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重点
第一章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北的正确性。
答: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辫证统的关系。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同家和地区人均收入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答:第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第三,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又存在很多问题。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既要看到顺利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影响的一面3.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机证关系。
答: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其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第三,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另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4.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a)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b)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b)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c)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i. 不带任何偏见的、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揭示其客观规律;e)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它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且研究深刻;f)i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经受的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g)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7、简述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简述极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a)级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b)极差地租I与极差地租II,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极差地租II要以极差地租I为前提和基础9、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a)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b)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c)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0、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a)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第二次考a)这一划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资本家剥削的本质,它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b)这一划分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供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是剩余价值率.1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发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期的发展,劳动力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的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左翼和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iv.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1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政党;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e)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16、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反应,是指与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i.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ii.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1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a)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i.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ii.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iii.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iv.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v.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作用或称能动性1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重点考题a)价值规律的内容i.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b)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几方面的作用i.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ii.价值规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iii.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1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第二次考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如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0、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a)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与社会发展状态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b)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之一c)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更具多样性2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a)科学内涵i.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ii.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他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理论;iii.列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必须要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前仆后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iv.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体内在联系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b)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2、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a)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i.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ii.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2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a)真理绝对性的有两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的每一个真理的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真理的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从广度上来讲,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它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2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第二次考a)在工作日程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2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a)形成i.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的关系ii.货币的所有者总是竭力为手中闲置的货币寻找出路,以使其发挥资本的作用.而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确会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借贷关系.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贷出去时,就转化为了借贷资本b)本质i.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b)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7、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b)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c)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a)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c)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2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b)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c)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i.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i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a)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b)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3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彻底的评判精神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实践性为基础的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3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a)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b)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从广义上,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c)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连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b)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要作用和超前作用c)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3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a)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在社会各个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c)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a)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b)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内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36、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a)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运动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第二,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37、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b)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38、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具体表现为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3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a)在所有制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建立和发展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b)在劳资关系上,通过劳资共决制度,允许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善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c)在分配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4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a)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b)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出一系列主管和客观条件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a)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42、简述生产方式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作用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i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iii.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iv.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a)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b)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生产出来的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a)人类从自然界的怒一下解放出来.摆脱了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马原之简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核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决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要求前人为他们身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4.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马原论述题及答案
马原绪论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可以做出怎样的回答。
?[答案要点]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赖以形成的基础和支柱,是我们要当作行为指南的马克思主义。
其基本特征:(1)整体性。
具体表现为:第一,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有机联系组成的一块“整纲”。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逻辑范畴、根本属性、学科结构四个基本研究要素紧密联系,一以贯之(2)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创立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真理,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3)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是在思想理论领域和现实政治生活中,最具有真理性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广泛吸取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原论述题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1)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举例: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创新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故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的先导。
其内在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马克思是革命的,批判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日常的实践中。
马原11道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他的科学性体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原本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他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26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4、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P.29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马原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2/6经济学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二重性:(1)具体劳动: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理解: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另一种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答:依据: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答: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答: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
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有哪些?答:特点:①.竞争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②.竞争手段: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③.竞争范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政治政治和社会领域。
马原论述题集锦-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集锦-马原论述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四、论述题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19.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论述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 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中国传统哲学常用“有两”、“有对”、“有耦”等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用“相反相成”、“相依相济”、“相形相生”、“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来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用“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来分析矛盾的解决方式。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主观题一、结合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认识的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主观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因素(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斗争中,逐步走向党,并迫切渴望科学的指导理论;(3)思想渊源:三大现金思潮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四、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方法论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六、否定之否定规律及方法论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论述题 80余道题目与答案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6.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4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3.(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摘要:一、引言1.马原的重要性2.论述题的挑战性二、马原论述题的解题方法1.掌握基本概念2.分析关键要素3.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三、解题步骤1.审题:明确题意,抓住关键词2.构思:组织思路,搭建框架3.论述:展开论述,论证观点4.总结:概括全文,回应题干四、常见错误及规避1.偏离题意2.空泛论述3.观点不鲜明4.逻辑不清五、实战演练1.举例分析2.题目设置六、结语1.马原论述题的重要性2.提高论述能力的方法正文:一、引言在考研政治中,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论述题更是对考生理论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面对马原论述题,许多考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入手。
本文将从马原论述题的解题方法、步骤、常见错误规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二、马原论述题的解题方法1.掌握基本概念:要想论述透彻,首先要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重要观点等。
熟练掌握这些概念,能为论述题的解答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分析关键要素: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如主旨、论点、论据等。
这将有助于明确答题方向,搭建论述框架。
3.理解理论联系实际:马原论述题要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解答过程中要关注理论的运用场景。
例如,可以从国内外时事、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方面寻找论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解题步骤1.审题:在正式开始论述前,首先要明确题意,抓住关键词。
这有助于确保答题过程中不偏离主线。
2.构思:根据题干和已掌握的知识,组织思路,搭建论述框架。
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或采用分论点论证的方式,使论述更加全面。
3.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知论点和论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注意运用逻辑推理,使论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4.总结:在文章结尾,对全文进行概括,回应题干。
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体现思考深度。
四、常见错误及规避1.偏离题意:在答题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题干,确保论述内容与题目要求相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地把握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既注重矛盾的共性,又注重矛盾的个性,既抓住共性,又因地制宜地处理个性,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只有正确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和创造。
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动力源泉。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思维:人类通过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和新的文化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实践活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改造和创造世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3)革命斗争:人类通过革命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也具有这种辩证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可能会有相对性。
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既坚持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绝对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应用和发展。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不断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根据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与时俱进;三是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应用和创新,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防止出现偏差和错误。
3)总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键。
马原-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1.有观点认为:资本创造利润,劳动获得工资。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创作的剩余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示。
第二:各种收入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工人的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并在不同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
第三:资本主义的分配是资本所有者凭借各自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别占有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表面上好像谁也没有剥削谁,其实实质是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否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2.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拒绝全球化。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答:第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进而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精选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1.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其三,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为何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答: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过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3.试述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2,3题答案共用)答: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在实践中解决的?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什么理论意义?3.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4.怎样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5.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6.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7.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错误及其指导意义。
8.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9.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2、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出发,阐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不断增加主体的认识能力。
3、从真理的辩证法原理出发,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并结合当前实际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4.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国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6.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7.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8.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
9.联系现实思想状况,分析下列两个命题:“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10.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11.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2.怎样理解人的社会性?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这一矛盾是基本矛盾?5.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和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的证明了的。
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述?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7.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8.资本主义所有制,其主要特征以及本质是什么?9.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10.试述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1.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12.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
13.试述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14.试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5.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否还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16.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平均化有什么意义?17.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是什么关系?18.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9.试述部门之间竞争必然形成平均利润。
20.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21.试述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以及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2.如何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变化的趋势?23.试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应该用怎样的方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
2.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论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3.怎样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4.怎样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正确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植于人们的实践之中,是对实践中主观和客观辩证关系的抽象概括。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人的意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从意识产生以后,人们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我们头脑中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必然要思考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与世界本原问题相关的问题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否可靠?”“人们的思想是否可以认识外部世界?”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因此,哲学基本问题是贯穿于实践和认识全过程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矛盾是在实践中得到解决的。
思维是人脑中的主观精神,存在是外部客观实在的物质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首先要面对的是外部世界即自然界,必须先承认外部世界的先在性、第一性,承认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不依赖于意识的真实的存在,这就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
人的实践既包括诸如实践的计划、目的、方法等意识要素,又包括诸如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以及实践的结果等,实践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变换过程,是把思维当作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在实践中既扬弃了物质的客观性,又扬弃了精神的主观性,通过主体的物质性活动,使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在实践的结果中既体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又体现了意识对世界的正确反映,达到了物质与意识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相对的,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与物质绝对对立的另一种本原。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未解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对未知世界只是不知其情状,其存在并不是未知的。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必定为人们所认识。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和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们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这+共同的根本属性。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有限中掌握无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但也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及其实践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及其实践产生的前提。
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
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就必然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由猿到人进化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的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当古猿第一次使用自制的工具生产食品时,他便将自己同其他一切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宋,使自己成为人。
而劳动实践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第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四,人类社会既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因此,一切观念、思想、法律、宗教等,归根结底是由物质原因所引起的,也应从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特殊标志就是这种物质活动所体现的物质性,即它们本身固有的“物质变换”和“物质关系”,并最终体现在作为物质力量的生产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