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轨电车车站建筑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形式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其线路和站点的布置形式对于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一、线路布置形式有轨电车线路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单线、双线和环线三种形式。
单线有轨电车线路是指只有一条轨道,双向的有轨电车共用这条轨道,相向而行,需要设立交替通过点,使得两辆车不会相撞。
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节省土地资源,缩短建设周期,但是由于只有一条轨道,车辆之间的间隔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会影响运营效率。
双线有轨电车线路是指有两条轨道,分别用于双向行驶。
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运营效率,缩短车辆之间的间隔,但是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
环线有轨电车线路是指由一条或多条轨道组成的环形线路,沿环形线路行驶,可以实现无需调头的运营。
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节省土地资源,提高运营效率,但是由于需要建设环形线路,建设难度较大,建设成本较高。
二、站点布置形式有轨电车站点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中央式站点和侧式站点两种形式。
中央式站点是指站点位于有轨电车线路的中央,乘客需要过马路才能到达站点。
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能够节省路面空间,使得车辆可以快速通过,但是乘客需要过马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侧式站点是指站点位于有轨电车线路的两侧,乘客可以直接从路面进入站点。
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方便乘客进出站,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但是需要占用更多的路面空间,可能会影响车辆通行。
三、站点设施布置形式有轨电车站点的设施布置形式主要包括站台、候车亭、广告牌、座椅、自动售票机等。
站台是乘客上下车的重要场所,其长度和宽度应根据线路运营情况和乘客流量进行合理设计。
候车亭是乘客在站台上等候车辆的遮阳、防雨设施,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
广告牌是有轨电车站点的重要标志,可以为城市提供宣传和广告的功能。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研究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研究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低碳环保、低造价、小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过去几年里,逐步从初步发展阶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部分城市甚至已经开始网络化建设。
现代有轨电车的线路及车站设计,主要包括区间线路布置形式及车站形式的设计,二者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的服务水平及发展前景。
结合实例,分析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区间布置形式及车站形式,并从交通组织、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及未来道路改造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为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现代有轨电车;区间布置形式;车站形式;设计0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伴随着大量汽车带来交通拥堵、能源过度消耗、污染环境等问题,现代有轨电车凭借着技术现代化、大容量、低地板、节能环保等优势重新复兴起来。
至今全球约400 个城市运行有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运营里程超过5 000 km,其中代表性的城市有法国巴黎、斯特拉斯堡及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城市,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效果良好,国内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也建设有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如今,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公共交通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特性,要求公共交通系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能与周围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现代有轨电车的线站设计,主要涉及线路在区间的布置形式与车站的布置形式两方面的内容。
本文系统分析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并研究不同形式的车站布置。
1 区间布置形式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在区间的布置形式,是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现代有轨电车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及影响,还关系到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运行的速度及服务质量,同时决定着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工程投资。
有轨电车在道路上的横断面布置可分为中央布局、一侧布局及两侧布局 3 种形式。
1.1 中央布局形式现代有轨电车沿道路中央敷设,两侧依次布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如图1 所示。
该形式适用于中央设有较宽绿化带的道路,利用绿化带敷设有轨电车线路,对道路的改造量小,并且未来道路的拓宽不受限制。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环境与装修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环境与装修设计分析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大力发展,于是就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的要求也日益变高,但是当今就车站建筑设计的分析不多,对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产生约束,因此本文笔者对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建筑设计意义现代化科学技术一直进步、发展,建设艺术也正在持续进步,于是新的建筑设计理论有了最新的改变,对于建筑学专业,需要分析深究的一项关键即为节能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得以持续的发展历史悠久,距离目前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城市轨道交通也正在迅速的发展,截止到当今,我国十多个城市已有了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的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还有成都这些较为突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为主体建筑以及附属建筑,附属建筑主要有风亭、地铁出入口还有冷却塔,在地铁里面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为出入口建筑,地面建筑内容也囊括其中,对这些城市的景观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重要。
二、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及其技术标准车站进行总体设计务必符合线路设计的标准,让乘客们于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之间能够便利地换乘,更应和地面建筑规划保持协调状态。
选好了站址之后,应综合考虑以下的关系:这个地区的工程地质、地下管线、改造的可能性、地面建筑的拆迁还有地下构筑物之间存在的一些关系。
应该让管线迁移、房屋拆迁与其施工变少,致使对地面建筑还有市民产生的影响变弱。
远期的规划预测的集散及车站本身行车客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控制了车站的规模,不管对于站厅公共区以及站台公区,还是对于出入口、通道还有自动扶梯这些,均应符合于此站客流的通过能力,更应增设事故紧急疏散口。
车站进行设计防灾过程中,应遵循地铁设计有关的要求与制度,不但应关注平战转换,还应关注和别的轨道线路的换乘,换乘车站设计过程中,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务必应处理远期换乘客流的问题,车站的出入口还有风亭的设置部位应和城市的规划与其周边环境相适应。
城市有轨电车站台的无障碍设计与智能化应用
城市有轨电车站台的无障碍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出行便利性的需求增加,有轨电车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有轨电车站台的设计与改造问题。
针对存在的无障碍设计和智能化应用方面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有轨电车站台的无障碍性和智能化水平。
首先,无障碍设计在有轨电车站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障碍设计旨在提高站台的可访问性,使得所有乘客,包括老年人、身体残疾人以及孕妇等群体,都能够自如地使用有轨电车。
在站台设计方面,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坡道和扶手:站台的出入口应配置坡道,以便轮椅和婴儿车等设备的顺利进出。
此外,为了提供额外的支持,扶手应该设置在坡道的两侧和站台的边缘。
2. 警示标识:在站台的关键位置设置清晰可见的警示标识,包括方向指示牌、紧急出口指示牌以及地面对比色标识等。
这些标识不仅有助于指引乘客的前进方向,也能够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
3. 座椅和间隙:站台座椅应该安装在不妨碍乘客通行的位置,并且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轮椅等设备。
此外,座椅之间的间隙应该足够宽阔,以满足乘客的自由流动。
除了无障碍设计外,智能化应用也在城市有轨电车站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智能化应用的目的是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以下是几个智能化应用的示例:1. 实时信息系统:安装在站台上的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播报系统可以提供有关列车到达时间、行程信息以及交通状况的实时更新。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乘客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并且减少等待时间和不确定性。
2. 自助售票设备:在站台上设置自助售票设备,让乘客可以方便地购买车票。
这种设备可以接受手机支付和刷卡支付,减少排队时间和交易的复杂性。
3. 安全监控系统:站台应配备监控摄像头和报警装置,以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这些系统可以监测站台的活动情况,并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以保障乘客和站台的安全。
4. 无线网络覆盖:在有轨电车站台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可以满足乘客在等候列车时上网浏览信息、接收电子邮件等需求。
浅析现代有轨电车停车场站场布置方案
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布置方案
中图分类号:U482.1,TU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 (2019)11-0102-02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且以 地铁和轻轨为主,但由于地铁造价高、建设周期长等缺点,在中 小城市建设中缺乏实用性。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一种介于轻轨 和公共汽车之间的中低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环保、低碳、节能 的特点。由于现代有轨电车具有乘坐舒适快捷、无污染、造价相 对较低、建设周期较短等优点,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 所接受,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多元化交通工具的飞速发 展,现代有轨电车这种改良后的新型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进一 步的发展和推广。本文以蒙自市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化有轨电 车示范线项目小寨村停车场为例,对其站场总平面设计进行分
内有停车线3条,为1线6列位布置,周月检线2条,为1线4 列位布置,库前均采用梳子道岔和3号道岔连接,运用库检修工
2019.11科学技术创新-103-
图2小寨村停车场总平面布置方案一
图3小寨村停车场总平面布置方案二
艺流程顺畅。洗车库设置于运用库南侧.采用贯通式布置。停车 用地规则,土地利用效率高,考虑到两方案工程数量相差不大, 场厂前区设置于运用库东侧,厂前区由综合楼、食堂公寓浴室 本次设计推荐方案一。
其中M2线线路全长23.72km,共设车站36座,最大站间距 1.47km,最小站间距0.41km,平均站间距0.88km。M2线北端起 点站-小寨村站旁设置小寨村停车场1座。
小寨村停车场选址于蒙自市以北偏西地区,大屯镇西端,停 车场紧邻红河大道,位于红河大道以西地块,北侧紧邻规划道 路,用地范围内土地现状为果园和旱地。
探讨城市交通轨道车站的建筑设计
探讨城市交通轨道车站的建筑设计摘要:本文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月亮岛路站车站设计起点里程(YCK14+825.500)至设计终点里程(YCK15+351.000)范围内的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风亭等附属(含车站公共区电梯、扶梯及自动售检票设备的布置等)建筑、结构设计,对轨道交通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地铁车站的组成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铁车站车站组成设计原则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大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建设了城市地铁和轻轨,并将进一步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目标而加快建设步伐;现就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作简要的介绍。
一工程简介本站位于月亮岛路与银杉路交叉路口北侧靠东设置,与10号线采用T字换乘,4号线站位沿银杉路南北向敷设,10号线沿月亮岛路东西向敷设。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4+235.000,车站设计起点里程YCK14+825.500,车站设计终点里程YCK15+351.000。
本站为长沙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第1个站,4号线和10号线车站采用“T”型岛-岛换乘方案,4、10号线站位设于十字路口北侧,4号线为地下两层明挖车站,10号线为地下三层明挖车站,4号线车站外包全长526.50m,标准段外包总宽22.7m,站台宽14m,10号线车站全长198.680m, 标准段外包总宽22.7m,站台宽14m。
二设计原则:1、适用性。
地铁站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建筑在设计中首先满足功能要求,组织有序的客流进站和出站的路线满足客流高峰小时所需的各种面积的规定和楼梯、通道宽度的要求;上下楼梯的布置位置匀可以接纳客流;另外有足够的设备房和管理用房以满足技术设备布置和运行管理的功能要求;必须考虑站布局和其他公共交通的便利条件的变化,车站建筑设计合理、完善、流畅的使用功能。
2、安全性。
由于地铁站是建在地下交通建设,除了结构安全,车站建筑设计也应考虑到安全因素。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轨道交通综合体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商业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
因此,其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及市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及功能需求等方面,对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一、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城市规划,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和生活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轨道交通综合体应该具有良好的交通连接性,便利市民的出行方便,并且从城市空间上和形态角度上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首先,轨道交通综合体应该具有良好的轨道交通接驳功能,与周边轨道交通线路相连通,以方便市民的乘车出行。
其次,轨道交通综合体还应该成为城市交通枢纽,连接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互联互通。
此外,轨道交通综合体还应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保持建筑高度与城市环境协调。
二、交通设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以方便市民出行和交通管理。
在地下层,通常会设置地铁换乘口和步行通道,以方便市民从地面接驳到地下的轨道交通站点。
此外,还应该设置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以满足市民的多种出行需求。
在地上层,轨道交通综合体还应该设置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区等设施,方便市民在过度期间的出行需求。
同时,建筑设计方案中还应考虑交通管理要求,如安装视频监控、路标标识、紧急疏散通道等设施,以确保轨道交通综合体的交通管理安全有序。
三、功能需求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功能需求较为复杂,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如商业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
为此,建筑设计应结合轨道交通线路。
以购物需求为例,在轨道交通线路中,通常会分布不同类型的商场,如大型购物中心、便利店等。
在选择商业购物场所时,还应考虑建筑风格、商业类型及附近市民的人口特征等因素。
除了商业购物外,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还应考虑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
例如,可以在综合体的设计中设置健身房、室内泳池等设施,以提供全方位的休闲娱乐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筑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筑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迅猛,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并从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和功能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站点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之一。
一个精心设计的轨道交通站点,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之一,吸引游客和居民的目光。
因此,建筑外观的设计尤为重要。
设计师们需要根据站点所在的城市特点,结合当地文化和建筑风格,打造出与城市融洽相协的建筑形象。
同时,灯光、标识、立面等元素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风格,以形成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
除了建筑外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内部布局也需要设计师们的巧思。
一个良好的内部布局可以提高乘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提升他们的出行体验。
首先,站点的布局应该合理,可以方便乘客进出,并提供方便的改乘换乘通道。
其次,站点内部的设施应该完善,如售票处、自动售票机、候车亭等,以及方便乘客出行的电梯和楼梯。
此外,设计师们还可以考虑设置咨询台、便利店、饮水机等,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通过精心的内部布局设计,可以提高站点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满意度。
功能性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一个好的站点设计应该不仅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还应该兼顾人们的休闲需求。
在交通功能方面,设计师们要考虑站点的容量、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站点能够适应高峰期的客流需求。
同时,他们还需要考虑站点的可持续性,如节能降耗、绿色出行等。
在人们的休闲需求方面,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设置座椅、绿化景观、艺术装置等,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等待空间。
功能性的站点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人们进行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筑设计研究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指将地铁、轻轨、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集成在一起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建筑设计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涉及到建筑结构、功能布局、人流管理等多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划布局。
合理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划布局能够为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提供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到交通集散的便利性、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也能够为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方案选择,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需求。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结构功能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
建筑结构需要考虑到交通设施的集成性和通达性。
建筑的结构要能够容纳地铁、轻轨、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同时要能够方便地连接城市其他部分和交通枢纽的各个功能区域。
建筑功能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到人流管理和服务设施的合理性。
建筑的功能布局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比如旅客的候车区、购票区、商业区等,同时要能够合理分流人流,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空间的设计。
要符合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需要与周边的城市交通网络相融合,使得交通的便捷性能够得到保障。
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让交通枢纽综合体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
建筑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能源的使用上注重生态环保。
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生态环境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性。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指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通过深度开发、立体布局和文化旅游设施等手段打造的新型城市发展形态。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不仅具有交通便捷、城市形象美观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融合各类配套设施和服务,提供多样化的生活和商业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和价值。
1. 建筑规划布局方面要将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商业中心、住宅区、文化娱乐设施等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统一、和谐的建筑群体。
在用地布局上,可以采取楼宇高度和建筑布局的分层次规划,以实现空间的多元化和功能的互相补充,同时能更好地引导人流、车流和商业流等。
2. 外立面设计方面为了使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更具有标志性,应当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上下功夫,注重建筑特色的突出。
外立面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材料,如玻璃钢、钢结构、铝合金等,创造出时尚、现代、科技感强的外观形态。
另外,也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地域特征等融入建筑设计中,以彰显建筑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3. 内部空间设计方面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 交通设施、商业设施、文化活动区、休闲区等。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处理手段,将商业、文化、休闲等不同空间元素融入到建筑内部空间中,以构建出一个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室内环境。
4. 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考虑到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要建立在城市中,需要考虑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在建筑内的地面、墙面、屋顶等现有的空白面上进行创作,通过艺术装置、摆放雕塑、景观绿化等形式,打造出一个富有人文和艺术氛围的建筑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的设计,既需要考虑到丰富的功能设置,也需要注重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融合,配合周边环境的艺术设计,打造出一个美丽、生动、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成为了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既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一个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不同的城市有着各自独特的氛围和风格,而轨道交通站点应该与之相融合,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的存在。
比如,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可以采用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设计,如拱形门廊、石雕等,以展示城市的历史底蕴;而在现代化的新兴城市中,可以采用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如流线型外观、玻璃幕墙等,以展现城市的发展活力。
总之,建筑设计应该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统一,以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氛围。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作为城市快捷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人性化的布局和设计。
例如,设置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以容纳更多的乘客和减少拥挤感;配置洁净的卫生间和休息区,以提供乘客方便的服务设施;设立无障碍设施,以确保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顺利出行。
除此之外,建筑设计还应充分考虑交通的流程和功能区的划分,以提高站点的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便利。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也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建设逐渐向生态友好型方向发展。
因此,在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中也应考虑环保因素。
例如,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通过绿色植被和屋顶花园,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
这些设计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为城市创造宜居的环境。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还应与科技紧密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
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乘客的体验,还能提高站点的管理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用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地铁站建设。
这些车站既要满足实用需求,又要兼顾美观性和创新性。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实用性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便捷的进出站通道和高效的乘车服务。
好的车站设计应考虑到无障碍通道、人流量控制、紧急疏散等实用功能,并能在细节上做出改进。
例如,地铁车站常见的行人通道,传统的车站通道常采用直通式,行人只能直行,因而常常出现拥堵情况。
随着人们对地铁交通的扩大需求和逐渐增多的地铁路线,这样的通道设计已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一些车站设计开始采用螺旋式通道,行人可以借助螺旋式交错通道上下转弯。
这种设计节省了行人的空间,使得车站保持了通畅的状态。
此外,和其他地上建筑设计相比,地铁车站较为特别,设计需要特别规划,安全环境是首要考虑条件。
例如设计防火措施,将防火设施与车站的设计、改善乘客的人身安全等紧密联系。
另一方面,即在本地铁站消防设施齐全的前提下,设计人员也要考虑交通拥堵时乘客疏散的问题,也要保证乘客在发生紧急状况下,有足够的逃生空间。
二、美观性设计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组成部分,标志性建筑的存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该符合城市的整体氛围和文化特点,同时具有表现力和美感。
设计师应考虑到广场规划、景观设置、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问题,将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起来。
例如,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车站命名全部为古钱币,使得车站名与北京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了城市文化的特色。
同时,这些车站的设计也融入了中国古代钱币元素,增加了车站建筑的兴趣和文化内涵。
又例如,位于日本东京的竹下门通地铁站,其外立面的设计灵感取自周围街道店铺的招牌,运用鲜艳的彩色,使车站看上去比周围建筑更加鲜明突出。
三、创新性设计在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要素是创新性设计,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设计形式,能极大地提高地铁车站的形象和功能。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区域内,将地铁、轻轨、高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集中在一个交汇点上,同时配套商业、办公、美食、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建筑群体。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进行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应注重实用性。
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线的畅通性和效率,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不同的交通方式并换乘。
建筑设计应合理规划出入口、候车厅、站台等区域,确保人群能够有序进出,减少人员拥堵。
综合体内的商业、办公等功能区也应有合理的布局,满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注重舒适性。
乘客在等待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站立或坐着,因此候车厅和站台的设计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感。
候车区域应有足够的座位和舒适的等候环境,以便乘客能够休息和放松。
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要素也需注意,确保乘客在候车过程中能够感到舒适。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注重可持续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设计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保。
可以采用太阳能板和节能设备来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降低对城市自来水的消耗。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应注重可持续性,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注重安全性。
作为人群集中的场所,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火灾、地震等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可以设置火灾报警系统、防火门等设施,增强建筑的安全性。
建筑设计也应考虑到紧急疏散通道的设计,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和撤离。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应注重实用性、舒适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设计,才能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并使综合体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是将地铁、轻轨、高铁等交通枢纽和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建筑。
它不仅是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影响着城市的交通运输布局,又关系着城市的商业活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功能组合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功能的组合。
首先是交通枢纽功能,要满足交通换乘、客流分流等要求,确保乘客方便快捷地换乘和出行。
其次是商业功能,要结合周边商业环境和人流密集情况,开发各类商业设施,满足乘客的购物、休闲和娱乐需求。
再次是办公功能,为了促进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要为企业提供舒适便捷的办公环境。
最后是居住功能,要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建设相应的居住设施。
综合考虑各种功能的组合,使得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成为城市的多功能综合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和丰富的生活方式。
二、空间布局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的空间布局要合理灵活,充分利用有限的地面空间,确保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通达。
在地下层,一般设置为交通交换层,包括地铁站、轻轨站、高铁站等,以及相应的客流换乘通道和票务服务设施。
在地面层,一般设置为商业街区,包括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以满足乘客的购物和休闲需求。
在高层,一般设置为办公和居住区域,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为周边居民提供住房。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使得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空间利用效率最大化,功能之间的互动最优化。
三、交通设施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优化。
首先是交通枢纽的建设,要合理设计车站布局和站台结构,确保乘客的安全和便捷。
其次是交通换乘设施的设置,包括换乘通道、自动扶梯、电梯等,确保乘客快速方便地完成换乘。
再次是交通导引设施的优化,包括指示标识、信息发布系统等,确保乘客清晰地了解出行信息。
城市有轨电车车站设计与功能规划
城市有轨电车车站设计与功能规划城市有轨电车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了确保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便利出行,车站的设计与功能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有轨电车车站的设计原则、各功能区域的规划和重要设施的布置。
一、设计原则1. 导向性设计:车站应采用清晰明了的指示标识和导向设计,使乘客能够准确找到站点入口、出口以及候车区域。
2. 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设有无障碍通道、坡道和升降设施,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士以及推着婴儿车等特殊乘客的出行。
3. 舒适性设计:车站宜设置座椅、遮阳棚和通风设备,提供乘客候车期间的舒适体验。
4. 安全设计:车站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护栏杆、安全警示标识和监控设施,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二、功能规划1. 候车区域:乘客候车区域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候车指示牌和自动售票机等。
同时,为了缩短候车时间,可在候车区域设置大屏幕显示车辆到站时间等信息。
2. 进出站口:车站应设有宽敞的进出站通道,设置自动闸机或刷卡设备以控制乘客的进出。
同时,考虑到高峰期的客流量,可以设置多个进出站通道以提高通行效率。
3. 站台:车站的站台应能容纳多列有轨电车停靠,站台上可以设置站名、站点标识、站内设施等,方便乘客的识别和出行。
4. 换乘区域:对于多条有轨电车线路交汇的车站,应规划换乘区域并设置清晰的换乘指示标识,以便乘客方便快捷地换乘不同线路。
5. 设施区域:车站应设置公共洗手间、自动售货机以及便利店等基本生活设施,提供乘客所需的服务和便利。
三、重要设施布置1. 停车场:针对有驾驶员的乘客,车站周边可设置临时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方便他们停放私家车并提供方便的接驳服务。
2. 自行车停车点:车站周边可设置自行车停车点,以满足那些选择自行车接驳的乘客需求,并鼓励绿色出行。
3. 充电设备:考虑到电动汽车的普及,车站应合理设置充电设备,以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并促进绿色出行。
4. 环境友好设施:车站周边可以设置绿化带、休闲座椅和自行车租赁点等,提供乘客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同时减少车辆污染。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摘要: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之一,多采用地面敷设,其建设周期、投资、运营成本都远低于地铁。
其线站布置和交通组织设计,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密切相关。
本文就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车站布置形式进行介绍,提出有轨电车交通组织方式,以不断提高有轨电车的运输性能,促进有轨电车运营效益不断提升。
关键词:有轨电车;线路布置;车站布置;交通组织设计近年来,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的轨道交通方式,在搭建城市立体化公交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比较常规公交,因其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噪音小、节能环保的优势;相对于地铁,其具有施工工期短、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研究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布局对于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一般情况下,为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多采用地面线,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布设方式按照其布置位置的不同分为主要三大类:路中式、路侧式、双向同侧式。
从沿线既有道路改造、有轨电车系统升级、道路交通组织、乘客及行人交通组织等几个方面分析比较本有轨电车布设方式, 选择最合适的线路布置形式,以提高有轨电车运营的安全性。
㈠路中式:两条轨道线均敷设于道路中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道布设于有轨电车两侧。
路中式优点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干扰小、两线距离近,折返距离短,速度快、两侧列车共用接触网支架,美观且造价低、远期道路拓宽条件较充足、路中管线少,有轨电车路基施工及远期管线扩容均影响小、有轨电车两侧不易积水,保证运营安全。
缺点是站台布于道路中央,乘客上下车需横穿马路。
㈡路侧式:车道设置于机动车道外侧车道(道路分主辅路时,为主路外侧车道),为路侧式;又称两侧式,非机动车道设于道路最外侧。
路侧式优点是便于与其他公交方式接驳。
缺点是折返时需要中断道路交通、道路沿线路口车辆、行人与有轨电车间相互影响、上下行线路分别设接触网立柱、路侧管线多影响远期道路拓宽、有轨电车两侧易积水,不利于安全运营、对侧的乘客上车需穿过整个马路等。
城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建筑和装修方案
城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建筑和装修方案在城市交通中,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逐渐成为更加便捷和环保的选择。
考虑到这些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在设计和装修方面需要用心打造,以确保它们在城市中具有更加美观和宜人的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的建筑和装修方案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最具创新性和理性的解决方案。
建筑方案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的建筑方案应该考虑不同区域和使用方式的需求。
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更多的地下站点和线路能够缓解出行拥堵,减轻城市道路压力,提供更加高效的交通服务。
另一方面,较少拥有人口密集程度的区域,轻轨或有轨电车可以作为跨越城市的首选选项。
在设计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筑方案时,必须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安全性、可持续性、无障碍性和高效性。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维护绿化可帮助减少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
另一方面,提高站点的通行能力、便于登上和下车,也可以提高从交通系统中受益的乘客数。
因此,在建筑方案中要特别关注这些重要因素,以建造更加现代化和宜人的城市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系统。
装修方案与汽车、火车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不同,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的内部空间较小,因此每个人的舒适和人体工程学特征都得到特别考虑。
在内部装修方面,装饰和材料应具有易清洁的特点以确保卫生。
因此,采用材料和颜色方案需要基本的管理,要注意减少视觉和噪音上的疲劳。
此外,车辆内部应提供合适的座椅以便乘客就座,还应提供分布均衡和舒适的立足空间。
因此,色彩和材料的选择应广泛应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确保舒适且反应流线型的美感,防止乘客长时间使用行驶。
定期维护为确保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维持在最佳工作状态,必须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
对于地下站点和隧道,一定要定期维护通风系统和安全设备,避免预防安全隐患。
除了机械设备,车辆体系还包括电气系统。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以及列车组的电子和通信设备对于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最后,为确保乘客的安全,应该定期进行车辆洗涤和消毒,带来更加健康和宜人的环境体验。
浅析有轨电车车站建筑设计
浅析有轨电车车站建筑设计
霍婷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与设计》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有轨电车是一种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它的出现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有轨电车在实际建设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论文从车站选址、站台形式选择、站亭设计、客流组织几个主要方面对有轨电车车站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霍婷
【作者单位】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8
【相关文献】
1.现代有轨电车车站设计要点浅析 [J], 陈莹
2.浅析有轨电车车站造型设计 [J], 洪翔
3.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浅析 [J], 熊文娟
4.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路中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探讨 [J], 刘稳
5.冻结暗挖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浅析 [J], 谷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有轨电车车站建筑设计
摘要:有轨电车是一种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它的出现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的
一种补充。
有轨电车在实际建设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论文从车站选址、站台形
式选择、站亭设计、客流组织几个主要方面对有轨电车车站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有轨电车;车站选址;站台形式;站亭设计;客流组织
引言
有轨电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不仅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其高效、环保、准时的特点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有轨电车的车站不仅是乘客
乘降的场所,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车站设计可以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乘车环境。
1车站选址
1.1 便捷性
车站站位选址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和有轨电车路网规划,以乘客使用的便捷
性为主要设计目标,因地制宜,在客流量大、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设站,并方便
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
同时,要根据客流需求,路口交通设施、合理布置乘客进
出站位置,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安全、方便、迅速地进、出车站。
1.2 合理性
设置车站站位时应合理确定有轨电车的服务半径,可按500m 服务半径来考虑。
同时应妥善处理好与城市道路、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减少施工期间对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的影响。
2有轨电车车站站台型式
2.1 与线路的相对关系
有轨电车车站根据站台与线路的相对关系可分为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
1)岛式站台。
岛式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之间(见图 1),站台两侧均可上
下客,上下行乘客共用站台面积,适用于潮汐客流比较明显的车站,也适用于上
下行间换乘需求量较大的车站。
另外,设置立体过街设施的车站,也适宜采用岛
式站台形式,可共享楼扶梯等设施,减小车站的土建规模。
岛式站台线间距较宽,车站前后线路占用道路面积较大,适用于红线较宽的
道路。
站台包含在两线之间,道路断面不会因为设站而产生突然变化,有利于道
路安全。
2)侧式站台。
上、下行站台分设于线路的两侧,站台单边上下客。
侧式站台线路线间距较小,且站台设置灵活,适用于道路条件比较局促的情况下。
侧式站
台根据上下行站台的相对关系,又可分为对称侧式车站和错位侧式车站。
错位侧
式车站又分为错位外侧式车站和错位内侧式车站。
对称侧式车站上下行站台集中布置于交叉口一侧,适合交叉口拓宽条件较好,但区间道路拓宽条件较差的情况(见图 2)。
这种集中的站台布置有利于人行过
街系统的统一设置;同时,对称侧式车站上下行站台距离较近,也适用于上下行
间有一定换乘需求的车站。
错位外侧式车站上下行站台中心错开布置于线路的外侧,通常两个站台分别
布置在交叉口两侧,可结合道路渠化进行设站,减少交叉口设站占用道路宽度
(见图 3)。
错位内侧式车站上下行站台均布置在两线中间,但站台为单侧上下客(见图4)。
错位内侧式站台宽度小于岛式车站,因此车站处线间距和占用道路宽度也
小于岛式站。
该布置形式也可避免机动车道因站台设置而引起的线形突变,适用
于道路宽度无法满足岛式站台设置,但道路线型要求又较高的情况。
2.2 敷设方式
根据敷设方式的不同,有轨电车车站可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和地下站。
1)地面站。
有轨电车是一种与道路结合很紧密的中运量交通,车站多采用地面站的形式。
地面车站工程量小、结构简单、乘客进出站方便,且不需要增加环
控防灾设备,在节能环保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见图 5)。
图5 有轨电车车站(地面站)
2)高架站。
有轨电车的高架站规模通常较小,只设置站台层,不设置站厅层。
高架站对道路影响较小,但土建规模、造价等均高于地面站,因此一般主要结合
线路上跨道路、河道设置或者结合枢纽、车场等功能进行设置。
如香港轻铁屯门站,就是结合西铁站设置的跨屯门河的高架车站(见图 6)。
图6香港屯门轻铁站(高架站)
3)地下站。
地下站工程难度大,需要配备环控和防灾设备,建设和运营成本均较高;此外,地下车站一旦建成,很难进行改扩建,不适应有轨电车多交路、
灵活运营组织的特点,因此较少采用。
3 候车站亭设计
有轨电车车站宜设站亭,一般为开敞式候车棚,也可根据有轨电车所在地区
的气候条件、车站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候车亭的设置要求,如炎热与寒冷地
区可考虑设置封闭式站亭。
同时,候车站亭的设计要满足交通建筑易于辨识、视
线通透的特点。
3.1 车站设施
车站设施应结合站台雨蓬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站内一般
设有区域地图、视频监控、座椅、垃圾箱等设施和设备,侧式站台设施一般设在
远离轨行区的一侧;岛式站台设施一般放在站台中间,沿站台长度方向纵向设置。
各种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有轨电车车辆行车的限界要求,并且不应影响乘客正常进
出站的通行要求。
3.2 景观设计
车站景观设计应重视其整体性,将车站作为景观中的小品进行处理。
运用现
代的设计手法,横向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以流畅的几何线性
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感,将车站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在材料选择上可综合利
用玻璃幕、铝板、钢结构等不同材质,虚实结合、动静交错,营造出丰富的景观
层次。
3.3 节能设计车站顶棚可采用光伏玻璃,白天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储存太阳电能,夜晚用于车站照明,并采用新技术节能型设备和照明方式,不同功能区采用
不同的照度标准,以有效控制广告用电量。
4 客流组织
有轨电车客流组织主要包括外部流线和内部流线的组织。
外部流线主要是对
过街行人交通进行组织,以保证乘客快速、安全地到达车站。
内部流线主要是对
乘客进、出站流线进行组织,以保证乘客快速、顺畅地上下车。
4.1 外部流线
有轨电车站台所处的位置不同,决定了乘客采用不同的过街方式。
一般可采用人行横道(地面信号控制)、人行天桥、人行地道3种方式。
在一般路口采用人行横道组织行人过街,在快速路等交通量或人流量大的地方采用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方式组织行人过街。
并且天桥(或通道)的宽度应满足车站客流量与普通行人过街流量需求。
残疾人则通过无障碍电梯、楼梯升降机或地面过街设施。
4.2 内部流线
一般车站出入口位于车站端部,并且至少一端设有无障碍坡道,宽度不小于1.5m,坡道边缘距离有效站台边缘不宜小于0.4m。
采用地面进出站时,出入口坡道上口端至路口或人行横道间应设长度不小于 10m 的缓冲区。
采用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进出站时,楼扶梯宜设置于供乘客乘降区域的站台长度之外,且自动扶梯下起步点距离站台边缘不宜小于 6m。
车站起点站和终点站的出、入口宜分开设置,且有明显的导向标志,方便乘客正确选择乘车方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车站设计要与城市交通规划相协调,并选择合适的站台形式,设置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以简洁、明快的建筑形式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道风景线。
参考文献:
[1]现代有轨电车车站设计要点浅析[J].陈莹.低碳世界.2017(15)
[2]现代有轨电车车站设计要素分析[J].陶丽.建材与装饰.2016(52)
[3]有轨电车地面站台车站设计要点初探[J].刘稳.铁道勘测与设计.2015(02)
[4]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交通的协调控制方法[J].李盛,杨晓光.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4)
[5]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魏后凯.城市发展研究.2001(02)
[6]现代有轨电车车站站台设置分析[J].李娜.地下工程与隧道.2017(01)。