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5章 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

1.常温下下列金属固体不是银白色的是( A
)
A.铜
A.锌
பைடு நூலகம்
B.铁
B.镁
C.铝
C.铝
D.镁
) D.汞
2.下列金属常温下呈液体的是( D
3.下列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B ) 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编号 ① 实验操作 加入适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②
③
加入适量蒸馏水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结合 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Al和AlCl3 。 (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不能 (填“能” 或“不能”),请简单说明理由: 没有对反应时的温度和盐酸的浓度、体积进行 . 变量控制 。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较慢产生气泡,溶液由 无色变为浅绿色 表面较快产生气泡 表面较快产生气泡 无气泡
.
铝片
铜片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3.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在做铁钉锈蚀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将实验装置提前两周放在班上,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
象。装置如下:
在试管①中加入稀硫酸,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 在试管②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溶液中; 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蒸馏水中;
初中同步·化学(沪教)(遵义)
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总结
一、金属的性质
1. 密度:金属的密度较大,通常比非金属大。
2. 导电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传导电流。
3. 导热性:金属能够快速传导热量。
4. 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够制成薄片或丝线。
5. 韧性:金属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在受力下发生形变而不断裂。
6. 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
7. 反应性:金属具有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性,可以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二、金属的用途
1. 金属材料:金属广泛应用于制造工业中,例如建筑、汽车、机械等领域。
2. 电器与电子设备:金属用作导线与电子元件的材料,能够帮助电流传导与电子信号传输。
3. 装饰材料:一些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可以用于装饰建筑或制作珠宝首饰。
4. 食品包装:某些金属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防潮性能,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5. 药品与化妆品:金属可以作为医药和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具有特定的疗效或美容功效。
这些是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实验用品1.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2.酒精灯、试管、烧杯、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燃烧匙、火柴、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铁夹、铁架台、木块等。
实验过程1.制取氧气前,为什么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置棉花?3.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为什么当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1.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2.蜡烛、木条、烧杯、集气瓶、大试管、小试管、导管、乳胶管、单孔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毛玻璃片、火柴等请试着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异同点。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实验用品1.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玻璃棒、小蜡烛、小木条、小煤块;2.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等。
1.结合你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例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3.为了更好地研究燃烧的条件,你觉得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目的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用品1.镁条、铁丝、铜丝、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2.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砂纸等实验过程1.金属的物理性质:打磨上述金属并观察其颜色、状态、硬度、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实验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研究,以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差异以及其应用。
实验材料
- 不同金属材料(铁、铜、铝等)
- 导线、电池、电流表
- 木板、弹簧等辅助材料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金属材料分别制成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称其质量并记录。
2. 将导线接在电池正负极上,形成电路。
3. 将电流表置于电路中,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4. 依次将不同金属材料放入电路中,再次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5. 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异以及对应的应用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电路的连通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避免产生电击等不良影响。
- 实验前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并认真了解实验步骤,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实验完成后,应当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价值
本实验对于深入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提高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亦可为工程技术及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答案

1.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有导电性C.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D.能和稀硫酸反应【解答】解:A、铝、铜、铁、金四种金属中,铝、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铜是紫红色金属,金呈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通常状况下铝、铜、铁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铝、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金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甲>铜>乙;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说明丙>甲;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丙>甲>乙;故选D.3.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A.铸铁炊具B.金属细丝C.铜制电缆D.铁锤【解答】解:A.因为铁能导热,所以可做成铁锅做饭;B.金属细丝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C.铜制导线利用其导电性;D.铁锤利用了硬度大等性质.故选A.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C.铝丝伸入稀硫酸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D.铜片投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说法正确;B、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说法正确;C、铝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铝丝伸入稀硫酸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故说法正确;D、铜位于氢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无现象,故说法错误;故选项为:D.5.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解答】解:A、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故A说法不正确;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B说法不正确;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C说法正确;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铜比银活泼,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可以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为:C.6.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答】解:①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银;②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③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④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组合即可判断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故选C.7.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都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解答】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正确;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说法正确;C、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说法错误;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说法正确.故选C.8.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1)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锈蚀而金不能,这是因为铁比金活泼(或铁的话动性比金强、金比铁稳定、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金前面铁活泼、金稳定等合理即可);(2)在镁、铜、锌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铜(或Cu);(3)要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如果选用了铜,还需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硝酸银、AgNO3).【解答】解:(1)铁的活动性比金强,容易与氧气反应,而金不容易与氧气反应,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锈蚀而金不能,所以本题答案为:铁比金活泼(或铁的话动性比金强、金比铁稳定、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金前面,铁活泼、金稳定等合理即可);(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氢>铜,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铜(或Cu);(3)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可以采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方法,选用了铜,则应该选择银的盐溶液,所以本题答案为: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硝酸银、AgNO3).9.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1)铝合金和纯铝,硬度较大的是铝合金;(2)工业上,把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Fe2O32Fe+3CO2,其中Fe2O3发生了还原反应;(3)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①将Mn片、Pd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Mn的活泼性比Pd强;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解答】解:(1)一般说来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故填:铝合金;(2)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3CO+Fe2O32Fe+3CO2可知,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Fe2O3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填:Fe2O3(3)①将Mn片、Pd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没有变化,说明Mn的活泼性比Pd强.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铜盐中,如硫酸铜溶液中,观察Pd片表面是否有红色的金属铜出现,如有,说明Pd的活泼性比铜强,没有,则说明Pd的活泼性不如铜;故答案为:①Mn的活泼性比Pd强;②硫酸铜;10.如图,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金属片已打磨):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Ag.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解答】解:(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①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铜片和硝酸银溶液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Ag.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故答案为:(1)延展性;(2)4Al+3O2=2Al2O3;(3)①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Cu+2AgNO3=Cu(NO3)2+2Ag;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1.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电珠发光.【实验二】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实验三】金属锌、铜和稀盐酸构成如图所示的化学电池装置,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i+2HCl ═NiCl2+H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4)金属活动性强弱是由金属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不会因某个实验而改变.下列关于实验三分析正确的是C(填选项).A.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B.铜与稀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NiCl2+H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放出气泡快并且多的金属活动性强;(4)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导电;Ni+2HCl═NiCl2+H2↑;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C.12.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 >Ag.(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Cu.【解答】解:(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甲实验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铁能置换出铜,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 >Ag.(4)由丙实验方案可知,若采用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Cu.故答为:(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Cu+2AgNO3═2Ag+Cu(NO3)2;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Fe>Cu>Ag.(4)Cu.。
实验活动_4_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用坩埚钳夹取 一块铜片,放在 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
铜片表面上有黑色 _物__质__ _____生成
△
_2_Cu_+_O_2_=_=_=_=_ _2_CuO _____
(2)与酸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向5支试管中 分别放入少量 镁条、铝片、 锌粒、铁片、 铜片,然后分 别加入5 mL稀 盐酸(或稀硫 酸),把燃着的 木条放在试管
7.小林同学对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探究,他分别将
A、B、C三种金属放入三支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中,记录的实验现象为A、C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B放入
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根据小林同学的记录,你对A、B、C三
种金属的活动性能作出的判断是
、
。不能作出判断的是
。
要对A、B、C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作出准确判断还需要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镁:_银__白__色__;铝:_银__白__色__; 铁:_银__白__色__;铜:_紫__红__色__。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
(或白铜片)的硬度。 硬度比较:铜片_>_铝片;铜片_<_黄铜片(或白铜片)。
24, 20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_________
_Z_nC_l_2_+_H2_↑_____
____淡__蓝__色_______; _F_e_+2_H_C_l_=_=_==_;
②试管内的气体燃 _F_eC_l_2_+_H2_↑_____
初中一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和反应

初中一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金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初中一年级化学中金属的性质和反应。
一、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性质:1. 导电性: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
这是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当外部施加电压时,自由电子能够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2. 导热性:金属也是良好的导热体。
与导电性类似,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传递能量,并迅速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3. 延展性和延展性:金属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延展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者被锤击成薄片,这是由于金属中原子之间的金属键的特殊性质所致。
4. 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呈现出光泽,这是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所造成的。
二、金属的反应1. 金属与酸的反应:大部分金属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相应的盐。
这是因为金属能够失去电子,与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氢气。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2. 金属与水的反应:部分金属可以与水直接反应。
通常,活泼金属如钠、钾等会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和相应的碱。
例如,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3. 金属与氧的反应:部分金属与氧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与氧反应:4Fe + 3O2 → 2Fe2O34.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通常与非金属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
在反应中,金属会失去电子,并与非金属中的阴离子结合。
例如,钠与氯反应:2Na + Cl2 → 2NaCl三、金属的应用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金属及其应用:1. 铁: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运输等领域。
例如,钢材是铁与一定比例的碳和其他元素合金化得到的,具有优异的强度和韧性,用于制造建筑结构和机械设备。
2. 铝:铝是一种轻便、耐腐蚀的金属,被广泛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包装材料和家电等。
铝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也用于制造电线和散热器等。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8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常见金属化学性质初中教案

常见金属化学性质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掌握常见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 铁、铜、铝、锌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常见金属在酸、碱和氧气中的反应。
教学难点:
1. 理解常见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性质。
2. 掌握常见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示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这些金属有什么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铁的性质:介绍铁的外观、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铜的性质:介绍铜的外观、性质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铝的性质:介绍铝的外观、性质以及在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4. 锌的性质:介绍锌的外观、性质以及在防腐蚀方面的应用。
三、实验(20分钟)
1. 实验一:铁与盐酸的反应
2. 实验二: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3. 实验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4. 实验四:锌与氧气的反应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各种金属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报告,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
六、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并培养了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

酸铜溶液中 ③取出观察现象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片浸入 硫酸铜溶 液中
铁片表面覆盖 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由蓝色逐 Fe+CuSO4= FeSO4+Cu 渐变为浅绿色
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 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 铁 则化为 铜 ”的记载。曾 青就是铜的化合物。
无色变成浅绿色
+2
Fe+2HCl==FeCl2+H2↑ 氯化亚铁
锌
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
少,放出热量
Zn+2HCl==ZnCl2+H2 ↑
镁
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
少,放出热量
Mg+2HCl==MgCl2+H2↑
问题: 1.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 哪些收获?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经检验是氢气) 2.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判断出上述金属 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化合反应
金属 操作步骤 在空气中加热产生的现象 样品
化学方程式
镁
用坩埚钳.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取金属样
点燃
2Mg+O2==2MgO2==2Al2O3
酒精灯的
铁
外焰
灼烧后变红,冷却后变暗
+2
Fe+ H2SO4 ==FeSO4+H2 ↑
硫酸亚铁
锌
产生气泡,固体逐渐
减少,放出热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3.撰写一篇关于金属在日常生活应用的小短文,要求至少列举三种金属制品及其用途,并分析金属的性质如何满足这些用途的需求。
4.深入了解一种金属资源,如铁、铜、铝等,调查其在我国的生产、消费及回收利用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回顾已学的金属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b.通过实例解释金属物理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散热器等。
c.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物理性质与金属原子结构的关系。
2.金属的化学性质
a.讲解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等反应,展示实验现象。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பைடு நூலகம்,共同提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方面的掌握情况,提高他们的化学表达能力。
3.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4.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金属活动性
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名称: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镁条、锌粒、铁钉、铜片、铜丝、铝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2、金属的化学活泼性有强弱之分,上述五种金属中Mg>Zn>Fe>Cu和Ag [问题]:铜和银都不与酸反应,又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强弱呢?
[分析探讨]:在上述反应中:铁能与稀酸反应,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是否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氢强( Fe>H );那么,我们是否可用含有铜或银元素
的可溶性的盐溶液来替代酸与金属反应:若铜能置换出银盐溶液中的银,则Cu>Ag; 若不能,则Cu<Ag。
[实验设计]:
提出假设: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或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所用药品:铜, 硝酸银溶液或银, 硫酸铜溶液
: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另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验证]: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
元素及化合物实验报告

元素及化合物实验报告元素及化合物实验报告引言:元素及化合物实验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为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奠定基础。
实验一:金属元素的性质研究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金属元素的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等。
2. 实验步骤:选取铜、铁和铝三种常见金属材料,分别进行导电性测试、延展性测试等。
3. 实验结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能够迅速传导电流和拉伸成线;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延展性较差,不易变形;铝导电性较好,延展性较铁差,但较铜好。
4. 实验结论:不同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有关。
实验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研究1. 实验目的:研究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如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 实验步骤:选取氧、氮和碳三种常见非金属元素,分别进行电子亲和能测试、电负性测试等。
3. 实验结果:氧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易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氮的电子亲和能较低,不易形成负离子;碳的电子亲和能较低,不易形成负离子。
氧的电负性较高,碳的电负性较低。
4. 实验结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有关,对于化学反应的发生和物质的性质起到重要作用。
实验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研究1.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
2. 实验步骤:选取氢氧化钠和盐酸、硫酸铜和铁片等反应,观察其反应过程和产物形成情况。
3. 实验结果: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时产生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产生气泡和变热现象;硫酸铜和铁片反应时产生铁硫化物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铁片逐渐溶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4. 实验结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涉及化学反应,反应物之间发生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四:化合物的性质研究1.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实验步骤:选取氯化钠、硫酸铜等化合物,进行溶解性测试、酸碱性测试等。
金属实验报告

金属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金属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分析金属的特性,为后续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镁条(Mg)铝片(Al)铁钉(Fe)铜片(Cu)稀盐酸(HCl,浓度约为 2mol/L)稀硫酸(H₂SO₄,浓度约为 2mol/L)硫酸铜溶液(CuSO₄)硝酸银溶液(AgNO₃)2、实验设备试管若干镊子砂纸酒精灯火柴托盘天平量筒三、实验步骤1、金属的物理性质观察用肉眼观察镁条、铝片、铁钉和铜片的颜色和光泽。
用手触摸感受这几种金属的硬度。
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体积的镁条、铝片、铁钉和铜片的质量,计算它们的密度。
2、金属与酸的反应分别取四支洁净的试管,标记为 A、B、C、D。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段镁条、一小片铝片、一枚铁钉和一小片铜片,放入对应的试管中。
向 A 试管中加入约 5mL 稀盐酸,向 B 试管中加入约 5mL 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记录产生气泡的快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同样的方法,向 C 试管和 D 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取两支洁净的试管,标记为 E 和 F。
向 E 试管中加入约 5mL 硫酸铜溶液,然后用镊子将一枚铁钉放入其中,观察反应现象。
向 F 试管中加入约 5mL 硝酸银溶液,将一小片铜片放入其中,观察反应现象。
4、金属的加热实验用镊子夹取一段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用镊子夹取一小片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观察其变化。
四、实验现象及记录1、金属的物理性质镁条:银白色,有光泽,质地较软,密度较小。
铝片:银白色,有光泽,质地较软,密度较小。
铁钉:银白色(表面有锈迹时为红褐色),有光泽,质地较硬,密度较大。
铜片:紫红色,有光泽,质地较硬,密度较大。
2、金属与酸的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溶液颜色不变。
材料基础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基础综合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综合实验的方式,掌握材料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材料的性质、特点和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加深对材料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使用了几种常见的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塑料。
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对它们的性质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常见的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电子天平和热重分析仪等。
3. 实验步骤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金属的性质分析首先,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铝、铁和铜等。
通过对这些金属进行外观观察和测量密度等参数,我们可以分析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2 陶瓷的性质测试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陶瓷材料,并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以了解陶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性能。
3.3 塑料材料的特性研究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常见的塑料材料,并使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等。
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对于金属材料,我们测量了它们的密度和外观特征,并观察到了不同金属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对于陶瓷材料,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陶瓷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并通过热重分析得到了它们的热性能数据。
对于塑料材料,我们使用拉伸试验机测量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并分析了不同塑料的特点和差异。
5.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材料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对金属、陶瓷和塑料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对它们的应用领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仔细操作和合理利用这些仪器,我们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
202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共32张PPT)

6.(2019广西梧州一模)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 银外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 ) A.KNO3溶液 B.FeCl2溶液 C.稀盐酸 D.CuSO4溶液
答案 D 铁、铜、银均不能与KNO3溶液反应,不能验证铁、铜、银的金 属活动性顺序;铜、银均不能与FeCl2溶液反应,不能验证铜、银的金属活 动性顺序;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 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银不 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银,可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 活动性顺序。
4.(2019浙江金华中考)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 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8-4-1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 设计的依据是 ( )
图8-4-1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白铜片)相互刻画
(或白铜片)在铜片上留有痕迹 铜片)的硬度比铜大
用电池、导线、金属片、小灯 小灯泡亮 泡、单刀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金属有导电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变黑。 【实验结论】铜能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 片,然后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放镁条、铝片、锌粒、铁片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 体能燃烧;放铜片的试管中没有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金属镁、铝、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九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
九年级下册2015年11月第1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实验7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糖类油脂
第三节蛋白质维生素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二节新型材料的研制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金属化学性质三条

金属化学性质三条1.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般只体现在三个方面:金属与氧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最后得出金属的活度序列表及其应用。
2:金属与氧的反应。
钠和镁可以在室温下与氧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铜需要加热才能和氧反应生成氧化铜,而金和氧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反应(所以常说真金不怕火,是说金化学性质稳定,不是说熔点高)。
常见的原因是铝比较耐腐蚀(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从而阻止反应。
但你需要看清题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还是用文字描述)3:金属与酸反应。
我们之前研究的实验室制造氢气,锌和硫酸反应。
说明金属可以和酸反应产生氢气,其他金属也一样(这里主要是用实验给学生讲解)。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一种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简单物质和另一种化学物质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取代反应属于基础反应类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我们只用金属取代氢的例子来说明取代反应,但取代反应不仅仅是金属和酸的反应,只要符合取代反应的概念,就是取代反应)4:金属与能量金属盐溶液反应。
(需要借助实验,需要掌握实验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5:最终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活动性由强到弱)金属活动性的应用:在金属活性序列表中,从左到右,金属活性越来越弱。
在金属活性序列表中,氢之前的金属可以代替酸(一般是稀盐酸、稀硫酸)的氢。
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
还需要去除钾、钙、钠三种金属,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太活泼,能与水反应,与酸反应更剧烈,所以一般不考察。
在金属活性序列表中,前面的金属可以从它们的盐溶液中取代后面的金属。
(铜不能和氯化银反应,因为氯化银是沉淀。
)。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
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苑中学教学案主备:李德前审核:王月英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
班第组;姓名;得分;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利用,知道置换反应;认识常见金属的一些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1.自读课本,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1)导热性好。
做饭的锅使用_____、____等材料。
(2)导电性优。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制造电线;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3)良好的延展性。
延性是指抽成细丝,以铂为最;展性是指压成薄片,以金为最。
(4)密度较____。
如铁的密度是7.8g/cm3,不过锂的密度最小,只有0.534g/cm3。
(5)熔点很______。
如铁的熔点是1535℃;不过,汞的熔点最低,只有-38.87℃。
2.动手实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溶液中,铁丝表面很快覆盖一层____色金属,溶液也由______色①将铁丝插入蓝色的CuSO
4
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反应。
此实验也能说明铁比铜。
②上述置换反应在刘安(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曾青得铁化为铜”,在宋朝已大规模的应用于实际生产。
“曾(zēng)青”一般指(写化学式 )__________。
∑随堂演练,巩固基础知识
1.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2O 通电2H2↑+ O2↑
B.Fe + CuSO4 = Cu+ FeSO4
C.C + 2CuO高温2Cu + CO2↑
D.Zn + 2HCl= H2↑+ ZnCl2
说明: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1)菜刀用铁而不用铝的主要原因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
(2)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物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
(3)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性。
3.白蚁能分泌出蚁酸。
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稀硫酸、稀盐酸相似。
下列物质中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镀锌水管
B.铜制塑像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4.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
方法①:向样品里加适量的稀盐酸,不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2能溶于水(能溶于水的固体在水中就会变为溶液),生成的H2逸出了,此时再去过滤,只有固态的留在滤纸上(干燥、回收)。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②:向样品里加适量的________溶液,然后过滤,这样不仅除去铁,得到的铜会更多。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方法③:直接使用_______吸引,这种简便方法属于________变化。
5.葛洪是古代著名的炼丹家。
一次,他用铁勺盛“曾青“(CuSO4溶液),几天后,铁勺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师傅点铁成金啦!”葛洪把“金勺”放在火上烘烤,“金勺”变成了黑色。
写出上文中“点铁成金”和“金勺”变黑的2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想一想:铸造硬币的金属应该具备哪些性质?请你写出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