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述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
(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
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
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
(1)不正确
(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
起作用的人是()
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
主义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
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论述题
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请回答:
(1)旧哲学对世界理解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答:旧哲学或者从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或者从主观去理解,但都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达不到对现实事物的正确理解。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世界的?
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人的活动,在实践中理解人和世界及其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质
(3)为什么说“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旧哲学总是以追求“世界何以可能而解释世界”,马克思则以探索“解放何以可能而改变世界”。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理解“思维和存在的
统一”?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主要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问题,揭
露其矛盾;
(3)人类一方面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达到对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思维和存在的
统一作为问题,揭露其矛盾,在更高的层次
上把握世界。
简答题
1、简述辩证思维方法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区
别。
(1)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是就是不是,不
是就是是。
亦此亦彼。
它用联系的发展的观
看世界。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
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
非此即彼。
它看到“一个一个的
事物, 忘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看到了存在,忘
了产生和消失,看到了运动,忘了静止,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
”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观点上互相对立,在内容上又互相贯通、互相包含。
形而上学的内容作
为因素包含在辩证法里,辩证法的内容,分别
看来也没有不能为形而上学所采用的。
形而上
学只为形而上学,只是在于它割断了对立着的
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它们孤立起来变成绝对化的东西;同样辩证法只为辩证法只在于它对这些对立的概念始终坚持从对立统一的联系中理解它们。
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贯通,因此可以发生互相转化。
如果把对立的方面放到统一的联系中去理解,就可以消除片面性,走向辩证法;反过,如果把对立面之间的统一联系割断,使他们变成孤立僵死的存在,全面性就变成片面性,辩证法就变成形而上学。
(3)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常识领域是极其合理的。
但人是理想的存在、创造性的存在和超越性存在,形而上学本质上是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高超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在形而上学仅看到对立的地方发现统一,在形而上学仅看到肯定性的东西里发现否定,所以辩证法总是不合时宜的。
但它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它是超逻辑和反逻辑的,是人本质的思维方式表达。
辨析题
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败是成功之母”
都是经典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请用辩证法的
科学原理分析其得失。
(1)朴素辩证法是笼统直观的结果,还没有掌
握事物本质的辩证关系,还没有深入内部,
并未反映出对立面之间的全部辩证内容,也
未包括对立面转化的多种情形。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败是成功之母”
只表达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事物内部的复
杂联系具有多种发展趋势。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论述题
1、试述主客体关系的实质及其内容,为什么认
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要点:
(1)主客体关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反思,其实质实践关系,包括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
美关系;
(2)客体是认识形成的基础,反映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主体是认识形成条件,反映具有创造性。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展现未来、无限逼近。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即思维能符合及如何反映客
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与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即真理是对对象反映,是绝对的,真理对存在的反映又是历史的;
(3)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础是实践。
2、什么是价值观?请以“诚信”或“腐
败”为题,论述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一方面,风气的败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广大人民锐意改革勇于探索,敬业奉献,建功立业。
(3)关键是用历史的眼光,实践地看待腐败问题(诚信问题)。
第四章唯物史观
论述题
1、试述“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
一命题的唯物史观依据,并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应如何实现之。
(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既是唯物史观,又是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每一个普通个人连续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
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唯物史
观依据,并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应如何实现
之。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虚心的观点。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既是唯物史观,又是群众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每一个普通个人连续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
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在本
质上是统一的。
(3)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享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
简答题
1、为什么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
识和利益的概括和总结。
(1)社会意识的特点:派生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六七章
论述题
1、马克思经济学是如何理解价值的本质及其
根源的。
答案要点: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2)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
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物的性质,人的关系变
成物的关系,价值的本质就是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关系;
(3)其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于私人劳动采取价值、价值量货币等特殊形式
引起的。
2、马克思如何分析资本的本质及其表现,来断
言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前途。
答案要点:
(1)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它是最高的、控制一切的社会力量;
(2)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为了增值它要摧毁一切,包括它自己,这就预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超越资本个人所有制,实现资本社会占有,这就是共产主义的必然。
3、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分析货币的本质来揭示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
的存在方式。
(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
来固定从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人
们交换劳动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
物的关系,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
成金钱关系;(3)货币使社会权利转化为私
人的权利,成为支配别人、社会的权利,人
的关系被异化为金钱的关系,由此便形成了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
的存在方式。
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现实历
史”的存在。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
期艰苦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同任何真理一样,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是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需要长期经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发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论述经济体
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生产力是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理论意义: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批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现实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
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
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
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它们的
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应积极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
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我国国情,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但政治体制暴露一些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利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阻碍经济发展,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获益。
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
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
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统一
性;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特殊表现。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2、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3、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4、试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意义。
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5、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重大意义。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
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6、试论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7、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8、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9、论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10、为什么说垄断价格出现未否定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的产品价格。
它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基本形式。
垄断价格出现未否定价值规律,表现在: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1、怎样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这种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I生。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12、论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13、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取得革命胜利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经济义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
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
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14、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