ 群不断跳出消息。巧的是竟然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去A公司面过过,在群里吐槽。“一进办公室就要我填表……填的都是简历上写着的信息”、“……还没谈就很不爽”、“把电话里问的问题又倒腾了一遍……”、“嘴上说求贤若渴,倒要自己贴钱花时间跑个来回……”。虽然这个朋友应聘的专业与王先生不同,自己所面对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更为重要的是,王先生隐约感觉A 公司的管理似乎比较混乱。于是王先生犹豫了……
如何创造良好的应聘体验?
应聘活动是意向候选人与企业第一次发生实质性接触的过程。透过应聘的窗口,应聘者可以切身体验企业对人才的态度,也能够侧面了解企业的真实管理水平。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应聘体验将被迅速传播出去,并将明显左右潜在应聘者的最终决定。因此,维持良好的应聘体验是企业塑造雇主品牌的关键环节。然而,知易行难,企业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走进误区:
●门户信息缺乏维护:门户网站是企业的脸面,绝大多数企业都十分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然而重视并不代表做得好——常见到的问题是更新慢,关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方面只有笼统的概述。试想,你打开漂亮的主页后,发现员工生活只有两年以前的记录、寥寥数语的人才理念都懒得作些文字解释时,你会感觉这是一家生机勃勃、重视员工的公司吗?
●“请您填表”:企业为了积累形成自己的人才信息库,常常希望以标准化的形式统一获取应聘者信息。为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会经常对应聘者说“请您填表”。校园招聘时,应聘者众多、竞争激励,这种不失公平的方式尚可接受。然而转而用于成熟人才则显然不妥。试想,应聘者登门拜访,你没有倒履相迎也就罢了,还要求人家先爬满一张表,是在摆谱吗?人家怎么会感受得到贵公司的求贤若渴呢?
● 重复提问:指的是面试官就应聘者已经回答过的关键问题再次提问,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多轮面试的情形下。其原因有多种,如面试流程中内部分工不清,各环节交底不透彻,或者面试官未充分消化应聘者信息。当应聘者遭遇到这种情况时,对方不但会感觉企业对自己的不重视,也会对公司管理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常常产生明显的反感心理。实际上,由于多轮面试考察这种机制的缺陷,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信息的重复提及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应从面试记录、沟通方式等方面入手,让应聘者获得更理想的应聘体验。
●不支付差旅费:一般而言,企业对招聘工作的考核,首先关注招聘效果,在此基础上会兼顾费用控制。所以,招聘费用控制的紧箍咒往往并不严苛。但在这种宽松的条件下,不少人力部门仍然不乐意为应
聘者支付必要的差旅费用,特别是中层以下级别的应聘者。当然,一般如果不乘坐飞机,应聘者为了不显得小气,也羞于提及。但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讲,这首先不应是费用问题,而是应聘者的体验:这是一种表达公司求贤若渴心态的方式,也是向应聘者传递公司人性化管理理念的途径。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投资,何乐而不为?
●直接拒绝应聘者:如今企业都已经学会非常礼貌地拒绝应聘者了,譬如:“非常感谢……我们会将您纳入人才库……期待未来有机会合作!”、“主要考虑与高层之间的性格、风格的匹配需要。”然而这仍不免过于程式化,应聘者需要更为人性化的对待方式。对于应聘者的最终处理,企业通常有三种方式:聘用、纳入后备人才库、纳入黑名单。除了纳入黑名单的应聘者,企业与应聘者都有再次发生合作的可能,一次招聘落选或许意味着下次合作的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后备人才库”。既然如此,为何不以后备人才礼遇之?为何不与落选人才做朋友,委婉告知落选原因的同时,给他们一些中肯的发展建议?比如“如果您能争取机会参与一些综合体项目工作……”、“如果您能找机会试着带一个团队……”、“如果您在一线施工方面能再积累一些经验……”。这可以为后续跟踪、联络人才做了良好的铺垫。
类似的误区还有很多,譬如安排对接层次不对等的人与应聘者进行深入沟通、突然袭击要求应聘人参加能力测评……总之,企业是求才而非招人,人才是应聘而非求职。在招聘环节,人力资源部门要想法设法展现出企业求贤若渴的心态,为应聘者提供良好的应聘体验,争取让每个应聘者成为企业的免费宣传员。
案例二:沉思的程经理
人力资源部程经理早上刚走进办公室,还没坐下,直属项目工程部的马经理就堵在门口了:“程经理,得再给我们找个电气工程师,那个李工不行啊!”
“你是说刚招过来的那个李工?怎么不行了?”
“弱电那块不怎么懂行啊,咱们这个项目智能化要求又这么高,现场很多问题处理不了。”
“我记得他简历上不是说之前项目上强弱电都负责过吗?我们还找人做过了解,你们不是面试过吗?”
“面试嘛,只能谈些理论化的东西喽……”
“这……”程经理有些不爽,也有些失落,话到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说,便陷入了沉思。
如何评价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考察是一件让人力资源部门比较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两个难点:其一是人力部门不具备专业水平直接判断的能力,其二是不能有效组织业务部门开展评估。
对于人力部门,不能直接判断应聘者专业能力水平,并不意味着无法判断。通过对应聘者有效经历的盘点,也可以间接地保证专业能力状况。这一般通过与应聘者核实,或者是背景调查的方式实现。
与应聘者核实有效经历时,要针对职位所关注的关键经历,与应聘者明确:应聘者在此期间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什么成绩?应聘者在此过程中担当什么角色(负责人、核心成员还是参与者)?应聘者是否可以提供1 名见证人?进一步,可以询问应聘者:我们联络您同事时,您认为他们会如何评价您?
●背景调查是另外一种核实应聘者有效经历的方法。然而现实操作时,由于我们实际很难获取必要的负面信息,使得背景调查沦为形式。我们建议不妨在核实见证人身份的前提下,向对方询问:假如应聘者到任后没有能够很好的完成职位工作,您认为可能会是什么原因?这意在通过假设提问,挖掘见证人言不由衷的想法。另外,当你需要询问多名见证人时,最好保证所询问事件的一致性,以相互印证。
当然,职位关键胜任标准中关键经历的明确是开展上述工作的前提。
对于业务部门,人力部门需要应对的是,改善业务部门对于专业能力评估过于随意的状况。这可以通过建立专业能力考察题库,并且明确专业能力考察程式两个方面实施。
●较大规模的企业,知识积累比较丰富,可以组织内部核心专业部门编制一些专业能力考察题库,作为应聘者专业能力考察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考察题库的编制要尽量控制其实用性和通用性,过于理论、局限的考察内容都不是有效的专业能力判断标尺。对于规模尚小或者积累尚浅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